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西方国家政府间关系比较
- 格式:ppt
- 大小:166.50 KB
- 文档页数:42
中西方法治理念下的政府公共行政比较研究内容提要本文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通过对中西方不同法治理念的比较分析,在较深入的层次上研究了法治与政府公共行政的关系,揭示了不同的法治就会有不同的政府公共行政。
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市场化和政治民主化的发展趋势,分析和论证了我国转轨时期的法制建设与政府公共行政改革,转变政府职能、重塑政府机构、谋求政府工作效率和对社会公众负责的公共行政改革,最终都取决于法制建设的成功。
关键词法治法治理念政府公共行政一、中西方法治理念的比较分析法治作为西方国家政治法律制度首要的、普遍的原则,也是西方国家政府公共行政的核心原则。
法律最高和政府权力要受法律限制与约束,是它最基本的理念。
其基本内涵是指政府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组织、职权以及公共行政活动的原则、制度、程序、方式等各个方面,都由宪法、法律加以规定,政府行政机关严格依照规定设置机构、划分职权、配备人员,依法组织与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以及政府行政组织内部事务。
这充分体现了法律既独立于政府和它的执行者之外,又与国家公共权力密切相联的关系。
概括起来,西方国家法治的内容主要表现为:第一,维护社会公众的基本权利是法的根本目的。
法治原则在承认法律的最高权威、要求政府依法行使行政权力的同时,提出了一切法律必须以保护人类固有的权利为目的;否则法律只会成为专制统治的工具,同法治的目的背道而驰。
规定公民享有基本权利,是作为一切立法必须遵循的标准和政府权力行使的限制。
第二,政府行使权力,必须依据正当的法律程序。
法律对社会公众基本权利的规定,是在实体方面对政府权力行使的限制,但还必须在程序方面对政府权力的行使加以限制,才能有效地保护公民的权利。
“不按照正当的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①。
第三,畅通、有效的司法救济渠道。
这是指在社会公众的利益遭到政府不法行为的侵犯以后,有一套完整有效的司法救济措施。
包括建立司法审查制度、撤销制度、违宪审查制度、权力制约与监督制度、律师制度等。
中西方代议制度的差异一、关于权力结构的差异西方议会是按照“三权分立”原则设计的,将立法权、行政权和权分立,使之“彼此牵制”、“协调前进”。
这三种权力机关既互相,又互相制衡,不存在最高权力机关。
中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按照“议行合一”原则设计的。
这种“无分权、有分工”的议行合一体制,是一种更能体现人民主权原则,是一种比较优越的权力结构。
二、关于组织结构的差异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多实行两院制,分别由议长、议会会和议会团等构成,名称不尽一致。
在当代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一院制。
其内部结构分两个层次,代表大会下设常委会。
这种把代议机构分为两个层次的权力组织,在西方国家议会中是没有的,是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个特点。
三、关于政和代议机构关系的差异第一,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中国共产政治领导下活动,西方国家政在议会中活动。
第二,中国共产在人民代表大会中的领导地位是法定的,西方国家政是通过竞选在议会中取得领导地位。
四、关于职权的差异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和西方议会一般都拥有立法权、监督权、人事任免权,这是共同点。
但在权力地位、具体内容和实现形式上,两者有很大的差异。
五、关于代表和议员的差异代表或议员把人民与国家联系在一起,是代议机构的组织细胞。
没有代表或议员的作用,代议制民主就可能是虚构的。
中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与西方国家议员相比,他们在资格、构成、产生、任期、特权与义务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中西方政府制度的差异由于历史、社会、文化条件即政治生态环境的不同,使得中国的政府制度明显相异于西方国家的政府制度。
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制度性质不同。
中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中国政府制度具有人民性质,而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政权,使其政府制度具有资产阶级性质。
2.依循原则不同。
我国的政府制度是依据“议行合一制”原则而建立和运作的。
它根本不同于西方国家政府所实行的“三权分立制”原则。
3.政制度对政府制度的影响不同。
可以肯定地说,中国的政府制度是与中国共产领导的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制度相适应的。
比较公共行政比较公共行政复习参考资料第二章西方政府职能比较1、试论述西方政府职能比较,(重点)政府职能是政府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根据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应承担的职责和应发挥的功能。
西方政府的职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经济调节职能、市场监管职能、公共服务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
