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教案 湘教版必修3
- 格式:doc
- 大小:10.02 MB
- 文档页数:11
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一)、教材分析本部分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结合实例,了解人类活动与区域地理环境的关系。
1、就本节内容而言,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方法教学应着重于区域案例自身的知识教学;2、要求学生能够借助典型的案例,从个别到一般,掌握带规律性的知识的能力;3、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导学和对迁移案例的自学后,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同类区域案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找出共性的知识推广应用。
过对实例的分析和探究,了解湿地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进入高二以来,大部分学生学习比以前抓得紧,学习自觉性有了很大提高。
但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认为背一背就可以,有的还只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
形成了重记忆,轻理解,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
导致学生感觉能看懂地理教材,知识点也能记住,听课也能听懂,但做题就很困难,因此很茫然,困惑。
甚至感到付出了,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从而厌倦学习地理。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湿地的概念及我国湿地的分布。
2.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
3.了解湿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综合治理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了解湿地的定义、类型及我国湿地的分布特点。
2.通过图文资料介绍湿地的重要作用和对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的归纳,提高学生获取,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学生对洞庭湖湿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问题讨论,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整理收集有关湿地资料,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2.结合案例分析,强化学生资源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及防灾,减灾意识,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湿地的重要价值2.湿地的保护措施(四)、[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以新闻视频导入,引起学生的共鸣。
教师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和能力目标,学生阅读了解这节课的学习任务。
一、这些秀丽的风景反映的是什么景观,它们所展示的地理环境有什么共同点?那么什么是湿地,它对自然环境有什么作用,目前我国的湿地利用和保护情况怎样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一起探讨的问题。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__以洞庭湖区为例1同步备课教学案湘教版必修3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学习目标] 1.了解湿地的概念及我国湿地的分布。
2.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
一、湿地概述1.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类型⎩⎨⎧天然湿地:沼泽、滩涂、河流、湖泊、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3.特点:(1)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地带。
(2)分布广泛,类型多样。
4.我国湿地的分布: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山都有较为广泛的分布。
思考 有水的地方就是湿地吗?答案 有水的地方不一定是湿地。
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湿地有水,但水较浅,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是湿地,但海洋就不是湿地。
1.如何分析某一湿地的成因?答案 (1)自然因素:①地形:地势平坦或因山脉等阻挡,排水不畅;②气候:降水量大或蒸发微弱;③土质、土层:有冻土层,不利于水的下渗,地面形成积水;④水文、水系:河水流至下游失去明显河床;⑤某些河流的凌汛现象,河水泛滥成湿地。
(2)人为因素:人类生产活动中形成的人工湿地。
如:稻田、水库、池塘。
2.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答案三江平原处于中温带,夏季温暖,冬季寒冷漫长;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微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网密集,地下水水位高;夏秋多雨,且多暴雨;有永久性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
图表导读教材P41 图2-7 中国主要湿地分布我国湿地分布总的状况是东部多,西部少,地区分布不均匀。
鄱阳湖湿地:典型的湖泊湿地,在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方面作用巨大。
图中成群的飞鸟便说明了湿地在维持生物多样性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东北三江平原湿地: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沼泽地广布,图中的白天鹅正在降落,该地是许多候鸟、珍禽的栖息之地,也是我国最大的湿地。
