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中国石拱桥5
- 格式:ppt
- 大小:549.00 KB
- 文档页数:20
《中国的石拱桥》课堂笔记一、文章概述《中国的石拱桥》是一篇介绍中国石拱桥的科普说明文,作者茅以升通过对中国石拱桥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智慧和魅力。
文章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详细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和历史背景,同时阐述了其在中国桥梁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二、重点字词1.读音辨析:洨河(xiáo)拱形(gǒng)陡坡(dǒu)推崇(chóng)1.词语解释:【巧妙绝伦】形容非常巧妙,独一无二,没有可以相比的。
【匀称】均匀相称。
【古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像真的。
【绝伦】没有人能与之相比的。
【典雅】高雅而不浅俗。
【美轮美奂】形容建筑物的华丽程度极高。
轮,轮囷(qūn),古代的一种圆形高大的谷仓,以此形容建筑物的高大。
奂,众多,盛大。
美轮美奂原形容新屋高大美观,现多用以形容美好事物或建筑的华丽程度。
【雄姿】威武雄壮的姿态。
【结构匀称】指建筑物结构安排得均匀协调,比例恰当。
【奇特】不寻常,特别。
【古怪】古怪,跟一般情况很不相同,使人觉得诧异。
多用于形容令人难以理解或不可思议的怪现象。
【雅致】(服饰、器物、房屋等)美观而不落俗套。
雅致侧重于形容建筑物的风格高雅别致。
【悠久】年代久远。
【著名】有名气,广为人知。
【横跨】跨过(地区、时间、学科等)。
横跨侧重于说明跨越的动作或对象,而跨越则侧重于说明跨越的结果或状态。
【雄伟壮观】气势雄伟宏大壮观。
多形容景物。
【巧妙的设计】指在建造过程中运用了独特的手法或技巧,以达到某种特殊的效果或目的。
设计侧重于对事物的预先规划和构思,而巧妙则侧重于在规划和构思中运用了独特的手法或技巧。
【悠久的历史】指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过程。
历史侧重于指过去发生的事情或经历的时间过程,而悠久则侧重于强调经历的时间长或历史悠久的特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中国石拱桥》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读:本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中国石拱桥》课文原文及教案,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课文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
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出现得比较早。
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
《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
其中最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
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
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
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
(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
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
(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
《中国石拱桥》课后习题解答提示一、阅读课文,完成下列练习:1、中国石拱桥的总体特点是什么?试以赵州桥为例,用自己的话说说它是如何体现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
2、作者分别介绍赵州桥、卢沟桥,说明的顺序基本相同,请具体说一说。
3、根据课文内容和插图,画出赵州桥的示意图,标上相应的数据。
设题意图是让学生了解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初步注意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⑴中国石拱桥具有一般石拱桥的特点,即“不仅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此外,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形式多样,有不少惊人的杰作。
赵州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到作者写作此文的时候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了,这表明了它历史悠久;赵州桥的大拱长达37.4米,敞肩拱的形式,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以及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和谐,桥上的雕饰也十分精美等,有力地说明了赵州桥确实是惊人的杰作。
⑵课文基本上是按照地理位置、修建时间、结构特征的顺序来分别介绍两座桥的。
⑶示意图略。
二、为了准确地说明事物,说明文用语很讲究分寸。
想一想,如果把下边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去掉,表达的意思有什么变化?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2、《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3、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4、(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桥。
设题意图是让学生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⑴“比较早”程度较轻,这样表达比较稳妥。
⑵“大约”“可能”都表示不确定,只是推测的情况。
“有记载的”使发言的根据增加可靠性。
⑶“几乎”强调了石拱桥分布范围很广,但并不排除有的地方没有石拱桥的可能。
⑷“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从程度上限定。
这样才更符合实际情况。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1、《辞海》“卢沟桥”词条文字略:设题意图是引导学生注意写作说明文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来写,不能面面俱到。
《辞海》还提到的内容有:碑亭内有“卢沟晓月”汉白玉碑;桥东附近宛平城内建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和纪念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桥旁另建有新桥等内容。
《中国石拱桥》知识讲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茅以升(1896—1989),字唐臣,江苏镇江人。
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土木工程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他设计和主持修建了钱塘江大桥。
解放后,又参加了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的设计工作,他写过大量介绍桥梁知识的文章和《桥话》《中国石拱桥》等科普读物,晚年编写了《中国桥梁史》。
于1989年因病逝世。
本文就是介绍我国石拱桥的说明文章。
《中国石拱桥》一文是作者茅以升1962年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一篇说明文。
赵州桥之所以闻名于天下,并不完全因为它历史悠久,主要是因为每当洪水来时,正定、宁晋间数以百计的桥梁,差不多全被洪水冲垮,甚至连个影子也没有了,只有赵州桥岿然不动。
