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疗养 放飞梦想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10
森林疗养放飞梦想
作者:郑婷
来源:《绿色中国》2016年第03期
在人们不断受到雾霾侵扰、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等现状的当下,很多人开始关注健康和养生,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了森林对其健康的作用。
由此而兴起的以调节身心、预防疾病、缓解压力、修身养性、恢复健康等为主要目的森林疗养越来越受人们青睐。
其初衷就是让人们享受森林的恩惠,使他们零距离地接触自然、感受自然、亲近自然,在享受森林恩惠的同时也接受森林及大自然的教育,使人们更加了解自然、最终热爱自然,进而激发全民走进森林、热爱森林的新热潮。
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表示,森林疗养理念先进,潜力巨大。
新常态下的健康发展新趋势
森林疗养是指利用优质森林开展预防、治病、保健和康复的健康管理,是对森林功能的全方位拓展,也是未来森林旅游的发展方向。
据资料显示,森林疗养最早起源于上世纪早些时候的德国,此后由于其特殊功效,被人们逐渐接受并得以普及。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日、韩、美、欧洲部分国家等纷纷调整森林经营模式,根据各自的特点,寻求森林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平衡点和增长点,纷纷将森林疗养作为林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将其作为提高国民福祉、民族整体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并且成为了本国国民的一种福利。
因此,无论是世界的发展趋势还是国外的研究结果和实践都充分表明,森林疗养将成为未来国际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和动力,是目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林业发展的最高境界,既可使森林的社会、生态效益得以充分提升,更可以最大程度地彰显森林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服务价值。
中国自古以来就清楚地认识到了森林的疗养、医药、卫生、保健功能。
秦汉时期高人雅士的隐居实际上就是一种心理和肌肤的治疗,通过山水、森林的作用抚慰人的心理和肌肤创伤。
历朝皇家行宫别苑均建在风景秀丽、森林茂密之处,就是利用森林的优美环境质量调养身心,恢复体力与健康。
因此森林疗养对我们只是一个概念和现代技术、模式的引进,其实践早已有之。
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架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为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方向,全国人民都在努力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发图强。
五中全会又提出了健康中国的号召。
此外,国务院近期印发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加快发展健康服务业,是深化医改、改善民生、提升全民健康素质的必然要求,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全国城镇人口比例超过人口总数的一半以上。
然而由于我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处于矛盾状态。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资料显示,全球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超过60%,而我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当部分人群已经出现了精神紧张、压抑、烦躁、高血压、高血脂等亚健康症状。
不仅如此,按照民政部的标准,2014年底,我国65岁以上老人为1.375亿,占10.1%。
预计2020年将突破2.43亿,2025年将达到3亿。
因此森林疗养将是改善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良方,并为这些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生机。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陈凤学表示,森林疗养作为当前林业国际合作引进的最先进、最前沿、最贴近民生的理念,无疑是推进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和实现美丽中国梦的重要手段和最佳实践,既能迎合现代人预防疾病、追求健康、崇尚自然的需求,也能把生态旅游、休闲运动与健康长寿有机结合,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
绿色生态发展中的无限商机
当前我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经从1982年改革开放初期的360美元提高到2014年的7485美元,中国百姓在满足衣食住行以后,已经开始考虑如何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水平的问题,并舍得拿出闲置的钱用于观光旅游消费。