(详细请见下面四题) 2、试述西方政府经济调节职能比较,(1)经济调节职能是指政府有意识和有目标的运用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对社会供给总量和需求总量及其构成等主要经济活动,实施调节和控制,以实现社会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
(2)以美国市场主导型模式、日本计划导向型模式、德国莱茵模式和瑞典“福利国家”模式为例进行比较——美国市场主导型模式特点第一,通过国有财产和国有企业干预经济。
第二,重视法律法规对于维护和完善市场环境的作用。
第三,宏观经济政策运用上奉行相机抉择的方针,反周期等第四,通过财政、货币等政策等间接调控为主的方式进行宏观经济调控。
——日本计划导向型模式特点第一,诱导性的经济计划。
第二,独树一帜的产业政策。
第三,国有企业比重低。
——德国莱茵模式特点第一,通过经济法规、强化企业自主权、反对垄断等维护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第二,通过货币和财政政策以及公共企业等实现宏观调控。
第三,制定和执行经济与社会稳定政策,政府适度干预。
——瑞典福利国家模式第一,与日、法等国相比,瑞典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比较少,国企比重不大,主要采用经济杠杆的作用。
第二,中央政府主要采用经济计划、财政政策等宏观调控经济。
第三,反周期赋税手段,,,投资储备制度以及人力政策等具有特色。
第四,作为“福利国家的窗口”,瑞典政府承担着更多的社会事务管理职能,被认为是欧洲国家中通过收入再分配后的一个最为平等的国度。
通过这几种模式的不同的比较,可以看出西方政府经济调节基本上属于市场补缺型这一共同特征,即经济调节的重点在于弥补市场经济的不足,为市场主体营造良好的国际国内市场环境,并建立社会经济整体运行的稳定机制。
导言政体: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如何组织自己的政权,即政权组织形式。
国家结构:指的是国家的各个部分是如何整合而成其为一个国家的,即国家的整合形式。
政府制度:国家中央行政机关,政府制度也主要是指一个国家行政机关的制度。
政治体制:指的是国家机构的具体设置和具体形式、运作的具体方式、具体程序和具体环节。
亚里士多德:孟德斯鸠:政治制度的概念和所包含的内容:指的是一个国家的整个政治统治形式,不仅包含国体,也包含政体;不仅涉及政体、国家结构和政府制度,而且涉及国家机关、政府机关之外的一切政治单位或政治角色活动的具体形式和具体环节。
研究西方政治制度的目的与意义:1.有助于我们分清中国政治制度与西方政治制度的根本区别2.是我们面向世界、学习外国的需要 3.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西方各国的内政外交及其走向,分析其内外政策的形成根源和制定过程,分析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向,从而更透彻地理解中国的外交战略和政策、策略4.有助于完善我们的知识结构。
一章城邦: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建立的一种小型的城市国家,即以一个单独的城市为中心和周围乡村组成的城市国家。
公民:是城邦的成员,有权参加城邦政治生活,这种特权是根据出身而获得的。
法律:政体形式:君主制政体、贵族制政体、民主制政体。
贵族政体:这是一种由少数贤人掌握城邦最高统治权的政体形式。
民主政体:指城邦国家中全体公民享有平等的权利,共同行使决定城邦公共事务和参与城邦管理的一种政体形式。
君主政体:城邦最高统治权掌握在君主一个人手中,即所谓一人统治。
雅典民主制:是指在古希腊城邦雅典实行的民主政治制度。
公民大会:是雅典城邦的最高的权利机关,每个年满20岁的雅典公民都有资格参加。
500人议事会:由10个地域性部落以抽签方式各选出50名年满30岁的公民组成,每年抽签改选一次,每个公民一生中都有机会当选,这样,第四等级公民也有了参加500人议事会的权利和机会。
法院(法庭):由各地域性部落选出的陪审员组成,任何一个年满30岁的雅典公民都可能挑选担任这个职务。
论现代西方行政领导与各部委的关系施雪华 张荆红 部委是政府的职能部门,各部的行为直接影响政府行政领导(部门和人员)的决策能否贯彻执行,直接影响政府行政领导的功效。
因此,各国政府行政领导均十分重视与各部(委)的关系。
由于各国政府行政领导体制的类型不同,各国政府中行政领导与各部(委)的关系既有共性又有差异。
研究这些共性和差异,对于我们深刻理解西方国家政府的内部结构、功能关系及其运作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启迪意义和实践借鉴意义。
一、政治关系西方政府行政领导与各部(委)的政治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治上的共进退关系;二是政治上的责任关系。
就政治上共进退而言,各部的政务类官员(包括部长、副部长、政务次官等)由总统(总理或首相)任免。
当总统(总理或首相)任期届满时,各部政务类官员必须总辞职。
美国总统上台时需搭好白宫班子的架子,任命大约75个重要内阁成员和制订政策的官员,以及提名600个其他重要公职人员,还要决定留用哪些现任官员。
[1]对于英国首相来说,尽管在正式组阁前已有“影子内阁”,然而,从组织“影子内阁”到正式内阁名单的公布之间也是颇费周折的。
[2]然而,无论如何,各类高级官员,特别是部长,总是与总统、首相(总理)在政治上是同呼吸共命运的。
政府的垮台,首相或总理的辞职,总统的任期届满,意味着各位部长的政治生涯要有一个新的变化,除非下届内阁继续留任。
就政治上的责任关系而言,各国的部长均需对政府行政领导人负一定的政治责任。
然而,每个国家政治责任的对象、范围、党派色彩是不同的。
首先是政治责任的对象不同。
在英国,得不到议会多数支持或某些重要部的部长受到不信任时,内阁须集体辞职。
若单从政治关系角度看,首相与各部部长的关系不是上下级关系而是伙伴关系。
然而,由于首相是议会多数党领袖,议会把组阁权交给多数党,实际上就是交给首相,由首相挑选各部部长,因此,各部部长与首相虽不是上下级关系,然而,就政治责任而言,部长需向首相负责。
