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SPSS软件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355.81 KB
- 文档页数:6
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论文(通用7篇)高校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论文(通用7篇)在各领域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育我们的科学讨论力量。
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高校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论文,欢迎大家共享。
高校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论文篇1高校新生对法律的正义性普遍认同,但由于重人治、轻法治的传统文化、不良社会环境及学校教育局限性等缘由,导致高校新生法律学问不足,法律观念仍旧模糊,法律实际运用力量欠缺,法律意识不强;针对此现状,应实行有力措施培育、提高高校新生法律意识:依据高校新生的思想特点培育高校生法律意识;优化法制教育模式,重视高校新生法律素养的培育;创设社会与校内良好大环境,提高同学的法律力量等。
众所周知,法律是我们维护正值权益的武器,只有充分运用法律,才能很好地爱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现如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已成为中国基本的治国方略。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动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法治中国建设对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具有重大意义。
法律意识指人们关于法和法的现象的观点、学问、思想等的总和。
在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中,公民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是国家法治的盼望,是体现法治国家水平的标准,同时也是我国依法治国战略实现的重要条件。
当代高校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主力军,是中华民族腾飞的盼望,他们法律意识的强弱,法律学问水平的凹凸,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化进程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
高校新生正处于从高中到高校生活过渡的重要阶段,因此,了解高校新生法律意识现状,实行有力措施培育、提高法律意识对于高校新生自身成长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一、调查分析当代高校新生法律意识的现状本次调查对象为贵州高校本科一班级同学,在调查对象上从性别、专业等做了相关比例要求,34.97%来自城市,65.03%来自农村,具有肯定的代表性,基本能反映出贵州高校同学的法律意识现状。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法律意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特别是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具有很高的知识水平和影响力。
因此,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如何形成,如何发展,对于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探讨其现状、问题以及对策。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大学生对于法律意识的重要性有着清晰的认识。
他们普遍认为法律意识具有保护自己权益、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的作用。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大部分大学生对于具体的法律知识了解不足,缺乏法律实践经验。
在法治社会中,法律知识的缺失会导致许多问题的出现,给个人和整个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调查还发现,大部分大学生对于法律案例的关注程度较低。
尽管他们对新闻和社会热点事件有所关注,但对于法律案件的关注度相对较少。
这可能与他们缺乏对法律案例的正确理解和判断能力有关。
事实上,法律案例是加深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通过了解真实案例的处理结果,可以进一步引导大学生完善法律意识。
此外,调查还发现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些法律盲点。
例如,在就业方面,大部分大学生对于劳动法、合同法等相关法律知识了解不足,容易被雇主的不当行为侵害自己的权益。
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对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网络安全法等法律也缺乏了解。
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是大学生法律意识不足的表现,也是法律教育体系存在缺陷的反映。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要加强大学生对于法律教育的培养。
通过将法律课程纳入大学教育体系中,提供法律实务教学和案例分析,培养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和判断能力。
其次,在日常校园生活中,开展法律讲座、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增强法律意识。
第三,加强社会宣传和普法工作。
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法律知识,提高大学生对法律的关注度和理解能力。
在调查中,还发现一些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法律意识和素养。
这些学生普遍在校园组织中担任法律顾问、学生会干部等职位,通过实践活动提高了自己的法律意识和能力。
篇一: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及思考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及思考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体对社会法的现象的主观把握方式,是人们对法的理性、情感、意志和信念等各种心理要素的有机综合体。
从人类对社会法律现象的主观把握方式的角度来看,法律意识包括法律知识、法律理想、法律情感、法律意志、法律评价和法律信仰五个方面的内容。
法律意识是法治国家建设的精神底蕴,既是法律规范建设的精神动力,又是制度建设的精神支柱,不仅影响法律规范创制的质量,而且制约着法律规范转化为现实制度的全过程,从而决定法律制度建设的成败。
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我系以小组为单位,对各寝室不同年级的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后,从中了解到我院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问卷分析1.对法律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掌握得不全不牢,理解不深。
调查表明:他们对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民事诉讼等方面的常识比较了解,有70%的同学都能答对这些方面的问题;但对法理、民法、知识产权法、仲裁法国际法、行政法等方面的法律知识大部分人较为生疏。
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显得欠缺。
2.有平等的诉求,但对平等的理解不深。
在调查中了解到:他们有平等的思想意识,但对平等认识不到位,在心灵深处,惧怕权势;对他人的不良违法行为能进行正确评价和谴责,但在涉及自身利益时,却采取双重标准。
