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抽动症的诊断检查方法都有哪些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1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小儿抽动症验案病案:王某,男,11岁,2014年6月15日。
主诉:眨眼,皱眉,耸肩,伴咳声1周。
病史:患儿平素少言,食欲欠佳,多梦,大便溏薄,小便尚可,一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焦躁不安,眨眼,皱眉,耸肩伴咳声。
曾到某医院就诊,诊断为小儿抽动症,未予治疗,而来我院就诊。
初诊:患儿眨眼,皱眉,耸肩伴有咳声,舌淡,苔白,脉细。
检查脑电地形图示:棘慢复合波。
西医诊断:小儿抽动症中医诊断:筋惕辨证审机:脾胃不足,肝木化火取穴手法:百会透曲鬓、前神聪透悬厘、瞳子髎、天枢、脾俞、肩井、足三里、太冲、太溪。
患者取坐位,选用0.30mm×40mm与0.25mm×25mm毫针,经75%酒精局部消毒。
百会透曲鬓,前神聪透悬厘:针与头皮成15-30度左右夹角,快速刺入帽状腱膜下,刺入1寸,快速捻转得气,转速达200转/min。
瞳子髎穴,快速进针得气,不做手法。
天枢穴,行盘法得气效果佳。
盘法——将针身按倒,用拇、食、中三指爪甲扣住针尾,用腕力将针向左或右盘旋。
脾俞穴取搓法得气。
搓针法——“如搓线之状”,连续旋转360°的转针,勿使肌肉缠身,最终达插之不入,提之不出,气满自摇之境。
足三里穴,斜刺1.2寸,进针得气,闭其下气(即压手按闭足三里下端),使针尖向上,使针感向病所(胃脘部)传导,传至膝关节时滞塞,用白虎摇头法——“似手摇铃,进圆退方,兼之左右,摇而震之”,使针感通关过节,气至病所。
肩井穴、太冲穴、太溪穴,取行捻转法得气,如鱼吞钩饵之感。
以上诸穴均留针40min,两周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休息2天。
第二个疗程:2014年7月1日。
患儿眨眼次数减少,皱眉,耸肩减轻,咳声时作,食欲有所提升,便质成形。
取穴、手法:同上,治疗一个疗程。
第三个疗程:2014年7月18日。
患儿眨眼次数明显减少,少有咳声,注意力仍不集中。
抽动障碍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临床表现抽动障碍主要包括运动性抽动、发声性抽动和伴随的心理行为症状三个方面,少数患儿出现感觉性抽动。
运动性抽动:可分为简单性抽动和复杂性抽动。
①简单性抽动:在头面部常表现为点头、摇头、皱眉、眨眼、挤眼、翻眼、嗅鼻、张口、噘嘴等,在肩、四肢与躯干部则表现为伸颈、耸肩、甩手、踢腿、躯干部扭转、膈肌抽动等。
②复杂性抽动:表现为缓慢的、似有目的的行为动作,如强迫行为、模仿行为、猥亵行为等。
发声性抽动:常出现在运动性抽动后数月或1年后,表现咽喉部不自主地发出异常声音,如清喉声、哼声、咳嗽声、动物吼叫声等简单发声抽动,约30%的患儿出现控制不住的秽语或重复语言,即复杂发声抽动。
心理行为症状:多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学习困难、个性改变和情绪障碍,并可出现猥亵行为、自伤或社会适应困难。
少部分患儿还可出现感觉性抽动障碍,即自觉躯体局部有不适感。
诊断及分类根据抽动障碍的临床特征和病程分类:1994年美国精神障碍诊断(DSM)-Ⅳ分类法将抽动障碍分为四类。
第一类为短暂性抽动症,第二类为慢性抽动症,第三类为Tourette综合征(抽动-秽语综合征,TS),第四类为其他尚未界定的抽动障碍。
与此同时,国际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ICD)-10也对抽动障碍进行分类,其分类法与美国精神障碍诊断(DSM)-Ⅳ的分类相似,但此两种分类法随着对抽动障碍研究、认识的不断深入,已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因此有学者提出将抽动障碍分为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抽动障碍、发声和多种联合运动障碍(即抽动-秽语综合征)、感觉性抽动障碍和未定型抽动障碍五类。
