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第二节 化石燃料的利用导学案鲁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411.50 KB
- 文档页数:3
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本课题的课程内容位于一级主题----- 化学与社会发展下的二级主题-- 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及保护好我们的环境。本主题的主要内容有:
1、知道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
2 、知道化石燃料都是混合物,了解煤和石油通过“石油的分馏”、“石油的裂化”和“煤的综合利用”可以得到多种产品。
3、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辩证的认识燃烧的利与弊,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小的燃料。
4、了解我国能源与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二、教材分析
1、本课题的核心内容
(1)化石燃料燃烧的利与弊。(2)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主要方法。
(3)认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资源意识和环境意识及获取物质和应用物质的思路和方法。
三、学习目标
1、通过了解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漫长的形成过程,知道化石燃
料是人类社会不可再生的重要自然资源,形成节约能源、合理开采资源的意识。
2、通过了解化石燃料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分析化石燃料燃烧对人类有利的方面和对环境不利的一面,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并学会分析选择燃料的依据。
3、通过了解石油的分馏原理以及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原理,形成应用物质的基本思路,一是直接利用或者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后再利用、二是通过化学变化将物质进行转化后再利用,同时学会获取物质的基本方法。
4、通过学习改造化石燃料的方法,认识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环境污染、促进社会科学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发展化学的价值观。
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复习导学案
燃烧与燃料
一、知识脉络
二、知识梳理
1、通常所说的燃烧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
物质燃烧的条件
.....:(缺一不可)
(1)物质具有(2)与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
2、灭火的原理
.....:(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1)移走(或隔离)____ __ (2)隔绝__ ___ (3)降低___________
3、煤、石油、天然气是埋藏在地下的__________再生的化石燃料。
4、石油的分馏属于_________变化。煤的气化、煤的焦化、煤的液化属于________变化。
5、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的气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固体二氧化碳俗称
6、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CO2不能,不能。不能供呼吸
(2)CO2跟水反应:试液由______色变_______色,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O 2与石灰水反应: 现象______ ,化学方程式______ 。
7、 CO 2 用途: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可用来_________。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稳定且没有毒性,可用作科学实验和工业生产的_________。在农业生产上,二氧化碳是最好的
________。二氧化碳还是生产尿素、甲醇、碳酸氢铵和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等的_________。
8、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________或________(主要成分_______)和_________。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节化石燃料的利用学案(无答案)鲁教版六三制
【学习目标】1. 知道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
2. 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了解使用各种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知道如何选择燃料。
3. 了解我国及世界能源储备不足及综合开发利用的相关问题。
【学习重点、难点】选择合适的燃料和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学习过程】一、课前自主学习
1、燃烧的定义:
2、促进燃烧的方法:和
3、当今三大化石燃料:___ _、__ ___、,都是物(填纯净物或混合物)。他们都是再生能源。
二、课堂助学:导入新课:观看化石燃料的形成、生产、加工、应用等的视频
思考回答1.化石燃料是如何产生?化石燃料使用的意义和对环境的影响?如何选择化石燃料?2.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研究化石燃料及利用。
探究活动一:化石燃料的燃烧
化石燃料的燃烧课本P125——P127。
学生活动1、化石燃料的形成
①化石燃料是由形成的。
②它们的主要成分都是,由元素组成。
化石燃料在工业上有何美誉?煤被称为“”石油被称为“”。
学生活动2、化石燃料燃烧的意义
石燃料在空气中燃烧时,碳原子和氢原子分别与结合,生成和,同时会以和的形式释放出能量,因而是很好的能源。
②我国使用的电能,很大一部分是由燃烧产生的转化而来的。
学生活3、化石燃料燃烧与环境的关系
(1)化石燃料在燃烧时会产生气体导致温室效应,还会产生、、等有害气体释放到大气中,造成环境污染。
(2)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产生有毒的造成空气污染。
(3)针对大量化石燃料的造成的空气污染,你有什么合理的建议来改善吗?
