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的手工艺-贵州苗族蜡染和刺绣
- 格式:docx
- 大小:50.97 KB
- 文档页数:2
苗绣的蜡染工艺 (苗语:郎的)蜡染是苗族人的独特工艺,其他民族少有,至苗族会纺织以后就发明的。
蜡染是把麻布用蜂蜡印花,把麻布染色后退掉蜂蜡成为花纹的一种印染工艺。
蜡是蜂蜡(苗语:阶),蜡有不透色的性能,苗族人利用这一性能把蜂蜡熔化,点画在白布料上,然后把布料浸入染池染色(色有两种:青色或蓝色),当退掉蜡后画过蜡迹的地方因没有被染料浸染便呈现出原白色花纹。
第一节蜡染的原料、工具蜡染的原料是白布和蜂蜡。
蜂蜡由蜂巢熔化而来,冷却后有一定的硬度且不透水。
工具有水平木板、直尺、打格刀(苗语:书的)、沾蜡刀(苗语:拉的)、熔蜡锅(苗语:鸭的)等。
木板叫点蜡(苗语:扎郎的)板,长一至一米二,宽约四十厘米左右,用于铺底布点、画(涂上蜡)蜡花图案。
直尺长0.4米左右,用于在底布上打格子。
打格刀是一块薄铁片,其一端稍宽为刀口但不锋利,用来在底布上图2.1打格子而又不会把布割破。
蜡刀是两片或三片合拢的等腰△铜片,在顶角扎竹块为柄,便于握拿(如图2.1),作沾蜡汁用。
熔蜡锅是型如小碗的铁锅,作用是熔化蜂蜡。
第二节涂蜡工序有了原料、工具,将水平木板搁在矮凳上,再在木板上铺上白底布。
一边在地上安放三块石头为灶,将锅放在灶上,生火熔化蜂蜡,一边在铺好的布上用直尺和打格刀打格子,待蜂蜡全熔化成汁后,用沾蜡刀沾蜡在打好格子的白布上数格子点画图案,尤如用硬笔块写字,蜡刀留下的蜡迹成花纹图案。
点画的蜡层要有0.001米厚,才能确保浸染时染料不会浸入底布,使被涂蜡部分保持白色。
第三节染色花纹图案点画好后,将底布揭起来放入染池里浸染几小时,取出晾干,然后放入沸水锅中煮退蜡。
因为高水温下蜡熔化于沸水,待蜡退干净后捞出晾干,便呈现出蓝底或者青底白花来。
蜡染中,点、画技工由苗族妇女承担。
染色工在远古时代苗族人使用自己的土法染色(前章纺织中有叙述,在此不赘述),近百年来因为汉族发明了染靛业,苗族人就借助于汉族染靛业,自己已经不使用土法了,随着苗族自己的染色技术的逐渐消失,苗族人的蜡染布已经渐渐找不到染的地方了。
贵州的民族工艺贵州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多民族省份,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工艺。
这些工艺代表着贵州各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智慧,同时也是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以下是对贵州的几种代表性民族工艺的介绍:1. 苗族的刺绣艺术:苗族刺绣是贵州省最具代表性和最有影响力的民族工艺之一。
苗族女性以其独特的刺绣技艺和精美的刺绣作品而闻名。
苗族的刺绣作品常常以鲜艳的颜色、精细的图案和丰富的寓意为特点,代表了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常见的刺绣作品有苗族传统服装、鞋子、袋子等。
2. 布依族的印染艺术:布依族是贵州省的第二大民族群体,以其独特的印染工艺而闻名。
布依族的印染艺术主要通过手工刷染面料,然后将其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工序加工成成品。
布依族的传统印染工艺在中国的纺织品产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印染作品以其独特的图案和鲜艳的色彩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热爱。
3. 侗族的铜鼓工艺:侗族是贵州省的少数民族之一,以其古老而独特的铜鼓工艺而闻名。
侗族铜鼓是一种传统的乐器,具有重要的文化、宗教和祭祀意义。
铜鼓的制作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他们通过手工打造铜鼓的外形和细节,然后用特殊的工序打磨和装饰铜鼓。
侗族铜鼓成为侗族文化的重要象征,也是侗族人民宗教仪式和庆典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4. 仫佬族的箬竹编艺术:仫佬族是贵州省的少数民族之一,以其精湛的箬竹编艺术而闻名。
箬竹编是一种古老的编织工艺,使用以箬竹为材料制作各种实用的器具和装饰品。
仫佬族的箬竹编作品以其细致的工艺和独特的形状而备受赞赏,常常作为礼品和纪念品。
贵州的民族工艺代表了各个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同时也蕴含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
这些工艺不仅为当地人民提供了就业和经济收入,更重要的是它们成为了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