目前最常见的是短暂性抽动障碍和抽动-秽语综合征。
短暂性抽动障碍:又称习惯性痉挛或抽动症,是最常见的一种抽动类型。
发病以男童为多,起病年龄多见于4~7岁。
以单纯性或一过性肌肉抽动为特征,一般以眼肌、面肌和颈部肌肉抽动最为多见。
其诊断标准如下:起病于童年;有运动性抽动(单一部位或多个部位),或发声抽动;抽动能受意志克制短暂时间(数分钟或数小时);抽动症状的严重程度、发生的频率及部位可以改变;抽动症状1日内出现多次,每天如此,病期至少持续2周,但不超过1年;排除锥体外系疾病和其他原因引起的肌肉痉挛。
针药同用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临床效果观察多发性抽动症又称为抽动-秽语综合征,主要症状表现慢性、波动性、多发性运动肌快速抽搐,并会有不自主发声同时还存在语言障碍。
起病约为2-12岁之间,男孩的发病率高于女孩,约为3倍,病程持续时间长,可自行缓解或加重。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属于中医的“慢惊风”、“筋惕肉”等范畴。
保定市清苑区中医医院解放军二五二医院1.临床资料:1.1、中医诊断标准:按照十二五《中医儿科学》分为:肝阳上亢、气郁化火证;脾虚痰聚证;阴虚风动证。
1.2、西医诊断标准:采用《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中的多发性抽动症的诊断标准。
1.3、排除标准:⑴年龄不足4岁或超过14岁的少年;⑵合并心血管、肝、肾、神经系统等严重疾病者;⑶习惯性抽搐、儿童多动症、风湿性舞蹈病等患儿。
1.4、一般资料:30例中,男25例,女5例。
年龄4-14岁。
病程最短者5个月,最长者6年。
2、治疗方法:2.1针灸治疗:(1)体针:主穴:百会、四神聪、头维、神庭、风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
配穴:眨眼者加攒竹、丝竹空、鱼腰;咧嘴者加地仓、颊车;摇头者加翳风;耸肩者加臂臑;弄鼻者加迎香;发声者加承浆、廉泉。
患者取坐位,局部消毒后,用0.18mm×25mm毫针针刺上述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min,每日1次,21天为1疗程。
休息2天继续下一个疗程。
(2)耳针:肾上腺、神门、皮质下、心、肝、肾。
耳穴埋针,每周3次。
每日可按压2-3次,每次为5分钟。
2.2辩证用药:⑴肝阳上亢、气郁化火者,治以清肝泻火,息风镇惊。
方用:清肝达郁汤加减。
处方如下:栀子8g、白芍12g、当归8g、牡丹皮10g、甘草6g、陈皮8g、薄荷10g、菊花10g、青皮8g等。
⑵脾虚痰聚者,治以健脾化痰,平肝息风。
方用:缓肝理脾汤加减。
处方如下:党参12g、茯苓10g、桂枝10g、僵蚕8g、防风10g、栀子10g、柴胡12g、白芍12g、麸炒枳壳8g、川芎8g、半夏8g、陈皮10g、甘草6g等。
儿童抽动障碍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完整版)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时期、以抽动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
其临床表现多样,可伴多种共患病,部分患儿表现为难治性。
2013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制定了《儿童抽动障碍的诊断与治疗建议》[1],近年来又有新的认识。
为了提高儿科及相关专业临床医师对TD的规范诊疗水平,避免误诊误治,制定此实用版,并更新了TD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和部分用药,增加了难治性TD的治疗、TD教育干预和预后评估等内容。
1 临床表现1.1 一般特征TD的起病年龄为2~21岁,以5~10岁最多见[2],10~12岁最严重[3];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3~5)1。
1.2 抽动分类及特点1.2.1 抽动分类分为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
