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机服务组织
- 格式:pdf
- 大小:5.10 MB
- 文档页数:45
粮食生产功能区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实施细则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是发展现代农业、创新粮食生产机制、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
大力培育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是功能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的重要标志。
我市经过几年努力,目前已在9个县(市)区、48个镇(乡、街道)组建了64家粮食生产机械化合作社,拥有各类拖拉机、联合收获机、插秧机、高性能植保机1521台,年作业面积90余万亩,极大地提升了机械化粮食生产组织化程度,为建设现代农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从总体上说,农机服务组织还存在着数量较少、规模不大、运行质量不高、经营服务机制不全等问题,还不能很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为加快先进适用农机推广应用步伐,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构建适应粮食功能区建设要求的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根据市政府关于加快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和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粮食功能区服务组织建设实施意见的精神,结合农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明确总体要求和基本思路(一)总体要求。
经过3年努力,全市粮食生产功能区服务数达100个以上,服务组织内生产、植保、农机技术人员配备到位,农机总动力达到64万千瓦,亩均动力达到0.8千瓦,基本满足功能区生产服务需求。
原则上每个粮食功能区都要建立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功能区提供以“五统一”为主的社会化服务。
到2009年春耕生产前,市级功能区全部建立服务组织;2010年春耕前,县级功能区全部建立服务组织;到2011年,社会化服务覆盖全市实用文档80万亩粮食功能区,使粮食功能区水稻生产的机耕、机收率达到100%,机插率达到70%,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达到90%,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五统一”服务面积达到70%。
(二)基本思路。
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服务组织,要坚持依法有序、合理配置、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遵循公益性与经营性相结合、综合性与专项性相协调的方针,围绕创新组织形式、探索服务模式、健全服务机制,按照组建一批新型服务组织、提升一批现有服务组织、重点扶持一批基础较好、发展潜力大的服务组织的工作思路,不断提高社会化服务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确保功能区服务全覆盖。
农机作业服务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农机作业服务是指农机合作社、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服务公司等农机作业服务组织,依托现代农业机械化技术,为农民提供农田土地整理、种植、收获等农业生产作业服务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机作业服务已经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二、实施方案。
1. 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建设。
(1)建立农机作业服务组织。
组织成立农机合作社或农机服务公司,整合农村农机资源,提高农机利用率,降低农民生产成本。
(2)完善农机作业服务网络。
建立健全的作业服务网络,覆盖农村各个乡村,提供全方位的农机作业服务。
2. 农机作业服务项目。
(1)土地整理服务。
提供农田平整、耕作、翻耕等土地整理服务,为农民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种植作业服务。
提供播种、施肥、喷药等种植作业服务,帮助农民提高种植效率。
(3)收获作业服务。
提供收割、打捆、运输等收获作业服务,保障农产品及时上市。
3. 农机作业服务管理。
(1)建立作业服务档案。
对每一次作业服务进行记录,包括时间、地点、作业内容等,为后续服务提供参考。
(2)加强农机维护保养。
定期对农机进行检修和保养,确保农机作业服务的正常进行。
4. 农机作业服务保障。
(1)保障资金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农机作业服务的扶持力度,鼓励农机作业服务组织的发展。
(2)保障技术支持。
加强对农机作业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保障作业服务质量。
三、实施效果。
通过实施农机作业服务方案,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民生产成本,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同时,农机作业服务也可以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村产业的升级。
四、总结。
农机作业服务是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农机作业服务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机作业服务组织的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同时,农机作业服务组织也应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质量,为农民提供更加优质的农机作业服务。
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模式探讨对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模式的探讨,既是当前农机化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该体系中所存在的问题也是制约农机化事业更好、更快发展的一个瓶颈。