贵州省政府也十分重视对民族工艺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通过设立培训机构和推广活动,鼓励年轻人学习和传承传统工艺,以保护和推广贵州省的民族文化。
蜡染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说纺织印染手工艺,中国古代称为蜡缬,与“夹缬”“绞缬”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
贵州蜡染之所以具有魅力,并且享誉世界,主要是贵州蜡染表达了贵州各民族女性对生命审美意义的独特情感冲动,她们在蜡染中创造了一个梦幻神奇的艺术世界这是一个可以自由驰骋的非理性的美妙世界。
蜡染属“防染印花法”。
所谓“防染”,就是利用“遮盖”或“摺迭”的方法,使织物不能上染而产生空白并形成花纹,蜡染用的是“防染”中的“遮盖”法。
一、蜡染制作工具和材料蜡染的制作工具和材料并不复杂,一般有以下几种:1.蜡画工具:铜制蜡画刀(蜡笔)、画版、剪纸花样(定蜡画轮廓)、稻草或竹片(定蜡画距离)、成蜡液的小锅或杯钵、小火炉或炭盆等。
2.蜡画材料:织品,蜡染织品一般是乡间妇女自纹自织白棉布和丝绸。
防腐剂,一般用蜂蜡和白蜡,这两种蜡都不溶于水,加温后可融化,蜡画就是利用蜡的这一特点来作防腐剂。
染料,用蓝靛作主要染料。
蓝靛是一种具有消炎清火功能的植物染料,蓝靛的主要原料是蓝草,李时珍《本草纲目》上说:“靛叶存在下也,亦作淀,俗做靛,南人掘地作坑,以蓝浸泡,入石灰搅拦,澄出水,灰尽入靛,用染青碧”。
民间制作彩色蜡染一般采用杨梅叶(红色)或白蜡树叶法和黄栀(黄色)。
二、蜡染制作工艺1.布料处理,选好布料后用白芨或蘑芋煮成浆状,将布料上浆,干后磨平备用。
2.画蜡花,先在布上确定画的位置,作好纹样的整体构图。
如丹寨苗族蜡染民间艺人开始作画时,先用指甲大体画一个大轮廓,然后用稻草或竹片量好距离,即可随意画出各样花纹,纹样多数是古老的传统纹样。
画蜡时,要将蜡放在小锅里用木炭细火烤溶,以铜刀沾蜡,在画布上画出纹样。
3.染色,将画好纹样的布放在蓝靛染缸中浸染。
浸染周期一次为五至六天,要想在同一画布上浅蓝部位“封蜡”,再置入缸中浸染成深蓝,煮去蜡,最后便得深、浅两种蓝色。
4.脱蜡,一副蜡画画好后,要在高温水中煮沸脱蜡。
脱蜡后画布中的纹样便可显现出来。
浅谈贵州民间传统蜡染艺术贵州民间传统蜡染艺术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贵州蜡染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蜡染工艺在贵州有着广泛而深厚的基础,蜡染的工艺技术和工具在当地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传承。
蜡染的出现和发展显示了贵州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勤劳肯干,也丰富了中国五彩缤纷的民族文化。
贵州蜡染艺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已有千余年的悠久历史。
据史料记载,贵州蜡染技艺曾经辉煌一时,成为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要物贸之一。
在明清时期,贵州蜡染工艺技术更是达到了巅峰,成为了当时贵州省的特色手工艺。
蜡染是一种用蜡作为阻染剂,在布上创作花纹,并通过染料的染色,再利用蜡脱色的特性,形成多种图案花纹的一种手工织物。
贵州蜡染以其独特的工艺和手法向人们展示着一种新颖、别致的美感,引起了人们对于它深刻的兴趣和咀嚼。
贵州蜡染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将蜡熔化后涂抹在布料上,然后再进行染色,最后用热水将蜡脱掉,这个过程简单而又复杂。
因为每一块蜡染布都需要手工创作,都处在大师的巧手下制作而成。
这种手工制作方法虽然效率低下,但却能够更好地保存传统手工艺术的独特魅力与鲜活的生命力。
而且因为每一块蜡染布都是手工制作,所以每一块蜡染布都有着独一无二的魅力。
贵州蜡染以其独特的工艺技术和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息,成为了贵州省的一张文化名片。
它以独特的涂蜡、染色、脱蜡和熨平技艺,展示出了别样的视觉效果。
在贵州的农家小院、山寨村庄里,到处可见蜡染的身影,明亮而又鲜艳的花纹,深受人们的喜爱。
它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品,更是一种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文化符号。
在各种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中,贵州蜡染也总是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以其丰富多彩的色彩和别具一格的图案,使每一个蜡染产品都成为了一件独具艺术价值的精品。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蜡染不仅是一种手工艺品,更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符号。
