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407.50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八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一)初二承上启下,继续积累语文知识和词语,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水平和写作水平,提升写作表达技巧,培养文体感。
重点是学好复杂的记叙文和说明文,同时也增强了文言文的教学,为初三的议论文教学及总复习打下基础。
关于新闻文体:新闻是使用广泛的文体。
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等。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时发生的事件报导,要求真实、客观、简洁、时效。
通讯是比消息更详尽、生动的报道。
特写是抓住新闻消息中一个细节重点叙写的一种报导。
报告文学是一种兼具新闻和文学双重特点的文体,它以真人真事为对象,能够以文学性的表现手段报导。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真实性。
八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二)记叙文与记叙性散文:前者以记叙人或事情经过为主要目的,要求记述完整。
后者的重点在于通过记叙人或事表达一定的情感,不要求事件的完整,叙事是为抒情服务的。
八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三)八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四)八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五)陶渊明《桃花源诗》:赢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日入所从憩。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礼记·礼运》: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子其子,货力为己。
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
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
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
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整体概述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是根据教育部的相关指导文件和课程标准编写的,旨在为初中生提供全面系统的语文学习内容和体验。
全册教材注重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既继承传统语文教育的精华,又融入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
二、单元主题划分本册教材按照主题划分为若干单元,每个单元围绕一个核心主题展开,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等。
这种划分方式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和情感体验。
三、阅读篇目筛选教材中的阅读篇目经过精心挑选,涵盖了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和优秀篇章。
篇目既注重文质兼美,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拓宽文化视野。
四、语言能力实践本册教材在每个单元中都安排了丰富多样的语言能力实践活动,如朗读、背诵、讨论、写作等。
这些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听说读写等语文基本能力。
五、综合性学习活动除了单元内的实践活动外,本册教材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活动,如社会实践、调查研究等。
这些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说明文教学特点本册教材中的说明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科学精神。
通过对说明文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科学严谨的说明方法和技巧,提高信息处理和表达能力。
七、阅读目标达成本册教材在阅读目标的达成上注重层次性和渐进性。
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学生可以逐步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形成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和感悟。
八、教材评价与反思对本册教材的评价应全面客观,既要肯定其优点和特色,也要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使用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进行反思和调整,使教材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综上所述,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在内容选择、结构设计、能力培养等方面都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和要求。
在使用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教材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实际需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成果。
第一单元第1课《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说课稿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五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篇消息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取得胜利后,毛泽东主席亲自写的一篇新闻稿。
它真实地报道了我军渡江情况,宣告了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国民党反动派政府已面临彻底崩溃。
报道强调了我军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和这一战役胜利的重大意义,揭示了“冲破敌阵,横渡长江”的深刻含义。
根据教材特点和初一学生首次接触新闻这种体裁的实际,以及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规律等,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 有感情朗读课文,分清课文层次,理解课文内容;2. 体会新闻语言的真实,准确,简明,及时等特点;3. 掌握新闻的结构,进行创作实践。
