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媒病毒及出血热病毒新选
- 格式:doc
- 大小:53.50 KB
- 文档页数:7
地球上最危险的九大病毒
作者:林帆
来源:《祝您健康·文摘版》2020年第08期
医学研究和医疗供给不断取得新进步,但由病毒引发的传染性疾病仍然对人类健康构成巨大威胁,特别是近年来埃博拉和寨卡病毒的传播给一些国家造成了严重的公共健康危机。除上述病毒,地球上还存在一些其他危险病毒,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世界卫生组织召集相关领域科学家梳理分析了地球上最危险的9大病毒。
1.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它是一种蜱媒自然疫源性病毒疾病。该病最早于1944年发现于克里米亚,被定名为克里米亚出血热;后来在1969年刚果暴发的出血热病原体也确认为该病毒,故称其为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这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病毒性出血热,以皮肤、黏膜和内脏出血为主要病变特征,病死率为10%~40%。该病在非洲、中亚、中东、东欧、南欧以及印度等地都有发现。
2. 埃博拉病毒。它是一种急性病毒感染,致病对象为人类和某些动物,也被称为埃博拉出血热。该病毒引发的首个病例出现在1976年,疫情于2015年在西非暴发,主要影响到几内亚、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埃博拉出血热的平均致死率为50%,但在某些地区疫情高达90%。其症状包括发烧、呕吐、出血和虚弱,患者能否康复取决于护理条件及自身的免疫系统是否强大。2019年11月,欧盟宣布美国默沙东公司生产的埃博拉疫苗获得在欧盟上市许可,成为全球首款正式获批上市的埃博拉疫苗。
3. 马尔堡病毒。它也称绿猴病病毒,是马尔堡出血热的致病源。该病毒源自非洲乌干达及肯尼亚一带,为人类和其他靈长类的共通疾病,可通过体液(包括血液、排泄物、唾液及呕吐物等)传播。目前尚未研发出针对该病毒引发疾病的任何疫苗或医治方法。患者症状为高烧、腹泻、呕吐,身体某些器官严重出血。2004年10月~2005年7月,马尔堡病毒在非洲安哥拉暴发,超过300人死亡。
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练习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X型题
1.下列关于森林脑炎描述正确的是
A.所致疾病为自然源性疾病
B.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
C.不同来源的毒株,毒力与抗原性相差较大
D.一般感染不能获得持久免疫力E.可通过多种途径感染小鼠
正确答案:A,B,E 涉及知识点: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
2.下列有关HFRSV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有明显的地区性和季节性
B.隐性感染率高
C.鼠为传染源
D.常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病毒抗原E.病毒核酸为多片段单负链RNA 正确答案:A,C,D,E 涉及知识点: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
3.目前可特异性预防的疾病有
A.丙型肝炎
B.流行性乙型脑炎
C.乙型肝炎
D.森林脑炎E.登革热.
正确答案:B,C,D 涉及知识点: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
4.关于登革病毒的致病性和免疫性正确的选项是
A.登革出血热通常发生于再次感染者
B.与乙脑病毒相同
C.变态反应是登革病毒致病机制之一
D.初次感染形成的抗体对机体有保护作用,可减轻再次感染的症状E.初次感染诱生的抗体对再次感染的病毒,可发生免疫促进作用
正确答案:A,C,E 涉及知识点: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
5.下列关于出血热病原体叙述不正确的是
A.出血热病毒感染后均可获得牢固的免疫
B.在我国发现的只有汉坦病毒和新疆出血热病毒
C.汉坦病毒主要流行于韩国
D.HPS是以肺部组织的急性出血、坏死为主E.不同出血热病毒有不同的
传播媒介
正确答案:A,B,C 涉及知识点: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
6.下面哪个选项属于乙脑病毒的致病性和免疫性特点
A.体液和细胞免疫可阻止疾病的发展
病毒性出血热是怎么回事?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病毒性出血热的病理病因,病毒
性出血热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病毒性出血热病因
*一、发病原因
病毒性出血热是一组虫媒病毒所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和休克为主要临床特征。
(1)流行性出血热:本病由布尼亚病毒科的汉坦病毒属病毒
所致。其传播媒介主要是小型啮齿动物,一些家畜也可偶然性携带。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北部和中部地区。