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基本说明】1、所属模块:必修32、年级:高二3、出版单位:湖南教育出版社4、所属章节:第二章第二节5、学时数: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让学生能明白湿地的概念及了解主要类型②.让学生能分析世界和我国湿地的分布及特点③.让学生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④.初步认识湿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治理措施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练习掌握湿地的概念②.通过读图2-7大致了解我国湿地的分布③.阅读材料总结湿地的价值并通过连线练习巩固④.通过学生分组讨论找出各种湿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对症下药提出相对的治理措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整理收集有关湿地的资料,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②.结合案例分析,强化学生资源、环保及防灾、减灾意识③.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我国基本国情,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二)、内容分析教材编写按照湿地的概念—湿地的重要价值—湿地的利用—湿地的保护这一主线,按照案例学习的思路,通过对洞庭湖区湿地资源的个案探究,分析和了解区域发展与环境变迁的关系。
这一节主要是洞庭湖为例,着重介绍湿地的利用与保护。
湿地的利用不当使湿地的价值减弱甚至丧失,湿地的治理措施又要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一一对应,对症下药,各知识点连续性很强。
2、教学重点和难点⑴. 湿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⑵. 湿地的综合治理与保护的措施3、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问题探究法、小组讨论法【课堂导学】新课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探究点一、湿地概述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41,思考下列问题:1. 什么是湿地?⑴简明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⑵世界《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湿地的定义有多种,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湿地定义: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静止或流动、咸水或淡水,由沼泽、泥沼、泥炭地或水域地带所构成的地区,包括低潮时水深6米以内的海域。
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1.湿地的概念、分布特点及其重要的生态价值。
2.湿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成因及综合治理措施。
3.分析某区域生态环境开发与保护问题的思路,并探究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一、湿地概述1.概念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两大类型(1)天然湿地: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等。
(2)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
3.两大特点(1)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
(2)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4.我国湿地的分布分布广泛,类型多样,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山都有分布。
二、“地球之肾”1.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1)较高的生产力。
(2)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2.湿地的重要作用3.洞庭湖湿地的价值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蓄洪水、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航运和旅游观光等。
三、湿地资源问题1.原因人类对资源、环境的过度开发利用。
2.表现天然湿地的数量在不断减少,质量在逐渐下降。
3.危害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得不到有效发挥,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降低。
4.洞庭湖的萎缩(1)原因⎩⎪⎨⎪⎧泥沙淤积严重人类长期围垦(2)影响:调蓄洪水能力降低,湖区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航道断航现象时有发生,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增多。
四、保护湿地 1.湿地破坏的危害严重威胁到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区域的持续发展。
2.意义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综合效益,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3.措施退田还湖、退耕还林与天然林保护工程、湿地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及湿地保护行动计划等。
4.洞庭湖“变”大了的原因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等。
[问题探究]根据教材P 41图2-7,探究下列问题。
探究1 我国湿地的东西分布有何差异? 提示:东多西少。
探究2 海南岛红树林湿地是淡水湿地吗?其主要作用是什么?提示:红树林湿地是咸水湿地。
分布在沿海地区,具有防止海浪侵蚀海岸、防御台风和风暴潮的作用,是天然的海防林。
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基本说明】1、所属模块:必修32、年级:高二3、出版单位:湖南教育出版社4、所属章节:第二章第二节5、学时数: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让学生能明白湿地的概念及了解主要类型②.让学生能分析世界和我国湿地的分布及特点③.让学生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④.初步认识湿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治理措施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练习掌握湿地的概念②.通过读图2-7大致了解我国湿地的分布③.阅读材料总结湿地的价值并通过连线练习巩固④.通过学生分组讨论找出各种湿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对症下药提出相对的治理措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整理收集有关湿地的资料,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②.结合案例分析,强化学生资源、环保及防灾、减灾意识③.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我国基本国情,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二)、内容分析教材编写按照湿地的概念—湿地的重要价值—湿地的利用—湿地的保护这一主线,按照案例学习的思路,通过对洞庭湖区湿地资源的个案探究,分析和了解区域发展与环境变迁的关系。
