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详尽
通“邀”,邀请
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
yì 都
说
避秦时乱,率 妻 子 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妻子儿女 乡邻
与世隔绝的地方
遂与外人间隔。
于是,就
jiàn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
竟然
更不用说
一一为 (村中人具)言所闻, (村中皆人叹)惋。余人
为(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说出
整齐的样子
竹之属。 阡 陌 交 通,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
之类
田间小路, 交错相通
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
乐。
完全,都
老人 小孩 喜悦的样子自得其乐
(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 ( 渔所人从)来,
显示出桃花源与世隔绝的久远 竟然 yāo
从哪里来
( 渔人 )具答之。(村中人)便要( 渔人)还家。设酒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
已经 yì
顺,沿着 原来的 动词,做标记
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 向 所
到……去
派
志,遂迷。不复得路。
寻找原先所作的标记 名词,标记
渔人离开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 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 示桃花源是虚构的。
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陶渊明57岁的时候。元熙 二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 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了晋恭帝。这些 状况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从自己的儒家 观念出发,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当时社 会的憎恨。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由 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只好 借助创作来抒发情怀,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 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