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中医证候分型特点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81 MB
- 文档页数:4
中医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进展分析马香菊1,刘飞21.邹城市中医院肿瘤科,山东邹城273500;2.邹城市中医院内一科,山东邹城273500[摘要]肥胖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作为全球范围内流行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治疗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中医治疗在改善T2DM患者的胰岛功能、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血脂代谢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
中医治疗通常注重整体调理,强调平衡阴阳、调理气血。
本文综述了中医治疗肥胖型T2DM的最新研究成果,涵盖了治疗方法、机制、临床疗效等方面的重要进展。
旨在为医学界提供参考,促进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和治疗方法的不断优化。
[关键词] 中医;肥胖型;糖尿病;综述[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24)02(a)-0194-05 Progress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Obese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MA Xiangju1, LIU Fei21.Oncology Department, Zouche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Zoucheng, Shandong Province, 273500 China;2.Internal Department Section One, Zouche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Zoucheng, Shandong Province, 273500 China[Abstract] As a chronic metabolic disease prevalent worldwide, the treatment of obese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has achieved some posi⁃tive results in improving islet function, lowering blood sugar level and improving lipid metabolism in patients with T2D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usually focuses on overall conditioning, emphasizing balance of Yin and Yang, conditioning of qi and blood.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latest research resul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obese T2DM, including important advances in treatment methods, mechanisms and clinical effects. It aim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medical community and promote in-depth research in related fields and continuous optimization of treatment methods.[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bese type; Diabetes mellitus; Summarize肥胖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是一种以胰岛素抵抗和胰岛功能不足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征还包括胰岛功能不足、高血糖、肥胖和高血压等[1-2]。
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与体重指数、血胰岛素水平及血脂关系的研究目的研究分析中医辨证分型、体重指数、学胰岛素水平和血脂等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联系情况。
方法根据2014年5月—2015年3月该院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共有15例阴阳两虚型、16例气阴两虚型、25例湿热困脾型、24例阴虚热盛型,对患者的血脂、空腹胰岛素、体重等指标进行监测记录,探讨患者的病情和这些指数的相关性。
结果四类患者的高胰岛素血症比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最多的是湿热困脾型患者,四类患者的血脂异常情况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湿热困脾血脂异常患者最多。
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比较好,可以通过对患者的血脂、血胰岛素、体重等指标来进行鉴别分析,患者湿热困脾类型是最常见的,中医辨证分型能够为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标签:血脂;胰岛素水平;体质量指数;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糖尿病是内分泌代谢异常疾病,临床中比较多见,根据研究显示,现在我国的2型糖尿病患者数量大约有10%左右[1]。
糖尿病患者的脏器会出现衰竭现象,糖尿病是目前对人类健康威胁性占据第三位的疾病[2]。
中医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之症,是因为阴津亏损,燥热过盛所引起的疾病。
根据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其血脂、体重、胰岛素水平等指标和病情有紧密的联系关系[2]。
为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脂、体重和胰岛素水平的分析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该院2014年5月—2015年3月间对8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对他们的血脂、胰岛素水平、体质量等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该院共选取了80例2型糖尿病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其中有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39例,最小患者52岁,最大患者75岁,患者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9年。
