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和智慧》学案
- 格式:docx
- 大小:25.11 KB
- 文档页数:3
《学问和智慧》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学问和智慧的概念,认识到学问和智慧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学习、追求智慧的积极态度。
3.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学重点:
1. 学问和智慧的概念。
2. 学习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学问和智慧的关系。
2. 学会运用学习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准备:
1. PPT课件。
2. 教学素材。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一个故事或者问题,引发学生对学问和智慧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
介绍学问和智慧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学问和智慧的重要性。
3. 知识讲解:
讲解学问和智慧的关系,介绍学习方法和技巧。
4. 案例分析:
分析一些成功的案例,让学生看到学问和智慧带来的成果。
5. 小组讨论: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7. 布置作业:
布置一些有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
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有没有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
9. 家校沟通:
教师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家长支持学生学习。
10. 课程评价: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策略:
1. 案例教学:通过引入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学问和智慧的应用。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七、教学方法:
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系统地传授学问和智慧的相关知识。
《学问和智慧》阅读答案
①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学问是知识的聚集,是一种滋养人生的原料,而智慧却是陶冶原料的熔炉。学问好比是铁,而智慧是炼钢的电火。学问是积累寸①而来的,常是各有疆域独自为政的。它可吸收人生的兴趣,但是它本身却是人生的工具。智慧是一种透视,一种反思,一种远;它是人生蕴含的一种放射性;它是从人生深处发出来的,同时它可以烛照人生的前途。
②有人以为学问就是智慧,其实有学问的人,何曾都有智慧?世界上有不少学问渊博的人,食古不化,食今亦不化,不知融会贯通,举一不能反三,终身都跳不出书本的圈子,实在说不上智慧二字。这种人西洋称之为“有学问的笨伯”,中国称之为“两脚书橱”。反过来说,有智慧的人也不见得都有很好的学问。有一种人,读书虽然不多,但他对于人情事理,都很通达,凭借经验,运用心得,这样的人,你能说他没有智慧吗?
③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有许多人从事研究工作,搜集了很多材料,但往往②穷年,找不到问题的中心,得不到任何的结果,纵有结果,亦复无关宏旨③……这便是由于没有智慧。而有智慧的人则不然,他纵然研究一个极小的问题,也能探骊得珠④,找到核心所在;其问题虽小,而其映射的范围,却往往甚大。譬如孟德尔研究豆子,居然悟出遗传的定律,奠定了遗传学和优生学的基础,就是一个例子。现代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人称他为牛顿后第一人,他的相对论是科学上一个稀有的创获,但是他自己却对人说:“我的发明其实很简单,只是你们看不见罢了!”他能看见别人所看不见的,便是他的智慧过人之处。
《学问和智慧》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学问和智慧的概念,并认识到它们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
3. 引导学生运用学问和智慧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
1. 学问的定义与价值
2. 智慧的内涵与表现
3. 学问与智慧的关系
4. 学习方法与技巧
5. 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学问的定义与价值,智慧的内涵与表现,学问与智慧的关系。
2. 难点:学习方法与技巧,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学问的定义与价值、智慧的内涵与表现、学问与智慧的关系等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学习方法与技巧、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批判性思维。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综合素质。
五、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学问和智慧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学问的定义与价值、智慧的内涵与表现、学问与智慧的关系等内容。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学习方法与技巧、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与经验,培养合作意识与批判性思维。
5. 实践操作: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综合素质。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问和智慧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
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程度。