如对在法治社会中您认为对社会经济生活调控影响最大的应当是什么的选答,认为各级官员的意志的表明部分人在心中已经认同官员的特权。
当在寝室里遇到窃贼时,有47%的人选择可能会痛打他一顿。
3.有建立法治国家的法律理想和热情,但对现实法治建设的心理准备不足。
调查中了解到: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对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都是认同的,但对现实社会的复杂性、对建成法治国家的困难和长期性预见不足。
如在对您认为法治国家在我国能实现吗的选答, 70. 3%的人认为可以实现;对您对违法执法的现象持什么态度的选答,有33. 3%的人选择见惯不怪,只有29%的人选择非常气愤。
大学生法制意识现状调查分析及研究引言法制意识是指一个人或一群人对法律的认识、理解和尊重程度。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法制意识和素质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大学生的法制意识也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多种表现。
有必要对大学生的法制意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从中探讨出合理的培养途径和方法。
一、调查方法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进行了调查。
问卷以多选题和开放性问题为主,涉及到大学生对法律的了解程度、对法律的意识和态度以及对法律知识的需求等方面。
在保证问卷匿名的前提下,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抽样,共计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897份,有效回收率为89.7%。
二、调查结果分析1. 大学生的法律知识了解程度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大学生对基本的法律知识有所了解,如《刑法》、《宪法》等,但对于一些实际生活中常见的法律知识,如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了解程度较低。
只有15%的大学生表示对这些法律知识有一定了解,其余大部分人表示不太清楚或者完全不了解。
2. 大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态度在对法律的认可和尊重方面,大部分大学生表示肯定,认为法律是国家的法律制度,应该尊重并遵守。
但在日常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一些法律规定并不太在意,如交通规则、消费者权益保护等,表现出了一定的法制意识淡漠和行为不够规范的现象。
3. 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需求在对法律知识的需求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表示希望在校园内开设一些法制教育、知识普及的课程,来提高他们的法制意识和法律素养。
也有部分大学生表示希望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和讲座来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和相关政策。
三、存在问题分析1. 法制教育内容单一大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的了解主要集中在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上,对于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法律问题了解不足,这与现行的法制教育内容单一有一定的关系。
当前的法制教育内容主要集中在基本的法律知识普及上,对于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法律常识、法律实践等方面的内容覆盖不足,导致了大学生对这些知识掌握不够,难以做到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自如。
2024年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的实证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法治建设的深入推进,法律意识已经成为了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作为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水平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更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未来。
因此,对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进行实证分析,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和促进社会的法治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法律意识的定义与重要性法律意识是指人们对于法律的认识、理解和尊重程度,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法律规则和法律价值的感知、体验和认同。
法律意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法律意识是人们遵守法律的前提。
只有当人们对法律有充分的认知和尊重,才能够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的法治秩序。
其次,法律意识是保障个人权益的基础。
在现代社会中,法律是人们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工具。
具备法律意识的人能够更好地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最后,法律意识是推进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一个具有高度法律意识的社会,必然是一个文明、和谐、有序的社会。
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提升,有助于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和法治化进程。
二、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为了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我们进行了一次广泛的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对法律有一定的认知和了解,能够自觉遵守法律规则,尊重法律权威。
同时,他们也积极关注社会热点法律问题,具备一定的法律维权意识。
然而,调查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部分大学生对法律的理解仍然停留在表面,对法律规则和法律价值的认识不够深入。
此外,还有一些大学生在面对法律问题时缺乏足够的应对能力,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和误导。
三、法律意识培养的途径与方法针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提升:首先,加强法律教育。
高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律教育,将法律课程纳入必修课程体系,提高法律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其次,开展法律实践活动。
高校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法律实践活动,如模拟法庭、法律援助等,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深入了解法律规则和法律价值。
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从一个乡土气息浓重的中国迈向充满时代气息的现代中国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在中国,礼治秩序与制度的解构过程同时也是现代化法治秩序与制度的建构过程,而制度变迁最为关键的当是孕育于制度中的法权利观念与文化因子。
