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与信息安全管理程序
- 格式:doc
- 大小:620.50 KB
- 文档页数:16
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ITSM)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MS)是当今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信息时代,企业对信息技术和信息安全的需求与日俱增,因此建立并有效运行ITSM和ISMS对企业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ITSM旨在为企业提供完善的信息技术服务,确保业务流程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它涉及诸多方面,包括服务策略、设计、过渡、运营和持续改进。
在ITSM框架下,企业可以建立完善的服务管理制度,提高信息技术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满足业务需求,提升客户满意度。
ISMS则是为了保护企业的信息资产和信息安全而建立的管理体系。
它包括信息安全策略、组织、实施、监测、评审和持续改进。
在当前信息化的环境下,信息安全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威胁,如病毒攻击、黑客入侵、数据泄露等。
建立健全的ISMS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可以帮助企业合规遵循、降低安全风险、保护企业声誉。
在ITSM和ISMS的建设和运行中,企业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遵循相关的标准和法规,确保各项管理活动得到有效执行。
企业还需注重人员培训和技术投入,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
个人观点上,我认为ITSM和ISMS的完善建设和有效运行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它不仅可以提高信息技术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也可以保障企业的信息资产和信息安全,降低安全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结起来,ITSM和ISMS是企业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关乎企业的业务流程、信息技术服务和信息安全。
企业需要重视建立和完善ITSM和ISMS,确保各项管理活动得到有效执行,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当今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ITSM)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MS)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企业对信息技术和信息安全需求的增加,建立并有效运行ITSM和ISMS已经成为企业长期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需要深入理解ITSM和ISMS,并将其融入企业管理中,以确保信息技术服务和信息安全的有效实施。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程序简介信息安全事件管理程序是为了保护组织内的信息资源及其相关支持信息系统,以及防止未授权的数据使用或泄露而设计的。
它可以帮助组织控制和监控其信息系统安全事件,包括发现、响应、调查和纠正措施的实施。
该程序是一个自动化的、集中化的安全事件管理系统,可以快速地对问题进行反应和处理。
程序功能信息安全事件管理程序旨在帮助组织处理信息安全事件,下面列举了它的主要功能:事件发现程序可以通过各种管道发现安全事件,如安全日志、监控系统、IDS(入侵检测系统)和IPS(入侵防御系统),并通过与事件响应团队的联系将事件通知组织内的相关人员。
事件响应一旦安全事件被发现后,程序将自动通知组织内的事件响应团队,并向其分配事件的处理人员。
处理人员会尽快地对事件做出反应,并对事件的影响进行评估。
事件调查在响应安全事件之后,程序将继续根据事件所涉及的资源和数据,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事件的原因和影响,并通过与其他组织和合作伙伴的合作,共同解决该事件。
纠正措施成功的事件调查后,程序可以制定纠正措施和更新安全策略来防止相似的事件再次发生,并及时通知的事件响应团队和其他相关的人员,以确保组织内的安全措施得到及时的调整和更新。
程序优点信息安全事件管理程序具有以下优点:自动化程序可以自动发现安全事件,并自动通知团队响应人员,从而缩短了响应时间,也减少了人为错误的风险。
集中化程序将所有的安全事件都集中到一个系统中,而不是将其散布于各个系统之中,这使得管理和监控事件变得更加方便和高效。
可追溯性程序可以对某个事件发生的所有环节进行记录和分析,让管理人员了解事件发生的所有过程,并总结经验教训,以便以后的事件更好地应对清理。
程序实施信息安全事件管理程序的实施需要以下步骤:制定策略制定组织内的信息安全策略和流程,以保证程序能够顺利运行,并确保所有人员都知道在安全事件发生时应该进行何种反应和处理。
进行安全评估对现有的信息系统进行安全评估,识别安全风险,并针对风险制定安全协议,以减小安全风险。
各部门信息安全管理职责和流程及岗位职责信息安全在一个组织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确保组织的信息安全,各部门需要承担不同的信息安全管理职责和流程,并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
下面将详细介绍各部门的信息安全管理职责和流程以及岗位职责。
1.高层管理层:高层管理层对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有着明确的认识,并制定相关的信息安全策略和政策。
他们的职责包括:-确定信息安全目标和战略-分配资源以支持信息安全-定期审查和更新信息安全策略和政策-监督信息安全管理流程的执行情况-对信息安全事件进行响应和处理2.信息技术部门:信息技术部门负责组织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
他们的职责包括:-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配置和运行-建立和维护网络安全防护设施,如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对新的信息技术工具和系统进行评估和测试,以确保其安全性-提供培训和支持,以确保员工了解和遵守信息安全政策和措施-及时更新信息技术系统的安全补丁和更新3.人力资源部门: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员工的招聘、培训和离职等事务。
他们的职责包括:-执行员工背景调查,确保招聘到的员工具备必要的安全背景和信任度-提供信息安全培训和教育,确保员工了解和遵守信息安全政策和措施-管理员工的权限和访问控制,确保员工只能访问其工作职责所需的信息-监督离职员工的账户和访问权限的撤销4.运营部门:运营部门负责组织的日常运营和流程管理。