教学中,我将新闻的结构与本文具体层次的对接作为本文教学的重点,将新闻语言特点的领悟作为全文的难点进行突破。
二、说教法学法教法:在讲课时,教者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真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我准备采用“媒体互动,图表演示”帮助学生分析当时形势,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指导分层,填充表格”引导学生理请课文脉络,掌握新闻的结构;通过“模拟播音”,在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法:学生在本课中,通过“看看﹑读读﹑想想﹑说说﹑写写”主动参与课堂,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内容呈现导入:教师出示《百万雄师过大江》图片,学生说出画面内容,了解时代背景,进而导入新课。
(二)师生互动在这一环节中,通过师生互动,理清课文层次,掌握新闻结构。
1、自由朗读课文。
提出要求:(1)注意多音字、易混淆的字在文中的读音。
(2)从文中找出最能概括这则新闻内容的句子。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八上第一单元解析与教学建议一、什么是活动探宄单元统编本语文教材在八、九年级设置了四个活动探宄单元,每册教材安排一个,八上学习的是新闻。
与传统意义上以课文为中心的单元组织方式不同,活动探宄单元以活动任务为轴心,以阅读为基础,以探宄为内核,以写作为落脚点,整合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以及资料搜集、活动策划、实地考察等项目,形成一个综合实践系统,读写互动,听说融合,由课内到课外,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活动探宄单元也试图改变学生以课文学习为主体的学习方式。
在这里,学习课文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某一文体的基本特点,把握其阅读策略,为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实践活动,则引导学生从课内拓展开去,或实施采访,或模拟演讲,或朗诵鉴赏,或揣摩台词、排演戏剧。
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充分利用课文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并自主搜集、整理、建构相关知识。
比如八上第一单元,设计了三个任务:新闻阅读、新闻采访、新闻写作。
任务一要求学生阅读课本提供的消息、特写和通讯文本,把握新闻在结构和写作方式上的特点。
任务二设计了一个新闻采访活动,要求学生模拟报社的运作机制,召开新闻选题会,确定报道题材,制定小组采访方案,并开展采访活动。
实际上,要完成这个任务,学生需要自主了解很多新闻方面的知识。
任务三落脚在写作上,要求学生将任务二搜集的素材,整理成一篇消息或者通讯。
活动探宄单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综合的语文素养,深化学生对相关文体的认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二、活动探宄单元的主要特点1.单元内容“教学化”“过程化”,并固定为基本一致的内容板块。
活动探宄单元不仅提供教学内容,还将一般情况下隐藏在教学内容背后的学习方法、活动流程、任务构思、具体要求等显性化,并固定为基本一致的内容板块。
同时,教材提供必需的学习资源,以方便教学。
活动探宄单元安排三个学习任务,其基本模式是:课文学习一实践活动一写作表达。
在单元起始处设置“活动任务单”,对本单元的任务群和每个学习任务做简要说明;在每一学习任务的起始处,设有任务说明,对该任务包括的学习活动及其基本要求做具体解说,同时为学生完成活动提供指导与示例。
本文将对八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教案进行教材分析,以便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该单元。
该单元主要包括《关雎》、《将进酒》和《出师表》三篇古文阅读。
一、单元教材分析1.《关雎》《关雎》是一篇集中展现了周代风俗化的诗歌,同时也是《诗经》中的珍品之一,诗歌展现了爱情的甜蜜和无奈。
这篇古文阅读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代的恋爱文化、婚姻观念、礼仪习俗等内容,同时也帮助学生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读懂古文,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爱情的力量。
2.《将进酒》《将进酒》是一篇展现豪迈、激情和力量的诗文,作者李白通过诗歌展现了自己不甘寂寞的一面和对世事的热爱。
这篇古文阅读可以让学生了解唐代的文化背景和诗歌的艺术表现,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鉴赏能力,欣赏李白的豪迈诗风,领略诗歌的美感和艺术内涵。
3.《出师表》《出师表》是一篇展现忠诚、勇气和责任感的古文阅读,文中的诸葛亮表述了自己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不惜牺牲自己的观点。
这篇文学作品可以让学生了解三国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同时也可以启发学生走向更高的思考层面,思考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二、教案分析1.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学习、理解、鉴赏和应用三篇古文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古代的文化背景和内涵。
同时还要提高学生阅读古文的技巧和能力,使其能够独立思考,深刻领会古人的思想和感受。
2.教学方法本单元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讨论、展示和实践。
通过讲授,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详尽、深入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古文中的语言、词汇和表达方式。
通过讨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深入思考诗歌的主题、情感和内涵,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化艺术鉴赏能力。
通过展示,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具体的文化符号和文化形象,同时利用实践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古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教学重点和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在于要让学生深入理解三篇古文的内容和内涵,通过学习古文,拓宽视野,提高文化素养。