其中运动性抽动是指头面部、颈、肩、躯干及四肢肌肉不自主、突发、快速收缩运动;发声性抽动是口鼻、咽喉及呼吸肌群的收缩,通过鼻、口腔和咽喉的气流而发声。
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可再细分为简单性和复杂性2类,有时二者不易分清[4]。
40%~55%的患儿于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之前有身体局部不适感,称为感觉性抽动(sensory tics),被认为是先兆症状(前驱症状),年长儿尤为多见[5],包括压迫感、痒感、痛感、热感、冷感或其他异样感觉。
1.2.2 抽动特点抽动表现为一种不自主、无目的、快速、刻板的肌肉收缩[6]。
(1)抽动通常从面部开始,逐渐发展到头、颈、肩部肌肉,而后波及躯干及上、下肢;(2)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或者出现新的抽动形式;(3)症状时好时坏,可暂时或长期自然缓解,也可因某些诱因而加重或减轻;(4)与其他运动障碍不同,抽动是在运动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发生,非持久性存在,且症状可短暂自我控制。
常见加重抽动的因素包括紧张、焦虑、生气、惊吓、兴奋、疲劳、感染、被人提醒等。
常见减轻抽动的因素包括注意力集中、放松、情绪稳定等[5]。
儿科护理:儿童抽动障碍的表现及诊断主要根据病史和临床检查,细致直接观察抽动症状和一般行为表现,对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抽动障碍患儿在医师面前,可能短暂控制抽动,易被忽视而漏诊。
另因伴发行为症状易被误诊,故须识别主要症状和次要症状明确疾病的性质。
诊断标准:抽动症(短暂性抽动障碍)的诊断标准:①起病于童年;②有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③抽动能受意志克制短暂时间(数分钟至数小时);④症状的强度或抽动部位可以改变;⑤病期至少持续1个月但不超过1年;⑥排除锥体外系统神经疾病和其他原因所引起肌肉痉挛。
Tourette综合征的诊断标准:①起病于21岁以前,大多数在2~15岁之间;②有复发性、不自主、重复的、快速的、无目的抽动,影响多组肌肉;③多种抽动和一种或多种发声抽动,两者同时出现于某些时候但不一定必须同时存在;④能受意志克制数分钟至数小时;⑤在数周或数月内症状的强度有变化;⑥抽动每天发作多次,几乎天天如此。
病程超过1年以上,且在同1年之中症状缓解不超过2个月以上;⑦排除小舞蹈症、肝豆变性、癫痫肌阵挛发作、药源性不自主运动及其他锥体外系病变。
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的诊断标准:(1)须符合短暂性抽动障碍所列①、②、③三项;(2)肌肉抽动或不自主发声一天内出现多次,几乎每天如此或间歇性出现。
强度一般不变。
病期超过1年。
按临床特片和病程不同,将抽动障碍分为以下几类:1、短暂性抽动障碍(transient tic disorder,又称抽动症;儿童习惯性痉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
主要表现为简单性运动抽动,如眨眼、皱额、咬唇、露齿、缩鼻、揺头、点头、耸肩等不自主抽动;少数病例为简单性发声抽动,表现反复咳声、哼气或清嗓声等。
2、发声或多种运动联合轴动障碍(combined vocal and multiple motor tic disorder),即Tourette综合征(以下简称TS)或称为抽动-秽语综合征。
这是一类症状复杂多样、严重的类型。
1.抽动秽语综合征量表2.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3.抽动秽语综合征生活质量量表抽动秽语综合征量表(TSGS)一.介绍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儿童起病的慢性动作性和发音性抽动症,常伴有多种行为异常,患者可能还有心理症状,例如强迫症,因此难以进行定量评价。
TSGS 量表由Harcherik 和他的同事于1984 年设计,此量表分为两个部分。
检查者之间可靠性高。
研究发现抽动的等级与ADHD或者强迫症存在与否无关。