古生物的“遗产”—化石燃料
【学习目标】
1.了解几种常见的燃料,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2.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认识开发各种新能源和使用清洁燃料的重要性。
3.知道煤和石油综合利用的一些主要产品。
【要点梳理】
要点一、几种常见的化石燃料
1.化石燃料
远古时代的动植物和其他生物遗体在地球内部热量和压力的作用下,经过几亿年的时间而形成的,是不可再生的能源,它们燃烧后能够提供某种形式的能量(热能、光能、电能等),其中煤、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化石燃料。
(1)煤是由古代植物遗体埋在地层下,并在地壳中经过一系列非常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所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煤主要含有碳元素,此外,还含有少量的氢、氮、硫、氧等元素以及无机矿物质(主要含有硅、铝、钙、铁等元素)。
(2)石油是由古代动植物遗体在地壳中经过非常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一种粘稠状液体,通常显黑色或深棕色,不溶于水,密度比水的稍小。石油主要含碳、氢两种元素,同时还含有少量的硫、氧、氮等元素,且随着产地不同而不同。石油也是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
(3)天然气一般是指在地下自然形成的可燃性的气体,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另外沼气、矿坑气(瓦斯)等的主要成分也是甲烷。
要点二、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1.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1)影响原因:化石燃料燃烧时会产生各种有害气体、固体废物等。
(2)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时污染因素的来源:
①燃料中的一些杂质如硫、氮等产生SO2、NO2等气体;
②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及碳粒等。
《第二节化石燃料的利用》
教学目标
1.知道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资源。
2. 了解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学会合理选择化石燃料。
3.了解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全球观,可持续发展观,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化石燃料的类型;化石燃料的燃烧及其对空气造成的污染的原因。
【教学难点】
化石燃料产生的主要空气污染物;如何选择合适的化石燃料。
课前准备
1.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程引入
【展示】课件展示各种燃料。
【讲述】说到燃料大家都不会陌生,柴草、煤炭、汽油、柴油、煤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管道煤气等都是我们熟悉的燃料。它们燃烧后都能够提供能量。
【展示】课件展示煤、石油、天然气。
【讲述】其中煤、石油、天然气等是埋藏在地下的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
【展示】课件展示煤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讲述】煤被称为“工业的粮食”、“黑色的金子”,它是古代的植物或植物枯萎后被埋于土中,经过长期复杂变化后形成煤。
【展示】课件展示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讲述】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天然气是重要的化石燃料,其主要成分是甲烷CH4。海洋生物死亡后,动植物的遗骸被层层沙泥掩埋,生物的遗骸经复变化形成石油和天然气。
【提问】既然我们了解了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下面几个问题:1.化石燃料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2.它们中含有哪些元素?
3.燃烧后是否会污染空气?