学问与智慧教案
一、教案概述
本教案旨在通过学问与智慧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通过对学问与智慧的探索和理解,学生将能够拓展知识面,提高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教案适用于中学生,教学时间为三节课。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a. 了解学问和智慧的概念和内涵;
b. 掌握学问和智慧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
c. 理解学问和智慧对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影响。
2. 能力目标:
a.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b.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
a.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b. 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人文关怀;
c.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
1. 学问与智慧的概念介绍(30分钟)
a. 学问的定义和特点;
b. 智慧的定义和特点;
c. 学问与智慧的关系和区别。
2. 学问与智慧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40分钟)
a. 学问的价值与作用;
b. 智慧的价值与作用;
c. 学问与智慧对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影响。
3. 学问与智慧的培养与发展(40分钟)
a. 学问与智慧的培养途径和方法;
b. 学问与智慧的发展过程和要素;
c. 学生个人如何培养学问与智慧。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情景教学法:通过情景模拟和案例分析,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
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2.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
通能力。
3.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学问与智慧的相关图表、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黑林中学师生共用讲学稿
年级:九科目:语文备课:徐丽审核:刘艳学生姓名:
课题:学问和智慧课型:新授课备课时间: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理解学问和智慧的区别与联系;
2、学习对比论证与举例论证的方法;
3、体会文章隽永的语言并注意语言积累;
学习重点:
1、了解课文采用的多种论证方法,体会其作用
2、学会有条理的表述自己的观点
学习难点:
明确学问和智慧的区别与联系,弄清作者的观点
学习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记住文中字词
2、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学问和智慧的区别与联系
学习程序:
一、导入新课
学习《创造学思想录》让我们懂得了创造性思维就是从“你的箱子里走出来”、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创造性思维就是智慧,“智慧”是怎样来的呢?是否人生下来就有智慧?智慧与学问有何区别与联系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学问和智慧》一文。
二、走近作者:
罗家伦(1897~1969),字志希,笔名毅。浙江绍兴人。著名教育家、历史学家。曾任清华大学校长,改革教育方法,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三、朗读课文,学习字词
1、读懂课文首先应从读准字音开始,你能读准下列加点字吗?
陶冶(
..).
..).晦塞(
..).犀.锐()斧凿(
矻.矻读书得间.探骊.得珠批大郤.,导大窾.
2、本课语言精警,成语较多,你能准确填写下列成语所确的字吗?
寸积銖会贯通矻矻年无关旨
探得珠学五车浮光影劳而无
3、从课文中学语言是积累语言的重要方法,积累多了,何愁作文不精彩,试试能记住下列精美的语言吗?
⑴智慧是一种透视,一种反思,一种;它是人生的一种放射性;它是人生深处发出来的,同时它可以人生的前途。
《学问和智慧》教案
第一章:学问的内涵与价值
1.1 教学目标
1. 了解学问的定义和内涵
2. 认识学问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价值
3. 理解学问与智慧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
1. 学问的定义和内涵
2. 学问的价值
3. 学问与智慧的关系
1.3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学问的定义、内涵和价值
2. 讨论法:探讨学问与智慧的关系
1.4 教学活动
1. 导入:提问学生对学问的理解
2. 讲解:讲解学问的定义、内涵和价值
3. 讨论:分组讨论学问与智慧的关系
4. 总结:总结学问的价值和与智慧的关系第二章:学术研究的方法与技巧
2.1 教学目标
1. 了解学术研究的定义和方法
2. 掌握学术研究的基本技巧
3. 认识学术研究在学问发展中的重要性
2.2 教学内容
1. 学术研究的定义和方法
2. 学术研究的基本技巧
3. 学术研究的重要性
2.3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学术研究的定义、方法和基本技巧
2.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小规模的学术研究实践2.4 教学活动
1. 导入:提问学生对学术研究的理解
2. 讲解:讲解学术研究的定义、方法和基本技巧
3. 实践:分组进行小规模的学术研究实践
4. 总结:总结学术研究的重要性和实践经验
第三章:智慧的理解与培养
3.1 教学目标
1. 理解智慧的定义和内涵
2. 掌握培养智慧的方法和技巧
3. 认识智慧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3.2 教学内容
1. 智慧的定义和内涵
2. 培养智慧的方法和技巧