1.国体2.国家结构3.政治体制政治制度4.系统分析西方政治制度的意义第一章历史变迁1.雅典民主制2.王政时代3.混合政体4.中世纪5.分封采邑制6.贵族君主制7.等级君主制8.文艺复兴9.宗教改革10.启蒙运动11.权力的分立原则12.联邦制13.司法审查14.治理15.权力依赖1.梭伦改革的具体内容2.克里斯梯尼改革的主要内容3.罗马共和时代的政治制度4.共和时代高级官史的共同特点5.罗马的行省制度6.封建君主制度的三种统治形式7.自治的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8.资产阶级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9.1787年美国宪法确定的美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原则10.19世纪以来西方各国政治制度经历的改革和变化11.行政集权化在美国、英国、法国的表现12.统治型政治的内涵13.治理型政治的重要特征14.19世纪以后工地方自治制度的发展15.英美法系国家的地方自治制度16.大陆法系国家的地方自治制度1.雅典城邦民主制的意义1. 《大宪章》在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第二章基本原则1.西方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2.主权在民原则3.主权4.公意5.议会主权6.政治合法性7.精英民主8.法治9.成文宪法10.不成文宪法11.宪政12.法律的公开性13.司法独立14.分权与制衡15.质询16.自然权力1.布丹的主权理论2.霍布斯的君主主权理论3.洛克的议会主权理论4.卢梭的人民主权理论5.政治合法性的含义6.政治合法性的意义7.代议制在英国产生后很快传到西方各国并被普遍接受和采用的原因8.伯克的代议制理论9.密尔对于代议制政府的本质规定观点10.密尔关代议制政府的缺陷的观点11.密尔的代议制政府建设方案12.代议制机关议事规则的要求13.法治的内涵14.戴雪在《宪法精义》中指出的法治的三个特征15.宪法具有其特殊属性,又具有与一般法律本质一的一致性的表现16.法治原则的主要内容17.法律的普遍性的内容18.二战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具体内容19.司法独立的内容22.美国总统与法院之间的分权制衡23.美国国会与法院之间的分权制衡24.英国议会对内阁进行牵制的形式25.法国第五共和国政府对议会独立性增强的表现26.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后通过的《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27.法国1789年《人权宣言》的主要内容1.人民主权原则成为现代政治合法性的坚实基础2.代议制议会与等级制议会的本质不同之处3.代议制在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实行中遵循的具体原则4.英国人权原则的确立5.美国1791年通过的宪法中第1至第10条宪法修正案的内容1.洛克的分权学说第三章选举制度1.选举制度2.选举3.普选权4.普选制5.人民主权理论6.间接民主7.选民登记8.地域代表制9.职业代表制10.选举地理学11.间接选举12.多数代表制13.比例代表制14.选举监督15.软钱16.选举诉讼1.美国黑人选举权逐步得到全面实现的相关法律规定2.选举制度的意义3.代议制民主是现代民主实现的基本形式的原因4.普遍选举原则呈现出的阶段性特点5.平等原则的具体体现6.强制投票在实践中面临的难度7.候选人资格条件主要包括的内容8.选区划分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11.竞选机构的主要成员构成12.候选人的竞选资金的主要来源13.相对多数代表制的缺陷14.多数代表制的特色15.比例代表制的优点16.对选民行为和选举工作人员行为的监督内容17.选举诉讼和选举监督的联系与区别18.引起选举效力诉讼的原因1.选举是民众政治参与和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方式2.选举公开的主要内容3.小选区的优点与缺陷4.大选区的优点与缺陷5.西方各国对竞选资金的控制的做法6.引起当选诉讼的情况7.选举诉讼的管辖模式第四章政党与利益集团1.现代政党2.体制内政党3.体制外政党4.政治社会化5.政党政治6.政党制度7.多党两级8.悬浮议会9.多党制10.一党制11.压力集团12.政治性利益集团1.政党具有代表性的定义2.政党基本特征3.资产阶级政党产生的两种形式4.从历史发展阶段来看西方政党大致经过的三个阶段5.西方国家的政党需要做的主要事情6.政党政治动作主要的几个环节7.两党制的特征8.英国两党制的特征9.美国两党制的特征12.利益集团政治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1.政党是换代西方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思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2.政党政治运行的意义3.英国两党制形成和演变大体经过的三个阶段4.利益集团出现所具备的社会、经济、政治条件5.利益集团与政党政治相比,所具有的自身优点1.日本政党的形成与发展2.政党的政治录用功能第五章议会制度1.议员职权2.言论免责权3.议员义务4.一院制5.两院制6.常设委员会7.议会党团8.立法权9.听证10.弹劾权11.公布法律12.非常会议13.议会公开原则14.秘密会议1.西方议会建立时期,议会政治的基本特征2.西方议会的功能调整时期,议会调整的主要特征3.西方上院议员的主要产生方式4.西方议员的主要特权5.一院制的主要优点6.议长对内的主要职权7.议会党团的主要类型8.议会党团的主要职责9.议会进行专项或综合调查的主要范围10.国外议会中议会行使倒阁权的几种方式11.西方各国弹劾案的提出与审判的主要方式12.英国下议院审议法案的三读程序13.美国审议法案的三读程序14.议会对方案的几种公开表决方式2.西方议会的权力3.西方议会的立法工作程序4.西方议会的议事规则1.西方国家议员任期的情况2.议会的预算监督权第六章中央政府制度1.国家元首个人元首2.集体元首虚位元首3.发布命令权赦免权4.内阁内阁制5.总统制半总统半议会制6.委员会制独立管制机构7.政府职能决策创议8.决策制定决策执行9.决策调整1.国家元首对外代表国家的含义2.英王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3.