二、新课讲解
知识点一、化石燃料的燃烧
【讲述】煤、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碳氢化合物。碳氢化合物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高能量物质,这类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会以光和热的形式释放能量,因而是很好的能源。现在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利用的能量(如热能、电能等)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同步教学设计)
单元备课
第六单元本单元所需课时数6课时
核心素养与课标分析
“燃烧与灭火”教学单元帮助学生进一步发展“物质的变化与转化”大概念,认识燃烧与灭火的本质是可燃物的化学变化,引导学生构建化学变化的能量视角。进行教学设计时,基于大概念结构化统整“燃烧条件的探究”“灭火的原理与方法”“化燃料的利用”等单元内容,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初步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归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与方法;以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为例,认识物质在自然界中可以相互转化及其对维持人类生活与生态平衡的意义。
主要内容
学习化石燃料及其燃烧产物,了解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发生条件、灭火原理、防火和防爆炸的措施;知道燃烧产物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从是司空见惯的燃烧和灭火现象入手,目的是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作为学习起点,站在化学科学的角度认识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就在身边,化学就是生活,激发其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愿望。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就能控制化学反应的进行,控制燃烧的条件就能控制燃烧的进行,灭火的原理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优化燃烧的条件,就能促进燃烧的进行,从而达到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化石燃料的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那么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是怎样循环的?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含量的增加会对环境产生怎样的影响?实验室中怎样制取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有哪些主要性质?教材就此设计了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站在比生活经验更高的层次上,更系统地学习二氧化碳。
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单元备课〔上〕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第二节化石燃料的利用
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单元备课〔下〕
单元备课〔上〕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一、灭火的原理
1.灭火的方法
2.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3.燃烧的定义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
1.通过真实的火灾的信息,认识火灾给人类带来的伤害,
激发学生对火灾受难者的同情,引导学生对灭火的探究
动力。
2.引导学生讨论列举常见的灭火方法〔如酒精灯、森林大
火等〕,与学生交流灭火常识,简单介绍常见的灭火器,
培养学生平安用火的意识。
平安提示:出现家庭火灾可做以下措施
①拨打火警119;
②火势不大的情况下,利用现有灭火物品〔如水、沙等〕
适当灭火;
③如有大火,撤离是应用湿毛巾或被褥之类捂住口鼻,
延墙撤离;
④电器着火,迅速切断电源,不可直接泼水;
⑤不要贸然开窗,以免扩大火势
3.从灭火的方法中总结归纳出燃烧所需具备的条件,以
“火三角〞直观的介绍燃烧的三个条件与燃烧的关系。
燃烧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
光、发热的氧化反响。
简单谈谈对火灾的认识
结合P84活动天地
尽可能的说出自己在日常生活
中的灭火方法
总结归纳灭火方法,变向思维燃
烧与灭火的关系,探究燃烧所需
的条件
二、促进燃
烧的方法1.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区别
2.促进燃烧的方法1.控制燃烧的条件,比拟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所产生的
不同的燃烧效果。
2.通过现象的比照,让学生体会到不完全燃烧带来的环境
污染及对燃料的浪费。
3.从燃烧反响的条件出发引导学生认识促进燃烧的方法:
增大氧气的浓度或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导预疑学】
一、预学导航
学习目标
1、通过了解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认识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重
要自然资源。
2、通过元素守恒,能够说出化石燃料燃烧的利与弊;通过煤和石油
的综合利用,体会到“化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3、通过能源短缺,认识到节能、环保与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意义。
学习重难点
重点:化石燃料的燃烧以及利用。
难点: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1、学习方法:类比法,比较法
二、预学成果
1、预读教材
课本P130---135
2、预学检测
(基础知识)
1三大化石燃料主要是指______ ______ _______;它们都是由碳氢化合物组成的,在氧气中燃烧时都能生成_______和_______,同时会以光能和_______的形式释放出能量,因而是很好的能源;它们的组成中还含有硫、氮等元素,燃烧时会转化为_________和________释放到大气中造成环境污染.
2.煤的综合利用措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变化
3.石油分馏依据各成分的___________不同,是___________变化;石油转化成塑料,橡胶等是___________变化
4.你都知道哪些新能源? ___________
3、预学质疑
【导问研学】
问题1、请阅读课本130页第一段说一说化石燃料是怎样形成的?
订正、笔记栏
订正、笔记栏
活动任务一燃料的今天
知识点一:化石燃料的燃烧:
问题2、请阅读课本130第二段,131第二段,根据元素守恒, 煤,石油
九年级化学导学案No.35(稿)
主备人:刘守坤审核人:孙祖福李鲁燕时间:
第二节化石燃料的利用
【学习目标】
1. 知道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
2. 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了解使用各种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3. 了解我国及世界能源储备不足及综合开发利用的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资源意识。
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主动体验实验探究过程。
2树立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知道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
【学习难点】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学习过程】
导学自习:
1.物质燃烧一般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因此灭火常用的三种方法
是:. . 。
2.可燃物完全燃烧特点:氧气充足,燃烧得快,放出的热.可燃物中的碳.氢分别转化成. 。不完全燃烧特点:氧气不足,燃烧得,放出的热,可燃物中的部分碳.氢元素生成. 等有毒气体和等物质。
研习展评:
活动1:探究常见的燃料
讨论交流
根据你已掌握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议一议生活中常见的燃料有哪些?