因为蜡染是一种与生活紧密相连的手工艺品,它常常承载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苗绣是指苗族民间传承的刺绣技艺。
流传在贵州省雷山县、贵阳市、剑河县等地的苗绣有着不同的形式与风格。
贵州省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地处黔东南,是苗族的主要聚集地之一,全县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3.6%。
雷山苗族的服饰至今仍保留着原汁原味的传统风格,精美绝伦的刺绣技艺和璀璨夺目的银饰让人赞叹不已。
雷山苗族服饰按结构和风格划分,主要有长裙、中裙、短裙、超短裙四种,也称西江型、也蒙型、公统型、大塘型。
雷山苗族服饰制作工艺独特,形制很有代表性,有些是雷山独有,有些他处亦有却主要分布在雷山县境内。
与形制相关的刺绣工艺亦有其独特性,如双针锁绣、绉绣、辫绣、丝絮贴绣等,尽管别处也有,但就技巧而言,雷山苗绣更具特色,并技法多样。
雷山苗族刺绣的图案在形制和造型方面,大量运用各种变形和夸张手法,并大胆使用多维立体造型和型中型的复合手段及比喻、暗喻、借喻、象征等的表达技巧,体现出别具民族风格的审美情趣。
贵阳市花溪苗族挑花技艺在贵州苗族刺绣技艺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据史书记载:苗族先祖九黎部落原居黄河流域,由于在与外族争战中多次败北,逐渐西迁,部分支系进入今贵州境内,其中一个自称为“谋”(他族称之为“花苗”)的支系定居在格洛格桑(今贵阳)。
这个苗族支系原先主要用蜡染来装扮自身,后发现挑花色彩更丰富,表现力也更强,便开始在蜡染图案底纹上进行挑花,挑花渐从蜡染脱胎,形成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语言。
常见的挑花图案有猪蹄杈、牛蹄杈、牛头、羊头、狗头、冰雪花、刺藜花、浮萍、荷花、稻穗、荞子花、铜鼓、灯笼、银杈、铜钱、太阳、青蛙、水爬虫、螃蟹、燕子、楼阁、田园、桥梁、河流、苗王印等。
花溪苗族挑花技艺具有追念先祖、记录历史、表达爱情和美化自身等功用,同时又有很强的装饰性。
用十字绣为基本针法,数纱而绣,不用底稿,反面挑正面看的特殊技法,使整件挑花作品显得更加美观精巧。
花溪苗族挑花的艺术风格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1900年以前为早期,这一时期挑花底布为自织青色麻布,色彩单纯雅致,以银色调为主,白色中点缀有小面积的彩色,构图严谨,图案有几何化、程式化的特征;1900年至1966年以前为中期,这一时期挑花底布仍多为青色麻布,也有少量青色土棉布,色彩热烈华丽,多以红色调为主,配以黄、绿、白等色丝线,构图较前期活泼,图案更加丰富;1967年以后为晚期,这一时期挑花底布色彩和质地都呈多样化趋势,增加了红、蓝、黄、白、黑等色机织布,甚至使用塑料窗纱和粗麻袋布做底布,挑绣用的彩线除了蚕丝线又增加了十字线和毛线,构图更加自由,图案更加多样化,有的艺人还开始摹仿现代织物上的写实图案制作挑花。
[苗族蜡染]千年的手工艺篇一: 千年的手工艺-贵州苗族蜡染和刺绣蜡染是苗族女性特有的手艺,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
2006年,蜡染成为文化部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3年春,我来到贵州千户苗寨旅游,有幸走入手工大师罗榜搞工作室,亲眼目睹了蜡染过程。
晨光从通透玻璃窗洒下,手工大师罗榜搞正拈着一支特制的钢刀,往边上一个盛满黑黢黢液体的桶里蘸了一下,然后极其熟练地在面前的卷布上画出一个抽象的图案。
旁边游客夸赞她画得好,她停下钢刀,爽朗地笑出了声。
手工大师罗榜搞说蜡染技术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活儿,作为苗族的一大特色,蜡染店在苗寨旅游景区随处可见。
她介绍,作画的蜡必须是蜂蜡,因为韧性好,染色必须用植物染料,布料必须是天然纤维,手摸在布上,颇有立体感。
蜡画上的图案全是苗族的图腾,如蝴蝶妈妈、阴阳鱼、苗龙、锦鸡等。
蜡画是无底稿的,所有的图腾都在蜡画人的脑海里,她每次都是即兴作画。
走出手工大师罗榜搞的工作室,我看见还有刺绣工作室,工作室没有人,走到庭院中发现,原来工作室的主人在院中专心刺绣。
苗族是一个没有文字的名族,苗族文化的传承除了口头文学外,另外的一种形式就是苗族刺绣,苗族刺绣造型和技法多样性,独特性,文化性,稀有性和不可复制性在世界上堪称一绝。
静静的看着手工大师每一针一线,一个绚丽的图案就跃上来了,真的太神奇了。
洁白的绸缎上,不要打草稿,每一组图案都不相同,每组图案都精美绝伦,让人叹为观止,赞叹不已。
特制的钢刀上沾着褐色的蜂蜡,在绸缎上留下完美的曲线。
