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3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20.34 KB
- 文档页数:8
•
•
•
•
•
•
•
•
•
•
•
•
•
•
•
•
•
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通用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象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音乐和图文资料。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江畔独步寻花》。
一、吟诗颂春,导入新课
1、教师深情诵读《春晓》。
2、春天是四季中最美的季节,万紫千红,鸟语花香,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今天,咱们将继续学习三首描写春天的诗篇。首先学习第一首《江畔独步寻花》。
二、依提纲交流汇报
1、读题释题,理解“畔”“独步”“寻”的意思
2、介绍诗人和相关的背景
杜甫唐朝大诗人,称为诗圣,他的一生跌荡起伏,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不安后,杜甫来到了成都锦江边的草堂居住,过上了安宁的日子,这一年春天来了,江水的歌唱,鸟儿的叫声,吸引着他走出草堂,一路上他被春天的美景所打动,写下了这组江畔独步寻花共七首,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3、指名读诗,注意纠正字音,指导识记“蹊”“畔”“莺”“啼”等字。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三首》的文化背景和诗歌特点;
2.阅读分析《古诗三首》,掌握其中的表达思想和情
感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语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和语文水平;
4.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
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古诗三首》的文化背景、诗歌特点和
表达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和把握诗歌的
情感倾向。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一课时:《静夜思》教学
教学内容:《静夜思》的文化背景和诗歌特点,和词语拼音。
教学步骤:
1.导入:和学生谈论自己在夜晚的感受和见闻,逐渐
引出《静夜思》这首诗;
2.教师讲解《静夜思》的文化背景和诗歌特点,同时
逐句分析诗歌中的表达方法;
3.学生跟读诗歌,齐读和分组读,练习词语拼音;
4.学生逐句朗读诗歌,体验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理解
诗句的深层含义;
5.课堂讨论:学生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展
开课堂讨论;
6.作业:要求学生背诵《静夜思》。
第二课时:《登鹳雀楼》教学
教学内容:《登鹳雀楼》的文化背景和诗歌特点,和词语
解析。
教学步骤:
1.导入:学生谈论城市的建筑物,引出《登鹳雀楼》
这首诗;
2.教师讲解《登鹳雀楼》的文化背景和诗歌特点,考
虑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方法;
3.学生跟读诗歌,齐读和分组读,理解和解析诗歌中
的词语;
4.学生朗读诗歌,体验诗歌的意境,理解诗句的内涵;
5.课堂讨论:学生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展
开课堂讨论;
6.作业:要求学生背诵《登鹳雀楼》。
第三课时:《江雪》教学
教学内容:《江雪》的文化背景和诗歌特点,和词语拼音
20.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墨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
3、能理解诗句中重点词和诗句的意思。
4、理解这三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理解这三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 同学们,你记得哪些诗人?关于王昌龄的诗歌你记得多少?能背一下吗?
2 朋友之间的离别让人难忘,你又知道那些关于送别的诗歌?
3 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由唐代大诗人王昌龄写的关于送别的诗歌。
板题——读题
二、学习古诗:
1 自由读诗,看看谁是第一个有快又通顺的读完本诗的人。
2 指名读,纠正不正确发音。
3 再读,要求:连贯。
4 赛读,(分小组进行)。
5 你把诗歌读的这么好,可你知道里面的意思吗?
(1)学生说自己认为的诗意,教师进行辅导,鼓励学生大胆的说,不要害怕说错。
(2)学生看图,听教师描述诗的意境。
(3)播放配乐flash,师范读(出示朗读记号),学生边听边体会意境。
(4)生自由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师巡视指导。
6 朋友之间的离别让人难忘,来吧,让我们走进作者,体会他的情感,体会那份伤感。
(1)生自由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师巡视指导。
(2)指名想象画面读诗,师生共评
(3)播放配乐flash,指名配乐读。
7 要是能背下来哪就好了,你能吗?