赵州桥的造桥方法是与现代建筑的力学原理完全吻合的。
西方的建筑师们,直到六七十年前,才晓得运用这种方法来造桥,显然比我们落后了一千三百年。
永定河旧称卢沟,桥就以“卢沟”命名,即卢沟桥。
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明正统九年重修。
桥身两侧石雕护栏各有望柱140根,柱头上均雕有卧伏的大小石狮共501个(卢沟桥文物保护部门提供数据)。
知识积累1.洨.(xiáo)河:在河北省南部,流经赵县。
2.匀称.(chèn):均匀,比例和谐。
3.古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
4.惟妙惟肖.(xiào):形容雕刻得十分精妙逼真。
肖,相似。
5.雄跨.(kuà):气魄雄伟地跨越。
6.雄姿.(zī):勇武壮盛的意气或姿态。
7.残损..(cán sǔn):残缺的。
8.推崇.(chóng):十分推重。
崇,重视;尊敬。
9.巧妙绝伦:独一无二,无可比拟。
10.胜景:优美的景物、境界。
11.奇观:指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
奇,罕见的、特殊的。
12.长虹饮涧:看起来好像是入涧饮水的一道长虹。
13.和谐.(xié) :配合得恰当匀称。
14.鷟.(zhuó)15.佥.(qiān)16.弧.(hú)形17.合拢.(lǒng)18.墩.(dūn)19.支撑(chēng)20.饮涧(jiàn)21.涨(zhǎng)22.河堤(dī)23.石拱.(gǒng)考题例析1.(2015·广西梧州中考)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八上语文十八课中国石拱桥笔记
《中国石拱桥》笔记:
一、作者简介
茅以升,字唐臣,江苏镇江人,中国桥梁专家、教育家,被誉为“中国现代桥梁之父”。
二、文章主题
文章通过介绍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说明了石拱桥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赞美之情。
三、文章结构
1.第一部分(第1-2 段):总写石拱桥的特点。
2.第二部分(第3-9 段):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具体说明中国
石拱桥的特点。
3.第三部分(第10 段):说明中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
四、写作特色
1.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进行说明。
2.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如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
语言准确、严密。
五、重点语句
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石拱桥的外
形特征。
2.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这句话运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对“形式优美”和“结构坚固”进行了具体解释,使读者对石拱桥的特点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六、读后感
通过学习《中国石拱桥》这篇文章,我了解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和历史,感受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文章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语言准确、严密,让我对说明文的写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作者对石拱桥的赞美之情也让我深受感染,让我更加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中国石拱桥》课文重要知识点讲解一、作者简介茅以升(1896-1989),桥梁专家、教育家。
字唐臣,江苏镇江人。
他主持修建了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桥。
著有《钱塘江桥》《中国古桥与新桥》《茅以升文集》。
二、故事背景20世纪60年代初,正是我国刚刚度过三年困难时期,国际反华势力加强对华经济制裁,叫嚣“红色中国不攻自倒”的反华论调极为猖獗的时代。
在经济贫困,自然灾害连续而至,以及反华势力猖狂叫嚣的情况下,有些人产生了前途渺茫的心理。
在党中央的号召下,一大批进步作家和知识分子写出了大量反映我国人民聪明智慧、坚强不屈精神的科普性文章,大大鼓舞了当时中国人民的斗志。
这些文章先后在《人民日报》等报刊上发表。
茅以升以其对桥梁专业的深厚造诣,结合我国桥梁发展的悠久历史,写下了这篇文章。
三、理解词义雄跨:气势雄伟地跨越。
雄姿:威武雄壮的姿态。
匀称:均匀,比例和谐。
古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
和谐:配合得适当。
推崇:十分推重。
长虹卧波:拱桥像长长的彩虹一样横卧在波涛上。
雄跨:威武雄壮地跨越。
雄姿:威武雄壮的姿态。
巧妙绝伦:形容技艺灵巧高明,超过寻常的,没有比得上的。
初月出云:看起来好像是穿出云层的一弯新月。
长虹饮涧:看起来好像是入涧饮水的一道长虹。
交头接耳:彼此在耳朵边低声说话。
千态万状:形态多种多样。
惟妙惟肖:文中形容雕刻得十分精妙逼真。
肖,相似。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①②):概括介绍石拱桥的特点。
第二部分(③-⑧):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大小不一,形式多样。
第三部分(⑨):介绍中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
第四部分(⑩):介绍了我国解放后桥梁事业的发展,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
五、问题归纳1. 石拱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作者为什么先说外观,再说性能?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形式优美”是介绍桥给人的直观印象。
“结构坚固”是对桥的进一步介绍。
作者先介绍桥的外观,再按逻辑顺序进一步介绍了桥的性能。
八年级语文上册《中国石拱桥》课文原文及赏析《中国石拱桥》课文原文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
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
《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
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
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
到解放的时候,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这是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
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
(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龙在一起,作成了一个弧形的桥洞。
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
(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
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引涧”。
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中国石拱桥》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中国石拱桥》是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一篇说明文,主要讲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优秀代表、中国人建成石拱桥的原因,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卓越才智。