我们根据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关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诊断标准进行了诊断[3],全部患者空腹状态下的血糖值超过了7.1 mmol/L,餐后2 h的血糖值超过了11.1 mmol/L;并且为这些患者进行了实验室检查,均确诊。
中医辨证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分析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
传统中医学将糖尿病归为“消渴”范畴,认为其主要病机是湿热病邪阻滞气血循行所致。
中医辨证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分析如下:1.辨证分型:中医将2型糖尿病大致分为气阴两虚、瘀热炽盛、脾肾两虚、湿阻脾阳四类。
1.1气阴两虚型:症状表现为多饮、多尿、乏力、消瘦、神疲、气短等。
舌苔白或微黄,舌体较红,脉象细弱。
治疗重点是滋阴益气,清热生津,常用黄芪、玄参、麦冬、白术等药物。
1.2瘀热炽盛型:症状表现为糖尿、口渴、消渴、尿急,甚至出现目翳、痛、红肿等糖尿病并发症。
舌红苔黄,脉象数滑。
治疗重点是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常用黄连、连翘、丹参、赤芍等药物。
1.3脾肾两虚型:症状表现为乏力、体倦、腰膝酸软、尿频、遗精等。
舌淡苔白,脉象波虚。
治疗重点是健脾养血,温肾壮阳,常用党参、熟地、巴戟天、枸杞子等药物。
1.4湿阻脾阳型:症状表现为多饮多尿、口渴、纳差、腹胀等。
舌质淡 swollen苔白腻,脉象滑。
治疗重点是燥湿健脾,温阳化湿,常用茯苓、陈皮、山药、砂仁等药物。
2.中医药治疗:治疗2型糖尿病的中药可以按照辨证施治的原则使用。
2.1苦瓜:苦瓜富含苦瓜元素,具有降糖作用,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葡萄糖的代谢和利用。
2.2五味子:五味子能够增强胰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具有调节血糖的作用。
2.3黄连:黄连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瘀热炽盛型的2型糖尿病。
2.4黄芪:黄芪具有益气、固表、增加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适用于气阴两虚型的2型糖尿病。
2.5茯苓:茯苓能够利尿、健脾、利湿,可用于治疗湿阻脾阳型的2型糖尿病。
3.其他治疗方法:3.1饮食疗法:中医强调饮食调理,建议采用低脂、高纤维、低糖、低盐的饮食方案,避免高糖、高脂、高盐的食物,同时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3.2运动疗法:中医认为适当的运动可以调节气血运行,增加代谢率,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医学营养及中医治疗研究进展近年来,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两类疾病之间的联系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并且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本文从发病机制、医学营养及中医治疗进展等方面对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进行阐述。
标签:肥胖;2型糖尿病;中医;医学营养治疗1.引言肥胖症(obesity)是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体重增加,是包括遗传和环境因素在内的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1]。
测量身高和体重,计算出体重指数,即BMI=体重/身高2kg/m2。
根据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提出对中国成人判断超重和肥胖程度的界限值,BMI在18.5-23.9 kg/m2为正常体重,24.0-27.9 kg/m2为超重,BMI在28.0 kg/m2以上为肥胖,结合腰围(WC)来判断相关疾病的危险度[2]。
近年来,多项研究结果显示,肥胖特别是腹型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3]。
糖尿病与肥胖这两类疾病之间的联系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并且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2.发病机制肥胖症发生的确切原因至今未明。
但具体的发病机制是一致的,即饮食能量入量多于机体消耗量,形成过剩,过剩的能量以脂肪形式储存于机体,脂肪组织增多,形成肥胖。
肥胖是基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近年来关于肥胖主要有如下可能机制:甘油三酯(TG)的物质代谢[4];当机体TG合成分解代谢失调,能量摄入大于消耗时产生肥胖。
甘油三酯(TG)合成过多,包括饮食结构不合理,过多摄入糖和脂肪,食量调节失控,胰岛素分泌过剩,皮质醇增多症;甘油三酯(TG)分解代谢降低以及能量消耗减少,包括瘦素,产热调节失衡(BAT 缺失)[6],LPL基因活性异常[7]等一系列细胞因子及转录因子也参与了肥胖的发病与进展。
近年来有研究显示,肠道细菌和肥胖等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肠道微生物影响着宿主的代谢和能量的吸收、肠壁通透性及肠道的分泌功能。
肠道细菌可使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SCFAs)产生增加,SCFAs与G蛋白耦联受体结合,刺激胃肠激肽的分泌,胃肠激肽能抑制胃肠蠕动、促进营养吸收和肝脏脂肪的合成。
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2型糖尿病(T2DM)及其并发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肥胖作为T2DM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两者常常并发存在,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医学宝库,其在治疗T2DM合并肥胖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中医药在T2DM合并肥胖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中药方剂、针灸疗法、推拿按摩等非药物疗法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探讨,以期为临床提供更为全面、有效的治疗策略。