他们的职责包括:-确保各项业务流程和操作符合信息安全规定和政策-定期进行业务风险评估,发现和解决潜在的信息安全漏洞-提供紧急事件和灾难恢复计划,并进行定期测试和演练-监控和分析日志数据,及时发现异常活动和安全事件-对外部合作伙伴进行安全评估,并与其建立合理的安全合作机制5.安全部门:安全部门负责整个组织的信息安全管理和保护。
他们的职责包括:-制定和实施组织的信息安全策略和控制措施-提供安全意识培训和教育,确保员工了解和遵守信息安全政策和措施-监测和预防潜在的安全威胁和攻击-处理安全事件和事故,进行调查和分析,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定期对信息安全管理流程进行评估和改进在整个信息安全管理流程中,信息安全部门起着核心的作用,负责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监督和管理信息安全事务。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程序一、背景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普及,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显。
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与日俱增,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人们的生产生活。
信息安全事件的损失不仅涉及到企业、机构的经济利益,还可能涉及到国家安全,因此越来越多的机构和企业都开始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安全威胁防范措施和解决方案。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程序是指企业或机构在出现信息安全事件时的应急处置流程,以及这个流程的实施方案。
具有明确的应急处置流程和操作标准,能够快速、科学地处理各类安全事件,保障企业或机构的安全运营。
二、信息安全事件管理程序的组成部分1. 预防措施预防措施是指在整个信息安全管理流程中进行信息安全保障的方案,旨在预先识别企业或机构可能存在的各种安全风险,以及对应策略的制定和实施。
常见的预防措施包括:•安全培训:对员工和相关人员进行关于信息安全的知识普及、风险可识别和应对等方面的培训。
•安全审计:定期对企业或机构的各种IT系统、网络设备和其他关键信息系统进行安全审计,以发现漏洞并加以修复,防止黑客攻击。
•安全检测:对企业或机构各种IT系统和网络设备进行安全检测,定期更新各种安全防护设施、软件更新,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数据备份:定期对企业或机构各种重要数据进行备份和存档,防止数据丢失造成的损失。
•访问控制:对系统操作人员的访问权限进行严格管理,防止管理员恶意行为或人为疏忽引发的安全问题。
2. 事件响应机制当一种或多种安全事态发生时,就需要根据安全事件的分类和级别来制定响应机制。
响应机制一般需要包括的内容有:•事件记录:对事件进行详细记录,包括事件发生时间、发生地点、事件类型、事件级别、影响范围、处理结果等等。
•紧急响应:根据事件的紧急程度,尽快启动紧急响应预案,进行事件处置和解决。
•保全措施:对于已经发生的安全事件,需要尽可能保留证据,以保证后续调查工作的正常开展。
•风险评估:对已经发生的事件进行风险评估和分析,以便更好地掌握事件的性质和后果,为后续处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信息安全管理程序1 .目的规定了IT服务商在提供服务与作业活动中,对客户关键应用所关联的资产进行风险等级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的方法。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向外部客户提供运维服务的信息安全管理。
3 .术语5.内容5.1信息安全策略全而识别、有效控制5.2需求识别和分析根据服务水平协议中签订的关于安全的详细说明,确定安全需求并进行分析。
服务水平协议中应该定义安全需求,在可能的情况下还应该以可测度的术语进行定义。
该协议的安全部分应当确保客户所有的安全需求和标准能够实现,并且实现的结果能够进行明确的验证。
需求识别的范围包括人员安全、数据安全、机房环境、设备安全、系统安全等的安全需求。
5.3确定安全实施范围根据安全需求的识别情况确定安全实施范围。
安全实施范围包括列为相应安全等级的机房环境、设备、系统、数据、人员等。
5.4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信息安全管理人员根据确定的安全实施范围进行风险分析与评估工作,并提交风险分析与评估报告。
风险评估包括识别安全实施范围内的资产状况、资产面临的威胁,现在使用的技术方法和管理规范,并进行总体分析得出风险的等级,编制《风险评估报告》。
5.5设计安全规范根据《风险评估报告》,维护项目经理制定和编写《信息安全规范》。
并根据信息安全规范制定信息安全策略、针对个人的保密协议、岗位职责说明、机房管理制度。
5.6实施安全规范在设计好安全规范后,日常需按照安全规范来实施安全管理。
机房环境信息安全管理;制定机房管理制度。
制定项目中各种软硬件设备的设备安全管理规范。
在人员安全方面的实施:职位说明中的任务和职责;针对个人的保密协议;责任划分的实施,以及岗位分离的实施;安全问题涉及整个生命周期,应针对系统开发、测试、验收、运营、维护和终止制定安全指南;将开发和测试环境与实际的运营环境分离开来;处理事件的程序(由事件管理负责处理);处理配置更改程序(由配置管理复杂处理);为变更管理提供信息输入;针对计算机、操作系统、应用系统、数据、网络和网络服务的安全管理措施的实施;数据媒介的处理和安全。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程序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程序章节一:引言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程序是指为确保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护网络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和隐私,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管理措施。
本文档旨在规范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流程和要求,保障组织内部数据的安全和合规。
章节二:定义和术语⑴网络信息安全:指保护网络信息系统和网络信息资源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披露、破坏、修改、干扰和泄漏的能力。
⑵网络信息系统:指由多个网络节点和相关设备组成的网络系统,用于存储、处理和传输网络信息。
⑶数据安全:指对数据进行保护,防止其被恶意获取、篡改或泄露。
⑷隐私保护:指对用户的个人身份和隐私信息进行保护,确保其不被未经授权的使用和披露。