国家元首的荣典权4.政党制度对于内阁制政府的运作所起的作用5.内阁制的特点6.总统制的特点7.半总统制的特点8.委员会制的特点9.西方国家政府职能的发展趋势1.“国王不能犯错误”的含义及其原因2.国家元首不受司法管辖的特权3.政府的含义4.在英国内阁发展过程中值得注意的变化5.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职能的基本内容第七章地方政府制度1.国家结构形式2.单一制3.联邦制4.地方政府制度5.民族区域型地方政府6.一般地域型地方政府7.市镇型地方政府10.行政体地方政府11.行政区划12.地方政府的层级13.基层政府14.最高层地方政府15.地方政府的职能16.职能合并17.政府服务外包18.地方政府机构19.城市20.市建制21.城市政府职能22.议会委员会制23.市长议会制24.议会-经理制1.联邦制特点2.单一制特点3.单一制优点4.西方国家地方政府改革特点5.行政体地方政府优缺点6.自治体地方政府基本特征7.自治体地方政府的优缺点8.行政区划应遵循的原则9.实践中地方政府职能的履行方式10.西方国家政府职能演变的表现11.地方政府职能合并的方式12.美国州政府职能具体内容13.德国州政府及地方政府职能具体内容14.议会委员会制基本特征15.市长议会制基本特征16.基层政府规模过小的弊端1.地方政府职能与中央政府职能的关系2.地方政府机构的发展趋势3.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主要措施4.城市政府职能的特点5.城市下令职能的不断扩大使城市政府面临的困境6.议会市长制基本特征2.英美国家基层地方自治情况第八章司法制度1.法系2.日尔曼法3.大陆法系4.英美法系5.普通法6.衡平法7.公正的法院8.特别法院9.民法10.刑法11.英国的高等法院12.西方国家的检察机关13.辩护制度和律师制度14.律师15.陪审制度16.事后审查17.事前审查18.行政诉讼19.行政裁判20.议会督察专员1.司法独立2.司法独立并不意味着法院、法官可以为所欲为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4.英国学者所认为的在审判活动中公认的两条准则5.公平的诉讼程序具体包含的内容6.西方国家的宪法对司法程序和当事人在诉讼中的权利所做规定的内容7.公正的处罚8.英国的郡法院和治安法院9.司法巡回区设立的三种审级的巡回审判庭10.英国最高法院的管辖权11.司法行政机关的主要职责12.法官的保障13.律师的基本职能的两种情况14.担任陪审员的资格15.挑选陪审团成员的方式。
西方政治制度第一章导言一. 本课程的研究内容和范围国体指: 由社会各阶级、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所反映出来的国家的根本属性. 指是那个层级占统治地位,是国家的性质.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指: 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如何组织自己的政权. 体现横向权力结构和权力分配关系.国家结构指: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或全国政府与成员政府之间的权力分配关系.政治体制指: 国家机构的具体设置和具体形式、动作的具体的方式、具体程序和具体环节, 如国家机关产生和选举的具体方式.政治制度指: 一个国家的整个政治统治形式,不仅包含国体、也包括政体. 政治制度包括: 政体、国家结构、政府制度、政治体制的所有内容政体是政治制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二. 研究西方政治制度的意义1. 了解和认识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有助于我们分清中国政治制度与西方政治制度的根本区别,理解这种区别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国情条件.2. 了解和认识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西方各国的内政外交及其走向,分析其内外政策的形成根源和制定过程,分析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向,从而更透彻地理解中国的外交战略和政策、策略.3. 了解和认识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有助于完善我们的知识结构.三.研究西方政治制度的方法1. 历史唯物主义对于研究西方政治制度的指导意义.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是指导比较政治研究的根本方法.2. 比较研究方法是研究政治制度的基本方法. 最早对政治制度进行比较研究的是古希腊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有两个取向: 国别研究跨国研究3. 政治制度研究的分析工具. 阶级分析制度分析历史分析文化分析系统分析. 统治阶级是经济上占优势的阶级,在资本主义国家,这个阶级是资产阶级.第一章西方政治制度的历史变迁第一节古希腊城邦的政治制度一. 城邦: 西方政治制度的摇篮古代希腊是指: 以爱琴海为中心的广大地区. 公元前8世纪-4世纪是鼎盛时期,有200多个,最著名的: 雅典斯巴达叙拉古1. 城邦的社会结构. 城邦划分为三个主要阶级: 奴隶外邦人公民外邦人是古希腊城邦中的第二个主要集团. 公民概念的核心是权利.2. 城邦政治制度的多样性. A.君主制政体(由君主一人统治,克里特岛) B.贵族制政体(由少数贤人统治,斯巴达) C.民主制政体(公民统治,雅典)二. 雅典的城邦民主制.1. 雅典民主制指: 在古希腊城邦雅典实行的民主政治制度. 雅典早期城邦的阶级矛盾和对立主要表现为城邦贵族与城邦平民之间的矛盾冲突.(1) 梭伦改革. A.经济改革(颁布了解除债负令,禁止人身抵押) B.社会结构改革(打破血亲组织,按财产人分四等) C.政治改革(按等级抽签选官) 创建了陪审法庭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制的基础改革后分为三个派别: 反改革贵族的平原派坚持改革的商人手工业的海岸派无地少地农民的山地派. (2) 克里斯梯尼改革. A. 