一、对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的基本评估新型农机服务体系,指在市场经济这个大环境下的各类农机社会化服务活动及其组织架构,它是相对应于传统的以行政区域划分、以政府组织推动、依存于各级行政管理,存在于的农机服务体系。
从组织形式看,新型农机服务体系应具有企业法人独立的经济体;从服务内容看,新型农机服务体系应当涵盖农机销售、农机维修(配件供应)、农机运输、农机田间作业、农机技术及信息服务等方面,是一个大农机、大服务的概念。
新型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发展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总体来说,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1.农机管理服务体系从管理服务机构上来说,农机管理服务缺少完整的服务体系。
2.农机作业服务体系包括了农机田间作业和农机运输两部分。
目前从事农机运输基本上是个体拖拉机驾驶员,他们从一开始就是单家独户经营,多少台拖拉机就是多少个经济主体,没有走上组织化的道路,所以也就没有形成组织紧密的服务体系。
而农机田间作业,建立过各种形式的组织并通过提高组织化程度来提高农机利用率和经济社会效益,但至今仍然没有一种行之有效的组织形式。
3.农机销售服务体系目前在我市从事农机销售服务的主体有两种:一是各地的农机生产厂家直接设点销售;二是农机具销售商。
由于农机销量十分有限,所以专业从事农机销售的企业很少,有部分机电设备类经销商兼营部分农机产品。
由此可见,农机销售网络在我市也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4.农机维修及配件供应服务体系随着传统农机应用领域的大量减少和农机市场的萎缩,各类农机维修网点和配件供应点也日趋萎缩。
5.农机技术及信息化服务体系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信息化的要求和内容仍有很多工作要完善和加强。
二、构建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意义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始终与整个农机化事业的发展紧密相连,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报告农村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农机服务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的重点.随着国家对购机补贴资金的不断增加,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热情空前高涨,机具数量不断增加。
截止去年底,苍山县农机总动力达到132万千瓦,各类拖拉机保有量达到了6万台,大型联合收割机达到1400多台.农机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也随之出现了“有机无路走、机闲无处放、机坏无处修”,以及联系业务难、收取作业费难等一些新的问题.近年尤其是今年以来,苍山县农机部门按照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以推进农业机械化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全面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为宗旨,把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建设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要方向。
目前,全县已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32处,以完成工商注册的13处,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机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就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全面调查,总结出了经验做法和存在的不足.总的情况归纳如下:一、创建形式在农机合作社创建过程中,坚持因势利导、正确引导,形式多样。
从有利于机械化作业、有利于社会化服务为出发点,宜大则大、宜小则小,形式多样、各具特色,不搞“一刀切”,确保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运作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种是以村集体为依托,农机大户带机入股的合作社。
机械所有权归机手个人,合作社对机械实行统一调配、统一管理、统一联系业务、统一组织作业、统一收费标准,实行单机核算,多劳多得,按作业量统一提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和公积金。
如,民和农机合作社,是以兰陵镇西横崖村委会为依托、农民自愿入股,按照“个体所有、联手经营、利益均享、风险共担、单机核算、共同发展"的模式,于2007年4月组建的。
由村委会牵头,农机大户孙忠生、孙景敏等人发起,吸引21名机手自愿以机械折款入股,总股本达220万元,现有联合收割机7台、大中型拖拉机19台、配套机具58台(套),租赁场地1660平方米,村集体扶持资金20万元,新建车库8间,达220平方米。
发展农机合作社加快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摘要:农机合作社的出现,使得农机社会化服务和农机服务体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表明了农机拥有者已按市场运营机制组成了新的利益共同体,为农机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经营创造了条件。
既促进了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又增加了社员的经济效益,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关键词:农机合作社;现状;取得成效;措施中图分类号:f32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7-0172-11 农机合作社的现状及运行方式农机作业服务合作社按照自愿联合设立,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民主管理之路。
合作社社员以共同利益为纽带,实现“单干”农机户经营向“联合”的法人经营跨越,社员享有章程规定的权利,履行规定的义务,社员以出资额对合作社承担责任。
合作社为社员提供政策宣传、信息传递、安全教育、技术培训、机具修理、配件供应和纠纷调解等方面服务,除搞好本地作业外,重点是组织社员进行跨区作业,提高社员收入。
在农机作业中,实行“七统一”,即统一联系业务、统一签订合同、统一规范价格、统一调度机械、统一采购配件、统一作业标准、统一协调纠纷。