在这样一个时代中,培养和造就什么样的人才是我们需要予以关注和重视的问题,我们培养的人才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成为蕴含法治秩序与制度变迁因子和观念的俊才则更为重要。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顺利召开,依法治国再一次被提了出来,作为一名大学生,坚持贯彻党的基本方针,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伟大事业。
此时,我们要树立好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学习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分析1 调查研究背景介绍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进程上有很大的进步,并且已经取得比较骄人的成绩,同时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也日趋完善,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但是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利益分配出现比较大的差距,当前社会出现许多影响社会治安形势的不安定因素,同时青少年的违法犯罪现象越来越频发,并呈现低年龄化趋势,犯罪倾向组织化,暴力化和手段成人化。
这些现象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大学生自身成才的迫切需要。
2 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 调查研究的目的未来的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中流砥柱,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如何卓有成效地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一个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重大课题。
我们要通过研究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扫除培养他们法律意识的障碍,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维护社会稳定和推进我国法治化建设进程。
2 调查研究的方法我们通过积极汲取现有的关于法律意识培养的理论成果,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的研究,更加理性地思考与改进大学生法律意识目前存在的不足,笔者这次所做的调查主要采取问卷形式,综合运用比较分析法、归纳与演绎法、心理分析法等,试图多角度、多视野来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进行调查,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归纳出目前该群体在法律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原因,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工作的开展和推进中国法治化的进程。
大学生法制意识现状调查分析及研究方法:本文选取了某个城市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
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法制意识状况等方面的问题。
共发放了3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50份。
数据经过整理和统计后进行分析。
调查结果: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法制意识整体上还有待提高。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法律知识掌握不足:大部分大学生对于法律的基本知识了解不足,仅有少部分的学生能够正确回答法律常识问题,比如刑法、民法等基础知识。
这表明大学生在法律领域的知识储备有限,需要加强法制教育的普及和深化。
2. 法律意识淡薄:在面对一些常见的法律问题时,大部分大学生的反应较迟钝。
对于一些法律规定和权限的辨别能力较差,缺乏法律意识。
一旦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大部分大学生还是选择了忍气吞声,不敢主动维权。
3. 法律行为意识不强:大学生对于自己的法律行为缺乏自觉性,常常会因为不了解法律规定而犯错,比如违反交通法规、侵犯知识产权等。
部分学生的法律行为甚至表现出一定的放纵和不顾后果的倾向,这说明他们对于法律对个人权益的保护意义认识不足。
讨论与建议:针对以上调查结果,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大学生的法制意识。
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加强法制教育:大学应该加强法制教育的力度,将法律相关课程纳入到课程设置中。
通过开设法学课程、法律实践课程等,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2. 拓宽法律知识渠道:大学生可以通过参加法律知识培训班、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提高对法律的认知水平。
3. 增强实践意识:开设模拟法庭、法律实践等课程,搭建实践平台,使大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社会实践,增强法律应用能力和法律行为意识。
结论:大学生法制意识的提升是法治社会的基础,也是大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本文对大学生法制意识现状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到其整体水平较低,需要加强法制教育的力度和广度,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法治观念。
报告》2023-10-28•调查背景与目的•调查方法与样本•调查结果与分析目录•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及问题•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因素•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途径与建议目录•结论与展望01调查背景与目的调查背景当前中国社会的法治建设正在不断推进,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其法律意识的培养对于建设法治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已有不少关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和研究,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
调查目的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高校开展法律教育提供参考。
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责任奠定基础。
通过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了解其法律意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02调查方法与样本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匿名方式针对全国范围内的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
问卷内容涵盖了大学生对法律的认识、法律意识、法律知识获取途径等方面。
通过各大高校校内发放问卷,共收集到有效问卷1000份。
样本选取样本选取覆盖了全国范围内的主要城市和地区的各大高校。
样本选取考虑了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代表性,以增强样本的多样性。
最终选取了1000名在校大学生作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