一笔一笔,一副画就这样完成了。
一边和游客交流,一边创作。
旁边电热壶中加热的就是蜂蜡,是蜡染的原料,黑乎乎的,没有味道。
每次下笔都游刃有余,非常自如,没有一丝差错。
蜡染是不能修改的,可见大师功力多么深厚。
背后的镜框中挂着介绍,18年的画龄。
旁边的工作室俨然是一个刺绣的场所,做好的刺绣和针线摆放在工作台上。
各种颜色的线轴摆放在架子上。
在庭院中,刺绣大师正和游客交流着。
贵州的非自然文化遗产名录01苗族古歌苗族古歌是苗族古代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史诗。
02苗绣苗绣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苗族传统美术的一种重要代表,它代表了苗族妇女的智慧和创造力。
苗绣通过精美的设计和精细的绣绣绣,展现了苗族妇女独特的服饰和装饰品。
03蜡染技艺贵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蜡染技艺。
蜡染技艺是贵州苗族的传统技艺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制作。
04水族马尾绣水族马尾绣是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的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水族村寨中现存最古老而又最具有生命力的原始艺术。
05苗族芦笙舞苗族芦笙舞是苗族人民祭祖或节日、喜庆的主要舞蹈之一,由于历史上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等原因,相当一部分苗族村寨已失传,但目前保存较好的有交下、巫忙、党道、南宫、反排、番召、革东、宝贡、台盘等地。
芦笙舞与芦笙舞在苗族地区的历史源远流长。
06侗族大歌侗族大歌是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已经被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07花灯戏贵州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苗族芦笙、侗族大鼓舞、布依族苗族舞蹈、彝族古乐、侗族大锣鼓、布依族刺绣、苗族服饰等。
其中,花灯戏是贵州省思南县的一项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
08阳戏贵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阳戏、苗族侗族侗族舞蹈、侗族戏曲、苗族传统戏剧、侗族刺绣、苗族刺绣、苗族传统服饰等。
09傩戏贵州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傩戏、荔波布依族傩戏、苗族银饰锻制技艺、苗族织锦技艺等。
10侗戏侗戏是贵州省黎平县、从江、榕江等地侗族村寨的地方传统戏剧。
侗戏由侗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造并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
11布依族服饰布依族服饰作为一种物质文化现象,其产生与变化总是与社会的经济发展相适应的。
布依族居住在我国南盘江、红水河流域及支流上,地形复杂,高山险地是每个布依族地区的自然屏障。
12木鼓舞贵州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木鼓舞。
贵州少数民族蜡染工艺蜡染,古称蜡缬,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
中国的染织工艺早在西周时期(公元前ll世纪——公元前771年)已得到较大的发展。
根据《礼记》等文献记载,织物的染色当时设有一种叫“染人”的专官主管,楚国还设有专门主持生产靛蓝的“蓝尹”工官。
足见当时的丝织、染色工艺已颇具规模。
蜡染实际上应该叫“蜡防染色”,它是用蜡把花纹点绘在麻、丝、棉、毛等天然纤维织物上,然后放入适宜在低温条件下染色的靛蓝染料缸中浸染,有蜡的地方染不上颜色,除去蜡即现出因蜡保护而产生的美丽的白花。
如果仅仅是蓝地白花也不算稀罕,那和蓝印花布没什么两样。
蜡染的灵魂是“冰纹”,这是一种因蜡块折叠迸裂而导致染料不均匀渗透所造成的染纹,是一种带有抽象色彩的图案纹理。
蜡染作为我国古老的防染工艺,历史已经非常悠久。
早在秦汉时代,西南地区的苗、瑶、布依等少数民族的先民(南蛮集团各部落)就已经掌握了蜡染技术,据《贵州通志》记载:“用蜡绘花于布而染之,既去蜡,则花纹如绘”,这种蜡染布曾被称为“阑干斑布”,又因为主要产于苗、瑶地区,所以又称为“傜斑布”(瑶族在古代又曾被称为谣、傜、摇、猺)。
采用靛蓝染色的蜡染花布,青底白花,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乡土气息,是我国独具一格的民族艺术之花。