章节三: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目标⑴保障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⑵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信息泄露⑶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⑷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章节四:网络信息系统规划⑴确定网络信息系统的边界和范围⑵确定网络信息系统的资产和风险评估⑶制定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策略和策略⑷设计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架构和拓扑章节五:访问控制管理⑴制定网络访问控制策略和规定⑵配置和管理用户账户和权限⑶管理远程访问和外部连接⑷监控和审计访问控制活动章节六:数据和隐私保护⑴制定数据分类和安全等级标准⑵实施数据加密和传输安全措施⑶控制数据的存储、处理和传输⑷管理用户的个人身份信息及隐私章节七:漏洞管理和应急响应⑴确定漏洞管理策略和流程⑵定期进行漏洞扫描和评估⑶制定应急响应计划和预案⑷处理安全事件和漏洞修复章节八:监控和审计⑴配置和管理网络安全设备和工具⑵监控网络流量和日志⑶进行安全事件的溯源和调查⑷进行定期的审计和评估章节九:培训和意识提升⑴为员工提供网络安全培训和教育⑵持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行为规范⑶举办网络安全活动和演练附件:附件一:网络信息系统边界图附件二:网络信息系统资产清单附件三:数据分类和安全等级标准法律名词及注释:⒈《网络安全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网络安全法》。
信息安全管理程序1。
目的为了防止信息和技术的泄密,避免严重灾难的发生,特制定此安全规定。
2.适用范围包括但不限于电子邮件、音频邮件、电子文件、个人计算机、计算机网络、互联网和其它电子服务等相关设备、设施或资源.2.1权责2。
1。
1人力资源部:负责信息相关政策的规划、制订、推行和监督。
2。
2。
2 IT部:负责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相关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以及信息数据的备份相关事务处理。
2.2.3全体员工:按照管理要求进行执行.3.内容3.1公司保密资料:3.1.1公司年度工作总结,财务预算决算报告,缴纳税款、薪资核算、营销报表和各种综合统计报表。
3。
1.2公司有关供货商资料,货源情报和供货商调研资料。
3。
1。
3公司生产、设计数据,技术数据和生产情况.3。
1.4公司所有各部门的公用盘共享数据,按不同权责划分。
3.2公司的信息安全制度3。
2.1 凡涉及公司内部秘密的文件数据的报废处理,必须碎纸后丢弃处理。
3。
2.2 公司员工工作所持有的各种文件、数据、电子文件,当本人离开办公室外出时,须存放入文件柜或抽屉,不准随意乱放,更未经批准,不能复制抄录或携带外出.3.2.3 未经公司领导批准,不得向外界提供公司的任何保密数据和任何客户数据. 3。
2.4经理室要运用各种形式经常对所属员工进行信息安全教育,增强保密意识: 3.2。
4。
1在新员工入职培训中进行信息安全意识的培训,并经人事检测合格后,方可建立其网络账号及使用资格.3。
2.4。
2每年对所有计算机用户至少进行一次计算机安全检查,包括扫病,去除与工作无关的软件等。
3。
2。
5不要将机密档及可能是受保护档随意存放,文件存放在分类目录下指定位置。
3。
2。
6 全体员工自觉遵守保密基本准则,做到:不该说的机密,绝对不说,不该看的机密,绝对不看(含超越自己职责、业务范围的文件、数据、电子文文件)。
3.2.7员工应严格遵守本规定,保守公司秘密,发现他人泄密,立即上报,避免或减轻损害后果.3.2.8所有公司文档,应该存放于授权的文件夹或分类数据库内,数据由IT每日统一备份。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程序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程序1.背景和目的1.1 背景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大量的机密信息被储存在网络上,如个人身份信息、商业机密等。
因此,确保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对于个人和组织来说至关重要。
1.2 目的本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程序的目的是确保在组织内部的网络使用过程中,对网络信息进行全面的保护。
它提供了一个指导性的框架来确保网络系统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并帮助组织识别和应对可能的网络安全风险和威胁。
2.适用范围和责任2.1 适用范围本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程序适用于所有组织成员,无论在组织内部还是外部。
它适用于所有网络系统和设备,包括服务器、计算机、网络设备、移动设备等。
2.2 责任所有组织成员都有责任遵守并执行本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程序。
组织管理层应确保对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有效实施,并提供必要的培训和资源来提高员工的网络安全意识。
3.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政策3.1 定义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政策是指为保护网络信息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准则和规定。
3.2 目标- 保护网络信息的机密性,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 保护网络信息的完整性,防止未经授权的修改。
- 保证网络信息的可用性,确保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
- 捕捉和记录网络安全事件,以便追踪和调查。
3.3 规范- 所有网络设备和系统必须安装最新的安全补丁和更新。
- 所有用户账户必须设置强密码,并定期更改密码。
- 访问敏感信息的权限必须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
- 所有网络流量必须通过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进行监测和过滤。
- 网络信息备份和恢复策略必须定期测试和评估。
- 所有网络安全事件必须及时记录,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调查和应对。
- 所有网络安全相关的培训和意识活动必须定期进行。
- 所有网络安全管理措施必须进行定期的内部和外部审计。
4.网络信息安全风险评估4.1 目的网络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目的是识别和评估可能对网络信息系统造成威胁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信息安全管理的流程与规范信息安全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技术的发展,各种信息安全威胁也日益增多。
为了保护个人和组织的信息安全,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流程和规范是必要的。
本文将讨论信息安全管理的流程和规范,并提供一些建议。
1. 信息安全管理流程信息安全管理流程是指根据一系列的步骤和控制措施,对信息安全进行全面管理和保护的过程。