据有关资料统计,仅今年的春节假期,我国出境游客500多万人,消费1400多亿元。
然而就目前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其观光旅游已回归理性,在本国以游玩性质的观光旅游已不多见,取而代之的是赴国外深度游,国内则以休闲养生、森林游憩、森林疗养为主。
与国外相比较,我国百姓的旅游大都还停留在游山玩水、逛景点、购物的初级阶段,这虽与我国的节假日过于集中有一定关系,但也不难看出,百姓在解决温饱、生活相对安逸以后,希望走出去看看外边世界的心情。
实际上,我国的旅游业发展已经呈现出由人文旅游为主向自然、生态旅游转移的趋势,据2013年数据显示,全国旅游收入的约1/4、旅游人数的约1/5是由森林旅游贡献的,而且还有进一步上升的势头。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给百姓特别是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雾霾、PM2.5、饮水安全、食品安全等等,因此百姓已经开始关注健康和养生,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了森林对其健康的作用,他们自发、主动地进行着与森林疗养相关的活动,有众多的、特别是已有身患疾病的个体通过在森林中的活动,使疾病得到了改善、控制甚至治愈的案例,只是大多数人还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从观光到疗养,这是社会认识的进步,也反应了市场需求的变化。
这种转型和变化涉及基础设施的完善、涉及从业人员能力的提高,涉及森林疗养课程的开发,涉及相关法规政策的调整,是一种脱胎换骨的转换。
国内外的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全球经济已经经历了三次产业革命,即以蒸汽机发明为标志的第一次机械化革命,以电灯发明为标志的第二次电气化革命,以计算机发明为标志的第三次自动化和信息化(简称IT)革命。
现如今有些专家断言,健康产业将是替代IT产业的第四次产业革命,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21世纪经济的核心产业。
作为中国经济的新亮点和增长点,健康产业是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型产业。
据测算,到“十二五”规划结束,我国健康产业的规模预计将接近3万亿元,约占GDP的6%。
《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提出,在2020年左右力促健康服务业达到8万亿元的市场规模,健康产业的产值规模有望占到GDP的10%以上。
然而,健康产业内容广泛,产业链长,涵盖了医疗制药、健康服务、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娱乐运动、养生养老等等,特别是健康服务业属于现代服务业,在我国仍处在起步阶段,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森林疗养是在我国新常态下,发展健康产业的创新模式,是撬动整个健康全产业链的杠杆。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增长速度位列国际前茅,庞大的人口基数及消费能力,可以为森林疗养事业和产业的发展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
通过生态旅游、休闲运动与健康长寿三者的有效结合,森林疗养必将形成内涵丰富、功能突出、效益明显的新产业模式,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又一新的亮点和增长点。
做治愈城市病的理疗师
随着科技和工业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及人口的扩张,大量的森林被砍伐,住在城市中的人们由于远离森林,不得不忍受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等污染,亚健康盛行。
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高污染城市中的死亡率超过相对清洁城市15%〜20%。
据统计,在欧洲,PM 2.5每年导致386000人死亡,并使欧盟国家人均期望寿命减少8.6个月。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发布的《城市蓝皮书》中亦指出,包括北京、天津等在内的近九成中国城市,目前正处于“亚健康”状态。
在这个背景下,森林的保健价值受到了空前的关注。
森林里有一种对人体健康极为有益的物质——负离子,据测定显示:在城市房子里每立方厘米只有四五十个负离子,林荫处则有一二百个,而在森林中则达到一万个至五万个之间;森林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还能吸收有害气体:一棵椴树一天能吸收16公斤二氧化碳,150公顷杨、柳、槐等阔叶林一天可产生100吨氧气,0.4公顷林带,一年中可吸收并同化100吨的污染物,1公顷柳杉林,每年可吸收720公斤的二氧化硫。
森林的疗养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森林环境能给人舒服的感觉。
由于森林中空气清新、气温舒适、噪音少,人在森林中会感到放松,释放压力。
