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I)
- 格式:ppt
- 大小:625.50 KB
- 文档页数:37
国际经济学习题国际经济学课程习题第⼀章绪论⼀、单项选择题1、从⼗五世纪初到⼗⼋世纪中叶,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理论⽅⾯占主导地位的是()A.重商主义B.重农主义C.重⾦主义D.货币主义2、重商主义认为财富的唯⼀形式是( )A.⼟地B.商品C.货币D.⼈⼒资源3、最早提出贸易的利益是“⾮零和”的观点的经济学家是( )A.伊莱·赫克歇尔B.⼤卫·李嘉图C.亚当·斯密D.⽡西⾥·⾥昂惕夫4、阿根廷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认为整个世界可以分为两类国家,其中处于“中⼼”地位的是( ) A.发达国家 B.发展中国家C.出⼝国家 D.进⼝国家5、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种( )A.国际⾦融的“乘数理论”B.国际贸易的“零和理论”C.国际⾦融的“杠杆原理”D.国际贸易的“绝对优势理论”6、第⼆次世界⼤战后没有出现的国际经济新现象是( )A.国际贸易增长速度超过世界⽣产增长速度B.跨国公司产值占世界总产量的⼀半以上C.发达国家采⽤各种⾮关税壁垒保护本国市场D.发展中国家的⾦融市场全⾯开放7、国际经济学理论体系发展阶段不包括()A.重商主义 B.古典的⾃由贸易论及其⾃由贸易的政策C.现代国际经济理论 D.重农主义8、国际经济学在研究资源配置时,作为划分界限的基本经济单位是( )A.企业B.个⼈C.政府D.国家⼆、名词解释1、国际经济学2、封闭经济3、开放经济⼆、问答题1、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简述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的异同。
3、试述国际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脉络。
第⼆章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名词解释1、绝对利益学说2、机会成本3、⽣产可能性曲线⼆、选择题1、绝对利益学说的提出者是()A、斯密B、李嘉图C、奥林D、魁奈2、如果⼀个阿根廷⼯⼈能⽣产3蒲式⽿⼩麦或1辆汽车,⽽⼀个巴西⼯⼈能⽣产4蒲式⽿⼩麦或2辆汽车,则()。
A、巴西在⼩麦和汽车⽣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阿根廷没有⽐较优势B、阿根廷在⼩麦和汽车⽣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巴西没有⽐较优势C、巴西在⼩麦和汽车⽣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阿根廷在汽车⽣产上具有⽐较优势D、巴西在⼩麦和汽车⽣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阿根廷在⼩麦⽣产上具有⽐较优势3、根据⽐较优势原理的政策经验,⼀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的条件是()。
第四章现代与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第一节要素禀赋理论一、代表人物和代表作俄林(Bertil G.Ohlin,1899~1979),瑞典籍经济学家,197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主要著作为《域际和国际贸易》(1933)。
因其理论采用了其师赫克歇尔(E.F.Hecksher,1879~1952)的主要论点,因此,该理论又称H-O理论。
二、有关名词或术语㈡要素丰裕度一国某种要素相对于另一国的拥有状况。
它通过该国与另一国在同样两种要素的比较上反映出来。
要素丰裕度有两种表示方法:⒈实物定义一国内两种要素的相对可利用量与另一国内同样两种要素的相对可利用量的比较程度。
设K和L分别表示资本量和劳动量,若K A/L A>K B/L B,则称A国为资本丰裕国家,而称B国为劳动丰裕国家。
⒉价格定义一国内两种要素的相对价格与另一国内同样两种要素的相对价格的比较程度。
设r和w分别为资本和劳动的价格,若r A/w A<r B/w B,则称A国为资本丰裕国家,称B国为劳动丰裕国家。
一般而言,实物定义与价格定义是不同的。
两种方法出现不一致情况的原因是,实物定义取决于要素的可利用量,即供给量,属于供给范畴。
价格定义则取决于要素价格,而要素价格不仅由供给决定,还由需求决定,即要素价格是供给与需求两方面的反映。
㈢要素密集度一国内生产某种商品相对于另一种商品的要素投入状况。
它通过两种商品的生产所需要同样两种要素的相对利用量的比较反映出来。
若K X/L X>K Y/L Y,则称X商品为资本密集型商品,而称Y商品为劳动密集型商品。
三、H-O基本理论㈠H-O模型(2-2-2)⒈两个国家:A和B⒉两种商品:X和Y⒊两种投入:K和L(资本和劳动)㈡前提条件:⒈两个国家,两种同质商品,两种同质投入,其中两个国家的初始水平相对有差异,且固定不变。
⒉各国各种商品的规模收益不变。
⒊两国的技术相同,即同一商品的生产函数相同。
⒋两种商品的要素密集程度不同,并且无论要素价格比如何变化,各商品的要素密集程度不变。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ZJ030105课程名称:国际经济学总学时:51周课时:3学分:3开设专业:开课教研室:开课系: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2.课程任务:本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的专业基础课,作用与任务是:使学生理解国家或地区之间经济联系的内在机制,掌握对这种机制分析的理论与方法,主要是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理论。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起因与影响,贸易保护的影响与依据,国际要素流动的动机与效果的理论。
熟悉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的政策体系和制度安排以其对经济的影响。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国际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1.经济发展过程2.国际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3.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异同第二节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结构1.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概念2.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3.国际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与特征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第一节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1.绝对利益学说的基本内容2.绝对利益学说的图形解释3.绝对利益学说的其他有关叙述4.对于斯密绝对利益学说的评价※第二节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1.