下面将介绍一个常用的信息安全管理流程框架。
1.1 制定信息安全策略信息安全策略是信息安全管理的基石。
组织应该制定明确的目标、原则和规定,确保信息安全工作与组织的战略目标相一致。
1.2 风险评估与管理组织应该对潜在的信息安全威胁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这包括确定风险、评估风险的影响和可能性,然后实施相应的避免、减轻或转移风险的措施。
1.3 建立信息安全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组织应该建立相应的信息安全控制措施。
这包括技术控制(如防火墙、加密等)、物理控制(如门禁、视频监控等)和行为控制(如培训、准入控制等)等。
1.4 实施信息安全控制措施组织应该确保所建立的信息安全控制措施得以有效实施,并及时更新和改进。
1.5 监控与评估组织应该建立监控和评估机制,定期检查信息安全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并及时进行修正和改进。
1.6 应急响应与恢复组织应该建立应急响应和恢复机制,应对各种信息安全事件和事故,确保及时准确地响应和恢复。
2. 信息安全管理规范信息安全管理规范是指为了保护信息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标准。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信息安全管理规范。
2.1 信息分类与保密性管理组织应该对信息进行分类,并根据信息的重要性和保密性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这包括对信息进行合理的存储、传输和处理,并限制信息的访问和披露。
2.2 用户权限与身份管理组织应该为每个用户分配合适的权限,并确保用户身份的准确性和唯一性。
这可以通过身份验证、访问控制和权限管理等手段来实现。
2.3 网络安全管理组织应该建立网络安全管理措施,包括网络设备的安全配置、网络访问控制和数据传输的加密等措施,以保护网络安全。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流程下面将介绍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基本流程:1.制定安全政策和目标:首先,组织应该制定明确的安全政策和目标,用于指导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实施。
安全政策应该明确规定安全的重要性,包括对信息系统的保护要求和标准。
2.进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为了确定可能的威胁和漏洞,以及它们对信息系统的潜在影响。
在风险评估中,需要对信息系统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包括硬件、软件、网络和人员等方面,以了解潜在的风险和安全漏洞。
3.制定安全规程和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安全规程和措施。
安全规程应该明确规定信息系统的使用规范和安全要求,包括访问控制、数据备份和恢复、日志记录和审计等。
4.实施安全措施:按照制定的安全规程和措施,组织需要实施各种安全措施,包括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程序安全和数据安全等。
这些安全措施涉及到技术、人员和制度等多个方面。
5.培训和意识提高:组织需要为员工提供信息安全培训,以加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培训应该涵盖信息安全政策、操作规程、风险管理和紧急响应等内容,以帮助员工正确使用和管理信息系统并应对安全事件。
6.监控和检查:建立信息系统安全监控和检查机制,定期检查安全规程和措施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监控和检查可以通过安全审计、安全漏洞扫描和日志记录等方式进行,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问题。
7.处理安全事件和事故:当发生安全事件或事故时,组织需要迅速反应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这包括紧急响应、恢复操作、调查原因和制定预防措施等,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并防止再次发生。
8.定期改进和优化: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是一个不断改进和优化的过程。
组织需要定期进行自查和评估,找出不足和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
同时,需要关注新的安全威胁和技术发展,及时更新安全规程和措施。
综上所述,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是一个循环不息的过程,可以帮助组织保护信息系统的安全。
通过制定安全政策和目标、进行风险评估、实施安全措施、建立监控和检查机制,以及处理安全事件和事故等步骤,可以有效地管理和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信息安全管理程序XX-XZ-007(第一版)修订履历1 目的为确保公司信息安全,依据国家信息安全相关规范,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范围内所有计算机、计算机用户及计算机相关设备、网络设备、服务器和计算机上安装的所有软件。
3 术语和定义3.1信息安全:保护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及其他属性。
3.2信息安全事件:由于自然或者人为以及硬件本身缺陷或故障的原因,对信息系统造成危害,或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的事件。
3.3信息安全事故:单个或一系列的意外信息安全事件可能严重影响业务运作并威胁信息安全。
3.4风险:特定的威胁利用资产的一种或一组薄弱点,导致资产的丢失或损害的潜在可能性。
3.5 风险评估:通过对信息系统的资产价值、重要性、信息系统所受到的威胁以及信息系统的脆弱性进行综合分析,对信息系统及其处理、传输和存储的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进行科学识别和评价,确定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的过程。
3.6 灾难备份:简称灾备,就是指利用技术、管理手段以及相关资源确保关键数据、关键数据处理系统和关键业务在灾难发生后可以尽可能多且快地恢复的过程。
4 职责4.1信息管理人员:a) 负责信息安全相关政策的规划、制订、推行和监督,确保信息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
b) 统一组织信息安全管理水平评估的实施,识别信息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c) 定期组织进行漏洞扫描,并根据漏洞扫描的结果提出、并落实改进措施。
4.2各职能部门:负责配合信息部对信息安全进行管理。
5 工作程序5.1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5.1.1 信息部应建立风险评估体系或机制;或引入专业的风险评估机构配合实施。
