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圩归来啊哩哩》歌篇
- 格式:doc
- 大小:664.50 KB
- 文档页数:1
《赶圩归来啊哩哩》原是一首舞蹈插曲,创作于1980年,表现彝族姑娘赶圩归来喜悦、
欢快的心情。
这首歌曲还以独唱、无伴奏合唱等不同歌唱形式呈现在舞台和银屏上,
清新自然优美动人的旋律深入亿万人民的心里,很快唱红了全国,成为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民歌乐坛经典曲目之一。
该曲1988年获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1999年
入编建国50周年《中国艺术大系·音乐卷》,多次入编全国音乐院校及中小学音乐教材,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入亚太地区音乐教材。
赶圩归来啊哩哩
155。
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片段(总4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片段【片段一】:播放关于彝族文化的图片和背景音乐《赶圩归来啊哩哩》导入新课。
(同学们边看图片,边竖起耳朵聆听背景音乐,甚至连平时惯于捣乱的孩子也被吸引过来。
)师:知道这些是描写哪个民族的吗?语音未落,哪个调皮小鬼就大喊“彝族的呗,这么简单的问题。
”师:“说的倒是没错!可是你知道彝族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民族呢?”在鼓励的同时,我还将了这位学生一把。
生:“彝族是我们56个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四川、贵州等地。
”、“彝族人民还能歌善舞,热情奔放。
”……师:“挺了不起啊!只是看了图片、听了音乐,你就能说得这么详细啊!”生:“我就是贵州的,我们那儿彝族的人可多了,刚才那首歌我也很熟悉,赶圩不就是赶集的意思吗。
”……(我为和学生的热烈互动感到由衷的欣慰,简单的图片加引导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寥寥数语就轻松地解了题,台下的听课教师也笑得乐开了花。
特别是这位多次回答问题的“后进生”的参与,让我感到了平时不爱讲话的“差生”的智慧,这的确是开了一个好头。
)【片段二】发声练习曲:1=D -F 4/43565 6 35656 6 ︱2 6 5 6 5 4 2 2 ︱啊哩哩,啊哩哩,赶圩归来啊哩哩3565 6 35656 6 ︱6 3 3 6 3 5 6 6 ‖啊哩哩,啊哩哩,赶圩归来啊哩哩师:“这条旋律,老师节选自合唱曲的《赶圩归来阿哩哩》,你听老师怎么唱才能把这首歌的风格通过引子就能表现出来?”(师范唱)生:“老师,这里应该要用嘹亮的嗓音唱,速度还得放慢,自由点,才能把山间的那种对歌的感觉找出来啊!”……生:“我觉得还得有强弱的对比,我来唱唱!”(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想要表现,其实我选用的这个合唱曲的引子大家都很熟悉,所以大家也都能轻松地讲出其风格或怎样更好的表现,我也鼓励大家大胆地亮出嗓子。
孩子们很高兴,互相面对面,弯起小手放在嘴边唱,没有像平时的发声练习那样不乐意了。
《赶圩归来啊哩哩》这首歌曲抒发了彝家人民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体现了人文性在音乐与社会上的关系。
我个人非常喜欢这首歌,但是要让我的学生喜欢,这还需要花费些功夫。
由于我们学校缺少音乐老师,所以每个班一个星期都只有一节音乐课,学生演唱音乐的机会少了,学习音乐的知识少了,接触音乐的机会则是更少了。
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学生根本就没怎么听过民歌,即使有需要听的时候,也都是事不关己的态度。
而且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不喜欢民族音乐,因为他们觉得民族音乐不适合他们:一个原因是大部分民歌音高比较高,他们唱不了;另一个则是接触的比较少,对这些音乐的渊源一点也不关心。
所以我就想借此机会让他们好好的去逛逛彝族大家庭,感受彝族人们的幸福生活,体验彝族的民族文化,同时也能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和创造能力。
最后再让学生感受多种不同风格的《赶圩归来啊哩哩》,拓展他们的音乐文化视野。
《赶圩归来啊哩哩》是一首民族(彝族)儿童歌曲,歌曲的情绪欢快活泼,具有浓郁的彝族音乐风格和特点,表现了彝族的孩子们伴着西山的旭日,伴着朵朵的朝霞高高兴兴赶集回来的兴奋心情。
这些民族音乐在音乐教材中是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但目前的音乐教育却受到了流行音乐的影响,课堂上学生对传统的民歌无精打采,毫无兴趣。
然而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民族音乐文化,使他们得到美育的熏陶,这是作为音乐教师必须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加强民族音乐文化的教育。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用了不同的教学方式去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另外,这首歌曲的音区较高,对于即将进入变声期的五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难度。
即使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再课前进行常规练习,但还是有一些学生没能很好的掌握发声技巧。
我们在教学中,还应该在充分关注学生青春期声带保护的基础上,运用科学合理的歌唱方法更好地表现歌曲情感,大力提倡将技能技巧融于歌唱教学中顺带地加以解决。
因此,有必要在歌曲教学的同时引导每位学生掌握一定的发声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