03调查结果与分析为了了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全国范围内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
调查结果概述调查背景全国100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涵盖了不同地区、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的学生。
调查对象问卷主要包括法律认知、法律态度、法律行为等方面,共计50道题目。
调查内容数据分析法律行为方面大学生的法律行为表现总体较好,但在遇到实际问题时,仍存在一些不遵守法律的行为。
法律态度方面大部分大学生对法律持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但也有部分学生存在对法律的不信任和怀疑。
法律认知方面大部分大学生对法律有一定的了解,但存在认知程度不深、知识不全面的问题。
数据分析方法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回归分析等方法。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总结篇一: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内容摘要学法、知法、懂法、守法,是现代法治社会对每个公民的要求,特别是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法律素质的提高更为迫切。
本文通过实践调查报告数据分析,对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和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办法。
某省医科大学汾阳学院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及分析法律意识,是人们的法律观点和法律情感的总和,其内容包括对法的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法律的评价和解释,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对某种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关于法律现象的知识以及法制观念等。
大学生法律意识是大学生群体对法、法律或其现象的反应形式,即心理、知识、观点和思想,包括对法律的情感、认知、评价和信仰等的内心体验。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也是未来社会的支撑主体,其法律意识如何,直接影响到公民的法律素质和整个社会法治文明的程度。
一、研究和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意义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进行客观、准确的研究及分析,是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教育,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遵守法律内在自觉性的基础。
从年龄上讲,大学生是一个横跨青年和成年的群体,由于尚未形成成熟、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其法律意识带有明显的易变性和不成熟性。
加之历史原因、外部环境以及大学生自身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个别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行为与社会要求存在一定的偏差。
因此,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和法律需求,对于提高法律教育的针对性,切实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大学生遵守法律内在自觉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长远方针,是国家法制建设的百年大计,是促进培养现代化合格人才的需要。
二、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与分析(一)调查形式和结果经过对某医科大学汾阳分校09,10,11三个年级多名大学生的法律知识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0份,收回100份,收回率100%。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研报告两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研报告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法律意识逐渐得到普及和提高,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主力军的一部分,法律意识更加需要加强。
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和分析,旨在探讨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具体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以问卷调查为主要手段,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0份。
在问卷设计过程中,参考了相关文献和调查标准,涵盖了大学生对法律认知度、法律知识掌握情况、法律实践能力和法律参与意愿等方面的内容。
调研结果1. 法律意识普及程度不高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仅有24.4%的人认为自己的法律意识比较高,44.4%的人认为法律意识属于一般水平,而31.1%的人则认为自己的法律意识比较差。
这一现象说明,大学生法律意识普及程度仍然不高,需要更加积极地加强法律教育和宣传。
2. 法律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85.6%的人认为自己对法律知识的掌握比较熟悉,但仅有37.2%的人能正确回答50%以上的法律常识问题,76.7%的人自认为对《合同法》、《行政诉讼法》、《著作权法》等常见法律法规比较熟悉,但实际上,他们在这些方面的知识掌握程度都不高,这一现象说明,大学生在法律知识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3. 法律实践能力不足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74.4%的人认为自己具有一定的法律实践能力,能够处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法律问题,但是当被调查的大学生面临具体的法律问题时,只有30.6%的人会去主动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和程序,76.1%的人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会选择请其他人帮助解决问题,这说明大学生在法律实践能力方面还需要增强。
4. 法律参与意愿不强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70.6%的人认为自己的法律参与意愿一般,32.8%的人表示只有在亲身受到法律侵犯时才会采取积极的行动,只有26.1%的人表示从事过一些志愿服务等法律类工作,其中只有5%的人表示常年从事。
结论通过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普及程度不高,法律知识掌握不够全面,法律实践能力不足,法律参与意愿不强等问题,需要在大学法律教育和宣传方面加强相关工作,提高广大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增强他们的法律实践能力和法律参与意愿。
基于SPSS对地方院校大学生科学素养的调查分析引言科学素养是指个体在科学知识、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等方面的能力和品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科学素养对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地方院校的大学生进行调查并使用SPSS对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地方院校大学生的科学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择某地方院校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共有500名大学生参与了调查。