此量表应该由医生或者有经验的护士操作,需要时间长,大约30~45分钟。
虽然量表具有有效性和检查者之间的一致性,但是评价仍然是很困难的,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
二.内容发生的频率(代码F):1:≤1 次/5分钟2:1 次/2~4.9 分钟3:1 次/1.9分钟~4 次/1分钟4:≥5 次/1分钟5:无数次能否掩饰(代码D):1——可以被掩饰5——不能执行其它动作功能单纯动作性抽动(SM):没有目的的抽动和/或运动F×D=复杂动作性抽动(CM):多组肌群协同运动,动作复杂多样,具有模仿性,抚摩自己,别人或者物体F×D=单纯发音性抽动(SP):没有目的的哼声、犬声,咳嗽,清喉音F×D= 复杂发音性抽动(CP):有目的的,模仿言语,重复言语和秽语,可区分的语言F×D=行为(代码B)正常5——脾气正常,学校和家庭关系有轻微的问题10——有些问题,至少某些关系受到影响15——很多部分受到影响和损害20——严重损害影响所有行为25——不能被接受的行为表现,需要监视其行为学校和学习问题正常5——分数低10——复读,某些学科应该上辅导班15——所有的功课均需特殊辅导20——应该上特殊的专门学校25——不能上学,需要回家坐立不安(代码MR)正常5——运动,明显,没有问题10——坐立不安,有些问题15——明显的坐立不安,中等程度的问题20——大多数时间在运动,但是偶有中断,运动功能受累25——不停的运动,没有运动功能工作职业问题正常5——工作固定,有些困难10——工作问题严重15——失去很多工作20——几乎没有被雇佣过25——失业(SM+CM/2)=(SP+CP)÷2+(B+MR+上学或者工作问题评分)×2/3=总分三、严重程度评分标准抽动:没有极少;能够表现正常轻度;局限某一肌群的抽动中等程度;局限于身体的某一部位严重;涉及身体的多处很严重;行为复杂发音:正常极少;能够表现正常轻度;发单个单词或者声音,间隔至少 1 次呼吸或者 4 秒钟中等程度;连续重复发怪音或者单词2~3 次,单个秽语,间隔至少1次呼吸或者4 秒钟严重;连续重复发怪音或者单词4次以上,连续重复秽语2~3 次。
儿童抽动症挂什么科
一、儿童抽动症挂什么科二、儿童抽动症的鉴别诊断三、儿童抽动症的注意事项
儿童抽动症挂什么科1、儿童抽动症挂什么科
儿童抽动症是一种常见小儿疑难杂症,您可以选择挂小儿神经内科或心理科,也可以到儿童专科医院进行检查。
小编建议有抽动症孩子的家长要帮助孩子排除紧张感和恐惧感,家长要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让孩子生活在平静和自信的气氛中。
无论他的动作如何使人生气。
2、儿童抽动症的病因
孕产原因:母孕期高热、难产史、生后窒息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刨宫产等。
这些都是因为母孕时间没处理好而致使的儿童患抽动症的原因。
感染原因: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腮腺炎、鼻炎、咽炎、水痘、各型脑炎、病毒性肝炎等。
精神原因:惊吓心情激动、忧伤、看惊险电视、小说及刺激性的动画片等。
这些都对正处于开展期的儿童有一定的影响,导致儿童不一样于其他小朋友的心理,长时间的影响可能会致使小孩发生反常反响。
家庭原因:爸爸妈妈关系紧张、离婚、怒斥或打骂孩子等。
3、儿童抽动症的症状体征
3.1、急性单纯性(或一过性)儿童抽动症抽动症开始的症状大多数为简单性、不随意性的运动抽动,极少数为单纯发声抽动。
常见的眼、面部抽动表现为眨眼、挤眉、翻眼、咬唇、张口、点头、摇头、伸脖、耸肩等。
少数单纯发声抽动表现为反复咳嗽、清嗓子、发出哼声。
症状可。
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临床诊治新动向目的:本次研究中主要对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诊断,进而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疗方式。
方法:选择我院2年间共治疗的15例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然后对患者行脑电图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然后采用氟哌啶醇来进行辅助治疗。
