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考前回顾总结:中国通史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505.00 KB
- 文档页数:8
高考历史的知识点总结一、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1.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等朝代的兴衰2. 诸子百家3.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农家、名家、纵横家等思想流派4. 大禹治水、尧舜禹5. 青铜器文化6. 周公制礼、九家制度7. 春秋时期的政治变革、列国时代的外交政策8. 法家思想和秦始皇的统一战国六国9. 汉初政治制度、汉武帝时期的改革10. 汉朝的丝绸之路和汉帝国的疆域拓展11. 汉唐的科举制度和科举文化12. 汉唐的农田灌溉和农业生产13. 唐朝的外交政策和外国使者14. 唐代的经济繁荣和封建特色15. 唐宋交替的原因和特点二、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总结1. 明清社会经济2. 明清科技文化3. 清初历次政治改革和反清复明运动4.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5. 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6. 辛亥革命和中国民主革命的力量7.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8. 四·一二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9. 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战争10. 解放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改革建设12. 文革和改革开放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14. 中国的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15. 中国的世界地位和影响三、世界历史知识点总结1. 古代近东的文明2. 希腊罗马的文化、哲学、政治和军事3.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和教会权力4. 巴黎公社和社会主义运动5.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结果6. 十月革命和苏联的历史7. 威玛共和国和纳粹党的兴起8. 意大利法西斯和墨索里尼的统治9. 西班牙内战和弗朗哥的政权10.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结果11. 联合国的成立和冷战的背景12. 全球化和国际关系13. 欧洲一体化和欧盟的发展14. 美苏冷战和平竞争的特点15. 中东问题和国际反恐合作以上就是对高考历史知识点的总结,虽然知识点众多,但只要掌握了每一个知识点的核心内容,尤其是对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结果和影响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就能够很好地应对历史考试。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高考历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科目,也是高考重点考察的科目之一。
历史知识包含非常多的内容,如果不注重归纳总结,那么对于考生来说就非常困难。
下面我们来归纳总结一下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一、中国历史1. 先秦时期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古老的时期,我们应当明确的重点是黄帝、舜禹、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始皇和秦朝。
2. 两汉时期两汉时期包含了新朝、光武中兴、玄朝、东汉末年、三处分、三国和两汉文化等内容。
3.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包含了三国、魏晋、南北朝等内容,重要的人物有曹操、刘备、孙权、司马炎、司马昭等。
4. 唐宋元明清时期唐宋元明清时期重点是皇帝、进士科、科技等,皇帝选用官员的方式、定居制、科举制度等是考试重点。
二、世界历史1. 亚细亚文化亚细亚文化包含了古印度文化、希腊罗马文化、伊斯兰教文化、日本文化等,考试重点在于文化的渊源、发展历程和影响。
2. 欧洲历史欧洲历史包含了罗马帝国、中世纪、文艺复兴、探险时期、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大革命、拿破仑、工业革命等,重点是它们对西方现代文明发展的贡献和影响。
3. 美洲历史美洲历史包含了印第安人、美国开拓、拉丁美洲独立等,考试重点在于了解美洲的历史、文化和现状。
三、世界战争世界战争包含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战争,它的特点是需要高科技的武器和战略,还有就是战争中的协商制度和条约规则设置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点是了解纳粹的国家主义、大东亚共荣圈、震荡与重建等内容。
四、政治事件政治事件包含了十月革命、红军队长、西安事变、南京大屠杀、三大战役、日本投降等。
重点是了解事件的历史意义,还有就是了解中国的政治体制和国际政治事件等。
五、科技发展科技发展包括了农业、手工业、高科技、能源等。
重点是了解科技的渊源、发展历程和影响。
以上就是我们要归纳总结的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内容,希望能够帮助考生更好的备考高考历史。
2024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____字版本)第一章中国古代社会变迁与历史起源1. 中国古代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原始社会的特点与结构- 农业的出现与农耕文明的形成- 农业经济的发展与城市的兴起- 奴隶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与经济特征2. 四大文明古国的崛起与影响- 夏、商、西周与东周的兴衰沿革- 金文与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 周礼与封建制的确立- 儒家、道家与法家学派的兴起3.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思想解放- 春秋时期诸侯国的兴起与战争- 诸子百家与思想解放- 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的主要观点- 地方政权与封建社会的形成第二章秦汉时代的政治制度与经济社会1. 秦朝的统一与变革- 秦朝的兴起与战国时期的背景- 秦朝的统一战争与郡县制度的建立- 吕不韦的变法与中央集权的形成- 郑国渠与灌渠的建设与对农业经济的影响2. 汉朝的建立与政治制度- 陈胜、吴广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融合- 高祖、文帝时期的改革与制度建立- 私人奴隶制的废除与奴隶主义的兴起3. 汉武帝时期的政治与经济发展- 三公九卿制的确立与扩大- 郡国制度的改革与丞相制的设立- 经济政策与农业开发的推进-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对外贸易的发展第三章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家与文化艺术1. 魏晋南北朝政治体制的变革- 三国与两晋时期的政治变革- 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政治格局- 草原胡族与汉族统治者的相互影响- 华夏中心思想与多元文化的融合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艺术- 乐府古文化与文人雅集的兴起- 道教佛教与中国古代宗教的发展- 归化诗与七言绝句的创作与影响- 旧体诗与文言小说的发展与繁荣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家与思想家- 曹操与司马懿的政治功绩- 王导与嵇康的文化贡献- 陆机与张载的学术成就- 道教的创始人与佛教的传播第四章隋唐的政治体制与文化繁荣1. 隋朝的建立与政治制度- 隋文帝的政治改革与统一战争- 隋朝的郡县制与六部制度- 科举制的建立与士族分化- 大运河的开凿与通商发展2. 唐朝的政治体制与繁荣时期- 唐朝的兴起与玄武门之变- 宋玄宗与肃宗时期的政治运动- 唐玄宗盛唐时期的政治体制- 科举制度的完善与文人政治的兴起3. 唐朝的文化繁荣与外交往来- 唐朝的文化格局与科学技术成就- 唐朝的雕版印刷与纸张产业- 唐朝的外交往来与丝绸之路- 唐代文人与美术、诗词创作的繁荣第五章宋元时代的政治变革与经济发展1. 宋代的政治变革与中央集权- 宋太祖的政治改革与中央集权- 宋代的官员选拔与科举制度- 大宋君权的制约与宰相决策- 欧洲封建制度的作用与对比2. 元朝的建立与政治制度- 元世祖的征战与统一中国- 愚民政策与蒙古统治模式- 元朝的三税制与行省制度- 蒙兀儿与汉人的交融与对抗3. 