5.1.2 信信息部每半年或信息安全事件(事故)发生后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形成或更新《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表》.5.1.3 信息部组织相关部门对《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表》中的风险项目制定控制措施。
5.1.4 针对重大信息安全风险,制定应急响应预案,并加以演练。
信息管理规章制度
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信息管理工作,保障信息安全,提高信息利用效率,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信息管理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文件管理、电子邮件管理、数据管理、知识管理等。
第三条所有单位和个人在信息管理过程中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规定,严格保护信息安全。
第四条信息管理工作应当采取分类管理、定期清理、备份存档等措施,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第五条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泄露、篡改或滥用信息,一经发现将依法追究责任。
第六条信息管理工作应当建立健全的流程和制度,明确责任人和工作流程,确保信息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七条所有单位和个人应当接受信息管理相关培训,提高信息
管理意识和技能。
第八条信息管理工作应当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第九条违反本规章制度的行为将受到相应的处罚,严重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条本规章制度由公司信息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执行,如有需要修订,应当经过公司领导同意后方可生效。
以上为信息管理规章制度,凡本公司员工必须遵守,违者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信息安全管理流程
下面是一个典型的信息安全管理流程的步骤:
1.确定信息资产:首先,组织需要确定所有重要的信息资产,包括硬件、软件、网络、数据等。
这是信息安全管理流程的基础。
2.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接下来,组织需要进行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威胁和弱点,并评估可能发生的损失。
然后,通过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例如实施访问控制、加密和审计等。
3.制定政策和程序:组织需要制定信息安全政策和程序,明确信息安全的目标、责任和要求。
这些文件可以包括访问控制策略、密码策略、备份和恢复策略等。
4.员工培训和教育:培训和教育是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部分。
员工需要了解组织的信息安全政策和程序,并学习如何遵守和执行它们。
5.实施和监控安全控制:组织应该根据政策和程序的要求实施各种安全控制措施,例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和安全补丁管理。
同时,应定期监控和审计这些控制,以确保其有效性。
6.事件响应和恢复:当发生安全事件时,组织需要快速响应,限制损失,并采取适当的行动来恢复受影响的系统。
这可能包括调查事件、修补漏洞、更新策略和程序等。
7.持续改进:信息安全管理流程应该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组织应该定期审查和更新其信息安全政策和程序,以及评估现有的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并进行必要的改进。
总结起来,信息安全管理流程是一个按照一定步骤执行的过程,旨在保护组织的信息资产免受潜在威胁和风险。
通过明确政策和程序、培训和教育员工、实施和监控安全控制、及时响应和恢复事件,以及持续改进安全管理措施,组织可以有效地管理和保护其信息资产。
信息系统运行与维护——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流程1.关键风险点信息安全体系不完善,缺乏实时监控,安全检查、访问控制不到位,造成系统风险。
(R1)系统用户信息安全意识薄弱,个别用户恶意或费恶意滥用系统资源,造成系统安全隐患。
(R2)维护方信息安全策略执行不到位,信息系统程序存在安全设计缺陷或漏洞安全防护不够,造成系统运行不稳定,易遭受黑客攻击或信息泄露;对各种计算机病毒防范清理不利,导致系统运行不稳定甚至瘫痪。
(R3)2.主要措施完善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系统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加强对人员的访问控制。
(C1)加强系统用户信息安全培训,系统用户合理使用系统,减少系统隐患。
(C2) 加强系统的安全检查,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硬件配置、软件设置、等严格控制,加强对病毒的防范清理,不断提高信息系统安全。
(C3)3.业务流程步骤建立健全信息安全制度体系。
公司建立信息安全机构,信息技术部制定公司信息化安全管理实施细则,不断完善信息安全体系(物理环境、设备设施、人员、系统运行、访问控制、信息数据管理、信息安全等内容)。
各级人员做好信息系统的安全应用、检查、防范等工作。
3.2.1信息技术部做好信息安全的检查、培训、访问控制工作,按信息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做好信息安全的日常管理工作。
3.2.2 各系统用户自身应按系统应用要求,公司信息化管理实施细则要求等合理使用系统。
3.2.3 维护单位人员应按信息安全策略执行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做好日志管理、数据俺去、设备安全、信息、应用安全等检查工作,定期上报检查记录。
信息安全问题整改3.3.1 当信息安全策略机制不够完善,信息技术部应不断完善制度、机制,使信息安全体系不断完善。
3.3.2系统用户因不合理使用导致信息安全问题的,应按照要求整改,并及时反馈公司信息技术部,维护单位,不断完善信息安全机制。
3.3.3维护单位应根据信息系统安全问题不断完善信息安全策略的整改、完善。
4.文档性记录《外理公司信息化管理规定》连理信息字[2013] 14号《外理公司信息安全管理实施细则》连理信息字[2010] 1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的通知》连理信息字[2010] 28号《大连港集团有限公司内网准入管理办法》连港信管字〔2014〕279号《大连外轮理货有限公司外网安全管理办法》连理信息字【2015】4号《系统账号审批单》《信息化安全表格》。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管理程序一、风险评估管理程序的重要性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管理程序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帮助组织客观地了解当前信息系统的安全状况,识别潜在的风险和威胁,为组织制定合理的信息安全措施和安全策略提供依据。
