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金属夹钳配合高频电凝治疗直结肠大息肉的临床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52.78 KB
- 文档页数:2
内镜下钛夹配合高频电凝电切法治疗大肠息肉目的:探讨在内镜下钛夹配合高频电凝电切法治疗大肠息肉的应用价值。
方法:内镜下采用钛夹钳夹配合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大肠息肉患者54例。
结果:内镜下大肠息肉切除仅有2例患者出现少许出血,均经内镜下治疗止血成功。
所有息肉成功切除,无大出血和穿孔等并发症。
结论:内镜下钛夹配合高频电凝电切法治疗大肠息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标签:大肠息肉;内镜;钛夹;高频电凝电切大肠息肉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从病理上可分为: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错构性瘤、增生性息肉,后三种息肉统称为非肿瘤性息肉,几乎不发生癌变。
其中腺瘤性息肉包括管状、绒毛状及管状绒毛状腺瘤,此种息肉发生癌变的概率最大,尤以绒毛状为著,被称为癌前期病变[1]。
因此对于大肠息肉进行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能促进大肠癌三级预防体系的建立,对控制大肠癌的发病率有及其重要的意义[2]。
近年来,内镜下电凝电切术已成为治疗大肠息肉的首选方法,但其出血发生率较高,特别是粗大息肉切除时易发生出血或穿孔[3]。
为此笔者所在医院采取了钛夹配合高频电凝电切的治疗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本文就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来采用内镜下钛夹钳夹配合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大肠息肉患者54例,其疗效确切,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7年12月-2012年9月内镜下钛夹配合高频电凝电切治疗大肠息肉54例患者(息肉共73颗),其中男33例,女21例,年龄(47.6±5.6)岁;单发38例,多发16例;所有息肉均有蒂。
息肉大小:1.2~2.0 cm的41颗,2.0~3.0 cm的28颗,>3.0 cm的4颗;蒂的直径:0.5~1.2 cm。
1.2 方法应用Olympus CF-H260AI电子结肠镜,Olympus PSD-40高频电发生器、Olympus HX-5LR-1型内镜金属夹持放推送器及MD850型金属钛夹。
术前行血常规、凝血常规、血糖、心电图等检查。
肠镜下硬化加电凝治疗结肠巨大粗蒂息肉1例大肠息肉是大肠常见疾病,其中腺瘤性息肉与大肠癌关系密切,肉眼难以判断其良恶性,常行肠镜下切除,虽并发症发生率低,但仍会出现出血、穿孔,尤其直径〉1.5cm的息肉,本文就1例结肠大息肉内镜下聚桂醇硬化治疗辅助电凝治疗进行报道。
标签:大肠息肉;聚桂醇;硬化治疗结肠息肉是大肠常见疾病,腺瘤性息肉与大肠癌关系密切,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肠镜下切除:圈套凝切、活检钳凝切法、电凝器灼除法[1]。
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息肉的常见并发症为出血、穿孔及灼伤[2],穿孔发生率为0.13%~0.30%,出血发性率为0.47%~1.50%,粗蒂息肉更易发生出血,病死率为0.03%[3~4]。
术前进行预防出血处理,可有效降低出血发生率。
我院在2013年7月于肠镜下治疗1例结肠巨大息肉(蒂部直径超过1cm),术前行内镜下聚桂醇硬化,继之行电凝治疗,疗效满意,无并发症发生,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男,64岁,反复下腹痛伴大便带血10余年,下腹隐痛呈阵发性反复发作,发作持续1~2h/次,3~4次/d,发作时持续1w左右可自行缓解,数月发作1次,程度中,无放射痛,与进食、体位无明显关系,伴大便带血,血液呈鲜红色,覆于大便表面,量少,约10mL/次,大便成形,1~2次/d,无恶心、呕吐,无腹胀,无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抗感染治疗有效,一直未予重视。
入院查体:血压130/90mmHg,心律65次/min,神志清,精神可,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听诊无明显异常,腹平软,左下腹有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未触及包块,肝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正常,移动性浊音阴性,下肢不肿,神经系统未见明显异常。
1.2实验室检查入院后查结肠纤维镜示:乙状结肠见一枚长蒂息肉,蒂长约4cm,直径大于1cm,息肉直径约3.5×4.5cm,表面光滑。
镜下不能完全看清息肉全部。
病理示腺瘤性息肉。