其中男生占45%,女生占55%,年级分布较为均匀。
2.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问卷包括大学生科学素养的现状、科学素养影响因素等内容,以了解大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和影响因素。
在问卷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地方院校大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保问卷问题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3. 数据分析方法本文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主要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方差分析等方法,以探索地方院校大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
二、地方院校大学生科学素养现状分析1. 科学素养水平调查结果显示,地方院校大学生的整体科学素养水平并不高。
在科学知识掌握方面,仅有30%的学生能够正确解答基础科学知识问题;在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应用方面,更是只有不到20%的学生能够正确运用科学思维和方法解决问题。
2. 学科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地方院校不同学科的大学生科学素养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工科专业的学生在科学素养水平上表现更为突出,其次是理工科、文科专业学生,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相对较低。
三、地方院校大学生科学素养影响因素分析1. 家庭背景调查结果显示,家庭背景对大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具有显著影响。
家庭经济条件、父母科学素养水平对大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有着重要影响,家庭对科学素养的重视程度也对学生的科学素养有一定的影响。
2. 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对大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学校教学资源、学科教学质量、教学方法等都对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产生重要影响。
调查背景近年来,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逐渐增多,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意识,本次调查旨在全面了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状况。
了解大学生法律知识水平、法律认知程度和法律信仰等方面的现状。
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意识,增强其法治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
发现大学生在法律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后续的法制教育和思想引导提供依据。
为高校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制教育和思想引导提供参考,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调查目的01调查对象02调查内容全国范围内的大学在校学生,包括不同年级、专业和地区的学生。
主要包括学生对法律的认识、法律意识、法律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对法律教育的需求和满意度等方面。
调查对象与内容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观察等多种方法,以确保调查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调查方法设计问卷、访谈提纲和观察表等,同时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
调查工具调查方法与工具010203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本次调查针对全国100所高校的1000名大学生进行了匿名问卷调查。
调查背景通过了解大学生对法律的认识、法律知识水平、法律意识及法律行为等方面的现状,为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加强法制教育提供参考。
调查目的全国100所高校的1000名大学生,涵盖文、理、工、管、法等各个专业。
调查对象调查结果概述数据分析与解释数据分析01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等。
数据分析结果02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大学生对法律的认识普遍较为清晰,但法律知识水平相对较低;同时,部分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较为淡薄,存在一定的法律行为偏差。
结论03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需要进一步加强法制教育和法律意识培养。
结果对比与解读与前人研究对比本次研究与前人研究相比,在调查范围、样本数量和数据分析方法等方面都有所改进,更能准确地反映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
结果解读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提高法律知识水平、强化法律意识教育、加强法制宣传和提供法律咨询等方面。
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报告摘要:本次调查以“大学生法制意识”为主题,通过调查、分析等方法的运用,对当代大学生地法制意识进行了分析,了解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特点,并对提高大学生法制意识提出了几点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大学生;法制意识;现状;对策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贯彻,中国正逐步向一个法治国家迈进,在一个国家的法制建设进程中,公民法制观念的水平是根本性的、决定性的因素。
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法制观念更需加强。
为了进一步了解当代大学生法制意识的现状,进行了一次“大学生法制意识的问卷调查”。
一、当前大学生法制意识的现状及分析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法制意识状况,我们在浙江农林大学的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了问卷100份,回收95份,有效回收率为95%。
对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分析后,我们得出如下结果:(一)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不高,法律知识知晓程度不高。
在调查中,对“你对自己掌握的法制知识程度的评价”的回答中,只有5.3%的学生对自己所掌握的法制知识程度表示满意,可见当代大学生对自己所掌握的法律知识认识程度普遍不高,法律知识水平也相对较低。
在“你知道我国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的是以下哪一部法律?”的调查中,仍有15.8%的学生认为我国的根本法不是宪法而是其他法,可见对这一基础的法律知识还有学生不太了解,虽然大学里我们学过一些法律基础知识,但大多数学生都只顾及自己专业的学习而缺少对法律知识的关注,我们说知识是观念的基础,没有足够的法律知识的积累,就不可能形成法制观念,已受到较高水平教育的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却不容乐观。