这一节主要是洞庭湖为例,着重介绍湿地的利用与保护。
湿地的利用不当使湿地的价值减弱甚至丧失,湿地的治理措施又要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一一对应,对症下药,各知识点连续性很强。
2、教学重点和难点⑴. 湿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⑵. 湿地的综合治理与保护的措施3、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问题探究法、小组讨论法【课堂导学】新课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探究点一、湿地概述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41,思考下列问题:1. 什么是湿地?⑴简明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⑵世界《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湿地的定义有多种,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湿地定义: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静止或流动、咸水或淡水,由沼泽、泥沼、泥炭地或水域地带所构成的地区,包括低潮时水深6米以内的海域。
2. 湿地有哪些种类?天然湿地:沼泽、滩涂、河流、湖泊、根据湿地的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浅海区等形成原因分类人工湿地:水库、水稻田等3. 湿地的特点?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地带4. 我国湿地在空间分布上有什么特点?⑴湿地分布很广泛,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山都有分布。
⑵东部多,西部少,湿地的地区分布不均匀。
探究点二、湿地的作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42,归纳湿地的作用:1、湿地的作用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湿地是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
据联合国环境署2002年的权威研究数据表明,1公顷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价值高达1.4万美元,是热带雨林的7倍,是农田生态系统的160倍。
其生态价值远远高于其产出价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42-43,从经济和生态两个方面归纳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
2、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⑴生态价值: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蓄洪水、调节气候、净化水中污染物质等。
⑵经济价值:提供丰富的农产品、航运、旅游观光、提供水资源等探究点三、湿地资源问题及保护阅读P44:“萎缩的洞庭湖”思考:“枯水几条线,洪水一大片”1、洞庭湖区农业经济发达,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分析洞庭湖区成为“鱼米之乡”的有利条件?提示:从气候、地形、土壤、河湖分布等方面分析。
⑴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充沛,雨热同期;⑵地势低平的沉积平原,土壤肥沃;⑶河湖密布,水源充足,水产养殖业发达。
2、洞庭湖为什么萎缩了?泥沙淤积、围湖造田3、洞庭湖区人民为什么要围湖造田?围湖造田对湖区社会经济有什么影响?⑴洞庭湖区20世纪50—80年代,人口迅速增长,诱发了大规模的围湖造田。
⑵有利:围湖造田能够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对湖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好处(增加口粮、经济收入等)。
不利:围湖造田使湖泊湿地面积减少,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降低,导致水患的可能性加大,湖区生态环境恶化,对湖区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隐患。
4、有人说,“保护湿地会阻碍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因为湿地是很好的耕地后备资源。
我国当前耕地短缺,湿地应开垦为耕地,以弥补耕地的不足”。
针对这种说法,谈一谈你的认识?我国人多地少,耕地短缺,这是事实。
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时期,把一部分湿地当作耕地后备资源来开垦,可以增产粮食,满足人类需要。
但如果大面积开垦湿地,会恶化生态环境,并造成经济损失,是得不偿失的,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
所以应该禁止这种不正确的做法。
5、洞庭湖在开发利用中存在哪些问题?●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污染导致水质下降;●面积的缩小导致调蓄洪水的能力下降。
6、针对以上问题展开讨论:如何开发和治理洞庭湖?●退田还湖、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等。
●发展水产养殖业,以湖养人。
退田还湖,退田还塘,既可以蓄水分洪,又可以发展养殖,农民变渔民,既保护湿地的生态的环境效益,又使原来的居民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发展加工工业:利用当地的水产资源及运进原料发展加工工业,增加就业机会;发展旅游业:还可以利用当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
〖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现有湿地6594万公顷,占世界湿地的11.6%,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三位。
湿地的主要类型包括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浅海、滩涂湿地、人工湿地等。