3. 智慧的重要性
3.3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智慧的定义、内涵和培养方法
2.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智慧的培养实践
学问和智慧
学问和智慧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重要方面。虽然它们有一些共通之处,但它们又有一些本质上的差异。学问主要指的是人们通过系统的学习和积累所获得的知识和理论基础,而智慧则更侧重于人们的综合思考能力和洞察力。本文将探讨学问和智慧的概念、区别以及它们对个体和社会的重要性。
学问的概念和特点
学问是指人们通过学习和研究所获得的知识和理论基础。它包括人类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学问通常以体系化、规范化的形式存在,并通过书籍、教育机构和学术交流等方式传播和积累。学问注重通过理性思考和实证研究来获取真理和解释现象,因此它要求人们具备系统学习和专业知识的能力。
学问还具有普遍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它的目的是追求普遍适用的知识,而不是特定个体的主观体验。学问需要长期积累和沉淀,通过不断的研究和验证来不断完善和发展。学问通常需要依靠多人合作,共同推动知识的进步。
智慧的概念和特点
智慧是指人们运用自身的思维能力和洞察力来辨别、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学问不同,智慧更重视人们的综合思考和实践经验。智慧可以是针对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也可以是对生活、人生和价值观的总结和思考。
智慧强调人的主体性和灵活性。它要求人们具备分析问题、运用逻辑推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智慧还要求人们对问题进行全面的考虑,善于发现问题中的本质和深层次的联系。智慧是一种综合的能力,包括理性思维、情感智慧和道德智慧等方面。
学问和智慧的关系与区别
学问和智慧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又存在一些根本的区别。学问强调知识的积累和传承,侧重于对已有理论和事实的掌握和研究。学问更加理性和客观,在科学领域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学问和智慧》教案
学问和智慧
引言概述:
学问和智慧是人类文明的两大支柱,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我们的社会。在教育领域,学问和智慧也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将探讨学问和智慧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学问的重要性
1.1 学问是知识的积累和传承
学问是人类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的总和,是文明的智慧结晶。通过学问,我们可以了解历史、文化、科学等各个领域的知识,从而不断丰富自己的认知。
1.2 学问是培养人的基础
学问是培养人的基础,它可以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判断力和分析能力,使人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1.3 学问是解决问题的利器
学问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二、智慧的意义
2.1 智慧是学问的运用
智慧是在学问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和创新的能力,是将学问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能力。只有具备智慧,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
2.2 智慧是人的特质
智慧是人类的一种特质,它包括智力、情商、创造力等多个方面。智慧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他人和世界,从而更好地生活和工作。
2.3 智慧是成功的关键
智慧是成功的关键,只有具备足够的智慧,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
三、学问和智慧的结合
3.1 学问和智慧相辅相成
学问和智慧是相辅相成的,学问提供了知识的基础和积累,而智慧则是在学问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和创新,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3.2 学问和智慧相互促进
学问和智慧相互促进,学问可以为智慧提供理论支持和知识基础,而智慧则可以将学问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促进学问的发展和应用。
第十一课《学问与智慧》
【教学目标】
1.弄清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正确理解作者的观点;
2.学习本文的多种论证方法;
3.品味积累,记住文中隽永智慧的警句格言。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反复诵读,理解作者所阐述的学习观,了解论点与论据的关系
2.学习作者多样的论证方法
3.体味、感悟文章所蕴含的哲理。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设计】
课前延伸
1.阅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观点,理清文章的思路。
2.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题。
3.收集并阅读与教材相关、相似、相近的文章,做好读书笔记。
课内探究
第一课时
一、学
1.导入新课。
由故事“纸上谈兵”导入。
2.检查预习。
(1)学习小组互批预习题,共同纠偏解疑。
(2)各学习小组向全班汇报自主学习课文的初步感受;展示收集并阅读的,与课文相关的文章以及读书笔记。
3.自主阅读。
(1)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出示幻灯片】
①朗读课文,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②学问和智慧的区别是什么?学问和智慧的联系是什么?