在社会结构上,以地域组织取代血缘组织作为城邦的行政单位. B.在政治制度上,将议事会规模扩大到500人. C.建立”陶片放逐法”2. 雅典城邦民主制的内容和特征.主要内容有: A. 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年满20岁参加,每隔10天召开1次,有效人数6000人) B.议事会(是最重要的统治机构) C.陪审法庭 D.十将军委员会特征有: A.直接民主. B.抽签选官. C.轮番为治三. 城邦民主制的意义与困境.1. 雅典城邦民主制的意义. 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古代民主的典范. A. 主权在民的原则. B.法治原则.2. 雅典城邦民主制的局限和困境.A.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是雅典城邦自由公民的民主制度.B.在雅典居民的生活中,存在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的尖锐冲突.C. 强调多数人裁定时,没有相应地保护少数人权利,易导致多数暴政. D. 雅典城邦民主制的制度设计中大量采用了直接民主、抽签选举等形式,其目的是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第二节古罗马国家的政治制度.一. 古罗马国家的形成和发展.1. 王政时代. 古罗马的兴起代表了一个从小国少民的城邦到巨型帝国的发展和转变. 古罗马在城邦的基础上形成了共和国的概念,通过战争,创造了罗马帝国.古罗马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划分为三个历史时期: 王政时代罗马共和国时代罗马帝国时代2. 共和时代. 平民与贵族之间斗争主要围绕土地问题、债务问题及政治权利问题而展开.3. 帝国时代. 屋大维祖国之父二. 古罗马国家政治制度的发展1. 王政时代的政治制度. 该时期是罗马社会从氏族制度向国家的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表现出军事民主制的色彩.A. 库里亚大会(即公民大会).B.长者会议(由300个氏族族长组成).C.王 (主要是军事首长)2. 共和时代的政治制度. 罗马社会主要分成两种人: 贵族和平民. A.人民大会. B.元老院. C.行政官员监察官5年选举一次,任期18个月. 保民官是重要成果.3. 帝国时代的政治制度. (1) 罗马帝国的三种统治体制. 其核心特征是个人独裁统治体制有三种类型: 元首体制四帝共治体制君士坦丁体制.(2) 行省制度. 行省制度是古罗马国家为统治征服地区而建立的一种管理制度.三. 古罗马政治制度的影响.1. 共和国的观念与制度形式.2.古罗马的混合政体启迪了后世的政治制度设计3.罗马法是古罗马留给后人的最宝贵的遗产之一欧洲第一部法<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第三节中世纪欧洲的政治制度一. 中世纪封建制度的形成.1. 进入中世纪. 指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6世纪,近1000的历史时期,人民把中世纪称之为野蛮,愚昧,滞后的”黑暗时期”古罗马崩溃的根本原因是罗马帝国赖以生存的古代奴隶制度陷入严重危机而不能自拔; 直接原因是日耳曼蛮族的大规模入侵.2. 封建制度的形成. 中世纪盛行的主要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是封建制度. 广泛存在的是封建采邑制. 三个基本要素是: 采邑领主封臣二. 中世纪封建时期的西欧政治制度.1. 封建君主制度. 中世纪西欧的封建国家,经历了三种国家形态: 封建主义国家等级制国家绝对主义国家;相对应,封建君主制也经历了三种统治形式: 贵族君主制等级君主制专制君主制A. 贵族君主制. 日耳曼蛮族在罗马帝国废墟上建立起来的.B.等级君主制(在君主之下,有一个由僧侣,贵族,商人的等级代表)C.专制君主制(是最高和最后形式)2. 中世纪自治城市的政治制度.A.商业的复兴与中世纪城市的兴起. 商品经济的复兴,最重大的后果就是城市的兴起.B.自治城市的政权组织形式. 自治城市的特征就是自治: 包括:人身自由,司法自治, 政治自治. 自治城市的政权组织形式,一般包括: 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 城市的司法机关主要是法庭.3. 基督教教会统治体系. 蛮族有能力毁灭了一个旧世界,却无力建设一个新世界,在这种情况下,教会填补了权力的真空. 此时宣称: 教权至上君权神授三. 中世纪封建政治制度的影响1.中世纪孕育了现代宪政主义.A.封建契约精神促进了现代本文契约政治的形成和发展.B.封建制度的多元权力并存促进了现代有限政治的观念和制度.C.封建等级会议孕育了现代议会.\2.自治城市的政治实践对西方立宪制度的影响.第四节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形成.一. 近代国家的兴起.1. 近代国家的兴起. 封建制度的核心特征就是存在多种势力: 王室教会贵族自治城市法国历史家基佐把中世纪城市市民普遍特征描绘为: 怯懦2. 资产阶级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A. 文艺复兴. 13世纪原意指”再生”;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用人性反对神性; 用人权反对神权.B. 宗教改革. 由马丁路德及其后的加尔文发动的一场对罗马教廷、提倡个人直接与上帝交流、不需教会作为中介的改革运动. 动摇瓦解了教会.3. 启蒙运动. 启蒙义指:光明. 指发生在17-18世纪的西欧的一场反封建专制、反教会的思想解放运动. 启蒙运动产生于英国,以法国为中心,影响到德国,俄国等提倡: 天赋人权来反对君权神授的观点. 用”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来反对贵族的等级特权.二. 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形成. 