宋元时代的经济发展与文化成就- 宋代的农业技术与产量提高- 宋代经济的繁荣与商业革命- 元代的农业生产与市场经济- 宋元文化艺术的昌盛与交融第六章明清时代的政治制度与思想解放1. 明朝的建立与政治制度- 明太祖朱棣的起义与建立- 朱棣的政治改革与中央集权- 明太祖的海禁政策与对外扩张- 科举制度的改革与发展2. 明末的政治动荡与社会变革- 明朝的文臣集团与武将集团- 东林学派与反抗与革命- 崇祯朝的政治制度与社会动荡- 明朝的灭亡与清朝的建立3. 清朝政治制度的建立与巩固- 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建国和后金制度- 顺治、康熙与雍正时期的政治制度- 清朝文官政治的裁制与统治模式- 准蒙继位制与八旗制度的变革第七章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与社会变革1. 清末民主革命与西方利益- 清朝社会矛盾与民主革命的兴起- 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工业化- 中日战争与列强对中国的割据- 五四运动与近代民主政治的影响2.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革命战争- 中国共产党的党史与组织建设- 八二七事件与国共合作的建立- 长征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放战争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体制与社会建设- 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邓小平时代的经济改革与对外开放- 现代化建设与科技进步的推进- 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变革与挑战总结:以上为____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的一个总结,包含了中国古代社会变迁、历史起源、政治制度、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重要知识点。
高考知识点历史笔记总结高考是每个中国学生都会经历的重要考试,它对学生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其中,历史科目是高考的一部分,也是很多学生头痛的一门学科。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历史知识点,本文将对高考历史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为同学们的备考提供一些帮助。
一、中国古代史1. 早期文明中国的早期文明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包括夏、商、周三个朝代。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商朝是朝代制度形成的开始,而周朝是中国古代最长的一个朝代,被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2. 秦汉时期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结束了长达千年的分裂局面。
秦始皇统一了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等制度,还修建了长城和秦始皇陵。
而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开创了“汉武帝开疆拓土,文景之治”时期,以及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和三国时期。
3. 隋唐时期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短命朝代,但它统一了北方和南方。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开创了唐太宗和唐玄宗时期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还进行了对外的“丝绸之路”,使中国的繁荣影响到亚欧各国。
4. 宋元明清时期宋朝是中国的中期帝国,经历了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
它是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的辉煌时期,出现了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和文学家。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外族政权,但它也保留了大部分的汉传文化。
明朝是明代朝代,它恢复了中华帝国的统一。
在明代,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远洋探险,出现了郑和下西洋等伟大的航海家。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的封建统治为中国的后来许多社会问题埋下了伏笔。
二、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主要是指鸦片战争后的历史事件。
这段历史时期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等一系列的变革。
其中最重要的事件是辛亥革命,它标志着中国的封建统治的结束,建立了中华民国。
此后,中国又经历了北洋政府、国共内战和新中国的建立。
三、世界史世界史知识点主要包括古代希腊和古罗马文明、中世纪、大航海时代、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等重要事件。
2022年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通史总结复习提纲(超强)宏观概要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包括两大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古代早期政治制度,即实行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的制度。
第二阶段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开创中央集权制度;汉朝在地方推行“推恩令”、中央实行内外朝制度;隋唐推行三省六部制;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中央集权制度延续两千多年,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在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是两条基本线索。
2.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情况和主要特点(1)农业:由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发展到后来的铁犁牛耕,并长期精耕细作,因此获得长足发展,小农经济长期成为我国古代经济的基本模式。
(2)手工业:包括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发展水平高,并长期领先于世界,明清时期民营手工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3)商业:自产生以来总体趋势是不断发展,市场不断繁荣,出现了大量的商业城市,但多数封建政府实行抑商政策,阻碍了商业的发展。
(4)经济政策:长期实行封建土地所有制、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兴起、发展和演变①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战国时期孟子、荀子继承发展,成为显学,与其他学派形成了“百家争鸣”。
②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得以确立。
③魏晋南北朝时,儒学受到佛教、道教思想冲击。
隋唐时期出现“三教合一”的局面。
④宋明时期儒学复兴,发展到理学、心学新阶段,成为官方哲学。
⑤明清之际出现否定传统观念、提倡经世致用、批判君主专制的新思想,传统儒学焕发生机。
【内容总结】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可分为五个时期:起源奠基时期、形成和发展时期、曲折发展和鼎盛时期、继续发展时期、繁盛与危机并存时期。
先秦(距今约17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考纲政治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商鞅变法经济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古代手工业的发展3.中国古代的商业文化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字的起源与书画的发展3.中国古代的文学【总体特征】先秦是秦朝统一前的历史时期,是中国古代国家形成和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