二、风险评估管理程序的基本流程1.确定评估目标:明确评估的范围、目标和目的,并明确评估的对象,即要评估的信息系统。
2.收集信息:搜集相关信息,包括组织的政策、制度、安全需求以及系统的结构、功能、安全特性等。
3.识别风险:通过对系统进行分析,明确系统中存在的潜在威胁和漏洞,进而识别出可能的风险。
4.评估风险: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估,确定其对信息系统和组织的影响程度和概率。
5.制定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技术控制和管理控制,用于降低或消除风险。
6.评估风险的效果:对采取的控制措施进行审查和评估,判断其对风险的控制效果。
7.更新评估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系统和风险环境都会发生变化,因此需要不断更新风险评估结果,保持其良好的实施效果。
三、风险评估管理程序的具体内容1.风险分级管理:根据信息资产的重要性和风险程度,将风险进行分级管理,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并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
2.风险识别和评估方法:明确风险识别和评估的方法和工具,如利用漏洞扫描工具、安全测试、安全审计等方式,进行风险评估。
3.风险控制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包括技术控制和管理控制,如加固系统、访问控制、备份和恢复、员工培训等。
4.风险监测和报告:建立风险监测和报告机制,定期对风险进行监测和分析,并生成风险报告,及时向组织高层管理层提供风险评估结果和建议。
5.风险溯源和应急响应:在发生安全事件后,利用风险溯源技术,对事件的起因进行追溯,并采取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以降低损失。
四、风险评估管理程序的执行要求1.充分参考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风险评估过程的合法性和适用性。
公司信息安全事件管理程序作为一家公司的信息安全事件管理程序是很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说明信息安全事件管理程序的步骤及其重要性。
1. 定义信息安全事件首先,公司需要定义信息安全事件的范围。
在公司内部和外部,如网络和电话系统,电子邮件和文档管理系统等,可能出现各种不同类型的信息安全事件。
所有可能的安全事件类型需要列出,并对其进行归类和记录。
2. 建立警报和通知程序一旦公司确定了信息安全事件的范围,就需要建立警报和通知程序。
为了确保公司的安全,这些程序应该是实时的,并确保在事件标识后能够快速通知相关人员。
3. 评估安全事件一旦发生了安全事件,公司需要立即评估此事件的影响和潜在影响。
这包括评估事件的性质,严重性和持续时间,并确定它可能对公司的业务造成的损害程度。
4. 确定事件分类根据事件的严重性和影响范围,公司应将事件分为不同的类别,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例如,一项较小的安全事件可以由公司的内部IT部门解决,而较严重的事件则需要立即通知公司高管和外部安全团队。
5. 采取适当的行动一旦确定了事件的类型和严重性,公司应采取适当的行动来控制和解决问题。
行动可以包括隔离网络,禁用帐户,恢复备份数据或必要的修补程序等。
6. 记录和审计事件在解决安全事件后,公司需要记录所有事件的详细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被用于后续审计或调查,以帮助公司识别弱点并预防未来的安全事件。
结束语信息安全事件管理程序对于任何一个公司都是非常重要的。
它可以帮助你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件的影响,并通过及时、有效的行动来维护公司的信誉和利益。
当然,这也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建议公司在制定信息安全事件管理程序时可以寻求外部安全团队的帮助。
1 / 1。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一、引言信息安全是当前社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信息泄露和网络攻击事件层出不穷,使得信息安全管理成为组织中至关重要的事务。
为了确保组织内部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以及保护客户和合作伙伴的利益,我们制定了本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二、目的与范围本文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组织内部的信息安全得到充分的重视和保护,为组织信息的安全管理提供指导和规范。
本文件适用于所有与组织相关的信息和信息系统。
三、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框架本信息安全管理体系遵循以下框架:1. 领导承诺:组织领导层要高度重视信息安全,确保资源的充分配置,制定明确的信息安全策略,并将其落实到行动中。
2. 风险评估与管理:对组织内部的信息安全威胁进行全面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包括隐私保护、数据备份与恢复、网络安全、系统访问控制等。
3. 资源分配与保护:确保组织内部的信息资源能够得到适当的保护,包括物理访问控制、网络安全防护、系统漏洞修复等。
4. 员工培训与意识提升:通过定期培训与教育,提高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教授相关的安全政策和操作规范。
5. 安全监控与响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监控体系,对异常活动进行及时响应,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防止信息安全事故的发生和蔓延。
6. 定期审查与改进:定期对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审查,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确保一直保持有效性和适应性。
四、信息安全管理的具体流程1. 风险评估与管理流程:1.1 识别信息安全威胁:通过分析组织内部和外部环境,识别可能对信息安全造成威胁的因素。
1.2 评估风险等级:根据威胁的重要性和潜在影响,评估风险等级,确定优先处理的风险。
1.3 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并明确责任人和实施时间。
1.4 监控与评估:定期监控和评估风险管理策略的实施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