2 农机合作社发展中取得的成效2.1 提高了农机利用率合作社可以经常及时地得到市农机管理总站和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在农机作业信息方面的帮助,使每个社员以最快的速度享受到农机管理部门提供的信息服务。
同时合作社积极寻求农机经营业务,扩大农机作业市场,将提高农机作业效益作为合作社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方面积极组织社员深入本地乡村,与农户和种粮大户上门联系业务,开辟业务渠道。
另一方面选派有一定交际能力的社员联系跨区作业业务,签订合同,落实地点、时间、机收价格,然后提供给社员,较好地避免了盲目跨区作业的情况,使农机的作业时间有了显著提高。
2.2 降低了生产成本农机合作社具有技术服务的实力和优势,可以组织有修理经验的老机手在农闲季节对社员的机具进行维修和保养。
新型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组织星级评定办法为进一步推进新型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组织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对全市新型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组织开展星级评定,制订本办法。
一、评定等级全市新型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组织星级评定分为三个星级等级,即: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表示一星级,“☆☆”表示二星级,“☆☆☆”表示三星级。
二、评定原则(一)公开公正的原则。
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组织星级评定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评定办法和评定标准,组织专家小组逐项打分评定。
(二)综合评定的原则。
严格按照评选指标体系,逐项严把质量关,客观核定分值,软件硬件一并考评,个人、集体综合测评,确保星级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站具有代表性、示范性。
(三)动态管理的原则。
对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站星级实行动态管理,对在资格复核或中期考核中约束性指标不合格,服务质量不好,经整改仍达不到标准要求的,当年予以降级或撤销。
三、评定程序星级评定工作按照自下而上、先低后高、逐级推荐、专家评定和社会公示的方式进行。
(一)自评自荐。
各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站对照《全市新型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组织星级评分标准》进行自评,并在自评中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当综合服务组织自认为符合星级标准后,即可填写申请表,自荐评定星级服务组织。
(二)逐级推荐。
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组织星级评定采取从低到高,逐级推荐的办法,县(区)农牧部门负责组织对一星级农业综合服务组织的评定;县(区)推荐30%一星级综合服务组织,由市级农牧部门组织二星级综合服务组织的评定;市级推荐30%二星级综合服务组织,由省农牧部门负责三星级综合服务组织评定。
(三)专家评定。
市、县农牧部门组织农业、农机、科技等部门专家组成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组织星级评定专家组,按照推荐名单实地检查核实,逐项目进行打分评定。
得分在70-79分评定为一星;80-89分评定为二星;90分以上的综合服务组织即评定为三星级。
只有在评定为一星级才有资格申请二星、三星级评定。
农机合作社项目行动计划1. 项目背景农机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型农业服务组织,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民生产成本,并促进农业现代化。
通过集中管理农机资源,提供专业化的农业机械服务,农机合作社有助于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增加农民收入。
2. 项目目标-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 促进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提升农业竞争力。
- 增强农民合作社的经济效益和社员收益。
- 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3. 项目内容3.1 组织架构- 设立理事会、监事会和执行机构。
- 明确各岗位职责,建立高效的合作社运营管理体系。
3.2 农机设备采购与管理- 制定农机设备采购计划,选择高效、节能、适用的农机具。
- 建立健全农机设备管理制度,包括维护、保养、更新等。
3.3 技术培训与推广- 组织社员参加农机操作与维护培训,提高社员技能水平。
- 开展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活动,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3.4 农业生产服务- 提供农机作业服务,包括耕种、植保、收割等。
- 与农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稳定服务需求。
3.5 市场营销与拓展- 制定市场营销策略,提高合作社知名度。
- 拓展服务领域,寻求与其他农业合作社、企业合作。
4. 项目实施步骤- 成立农机合作社,确立组织架构。
- 进行市场调研,制定农机采购计划。
- 采购农机设备,开展技术培训。
- 开展农业生产服务,积累运营经验。
- 优化运营管理,逐步拓展服务领域。
5. 项目预算- 详细列出农机设备采购、培训、运营等费用。
-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预算分配方案。
6. 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分析项目可能面临的市场、技术、政策等风险。
- 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降低项目风险。
7. 项目监测与评估- 设立项目监测指标,定期对项目进展进行评估。
-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项目计划,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
8. 项目时间表- 制定详细的项目实施时间表,明确各阶段任务和时间节点。
9. 项目团队建设- 选拔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和经验的团队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