历史高考前必看知识点总结一、古代史1. 中国古代历史的时段及其特点中国古代历史大致可以分为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辽、元明清等时段。
各时段的特点有所不同,如夏商西周时期的青铜文化、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秦汉两汉时期的统一帝国、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隋唐五代时期的大唐盛世、宋辽金辽时期的对峙格局、元明清时期的封建专制等。
2. 中国古代社会的群体关系及其演进中国古代社会的群体关系主要有天下为公、封建等级、士农工商、上层和下层、宗法关系等。
这些群体关系的演进历程,直接关乎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例如,在封建社会中,封建等级制度的改革与变迁,对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及其演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主要有封建制度、皇权专制制度等。
这些政治制度随着时代的演变而发生了诸多变化,如从封建制度到皇权专制制度的演变,从宗法制度到君主制度的嬗变等等,这些都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古代中国的文化传承及其影响古代中国的文化传承主要包括中华文化的传承、学术思想的传承、文学艺术的传承、宗教信仰的传承等。
这些文化传承的持续影响,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近代史1.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与政治动荡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与政治动荡主要包括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一系列事件。
这些事件的发生,直接关涉到了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和政治动荡,塑造了近代中国的格局和面貌。
2. 近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及其演变近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主要包括对外战争、帝国主义侵略、国际合作等。
这些对外关系的演变,直接影响了近代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家命运,对中国的现代化和建国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3. 近代中国的思想演进与文化传承近代中国的思想演进与文化传承主要包括中西文化交融、改良思想和维新思潮、五四运动等。
这些思想演进和文化传承的过程,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和文化传统的更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考历史通史知识点总结高考历史是考察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的科目之一。
为了取得高分,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历史通史知识点。
本文将从不同的历史时期入手,总结一些重要的历史知识点。
古代史是高考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史的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以下几个重要的知识点。
首先是原始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最早的形态,人类在这个时期主要依靠狩猎和采集为生。
学生需要掌握原始社会的特征、经济活动和社会组织形式等方面的知识。
其次是古代文明的兴起。
古代文明主要包括埃及文明、印度河文明、黄河文明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等。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文明的发展历程、特点以及对人类历史的重要影响。
接下来是古代帝国的建立和扩张。
古代帝国主要包括埃及王国、巴比伦帝国、波斯帝国、希腊城邦和罗马帝国等。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帝国的历史地位、政治制度、社会经济以及文化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进入中古史部分,学生需要了解以下几个重要的历史知识点。
首先是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封建社会是中古社会的主要形态,特点是地主阶级占有土地并对农民进行剥削。
学生需要掌握封建制度的特点、经济结构以及社会等级的组织等方面的知识。
其次是农奴制度的兴起和衰落。
农奴制是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学生需要了解农奴制度的形成原因、特点以及对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
接下来是伊斯兰教的传播和发展。
伊斯兰教是7世纪在阿拉伯地区兴起的宗教,学生需要了解伊斯兰教的创立者、教义内容以及对中亚、中国和印度等地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
进入近代史部分,学生需要了解以下几个重要的历史知识点。
首先是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
资本主义是近代社会的主要经济形态,学生需要了解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特点以及对社会变革和国际关系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
其次是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扩张。
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国家对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进行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的历史现象,学生需要了解这些现象的背景、推动力以及对被殖民地和殖民地抵抗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
高三历史总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三历史学科的学习是对历史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总结。
下面将对高三历史学科的总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备考。
1. 中国古代史1.1 夏商周时期在这个时期,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发展了青铜器制作和商业贸易,周朝社会制度开创了封建制度。
1.2 秦汉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为后来历史发展奠定了基础,而汉朝时期则形成了科举制度,开创了帝国主义时代的封建制度。
1.3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分裂最严重、变动最激烈的时期,这一时期标志着中国由王朝官僚制向封建封建专制制度转变。
1.4 唐宋时期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最辉煌的时期,宋朝则开创了科技革命和商业繁荣的先河。
1.5 明清时期明朝时期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而清朝则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2. 世界古代史2.1 古埃及文明古埃及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其特点是河流文明和巨大的金字塔。
2.2 古希腊文明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起源,希腊的政治体制和哲学思想为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2.3 古罗马文明古罗马文明是欧洲历史上最伟大和最有影响力的文明之一,其法律制度和城市规划对后来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4 印度古代文明印度古代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其特点是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兴起。