西方政治制度是在17-18世纪通过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建立起来的以宪法为基础,以人民主权为政治原则,以限制政治权力为内容的宪政制度以英国的议会君主制度美国的总统共和制度和法国的议会共和制度为代表.1. 英国议会君主制的形成. 英国是第一个宪政制度的国家,通过宪政革命完成,但是英国宪政的历史却可以追溯到13世纪.A. 大宪章. 13世纪约翰王被贵族挟持,签署限制国权的<大宪章>B.英国革命与短暂的共和政体.C.光荣革命与议会君主制的确立. 威廉率军废黜<权利法案>2. 美国总统制共和制度的形成. A.独立战争. 1775年北美殖民地爆发了独立战争. 起草了<独立宣言> B.邦联条例. 1777年,规定13个国家各享主权.C.1787年美国宪法. <美利坚合众宪法> 基本框架和原则: 1分权与制约与平衡原则. 2.联邦制原则. 3.权力有限的政府 4.司法审查原则3. 法国议会制共和制度的形成. 法国英国美国被称为第一批建立起宪政制度的国家. A. 法国大革命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开启了法国宪政制度的历史大革命后颁布了<人权宣言> B.拿破的法兰西第一帝国和波旁王朝的复辟. C.议会共和制的确立. 普法战争,法国战败;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诞生, 制度确立.三. 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发展.1. 政治民主化. 19世纪以来,西方政治制度发展的一个重大表现就是政治民主化的不断推进.尤其是普选权的实现.2. 行政集权化.3. 多元共治.4. 地方自治.第二章西方政治制的基本原则.第一节主权在民的原则源于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倡导的”主权在民”学说一. 主权理论的提出与发展.1. 布丹的主权理论. 16世纪法国大律师布丹首先提出主权理论,他是近代国家主权理论的创始人. 最高权力就是主权最高权力具有三个方面:绝对,永恒,不可转让布丹提出主权学说实际上是为了论证君主权力的至高无上性,要张扬的是君主主权.2. 从君主主权到人民主权. A.霍布斯的君主主权理论. B.洛克的议会主权. C.卢梭的人民主权. 卢梭的人民主权论直接来源于他的社会契约论.二. 主权在民原则在西方各国的确立. 最早把主权在民原则写进宪法而确定下来的是法国. 法国是主权在民思想的发源地. 1793年宪法认为最史无前例体现主权.三. 主权在民原则与政治合法性.1. 政治合法性的含义与意义. 政治合法性主要涉及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的评价.2.主权在民与政治合法性的基础.第二节代议制原则代议制指: 人民并不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而是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来行使国家的权力.一. 代议制的产生.1. 代议制产生的历史条件. 代议制声源于英国,英国是”议会之母”代议制的民主是一种间接民主A.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要求实行民主制.B. 现代国家无论是领土还是人口都达了相法大的规模.2. 代议制的特点和性质. 议会充当了国王与僧俗贵族、市民三方进行计价还价的平台.二. 有关代议制的理论发展.1. 中世纪代议制民主思想的孕育.2. 近代思想家关于代议制的理论. 伯克强调代议制是由少数精英集团领导下的结构严密的工作机构. 英国斯图尔物的<代议制政府>三. 代议制通行的具体原则.1.人民通过代议机关行使国家主权.2.人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3.代议机关必须遵循严肃的议事规则.4.少数服从多数与保护少数原则.5.代议民主并不排斥直接民主第三节法治原则法治是相对于专制和人治而言. 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的核心: 是以宪法和法律限制国家的专制权力; 法治是西方政治制度的一个最根本的宪法原则.一. 西方法治思想的产生.1. 法治的含义. A.法治与自由. B.法治与自然法.2. 西方法治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法治声源于古代希腊罗马阿奎把法分为四种: 永恒法自然法人法神法. 自然法是人类行为最一般的原则.二. 法治与宪政1. 法治与宪法. 宪政是法治的最高形式. 西方各国宪法分为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 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上的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三. 法治原则的主要内容.1.法律必须是普遍的和公开的.2.法治的最终目的是维护人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3.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4.司法必须独立.第四节. 分权制衡原则.一. 近代分权制衡原则的理论基础1. 古代和中世纪的分权理论. A.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提出国家权力的三种职能即: 立法,行政,审判. B.洛克提出: 立法,执行,对外权. C.孟德里鸠:立法,行政,司法.汉密尔顿对分权理论的贡献在于强调司法独立.二. 西方国家分权制衡的三种模式.1. 美国模式. 美国是典型的”三权分立”国家,分权制衡体现为: 立法,行政,司法. 相对应的是:国会,总统,最高法院A.国会与总统之间的分权制衡: 国会有立法权,但总统也有部分立法权.B.总统与法院:总统任命法官,有赦免权.C.国会与法院:国会有权同意不同意总统任命的法官2. 英国模式. 英国实行议会至上原则. A.议会与内阁之间的相互制衡. 议会有: 质询,辩论,批准立法,倒阁.3. 法国模式.第五节人权原则.一. 人权与人权思想的提出. 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人权主要为自然权利,包括个人的: 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二. 