2. 资源分配与保护流程:2.1 确定信息资源:对组织内部的信息资源进行定义和分类,明确其重要性和敏感程度。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附流程图]为了保护患者信息安全和医院信息系统安全,促进医院信息系统的应用和发展,保障医院信息系统稳定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包括:组织保障、硬件安全、软件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授权管理、操作管理、安全培训、安全监控和应急预案。
一、组织保障信息安全管理委员会是信息安全工作的最高决策机构,下设信息安全工作组和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工作组。
1.信息安全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院长副主任委员:主管信息化的副院长、信息科科长委员:各相关部门核心人员主要职责:负责信息安全政策、制度和体系建设规划的审批,部署并协调信息安全体系建设,领导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工作。
负责日常信息安全方向指引、上级主管部门政策与文件落实、业务连续性保障协调、安全组织与供应商的沟通。
2.信息安全工作组信息科科长任组长,信息科所有安全专员参加,应覆盖系统管理、数据库管理、网络管理和安全保障管理等岗位。
信息安全岗位的设立应遵循职责分离的要求,包括:制度监督者与执行者分离,信息系统授权者与操作者分离,应用系统管理员与数据库管理员分离,程序开发人员不应具备对生产环境的访问权限。
主要职责:负责落实信息安全委员会的决策,实施医院信息安全建设与管理,确保重要信息系统的有效保护和安全运行。
具体职责:(1)组织制定和实施信息安全政策、制度和体系建设规划;(2)组织实施信息安全项目;(3)定期组织信息安全培训和相关考核;(4)开展新员工入职背景调查并存档;(5)制定第三方单位及人员信息安全管理制度;(6)组织信息安全工作的监督和检查;(7)负责信息安全工作中有关保密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8)追踪和查处本医院信息安全违规行为;(9)拟定包括安全运维手册、数据备份要求、应急响应预案和安全配置指南在的基本制度,并每隔半年或在发生重大变化时进行修订。
(10)负责对医院信息系统产生的患者诊疗信息的存储、备份、安全防护等,健全技术设施、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确保信息的可恢复性、患者诊疗信息的完整性、稳定性和可溯源性。
1 目的明确公司信息化及信息资源管理要求,对外部信息及信息系统进行有效管理,以确保各部门(单位)和岗位能及时、安全地识别、获取并有效运用、保存所需信息。
2 适用围适用于公司信息化管理及信息收集、整理、转换、传输、利用与发布管理。
3 术语和定义3.1 信息有意义的数据、消息。
公司的信息包括管理体系所涉及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测量、标准化、部控制、三基等和生产经营管理中所有信息。
3.2 企业信息化建立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整合、提升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设计、制造、管理方式,及时为企业各级人员的决策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以便对需求做出迅速的反应,其本质是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3 信息披露指公司以报告、报道、网络等形式,向总部、地方政府报告或向社会公众公开披露生产经营管理相关信息的过程。
3.4 ERP企业资源规划3.5 MES制造执行系统3.6 LIM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3.7 IT信息技术4 职责4.1 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公司信息化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检查,对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定期听取有关信息化管理的工作汇报,协调解决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有关问题。
4.2 ERP支持中心负责公司ERP系统运行、维护管理,每月召开ERP例会,分析总结系统运行情况,协调处理有关问题,及时向总部支持中心上报月报、年报。
4.3 信息中心是公司信息化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主要职责:a)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本程序及配套规章制度,对各部门(单位)信息化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督促;b)负责信息化建设管理,组织进行信息技术项目前期管理,编制信息建设专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c)负责统一规划、组织、整合和管理公司信息资源系统,为各部门(单位)信息采集、整理、汇总和发布等环节提供技术支持;对Internet用户、电子进行设置管理;统一管理分公司互联网出口;d)负责计算机网络系统、信息门户和各类信息应用系统的安全运行和维护及计算机基础设施、计算机设备检维修管理;e)负责ERP等支持中心日常管理工作;f)负责通信管理。
4.4 发展项目处负责将信息化项目列入公司投资建议计划,提交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讨论通过后,上报总部。
4.5 技术质量处负责对列入科技开发计划的信息管理项目按《科技开发控制程序》执行。
4.6 财务部门负责信息化、通信系统维护专项费核算、管理。
4.7 机动处负责对计算机、网络、机房等基础设施安排检维修计划并组织实施。
4.8 教培中心协助组织进行员工的信息化应用和现代信息技术基本知识的培训。
4.9 人力资源处负责信息系统关键岗位的设定和管理。
4.10 企业管理处负责组织对各部门(单位)的信息化工作进行专项考核;负责审定公司各项信息化管理规章制度。
4.11 物资装备中心负责信息技术项目设备、材料和计算机设备配件、耗材的物资供应。
4.12 总经理(外事)办公室负责公司信息门户和信息披露的管理,负责公司计算机及配件的维修管理。
4.13 宣传处负责公司宣传思想网的日常管理,负责对外宣传报道稿件的审核。
党委办公室负责公司党群工作信息系统的日常管理。
4.14 计量管理中心、质量检验中心、安全环保处负责涉及产品质量、环境质量和测量的相关技术程序[包括测试程序、方法、(产品和测量方法)标准等相关文件]、软件、记录和标识的所有信息管理。
4.15 情报档案室负责公司部归档档案信息管理、外部文献信息、生产技术、经营课题调研信息等信息资源的采集、管理。
4.16 各部门(单位)职责:a)负责提出信息资源需求,及时录入和维护有关数据,有效利用和管理信息资源;负责公司信息门户中本部门(单位)信息的发布及维护;b)负责本部门(单位)计算机及通讯设备、网络系统和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管理;c)提出本部门(单位)的信息技术项目立项和系统故障维修的申请报告,组织信息技术项目在本部门(单位)的实施、推广和应用,负责及时录入和维护有关数据,协调处理有关业务问题;d)负责建立和完善技术档案和基础技术资料。