通过系统梳理和分析相关文献,本文发现中医药在治疗T2DM合并肥胖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药物治疗方面,多种中药方剂通过调节机体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脂肪堆积等途径发挥治疗作用。
针灸、推拿等非药物疗法则在改善患者体质、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表现出独特的优势。
然而,当前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如临床试验设计不够规范、样本量偏小、疗效评价标准不统一等,这些问题限制了中医药在该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推广。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对中医药治疗T2DM合并肥胖的机理研究,探索更加有效的药物和非药物组合方案,同时加强临床试验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我们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实践的积累,中医药将在T2DM合并肥胖的治疗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中医病因病机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在中医理论中,其病因病机颇为复杂,多涉及先天禀赋、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逸失度等多方面因素。
先天禀赋不足,脏腑功能虚弱,尤其是脾胃运化功能低下,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输布,化为膏脂痰浊,留滞体内,形成肥胖。
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聚湿生痰,痰湿膏脂内蕴,发为肥胖。
情志失调,忧思恼怒,损伤肝脾,气机郁滞,津液输布失常,聚而成痰,痰浊内生,阻滞气机,发为肥胖。
劳逸失度,久坐少动,气机不畅,脾运失健,水湿痰浊内生,亦可形成肥胖。
中西医结合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引言肥胖和2型糖尿病是当前社会常见的慢性病,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而2型糖尿病又会加重肥胖病情,形成恶性循环。
传统的治疗方法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逐渐成为了当前的一种新选择。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探讨该治疗方法对疾病的治疗效果,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肥胖2型糖尿病疾病特点及治疗现状1.1 肥胖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特点肥胖与2型糖尿病是两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二者之间存在着双向的影响。
肥胖会影响机体的胰岛素敏感性,引起胰岛素抵抗,从而增加了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而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容易导致葡萄糖代谢障碍,致使体内脂肪过多积累,进一步促进了肥胖的发生和发展。
1.2 肥胖2型糖尿病的治疗现状目前针对肥胖2型糖尿病的常规治疗主要包括控制体重、合理饮食、增加运动量和应用降糖药物。
传统治疗方法在一些患者身上并不总是有效,且容易伴随着一些不良反应。
中西医结合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新治疗方法。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理论基础2.1 中医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理论基础中医认为肥胖2型糖尿病主要是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气血阻滞、痰浊内生,以及肾脏精气亏虚所致。
中医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调整脾胃、肝胆、肾虚等脏腑的功能,达到和谐阴阳、平衡气血的目的。
2.2 西医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理论基础西医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方法主要包括降糖药物、胰岛素、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等。
通过降低葡萄糖生成、促进葡萄糖利用和提高体内葡萄糖的敏感性,以及促进脂肪分解等方法来控制疾病的发展。
2.3 中西医结合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理论基础中西医结合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基于中医和西医的治疗原则相结合,通过修复机体的功能和调整代谢的紊乱,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712・光明中医2020年12月第35卷第23期CJGMCM December 2020. Vol 35. 23【硕博论坛】肥胖型2型糖尿病证候分型及其与脂代谢的关系**基金项目: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No. 2020476)作者单位:1.华北理工大学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2018级(河北唐山063210) ;2.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糖尿病2科(河北沧卅061000)△通讯作者:E-mail :934389976@ qqo. com※指导老师冯形张璐瑶高天妹张兵儒王子龙王晓蕴人邱昌龙*摘要:目的探讨肥胖型2型糖尿病证候分型特点及其与血脂四项等相关指标的关系。
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143例,按 照体质量指数(BMI )分为肥胖组和非肥胖组,同时进行中医辨证,将2组患者分别分为热盛痰阻夹瘀证和气阴两虚夹瘀证,分析2 组间中医证候分型及其与甘油三酯(TG )、总胆固醇(T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 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空腹血糖(FPG )、BMI 、腰围(WC )、腰臀比(WHR )、病程的关系。
结果肥胖组热盛痰阻夹瘀证患者TG 、TC 明显高于其他组(P <0. 05),肥胖组以热盛痰阻夹瘀证为主要证型、非肥胖组以气阴两虚夹瘀证为主要证型。
结论肥胖型及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不同,且肥胖型2型糖尿病脂代谢异常与中医证型有关。