同时,教学难点在于学生缺乏阅读古文的经验和能力,需要教师不断引导、指导和鼓励,同时还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掌握古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总体结构与特点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遵循了语文学习的内在规律,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核心目标,具有以下特点:1.结构清晰,内容丰富:教材按照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几个板块组织内容,每个板块下又有若干个单元,单元下设置课文、活动等内容。
结构清晰,易于教师和学生把握。
2.选文优美,题材广泛:教材选文注重文质兼美,既有经典名篇,也有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佳作。
题材涉及古今中外,既有文学作品,也有科普、议论等非文学作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3.强化实践,注重能力:教材注重写作与表达训练,每个单元都安排了写作指导和写作实践环节。
此外,还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和综合性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4.语言规范,难度适中:教材的语言规范、简练,符合中学生的认知水平。
在语法与语言点的呈现上,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有助于学生逐步提高语文水平。
二、课文选编与教学目标本册教材共收录课文30篇,其中精读课文15篇,略读课文15篇。
课文内容涵盖了小说、散文、随笔、杂文、翻译及长篇小说节选等多个方面。
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不同文体的特点,掌握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的方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语法与语言点分析本册教材在语法与语言点的呈现上,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
每篇课文后都附有重点词语和语句,供学生理解和掌握。
此外,在每个单元的“研讨与练习”中,还设计了相应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写作与表达训练本册教材注重写作与表达训练。
每个单元都安排了写作指导和写作实践环节。
写作指导包括写作知识介绍和例文展示;写作实践则要求学生根据要求进行实际写作练习。
此外,教材还设计了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五、语文实践活动与综合性学习本册教材注重语文实践活动与综合性学习。
每个单元都安排了相应的实践活动和综合性学习环节,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调查访谈等方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教材分析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教材分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九年级教材中,八年级上、下册属于一个阶段,这两册教材在编排上呈现出来的共同点是各单元仍以专题组元,但同时也兼顾文体。
八年级上册四个现代文单元的专题分别是战争、普通人与平民、建筑园林与名胜古迹、科学,其中前两个单元以记叙类文章为主,后两个单元以说明类文章为主。
本册教材要求学生了解两种文体:记叙文和说明文;同时相应地了解两种表达方式:记叙与说明。
另外,从八年级上册开始,文言文和白话文分编。
两个文言文单元课文的选编主要是从文章的难易程度以及课程目标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
第一单元是以战争为主题组元的。
五篇课文,有反映解放战争的《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扛》《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有反映反法西斯战争的《蜡烛》,有以英法联军侵华战争为背景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有反映抗日战争的《芦花荡》,有反映德国法西斯暴行的《亲爱的爸爸妈妈》“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也以战争为主题;“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第二单元主要由记叙类作品组成,着重培养阅读记叙类作品的能力。
从单元课文的内容来说,都是写普通人的。
在七年级下册已经安排了一个写杰出人物的单元,让学生领略了世界杰出人物的风采。
那么有必要再安排一个写普通人的单元,让学生对人世间亿万普通人民有更深刻的认识。
这一单元的前边;恰恰是一个写战争的单元,显得十分沉重。
因此,这个单元有必要高声赞颂人间的爱,吁唤,“让世界充满爱”。
通过这个单元,可以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受到熏陶和启示。
第三单元所选课文以建筑园林、名胜古迹为主题,文体类别上侧重于说明文。
《课程标准》7~9年级阅读目标中没有关于阅读说明文的要求,只是提出“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而在写作目标中提出“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清楚明白”。
(完整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1. 引言本文将对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进行全面分析,旨在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提高教学效果和研究成绩。
2. 教材概述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共包括X个单元,涵盖X个研究模块。
每个单元都由一篇议论文和若干文学作品组成,旨在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写作能力,同时拓展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教学目标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其能正确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其能准确、流畅、有逻辑地表达观点;-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使其能够独立思考并批判性地分析问题;- 培养学生的阅读惯,提高阅读的快速性和准确性。
4. 教材内容分析4.1 议论文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中的议论文围绕社会热点和学生关注的话题展开,旨在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并培养批判性思维。