苗族原本擅长纺麻织布,织好的布用蓼蓝、红花、栀子、五倍子等草药就可以染成蓝、红、黄、黑各种颜色。
苗族的蜡染更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宋代五溪地区的“点蜡幔”(蜡染)已很盛行。
明、清时代,黔中一带苗族也多服用蜡染衣料。
在苗族地区的很多地方都流行有《蜡染歌》(古歌),代代传唱叙述着蜡染的起源的故事:有一个聪明美丽的苗族姑娘并不满足于衣服的均一色彩,总希望能在裙子上染出各种各样的花卉图案来,可是一件一件的手工绘制实在太麻烦,但她一时又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终日为此闷闷不乐。
一天,姑娘又看着一簇簇一丛丛的鲜花久久发楞,办法没想出来却在沉思中昏昏入睡。
苗族传统手工艺品苗族是中国民族中的一个独特群体,他们有着丰富多样的传统手工艺品,这些手工艺品凝聚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展示了他们独特的文化魅力。
本文将介绍苗族传统手工艺品的种类和特点。
一、苗族银饰苗族银饰是苗族人民最具代表性的手工艺品之一。
苗族人民喜爱银饰,他们将银饰视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苗族的银饰制作工艺精湛,常见的银饰有耳环、戒指、手镯、项链等。
这些银饰采用纯银打造,通常饰有苗族特色的图案和花纹,使其独具一格。
苗族银饰不仅精美细致,还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例如手镯可以作为药盒,戒指可以作为支付工具等。
二、苗族刺绣苗族刺绣是苗族女性的传统手工艺技艺,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承方式。
苗族女性擅长刺绣,她们利用细腻的线线和独特的刺绣针,将自然风景、动植物和传统故事等表现在布料上。
苗族刺绣以其花样繁复、色彩鲜艳而闻名,更是展现苗族人民智慧和审美追求的重要表现形式。
苗族刺绣制作需要耐心和技巧,因此,苗族刺绣作品往往代表了苗族女性的工艺水平和审美观点。
三、苗族蜡染苗族蜡染是苗族人民独有的传统手工艺品,也是苗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蜡染利用蜡烛融化后的蜡滴在布料上进行绘制,然后将布料浸泡在染液中,经过多次重复的绘制和染色,最终呈现出独特的花纹。
苗族蜡染以其鲜明的对比色彩和精巧的图案而闻名,被誉为“布上绘画”。
苗族蜡染常用于制作服饰、床罩、手帕等日常用品,同时也是苗族人民传统节日、婚礼和庆典等重要场合的必备品。
四、苗族陶器苗族陶器是苗族人民创作的又一佳作。
苗族传统的陶器制作工艺流传已久,窑烧是其中一种常见的制作方法。
苗族陶器通常以泥土、沙子、高岭土等为原料,经过制模、粘合、晾晒、烧制等多个工艺环节而成。
苗族陶器形态各异,有罐、盘、碗、壶、灯等。
苗族陶器以其精致的工艺和独特的形式设计而闻名于世,不仅有实用功能,还是苗族人民重要的审美享受和文化传承。
五、苗族木雕苗族木雕是苗族人民心灵手巧的结晶。
苗族人民以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雕刻技巧,创作出许多栩栩如生的木雕作品。
浅谈贵州民间传统蜡染艺术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品和传统技艺。
在贵州,蜡染艺术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手工艺,它源远流长,传统技艺精湛,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浅谈贵州民间传统蜡染艺术,探讨其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传承与发展。
一、蜡染的历史渊源蜡染艺术起源于中国西南地区,贵州作为蜡染艺术的发源地之一,保留了丰富的传统技艺和文化遗产。
蜡染源于古代织布工艺,它最早出现在唐朝时期,当时的蜡染是用来生产皇家服饰的。
在宋、元时期,蜡染技艺逐渐传入民间。
到了明、清时期,蜡染技艺更加成熟,成为了民间织布加工中的一种常用工艺。
通过蜡染,可以制作出具有独特纹样和图案的布料,极受民间人们的喜爱,成为了当时的时尚之一。
贵州的蜡染艺术在清末民初时期,达到了一个高峰期。
当时的蜡染工艺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不但制作出了许多绝美的蜡染布料,还应用到了服饰、饰品和家居用品等方面。
蜡染的传统技艺丰富了贵州的文化底蕴,成为了贵州地方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蜡染的制作工艺蜡染是一种以蜡为媒介,通过对织物进行染色的方法。
蜡染的制作工艺是非常复杂的,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步骤,包括设计图案、制作蜡纸、蜡染、脱蜡、晾晒、定色等。
