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素质教育与教学改革
- 格式:doc
- 大小:2.70 KB
- 文档页数:1
【浅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浅谈学员在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当前,基础教育正在进行着又一次重大改革,课程改革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如何搞好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已成为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交叉学科。
一、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辅导员素质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教育观念的转变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要落实素质教育,搞好课程改革,教师首先必须立足于。
长期以来,小学教育深受愚民政策应试教育的影响,一直是以一张考卷的考分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惟一标准,严重的背离了严重素质教育的转轴,导致小学无法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二、抓教育技能训练,提高教师素质教师整体素质的优劣,决定着素质教育的落实程度。
要使教师的素质不断提高,必须抓好教师的基本技能。
因为,教师基本技能是教师的教育工作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最基本从事职业技能,对于全面指导思想教育方针、搞好素质教育、落实课程推进改革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小学教师除了要蕴含“三笔字”“简笔画”“普通话”“思想教育”“电教知识”等一般小学教师的基本功以外,尤其要加强“语言”“板书”“教具学具的使用与制作”“组织管理”与他人合作、开发课程资源及“教学机智”等基本技能。
1.语言。
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手段,教师的语言间接能力可以直接决定教育效果的好坏,同时也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率。
小学教师的语言需要准确、精炼、有条理、生动形象。
例如,数学语言是利用一些数学的名词术语、关系符号来表达数学概念、结论论断或说明解题思路的语言。
教师不仅自己要做到正确使用数学语言来表达,而且增高要求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也能逐步学会使用数学语言。
例如,把算式(65+35)÷(40-35)读作“65与35的和除以40与35的差,求商是多少”。
这样,不仅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利于逻辑思维进一步提高能力的提高。
总之,语言修养是与思想修养思想沃苏什卡的,每一个教师都要体能训练下功夫进行语言基本功的训练。
浅谈素质教育的有关论文《浅谈素质教育》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素质教育应运而生。
其要求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理念使素质教育在教育界得到广泛的发展。
素质教育的三个要义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求学生主动的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全面发展。
实施的关键是教育观念和评价体系的改变。
关键词:素质教育;三要义;教育理念;评价体系一、素质教育提出的背景,内涵素质教育概念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于1987年《努力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一文中使用了“素质教育”一词。
这一阶段主要从社会和人的发展的需要角度探讨素质教育的意义,从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角度探讨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从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关系角度分析素质教育的关键和内涵。
从对素质教育的认识确定素质教育的内容。
在20世纪90年代,十四大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国家从政策上加强了对素质教育的引导。
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和改革发展纲要》中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
这是中央首次对素质教育做出的表述。
1994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李岚清同志在会议总结讲话中指出,基础教育必须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
这都推动了素质教育的研究和实施。
这一阶段,教育理论界对素质教育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的深入研究。
在21世纪,教育界对素质教育理论进行了深化研究,1996年6月,第三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这次会议以素质教育为主题,把教育提到了是关国家发展大局的位置,使素质教育的实施领域更加广泛,包括幼儿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等各级各类学校。
二、素质教育三个要义素质教育包括三个要义。
第一要义是要面向全体学生。
第二要义是要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第三要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
浅谈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思想品德、身心健康、学业水平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全面提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和终身学习能力为主要目标。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部一直在大力推进的教育改革。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围绕素质教育的理念、实施和评估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素质教育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素质教育的理念。
素质教育的理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而传统的教育模式更多地是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主动思考,勇于实践,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一个方面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与良好行为习惯。
素质教育认为,学生的思想品德是他们整个人生的根本,而且素质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协作精神以及诚实守信的品质,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有担当、有情感的人。
素质教育的实施。
素质教育的实施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一是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传统的课程设置更多地是注重传授知识,而素质教育更注重课程的多样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还需要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体验到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实践和能力的培养。
还需要改革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
需要通过培训和学习,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理念,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
素质教育的评估。
素质教育的评估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相互协调,一是通过学生的综合评价。
传统的学生评价更多地是注重学习成绩和考试成绩,而素质教育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学生的评价也需要更多地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身心健康、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新课改素质教育中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摘要新课改素质教育的实施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本文从课堂教学改革的角度,探讨了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首先,分析了新课改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现状。
随后,探讨了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和路径。