(2)勾画圈点
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体味课文大气纵横,气势磅礴,形象生动的语言。
②根据学习任务自学课文,用规定符号进行圈点批注。
【出示幻灯片】
批注要点
1)重点词语用框框线
2)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3)有疑问的地方,用括号再加问号
4)用双竖线和单竖线划分文章层次
5)在书页的空白处写批注
(教师在学生个体阅读时巡视)
3.小组合作
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全班学生前后四人为一小组,交流学习成果,并进行合作学习。【要求各组用书面的形式对这两题的研读形成共识,并列出小组合作中的疑难问题,以便在班内交流】。
陶营一初中师生共用教学案
课题《学问和智慧》科目语文年级九年级
课型新授审核九年级语文组主备人唐清兰编号 24
【学习目标】
1.理解学问和智慧之间的关系。
2.学习课文语言精练,生动有趣。
【学习重点】
理解学问和智慧之间的关系。
【学习难点】
学习课文语言精练,生动有趣。
【学时安排】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引入
二、自主学习(分个人自主学习、小组内互助、组际互助三步)
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晦塞.()②矻矻
..()
③鞭辟.()入里④探骊.()得珠
补充字词:
2.通读全文,试着给文章分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1一段):解释“学问”与“智慧”的区别。
第二部分(一6段):。
3.第四段“有智慧的书”与“无智慧的书”主要区别是什么?
4. 学问和智慧之间有什么关系?
5.作者在文中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6.仔细阅读第三段,说说该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7.你还有什么问题,把它写下来。
三交流展示
四重难点讲解
1.学问和智慧之间的关系。
2.课文语言精练,生动有趣。
五课堂反馈
(一)随堂练习:阅读课文,完成下面题目。
学问固然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有学问的人,虽然不一定就有智慧,正和有智慧的人不一定有很深的学问一样,但是智慧却必须以学问做基础,才靠得住。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瞬起瞬灭的。他好像肥皂泡一样,尽管可以五光十色,但是一触即破。惟有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才不是浮光,而是探照灯,可以透过云层,照射到青空的境地。惟有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才不是瞬息幻灭的肥皂泡;他永远像珍珠泉的泉水一般,一串串不断地从水底上涌。也惟有这种有根底的智慧,才最靠得住,最为精澈,最可宝贵。
《学问和智慧》教学教案
第一章:学问的内涵与价值
1.1 教学目标
让学生理解学问的内涵,包括知识、技能、思维方式等。
让学生认识到学问的价值,包括提高个人素质、解决实际问题等。
1.2 教学内容
学问的定义与内涵
学问的价值与作用
学问与生活的关系
1.3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学问的定义与内涵,引导学生理解。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展示学问的价值与作用。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学问与生活的关系。
1.4 教学步骤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学问的重要性。
新课导入:讲解学问的定义与内涵。
案例分析:分享实例,让学生感受学问的价值。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学问与生活的关系。
总结:强调学问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二章:智慧的含义与培养
2.1 教学目标
让学生理解智慧的含义,包括判断力、洞察力、创造力等。
让学生掌握培养智慧的方法,包括学习、实践、反思等。2.2 教学内容
智慧的定义与含义
智慧的培养与提高
智慧在生活中的应用
2.3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智慧的定义与含义,引导学生理解。
实践教学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智慧的培养与提高。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展示智慧在生活中的应用。
2.4 教学步骤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智慧的重要性。
新课导入:讲解智慧的定义与含义。
实践活动:设计相关活动,让学生体验智慧的培养与提高。案例分析:分享实例,让学生了解智慧在生活中的应用。
总结:强调智慧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培养智慧的积极性。
第三章:学问与智慧的关系
3.1 教学目标
让学生理解学问与智慧的关系,包括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等。让学生认识到学问与智慧在个人发展中的重要性。
《学问和智慧》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学问和智慧的概念,认识到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
2. 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
1. 学问的定义与分类:学术、技艺、知识等。
2. 智慧的含义:聪明、觉悟、洞察力等。
3. 学问与智慧的关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4. 学习方法与策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
5. 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与工作中。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学问与智慧的定义、关系及学习方法。
2. 难点:如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学问与智慧的概念、关系及学习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实例,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与合作能力。
4. 实践法:布置课后实践任务,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学问与智慧的关系。
2. 讲解学问与智慧的概念:详细阐述学问的定义、分类及智慧的含义。