结肠息肉3种内镜治疗方法的疗效对比武阿丽;吴兵;张亚飞;周景丽;武舍舍;董蕾【摘要】目的:探讨结肠镜下不同方法治疗结肠息肉的疗效.方法:756枚结肠息肉行结肠镜下治疗,分别采用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378枚,高频电切术治疗115枚,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237枚.术后随访3月,比较3种方法的治愈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APC组(治愈率100%)、EMR组(治愈率96.7%)对于治疗扁平及浅表隆起的结肠息肉明显优于高频电切组(治愈率63.4%,P<0.01),而APC组和EMR 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高频电切组(治愈率94.5%)、EMR组(治愈率100%)对于治疗亚蒂隆起及有蒂隆起的结肠息肉明显优于APC组(治愈率74.5%,P<0.01);而APC组和EMR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PC治疗扁平及浅表隆起的结肠息肉疗效较好,但无法获取完整病变病理结果;高频电圈套器切除可应用于亚蒂及有蒂息肉.EMR对于治疗各种息肉均更加理想.【期刊名称】《陕西医学杂志》【年(卷),期】2013(042)002【总页数】3页(P214-216)【关键词】结肠息肉/治疗;结肠镜检查/方法;对比研究【作者】武阿丽;吴兵;张亚飞;周景丽;武舍舍;董蕾【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西安,710004;陕西省核工业215医院;陕西省核工业215医院;陕西省核工业215医院;西电集团医院;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西安,71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6.9目前对于结肠息肉(尤其是直径<2.0c m)的内镜下治疗多采用氩离子凝固术(APC)及经圈套器高频电切除术,为探讨结肠镜下治疗结肠息肉更为安全有效的方法,现将内镜下氩离子凝固疗法、内镜下高频电切术及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3种方法治疗结肠息肉的疗效,对比分析如下。
对象与方法1 对象 2010年9月至2011年10月我们共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结肠息肉患者3748例,检出456例,总计1037枚;结肠息肉756枚,其中炎性息肉253枚,腺瘤503枚;男439枚,女317枚,男女性别比1.38∶1,年龄67±13.4(11~85)岁。
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中金属夹的应用及护理发表时间:2019-03-11T11:41:03.92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11期作者:陶红[导读] 通过248例结肠息肉患者,采用金属夹结扎创面观察疗效,总结术中配合技巧和护理经验。
方法将带推送器的一体式金属夹经肠镜活检孔道送入息肉切除部位,对准创面释放金属夹达到止血和封闭创面的目的。
结果除2例迟发性出血外全部成功,成功率99%。
结论金属夹关闭结肠息肉切除创面疗效确切,操作方便,能有效预防术中和术后出血。
陶红(上海市浦东医院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消化内镜科,201399)【摘要】目的通过248例结肠息肉患者,采用金属夹结扎创面观察疗效,总结术中配合技巧和护理经验。
方法将带推送器的一体式金属夹经肠镜活检孔道送入息肉切除部位,对准创面释放金属夹达到止血和封闭创面的目的。
结果除2例迟发性出血外全部成功,成功率99%。
结论金属夹关闭结肠息肉切除创面疗效确切,操作方便,能有效预防术中和术后出血。
【关键词】结肠息肉;内镜;金属夹;护理【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9753(2018)11-0017-01随着大肠癌筛查工作的广泛开展,肠镜检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结肠息肉的检出率也越来越高。
金属夹作为一种逐渐成熟的内镜微创治疗手段,也越来越被内镜医师所重视,其适应证已从最初单纯的局部消化道止血治疗逐步扩展到闭合消化道穿孔、瘘管,固定导管或探针于胃肠道内以及术前标记等,而且配合现有的内镜设备成功开展了较多的内镜微创治疗,例如内镜黏膜切除术(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1]。
我院自2018年7月-2018年9月采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248例,使用的金属夹有南京微创的可旋转重复开闭软组织夹,规格:ROCC-D-26-195和波士顿的带有推送器的一次性使用止血夹,Boston Resoiution金属夹,现将护理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选取2018年7月-2018年9月所治疗的248例结肠息肉。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内镜下圈套高频电切术治疗结直肠息肉的临床效果比较结直肠息肉是结直肠黏膜上的腺瘤病变,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但长期不治疗可能会发展成为恶性病变。
对于结直肠息肉的治疗非常重要。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内镜下圈套高频电切术是目前治疗结直肠息肉的主要方法,两者各有优劣势。
本文将从临床效果的角度对这两种治疗方法进行比较,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通常适用于结直肠息肉较小且无恶性变化的患者。
该术式通过内窥镜引导下,在息肉鼓起的基础上,利用电切、剜除等方式将息肉切除,同时保留正常的结肠黏膜。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具有操作简便、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但也存在术后可能出现残余、复发的问题。
二、内镜下圈套高频电切术内镜下圈套高频电切术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治疗方法,通过内窥镜引导下,将圈套套在息肉基部,然后使用高频电切割除息肉。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出血少,同时对于大、扁平、广基的息肉疗效较好。