(二)法律信仰不高,没有形成法律习惯在调查中,被问到“在你所有的经历中,曾经运用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吗?”只有31.6%的少数有过维权经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缺少践行法律行为,没有形成法律习惯。
回答“当您权利受到侵害时,你首先想到的是”时,只有26.5%的学生会想到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大部分学生首先想到的是通过关系来解决,但也有10.5%的学生会采用武力或者是忍气吞声。
应用SPSS软件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第一篇:应用SPSS软件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应用SPSS软件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摘要: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客观准确的分析是有针对性开展法教育,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大学生法律素养,并正确运用法律知识于生活实践的基础。
在本次课题研究中,通过随机发放大量调查问卷并收集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查阅文献资料,并重点使用SPSS 进行科学、高效的分析。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发展和不断完善,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所提高,但仍旧偏弱。
而对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影响因素本次课题则通过网络、广播电视、家庭社会环境、传统观念等多个方面来进行调查和研究。
得出了具有创新性的结论——大学生法律意识偏弱是许多法律教育途径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准确了解掌握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及影响因素有利于提高法律教育的针对性,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更有利于法制社会的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法律意识;影响途径;法制建设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由经济引发的法律问题正不断凸显。
大学作为学校与社会联结的纽带,势必要更加注重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的培养。
目前,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引起了广泛讨论,仔细研究大学生法律意识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目前,国内已经有一些人对这个课题做了一些研究,例如,邵卫副教授在她的《提升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探究》一文中提到了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现状以及大学生法律意识如何培养的途径。
然而却忽略了利用大数据分析研究大学生法律观念的来源,由此就难以分析出我国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以及有效灌输法律观念的途径。
鉴于类似问题的存在,我们利用大数据分析,采用可视离散化、交叉表、T检验等分析方法来从大学生获取法律信息的来源来分析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原因及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途径。
研究方法本篇文章首先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
并主要应用SPSS中可视离散化、交叉表、T检验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我院大学生法律意识状况调查与分析组员:班级:一、调查背景:法律意识是人们对社会客观法律现象的主观反映,即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统称。
依法治国条件下,法律意识成为推进法治进程的观念先导。
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栋梁与未来,对这一群体的法律意识的关注与培育,将会直接影响我国法治化的进程。
二、目的:了解我院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三、调查对象: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部分大一大二学生四、调查时间:2012年5月10日五、调查方式:网上问卷六、调查内容:我院大学生法律意识基本状况前言:法律意识是人们对社会客观法律现象的主观反映,即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统称。
它包括对法的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法律的评价和解释,对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和法制观念。
1999年,“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治国方略正式载入宪法。
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到二○一○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尤其要求增强公职人员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
”。
现行《宪法》第五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已成为我国的治国方略之一。
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真正实现依法治国、依法办事,首先要提高社会成员的法律意识,因为“任何法律的制定、遵守、执行都离不开一定社会的法律意识的指导和支配,列宁曾把法律意识视为法制建设的核心环节,因而社会成员的法律意识的强弱对法制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大学生中不乏精英和骄子,作为国家的栋梁与未来,对这一群体的法律意识的关注与培育,将会直接影响我国法治化的进程。
调查题目: 1、你所在的年级2、请你评价一下你的法律意识3、你认为法律的主要作用是什么4、你知道全国的法制宣传日是哪一天吗?5、作为一名大学生,你认为法律和自己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吗?6、你希望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识吗?7、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8、在大学城,有一些来历不明的二手车,你会买吗?9、学校组织的一些法律宣传活动和讲座,你觉得有必要吗?10、造成法律意识薄弱的原因结果、比例:(附件一)七、调查结果作为消费者当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应当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但仍有一部分学生会采取自认倒霉或过激的暴力手段;如在个人利益、亲情和法律面前,更多学生会选择前两者。
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了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实际状况,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教育。