学习本文,要求学生把握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来介绍事物的,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征,掌握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
2.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教学难点:以赵州桥、卢沟桥为重点说明中国石拱桥,理解作者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二、说学情八年级的学生在之前学过简单的说明文,但是在说明方法、说明思路上还不是很清晰,有待进一步提高。
因此在本文的学习中,我会多注重培养学生的互动探讨和自主学习能力,采用师生互动式教学。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分析和学生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与技能:①积累“雄伟、残损、古朴、推崇、惟妙惟肖、巧妙绝伦”等词语,掌握读音和词义。
②了解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成就,把握石拱桥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①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培养初步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②把握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理解作者对事物的思考方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③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桥梁建设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和对聪明辛勤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法首先利用多媒体,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
在教学中发挥多媒体优势,调动最适宜的教学资源,能增大教学容量,创设教学情景,启发学生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乐学、爱学。
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相结合。
让学生自读自思,辅以教师的点拨引导,化枯燥为生动,变死寂为灵动,提高说明文的课堂教学效率。
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进入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培养自学能力,在学会学习的过程中达到自能会学。
第五单元建筑园林是有形的文化,是凝固的思想;绘画艺术是历史的记录,是岁月的沉淀。
这些文化瑰宝经过岁月长河的洗礼,变得更加熠熠生辉。
让我们走进艺术殿堂,赏古桥、逛园林、看名画,感受前人的非凡智慧与杰出创造,了解我国人民在这方面的杰出成就。
阅读18中国石拱桥知识助读•细梳理助读资料1.文题解读文章以《中国石拱桥》为题,直接点明了本文的说明对象。
“中国”限制了说明对象的地域范围,“石拱”限制了桥的类别。
2.作者简介茅以昇(1896-1989),字唐臣,江苏镇江人。
桥梁专家、教育家。
他主持设计了钱塘江公路铁三路两用大桥、武汉长江大桥,参与了人民大会堂结构审查工作。
写了大量介绍桥梁知识的文章。
著有《中国古桥与新桥》《钱塘江桥》等。
3.写作背景作者在谈到本文的写作时说:石拱桥是我国传统桥梁的三大基本形式之一......本文所写的这两座桥,是千百万座石拱桥中杰出的代表之作。
几千年来,石拱桥遍布祖国山河大地,随着经济文化的日益发达而长足发展,它们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世界上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是传播有关石拱桥的知识。
4.知识链接说明文概念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以知识的文体分类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等说明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结构常见的说明文结构有总分式(总一分,总一分总,分一总)、并列式、递进式等说明语言说明文语言最基本的特征:准确、严谨基础知识1.字音识记残损.(sǔn) 雄姿.(zī) 汶.河(xiáo)拱.桥(gǒng) 鷟.(zhuó) 倾.听(qīng)河堤.(dī) 雄跨.(kuà) 惟妙惟肖.(xiào)(zhǎng)暴涨(q uān)拱圈涨圈(zhàng)涨红(j uàn)牛圈(qū)弯曲(chèn)匀称曲称(qǔ)歌曲(chēng)名称2.字形辨识弧(hú)弧形恢(huī)恢复孤(gū)孤单诙(huī)诙谐陡(dǒu)陡峭崇(chóng)推崇徙(xǐ)迁徙祟(suì)作祟目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理清文章的结构和说明顺序。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语文味教学探究课【教学设想】翻转课堂+语文味:在智慧教室的网络和平板电脑支持下,应用微课和“爱学派”平台辅学,进行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语文味教学探究课,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培养语文核心素养。
部编教材《语文》坚持“守正创新”方向,注重积累和感悟,强调生活实践。
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中国石拱桥》,可以围绕“广州的桥”的话题,结合课本上“我们的互联网时代”和“身边的文化遗产”这两个综合性学习专题活动,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从活动形式方面来看,这种“学习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在课堂”的学习方式,具有“翻转课堂”的课型特征。
从教学内容方面来看,语文核心素养的在课堂的渗透落实,与“语文味”教学提倡的“一语三文”——语言、文章、文学、文化相契合。
【教学模式】教师一次备课后创建学习任务单和学习资源,推送前置学习任务。
学生在北京四中网校的“爱学”平台上完成课前自主学习,整理反馈。
教师获取学情,进行二次备课。
教师依据学情形成生成性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活动,增强教学针对性。
【教学目标】一语三文+核心素养1.知识与能力(1)积累和揣摩词语,熟悉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培养语言的建构与运用的核心素养。
(语言)(2)梳理文章中引用的资料,厚实学生的文学底蕴。
(文学)(3)掌握文章结构、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特征、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促进思维发展与提升。
(文章)2.过程与方法(1)通过综合性学习活动,布置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绘画作品或制作PPT,小组合作展示交流,让学生深入了解说明对象。
(2)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和“个性化学习”翻转课堂模式,通北京四中网校的“爱学”和“爱学派”平台,把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内容有效整合,激发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中国石拱桥的发展历史和世界地位,培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