(1)试背——互背
(2)指名背——齐背。
(3)学生个人诵读展示。(配乐)
(4)集体诵读(配乐)。
三、总结。
这首诗大家学到了什么,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乡村四月》
《乡村四月》是人教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组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专题的《古诗词三首》的一首古诗。诗人翁卷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春末初夏时节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知识与能力目标】
正确读写生字“蚕桑”,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借助注释理解诗的大意,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文的基本方法;
2.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诵读,多元体验,引导学生感悟诗情;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强化学法,自学能力。
【教学难点】
1、通过反复诵读,多元体验,引导学生感悟诗情;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强化学法,自学能力。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
一、谈话导入,体验乡村美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乡村,你觉得乡村美吗?今天老师请你们看一组图片,看看你有什么感受。
2、师生交流:同学们,欣赏了刚才几组画面,你有怎样的感受?
师:但见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金黄的油菜花,还有那小桥流水人家,真是令人陶醉!从古到今,多少文人写下了描写乡村美景的不朽诗文,这节课,让我们来学习一篇七百多年前的一位诗人写的《乡村四月》这首诗。
看老师板书课题,(板书课题)(四月即春末夏初的季节,正是农忙季节。)(生齐读课题)
3、介绍作者资料。(这首诗的作者是翁卷,南宋诗人,字灵舒。生卒年不详。永嘉(今为浙江省温州市)人,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并称为“永嘉四灵”。由于一生未参加科举考试,所以他没有做过官。他一生为了诗歌游走四方,擅长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说课稿_语文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说课稿_语文说课稿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说课稿_语文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说教材:
《墨梅》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墨梅而题写的。全诗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贞纯洁的品格。
二、说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首诗,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读了那么多的书,老师考你们几个课外知识怎么样?
1、“岁寒三友”是哪“三友”?
2、你能背出有关“岁寒三友”的诗句吗?(指生背)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欣赏王冕的千古佳作《墨梅》,读课题。
(二)读诗。
1.打开课本,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检查读。
2.古人写诗有五言、七言,《墨梅》就是一首标准的七言绝句。这首诗写出来,不仅要读,还要吟唱,七言绝句的节奏一般是
××/××/×××/
请同学们试着有节奏地来读这首诗,读出诗的韵味。自由练习,再指读,齐读。
(三)解诗
下面,老师给同学们一段时间,结合书上注释,自学这首诗。看自己能读懂多少,把读懂的内容用铅笔写在书上,把自己读不懂的.地方打上“?”。
21古诗三首
《21.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执教《古诗三首》一课,我在教学方法上不采用传统古诗教学逐句讲解诗意的方法,而是让学生通过自读古诗来理解诗意,感悟人物的情感。为了让语文课堂具有开放性,我把课外的相关知识引进课内,使古诗教学变得“厚实”起来。根据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在课前预习时我让学生搜集各种与古诗有关的资料,有诗人的背景资料,有匈奴
的相关知识,有关于梅花的词语、名句、诗词。这便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关于这堂课的教学,我做出如下几点反思:
1.教学效果(思效)。
古诗词产生的年代离我们比较久远,通过查阅资料,学生们了解了作者的生平简介、写作背景,使理解诗中人物的情感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比如《墨梅》这首诗,学生通过资料了解到作者“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后,便对王冕产生敬佩之情,然后带着这种情感去朗读古诗,就会更加容易地理解诗意。此外,在我的要求下,学生积累了很多课内外咏梅、赞梅的诗句,而且尝试在具体的语境中恰当运用这些诗句,学会了古诗今用。补充欣赏王冕的《墨梅图》画作,欣赏古典名乐《梅花三弄》,阅读现代咏梅的佳作,这些环节的设计,拓展了文本,为学生编织了一张更大的知识网,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2.教学收获(思得)。
作为教师,不能把学生浅显的理解囫囵吞枣地以点头的形式蒙混过关,而是把自己的表扬毫不吝啬地给予学生,这样既对孩子的思考过程给予肯定,又促使孩子向更深层次的理解深入。从这堂课上,我感受到了孩子们一点一滴的进步,古诗的理解也变得轻松自然。孩子有了自己个性的理解,在读的方面也就表现得不一样,达到了课标中提倡的个性阅读的要求。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目录
第七单元
21 古诗三首
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夜黑雁飞高)墨梅
22 文言文二则
囊萤夜读
铁杵成针
23 “诺曼底”号遇难记
24* 黄继光
口语交际:自我介绍
习作:我的“自画像”
语文园地
第七单元
授课提要课时
22古诗三首
《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离情别意以
及诗人洁身自好的志向和品格。《塞下曲》是一首边塞诗,诗人描述了
一个精彩的边塞战斗场景,赞扬了戍边将士的英勇威武,字里行间充溢
着英雄气概。《墨梅》是一首题画诗,诗人借墨梅自喻,表达了自己的
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3
23“诺曼底号”遇难记这篇课文讲述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猛烈撞击即
将沉没之际,镇定自若地指挥乘客和船员有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
随着客轮一起沉入大海的感人故事,歌颂了他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