关键词:2型糖尿病;肥胖;证候分型;脂代谢doi :10.3969/j. issn. 1003-8914.2020.23.017 文章编号:1003-8914(2020)-23-3712-03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⑴,2型糖尿病患病率呈逐 年增长的趋势,肥胖和超重人群糖尿病患者明显增加。
肥胖不仅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加重胰岛素抵抗,而且与脂代谢密切相关⑵,可使糖尿病患者脂代谢紊乱。
故将肥胖型2型糖尿病与脂代谢相联系,探讨肥胖型2型糖尿病不同中医证型与脂代谢的关系。
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的糖脂代谢状况及中医证素临床分析王露露,刘鲁豫,谢秀春陕西省中医医院米氏内科(内分泌二科),陕西西安710000【摘要】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的糖脂代谢状况及其中医证素。
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2月陕西省中医医院内分泌科诊治的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肥胖标准[体质量指数(BMI)≥28kg/m 2]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05例(BMI<28kg/m 2)和研究组95例(BMI ≥28kg/m 2)。
比较两组患者的糖脂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h 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 肽(FCP)、空腹胰岛素(FINS)、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中医证素,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中医病位、中医病性证素分布规律。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FPG 、PPG 、HbA1c 、FCP 、FINS 、HOMA-IR 水平分别为(8.39±0.42)mmol/L 、(14.41±2.51)mmol/L 、(8.96±0.77)%、(4.69±0.97)ng/L 、(35.64±5.09)mU/L 、3.88±0.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0.31)mmol/L 、(10.79±2.36)mmol/L 、(7.67±0.45)%、(2.78±0.53)ng/L 、(22.56±4.10)mU/L 、2.95±0.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的TG 、TC 、HDL 、LDL 水平分别为(2.85±0.36)mmol/L 、(5.36±0.68)mmol/L 、(1.84±0.52)mmol/L 、(3.78±0.76)mmol/L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9±0.29)mmol/L 、(4.35±0.52)mmol/L 、(1.11±0.29)mmol/L 、(2.65±0.61)mmol/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的中医病位证素中肺、肾证素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的中医病位证素中胃、脾、肝证素占比分别为23.16%、34.74%、25.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52%、15.24%、9.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的中医病性证素中阴虚、阳虚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的中医病性证素中气虚、气郁、痰、湿、热、瘀占比分别为11.58%、16.84%、21.05%、28.42%、21.05%、25.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8.57%、11.43%、9.52%、10.48%、8.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中西医结合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肥胖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传统中西医结合治疗已经成为临床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一种有效手段。
本文旨在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疗效,并提出相应的临床建议。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理论基础1.中医认为肥胖2型糖尿病的发生和气滞、痰湿、湿热等因素有关,而西医则认为主要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异常导致的代谢紊乱。
2.中医强调治疗应个体化,要根据每个患者的病情、体质以及年龄等因素进行个性化治疗,而西医则偏向于一刀切的药物治疗。
3.中医治疗侧重于改善机体内环境,促进体质与生命活力的调节,而西医则注重药物的直接控制作用。
1.饮食调理中医饮食调理强调食物的性味与体质的匹配,通过药食同源的方法,选用对肥胖2型糖尿病有益的食物。
西医饮食调理则需要控制每日摄入总热量,降低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增加蛋白质摄入量。
2.运动中医认为适当的运动可以改善气滞、痰湿、湿热等病状态,调节体质,防治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
西医则主张运动可以促进能量消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血脂等代谢参数。
3.中药治疗中医治疗主要是通过调理气血和脏腑功能来改善糖尿病患者内环境,提高机体代谢调节的能力。
西医常用的药物有降糖药、胰岛素增敏剂、降脂药、抗高血压药等。
通过这些药物的组合,可以有效地降低血糖、血脂,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等。
1.疗效观察方法本文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选取50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控制组各25例,用于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疗效。
2.疗效评估指标本次疗效评估的指标主要包括:①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②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③体重指标:体重、BMI。