活动2:选择合适的燃料的因素
学生阅读课本127页并分析图.表中的因素和数据,你认为怎样才能选择合适的燃料?说出理由
活动3:探究化石燃料
阅读教材P128-129,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化石燃料的认识
课堂练习1:
1.当今三大化石燃料是. . ,都是混合物。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一、燃烧的条件
1.燃烧的条件:
①物质具有可燃性;
②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③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自身的着火点(即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知识解读】
(1)探究燃烧的条件
①操作: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在酒精灯上点燃。
现象:小木条能燃烧而石头不能燃烧。
结论:燃烧的条件之一——物质具有可燃性。
②操作:用镊子分别夹取一个蘸有水、一个蘸有酒精的小棉花团,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片刻。现象:蘸有酒精的小棉花团容易点燃,而蘸有水的小棉花团难以点燃。
结论:燃烧的条件之二——可燃物温度要达到其着火点。
③操作:分别点燃两支小蜡烛,将其中一支蜡烛用玻璃杯罩住。
现象:在空气中的蜡烛能持续燃烧,而用玻璃杯罩住的蜡烛很快就熄灭了。
结论:燃烧的条件之三——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2)燃烧必须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能发生燃烧的现象。
2.燃烧: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知识解读】
(1)燃烧的现象:发光、发热,反应剧烈。
(2)燃烧的反应类型: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3)燃烧的反应物:常见的燃烧都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反应,但是,不是所有的燃烧都一定有氧气参加。例如,镁就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2Mg+CO2 点燃 C + 2MgO;钠能在氯气中燃烧:2Na+Cl2点燃2NaCl
(4)燃烧的反应条件:点燃
(5)燃烧的分类及燃烧的产物
注意:
①“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又叫“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
②要掌握含C、H、O等元素的燃料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例,写出乙炔(C2H2)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燃烧与燃料》讲评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对燃烧与灭火、能源利用、二氧化碳制取及性质进行巩固。
2、引导学生剖析错因,提高审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结方法和规律。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调整、自我完善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答题策略的训练,培养规范答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剖析错因,提高审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结方法和规律。并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
学生课前准备:
根据试卷中存在的问题,主动复习教材,查阅相关资料。
1.知道试卷中考到了哪些知识点,自己已掌握了哪些,还有哪些尚未真正掌握;
2.在失误的问题上,哪些是记忆失误,哪些是理解性失误,哪些是方法不当或粗心大意所致;
3.这次考试中哪些知识是自己的最大障碍,其原因是什么;
4.准备重点听老师评讲哪些知识,自己将如何做好补救工作。
学生课外延续:
1.改正错题,并分析自己在考试过程中出错的原因。
2.统计得失分率。学生分析本人卷面的得失分情况,对自己掌握某些知识点的情况作简要分析,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制定对策;统计非智力因素造成的丢分,算出比率,引起学生的重视,并提出改进措施。比如学生对属于理解和运用一些知识点方面存在问题的,要求学生有所针对性进行知识的再认识,通过复习教材、适量练习,巩固自己掌握的知识体系;对于因时间不够、考试心理紧张、马虎等非智力因素影响学生答题效果而造成的丢分(如“正确”和“不正确”的选择时学生的不认真、不仔细而造成的丢分),则要求学生把平时练习当作考试,做到认真审题时的“眼到”、“手到”和“心到”,解题过程中的细心仔细,解题后检查的一丝不苟等等,从而提高解题的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因非智力因素影响学生答题效果而造成的丢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