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1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一、实验名称:研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提出问题:种子的萌发需要哪些条件猜想假设:种子的萌发可能需要水。
实验材料:大豆种子、培养皿、布、烧杯、筷子、细线、土、纸盒、水等实验过程:1、在两个瓶中分别放入同样的卫生纸或棉花,并在每个瓶中放入5—6粒菜豆的种子。
2、保持1号内的种子干燥,经常向2号瓶中洒一些水,使纸或棉花始终保持潮湿状态,但不要让种子浸没在水里。
3、将两个瓶子同时放在相同的室温中,并保持光照的情况相同。
4、记录种子在第一天、第三天、第五天、第七天的萌发的情况。
实验现象:1号瓶中的种子没有萌发,2号瓶中的种子逐渐萌发。
实验结论:种子在干燥的环境中不会萌发,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
二实验名称:渗水比赛提出问题:哪种土壤的渗水能力强哪种土壤的渗水能力弱猜想假设:沙质土的渗水能力最好,黏质土的渗水能力最差。
实验器材: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烧杯、水、渗水比赛演示器实验过程:1、向三个瓶中分别装进同样多的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并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
2、过一段时间,对三个烧杯渗出的水进行比较。
实验现象:沙质土渗出的水最多,黏质土渗出的水最少实验结论: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沙质土、壤土、黏质土三、实验名称:研究植物的生长条件提出问题: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猜想假设:植物生长需要有充足的光照、空气和适宜的温度、水。
器材:黑色纸袋、线绳、8株生长情况相似的绿豆苗、水。
实验过程:1、将绿豆苗分成1、2两组,1组绿豆苗用黑色的纸袋套住,而2组绿豆苗不用黑色纸袋套住,放在有阳光的地方,两组绿豆苗同时浇适宜的水,一周后,观察植物生长情况并记录。
2、将绿豆苗分成1、2两组,1组绿豆苗用黑色的纸袋套住,放在阳光下,而2组绿豆苗也用黑色纸袋套住,放在冰箱的保鲜室里,两组绿豆苗同时浇适宜的水,一周后,观察植物生长情况并记录。
实验现象、数据及结论:实验现象:1、在实验1中第2组绿豆苗生长得好。
实验记录报告单(一)实验课题:太阳和影子实验目的:模拟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引导发现规律。
实验器材:手电筒、竹篾、小标杆。
实验过程: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轨迹呈半圆周状,竹篾代表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轨迹;手电筒代表太阳;小标杆代表地球上产生影子的物体。
把手电筒挂在竹篾上,把小标杆放在竹篾下正中心,沿着竹篾自东向西移动开着灯的手电筒,看竹篾中央小标杆的影子变化。
注意:电筒在竹篾上的位置保持不变;手电筒始终照在小标杆上。
实验现象:发现手电筒的方向与影子的方向正好相反,手电筒在两边影子长,手电筒在中央影子短。
实验结论:影子的方向与太阳的位置是正好相反的,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高度关系:太阳高度高,影子短,太阳高度低,影子长。
(二)实验课题:昼夜交替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实验,认识昼夜交替的成因。
实验器材:手电筒、地球仪。
实验过程:手电筒代表太阳,地球仪代表地球。
固定手电筒,在地球仪上任选一点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地球仪上的明暗变化。
实验结论: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的结果,一个昼夜的时间约是24 小时。
(三)实验课题:光在空气中的行进路线实验目的:验证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实验器材:小孔板、手电筒。
实验过程:1.当三个小孔成一直线时,用手电筒从一端向另一端照射,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线。
2.当三个小孔不在同一直线时,用手电筒从一端向另一端照射,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线。
实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四)实验课题:小孔成像实验目的:让学生通过探究小孔成像的原因,进一步认识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实验器材:纸盒、铝箔纸、透明纸、蜡烛、小钉子、胶布。