内镜下圈套高频电切术也存在术后息肉复发、出血等并发症的风险。
三、临床效果比较1. 术后复发率: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虽然术后可能存在残余的可能,但由于其切除基部充分,并且可以同时取材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因此术后的复发率相对较低。
而内镜下圈套高频电切术的复发率稍高一些,可能需要多次手术才能切除干净。
2. 出血风险:两种手术在出血方面都有较好的控制,但内镜下圈套高频电切术对于较大息肉的切除更为方便,并且减少了出血的风险。
3. 术后恢复: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由于是对结肠黏膜的直接剜取,术后可能存在结肠收缩等情况,而内镜下圈套高频电切术对正常的结肠黏膜损伤较小,术后患者的恢复速度相对较快。
四、结语通过以上对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内镜下圈套高频电切术的临床效果比较,我们可以看出,这两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劣势,临床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可以针对两种治疗方法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以提高治疗结直肠息肉的临床效果。
结肠镜下钛夹钳夹后电刀治疗结直肠粗蒂息肉的疗效观察吴江山;阮素莲;韦秀芳;黄兴蔚;黄苏华;石春光;岑爱丽;方青华【摘要】目的探讨结肠镜下钛夹钳夹后电刀治疗结直肠道粗蒂息肉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消化内镜钛夹联合高频电切技术切除对于2 cm以上结直肠粗蒂息肉102例患者(152枚息肉),均先用钛夹钳夹根部后再用电刀切除原钛夹钳夹处远端.结果在所有102例患者(152枚息肉)中均能安全切除,恢复良好,术后5d内痊愈出院,均无穿孔、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结肠镜下消化内镜钛夹钳夹后电刀治疗结直肠道粗蒂息肉,简单方便,安全有效,有效避免或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上推广.【期刊名称】《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年(卷),期】2012(017)003【总页数】2页(P161-162)【关键词】结直肠息肉;消化内镜钛夹;电刀;圈套器;不良并发症【作者】吴江山;阮素莲;韦秀芳;黄兴蔚;黄苏华;石春光;岑爱丽;方青华【作者单位】530100 南宁市武鸣县人民医院消化科;530100 南宁市武鸣县人民医院消化科;530100 南宁市武鸣县人民医院消化科;530100 南宁市武鸣县人民医院消化科;530100 南宁市武鸣县人民医院消化科;530100 南宁市武鸣县人民医院消化科;530100 南宁市武鸣县人民医院消化科;530100 南宁市武鸣县人民医院消化科【正文语种】中文结直肠息肉是原发于上皮并隆起于黏膜面的肿物,特别是目前公认腺瘤性息肉或绒毛状腺瘤与大肠癌关系密切。
所有的结直肠息肉,除有禁忌症或恶变中晚期外均应在电子结肠镜下切除。
随着内镜技术及各种配件的发展,经电子结肠镜行息肉切除术已成为治疗结直肠息肉的首选方法。
我科2005年4月~2012年5月经电子结肠镜高频电凝摘除大肠息肉1 576例,其中结肠镜下钛夹钳夹后电刀治疗结直肠道粗蒂息肉102例,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病例均选择2005年4月至2012年1月期间因为便血、腹泻、便秘、大便次数增加或习惯改变等在我院行电子肠镜检查中大肠息肉直径>1~2 cm的患者102例(息肉共152颗),其中女35例,男67例,平均年龄40.5岁。
作为消化系统常见病—结直肠息肉,具有较高发病率。
有研究显示,结直肠息肉可进展成为结直肠癌,特别是腺瘤样息肉发展成为结直肠癌概率更高[1-2]。
因此,早诊断、早治疗对预防结直肠癌具有积极意义。
当前,治疗结直肠息肉方式较多,结合息肉位置、直径、形态等,可实施活钳钳除、内镜下黏膜切除、冷切除、圈套器等治疗息肉[3]。
高频电切治疗方式简单、快捷,成为临床首选治疗结直肠息肉方式。
但有研究指出,对结直肠息肉患者采取冷切除方式可减轻对机体损伤,安全有效[4]。
为此,本文旨在探究无痛内镜下冷切除与高频电切治疗结直肠息肉的临床效果,以期为结直肠息肉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在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下,将2018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消化科治疗的结直肠息肉患者180例纳入研究,纳入标准:(1)内镜诊断为结直肠息肉[5]。
(2)手术指征明显。
(3)术前半个月未服用抗凝药物。
排除标准:(1)恶性肿瘤。
(2)既往结直肠手术史。
(3)凝血功能异常。
(4)肠炎。
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90例。
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1.2.1 对照组 进行高频电切治疗,对患者实施常规外周静脉麻醉,常规进镜,顺序为从上至下治疗息肉。
根据息肉情况,选择适当圈套器。
调整探头,观察息肉情况,置入圈套器并将其打开,套住息肉后关闭圈套器,随后使用高频电凝电切、电凝交互进行切除息肉,回收病灶样本。
如创面出现少量出血,可局部喷洒去甲肾上腺素液,如创面良好观察止血后退镜。
如果创面较大或者较深,实施钛夹合闭创面。
1.2.2 观察组 接受无痛内镜下冷切除治疗,在完成息肉观察后,结合息肉情况,调整内镜位置,采用冷圈套套取息肉边缘2~3 mm正常组织,拉紧圈套器,实施机械性切除,回收病灶样本。