2.5 古代美洲文明古代美洲文明包括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等,它们在农业、建筑和天文学方面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3. 近代史和现代史3.1 近代欧洲史近代欧洲史包括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以及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等重要事件,这些事件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3.2 近代亚洲史近代亚洲史包括中国的鸦片战争、日本的明治维新以及印度的独立运动等,这些事件标志着亚洲国家的崛起和近代化进程。
3.3 冷战和后冷战时期冷战时期是指二战后苏联和美国之间长达数十年的对抗时期,后冷战时期是指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高三历史知识点总结通史在高三历史学习中,通史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涵盖了广泛的历史内容。
下面将对高三历史学习中的通史进行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重点内容。
1. 人类社会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是通史的基础内容之一。
从人类最早的社会形态开始,如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全面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特点、经济模式和政治制度。
2. 文化与科技进步通史中也包含了文化与科技进步的内容。
从古代文明的兴起,如埃及、希腊、罗马等,到现代科技的发展,如工业革命、信息时代等,了解各个时期文化与科技的进步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3. 世界历史事件与战争通史中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世界历史事件和战争。
比如两次世界大战、中国的抗战、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等。
通过了解这些历史事件和战争,能够加深对各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动因和影响的理解。
4. 中国古代历史通史当然也包括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内容。
从三皇五帝到秦汉、隋唐、宋代,再到明清时期,全面了解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起伏兴衰、社会政治制度变迁以及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
5. 世界古代文明在通史中,了解世界各个古代文明同样重要。
如埃及文明、希腊罗马文明等,通过对这些文明的学习,可以拓宽视野,了解不同文明的特点和贡献。
6. 革命思潮与民族解放通史中的内容还包括了革命思潮与民族解放运动。
如工人运动、共产主义思潮、民族独立战争等,通过学习这些历史事件,可以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为自由与民主而奋斗的过程。
7. 当代世界格局通史的最后一个重点内容是当代世界格局。
了解世界地缘政治格局、经济联系、国际组织等,对把握当今国际关系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高三历史知识点总结通史的学习,可以加深对世界各个时期历史发展的理解,并能更好地认识到历史对现实的影响。
通过系统地学习通史,同学们可以对历史知识点有更清晰的了解,提升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历史的价值在于让人们了解过去、认识现实以及展望未来,希望同学们能够充分利用好这段时间,深入学习通史,为自己的历史考试做好准备。
历史高考复习重点总结历史高考是中国高中学生面临的重要考试之一,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为了帮助大家复习历史高考,本文将对历史高考的重点进行总结,并提供一些复习方法和技巧。
一、中国古代史1. 夏商周时期- 建立中国历史的开始是夏朝的建立。
- 商朝的兴衰奠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
- 周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的封建制度达到了相对完善的阶段。
2. 秦汉时期- 秦朝的统一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的建立。
- 汉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杰出的王朝之一,统治时间长达四个世纪。
-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分裂的时期,北方有鲜卑族、南方有吴楚齐梁等七个国家并立。
3. 唐宋元时期- 唐朝是中国古代最繁荣的时期之一,国力强盛,科技发达。
-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科技进步最为显著的时期之一,有北宋和南宋之分。
-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蒙古族建立的王朝,结束了南宋的统治。
4. 明清时期-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宗教和科技融合发展的时期,世界上最大的航海活动和地理发现也发生在这个时期。
-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近代化改革的开端。
二、近代中国史1. 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使得中国从封建帝制走向了共和国。
-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2.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五四运动是中国学生和知识分子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3.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是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艰苦和残酷的一段历史。
- 解放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之间的战争,最终导致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4.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国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 现代化建设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变革。
高考历史中国通史的知识点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第一个王朝是夏;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源于夏朝:2.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3.为了进展有效的统治,周朝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
西周宗法制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4.柳宗元的《封建论》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
文中的“封建”的含义是分封制。
5.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的是宗法制。
6.秦朝是中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特征。
在中心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官职。
7.唐朝时,把握草拟、审议和行政的职能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8.宋朝和元朝行政机构分别是中书门下省和中书省。
9.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
为治理遥远地区设置宣慰司。
10.明太祖(皇帝)时,中国的宰相制度从今被废除。
11.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进展到了顶峰。
12.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
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
13.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14.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式是垄作法。