在一张干净的布上,设计出各种各样的图案和纹样,然后用蜡纸把这些图案勾勒出来,接着进行染色。
在染色的时候,蜡部分阻挡住了染料,形成了蜡与布料间的防护隔离,而布料的其他部分被染上了颜色。
之后,将布料浸泡在热水中,使蜡脱离开来,晾晒后进行定型,最后就做成了蜡染布料。
蜡染的制作工艺需要熟练的手艺和精湛的技艺,蜡纸的处理、蜡的倒熔、染料的控制等都需要高超的技术水平。
蜡染工匠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秘诀,使得蜡染工艺更加纯熟和完美。
三、蜡染的艺术特点蜡染是一种独特的传统工艺,具有鲜明的艺术特点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蜡染布料的图案和花纹多样化,可以绘制出各种各样的图案,如花鸟鱼虫、山水人物、传统纹饰等等,这些丰富的图案是蜡染艺术的精髓和灵魂。
贵州苗族的服饰工艺有哪些
贵州苗族的服饰工艺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刺绣:苗族女子常常在衣裳上进行精致的刺绣工艺,通过细腻的针线将花鸟昆虫、人物故事等图案绣在衣袖、襟口等位置,展现苗族传统文化和艺术风格。
2. 银饰:苗族女子喜欢佩戴大而精美的银饰品,例如银颈饰、银耳环、银发饰等。
这些银饰一般由纯银制成,上面雕刻有苗族传统的花纹和图案。
3. 编织:苗族人民还擅长编织工艺,他们利用竹子、稻草等材料编织出各种各样的物品,例如帽子、草鞋、手提包等。
4. 蓝染:苗族人民常常将白色的衣物进行手工蓝染,使用天然的蓝墨水进行染色,使得衣物呈现出蓝色调。
5. 剪纸:苗族人民以剪纸工艺出名,他们将纸张剪成各种各样的花纹和形状,然后将其用于服饰上,为衣物增添独特的装饰效果。
以上是贵州苗族的主要服饰工艺,每种工艺都展示了苗族人民对于传统文化和手工艺的珍视和传承。
苗族蜡染行业概述
苗族蜡染是一种古老的手工艺传统,在中国苗族地区广泛流传。
蜡染是将蜡烛熔化后涂抹在棉布上,再进行染色的一种技艺。
苗族人民用蜡染来装饰衣物、床罩、桌布等纺织品,使其更加美观且具有特色。
苗族蜡染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整布蜡染,即将整块布料涂上蜡烛,再进行染色。
另一种是蜡染刺绣,先在布料上绣上图案,再用蜡烛进行上蜡、染色,最后蜡被溶解掉,留下华丽的刺绣图案。
苗族蜡染图案丰富多样,包括花卉、动物、人物等各种形式。
常见的颜色有红、黑、蓝、绿、黄等,用不同颜色的蜡烛进行染色,形成鲜艳夺目的效果。
苗族蜡染行业不仅是一种手工艺传统,也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人民通过蜡染工艺来表达自己的身份认同和审美观念,展示独特的族群文化。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增加,苗族蜡染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游客的欢迎。
一些苗族蜡染工艺品也成为旅游纪念品和装饰品的热门选择。
然而,苗族蜡染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
一方面,现代化生活方式的影响使得苗族蜡染技艺逐渐衰落,年轻一代对蜡染的兴趣减少;另一方面,市场需求的变化也给苗族蜡染产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为了保护和传承苗族蜡染,一些地方政府和相关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比如推出培训计划、组织展览和比赛、加强市场开拓等,希望能够提高蜡染工艺的认可度和市场竞争力。
总的来说,苗族蜡染作为中国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无论面临什么样的挑战,保护和传承这一传统工艺都是重要的任务,同时也需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苗族蜡染故事苗族蜡染是中国苗族传统手工艺之一,源远流长。
在苗族文化中,蜡染被广泛应用于衣物、饰品以及室内装饰品的制作中,并传承至今。
以下是关于苗族蜡染的相关参考内容,包括起源传说、技艺特点以及文化意义等方面。
起源传说:苗族蜡染的起源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苗族的祖先曾在一个偏僻的村落里遭遇到了麻烦。
村子里的蚯蚓数量异常多,无法控制。
苗族人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选择将蜡涂抹在身上,以驱赶蚯蚓。
然而,蚯蚓并未如愿离去,而是在苗族人的身上留下了美丽的图案,从而形成了蜡染的艺术。
技艺特点:1. 蜡涂染色:苗族蜡染的制作过程中,首先需要用蜡将图案在布料上涂抹出来,然后再进行染色。
蜡的涂抹可以使用蜡烛、蜡块或者蜡烛熔化后的蜡液。
通过涂抹蜡的地方不会吸收染料,从而形成了图案。