最后,介绍了一些实践案例,包括师生互动、多元评价和个性化教学等方面的实践经验。
通过对这些实践案例的分析和总结,提出了未来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和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实践1. 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革,新课改素质教育的实施成为了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而在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作为教育的核心环节,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旨在探讨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2. 新课改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现状新课改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其全面发展。
然而,目前我国学生的学习压力大、缺乏实践机会和创新意识,素质教育的实施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因此,改革课堂教学成为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关键。
3. 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和路径在新课改素质教育中,课堂教学的改革需要明确目标和路径。
首先,课堂教学应重视学生成为主体,建立互动式的教学模式。
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最后,课堂教学应注重个性化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4. 实践案例与经验总结4.1 师生互动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采用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2 多元评价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只注重学生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而多元评价可以从多个方面考核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4.3 个性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实施个性化教学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策略之一。
通过差异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
5. 未来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和策略基于以上实践案例的分析和总结,未来课堂教学改革应致力于以下方向和策略:加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推行多元评价,综合考核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实施个性化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加强教师的教育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学校教育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深入开展教学改革,进一步创新学校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全方位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谈一些教学感受。
一、转变教学观念以往的课堂教学是注入式的,主要是依靠教师的说教,照本宣科的教学,一切围绕书本展开,教师的主导地位变得机械和封闭。
学生只是一味地被动接受,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缺乏学习的灵活性和创新能力。
而素质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意识和能动性,教学目的多元化,顾及教材中蕴涵的品德、人格教育和审美情趣、心理素质教育等因素。
教师起传递教学信息、启发学生思维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学会学习,懂得探究获取学科知识,使学生的各种潜在素质得以发挥发展。
教育改革的关键是思想,教师要摆脱传统的教学思想,用新课标的理论武装自己,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总结教学实践,改革教学方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素质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焕发语文课堂教学的活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将信息技术整合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是现代教育的一种教学手段,面对教育改革浪潮,熟练运用多媒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内容有机整合起来,为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语文学科有其自身的丰富性,用多媒体展现易于使学生发现语文的魅力。
语文课堂可以突破教室的局限,网络、多媒体,都可以成为语文的课堂,促使学生主动使用图书、网络资料,把课堂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多媒体课件以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让师生耳目一新。
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不断吸引着学生去深入探索。
这种开放的教材和教学形式,使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精神都得到了锻炼,课堂充满了情趣。
运用多媒体电化教学,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和生动性,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学生进行观察、对比和联系实际。
浅论素质教育与中学历史教学改革摘要:素质教育的内容和任务表明,历史课堂以传授和记忆知识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已完全不适合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需要,要把传授知识为主要任务,转变到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为主要任务这是教学观念的大转变。
从实践上说,则要抓好三个“注重”。
关键词:注重素质教育历史教学首先,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
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原则告诉我们,要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广泛地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自实践;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要发展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创造性思维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即要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基础上,不断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其主体性进一步发展,把被动接受”要我学”转化为主动的”我要学”,实施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方法。
学生的参与要落实在整个教与学过程落实在课堂。
所谓学习的过程,包括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动机的培养和探究方法与思路的发展。
激发学生学史兴趣,使学生爱学历史,这仅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动机,也就是思维的积极性。
学生在课堂上如果能不断爆发思维的火花,置疑、释疑、并能运用历史思维解决实际问题,那么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程度就越高,对学生的潜能开发程度也越高,越有利”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化。
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传授、学生接受为特征,势必导致教师中心论,忽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师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学生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
把传统的单一讲授方法转变为师生共同活动的方法,就是要使教学成为师生合作过程。
学生智力的技能培养,需要亲自参与,才能提高和发展。
其次,注重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
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即是整体性原则,有的学者将其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素质教育对象的全体,二是要把素质教育的内容作为一个整体,三是进行多种内容的素质教育必须取向一致,使其协调发展,互相促进。