经过8周的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和控制组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中医外治法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研究进展及现状张静打张明珠打虞梅2(1.新疆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2.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患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与生活压力,因此,不少国家对其治疗方法进行研究,其主要包括药物降糖减重、外科手术、基因片段、中药辨证内服、中医外治等。
本文就中医外治法对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治疗作如下综述。
关键词:2型糖尿病;肥胖;中医外治法;综述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 Mellitus)是一种可由多种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终身性的代谢性疾病,其致病范围广泛,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
2014年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超重与肥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发病风险,其人群发病率分别为12.8%以及18.5%,而其确诊的T2DM人群中又近85%为肥胖T2DM患者,亦两者之间联系不容忽视[1-2]o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是属近年研究2型糖尿病伴随症状的热点之一,中医药 采取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方法对本病进行治疗并取得显著成绩,尤其在中医外治领域,采用不同干预措施或利用中药外用进行调理施治,其疗法操作方便、方法简单、无副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避免服药加重机体负荷,而且目前外治法在临床取得较为可观的疗效,值得进一步探讨与研究。
1中医对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病因病机认识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中医属于“脾痺”“肥胖病”“膏浊”“消渴”等的范畴。
《素问•奇病论》曰:“此肥美之所发,食甘美…中满…转为消渴。
”明确指出因饮食不节、嗜食肥甘,日久累积,胃热痰湿渐致消渴病。
林佩琴《类证治裁》中云:“胃强而脾弱,则消谷而便溏。
”随着病情进展,多因素的影响,消渴病“阴虚燥热”的病机已不再局限于当前辨证施治的体系。
譬如,谢绍峰等冈认为肥胖2型糖尿病关键病位在于脾和胃,基本病机概括为”胃强脾弱”,即胃(肠)火炽盛,其受纳腐熟水谷的功能亢奋;脾气虚损,精微生化乏源,运化输布无力。
中医药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郭萌萌;郑敏【摘要】Insulin resistance is a significant pathological feature of obesity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lleviating and preventing the metabolic abnormalities caused by insulin resistanc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improvement of efficacy. The application of western medicine has certain limitations and side effects. However,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has a significant advantage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By looking at the literature materials of the last five years, this paper expounde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obesity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n Chinese medicine, and summarized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胰岛素抵抗(IR)是肥胖2型糖尿病的显著病理特征,减轻和防治胰岛素抵抗所致的代谢异常对提高疗效意义重大,应用西药治疗有一定的局限和副作用,而中医药在胰岛素抵抗的防治方面有着显著优势.笔者通过查阅近5年的文献资料,阐述了中医学对肥胖2型糖尿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并对中医药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概况综述如下.【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8(016)011【总页数】3页(P后插1-后插2,封4)【关键词】2型糖尿病;综述;中医药治疗;消渴【作者】郭萌萌;郑敏【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岳阳临床医学院, 上海 200437;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 上海 200437【正文语种】中文2型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病”范畴,《景岳全书》“消渴,其为病之肇端,皆膏粱肥甘之变”,提出肥胖患者的脂质过剩与堆积,是导致糖尿病胰岛素抵抗(IR)的病理基础,其影响人体糖代谢并进一步导致IR[1]。
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研究进展
徐媛颖;王琪;陈琳;汪红平;沙雯君;雷涛
【期刊名称】《世界中医药》
【年(卷),期】2022(17)19
【摘要】2型糖尿病是一种持续高血糖状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易伴发肥胖。
肥胖是长期的能量摄入超过消耗而致脂肪慢性累积的疾病。
2型糖尿病和肥胖关系密切,肥胖加大了机体患2型糖尿病的概率。
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促使血管性疾病、呼吸暂停综合征及其他并发症的患病率上升。
现代医学多采用药物、代谢性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但药物易引起胃肠道反应,部分患者难以耐受,而代谢性手术等有创治疗,具有一定风险性,且易导致营养吸收不良。
中医疗法具有整体审察、病证结合、无创和不良反应少等优势,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亦能从中获益。