注意有无出血,如发现明显渗血,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再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可使用金属夹夹闭创面。
内镜黏膜切除术与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无蒂息肉的疗效对比李江虹;黄国进;成翠娥;陆志平;吴钢【摘要】目的: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及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无蒂息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108例行EMR治疗(EMR组)或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术治疗(电切组)的结直肠无蒂息肉(直径1~2 cm,共131枚)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EMR及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术均成功切除息肉.EMR组手术时长[(9.19±1.32)min]长于电切组[(7.71±1.33)min];EMR 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51±2.04)d]短于电切组[(4.63±1.81)d];EMR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26%)低于电切组(2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未见病变残留、原位复发.结论:EMR和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术均可用于直径1~2 cm结直肠无蒂息肉的治疗,其中EMR更安全、术后恢复更快.%Objective:To explor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and high frequency electric coagulation electric cut method for treating non-pedunculated colorectal polyps.Methods:During January 2013 and July 2015,the clinical data of 108 patients with 131 non-pedunculated colorectal polyps which the diameter between 1-2 cm were treated by EMR or high frequency electric coagulation electric cut method,operative time,hospital stays and complications were recorded for retrospective analysis.Results:EMR and high frequency electric coagulation electric cut method were successfully performed in all 108 cases.Patients in the EMR group needed longer operative time ([9.19±1.32]min)compared with thesnare group ([7.71±1.33]min).The average hospital stay time([3.51±2.04]d)of patients in the EMR group was shorter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snare group ([4.63±1.81]d).EMR group total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5.26%) was lower than the snare group (21.6%,P<0.05).All polyps were excised,no original residual lesions and recurrenceinsitu were found during follow up.Conclusions:Both EMR and high frequency electric coagulation electric cut method can be used for non-pedunculated colorectal polyps,but EMR is safer and can achieve faster postoperative recovery.【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年(卷),期】2017(024)001【总页数】4页(P115-118)【关键词】结直肠无蒂息肉;内镜黏膜切除术;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术【作者】李江虹;黄国进;成翠娥;陆志平;吴钢【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常熟 215500;江苏省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常熟 215500;江苏省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常熟215500;江苏省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常熟 215500;江苏省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常熟 215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4.62结直肠息肉(colonic polyps)是指结直肠表面隆起并向肠腔内突起的病变的总称,大部分结直肠癌是由息肉(主要是腺瘤性息肉)恶变所致[1-2]。