森林中的自然声音,如蝉鸣、流水声等,还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是林木所释放的植物杀菌素等化学物质,有助于提高NK 细胞(免疫细胞)活性,从而对高血压、抑郁症、糖尿病等病症,具有显著的预防和减缓作用。
森林覆盖率高的地方,人们得癌症的几率会降低,长寿的人也较多。
最早关注、研究和利用森林保健功能的国家是德国、韩国、日本,但日本研究的更深入。
日本一些医学界科学家与林业专家合作,研究森林的医疗和保健功能,并得到大量案例证实。
例如,日本医科大学的李卿博士、千叶大学的宫崎良文博士、森林综合研究所的香川隆英博士等研究人员,以东京工作繁忙的白领和高血压、抑郁症、糖尿病等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他们在森林中不同时长的散步、休息,发现他们血液中的NK细胞(免疫细胞)活性明显增加,证
明森林对高血压、抑郁症、糖尿病等症状具有显著的预防和减缓作用。
因此,利用森林环境为人体带来的放松效果,能对患者产生辅助替代治疗的作用。
20 世纪80年代,在日本林野厅的倡导下,日本引进了森林疗法,首次提出将森林浴纳入健康的生活方式,并系统地开展了森林疗法效果证实研究。
目前,森林疗法在日本已成为被广泛接受的治疗活动,森林疗法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效果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截至2011年底,日本林野厅已经构建了“医疗福祉型森林”、“疗养保养型森林”和“预防生活习惯病森林”3种森林疗养基地48处,还有300余处森林在申请认定。
据统计,日本每年有近8亿人次进行森林浴。
森林疗养基地为生活在高压社会环境中的城市居民提供放松的机会,有助于解决国民医疗支出过多的问题。
据了解,在日本,森林疗养师是需要经过严格、正规的培训,经过一系列课程的学习,达到一定时间,最后经考试合格后,方能获得资格证书。
日本森林疗法协会从2009年开始森林疗养师的培训和认定,6年时间已培养了1000多名森林疗养师。
此外,德国的巴特·威利斯赫恩镇,森林茂密,温泉资源丰富,人口仅有1.5万,却拥有70名专业医生和280名森林疗养师,每年接纳7万客人,约60%的当地居民的工作与森林疗养有关。
但是在中国,目前真正得到认定的森林疗养师还没有。
目前,国家林业局结合中国的国情,着手从日本或其他国家引入真正的培训和模式计划,并与国外机构开展相关合作。
森林疗养产业需出台规划标准
改善民生、保护生态是近年来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其背后是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问题。
近年来,国家林业局提出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的思路,把生态与民生、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相连,深刻认识两大问题的关系、推动两大建设协调发展,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最直接的体现,而森林疗养就是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的具体体现。
国家林业局对外合作项目中心刘立军副主任表示我国森林资源丰富,而森林疗养则是以优质的森林资源和不破坏森林植被为先决条件,以因地制宜为基础,以充分保持和发挥森林植被和环境功效为前提,以适度的人工设施为辅助,以科学缜密的医疗监测数据为依据,以健康的衣食住行为保障,以亚健康、老年人和病体康复人群为主要目标群体,以城镇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
由于森林中对人体有益物质和成分的作用,使人体的生理和精神发生很大甚至是质的变化,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缓解压力、修身养性、解除疲劳、康体健身、益寿延年的目的。
在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森林疗养已经成为了我国林业发展的必然阶段、必然产物和必由之路。
我们有理由相信,森林疗养还将成为我国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建设的最佳实践,成为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的重要内容,成为壮大林业产业体系的新的增长点,成为增强林业部门职能的重要抓手和途径。
可以说,我国森林疗养的春天已经到来。
我国遍布深山大川的林场有着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它们与森林疗养产业结合,不仅可为林业转型提供契机,也可促使生态经济提档升级。
我国森林疗养产业潜力巨大,但目前尚处于
起步阶段,对于盲目发展、破坏林地资源的行为必须高度警惕,有相关专家建议借鉴国际经验的同时,及时制定行业规划及标准,促进这一新兴产业健康发展。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叶兵认为,森林疗养与森林旅游最大的区别是在“养”上,不是走马观花式的旅程。
根据他的调查研究,德国是现代森林疗养起源地,美国也是森林疗养开发较早的国家之一,进入森林休憩健身成为许多美国人生活的一部分。
一些国家还融入了森林环境教育,丰富了森林疗养的内涵。
日本起步稍迟,但发展迅速。
目前,日本已经成为拥有最先进、最科学的森林疗养功效实验测定技术的国家。
森林疗养理念刚刚引入我国,目前处于理论探索和消化吸收普及推广阶段,还面临诸多问题。
一是重要性认识不够,尚未将森林疗养与伟大中国梦的实现和健康中国联系在一起。
二是基础研究薄弱,与国外有很大差距,特别森林医学的基础研究十分匮乏。
三是具有森林疗养基地潜力的地方基础设施不完善,尚不能满足疗养需求。