实验过程:在纸盒底部割出一个小窗;用铝箔纸把小窗盖上,并用钉子小心地在小窗中心钻一个孔;用透明纸蒙住纸盒的另一面。
将有小窗的一面朝向窗户,移动纸盒,直到能在透明纸上看到清晰的影像为止。
注意:做小孔成像的小孔不宜大,直径一般在1毫米左右。
实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五)实验课题:制作潜望镜实验目的:通过制作潜望镜,认识光的反射现象。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年班第组时间实验类型分组:()演示:()实验名称光的传播路线实验器材:手电筒1把,直管3张相同位置打圆孔的卡纸、屏幕1块猜测: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实验过程: 1、把三张带孔的卡纸,用夹子夹住,横立在桌子上,每张卡纸相距15厘米,排成整齐的一列,使卡纸的小圆孔在一条直线上;2、在最后一个卡纸的后面,竖立一个纸屏,把手电筒打开,对着第一张卡纸的圆孔照射,让光线照射进小孔,观察最后的纸屏上有没有光点;3、把第二张(或第三张)圆孔卡纸向左或右移动5厘米,同样方法照射第一张圆孔卡纸,观察最后面的纸屏上有无光点。
三个小孔的位置纸屏上有无光点三个小孔成一条直线左移动第二张圆孔卡纸右移动第二张圆孔卡纸左移动第三圆孔张卡纸右移动第三圆孔张卡纸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当三个小孔成一条直线时,发现纸屏上有光点;当移动中间的卡纸后,三个小孔不在一条直线时,纸屏上就没有光点了。
实验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评定等级:指导教师: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年班第组时间实验类型分组:()演示:()实验名称物体颜色与吸热实验器材:白色纸、粉红色纸、黑色无光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各一张,温度计5支猜测:物体的吸热情况与它的表面颜色有关系实验过程: 1、把5种颜色的纸,对折,做成相同大小的纸袋;2、在每个纸袋中,分别插上温度计,平放到阳光下;3、记录下刚开始各个纸袋的温度,然后,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温度,总共记录5次。
4、比较在阳光下晒相同的时间后,各个纸袋温度有什么不同。
纸袋的种类刚开始的温度2分钟4分钟6分钟8分钟10分钟黑色粉色铝箔纸黑色蜡光纸白纸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颜色深的升温快,相同颜色而表面不反光的升温快实验结论: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系,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相同颜色而表面不反光的升温快。
评定等级:指导教师: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年班第组时间实验类型分组:()演示:()实验名称土壤的成分实验器材:小铲子1、放大镜1、镊子1、150ml烧杯1、湿润土壤若干、报纸2张、玻璃搅棒1根猜测:土壤里有各种成分,并且各有各自的作用实验过程:1,把土壤倒到一张报纸上,先用肉眼观察土壤里有什么,再借助放大镜观察2,用镊子把土壤颗粒分开,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观察土壤颗粒大小,你有什么发现?3,把水倒入水中,搅拌水中的土壤,然后静置一段时间,你观察到什么现象?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方法寻找土壤的成分肉眼发现土壤是潮湿的,说明含有水分,里面还有植物的细根、碎叶、腐烂的小虫等动植物的残体。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组别、实验合作者、指导老师、实验日期、实验名称等信息缺失,需要补充完整。
同时,第四段实验步骤中的勾码数量应该为4个,而非3个。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一)年级班姓名。
成绩:实验名称:验证光的传播路线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器材:纸板4张,其中3张在同一位置打孔,底板1块,手电筒1把。
实验步骤:1.将3张有孔纸板竖立在桌面上,每张之间间隔15厘米,排成整齐的一列,使小孔在同一直线上。
2.在最后一张纸板之后约15厘米的地方,再放一张没打孔的纸板作为屏。
3.将手电筒放置在离自己最近的纸板前一定距离,让光射直进小孔。
观察屏上是否有光斑。
4.将第二张纸板向左或向右移动2-3厘米左右。
同样用手电筒的光对准离自己最近的卡纸上的小孔,观察屏上是否有光斑。
观察到的现象:当小孔在一条直线上时,光照射到屏上;如果有其中一个小孔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光就照射到屏上。