人权原则在主要西方国家的确立.1. 英国人权原则的确立. 英国不成文宪法中的人权原则主要体现在:<大宪章><权利请愿书><权利法案> 人身保护令源自中世纪的英国.2. 美国人权原则的确立. 体现在<弗吉尼亚宣言><独立宣言><权利法案>3. 法国人权原则的确立. 体现在<人和公民权利宣言>三. 人权原则的发展. 民权形成于18世纪; 19世纪的核心政治问题是公民的政治权利; 而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兴起于20世纪. 第一代人权形成于美法两国,是消极的权利; 第二代人权形成于俄国革命时期,受西方福利国家的影响,是积极的权利; 第三代人权是”连带关系”的权利.第一代人权主要是最基本的人权,<英美法>,人权主要内容是生命,自由和财产.第三章西方国家的选举制度第一节西方选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一. 选举制度的产生近代的西方选举制度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公共管理学模拟题(一)0603一、单选题14分/7题1.私人管理是指(A )的管理活动。
A.工商企业;B.政府;C.国家;D.公共组织2.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实行的是高度中央集权的计划管理体制。
在这种体制下,中国政府间关系的治理模式是一种传统的等级控制模式,这种政府间关系模式称为( B)。
A.市场模式;B.传统模式;C.集权模式;D.分权模式3.( D)年8月14日《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正式建立。
A.1988;B.1993;C.1998;D.20004.公共选择学派的奠基者是( D)。
A.布坎南;B.拉丰;C.萨缪尔森;D.韦伯5. (B )将公共物品定义为:“……在增加一个人对他分享时,并不导致成本的增长,而排除任何个人对他的分享是要花费巨大成本的。
”A.凯恩斯;B.斯蒂格利茨;C.纳什;D.邹恒甫6.深圳市地方行政组织的划分的层次属于(B )。
A.四级制;B.五级制;C.二级制;D.三级制7.在政府再造过程中通过分析目标、激励、责任、权力和文化五个方面,可以采取(B )战略与之实施。
A.3C;B.6C;C.4C;D.5C二、判断题14分/7题1.组织文化是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之一。
对2.我国地方政府层级的设置经历了多次的调整后,最终形成了省、县(县级市)、乡三级制和省、市、县(县级市)、乡四级制并存,以四级制为主的局面。
对3.传统的行政模式已经过时,一种新的公共管理模式已经有效的取而代之。
对4.非公共组织已公共利益为目标,追求组织成员的利益。
错5.“第三部门”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学者赖特提出来的。
对6.第三部门的发展规模与政府对社会干预的政策选择密切相关。
对7.目前,公共部门管理规划不再专注于前瞻性计划的制定和战略构思,而是延伸到执行领域,追求战略结果的实现。
错三、多选题42分/14题1.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ABCD)。
A.奥斯本;B.盖布勒;C.胡德;D.奥斯特洛姆2.作为一种新的公共部门管理模式,新公共管理不同的名称有( AD)。
第四章政府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政府是统治阶级行使国家权力和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统治阶级通过政府的作用使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并借助政府机构加以执行和贯彻,掌握和理解广义政府和狭义政府的概念。
教学内容:政府的基本性质、现代政府组织和运作的基本原则、政府的职能等。
教学重点:政府的基本特征、政府职能的范围、政府治理的新模式。
第一节政府的基本性质一、政府与国家在政治学研究中,中西方学者对“政府”一词的理解并不完全一致,至今没有一个大家公认的“政府”概念。
西方学者对政府的理解有不同的观点,西方比较权威的工具书,对政府的定义也是众说纷纭。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政府”一词是指宰相办公的场所,后来“政府”一词外延扩大,统指官僚办公的场所和机构,其词义近似于“官府”。
戊戌变法前后,西方政治学开始传入中国。
中国学者在引进政治学的过程中,大都把政府视作一种“机关”或“机构”。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也常常把政府看成是“机器”或“机关”。
综合学者们的意见,政府可界定为:政府是统治阶级行使国家权力和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统治阶级通过政府的作用使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并借助政府机构加以执行和贯彻。
这里的政府是立法、行政、司法等国家机关的总称。
政府与国家的关系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政府是国家最为重要的构成要素。
没有政府,国家也就不复存在。
国家主权的行使、国家领土完整和安全秩序的维护、人民生活的维持和福利水平的增长,都与政府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第二,国家的产生以政府的形成为组织标志,政府是实现国家目标最为基本的手段。
国家是由人口、土地、主权和政府等要素构成的,国家与氏族、部落、村坊等组织的根本区别不在于是否具有一定的土地,拥有一定数量的人口,而在于是否有完整的系统的政府存在。
国家意志的形成和执行,都要通过政府,政府的目的就是国家的目的。
第三,政府是国家的主权代表和具体形态。
在日常性的功能运作中,政府往往作为国家的具体组织和机构化身而存在,代表国家运用和行使公共权力。