15.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分别是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营手工业。
16.明清时期,苏州和杭州是最的丝织业中心。
17.“商人”最早出自于商朝。
18.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柜坊。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发行的“交子”。
19.元代时,泉州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
清代时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只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20.唐朝时,专管对外贸易的机构称为市舶使。
宋代时,在边疆设置与少数民族贸易场所称为榷场。
中国最早的商标是宋代山东济南刘家功夫针。
2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2.孔子整理的“六经”是《诗》《书》《礼》《易》《乐》《春秋》。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的归纳高考历史涵盖了丰富的内容,知识点众多。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以下是对一些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的归纳。
一、中国古代史1、先秦时期(1)夏商周的更替:了解夏朝的建立、商朝的兴衰以及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2)春秋战国的变革:包括政治上的诸侯争霸、经济上的铁犁牛耕推广和井田制瓦解、思想文化上的百家争鸣。
2、秦汉时期(1)秦朝的统一: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措施以及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2)汉朝的统治:汉武帝的统治措施,如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
3、三国两晋南北朝(1)政治局势:政权更迭频繁,民族融合加强。
(2)经济发展:江南地区的开发。
4、隋唐时期(1)隋朝的短暂统一:大运河的开通及其影响。
(2)唐朝的盛世局面: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表现和原因。
(3)唐朝的制度创新: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5、宋元时期(1)宋朝的政治制度: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表现和影响。
(3)元朝的统治:行省制度。
6、明清时期(1)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
(2)对外关系:郑和下西洋、闭关锁国政策。
二、中国近代史1、鸦片战争(1)原因:英国工业革命后的对外扩张需求、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等。
(2)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太平天国运动(1)背景:阶级矛盾激化。
(2)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3、洋务运动(1)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护清朝统治。
(2)内容:创办近代工业、建立新式海军等。
4、戊戌变法(1)背景:民族危机加深,维新思想传播。
(2)主张:变法图强,实行君主立宪。
5、辛亥革命(1)背景:民族危机加深,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兴起。
(2)成果: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6、新文化运动(1)背景:北洋军阀统治黑暗,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2)主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礼教。
7、新民主主义革命(1)五四运动:导火线、过程、意义。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通史复习学无止境,高中是人生成长变化最快的阶段,所以应该用心去想,去做好每件事,为了帮助大家备战高考,整理了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复习:中国通史复习,希望可以帮助到更多学子。
1、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的历史沿革:一、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过渡时期(皇帝尧舜禹时期大约40005000年前)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476年)三、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鸦片战争1840年)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五、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六、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今天)一、奴隶社会的发展史:1、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前21世纪前16世纪)2、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时期)(前16世纪前11世纪)3、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前11世纪前8世纪即公元前771年)4、东周(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时期)(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年前476年)(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年前221年)二、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1、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东汉)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220年魏国建立589年隋朝建立)3、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9年907年)4、五代十国时期(大分裂时期)(907年唐灭960年北宋建立)4、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5、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年1912年清帝退位)如何巧记方法:以奴隶社会为例:夏(前21世纪)减去5个世纪就是商(前16世纪)再减去5个世纪就是西周(前11世纪)减去3个世纪(就是东周即春秋时期开始(前8世纪前771年)再减去3个世纪(就是战国时期开始(前5世纪前475年,进入封建社会)理解记忆:半殖民地政治上主权部分沦丧,区别于印度、埃及等殖民地半封建经济上资本主义开始兴起,但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知识梳理古代中国专题一:先时期阶段特征先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是国家产生和完善的重要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
政治:(1)启以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西周确立嫡长子继承制,传承制度臻于完善。
(2)夏、商时期初步建立地方管理制度。
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这种以宗法制为基础的政治制度,把国家管理与血缘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扩大了统治区域,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3)中央和地方权力秩序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部的稳定和团结,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
春秋战国时期,争霸战争和各国变法,打破了旧的权力秩序,分封制逐渐崩溃。