以下分别说明。
第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它要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全面的应有的发展,无论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受教育的机会都是均等的。
探索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摘要:中学语文教学改革首要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受教育者的整体素质为目标。
改革的突破口就在于牢固树立语文教学的素质现,重新明确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与任务。
改革的着力点则是课程、教材、教法以及考试方法的改革。
关键词:中学语文素质教育教学改革面对2l世纪新形势的发展和客观要求。
当前中学语文的教学改革要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的整体素质为目标,其中改革的突破口就在于牢固树立语文教学的素质观。
重新明确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与任务,改革的着力点则是课程、教材、教法以及考试方法的改革。
一、明确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与任务,牢固树立语文教学的素质观应试教育影响下的语文教学急功近利、舍本求末,忽视对人的素质的全面培养。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必须重新明确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与任务,牢固树立语文教学的素质观。
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与任务,长期以来在认识上存在着偏差,未能充分体现出语文学科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盲目性与随意性较为严重。
语文是人们进行交际和思维的最重要的工具,语文又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和组成部分.它凝聚着民族的思想感情和人文价值,语文教育在培养人才和传播文化、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其根本宗旨就是要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与语文能力。
这也是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与任务。
具体到初中和高中。
语文教学的目标与任务应当有不同的层次。
初中阶段:主要培养学生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使其具备基本的母语运用能力和自学能力;高中阶段:在初中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听、说、读、写能力。
同时要培养鉴赏、分析与评论文学作品的能力。
以使学生形成初步的治学能力。
要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与语文能力,就必须树立语文教学的素质观。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教学中着力克服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片面倾向,重新构建知识、能力、素质辩证统一的语文教学体系。
具体来说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必须注重智力的开发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浅谈素质教育与美术教学改革摘要:二十一世纪世界教育改革的核心是”素质教育”,笔者围绕该核心回顾了本校近几年来美术教育的得失,结合实践,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如何纠正学生学习目的的功利性”、”如何让学生真正做到多能一专”、”教师素质的提高应注意的问题”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的推行,我校的美术教育这几年来适时进行了一些重大改革,取得的成绩大家有目共睹,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
在此,笔者就所了解的问题发表个人的浅见,旨在抛砖引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是首要问题。
信心是每个人克服困难、继续前进的保障。
面对进校后基础不一的学生,是采取”一刀切”的”正常”教学——全班同一体裁讲授、同一标准打分,还是因材施教、分类教之呢?答案自然是后者。
一”自主越级”也易创造出一种自由的学习风气,学习上的”自由”对今后学术上的”自由”有益而无害,我们都知道”学术自由的匮乏必然导致创新活力的衰竭”.学生的”自由”还应表现在对自己、对他人的作业的看法上,每次课留出一定时间让其总结和发表看法,教师在其中提问题,引导争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会得到很大加强。
一次针对构图法则,学生向笔者提了很多问题,笔者先不作出回答,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作一短期作业,作业结束后把同学召集在一起,抽出几张有”代表性”的作业让作者先讲清自己的构思,然后让其他同学点评,其中笔者有意把构图的一般法则和基本规律结合作业当问题提出引发讨论,学生发言很踊跃,并有学生自荐自己的作业让同学点评,不知不觉中,学生提出的问题通过他们”自己”的讨论弄清了,最后,笔者综合点评,把构图的基本规律和法则作了讲解,学生欣然接受。
对作业的评定和平时成绩的计分采取对”画”亦对”人”的方法则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进一步增强,能更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真态度、训练质量和进步程度。
素质教育与学生发展——教学改革全面进行素质教育,推进教学改革创新,全员、全程、全面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是实现我国“科教兴国”宏伟目标的关键,全面促进课堂教学由“教”中心向“学”中心转变;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整合。
学校坚持“德育为首、全面发展、整体优化、全面育人”的教学宗旨,借素质教育东风,以科研为契机,抓住机遇,教学质量管理科学、保障有力,积极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
教师业务能力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
学校非常重视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把这一工作列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
积极领导重视、率先理解教育教学新理念、新举措,建立相应课程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以校长为首、教导主任、骨干教师为成员的科研、课改领导、跟踪小组,目标到人、责任到人,既分工明确、又相互协调统一加强管理,促使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1、加强过程管理、环节管理,抓教学常规的落实。
围绕高效课堂教学、作业批阅效率,严抓教学常规的落实,做到教学常规管理精细化、长效化。
教务处开学初制定好详细的计划,做好教学管理的落实和督查,同时对各阶段的教学质量实施过程化管理,加强平时教学情况的抽查验收,要通过这一学期的努力,使我校各科教学质量进一步得到提升。
(1)、本学期学校将对教学常规的落实情况进行两次(即期中和期末)定期和不少于四次(即每月一次)的不定期检查,同时做好评估记录。
(2)、改进对教学秩序、课后辅导、教研活动的日常督查形式,提高督查效果;进一步重视学生对教师教学态度、水平的意见,督促有关教师及时改进教学。
(3)、完善听课制度,加强教师间的学习交流。
校长不少于40节,教导主任、教研主任每人每学期随堂听课不得少于20节,其他教师不得少于10节。
(4)、加强教研组建设。
落实教研教改活动,把备课组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上,确立备课组教学质量责任制,提倡备课组集体备课制度,增强团体精神和协作意识。
(5)、按照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开好课程,同时认真落实减负规定,进一步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浅谈教学改革与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机融合摘要:在高职教育蓬勃发展的年代,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不容忽视。
笔者以基于工作过程开发课程改革为例,从课程目标的拟定、课程内容的选取、教学组织实施等方面阐述了如何通过课程改革,阐述了如何将学生的素质教育有机地融合到专业课教学中。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素质教育高职的教育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技术人才;要求培养的学生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
随着科技的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时代对生产一线员工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对员工提出单纯的职业技能要求,在综合素质方面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因此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专门技术人才,已成为高职教育面临的一重大任务。
课堂教学作为学院培养学生的主体途径,怎么样把素质教育有机地融入专业课堂教学已经成为高职教育研究的一个新课题。
