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年九年级下学期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项训练有答案

2019-2020年九年级下学期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项训练有答案

2019-2020年九年级下学期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项训练有答案
2019-2020年九年级下学期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项训练有答案

湖头中学2014九年级下学期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项训练

1小娜同学发现自家的厨房中有两瓶一大一小的无标签的白色粉末,妈妈告诉她是苏打和小苏打。为了鉴别这两瓶白色粉末,小娜分别各取一小包粉末并将它们编号为A 、B ,然后带到学校的实验室与小红、小慧两位同学进行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资料摘要如下:苏打,学名为碳酸钠,是白色粉末或细小颗粒,加热至851℃时熔化而不分解,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

小苏打.学名为碳酸氢钠,是白色粉末,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在水中的溶解性比碳酸钠略小,其水溶液的碱性比碳酸钠溶液的弱……

[实验探究]根据以上信息及学过的知识,三位同学各自设计的实验方案及探究过程如下: 小娜同学:取等量的A 、B 粉末分别完全溶于相同体积的蒸馏水中,根据溶液的pH 鉴别出两种粉末。

(1)测得A 的溶液pH=10,B 的溶液pH=8,则A 粉末是____________。

(2)水溶液呈碱性的物质一定是碱吗?_________(填“一定”或“不

一定”)。

(3)小红同学:将A 、B 两种粉末分别与盐酸发生反应,根据是否

有气体生成鉴别出这 两种粉末。你认为小红同学的实验方案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慧同学:将A 、B 两种粉末分别加热,根据粉末是否分解及生成的产物鉴别出这两种粉末。她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小慧同学设计的探究报告如下,请你帮她补充完整

【提出问题】如何通过实验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查阅资料】(1)“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H2SO4”.

(2)“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一样,能和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亚硫酸钙(CaSO3),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写出二氧化硫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

根据上述资料,甲同学、乙同学和丙同学分别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3)甲同学:“实验操作”:甲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A、B两步实验:“实验现象”:A B

【“得出结论】: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4)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不合理,其理由是:

(5)丙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部分装置在图中略去):

【探究与结论】(6)图C装置的作用是

(7)丙同学的实验中若已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的现象是:丙同学应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3. “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并利用。如可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其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下列有关该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能耗大是该方法的一大缺点B.整个过程中,有2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C. “反应分离”环节中,分离的基本操作是蒸发结晶、过滤 D. “反应分离”环节中,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4.“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并进行储存和利用.常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基本过程如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①“高温反应炉”分离出的CO2可制成干冰,干冰常用于

②“反应、分离室”中反应结束后,将NaOH和CaCO3分离的操作名称是

③“CO2捕捉室”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CO2+2NaOH→Na2CO3+H2O,涉及到的物质中,水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的物质有

(填写化学式);

④下列有关该捕捉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有(可多选)

A.捕捉到的CO2还可制备其它化工产品,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

B.整个过程中,只有一种物质可循环利用 C.“反应分离室”中的反应放出大量的热D.该捕捉技术的优点是没有消耗能源.

5 “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进行储存和利用的工艺和技术。(1)最近有科学家提出:把CO2含量高的气体吹入饱和KHCO3的溶液中,

生成KHCO3,然后利用KHCO3,再把CO2,经化学反应使之变为甲醇(CH3OH)和水。“绿色自由”构想的技术流程如图:

(注:分解池内的反应条件是加热;合成塔内的反应条件为300℃、200kPa和催化剂)

①分解池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合成塔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X溶液可循环利用,溶质是___________(填写化学式)。

(2)实际生产中,经常利用NaOH溶液来”CO2,流程图如图(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捕捉室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分离”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该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物质属于碱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化学式)。

6.在古代,人们常用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杂质不参加反应且不溶于水)和纯碱为原料制取烧碱,某小组同学按图所示流程进行实验,请你参与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

(1)贝壳高温煅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操作Ⅰ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3)溶液蒸发结晶得到固体C的过程中,常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

【问题与发现】该小组同学所得到固体C一定是纯净的NaOH吗?