经济:(1)农业经历了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青铜时代和铁犁牛耕等阶段,农业耕作方式不断改进并趋于成熟;土地制度经氏族公社公有到夏、商、西周时期的国有(井田制),再到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后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夏、商、西周时期为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官营、民营、家庭三种经营形态,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技术不断进步。
(3)商业出现,并逐渐由官府垄断走向民间。
思想文化:“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在文学领域,诗歌是当时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形式(《诗经》、楚辞);文字产生,商朝的甲骨文已是较为成熟的文字。
专题二:汉时期阶段特征汉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
政治:随着汉大一统专制主义帝国的建立,以皇权独尊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大一统的政体,需要大一统的思想。
崇尚法家思想;西汉初年一度崇尚黄老思想,到汉武帝采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经济:封建经济初步发展。
代,度量衡、货币的统一,为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中国古代史通史结构(一)总特征:(1840年以前)政治:奴隶社会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手工业、商业发达;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二)中国古代史核心知识突破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历程2、中国古代三大地方行政制度比较二、中国近代史通史结构时间范围: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兴起到胜利的历史,共近110年。
【阶段划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中国近代化:晚清时期,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社会转型时期。
一方面,西方列强逐步侵华,使中国社会不断地半殖民地化;另一方面,中华民族不屈求索,中国发展艰难地步入近代化(亦即现代化)。
具体表现:①政治上:一是列强发动侵华战争,中国陷入灾难深渊;二是中国奋起抗争求索,帝制受到致命冲击。
(法制化、民主化);②经济上:一是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卷入世界市场;二是近代工业蹒跚起步,民族资本艰难成长。
(工业化、市场化);③思想文化上:西学东中国近代史核心知识突破(一)、近代与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整理1、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及其附件(1843年)。
——鸦片战争(1840—1842)主要内容危害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矛盾,开始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中国人民从此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
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主要内容危害《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侵华方式转变)。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变动的原因:2、变动的表现:变动一:变动二:变动三:变动四:3、变动的趋势:4、写出右图所代表的经济形态A: B: C: D: E:5、变动的影响:(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曲折发展的历程特征时间原因影响19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结构变化;阶级结构变化;早期维新思想甲午战争后民资登舞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中国的近代化由器物层面开始提升到制度层面1912—1919(一战期间)(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快) 促进了资、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重点归纳第一部分:公元前三世纪以前的世界(上):先秦时期的中国时代特征:n 中华文化起源与初步发展n 前8世纪以前,由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转型和奴隶社会繁荣时期n 前8-前3世纪,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奴隶制衰落、封建制度确立时期时间、分期公元前三世纪以前的世界夏、商、西周(前21世纪至前8世纪)春秋战国(前8至前3世纪)中国历史经济1、农业:原始农业发展,经历火耕、耜耕、青铜农具三个发展阶段。
2、手工业:养蚕缫丝世界最早,西周斜纹提花织物;商周青铜冶铸繁荣,司母戊鼎最为著名;商朝发明原始瓷器;西周晚期出现铁3、商业:商朝人善于经商1、农业:铁犁牛耕春秋出现、战国推广;井田制瓦解;私田、土地私有制;水利;小农经济;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手工业:战国铁农具推广;丝织品种多、产量大、质量高;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商业:打破官府控制,涌现大商人;商业发展促进城市繁荣,各主要诸侯国都城成为繁华商业城市。
政治1、西周的宗法制、分封制。
2、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特点3、处于奴隶制时期1、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春秋战国变法运动持续数百年,秦国商鞅变法最为深刻,封建制度得以确立。
2、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时期文化文艺:原始歌舞为后世戏曲起源;绘画以人物肖像为主,有帛画和壁画;商代甲骨文表明汉字已具有完整的体系。
科技:日食、哈雷彗星1、思想:百家争鸣儒道法墨;孔、孟、荀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2、文艺:《诗经》;《离骚》;战国绘画从萌芽走向成熟。
3、科技:天文(石氏星表)、医学(扁鹊)、司南第一部分:公元前三世纪以前的世界(下):世界时代特征:l 古希腊奴隶制民主制时代,文化繁荣l 古罗马帝国的统治世界历史古代希腊(前9世纪-前4世纪后半期)古代罗马法的起源(前6-前3世纪)经济雅典城邦工商业奴隶制经济高度发展,为其奴隶制文明的高度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1、罗马法的起源。
①前6世纪末共和国初期,只有习惯法;②前五世纪中期颁布的《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③3世纪中期以后,出现“万民法”。
高三通史知识点总结高三是学生们人生中最为紧张的一年,而历史科目的备考更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通史作为历史科目的核心,是考生们需要重点关注和掌握的内容。
下面,我将从不同的角度总结一些高三通史的知识点,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一、世界历史高三的通史课程重点是世界历史,尤其是现代世界历史。
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重要事件和人物。
1. 一战和二战:这两场世界大战直接影响了世界的格局。
一战导致了多个帝国的解体和新兴国家的崛起,而二战则进一步改变了世界地缘政治格局,加速了殖民地解放运动。
2. 印度独立运动:印度独立运动是世界近现代史上最为重要的独立运动之一。
甘地领导的非暴力抵抗运动为亚洲和非洲的殖民地解放运动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启示。
3. 俄国十月革命:十月革命的发生标志着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这一事件对世界各国的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4. 美国独立战争: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开创了资本主义时代的新篇章。
它标志着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为后来英国殖民地的独立运动提供了重要的范例。