2. 多样的图案:苗族蜡染的图案多样化,常见的有植物、动物、几何图案等。
这些图案形象生动、富有民族风格,往往需要经验丰富的蜡染师傅进行手绘。
3. 手工制作:苗族蜡染是纯手工制作的艺术。
从蜡涂抹、染色到去蜡,都需要手工操作。
这些繁琐的工序需要经验丰富和细致耐心的师傅来完成。
文化意义:1. 彰显民族特色:苗族蜡染作为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苗族文化独特性的象征。
蜡染作品中的图案与纹样往往表达着苗族人民对于生活、自然和美好愿望的向往和追求。
2. 传承与交流:苗族蜡染作为一种传统艺术,通过代代相传,使得苗族文化能够得以传承和延续。
同时,苗族蜡染也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族群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丰富了中国多民族的文化底蕴。
3. 经济价值:苗族蜡染作为一项传统手工艺,其作品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和旅游业的发展,苗族蜡染逐渐受到国内外市场的关注,成为了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艺术产品。
总结:苗族蜡染是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的传统手工艺。
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富有创意的图案设计,凝聚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苗族蜡染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世人展现了苗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2020-12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 ,民族文艺浅谈贵州织金县歪梳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蜡染的传承秦辛(大连外国语大学,辽宁大连116044)摘要:蜡防印花古时称蜡染、蜡缬,是一种独特的古老防染印花技艺。
西南贵州少数民族中蜡染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他们的民族大多没有文字,蜡染成为了他们记录民族历史的一种载体。
贵州织金县的歪梳苗族蜡染被誉为世界上最精细的蜡染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现在贵州歪梳苗族蜡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刚刚起步,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在当今纷繁复杂的背景下,在推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及保护民族文化与提升民族文化自信,怎样更好地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开发,才是我们真正需要思考的地方。
关键词:歪梳苗族;蜡染;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自信中图分类号:J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36-0145-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36.066一、引言2020年中国首届非遗论坛大会大会在北京人民日报社隆重召开,这次研讨会是肩负新时代弘扬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使命的一次盛会。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这次大会举办的目的是强调在中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长河里华夏大地上诞生了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祖先们非凡智慧文化,不管是炎黄子孙还是蚩尤后人,都应该不遗余力地将各族人民悠久的文化血脉传递给我们的子孙后代,提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才能对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为建设深厚的文化自信、进一步提升文化自信努力,也为保护和宣传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贡献,此次研究主要采用田野考察与文献资料分析与实物资料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蜡染发展中的智慧与如何让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的传承进行了分析。