(2)登革出血热:本病由披膜病毒科的黄病毒属病毒所致,
其传播媒介是埃及伊蚊,其次是白纹伊蚊。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特别是东南亚地区,
(3)新疆出血热:本病由布尼亚病毒科的内罗病毒属病毒所致,其传播媒介为亚洲璃眼蜱。我国,俄国以及非洲等地均有本病流行。
(4)阿根廷出血热:本病由虫媒病毒的Junin病毒所致,其
传播媒介为螨。病毒在东南欧引起较重型HFRS。
(5)玻利维亚出血热:本病系由虫媒病毒的Machup病毒所致,其传播媒介是啮齿动物。
(6)远东出血热:本病由虫媒病毒所致,其传播媒介为啮齿动物,主要流行于美洲及朝鲜。
*二、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病毒的直接损害作用是主要的。病毒进入人体后,经复制增生产生病毒血症,引起全身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使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增加,引起出血、水肿和休克等一系列的临床表现。病毒血症亦可引起各个脏器实质细胞的变性与坏死,并导致功能障碍。
病理变化
本病的主要病变为全身血管损害引起的血管扩张、充血,导致出血和血浆外渗.消化道、心内膜下、皮下、肝包膜下、肺及软组织出血.内脏小血管及毛细血管周围出血、水肿及淋巴细胞浸润,肝脾及淋巴结中的淋巴细胞及浆细胞增生,吞噬现象活跃。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和充血,肺泡内有蛋白渗出液,肺毛细血管可有纤维蛋白血栓。肝实质脂肪变并有灶性坏死, 肝小叶中心坏死,亦可见灶状或点状坏死。肾上腺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及灶性出血,球状带脂肪消失, 肾小管上皮有节段性变性坏死。此外,心肌、肾上腺、胰腺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坏死区炎性细胞浸润不明显。脑膜呈非化脓性脑膜炎变化,脑实质水肿,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周围出血及淋巴细胞浸润。皮质及脑干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细胞变性、噬神经细胞现象和小胶质细胞增生。
第二十九章虫媒病毒
一、名词解释
1.自然疫源地2.HFRSV 3.虫媒病毒4自然疫源性疾病5.登革休克综合症
二、填空题
1.虫媒病毒是指一大类通过——叮咬人和动物而传播的疾病的病毒。其传播媒介常见的有——、——、——等。
2.虫媒病毒包括——科、——科和——科。
3.我国流行的虫媒病毒主要种类有黄病毒科的——、——和——,以及布尼亚病毒科的——和——。
4.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形态为——,核酸类型为——。
5.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为——包膜病毒,对脂溶剂——。对酸——。
6.乙型脑炎病毒的传播媒介是——和——,作为传染源的动物主要是——。
7.乙脑病毒的血清有——种,其抗原性——,可用——疫苗预防该病毒。
8.蚊子不仅是乙脑病毒的——,还是其——。
9.乙脑病毒经——次——症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变性坏死。
10.乙脑病毒感染类型多表现为——感染,脑组织的感染多与机体——结构与功能不完善。
11.预防乙型脑炎的措施包括——,特异性预防需接种——。
12.肾综合症出血热病毒感染人体引起——,其动物宿主和传染源主要是——。
13.肾综合症出血热病毒可以通过感染动物的——、——或V等分泌物、排泄物污染周围环境。人进入疫区可通过——、——和——等途径受到感染。
14.肾综合症出血热病毒的核酸类型是——,其包膜上——血凝素。
15.新疆出血热病毒主要宿主动物是——,传播媒介是——。
16.登革热的传播媒介是——,主要发生在我国——各省,临床分为——和——两个类型。
三、最佳选择题
1.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的病毒是( )
A.肾综合症出血热病毒B.新疆出血热病毒
计算机病毒和生物病毒区别怎么样
计算机病毒和生物病毒到底有没有区别呢?跟着小编一起去看看吧!下面由店铺给你做出详细的计算机病毒和生物病毒区别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计算机病毒和生物病毒区别一:
电脑病毒“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而生物病毒是对生物而言的
计算机病毒和生物病毒区别二:
计算机病毒指: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生物病毒是指具有核酸或者蛋白质有机物的能够进行独特方式繁殖,严格寄生的生物体.
前者是在计算机的运用中一串数字程序或者编码,是实际看不见摸不着的,是虚拟数字化的东西;后者是在生命意义上的生命体,是可以观察到了,有形态大小的实际存在的实物.
相同点是:
寄生性.计算机病毒寄生在其他程序之中,当执行这个程序时,病毒就起破坏作用,而在未启动这个程序之前,它是不易被人发觉的.病毒也只能寄生在宿主体内才可存活繁殖.