结果:从脑电图和各项检查中可以看出,脑电图显示正常的患者为3例,其中轻度异常的患者后有7例,实验室检验结果属于正常状态,氟哌啶醇的治疗效果高达96%。
结论:在对抽动秽语综合征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采用脑电图的治疗方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氟哌啶醇的辅助使用也达到了显著的疗效。
标签:抽动秽语综合症;脑电图;氟哌啶醇通常情况下,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多为儿童,因此,在实际的抽动秽语综合征临床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会存在着较大的难度。
为了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本次研究中主要选择了我院在两年之内收治的15例患者,并且对这些患者的治疗方式以及实际的治疗效果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的医学研究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1、临床资料在临床诊断中,都符合DSM-Ⅲ诊断标准,其中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0例和5例,可见,男性和女性的比例达到了2:1,年龄差异较大。
所谓的抽动就是指在脸部、眼部以及头部等不同位置,肌肉呈现出不自在或者是无目的的抽动,而且速度相对较快。
具体来说,包括眨眼、咀嚼或者是耸肩和肢体的抖动等等。
这些症状出现的时间不是非常确定,而且反复程度也相对较高。
较多的患者会从口腔中发出“嗨”的声音。
情绪相对比较紧张。
如果患者的精神高度紧张,抽动的程度会比较严重,在入睡之后,抽动的症状明显消失。
这些症状的出现对患者的记忆力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如果是少年儿童,直接的后果就是影响学习成绩。
2、方法与结果2.1诊断标准在实际临床诊断中,主要按照DSM-Ⅲ诊断方式标准诊断,其中患者患病需要超过两年,发病特点可以是有规律或者是无规律的进行,抽动的动作有一定的重复性、快速性及无目的性。
另外,身体中的一处出现抽动会影响到其他肌肉。
儿童抽动症表现出来的具体情况关于儿童抽动症表现出来的具体情况的情况你是否了解一些具体的情况,详细的情形呢?我想了解的也是单面的,片面的吧,我们一起通过对于下面文章的深入学习,了解儿童抽动症表现出来的具体情况.抽动症的临床表现有哪些?青岛第九人民医院有多年治疗临床经验的姜志华主任告诉您:孩子出现不停皱眉、挤眼、清嗓子、手足不由自主的抽动情况时,家长们就要引起足够的注意了。
专家姜主任提示说,这些都是抽动症的症状表现,抽动症对患儿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家长要警惕。
抽动—秽语综合征以肌肉抽动为主要临床表现,其特点多以快速的几组肌肉抽动同时出现。
抽动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1、面部肌肉抽动。
表现为咧嘴、噘嘴、缩鼻、扮怪相,点头、摇头、挺脖子、耸肩等。
2、上肢下肢抽动。
表现为甩手、举臂、扭臂、搓手指、握拳;抖腿、踢腿、踮脚、旋转、甚至跪姿走路、步态异常等;挺胸、扭腰、身体扭转、腹肌抽动。
3、喉部发声抽动表现为异常发音。
如干咳声、清嗓声、吼叫声,或随地吐唾沫,或口吃、语节、重音不当,或不自主的秽语、骂人、说脏话等.4、其他行为异常。
可有重复、刻板的语言和动作,强迫性行为,刺戳动作、冲动性触摸动作,甚至模仿别人、猬亵举动或控制不住的下流动作;也可能发生自伤或伤人行为,如撞头、反复咬破嘴唇、咬铅笔、吮指头、挖破皮肤、破坏物品、侵犯别人等。
小编上文的详细介绍就是儿童抽动症表现出来的具体情况,我想给了很多读者加深了对于疾病的深层次的了解了吧。
希望大家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专家介绍:儿童抽动症的典型症状表现对于初为人父母的家长来说,小儿抽动症到底都有哪些症状他们并不了解。