二、中国古代历史中国古代历史是高三通史课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重点是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以下是一些需要重点关注的知识点。
1. 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转折点之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动荡和百家争鸣为后来的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2. 唐宋时期: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鼎盛时期。
唐朝的开放和繁荣使得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之一;而宋朝的科技和文化发达则为中国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3. 秦朝统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集中式帝国,并进行了多项重大改革,如统一文字、度量衡等。
4. 明朝的海外航海和文化繁荣:明朝的郑和航海活动是世界航海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
此外,明朝的文化也繁荣发展,海外贸易使得中国的文化影响力扩展到东南亚和南亚。
三、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史是通史课程中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重点是中国的近代化和现代化进程。
高考历史复习的知识点总结在备战高考的历史考试中,对于复习的安排和知识点的总结是非常关键的。
历史考试通常分为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三个部分,下面将从这三个方面对高考历史复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古代史1.古代中国的社会形态:从氏族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过程。
考生需要掌握朝代的起始和结束时间以及社会制度的演变。
2.大夏、夏朝、殷商、西周等的政治与文化:强调夏、商、周三代之间的关系,中国的第一个朝代大夏的政权形成与消亡等。
3.西周的分封制度和封建制度:学生需要掌握宗法制和封建制度的特点,以及周朝对国家制度和社会性质的影响。
4.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强调春秋时代列国争雄和战国七雄之间的政治斗争与地理辐辏,以及这一时期背后的思想变革。
5.秦朝的统一:着重于秦始皇的改革措施以及对统一中国起到的巨大作用。
6.西汉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影响:学生需要了解汉武帝时期的变革以及汉朝在社会文化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二、近代史1.近代中国的社会问题:着重于清朝的衰落和近代中国社会问题的根源,如不平等条约、思想觉醒、社会冲突等。
2.康熙与雍正时期的政治与文化:学生需要了解他们对政治制度、文化传统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3.太平天国运动:重点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发展与失败,以及对清末政治、社会和军事方面的影响。
4.甲午战争与戊戌变法:学生需要了解戊戌变法的目的和实施手段,并掌握甲午战争和戊戌变法所带来的变革。
5.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重点是辛亥革命对中国所产生的政治、军事和社会变革,以及五四运动对中国近代思潮的影响。
6.北伐战争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着重于北伐战争的背景、起因和意义。
三、现代史1.近代以来的中国政治制度演变:学生需要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政权的建立、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集体化等。
2.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与经验:重点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出和这一制度的实践经验。
3.改革开放政策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着重于改革开放政策的目标、内容和影响,以及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成就和挑战。
2014年高考历史考前回顾总结:中国通史复习
1、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的历史沿革:
一、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过渡时期(皇帝尧舜禹时期大约4000——5000年前)
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476年)
三、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鸦片战争1840年)
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
五、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
六、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今天)
一、奴隶社会的发展史:
1、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前21世纪——前16世纪)
2、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时期)(前16世纪——前11世纪)
3、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前11世纪——前8世纪即公元前771年)
4、东周(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时期)
(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年——前476年)
(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年——前221年)
二、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
1、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东汉)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220年魏国建立——589年隋朝建立)
3、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9年——907年)
4、五代十国时期(大分裂时期)(907年唐灭——960年北宋建立)
4、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
5、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年——1912年清帝退位)
如何巧记方法:以奴隶社会为例:
夏(前21世纪)减去5个世纪——就是商(前16世纪)
再减去5个世纪——就是西周(前11世纪)——减去3个世纪(就是东周即春秋时期开始(前8世纪前771年)——再减去3个世纪(就是战国时期开始(前5世纪前475年,进入封建社会)
理解记忆:半殖民地——政治上主权部分沦丧,区别于印度、埃及等殖民地
半封建——经济上资本主义开始兴起,但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如何运用政治学原理分析历史问题:
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
例一:井田制瓦解(经济基础)——导致了“分封制无法维持下去”(上层建筑)——标志着奴隶制社会开始瓦解
例二: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先进的生产力)的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受到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的阻碍
例三: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推广(先进的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要求建立新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于是,封建性质的改革运动风起云涌。
什么是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意义?