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缺少对法律的信仰、“恐诉”心理、法律观念模糊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大学生受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个人心理上不成熟,认识问题容易偏激;也与高校教师在法律课教学过程中的不当做法有关。
标签: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分析一、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为了摸清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真实状况,笔者于2009年5月在河北省某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对象涉及在校生400人,其中文科类学生200人,理工科学生200人,这当中,一年级学生200名,三年级学生200名。
问卷的内容包括学生对现行法律了解的程度、对法律信仰的程度、对守法的态度、诉讼意识、法治观念及法律意识培养途径6个方面,共计24个小问题。
经过认真的核查分析,发现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呈以下特点:1.大多数人认同法律在生活中很重要,但缺少对法律的信仰。
调查显示,有90%的被调查学生认为建立法治社会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选择,认为公民应该“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要“善于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等等。
但是,在学生填写的问卷中我们却发现了一个与之相矛盾的问题,当问及“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选择何种途径解决”时,有53%的同学选择了“求助于法律”,有近31%的学生认为“私了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有10%的学生选择自认倒霉,有6%的大学生选择“以牙还牙”,采用报复式的手段讨回“公道”;在被问及“如何对待法院生效的判决”时,有58%的人认为应当无条件地遵守,37%的人称:公正的就执行,不公正的就可以不执行;在被问及“在平时的生活中,能否做到依法办事”时,38%的人选择“能走捷径就不依法办事”。
这说明,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已有了很大程度的觉醒和增强,但大多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水平上,而且“知”与“行”存在较大反差,法律在大学生心目中并没有达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很多人遵守法律是出于对法律具有制裁性的敬畏,而不是出于对法律的信仰。
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报告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报告篇一: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报告法律意识作为国家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对国家的法制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 大学生法律意识如何直接关系到未来国家法制建设的进程。
为此我们对在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状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法律知识的来源及法律知识重要性的认识、主动应用法律知识的能力、守法与护法意识、法制观及对法律的信任度、基本法律知识的了解与掌握。
计25道题。
该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份,回收30份。
(一) 法律知识来源及法律知识重要性的认识42.1%的学生的法律知识主要来源于课堂,47.3%的学生法律知识来源于电视、电台和报纸,受家庭影响及其他来源的占10.6%。
说明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来源广泛,但课堂与其他传播媒介占据主要部分。
当问及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时,只有20%的同学认为法律“非常重要,我有麻烦首先想到法律途径解决,没有法律我就没有办法生活”,63.3%的同学认为“法律比较重要,我有时会尝试使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另外16.6%的同学认为法律不太重要或者根本没作用。
约1/2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强弱受学校的影响最大,约1/3的学生认为社会是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最大因素,家庭及个人因素只占20%。
从中可以看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同学对法律的认识仅限于理论层面,还没有渗透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
学校组织的一些宣传活动或讲座只有43.3%的同学觉得能学到一些东西,剩余56.7%的同学觉得太形式化,不愿去浪费时间,或者没有参加过。
(二) 主动应用法律知识的能力在实际生活中,有意识的应用法律知识的学生比例仍然不高,问卷中,试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同学只有10%,90%的同学选择暂时没试过。
参加勤工俭学或兼职时,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的只占70%,仍有30%的学生完全没有这个意识。
买了某种价值不菲的商品但后来现被骗后只有46.7%的同学会利用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40%的同学选择直接到商店找负责人赔偿,6.7%的同学选择把商品扔了,当买个教训,6.6%的同学选择“到处跟别人说这个商品是假的,叫人不要买。
应用SPSS软件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摘要:
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客观准确的分析是有针对性开展法教育,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大学生法律素养,并正确运用法律知识于生活实践的基础。
在本次课题研究中,通过随机发放大量调查问卷并收集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查阅文献资料,并重点使用SPSS进行科学、高效的分析。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发展和不断完善,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所提高,但仍旧偏弱。
而对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影响因素本次课题则通过网络、广播电视、家庭社会环境、传统观念等多个方面来进行调查和研究。
得出了具有创新性的结论——大学生法律意识偏弱是许多法律教育途径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准确了解掌握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及影响因素有利于提高法律教育的针对性,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更有利于法制社会的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法律意识;影响途径;法制建设
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由经济引发的法律问题正不断凸显。
大学作为学校与社会联结的纽带,势必要更加注重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的培养。
目前,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引起了广泛讨论,仔细研究大学生法律意识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目前,国内已经有一些人对这个课题做了一些研究,例如,邵卫副教授在她的《提升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探究》一文中提到了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现状以及大学生法律意识如何培养的途径。