实验结论:光在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年级班姓名。
成绩:实验名称:认识弹簧测力计实验目的: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研究正确使用测力计。
实验器材:1N/2.5N/5N测力计、钩码1个。
实验步骤:1.出示弹簧测力计,了解其结构,标出示意图。
2.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步骤:1)检查是否具有弹性;2)指针调零;3)测量读数,视线与指针保持水平;4)使用后,指针归零。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三)年级班姓名。
成绩:实验名称: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实验目的:认识弹簧测力计,用它来测量力的大小。
实验器材:测力计、塑料袋、材料包。
实验步骤:1.检查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0”的位置。
2.在测力计的挂钩上挂一个塑料袋。
3.将要测的物体放入袋中。
4.读取此时测力计上的数。
观察到的现象:物体名称。
估计重力的大小。
实测重力的大小。
估计和实测差距玻璃珠。
1N。
1.2N。
0.2N塑料块。
3N。
2.8N。
0.2N橡皮擦。
0.5N。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第一单元光实验一:红苹果实验.实验材料:红苹果、黑暗的房间等。
.实验要求:在桌子上放一个红苹果,把门、窗户都关上,并把所有的灯都关掉,房间里完全黑暗了。
房间没有窗,门也没有缝隙,没有光能够进入这个房间。
想一想在黑暗中你能看到这个红苹果吗?.实验注意点:本次实验的难点在于创造一个完全黑暗的房间,在这个房间中没有光能够进入,才能达到比较好的实验效果。
.预测实验结果:预测1:我们不能看到这个红苹果,无论我们在这个房间待多长时间。
.预测2:当我们在这个房间里呆了一段时间,眼睛适应了黑暗之后,可以看见这个红苹果。
.预测3:当我们在这个房间里呆了一段时间,眼睛适应了黑暗之后,可以看到这个红苹果模糊的影子。
.实验现象:我们不能看到这个红苹果,无论我们在这个房间待多长时间。
实验结论:这个实验说明了没有光线,人是无法看到东西的。
人的眼睛是通过接收物体反射回来的光线来判断物体的。
而在红苹果实验中,房间是完全黑暗的,没有任何光线进入房间,因此我们不能在这个房间里看到红苹果。
.实验二:光的传播实验.实验材料:4张矩形卡纸、手电筒、4个能直立的凤尾夹等等。
实验方法:①在三张矩形卡纸的同一位置分别打一个小孔,直径约一厘米。
②用夹子分别固定卡纸,并直立在桌子上,卡纸之间的间隔约15厘米,保持所有的小孔在一条直线上。
.③在最后一张卡纸之后约15厘米处直立一张没有打孔的卡纸作为屏。
.④关闭所有灯光,拉上窗帘,保证手电筒是唯一的光源。
.⑤把手电筒放在离自己最近的卡纸前,保持一定距离,使手电筒的光能够直接穿过这些小孔。
观察纸屏并在表格的图中标出光行进的路线。
.⑥把中间的一张卡纸向左或者向右移动大约5厘米,再观察纸屏,并在表格的图中标出光行进的路线。
实验注意点:.4张卡纸直立在桌面上,卡纸之间的间隔都是15厘米,并且保持前三张卡纸的小孔在一条直线上。
这个实验要在黑暗的环境中完成,保证手电筒是唯一光源,实验效果会更好。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一:了解地震的成因
实验预测:
猜测1:地壳的运动。
猜测2:地球板块的挤压。
猜测3:地球板块的拉伸。
猜测4:海水的运动。
猜测5:岩浆的运动。
实验材料:分成两半的小盒子、塑料薄膜、水、土、小铲子等等。
实验方法:
①将小盒的两半拼接起来,在上面铺一层塑料薄膜。
②将土、水和成泥,并将它铺在有塑料薄膜的小盒中。
③等泥变干之后,将这个小盒的两半迅速拉开或者挤压。
④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注意点:
泥土变干之后,将小盒的两半拉开或者挤压的动作要迅速,不能缓慢,不能拖泥带水,这样才能更好的展现实验效果。
实验现象:
盒子的两半迅速拉开时,泥土分裂开来;盒子的两半迅速挤压时,盒子中的泥土被挤成一团。
实验结论:
地壳运动是地震发生的原因。
五年级上册第1课小苗的诞生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实验报告五年级班实验人:年月日星期材料和工具:蚕豆或菜豆、绿豆种子、盘子、布、烧杯、筷子、细线、土、纸盒、水。
我的猜想:种子萌发需要以下条件。
实验方法和步骤:l、2、3、实验记录实验结论:。
五年级上册第4课根和茎根和茎的作用实验报告五年级班实验人:年月日星期材料和工具:植物各种形态的根、茎的标本、野蒿或豆苗、小瓶、烧杯、植物油、红墨水等。