高品质。
2
24* 黄继光
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黄继光的英雄事迹,黄继光用自己的胸
膛堵住敌人的枪口,为夺取战斗的胜利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1
25* 挑山工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事“我”登泰山时发现挑山工走的路程
虽然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经过和一位挑山工交谈,得知
他们速度不慢的原因在于专心登山,脚步踏实。课文告诉我们做任何事
情都要踏踏实实,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
1
口语交际:自我介绍本次口语交际旨在帮助学生学会根据对象和目的,在不同的情况 1
下介绍自己,更好地与他人沟通。
习作:我的“自画像”
本次习作的话题是“我的‘自画像’”,设定的情景是向新班主任
介绍自己,把最想让对方了解的几个方面写下来,使其能够更好地了解
《渔歌子》教案
【教材分析】
《渔歌子》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这个单元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读文,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并由此产生向往之情;同时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能抓住景物的特点,体味优美语言,学习表达方法,积累精彩句段。
《渔歌子》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张志和。他既是诗人,又是画家。所以他笔下是一片诗情画意:远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垂钓的渔翁……这画面是那么清新,这色彩是那么明丽,整个天地浸润在朦朦烟雨中,宁静而美好。整首词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这样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诗词学习方法。本学期,他们在第一单元学习《忆江南》时已经接触了词这种文学样式,对词的常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张志和“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表现特点,尤其是感悟“不须归”的境界就成了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塞、箬、笠、蓑”四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渔歌子》这首词。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诗词内容。借助信息技术,展示乡村风光的美好,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田园诗情,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通过朗读、想象画面等方法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第七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的主题是“人物的品质”,围绕这一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文言文二则》《“诺曼底号”遇难记》《黄继光》四篇课文,文章主要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品质。《古诗三首》中的诗,或表现诗人高洁的品质,或歌颂将士的奋勇精神。《文言文二则》中的故事,体现了人物勤奋、有毅力的品质。《“诺曼底号”遇难记》主要讲述“诺曼底号”轮船被撞后,哈尔威船长沉着冷静地指挥船员开展救援工作,最终自己命丧大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哈尔威船长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黄继光》主要讲述了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冒着枪林弹雨摧毁了敌人的火力点,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最终英勇献身的感人故事,表现了黄继光不怕牺牲的崇高品质。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
课时 教学目标 古诗三首
3 1.认识29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32个字,正确读写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三首》,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借助注释,抓关键词语,理解《文言文二则》中每句话的意思。
4.理解课文内容,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5.感受船长哈尔威、黄继光在危急关头,从容面对死亡、舍己为人的崇
高精神与英雄形象。
文言文二则
2 “诺曼底号”
遇难记 2 黄继光 1 口语交际
1 1.选择或创设一个情境,分小组讨论“面对不同的情况,如何介绍自己”,明确介绍的对象和目的不同,介绍的内容也有所不同。 2.学习用多种方法描写人物特点的方法。
习作 2 语文园地 2 1.回顾本单元课文,与同学交流描写人物特点的方法。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 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 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二、重难点:
1. 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预习:
1. 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 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 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三、教学过程:
1. 谈话引入:
2. 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3. 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4. 分组学习
读熟三首诗,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5. 指导朗读。
四、教学反思:
语文 2
我在黑板上给孩子们抄了一首刘禹锡的《望洞庭》,指导学生朗读并初步理解,然后指导背诵。一节课,不仅学会了教材上的古诗,还积累了课外书上的古诗一首。这样的课堂拓展,教一带一,既充实了教学内容,又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课后,我进行了教学反思认为,“课堂拓展,教一带一”的方法,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等基本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