然而却忽略了利用大数据分析研究大学生法律观念的来源,由此就难以分析出我国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以及有效灌输法律观念的途径。
鉴于类似问题的存在,我们利用大数据分析,采用可视离散化、交叉表、T检验等分析方法来从大学生获取法律信息的来源来分析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原因及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途径。
2 研究方法
本篇文章首先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
并主要应用SPSS中可视离散化、交叉表、T检验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调查问卷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的调查(体现在变量5-11),第二部分是关于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途径的调查(体现在变量13-23),涉及网络、广播电视、报纸期刊、社会家庭因素(普法活动、家庭环境、学校教育、传统等)四个方面。
5-11几个变量,通过下面这个算法:法律意识评分=对我国法律体系了解程度*1 + 对我国各部门法基本原则和重要条文了解情况*1+对法律的基本原则是否了解*1.5+基本权利义务了解程度*2+
是否清楚何时自己的权利受到过侵害*2.5 + 被侵权时倾向的解决方式*2 通过此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式,得到法律意识的评分,分数越高,证明其法律意识越弱,反之则越强。
再根据分数分为五个等级,十分为一级,一级为法律意识最强,五级为最弱。
第二部分通过交叉制表、T值检验,检验其对法律意识的影响力度。
并最终得出结论,以论证我国应当通过哪种途径最便捷有效地加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特别是对法律的熟知程度。
以提高当代大学生对各种法律事件的判断力
3 实证研究
3.1 实证数据和步骤
本次发放问卷350份,回收134份。
数据有效性100%,缺失值为0。
通过计算问卷的第一部分,得出接受调查的134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分数,基本在10-40分的范围内。
根据可视离散化,结果如下:
可以鲜明地看到。
当今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位于20-30分数段的人是大多数,0-10、40-50分数段的基本为0,而10-20、30-40两个分数段的人相对较少,其中30-40分数段的人数略多。
对第二部分的研究比较复杂,主要通过交叉表,T检验的方式进行。
经过SPSS软件分析。
配对T检验通过将法律意识等级与其他检验影响渠道的变量配对,检验得到结果如下
根据T检验的结果,再将几个关联度较大的对与其交叉表相结合
3.2 实证结果
根据上面的数据,我们可分析出如下的结论:
首先,大学生法律意识虽然并不弱,但仍不理想。
整体而言,法律意识水平仍然向较弱的一侧倾斜。
而在影响途径上看,数据表明,对法律事件越关注的人,法律意识越强。
作为传媒的有力载体——网络对大学生了解法律事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网络传媒所传播的对法律事件的评论与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并无显著关联,相关系数仅为-0.036这一结果令人意外。
此外,广播电视上的普法节目等虽然较受欢迎,受众较广,但与大学生真正的法律意识水平关联性也不大,相关系数仅-0.052,sig则高达0.551。
家庭因素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相关性十分有限。
社会上的普法活动的效果也非常不明显。
相比之下,学校的法律基础课程虽然不很受到欢迎,但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具有一定作用。
最后,虽然家庭因素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影响十分有限,但诸如杀人偿命等传统法律观念在大学生群体内仍然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传统观念仍有较高的认同度。
3.3 实证结果分析大学生法律意识不强,与当今各种信息传播渠道的关系很大。
网络以其快捷性和便利性,对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大学生所知的绝大多数法律新闻来自于网络,而传统的报纸期刊等趋于衰落。
但另一方面,网络新闻缺乏全面性,往往单纯叙述事实,而缺乏对相关讨论的报道。
此外,网络上有庞大的网民群体,成分繁杂,素质参差不齐。
因此,对层出不穷的法律事件经常会提出大量的不理智言论。
许多大学生受这些不理智言论的影响,造成了其法律意识水平并未因信息传播变得更加便捷而提高。
普法节目经常会讲述一些生动的案例,因此较受欢迎,很多人也认为从中学到很多法律知识。
但应该说,普法节目自身的专业性在下降,经常刻意追求案例的新鲜刺激,重视其故事性而轻视了法律性。
因此,普法节目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影响非常有限。
数据表明,来自父母等老一辈亲人的家庭因素,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影响十分有限。
可以认为,虽然家庭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但大学生业已成年,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加之如今的大学生更多接受了来自网络、电视媒体的信息,故而家庭的影响力在这一成长阶段被极大地削弱。
与之相比,学校开设的法律基础课程影响力略大一些,尽管法律基础课程因课程枯燥等原因并不十分受欢迎,且不被学生重视,但作为学生从小就接受的必修课程,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仍会产生不小的影响。
传统观念代代相传,根深蒂固。
虽然家庭
因素的影响力在大学这一阶段已经被极大削弱,但传统观念深入社会上每一个人的心中。
包括在网络上就法律事件发表评论的众多网民,也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传统观念借助新的传媒工具,在大学生群体中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尽管由于西方法律思想的传入,传统观念的影响力也受到了冲击,但其地位仍旧至关重要。
不能忽视的是,传统观念中带有一些不理智的法律观念,诸如连坐,重刑主义等。
这些较为落后的观念在许多大学生心中仍旧根深蒂固。
而这从网络上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的不理智评论就可看出:对一些杀人犯动辄声称要株连亲属,对一些罪行不重的犯人主张严厉惩戒等。
4 结论
大学生整体法律意识偏弱。
其原因在于许多法制建设渠道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网络消息与广播电视上的普法节目,更被大学生等群体所喜爱。
但是这两种现代的传媒方式,在对我国大学生法律意识提高的过程中,并没有扮演好应有的角色。
因此,要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国家首先应当对网络和广播电视进行改革。
比如,在网络上的法律新闻中增加与其相应的法律以及法律专家的看法,而非单纯地叙述事实;普法节目应增加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民事内容,并侧重于对法律的讨论,而非当今这样刻意追求收视率,而选择一些刺激的刑事案件并着重于故事性、忽视其中的法律内容。
另一方面,法律基础课程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较为重要。
国家教育部门应考虑提高此类课程的趣味性,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同时,国家对社会普法活动应当做出改革,使活动更能深入人心而非流于形式。
对传统观念上,国家应大力提倡传统观念中优秀的法律思想,同时在法制建设中应特别注意对落后法律观念的反思与纠正。
防止落后的观念对大学生产生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