其中,涉及到的议论模式有对比、解析、现象分析等,能帮助学生理解不同观点之间的争议,并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写作技巧。
4.2 文学作品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涵盖了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其中,古代文学作品着重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使学生了解古人的智慧与情感;现代文学作品则关注当代社会现象和青少年成长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深化对现实世界的认识。
4.3 研究模块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中的研究模块包括阅读、写作、研究性研究等。
其中,阅读模块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写作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研究性研究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5. 教学建议5.1 注重阅读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提问、归纳、概括等策略,理解和掌握文本内容。
5.2 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阅读分享等,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更好地掌握课本内容。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消息二则》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包括《我所知道的关于中国的故事》和《南京!南京!》两篇新闻报道。
这两篇文章分别从外国人和中国人的视角描述了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事件,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感受那个特殊时期的中国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语文基础,但对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知识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历史背景的认识,同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章,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掌握新闻报道的基本格式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新闻报道的基本格式和特点。
2.难点:深入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历史背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熟悉文章内容,设计好教学问题和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文章,了解新闻报道的基本格式和特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那个时期的中国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两篇新闻报道,了解文章内容。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和帮助,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针对文章内容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学生通过合作探讨,共同寻找答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基本结构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一共有六个单元,其中四个现代文单元的专题分别是战争、对普通人的爱、建筑园林与名胜古迹、科学。
前两个单元以记叙类文章为主,后两个单元以说明类文章为主。
本册教材要求学生了解两种文体:记叙文和说明文;同时相应地了解两种表达方式:记叙与说明。
另外,从八年级上册开始,文言文和白话文分编。
两个文言文单元课文的选编主要是从文章的难易程度以及课程目标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
二、教材具体内容分析(一)第一单元以战争为主题。
五篇课文,有反映解放战争的《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扛》《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有反映反法西斯战争的《蜡烛》,有以英法联军侵华战争为背景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有反映抗日战争的《芦花荡》,有反映德国法西斯暴行的《亲爱的爸爸妈妈》,“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也以战争为主题“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二)第二单元主要由记叙类作品组成,着重培养阅读记叙类作品的能力。
从单元课文的内容来说,都是写普通人的。
第一单元是一个写战争的单元,显得十分沉重。
因此,这个单元有必要高声赞颂人间的爱,吁唤“让世界充满爱”。
通过这个单元,可以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受到熏陶和启示。
(三)第三单元所选课文以建筑园林、名胜古迹为主题,文体类别上侧重于说明文。
《课程标准》7~9年级阅读目标中没有关于阅读说明文的要求,只是提出“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而在写作目标中提出“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清楚明白”。
由于学生在中年级阶段所学的说明性文章较为简单,对有关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和要求也知之甚少,所以本册对说明文的要求已大大降低了。
(四)第四单元以“科学”为主题编选了五课各具特色的介绍科学知识的短文,共六篇。
它们是《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生物入侵者》《落日的幻觉》。
教学本单元,既要注重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也要关注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努力追求二者的交融整合,实现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共同提高。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要点分析(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要点分析(人教版)题材:战争主题。