看到一些类似于儿童抽动症的行为时,很多家长都很无助,总下不了定论。
专家指出,儿童抽动症是一种儿童不受控制的一种抽动现象,也是目前儿童常患的一种疾病,随着现在儿童抽动症的不断发病,人们也越来越关注抽动症。
那么,具体儿童抽动症是什么表现呢?一起来听听专家是怎么说的吧。
抽动症的症状及治疗抽动症的症状有哪些呢?下面小编介绍如下:1、孩子患有抽动症时常可表现为咧嘴、撅嘴、缩鼻、扮怪相等,这些都是由于患儿面部肌肉抽动所引起的。
2、孩子患有抽动症时还可存在眼部肌肉抽动,孩子眼部肌肉抽动症常可导致孩子表现出扬眉、皱眉、眨眼、斜眼、翻白眼、凝视等。
3、患儿喉部发声抽动时常可表现为异常声音,如干咳声、清嗓子、吼叫声、或不停地吐唾沫、或口吃、语节、重音不当,不自主的秽语、骂人、说脏话等。
4、儿童抽动症还可导致患儿出现四肢肌肉抽动,孩子上肢抽动时可表现为甩手、举臂、扭臂、搓手指、握拳,下肢抽动则表现为抖腿、踢腿、踮脚、旋转,危姿走路、步态异常等。
5、儿童抽动症患儿可能会出现颈部肌肉抽动常可表现为点头、摇头、扭脖子、耸肩等6、抽动症患儿的躯干抽动常可导致患儿表现为挺胸、扭腰、身体扭转;其中腹肌抽动是不容易被家长发现的,家长要多加注意。
抽动症的病因抽动症的病因是单一的,还是多种呢?抽动症的病因具体有哪些呢?1、遗传研究已证实遗传因素与Tourette综合征发生有关,但遗传方式不清。
家系调查发现10%~60%患者存在阳性家族史,双生子研究证实单卵双生子的同病率(75%~90%)明显高于单卵双生子(20%),寄养子研究发现其寄养亲属中抽动障碍的发病率显著低于血缘亲属。
2、神经生化异常抽动障碍可能存在DA、NE、5-HT等神经递质紊乱。
多数学者认为Tourette综合征的发生与纹状体多巴胺过度释放或突触后多巴胺D2受体的超敏有关,多巴胺假说也是Tourette综合征病因学重要的假说。
有学者认为本病与中枢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功能亢进、内源性阿片肽、5-HT异常等有关。
3、脑结构或功能异常皮层-纹状体-丘脑-皮层(CSTC)环路结构和功能异常与抽动障碍的发生有关。
结构MRI 研究发现儿童和成人抽动障碍患者基底节部位尾状核体积明显减小,左侧海马局部性灰质体积增加。
对发声抽动的功能MRI研究发现抽动障碍患者基底节和下丘脑区域激活异常,推测发声抽动的发生与皮层下神经回路活动调节异常有关。
/小儿抽动症的诊断检查方法都有哪些
小儿抽动症虽不是致命的疾病,但是多多少少会给整个家庭带来焦虑的气氛,孩子在儿童时期语言表达不完善,有时候很多症状特点描述的不确切导致疾病误诊,所以小儿抽动症患者在治疗之前必须到正规医院接受确诊检查。
小儿抽动症的具体表现为挤眉、眨眼、摇头、噘嘴、耸肩、扭颈、喉中发出异响、脏话、骂人及打人等。
小儿抽动症的诊断检查方法如下:
1、反复出现多发性、无意义的颜面部、四肢及躯干抽动或清嗓音;患儿自控能力差,注意不集中,学习困难;舌边尖红色,苔少或光剥,脉细数;询问患儿的脑外伤史、产史,是否有早产、难产、剖腹产而致脑缺氧、缺血或窒息。
2、检查患儿背部是否有颈椎习惯性脱位,在颈椎附近是否可触及压痛点。
3、运动持久试验,查自我控制能力,患儿因为真阴不足,肝火上炎,内热过盛而致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
4、翻手试验,让患儿坐于桌前,将两手平放在桌面上,做时先手掌向下,将拇指沿桌边垂下,而两手其他手指靠拢。
在反复尽量快速翻手时,出现动作笨拙,甚至乱翻一气;如果翻手时不让摆动肘部,则两小指靠不拢,姿势也更加笨拙。
5、有不自主,重复,快速,没有目的单一或者是多部位肌群抽动,或者是单一的发声。
抽动可能会受意志克制数分钟或数小时。
6、抽动的症状一天内会出现多次,每天都是这样,至少持续两周,但是不会超过一年。
7、排除风湿性舞蹈病,肝豆状核变性以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运动障碍。
温馨提示: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不可过度劳累,要保持足够的睡眠。
原文链接:/xecdz/2014/0520/173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