【总页数】5页(P2824-2828)
【作者】徐媛颖;王琪;陈琳;汪红平;沙雯君;雷涛
【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内分泌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5.4;R259
【相关文献】
1.中医药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2.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研究进展
3.中医外治法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研究进展及现状
4.中医药治
疗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病因病机分析与研究进展5.中医药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参考文献:[1]Ning G.Prevalence and control of diabetes in Chinese adults[J].JAMA, 2013,310(9):948-959.[2]郭学军,邹移海,吴凌.链脲佐菌素诱导SD和Wistar大鼠糖尿病模型的影响因[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08,16(4):301-304.[3]Stumvoll M,Goldstein BJ,van Haeften TW.Pathogenesis of type 2 diabetes[J].Endocr Res,2007,32(1-2):19-37.[4]Muoio DM,Newgard CB.Mechanisms of disease: molecular and metabolic mechanisms of insulin resistance and beta-cell failure in type 2 diabetes[J].Nat Rev Mol Cell Biol,2008,9(3):193-205.[5]戴鹏,陶枫.近五年“从脾论治”糖尿病常用方药研究概况及对研究方向的思考[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3):733-736.基金项目:江苏省中医药局科技项目(LZ13177)。
作者简介:于一江,通讯作者。
编辑:张玉兰编号:EA-4180619113(修回:2019-01-02)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中医证候分型特点研究A study on characteristics of TCM syndrome classification of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with obesity赵蕾1指导老师:郭志芹2(1.山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2015级,山西太原,030027;2.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山西太原,030013)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19)01-0004-证型:DGB【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及非肥胖患者的证候差异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揭示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证候分布特点及相关指标特点,为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规范化防治奠定基础。
方法:将收集到的187例2型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按是否肥胖分为肥胖组及非肥胖组,按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颁布的《消渴病中医分期辨证参考标准》(1990年)进行证候分型,共分11型,包括虚证4型: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实证7型:燥热证、血瘀证、气郁证、气郁化热证、痰湿证、湿热证、胃肠结热证。
比较两组的性别、年龄、BMI、腰围、腰臀比、糖尿病病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尿酸、颈部斑块或动脉硬化、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异同。
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主要证候特点是郁热,以气郁化热证为主要证型;肥胖组在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臀围、腰臀比、胰岛素抵抗指数、血清甘油三酯水平上明显高于非肥胖组,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明显低于非肥胖组。
【关键词】 2型糖尿病;肥胖;证候分型;代谢指标【Abstract】Objective: To reveal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yndromes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with obesity and related indexes feature by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s of symptoms and laboratory indexes between obese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non-obese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Methods: 187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esity group and the non-obese group. 187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were divided into Xu syndromes (虚证) [ Qixu syndrome (气虚证), Xuexu syndrome (血虚证), Yinxu syndrome (阴虚证), Yangxu syndrome (阳虚证)] and Shi syndromes (实证) [Zaore syndrome (燥热证), Xueyu syndrome (血瘀证), Qiyu syndrome (气郁证), Qiyu Huare syndrome (气郁化热证), Tanshi syndrome (痰湿证), Shire syndrome (湿热证), Weichang Jiere syndrome (胃肠结热证)]. Conclusion: The characteristic of main syndromes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with obesity was Yure syndrome (郁热证), and the main syndrome was Qiyu Huare syndrome. The clinical indexes in the obesity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non-obese group. The levels of serum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in the obesit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non-obese group.