【猜想与假设】根据反应原理,甲、乙、丙三位同学提出以下猜想:

甲:纯净的NaOH 乙: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丙:NaOH和Ca(OH)2的混合物

【探究与验证】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下列方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如下表,请参与他们的探究并完成所缺内容.

2019-2020年九年级下学期中考化学实验探

究题专项训练有答案

现象结论

实验操作

取少量固体C,溶于适量水形成溶液后,滴加

溶液变红猜想成立甲

几滴酚酞试液

取少量固体C,溶于适量水形成溶液后,滴加

无气泡产生猜想不成立

足量

取少量固体C,溶于适量水形成溶液后,滴加

猜想成立

几滴饱和溶液

【反思与评价】同学们认真研究实验流程,讨论后一致认为乙、丙两同学的方案、现象和推理均正确,请你根据实验流程对甲同学设计的方案进行合理的评价:

7.工业上用铝土矿(含氧化铝、氧化铁)制取铝的过程如下:

[查阅资料](1)氧化铝和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化学反应,而氧化铁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2)2NaOH+Al2O3═2NaAlO2+H2O 请根据上述流程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Ⅱ的名称是______.(2)沉淀C的化学式是______,实验室用盐酸将其溶解得到______色的溶液.(3)生产过程中,除H2O可以循环使用外,还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有______.

A.二氧化碳B.氧化钙C.氢氧化钠

(4)写出溶液B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8.在古代,人们常用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杂质不参加反应且不溶于水)和纯碱为原料制取烧碱,某小组同学按图所示流程进行实验,请你参与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

Ⅰ.定性研究

2014九年级下学期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项训练答案

第一题答案(1)苏打(2)不一定

(3)不正确;因为苏打和小苏打与盐酸反应都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

(4)

第三题答案 C

第四题答案①人工降雨②过滤③Na2CO3 NaOH ④AC

第五题答案 (1)①2KHCO3K2CO3+H2O+CO2↑②3H2+CO2CH3OH+H2O

③K2CO3

(2) ①CO2+2NaOH=Na2CO3+H2O

②CaO+H2O=Ca(OH)2 ,Ca(OH)2+Na2CO3=CaCO3↓+2NaOH

③Ca(OH)2、NaOH

第六题答案(1)CaCO3CaO+CO2↑(2)漏斗(3)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

碳酸钠有白色沉淀产生甲的设计方案不严密.实验过程中纯碱溶液与氢氧化钙不一定恰好反应,而纯碱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均显碱性,无论哪种物质过量,滴加酚酞均会变红,故不能据溶液变红确定只有氢氧化钠.

第七题答案1)操作Ⅱ分离溶液和沉淀的操作,是过滤

(2)A12O3、Fe2O3中加入浓的氢氧化钠溶液时,其中的A12O3会与之发生反应分别生成偏铝酸钠的水溶液,即为滤液B,所以沉淀C主要是Fe2O3,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溶液,呈黄色.

(3)生产过程中生成的物质,可再次被利用的即可为循环物质,氢氧化钠、二氧化碳及氧化钙都是可循环利用的物质.

(4)溶液B中的成分是偏铝酸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氢氧化铝,化学方程式为:2NaAlO2+3H2O+CO2═Na2CO3+2Al(OH)3↓

故答案为:(1)过滤(2)氧化铁(Fe2O3)黄色

(3)ABC (4)2NaAlO2+3H2O+CO2═Na2CO3+2Al(OH)3↓

第八题答案Ⅰ.定性研究:

(1)Na2CO3+Ca(OH)2=CaCO3↓+2NaOH;

(2)过滤,漏斗;

(3)使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

【猜想与假设】NaOH和Ca(OH)2;

【活动与探究】适量CaCl2溶液或BaCl2溶液;

【解释与结论】少量稀盐酸先和NaOH反应无气泡。

Ⅱ.定量探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