四是与森林疗养举足轻重的森林疗养向导、疗养师等尚属空白,急需加强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
不过,很多地方已经开始了森林养生旅游的尝试,但是这些尝试还有浓厚的观光痕迹,距离森林疗养有较大差距。
一些专家表示,统一的标准和科学规划不可或缺。
可选择有条件的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开展试点示范,建立国家与地区统一的技术标准,确保森林疗养基地建设质量和水平。
森林疗养以在森林中的活动、休息为主,辅助各种如饮食、瑜伽、温泉等疗法。
突出重点,走特色之路在森林疗养产业发展布局中非常重要。
“特色品牌的打造非常必要,否则会出现同质恶性竞争,浪费有限的森林资源。
”四川省发改委社会发展处处长杜义说,发展森林疗养需突出稀缺性和独特性,比如熊猫文化、中药养生、温泉疗法等,以全球视野和理念建设一批具有中国特色及国际影响力的森林疗养基地。
国民健康产业下的新业态
近年来,国家林业局通过林业国际合作已经引入了与森林疗养有异曲同工之效、针对青少年环境教育为主的森林体验教育理念和模式,同时进行了诸多可行性研究和有意义的尝试。
现已开展合作并建成的项目有:中韩合作“北京八达岭森林体验中心”、中德共建的“甘肃秦州森林体验教育中心”,现已在全国多地推广普及如福建旗山国家森林公园与法国某公司合建的“飞越丛林冒险乐园”及陕西省筹建的多处森林体验基地等。
特别是四川省林业厅积极运用“森林疗养”的理念,在洪雅玉屏山国家森林公园修建森林步道与其他户外拓展设施,就森林医疗与体验互动项目,进行先行先试,取得显著成效。
据有关资料显示,德国在推行森林疗养项目后,其国家医疗费用总支付减少30%,换句话说,国民健康指数总体上升30%。
这是一个非常惊人且有说服力的数据。
在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常态下,森林疗养所释放出诱人的市场空间和巨大的商业机会,势必会成为资本追逐的新对象,成为新一轮上市公司投资的新热点。
但是,森林疗养毕竟是一个新事物,其商业模式和产业定位既是一个市场问题,又是一个理论问题。
相关专家认为,我们必须要从以下6个
方面去研究与探索,才能真正构建森林疗养产业发展的市场体系,才能使之成为推动我国大健康产业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新引擎。
第一,要探索研究国际森林疗养的发展趋势。
森林疗养在国外流行已有较长的时间,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通过对世界各国“森林医疗”、“森林疗养”项目的研究,积极借鉴其先进经验,扬长避短,探索建立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森林疗养产业发展新模式。
第二,要探索研究森林开发与保护问题。
2015年是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的重要之年。
国家明确提出,在保持林场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鼓励社会资本、林场职工发展特色产业,有效盘活森林资源。
另一方面,森林疗养涉及森林保护和相关产业的法律法规也急待完善与创新。
第三,要探索研究建立森林疗养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
森林疗养是最近几年刚出现的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和业态,涉及面广,市场空间大,需要对其进行全面评估、规划与定位,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与评价体系,充分释放其巨大的经济潜能,使其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与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新的重要支点。
第四,要探索研究适合项目规划与设计的新理念与创意。
森林疗养是大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多元组合,涉及到文化、历史、地理、生态及多种产业业态。
因此,在设计与规划方面,需要根据项目特性,将以上元素进行有机组合,形成一条业态丰富、相融共生的产业链,这不仅会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会带来良好的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
第五,要探索研究森林疗养与资本如何对接。
森林疗养产业的发展,必须依托与资本的结合,如何运用资本运作与互联网金融,组建大健康产业投资基金,促进森林疗养产业快速崛起,成为推动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第六,要探索研究森林疗养产业的历史与文化。
人类从森林里出来,最后又回到森林,从历史的角度去看,这是一种文明的进步,但如果从文化的角度去看,它却又是人类生命必然的回归。
从历史与文化两个角度去研究,必然会更深刻地理解并把握森林疗养的本质与发展趋势,使之成为人类健康事业的一个新支点。
林业部门应带头开展研究
据《2014年中国医疗机构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显示,随着人口老龄化、城镇化、疾病谱的变化、保健意识的增强以及新医改持续推进,我国居民的医疗需求持续增长。
国际上,德国是惟一一个将森林疗养纳入国民医疗保险体系的国家。
在德国,国民可以在保险范围内,每4年享受1次为期3周的森林疗养。
如果将森林疗养纳入国民医疗保险体系,在中国能否行得通?