体裁:以叙事用品为主。
阅读教学:1、要求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体会情景,品味语言(用心感受、体验、理解、比较、思考)。
2、努力提高默读的速度(注重技巧,经常自测)。
综合性学习:1、主题:“界何时铸剑为犁”2、活动:古今战争知多少记住历史,珍惜和平文艺作品与战争铸剑为犁应有日教学计划用时:22课时第一课新闻两则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储备点1、掌握新闻常识。
2、了解解放战争概况。
(二)、能力培养点1、能写作简单的新闻。
2、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三)、情感体验点感受解放战争中我军的英勇气势。
二、教学设想重点:掌握新闻知识。
难点: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教学思路:既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又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
三、媒体平台教具学具准备:挂图、投影仪、DVD机;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三课时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本课目标1、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2、掌握新闻常识,感受解放战争中我军的英勇气势,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二、教学过程1、导入:以介绍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的背境导入。
2、课前热身:a、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溃退()要塞()阻遏()锐不可当()b、解释下列词语业已:锐不可当3、合作探究:a、整体感知:介绍本课内容梗概。
b、四边互动:互动1:阅读新闻要把握哪些要素?明确阅读新闻要的“三五六”(即三个特点,结构的五个部分,记叙的六个要素)。
互动2:朗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全班交流。
互动3:再读课文,划分结构层次并概括主要内容。
互动4:导语前面的电头起什么作用?互动5: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总领了全文?互动6:主体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来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进攻作战的,为什么先说东路军,再说路军?互动7:文中写西路军所遇到的敌情时说“和中所遇敌情一样”,请你用课文中的话说说中路军所遇的敌情。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以战争为主题。
五篇课文,有反映解放战争的《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扛》《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有反映反法西斯战争的《蜡烛》,有以英法联军侵华战争为背景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有反映抗日战争的《芦花荡》,有反映德国法西斯暴行的《亲爱的爸爸妈妈》,“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也以战争为主题“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第一单元总体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记叙文特点,理解意味深长的句子的含义,学习作者根据表达中心选择材料。
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发多方面思考,动手动口,提高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正义和非正义战争的规律,谴责非正义战争,支持反侵略。
认识只有和平发展才是人类光明的前途。
教学重难点:
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核心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想象、惊心动魄的情境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努力提高阅读的质量和速度。
突破方法:
首先应该对战争有个正确的认识,正确对待战争,知道和平才是人类发展的共识。
其次,通过查阅历史资料,弄清各个文章的人物事件,深入阅读理解,认真思考,多读多练。
主要内容:
1《新闻二则》反映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报导了人民革命战争的节节胜利和反革命战争的节节败退的真实现状。
通过学习,了解回顾历史。
认识新闻体裁的特点、语言要求。
学习概括叙述、背景叙述、细节(典型)叙述等不同叙述。
根据新闻的写作要求,分析报刊新闻。
2《芦花荡》记叙了人民向侵略者讨还血债的英雄行为,在充满诗情画意的芦花荡里,展现了“老头子”那种孤胆英雄形象,他自信、他自尊,他有柔情,有热血,有仇恨,他是一只勇敢的鱼鹰。
从本文可以了解了解孙犁小说的总体特点,从小说三要素出发,分析本
文的思想内容、人物、艺术。
3《蜡烛》回顾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历史,叙述了老夫人在枪林弹雨中掩埋烈士的悲壮场面,塑造南斯拉夫母亲那感人肺腑的形象,从本文感受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结成的情谊。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罢特勒上尉的信》以书信的形式,谴责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经。
通过本文了解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与罪恶。
了解、谴责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与罪恶。
理解雨果的人道主义精神。
读懂文中含义(特别是讽刺句子)。
复习正确的书信知识。
写一封信(内容、格式上要求)。
5《亲爱的爸爸妈妈》记述作者自己参加悼念活动的见闻,再现被惨杀者的场面,反衬出法西斯强盗的灭绝人性的行为。
通过学习本文,正确对待历史(联系对日),学习本文历史、现实交叉互现的叙述方法,通过想象展现历史,启示现实。
学习本单元,要求正确认识人类产生后战争的历史、实质,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战争,谴责非正义战争,支持反侵略深入学习虚实好叙事性作品,掌握根据不同内容选择不同文体和表达方法的构思原则,认识叙事类中新闻、小说的文体。
综合性练习:收集交流古今中外关于战争的史料、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