二、贵州苗族蜡染的历史文化内涵(一)蜡染的发展历史贵州西南少数民族的蜡染历史相当久远,最早的文献唐代的慧琳所写的《一切经音义》中卷五十之“众缬”中有提到“今谓西国有淡歰汁,点之成缬,如此方腊点缬也。
贵州的特色手工艺品有哪些值得购买贵州,这片多彩的土地不仅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还孕育了丰富多样、独具魅力的特色手工艺品。
当你踏上这片土地,那些精美的手工艺品定会让你流连忘返,忍不住想要将它们收入囊中。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探寻贵州那些值得购买的特色手工艺品吧。
首先要提到的是苗族银饰。
苗族银饰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造型而闻名于世。
苗族人民对银饰有着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他们将自己的历史、文化和信仰都融入到了银饰的制作之中。
苗族银饰种类繁多,包括头饰、胸饰、手饰、脚饰等。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苗族女子的银角头饰,其造型夸张、华丽,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
还有那精美的银项圈,层层叠叠,镶嵌着各种宝石和珍珠,彰显着主人的尊贵和美丽。
苗族银饰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需要经过铸炼、捶打、拉丝、镶嵌、焊接等多道工序,每一件银饰都是工匠们用心打造的艺术珍品。
无论是作为自己的收藏,还是送给亲朋好友的礼物,苗族银饰都是绝佳的选择。
除了苗族银饰,贵州的蜡染也是不容错过的特色手工艺品。
蜡染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贵州的蜡染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贵州蜡染图案丰富多样,多以花鸟鱼虫、神话传说、自然景观等为主题,色彩素雅、清新,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情。
蜡染的制作过程非常独特,工匠们先用蜡刀蘸着融化的蜡液在白布上绘制出各种图案,然后将布放入染缸中进行染色,由于蜡液的覆盖,有蜡的地方不会染上颜色,从而形成了美丽的花纹。
经过漂洗、脱蜡等工序,一幅精美的蜡染作品就呈现在了我们眼前。
蜡染可以制成衣服、围巾、桌布、壁挂等各种生活用品和装饰品,既实用又美观。
将贵州的蜡染带回家,不仅能为家居增添一份独特的艺术氛围,还能让你感受到贵州民族文化的魅力。
贵州的刺绣同样令人惊艳。
贵州刺绣种类繁多,有苗族刺绣、侗族刺绣、布依族刺绣等。
不同民族的刺绣风格各异,但都有着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审美。
苗族刺绣色彩鲜艳、构图饱满,常常运用对比强烈的色彩来表现出丰富的情感;侗族刺绣则以细腻、精致著称,图案多以花卉、动物为主,线条流畅、优美;布依族刺绣则注重图案的对称性和规整性,色彩和谐、典雅。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千年的手工艺-贵州苗族蜡染和刺绣
导语:中国丰富的文化很大一部分都是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这些都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比如贵州的蜡染和刺绣。
千年的手工艺-贵州苗族蜡染和刺绣
蜡染是苗族女性特有的手艺,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
2006年,蜡染成为文化部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晨光从通透玻璃窗洒下,手工大师罗榜搞正拈着一支特制的钢刀,往边上一个盛满黑黢黢液体的桶里蘸了一下,然后极其熟练地在面前的卷布上画出一个抽象的图案。
旁边游客夸赞她画得好,她停下钢刀,爽朗地笑出了声。
手工大师罗榜搞说蜡染技术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活儿,作为苗族的一大特色,蜡染店在苗寨旅游景区随处可见。
她介绍,作画的蜡必须是蜂蜡,因为韧性好,染色必须用植物染料,布料必须是天然纤维,手摸在布上,颇有立体感。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