总结结肠息肉内镜下电切术后电凝综合症状总结结肠息肉内镜下电切术后电凝综合症状2012-12-13 19:13 求医网概述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实施息肉电切的病例逐渐增多,以往电切术后并发症,如出血、穿孔等,在内镜医师的努力控制下有所减少,但术后电灼伤情况仍存在。
一、息肉切除术后电凝综合征并不少见。
电凝综合征常表现为术后局限性腹痛、发热、白细胞升高等,多发生于术后内,无肠道穿孔证据。
其主要原因是电凝造成肠壁透壁损伤,引起浆膜层炎症反应,从而导致局限性腹膜炎症状。
经肠镜结肠息肉电凝切除术后6h一2d 出现局限性腹痛、腹部肌紧张及反跳痛等局部腹膜炎体征,腹部线检查排除肠道穿孑L,经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电凝综合征的诊断即可确立。
本文3例符合上述标准。
二、诱因造成息肉切除术后电凝综合征的常见因素包括:息肉较大;息肉起源于肌层,肌细胞导电,电凝时易穿透肠壁;圈套器未收紧,接触邻近肠壁; 电流强度过大,电凝时间过长;右半结肠肠壁较薄,易传导热量。
本文例2考虑电凝止血时应用电流较强,热量传导至结肠周围小肠,引起应激反应,导致电凝综合征。
三、治疗电凝综合征的治疗措施包括禁食、卧床休息、补液支持及抗生素预防感染。
其临床表现与术后肠穿孔不易鉴别,须注意避免不必要的外科手术,但经上述治疗后症状不缓解或有加重趋势者应警惕肠穿孔。
本文例因症状较重,虽腹部x线检查未见游离气体,但考虑肠穿孔,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肠管温度较高,但未见穿孔,后回顾分析临床资料、手术过程、症状特征、治疗措施及结局,方诊断为电凝综合征。
提示肠息肉摘除术后,若发现患者出现局部腹痛、肌紧张,而x线检查未见腹内游离气体,应考虑浆膜灼伤或微小穿孑L,要严密观察病情并予抗生素治疗。
因息肉电切术患者术前多行肠道准备,相对清洁,所以术后电凝综合征观察时间较为充裕,只要腹痛不扩散,抗生素有效,就不必手术,多可自愈。
四、预防为减少电凝综合征,我们建议:①肠镜检查发现宽基息肉,应行超声内镜检查,以明确组织起源;②圈套息肉时注意不要将周围正常黏膜套人,对带蒂息肉,套扎部位应在蒂中央,过于邻近蒂根部的套扎会增加电切后创面范围;③电切与电凝相结合,掌握合适电流强度和电凝时间;④肠息肉摘除后尤其创面较大或电凝时间较长者,应禁食、严密观察病情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内镜下冷切除术与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大肠息肉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吴涛;许文慧【期刊名称】《大医生》【年(卷),期】2024(9)7【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冷切除术与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大肠息肉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2年9月南通瑞慈医院收治的90例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135个息肉)和观察组(40例,108个息肉)。
对照组患者行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内镜下冷切除术进行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完全切除息肉情况、消化病生存质量指数(GLQI)总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复发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息肉切除数、息肉最大直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
两组患者完全切除息肉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2个月,两组患者GLQI总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
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内镜下冷切除术治疗大肠息肉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高频电凝切除术更短,且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高,安全性良好。
【总页数】3页(P142-144)【作者】吴涛;许文慧【作者单位】南通瑞慈医院消化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4.62【相关文献】1.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效果观察2.结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与冷活检钳息肉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临床效果3.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效果观察4.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联合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大肠息肉的效果及对血清肿瘤特异生长因子与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