其中沼泽湿地约11.97万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东北的三江平原,大、小兴安岭,青藏高原东北若尔盖地区以及海滨、湖滨、河流沿岸等地区。
材料二:据有关部门统计,建国以来,我国约有2/3的滨海滩涂湿地不复存在,约13%的湖泊已经消亡。
黑龙江三江平原丧失了约78%的天然沼泽湿地,洪湖水生植物种类减少了20余种、鱼类减少了约50种,七大水系(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有2/3的河段水质污染问题突出。
目前,在一些天然湿地相对集中的地区,因围垦、污染及过度开发利用,所造成的湿地破坏仍在加剧。
更需要注意的是,原集中于大中城市的污染现已沿河扩展,将威胁到更多的天然湿地以及野生动植物资源。
1、东北的三江平原湿地和青藏高原若尔盖湿地的成因有何异同?2、在材料二中所提到的湿地生态问题有哪些?湿地是如何被破坏的?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湿地?滨海滩涂、湖泊、天然沼泽湿地消亡;水生动植物减少;水污染。
对滩涂、湖泊围垦;对水生动植物过度捕捞;任意排放污染物。
退耕还湖;有计划地实行休渔;禁止捕杀珍稀动物;合理利用水生植物;控制环境污染。
9、教师小结:通过对洞庭湖这一案例的研究,我们探讨了湿地资源开发利用的一般模式:不合理的利用方式:开垦湿地为耕地、砍伐灌木引进物种干扰、过度捕捞城镇建设、水利工程不当环境污染、泥沙淤积合理的利用方式:保护湿地植被禁止滥捕滥猎保持湿地生物的多样性保证湿地的数量和质量确保湿地的生态系统功能和效益〖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一.湿地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过度的滩涂围垦2、捕捞严重3、放牧牛群4、偷猎鸟类5、外来物种侵袭6..湿地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7. 湿地污染加剧8. 泥沙淤积日益严重 9. 海岸侵蚀不断扩展)二.湿地破坏的危害(湿地价值的降低或丧失)三.治理措施(退田还湖、退田还沼泽;退耕还林还草、防止水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滥捕滥猎;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意识。
)红树林生长于亚热带和温带沿海地带,并拥有丰富的鸟类食物资源,是候鸟的越冬场和迁徒中转站,更是各种海鸟的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的场所。
红树林另一重要生态效益是它的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的功能。
盘根错节的发达根系能有效地滞留陆地来沙,减少近岸海域的含沙量;茂密高大的枝体宛如一道道绿色长城,有效抵御风浪袭击湿地是诗•湿地是海绵。
她吸进去的是水,挤出来的是空间。
•湿地是诗。
我们的祖先是以充满诗意的眼光看湿地的。
最古老的诗集《诗经》的头条写的是湿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被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激赏,称之为“最得风人之致”的《诗经》中的“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也是写湿地的。
候鸟是湿地的主人。
候鸟的迁徙一直是一个谜。
有人把原因归结为地球上曾经有过的周期性伸展和退缩的冰期。
但我觉得候鸟迁徙的奥秘也许是因为地球上分布着湿地。
夏天北方的湿地芳草萋萋、鱼翔浅底,是鸟类的天堂,此时南方的湿地则汪洋恣肆、洪水滔滔;当冬天来临时,冰封雪飘的北方湿地已经没有了鸟类的生存的空间,但上帝是如此地伟大,她已经令南方的湿地水面收缩,大地显露,万物滋生,为远方的宾客准备了盛宴。
可以说上帝创造了这样一种生存空间,这种生存空间是随着季节转移的,夏天这种空间在南方消失了,在北方却出现了,冬季则相反。
这就是湿地。
换一种说法,湿地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转移的生存空间。
这种生存空间在生态学中,称之为生态位。
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这样一个生态位,必然会有一种生物来适应。
这种生物就是候鸟。
她们用史诗般的飞翔来追逐这种生存空间,南来北往是她们的宿命。
例题:湿地有“地球之肾”之称,也是鸟类集中的栖息地,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
分析“长江中游湿地50年的变迁”图完成下列问题:(1)简述图中长江中游湿地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湿地面积急剧下降,湖泊数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自然原因:湖泊的沼泽化,其本身就是泥沙淤积的自然消亡过程。
人为原因:大规模的围湖造田是导致湿地面积减小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
还有上游地区对森林的滥砍滥伐和毁林种粮,使水土流失加剧,含沙量增大,也加快了湖泊的沼泽化过程。
(2)扼要说明长江中游湿地变化对环境带来的影响。
①农业生态遭到破坏,加大了旱涝灾害的发生频率;②削弱了湖泊对长江水量的调蓄功能;③破坏了水平衡,改变了这里原有的水循环方式;④削弱了湿地对有害物质的吸收与分解功能;⑤使水分的蒸发量减少,影响当地局部地区的小气候;⑥压缩了生物的生存空间,使原有的水生生物大量灭绝。
2、三江平原湿地的开发经历了“从北大荒到北大仓,再从北大仓到北大荒”,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三江平原湿地的命运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基础巩固】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湿地被称为“地球的肾”,最主要的是因为湿地具有什么功能( C )A、调节气候B、美化环境C、净化水中的污染物D、保护生物多样性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有多条河流从东、南、西三面注入,北部有水道通往长江,湖泊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景象变化。
鄱阳湖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栖息地。
据此完成2~4题。
2.鄱阳湖在冬季成为迁徙鸟群重要栖息地的原因是( A )A.湖滩面积大,水浅 B.湖底砂砾石广布,水质好C.湖区少有大雾,能见度好 D.湖泊受人类活动影响小3.鄱阳湖冬、夏水面景象变化的原因是( C )A.湖底有线状洼地,冬季河道封冻,夏季来水量大B.湖底平坦,入湖水量夏季大于冬季C.湖底有线状洼地,水位季节差异明显D.湖底平坦,长江顶托作用季节变化明显4.过去50年来,鄱阳湖湿地大面积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B )A.水土流失加速湖泊淤积 B.围湖造田C.气候变干造成湖泊水位降低 D.湖区地壳明显抬升图5为某地区的平面图,图6为图5中河流R的纵剖面图,表1为图5中P地的月平均温度和月平均降水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