3. 分析学问与智慧的关系:讲解二者如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4. 介绍学习方法与策略:讲解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法。
5. 学以致用:分析实例,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7. 布置课后作业:布置实践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8.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9. 课程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九年级上册《学问和智慧》教案及原文
九年级上册《学问和智慧》教案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把握学问与智慧的关系,学会在学习中以智慧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2.学习本文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分析论述过程。
3.体会文章形象说理,语言充满智慧,并注意积累。
二、学习重点:
1.弄清“学问”和“智慧”的区别与联系,理解作者所说的“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的学习观。
2.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
3.优美语言的积累。
三、学习难点:
品味优美的语言
四、学法:
1.朗读法: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文本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
2.设疑、合作探究法:对重点语句组织讨论分析,进而理解文章主旨。
五、学习流程:
(一)课前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譬如( ) 犀锐( ) 陶冶( )晦塞( )要塞( ) 瓶塞( )
探骊得珠( ) 矻矻穷年( ) 鞭辟入里( ) 无关宏旨( )
寸积铢累( ) 新陈代谢( ) 物竞天择( ) 字字珠玑( )
2.解释下列词语:
探骊得珠:。
无关宏旨:。
鞭辟入里:。
浮光掠影:。
融会贯通:。
读破五车:。
寸积铢累:。
3.了解作者。
罗家伦(1897-1969),1928年8月至1930年5月出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汉族,字志希,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西进贤。1914年考入上海复旦公学,1917年进北京大学文科。1920年赴美留学。1922年起,又相继留学英、德、法等国。1928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正式接管清华学校,改称国立清华大学,直辖于教育部。9月,罗家伦受命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他在校期间,增聘名师,裁并学系,招收女生,添造宿舍,裁汰冗员,结束旧制留美预备部,停办国学研究院,创设与大学各系相关联的研究所,对清华大学的发展有所建树。但他作风专断,不尊重师生意见,引起师生的“驱罗"运动,被迫辞职。主要著作有《新人生观》、《文化教育与青年》等。
学问与智慧
【教学目标】
1.弄清“学问”和“智慧”的区别和联系,了解作者所阐述的观点,理解作者所说的“我们不但需要学问,更需要智慧”的观点。
2.反复诵读,学习文章严谨的论述结构和论证方法,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3、品味文中典雅富丽,丰富多彩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或老师讲这个成语的来历: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做,自以为天下无敌。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坚持抗敌。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2、赵括对于如何用兵打仗的学问应该是很高的,可为什么最后失败了呢?(学生回答)
师:那究竟什么是学问,什么是智慧,学问和智慧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曾任清华大学、中央大学校长的罗家伦,走进他的《学问与智慧》,来共同寻找答案!
二、了解作者。
三、积累本篇文章字词。
四、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思路,寻找论点和分论点。
过渡:这是一篇议论文,读议论文首先要读出作者的观点是什么。那罗家伦通过这篇文章要表达一个怎样的观点?
1.速读课文,找出或概括出每一节的中心句。(每一段作者都阐述了什么观点)
《学问与智慧》教案(通用5篇)
《学问与智慧》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学问和智慧之间的关系。
2.学习课文语言精练,生动有趣。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观点。
教学难点:语言的精练。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过了《创造学思想录》,懂得了创造性思维就是“从你的箱子里走出来”“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迁就你自己的规则”,其实创造性思维就是我们常说的“智慧”,这种智慧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头脑里固有的,而是以丰富的“知识”“学问”为基础的。今天我们学一篇新课文《学问与智慧》。
二、默读课文,画出每段的中心句
讨论并归纳:
第1段: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
第2段:有人认为学问就是智慧,其实有学问的人何问曾都来有智慧。
第3段: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
第4段:世间不但有缺乏智慧的人,而且也有缺少智慧的书。
第5段:学问固然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
第6段: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三、理清文章结构
讨论并归纳:
全文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1一2段):解释“学问”与“智慧”的区别。
第二部分(3一6段):论述学问与智慧的关系。
四、默读课文1一2段,用最简洁的语言解释“学问”和“智慧”。
讨论并归纳:
学问:是一种人生必备的工具,是根据人的兴趣日积月累而成的。
智慧:是一种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
五、第四段“有智慧的书”与“无智慧的书”主要区别是什么?请在文中找出并归纳。
讨论并归纳:
主要区别是一个能启发人的心灵,开辟人的思想,另一个不能得到启示,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