【Keywords】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Obesity; Syndrome classification; Metabolic indices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9.01.0022型糖尿病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其特点是血糖升高,同时还会造成脂代谢异常。
2013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的糖尿病患病率达到了10.9%[1],其中90%为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其中肥胖人数占到了总患病人数的2/3,腹型肥胖则达到了45.4%。
中医药治疗在治疗糖尿病合并肥胖上具有副作用小、适宜推广的特点,因此为了更好地认识糖尿病合并肥胖的证候特点,为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合并肥胖、延缓疾病的进展奠定基础,故对糖尿病合并肥胖的证型分布及其代谢指标的特点进行研究。
1资料与方法1.1 病例来源本研究选择2017年3-12月在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87例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及2型糖尿病非肥胖病例作为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1.2.1 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1999年)的诊断标准制定,要点如下:①糖尿病症状(尿量增多、心烦、口渴、饮水量增多和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随机血糖(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11.1 mmol/L;②空腹血糖(FPG)≥ 7 mmol/L;③OGTT2小时血糖≥11.1 mmol/L。
(注:需重复测量一次予以证实,才能确诊。
在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同时还应排除1型糖尿病等其他类型糖尿病)。
1.2.2 肥胖的诊断标准根据2003年《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试用)》标准如下:①身体质量指数(BMI)≥28 kg/m2为肥胖;②腹型肥胖:男性腰围≥85 cm,女性腰围≥80 cm。
(注:如果体重增加是由于肌肉发达,则不应诊断为肥胖)1.2.3 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诊断既符合2型糖尿病,又符合肥胖的诊断标准。
1.2.4 中医证候诊断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颁布的《消渴病中医分期辨证参考标准》(1990年)制定,共分11型,包括虚证4型: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实证7型:燥热证、血瘀证、气郁证、气郁化热证、痰湿证、湿热证、胃肠结热证。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1.3.1 纳入标准①糖尿病诊断标准符合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1999年)的诊断标准;②符合2003年《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试用)》关于肥胖的诊断标准;③年龄18~75周岁。
1.3.2 排除标准①有其他严重原发疾病及严重心功能及肝肾功能不全者;②近1个月发生过严重急性并发症者,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糖尿病急性并发症(LA)、高血糖高渗状态(HHS)等;③近1个月有其他急性病症者,如急性感染等;④妊娠、哺乳期的妇女;⑤其他类型的糖尿病患者;⑥不愿意合作及精神失常患者。
1.4方法1.4.1 收集资料1.4.1.1一般资料一般资料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腰围(WC)、臀围、腰臀比(WHR)、糖尿病病程。
1.4.1.2临床及实验室指标①空腹血糖(FBG);②糖化血红蛋白(HbAlc);③血脂4项: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④血尿酸(UA);⑤颈部斑块及动脉硬化(彩超);⑥胰岛素抵抗指数采用HOMR-IR:HOMA-IR=[FBG(mmol/ L)×FINS(mIU/L)]/22.5。
1.4.1.3中医证候分类依据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颁布的《消渴病中医分期辨证参考标准》(1990年)制定分型标准,对患者进行证候学分类。
1.4.2 整理及分析资料按照分组标准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肥胖组及非肥胖组,分析两组的中医证候学特点及区别;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腰围、腰臀比、糖尿病病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4项、血尿酸、颈部斑块、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差异。
1.4.3 统计分析方法实验数据运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描述,组间的比较,符合正态分布的,方差齐者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不齐者采用t检验;两组间非正态分布的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检验水准采用α=0.05,双侧检验,显著性差异水平均为P<0.05。
2结果本研究共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187例,按照分组标准将患者分为两组,非肥胖组有男性66例,女性30例,共96例;肥胖组有男性67例,女性24例,共91例。
2.1 一般资料比较两组在糖尿病病程、性别、年龄、身高上无明显差异(P>0.05);肥胖组的体重及BMI明显大于非肥胖组(P<0.05);肥胖组的腰围、臀围、腰臀比明显大于非肥胖组(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