实验方法和步骤:实验一:认识植物的根实验二:根的作用l、我的猜想:2、实验验证:选择一棵生长茁壮,根部明显,茎较细的植物,把根部的土洗净;在纸板上开一小孔;在瓶内装上红色水,把植物的根浸入瓶内水中,在瓶内的水面上滴一层植物油,用线做一标记,记下瓶内水位;把装着植物的瓶子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每天中午、傍晚各观察一次,记录瓶内水平的变化及植物茎叶的变化。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根的作用实验三:茎的作用l、我的猜想:2、实验验证:在瓶内装上红色水,把新剪下来的带叶青菜的茎插入水中,把瓶子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大约lO分钟后观察芹菜的茎有什么现象;把芹菜茎切断,观察横切面是什么样的;过一会儿,在横切面上会出现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茎的作用五年级上册第13课冷水和热水测量温度的变化实验报告五年级班实验人:年月日星期材料和工具:烧杯、热水、温水、冷水、温度计、烧杯、锥形瓶、铁架台、纸板、记录表。
我的猜想:实验方法和步骤:实验一:手指对温度的感觉我的猜想:实验方式: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二:测量水温的变化我的猜想:实验验证:(将测量结果填入下表)实验结论:五年级上册第14课传热比赛热在物体中的传递实验报告五年级班实验人:年月日星期材料和工具:铁架台、粗金属丝、酒精灯、水杯、铝勺、金属片、金属杯、金属棒、塑料棒、橡胶棒、木头棒、塑料勺、木勺、蜡烛、凡士林、酒精灯、热水、小木棍、豆子、小球。
我的猜想:热是传递的。
实验方法和步骤:实验: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实验结论:热能从温物体传向温物体;在同一物体中,从温度的部分传到温度的部分。
实验记录报告单(一)实验课题:太阳和影子实验目的:模拟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引导发现规律。
实验器材:手电筒、竹篾、小标杆。
实验过程: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轨迹呈半圆周状,竹篾代表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轨迹;手电筒代表太阳;小标杆代表地球上产生影子的物体。
把手电筒挂在竹篾上,把小标杆放在竹篾下正中心,沿着竹篾自东向西移动开着灯的手电筒,看竹篾中央小标杆的影子变化。
注意:电筒在竹篾上的位置保持不变;手电筒始终照在小标杆上。
实验现象:发现手电筒的方向与影子的方向正好相反,手电筒在两边影子长,手电筒在中央影子短。
实验结论:影子的方向与太阳的位置是正好相反的,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高度关系:太阳高度高,影子短,太阳高度低,影子长。
(二)实验课题:昼夜交替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实验,认识昼夜交替的成因。
实验器材:手电筒、地球仪。
实验过程:手电筒代表太阳,地球仪代表地球。
固定手电筒,在地球仪上任选一点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地球仪上的明暗变化。
实验结论: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的结果,一个昼夜的时间约是24 小时。
(三)实验课题:光在空气中的行进路线实验目的:验证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实验器材:小孔板、手电筒。
实验过程:1.当三个小孔成一直线时,用手电筒从一端向另一端照射,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线。
2.当三个小孔不在同一直线时,用手电筒从一端向另一端照射,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线。
实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四)实验课题:小孔成像实验目的:让学生通过探究小孔成像的原因,进一步认识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实验器材:纸盒、铝箔纸、透明纸、蜡烛、小钉子、胶布。
实验过程:在纸盒底部割出一个小窗;用铝箔纸把小窗盖上,并用钉子小心地在小窗中心钻一个孔;用透明纸蒙住纸盒的另一面。
将有小窗的一面朝向窗户,移动纸盒,直到能在透明纸上看到清晰的影像为止。
注意:做小孔成像的小孔不宜大,直径一般在1毫米左右。
实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五)实验课题:制作潜望镜实验目的:通过制作潜望镜,认识光的反射现象。
设计理由:给橡皮泥球绑上漂浮的泡沫板,使沉入水底的橡皮泥球漂浮起来。
依次尝试大小不同的泡沫板,验证需要多大的泡沫板橡皮泥球才会漂浮起
实验名称:设计制作航道浮标
实验仪器:空矿泉水瓶(泡沫塑料块、牛奶盒、、空易拉罐、空玻璃瓶)、配重用的水、线和铁块(橡皮泥)等
实验记录:
我的猜想:制作航道浮标要有上浮物和下沉物。
实验步骤:
1. 寻找合适的材料:上浮物(泡沫、空矿泉水瓶)下沉物(铁块、石头)、连接用的线、橡皮泥。
