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能机顶盒的设计与实现

智能机顶盒的设计与实现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1.1智能机顶盒的提出 (1)

1.2智能机顶盒的发展现状及研究意义 (2)

1.3智能机顶盒的主要业务 (3)

1.4EPG在智能机顶盒中的应用 (3)

1.5论文结构安排和主要工作 (4)

第二章Android机顶盒的环境搭建及底层开发 (5)

2.1机顶盒的硬件体系结构 (5)

2.2机顶盒的软件体系结构 (6)

2.3Android机顶盒开发环境搭建 (8)

2.3.1Android机顶盒环境烧录 (8)

2.3.2Android应用程序开发环境搭建 (9)

2.4Android底层开发 (11)

2.4.1NDK编译工具 (11)

2.4.2JNI技术 (13)

2.4.3Android底层的开发流程 (14)

第三章EPG关键技术 (19)

3.1业务信息描述机制 (19)

3.2TS数据流格式 (19)

3.3PSI信息研究 (20)

3.4SI信息研究 (21)

3.5EPG关键技术研究 (24)

第四章EPG模块设计 (25)

4.1EPG概述 (25)

4.2EPG总体设计 (25)

4.3Android层界面设计 (27)

4.4C层设计 (28)

4.4.1频道搜索功能设计 (28)

4.4.2EIT搜索解析模块设计 (29)

III

4.4.3JNI数据互传模块设计 (30)

4.4.4预告信息保存模块设计 (30)

第五章EPG业务实现 (31)

5.1频道搜索实现 (31)

5.2EIT搜索解析模块实现 (32)

5.3JNI数据互传模块实现 (33)

5.4预告信息保存模块实现 (34)

5.5EPG业务实现 (35)

5.6EPG业务测试 (37)

第六章结论 (40)

参考文献 (41)

附录A (45)

附录B (47)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49)

致谢 (50)

IV

第一章绪论

1.1智能机顶盒的提出

2007年11月5日,Android终于从幕后走向了前台,Google公司联合HTC、Intel、高通、Motorola等公司发起了开放手机联盟。而开放手机联盟发布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基于Linux的智能终端软件平台Android。后来,ARM、Sony Ericsson等公司陆续加入开放手机,参与到Android平台的研发工作中,加速了Android的发展和市场化进程[1]。

自开放手机发布了Android平台可测试第二版开发包后,Android经历了新平台的修订过程,逐渐发布了多个软件开发包[2],Android平台也从Android1.0版本演进到目前最新的Android4.3版本,其稳定性和用户体验都有着很大的提升。在过去的几年中,Google公司对Android平台做了大量的修订,每次修订都向开发人员和用户提供了引人注目的功能。最近在众多开发商的追捧下,Android平台的手机应用包括办公、音视频、游戏、浏览器等软件层出不穷[3],“智能”这一词汇便深入到寻常百姓心中,移动平台的范畴也已超越传统智能手机,涵盖了平板电脑、MP3等设备。并且智能用户也在不断增长,截至2012年11月,Android在我国智能手机中所占的比例已达到了88%。

消费者的电子终端设备都是没有关联的个体,而当今就是要将这些数字化的产品合为一体,如温家宝总理提出的三网融合[4]让各分散、无关的多个终端设备合为一体。此时机顶盒为各种家庭终端产品提供了集合于一起的机会,因此作为三网融合的另一智能终端机顶盒,也逐渐扩展到Android领域中,迎合市场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2010年1月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温总理决定要加快推进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电信网三网融合[5]。在许多数字电视机顶盒厂商都在尝试如何实现三网融合的同时,Android平台在三星、HTC等公司都以得到很好的应用,加之其开源、免费、大量的手机和平板电脑应用程序以及骤然增多的用户群体等显著优势,使Android成为我国数字电视机顶盒厂商的首选系统,智能机顶盒的开发也具有了实际的意义。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