(1)定义:指全国的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执行中央政令。
(2)特点:官僚机构组织严密,分工明确,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最终使最高统治权集皇帝于一身。
(3)意义:
(A)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为历代统治者继承和发展。
(历代统治者都要加强中央集权)
(B)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保障经济文化的发展,国家的独立。
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中央集权是君主专制的前提和基础,君主专制是中央集权的必然产物。
目的都是为了保证中央和君主的绝对权利。
秦始皇的功与过:
功:(1)统一全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3)政治经济军事思想上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
过:(1)大兴土木,加重人民负担,激化阶级矛盾
(修长城、郦山陵、阿房宫)
(2)刑法严苛,赋税沉重,暴政而亡
(3)思想专制,焚书坑儒
郡县制和分封制的不同点?
1、基础并不同:一个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一个按地域划分。
2、权利不同:一个是世袭,地方的小王国,一个是皇帝任免的官吏,没有封地有俸禄
3、作用不同:一个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一个能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皇权和相权之争的原因和过程:
原因:皇帝为独裁统治历代都采取削弱相权,分化相权直至废除宰相的方法,以实现君主专制。
汉武帝——频繁更换宰相,用“中朝”对抗“外朝”
唐朝——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
宋代——参知政事,继续分散相权
明代——废宰相,权分六部
清朝——军机处(标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评价康熙
1、西南——平定“三藩”之乱
2、东南——收复台湾,设台湾府
3、西北——平定噶尔丹叛乱
4、东北——收复雅克萨之战,签定《尼布楚条约》
5、汉化政策,
6、加强蒙藏民族团结
科举制度的“弊”
1、学科结构看:以儒教思想为核心、为重点,实际上这等同让一个民族“偏科”近千年。
“科举”偏文舍理,这一点是很明显的。
假如没有科举制度设置的
独木桥,或许中国人自由自在地可以象西方社会一样走向文理均衡的道路,最终发展出丰富多彩的自然科学。
导致了近代科学落后于西方。
2、考试内容看:明清的八股取士严重束缚了
学生的思想和创造意识,选拔出来的多是死读书
的奴仆而非真正的民族精英了。
利:
1、政治上: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和他们的行政效率
2、教育上:促进教育发展,社会重学风气形成。
3、社会风尚:促成社会上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
4、制度建设上:考试选官方式有一定的合理性,相对公正公平
弊:
1、明清时期,八股取士,被选举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读书人成了统治者的奴仆。
2、阻碍了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学而优则仕的人生观和偏重社会科学,忽视自然科学的考试制度)
“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原因:1、政治上;社会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招贤纳士。
2、经济上,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物质条件
3、科技上,天文学,医学等科技取得较大进步
4、文化上,私学兴起,形成许多学者和思想流派
影响:1、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诸子百家的学说在政治思想文化领域对后世影响深远。
五次侵华战争中的三次战争及影响
1、‘1840年,鸦片战争——近代史开端,《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半殖半封——(英国工业革命后需要打开中国市场)
2、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资本输出为主取代商品输出为主(经济侵略方式改变)(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进一步扩大海外市场)
3、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完全沦为半殖半封社会,清政府完全变成帝国主义侵华工具
中国人民的爱国救国方案和斗争
1、1852—1864年,——农民阶级救国——太平天国运动
2、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运动
3、1898年——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梁)——戊戌变法
4、1911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辛亥革命
5、1915—1919年——资产阶级激进派(陈独秀、李大钊)——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6、1921年——1949年——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向西方学习实现近代化的进程
1、地主阶级(林则徐魏源)——学习西方军事技术
2、地主阶级(洋务派)——学习西方军事和民用工业
3、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梁)——学习西方君主立宪政治制度(走日本人的路)
4、资产阶级革命派(孙)——学习西方的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度(走美国人的路)
5、资产阶级激进派(陈李)——学习西方民主制度和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
6、无产阶级(共产党)——学习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革命(走苏联人的路)
从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三个历程
孙中山为维护民主与共和进行了哪些斗争?
1、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国
2、1913年——二次革命——反对袁世凯独裁
3、1915年——护国运动——粉碎袁世凯复辟帝制
4、1917年——第一次护法运动——反对段祺瑞,维护《临时约法》
5、1920—1922年——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
6、1924—1927年——国民大革命(国共合作反对北洋军阀)
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分段
1、(1921——1924年)——建党时期(2个大会1个纲领)
2、(1924——1927)——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即“国民大革命”时期)(统一战线)
3、(1927——1937年)——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或者叫“土地革命时期”)(井冈山道路、长征、遵义会议、西安事变)
4、(1937——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2个战役、1条统一战线1个大会)
5、(1946——1949年)——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即”解放战争时期“)
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或者叫“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分期?
1、(1949——1952年)——三年经济恢复时期
(1950——1953年)——三年抗美援朝战争
2、(1949——1956年)——八年过渡时期
3、(1956——1966年)——十年建设时期
4、(1966——1976年)——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
5、(1976——1978年)——二年徘徊时期
6、(1978年——今)——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即“改革开放时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