2014年第5期总第175期2014年9月《经济社会体制比较》Comparative Economic &Social Systems No.5,2014Sep.2014西方国家官僚制的比较研究谭融内容提要:对英美法德官僚制的比较研究,是一个颇具难度的论题。
美国比较公共行政学家费勒尔·海迪将法德国家官僚制归为“古典”官僚制,将英美国家官僚制归为“公民文化”背景下的官僚制。
伴随20世纪后期的行政改革,西方各国官僚制的内涵、角色、关系结构都发生了相应变化。
在世界日益官僚化的趋势中,政府高级文官的地位日益显著。
如今,国家仍然是秩序、安全、社会和谐与信任的保护者,仍需要精干、高效、低消耗的官僚机器。
关键词:西方国家官僚制高级文官职业化政治化中图分类号:D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947(2014)05-0096-12作者简介:谭融,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复旦大学陈树渠比较政治发展研究中心年度课题(项目编号:CCPDS -FudanNDKT14016)。
对英美法德官僚制的比较研究,是一个颇具难度的论题。
笔者在对西方各国官僚制的研究中对英美法德官僚制的类型、当代西方各国官僚制的改革、西方各国高级文官的角色定位以及西方国家职业官僚的政治化趋势做了一些思考,并在此基础上对当代西方国家官僚制的发展趋势以及当今人类在国家官僚制问题上面临的两难困境提出了看法。
一、关于英美法德官僚制的类型对英美法德官僚制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各国学者有诸多思考和探讨,其中所采用的方法之一为跨国比较。
美国比较公共行政学家费勒尔·海迪(Heady ,2006)采用此种方法,将法德国家的官僚制归为“古典”官僚制,将英美国家的官僚制归为“公民文化”背景下的官僚制,在两个不同的框架下分析法德、英美国家官僚制的文化基础和特征。
他认为,欧洲大陆国家的官僚制大体上属于马克斯·韦伯所描绘的“古典”官僚制,以法国和德国最为典型。
公共管理学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1章绪论:公共管理的兴起(6)1.1 时代变迁和公共管理的兴起1.2 公共管理的逻辑基础:公共事物1.3 公共管理学的基本范畴和研究对象第2章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8)2.1 公共选择与委托代理理论2.2 官僚、政党与寻租理论2.3 集体⾏动与⽴宪经济学第3章政府(10)3.1 政府与政府间关系3.2 政府失灵3.3 传统政府组织困境与改⾰3.4 政府再造模式第4章⾮政府组织(6)4.1 ⾮政府组织概述4.2 ⾮政府组织的作⽤与局限4.3 ⾮政府组织的组织与管理4.4 ⾮政府组织的发展第5章公共企业(6)5.1 公共企业的性质5.2 公共企业的功能与作⽤5.3 公共企业改⾰第6章私⼈部门(6)6.1 重新认识私⼈部门的性质及其责任6.2 私⼈部门参与公共事务的实现条件和⽅式6.3 政府与私⼈部门参政与公共事务的绩效6.4 中国私⼈部门对公共事务的参与第7章政治管理(6)8.1 政治管理的含义与功能8.2 政治过程:公共管理的政策活动8.3 政治环境:公共管理的势能关系8.4 政治权能:公共管理的胜任⼒结构第8章社会管理(8)8.1 社会管理概述8.2 基层参与社区管理8.3 城市化与⽼年社会管理8.4 公共危机管理第9章公共服务(8)9.1 公共服务概述9.2 公共服务的内容9.3 中国公共服务发展与改⾰9.4 公共服务创新第10章公共管理的策略(8)12.1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12.2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12.3 公共部门⽬标管理12.4 治理⼯具《公共管理学》教案第⼀章绪论:公共管理的兴起A、本章⽬的、要求本章⽬的是使学⽣了解公共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以及内容整体框架,要求学⽣了解公共管理学作为⼀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其产⽣、发展的过程与规律,以及学科的特点等,掌握公共管理的涵义和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B、重点、难点B1、重点1.公共管理的起源和演变2.公共管理学的兴起3.新公共管理4.公共事务与公共利益5.公共管理学的基本范畴、研究对象及⽅法B2难点1.公共管理的基本范畴2.新公共管理范式的基本特征3.公共管理学研究的逻辑起点C、讲课的思路第⼀章绪论:公共管理的兴起第⼀节时代变迁和公共管理的兴起⼀、公共管理的起源和演变1.公共管理的阶级性与社会性2.公共管理职业化3.⾏政国家⼆、公共管理是时代的产物1.西⽅国家摆脱困境的需要2.科技⾰命和全球化浪潮3.政府管理和民主制度之间的⽭盾4.公共管理兴起的直接原因三、公共管理学的兴起四、新公共管理1.新公共管理范式的⽅法来源2.新公共管理范式的基本特征3.关于新公共管理范式的争论第⼆节公共事务与公共利益⼀、公共管理的基础:公共事务1.公共事务的内涵2.公共事务的特性3.公共事务传统治理⽅式:政府垄断4.政府垄断公共事务的治理危机与治理思维创新⼆、公共管理的本质:公共利益1.利益追求的合理性与合法性2.公共利益的内涵3.公共利益实现的复杂性第三节公共管理学的基本范畴、研究对象和⽅法⼀、公共管理1.公共管理2.私⼈管理与公共管理3.公共管理的研究途径4.公共管理的要素⼆、⾏政管理学、公共⾏政学和公共管理学三、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1.公共管理学是公共⾏政学的继承与发展2.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3.公共管理学研究的逻辑起点4.公共管理学研究的主线四、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法1.历史分析法5.归纳分析法6.案例分析法7.⼼理研究法D、思考题:1.公共管理具有哪些特征?2.公共管理兴起的时代背景和学科背景是什么?3.公共管理学有哪些学科特点?4.以中国为例,分析中国公共管理现在⾯临的主要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