5 工作程序5.1 工作机构5.1.1 公司成立由总经理为组长、分管副总经理为副组长、有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组员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其主要职责见4.1。
5.1.2 公司设立由信息中心及有关部门(单位)关键用户组成的ERP等系统支持中心,其主要职责见4.2。
5.2 信息化建设管理5.2.1 信息化计划5.2.1.1 在总部信息化建设规划指导下,信息中心编制公司信息建设专业发展计划,征求各部门(单位)意见并组织专家组进行评审,报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审核,经公司总经理批准后,报总部信息系统管理部备案,并纳入公司生产发展总体规划,在执行过程中滚动调整和完善。
5.2.1.2 各部门(单位)根据公司生产发展总体规划和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每年6月份前向信息中心申报下一年度的信息化项目建议书,信息中心组织审核并汇总编制公司年度信息技术项目建议计划,报发展项目处纳入公司年度投资建议计划统筹平衡,经公司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讨论批准后,由发展项目处上报总部,由信息中心报信息系统管理部备案。
5.2.1.3 信息中心负责编制年度公司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费用预算,经财务部门综合平衡后,报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审定后执行。
5.2.2 项目立项5.2.2.1 信息化项目的立项权限、限额划分及相关工作的管理,按《固定资产投资控制程序》和部控制的有关规定执行。
5.2.2.2 信息化项目申请立项,必须符合公司发展总体规划中的目标和任务,依据公司信息技术项目年度建议计划,进行信息技术项目立项工作。
5.2.2.3 申请股份公司立项的信息技术项目按《金陵石化信息技术项目管理规定》执行。
5.2.2.4 申请公司立项的信息技术项目按《固定资产投资控制程序》和《科技开发控制程序》执行。
5.2.2.5 信息中心按照《固定资产投资控制程序》、《科技开发控制程序》的规定,组织信息技术项目的招投标。
5.2.2.6 凡属信息技术项目,须经信息中心审核,未经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批准,不予立项,不予拨付资金,项目不得实施。
5.2.3 项目实施5.2.3.1 项目责任单位按照《金陵石化信息技术项目管理规定》的要求,参与制定项目实施计划,提出项目实施计划要求和建设质量要求;配合系统开发,负责项目进度和质量管理,组织人员培训、试运行、单轨运行。
制定配套的系统运行管理制度、提出项目竣工验收申请并进行其它的相关工作。
5.2.3.2 信息中心组织项目实施例会、中间交接、系统测试、项目竣工验收等工作,并协助项目责任单位完成总部组织的项目的后评价、制定配套的系统运行管理制度。
5.2.3.3 物资装备中心负责组织进行信息技术项目建设的设备及材料供应,信息中心按《一般物资采购程序》执行。
5.3 系统运行维护5.3.1 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包括对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应用系统、机房及附属设备的运行维护。
5.3.2 系统应用责任部门(单位)要按照《金陵石化信息技术项目管理规定》、《金陵石化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规定》和《金陵石化信息基础设施运行维护管理规定》的要求做好系统应用维护,同时加强对信息系统各类用户及第三方技术支持、服务人员的管理,做好风险防管理,确保系统安全运行。
5.3.3 信息中心负责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如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及机房的运行和维护管理。
为各部门(单位)信息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5.3.4 各部门(单位)严格执行《金陵石化信息基础设施运行维护管理规定》,用好管好本部门(单位)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计算机设备,建立和更新本部门(单位)计算机设备台帐,并报信息中心备案。
5.3.5 信息中心依据《金陵石化信息基础设施运行维护管理规定》进行计算机设备检维修管理。
各部门(单位)的计算机设备发生故障,需经本部门(单位)处理审核后报信息中心,由信息中心组织进行检维修。
信息中心无法维修的,各部门(单位)须填报“计算机维修单”,由总经理(外事)办公室审核确认后,方能送外修理,将实际发生的检维修费用报财务进行结算。
5.3.6 标准代码管理执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信息标准代码管理办法》。
对于总部统一组织实施的信息技术应用系统,当各部门(单位)需要增加标准代码时,向信息中心报“标准代码申请单”,信息中心审核后报总部,各部门(单位)将总部批准的标准代码维护到系统中。
5.3.7 计算机软件产品购置、测试、评估、开发应用、升级、保存管理执行《金陵石化信息系统应用管理规定》。
5.3.8 信息中心负责对因特网和其他对外出口的安全管理和监控,动态监控信息系统安全状况,及时组织处理突发的安全故障,保障信息系统正常运行。
5.3.9 对于总部统一组织实施的信息技术应用系统,凡不能自行解决的运行维护问题,由信息中心将各部门(单位)提交的信息系统问题上报总部主管部门,待回复后,将问题解决方案交问题提报部门(单位)执行。
5.3.10 各部门(单位)作为应用系统的业务管理者和使用者,负责业务流程、业务工作标准、数据维护、用户管理、数据使用安全的运行和管理工作。
5.3.11 信息中心负责每月8日前组织召开ERP系统运行月度例会,协调解决有关问题,编写ERP系统运行维护月度报告,上报股份公司信息系统管理部。
5.4 信息资源管理5.4.1 信息资源分类与管理公司信息按下属方式进行分类:a)按来源划分。
包括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部信息和需从外部购入的信息;b)按载体划分。
包括电子载体信息和纸质载体信息。
其中电子载体信息主要包括由ERP、MES、LIMS、实时数据库等基础信息系统及专业信息系统采集(或形成)并存储的信息、使用计算机编制并存储的信息以及从外部获得各类有关的电子类信息等。
纸质载体信息包括各类纸质的文件记录、资料等。
5.4.2 外部信息需求的识别和获取5.4.2.1 专业管理信息由各部门(单位)按“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通过网络、专业协会、总部、政府部门等途径对外部信息进行识别和获取。
5.4.2.2 各部门(单位)对需要单位间共享或购买的外部文献信息、生产技术、经营等课题调研信息,按公司《文献信息管理制度》、《信息调研管理制度》由情报档案室管理,其他所需外部信息按《信息资源管理办法》的要求形成相应的信息需求目录,并明确信息容、信息提供频率和信息提供方式等,经本部门(单位)负责人签字确认后报情报档案室。
5.4.2.3 情报档案室组织汇总各部门(单位)需要其他单位提供的信息和需外购的信息,编制部信息需求和外购信息需求目录。
各部门(单位)部共享信息需求及外购信息需求容经分管副总经理审核批准后实施。
5.4.2.4 外购信息经批准后由情报档案室统一采购,购入后,由情报档案室分发或提供网址、密码等必要信息供需求各部门(单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