2.总体结构示意图
3.下水实验发现浮标没有立起来。
4.完善和改进。
将矿泉水瓶中加入适量人沙子,并固定在瓶口位置,使矿泉水瓶可以直立在水面。
给瓶子包上红色,更加醒目。
实验现象:制作的航道浮标能浮在水面上,又不被流水冲走。
实验结论:
航道浮标上轻下重,直立漂浮,就能达到不被流水冲走的目的。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一:观察研究“一炷香”的时间
实验材料:一根香、插香的盘子、打火机、秒表等等。
实验要求以及方法:
①取一支香分别在香的1/4、1/2、3/4处做标记。
②点燃这根香并记录香燃烧到每个标记的时间。
③填写燃香时间记录表。
实验现象:
一根香平均分成了4部分,每一部分燃烧所花的时间基本相同。
实验结论:
一炷香燃烧的时间为半个小时。
通常情况下,一炷香燃烧的时间都是均匀的,因此在古时候没有钟表的时代里,大多数时候人们都可以用香燃烧的时间长短来大概计量时间。
除了可以用香燃烧的时间来记录时间,我们还可以用蜡烛燃烧的时间来记录时间。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综合实验报告单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综合实验的方式,检验学生对于教科版五年级上册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提供对应的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 准备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的教材和学生笔记。
- 确保实验所需的实验器材和材料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2. 实验过程:- 学生根据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的研究内容,选择一个综合实验主题。
- 学生阅读相关教材和笔记,了解实验的背景和目的。
- 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 学生记录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结果。
- 学生进行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 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3. 实验总结:- 学生针对本次实验,进行思考和总结,反思自己在实验中的表现和问题。
- 学生对于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进行思考和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实验报告要求实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实验目的:简明扼要地说明实验的目的。
- 实验步骤:详细描述实验操作的步骤。
- 实验结果:准确记录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
- 结论:根据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得出的结论。
- 总结:对本次实验的总结和反思,提出改进意见。
实验评估实验报告将作为学生综合实验的评估依据。
评估主要考察以下几个方面:- 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 实验数据的记录和整理能力。
- 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
- 实验报告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参考书目、资料来源-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教材及相应学生笔记。
- 其他相关参考书籍和学术资料。
实验报告单样本请参考以下示例来撰写实验报告单的格式和结构:备注根据实际情况,可自行调整实验内容和评估要求,以适应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教学目标。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一:调整镜子的位置,使反射光到达某一指定地点
实验要求:通过调整镜子的位置,使反射光达到某一指定地点。
实验方法:在教室黑板上划出一个区域,要求学生利用镜子反射阳光,使反射的阳光反射到黑板中的规定区域。
不断重复上面的实验,知道你能够利用平面镜使阳光反射到黑板上的规定位置。
观察阳光是怎样从镜子反射回来的,光的反射有怎样的规律。
实验结论:光的反射规律:光在反射过程中,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光的反射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