日本森林医学研究会会长、日本医科大学副教授李卿明确表示:可以。
他说:“从减少医疗费的角度来说,绝对好。
因为我们已经发现森林疗养有预防疾病的效果,完全可以纳入医保体系中。
德国之前都没有研究数据,只是凭着经验觉得森林环境比较好,就将其纳入进来,现今他们的保险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但这个政策体系比较复杂。
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应该是可行的。
如果中国想做,把德国的经验学来就行。
”
日本千叶大学健康环境领域科学中心教授宫崎良文认为,要把森林疗养纳入医保体系中,首先要有数据的支持。
比如把森林疗养作为疾病的预防方法,在国民中普及后,从医疗费削减的角度看是否有效果。
从2014年开始,他就已经与数量经济学家在日本鸟取县的一个小城镇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
“我想用数据来证明,森林疗养引入前后,医疗费用到底有什么变化?但这个需要3年〜5年时间,做很多个地区才有说服力。
”
森林疗养基地的选取一定是要特色鲜明的。
对此,宫崎良文表示,森林疗养基地的认定必须符合3条标准,即基于数据的医疗评价体系、软件方面和硬件方面。
其中,软件方面包括文化、历史、饮食、温泉等;硬件方面包括森林本身的质量,住宿设施、医院、疗养路线等。
同时,在森林疗养基地认定时还需要进行至少6项指标的测试,即副交感神经活动(心率变动分析)、交感神经活动(心率变动分析)、最高血压、最低血压、心率、皮质醇浓度(压力荷尔蒙)。
通过测定以上6项指标,来评价森林环境的减压放松效果。
据了解,目前,采用国际规范模式建设的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疗养试验示范基地已经进入评价阶段,如果进展顺利,2017年中国首个森林疗养基地将会诞生。
此外,李卿还特别强调,在森林疗养的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一定要具有综合性,要有学医的、学林的,还要有学心理学的、学生理学的等等,但最终要以林业部门为主。
他说:“我们研究的是森林与人的关系,没有森林,不能成立;没有人,也不能成立。
因此,要把林学专业的人与医学专业的人有机结合”。
“中国应把日本或者国际自然与森林医学会得到的一些数据、成果、经验,尽快应用于实践。
”宫崎良文建议,中国、日本、韩国同属亚洲地区,可以共同合作开展研究,在互相借鉴经验、互相竞争的过程中,把各国的森林资源有效利用起来,制定出符合自己国情的森林疗养系统。
通过国际合作,共同推进森林疗养的研究和应用。
2015年10月14日,森林疗养国家理念推广会在成都召开。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刘东生为森林疗养国际合作专业委员会授牌并做主旨报告。
会议以林业国际合作为切入点,从国家战略和林业发展大局出发,学习、借鉴国际森林疗养的理念和模式并普及推广,为今后做好顶层设计,全面推进森林疗养在我国的发展进程,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和林情的森林疗养模式夯实基础,逐步确立森林疗养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
该委员会的成立,旨在通过对接国际森林疗养平台,以外促内,推动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森林疗养试验示范基地及认定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