目前高职教育正在蓬勃发展,高职教学改革是百花齐放。
但是采用什么样的方式,通过怎样的途径才能把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在专业教学课堂融入素质教育的各个因素,使学生的素质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值得大家深入研究。
笔者结合自己在开展基于工作过程开发课程教学改革的心得,谈谈如何将素质教育融入专业教学的问题。
一、素质教育培养的要求高职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思想品质、科学文化知识和身体、心理与技能素质,培养创新能力和发展个性为主要内容的基础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4)12号),将高职学生素质培养的关键指标归纳为沟通协调能力、适应环境能力、计算机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遵守纪律意识、民主法制素养、尊重习俗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吃苦耐劳精神、社会责任感、环保意识、自我评价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美感体验、成就导向、灵活性等19项,加上初级专业技能和高级专业技能,共计2l项。
浅谈如何改革课堂教学来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而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改革课堂教学来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工作者们共同面临的挑战。
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一些可行的改革举措,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
然而,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有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改革课堂教学需要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中心位置,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拓展课堂教学形式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局限于教师讲解和学生听讲,缺乏互动和合作。
为实施素质教育,可以拓展课堂教学形式,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比如,采取小组合作学习、项目研究式学习、实践探究等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关注学生情感发展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情感素质,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忽视学生情感发展的重要性。
因此,改革课堂教学应该重视学生情感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情感体验。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情境设计、关怀指导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面对挫折,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情感表达能力。
四、注重跨学科融合传统的学科划分造成知识的割裂,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
为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可以注重跨学科融合,打破学科界限,促进知识的交叉应用。
通过跨学科项目学习、跨学科综合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五、建立有效评价机制传统的考试评价往往偏重学生的记忆和应试能力,无法真实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包括考试评价、作品展示、实践表现等多种形式。
通过综合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综合素质和实际表现,促进其个性发展和全面成长。
在改革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是关键的推动者和引领者。
一、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含义及区别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指出:“所谓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全体国民素质为宗旨,以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一种办学模式,实施素质教育是为了更好地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素质教育是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同时也是教育事业本身发展的需求。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1.教育的指导思想不同。
“应试教育”的指导思想是挑选人,强调的是选择功能。
而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全面发展人,强调的是发展功能。
2.教育检测标准不同。
“应试教育”重知识,以考试分数决定质量的高低、教学的优劣、办学的好坏。
而素质教育却是在重基础的同时,注重能力,强调全面提高素质,强调的是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3.教育过程不同。
“应试教育”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无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学活动的主导作用。
而素质教育则是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去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
4.教育方法和内容不同。
“应试教育”是以“应考”为出发点和落足点的教育。
而素质教育则兼顾人的身心健康,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发现自我价值,体验自我力量,磨炼自身意志,发挥各自的特长,以培养新世纪所需要的各种类型的人才,提高全民族素质为目标。
二、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实现转轨的突破口,笔者认为应从提高教师素质入手,使每个人的素质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逐步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
那么,要实现这个“转变”,笔者认为教师必须具备以下的素质:①有高尚的师德修养,即热爱事业,献身教育,热爱孩子,精心育人,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②有端正的教育思想和正确的育人观,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质量观、学生观,遵循教育规律,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③有优良的文化素质,即有丰富的知识,广泛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及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底。
三、深化教学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目的的教育。
素质的提高必须从小抓起,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为此,我们必须进行教学改革,这是提高素质教育的基础。
首先是教学模式的改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未来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改革教学模式是当务之急。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提出的“六步课堂教学模式”: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是我们可取的。
其次是教学方法的改革。
要想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必须做到两个“变”:第一,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他们提供一个自由选择、自主学习的环境。
学生感兴趣的是“怎样学会”,而不是“学会了什么”,因此,学生的学习应由“学习——创造——主动学习”来取代“学习——考试——被动应付”。
第二,变教书为主为育人为主。
要想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教师必须教给学生如何学会学习,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发展。
再次是教学评价标准的改革。
现在无论是评价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以“分”而定,论分排辈。
而分数主要代表的是知识量,因而导致了重知识传授、轻素质培养。
因此,笔者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21世纪接班人,最好的途径是进行改革教学。
综上所述,深化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加强素质教育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