传染性.计算机病毒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从已被感染的计算机扩散到未被感染的计算机,在某些情况下造成被感染的计算机工作失常生物病毒也可由一个生物体扩散到另一个生物体.在适当的条件下,它可得到大量繁殖,并使被感染的生物体表现出病症甚至死亡.
潜伏性.有的计算机病毒和生物病毒都可以潜伏,一般不会轻易发现.
破坏性.两者都会引起危害.
不同点是:一个是生命形式,一个是非生命形式.
对于计算机病毒,可以使用电脑管家来清除,电脑管家拥有基于CPU
第23章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
p302 1学时
第1节虫媒病毒
虫媒病毒( arbovirus)又称节肢动物媒介病毒,是一类在节肢动物体内增殖,通过吸血节肢动物叮咬人而感染。我国流行的主要有乙脑病毒、登革病毒和森林脑炎病毒。
虫媒病毒共同特点:
1.病毒为小球形, 单正链RNA,有包膜,包膜表面有刺突;
2.对热、脂溶酸敏感;
3.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方性;
4.节肢动物为传播媒介,又是储存宿主。
一、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生物学性状
乙脑病毒具有典型虫媒病毒的形态结构。病毒呈球形,直径 35~50nm,有包膜,包膜表面的刺突为血凝素。
乙脑病毒抗原性稳定,迄今只发现一个血清型,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分离的病毒株之间无明显差异,因此,应用疫苗预防效果良好。
乙脑病毒能在地鼠肾、幼猪肾等原代细胞中增殖,也可在白蚊伊蚊 C6/C36传代细胞中增殖,引起明显的细胞病变。
乙脑病毒最易感的动物是乳鼠,脑内接种后3~5d发病,表现为神经兴奋性增高,肢体痉挛,最后转入麻痹而死亡,其脑组织含大量病毒。细胞培养病毒简便易行,用于制备疫苗、研究病毒复制机理及筛选抗病毒药物等。
乙脑病毒抵抗力弱, 56℃30min、100℃2min可灭活。对酸、乙醚和氯仿等脂溶剂敏感,在3%~5%的苯酚溶液中仅存活1~2min。
致病性与免疫性
人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但多数为隐性感染,仅少数发
生脑炎。成人因隐性感染获得了特异性免疫力,所以乙脑多见于 10岁以下儿童。近年来,随着在儿童中普遍接种疫苗,成人发病有增高的趋势。
乙脑病毒经受染蚊虫叮咬进入人体,首先在局部皮下毛细管内皮细胞及局部淋巴结增殖,再侵入血流,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病毒随血流播散到肝、脾,在单核吞噬细胞中大量增殖后再次入血,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引起发热、全身不适等。绝大多数患者病情不再继续发展,只有少数免疫功能低下或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者,病毒可通过血脑屏障,侵入脑组织增殖,引起脑膜及脑实质的炎症,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呕吐、惊厥、昏迷等。病死率高,幸存者可留下痴呆、偏瘫、失语等后遗症。
2020年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副高)《微生物检验技术专业》
考试大纲内容
一、专业知识
1、本专业知识
全面掌握医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相关知识,包括:致病性微生物的分类、鉴定,常见细菌、病毒、真菌的检验技术、相关兔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有关的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检验结果的病原学、卫生学意义。
熟悉与本专业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技术规范。
2、相关专业知识
熟悉传染病学、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
二、专业实践能力
1、能独立完成传染性疾病或食物中毒疾病及环境样品的检验工作,根据专业能熟练进行体液、分泌物、排泄物、食品、食品添加剂、包装材料、水质和涉水产品、卫生用品、医疗用品、化妆品等样本的采集,致病微生物学指标和血清学指标检测,能为疾病诊断、疫情处理及公共卫生管理提出正确的建议和意见。
2、了解常用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及应用范围。
三、学科新进展
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能应用于实践。
附录
一、细菌检验方法
1、常规分离方法
2、生化鉴定技术
3、免疫学检测技术
4、核酸鉴定技术
5、药敏试验
二、细菌种类
1、化脓性细菌: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奈瑟菌属、假单胞菌属。
2、肠道感染细菌:埃希菌、志贺菌、沙门菌、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幽[门螺杆菌、弯曲菌。
3、厌氧性细菌:厌氧芽胞梭菌、无芽胞厌氧菌。
4、呼吸道感染细菌:结核分枝杆菌、白喉棒状杆菌、嗜肺军团菌、百日咳鲍特菌。
5、动物源性细菌:布氏菌属、炭疽芽孢杆菌、鼠疫耶氏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