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基本内容2.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图形解释3.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其他有关叙述4.对于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评价※第三节比较利益的分解1.得自交换(贸易)的利益2.得自分工的利益3.利益的合成分析与评价讨论:古典贸易理论的验证与评价第三章国际贸易价格的确定第一节相互需求方程式1.相互需求方程式的提出及基本内容2.相互需求方程的解释3.相互需求方程式均衡的条件及对其评价第二节提供曲线及其分析1.贸易无差异曲线2.提供曲线的作图及说明3.国际贸易的均衡价格※第三节出口的贫困增长1.出口的贫困增长的图形分析2.出口贫困增长的条件与案例3.出口贫困增长的政策含义及对其的评价第四章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Ⅰ)※第一节H-O模型及其分析1.H-O模型的基本命题2.H-O模型的基本内容3.雷布津斯基定理4.斯托尔泼-萨缪尔森定理5.对H-O模型的评价※第二节列昂惕夫反论及新要素理论1.列昂惕夫反论2.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3.国际贸易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讨论:(1)H-O理论的现实分析(2)生命周期理论在现实的应用研究※第五章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Ⅱ)※第一节产业内贸易理论1.产业内贸易理论的提出与假设前提2.产品的同质性与异质性3.新H-O模型4.需求偏好相似(重叠)论5.规模经济产生的贸易6.新张伯伦模型7.产业内贸易指标8.对产业内贸易理论的评价※第二节政策贸易理论1.战略性政策贸易理论2.战略性政策贸易理论的提出3.战略性政策贸易理论的假设前提4.战略性政策贸易理论的基本内容5.战略性贸易理论的政策结果分析6.对战略性政策贸易理论的简要评价第三节贸易扭曲理论1.扭曲的发生2.国际贸易条件下扭曲的形式3.产生扭曲的原因及影响4.消除贸易扭曲的措施讨论:(1)中美产业内贸易的比较分析(2)战略性贸易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分析第六章国际贸易政策分析※第一节国际贸易的关税分析1.关税的基本概念2.小国进口关税的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分析3.大国小税的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分析4.关税谈判中的博弈第二节进口关税与配额的比较分析1.进口配额分析2.进口配额与等额关税的比较分析第三节幼稚产业的保护1.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基础2.幼稚产业的保护3.关税的有效保护率第四节倾销与反倾销的经济分析1.倾销的界定2.倾销的危害性3.倾销的经济效应分析4.反倾销的经济效应分析实验内容:就某些商品的关税政策效应分析说明关税与补贴给国内经济带来的影响第七章国际收支分析第一节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表1.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表2.国际收支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3.国际收支状况的含义与经济分析第二节国际收支的调节1.国际收支的失衡2.国际收支失衡调节的若干理论3.现实中国际收支失衡的其他调节措施讨论:就某连续3年的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说明国内经济状况※第八章汇率决定理论第一节外汇与汇率1.外汇定义及其作用2.汇率定义与汇率的标价法第二节汇率决定的一般理论1.汇率决定的传统理论2.战后汇率决定的理论※第三节汇率的决定1.一价定律与远期汇率的决定2.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扩大3.购买力平价法的实际应用讨论: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以及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方向探讨※第九章国际货币危机与国际货币体系※第一节货币危机理论1.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2.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3.第三代货币危机理论4.三代货币危机理论的比较第二节国际货币体系的类型1.健全理想的国际货币体系2.国际货币体系的类型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第三节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1.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货币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2.牙买加协定形成的过程3.东亚金融危机4.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方向和问题实验内容:东南亚金融危机与次贷危机的比较分析第十章要素的国际流动※第一节资本国际流动及其经济效应1.资本国际流动2.资本国际流动的经济分析3.国际生产折中理论第二节劳动力国际流动及其经济效应1.劳动力的国际流动2.劳动力国际流动的经济分析3.国际劳动力流动的政策含义及案例分析第三节技术转移及其经济效应1.技术的国际移动2.国际技术转移的经济分析※第十一章国际经济非均衡传导※第一节国际商品交换领域中的传导机制1.加入国际商品交换因素的经济均衡与失衡2.通过国际商品交换产生的传导3.影响国际商品交换领域中传导机制的因素※第二节国际资金流动领域中的传导机制1.加入国际资金流动后的经济均衡与失衡2.通过资本国际流动产生的非均衡传导3.影响国际资本流动领域传导机制的因素第三节国际劳动力流动领域中的传导机制1.加入劳动力国际流动后的经济均衡与失衡2.通过国际劳动力流动产生的非均衡传导3.影响劳动力国际流动领域传导机制的因素第四节其他国际经济领域中的非均衡传导机制1.经济非均衡的无形传导方式2.经济非均衡的无形传导过程3.影响经济非均衡无形传导的因素讨论:经济非均衡传导的作用机制探讨※第十二章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第一节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第二节宏观经济的对内与对外均衡1.经济的宏观目标2.宏观经济内外均衡的经济分析※第三节克鲁格曼的“三元悖论”1.蒙代尔不可能三角形2.三元悖论讨论:不可能三角在现实经济中的理论解释第十三章经济一体化与国际经济秩序第一节经济一体化分析1.关税同盟与经济一体化分析2.关税同盟的经济分析3.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分析※第二节最优货币区理论与实践1.单一货币区理论研究2.单一货币区的成本分析及评价3.单一货币的收益分析及其评价4.经济一体化的案例分析第三节国际经济组织及其作用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其作用2.世界银行及其作用3.世界贸易组织及其作用4.地区经济组织及其作用第四节国际经济秩序的建立与南北关系1.国际经济秩序2.国际经济新秩序讨论:就某一区域一体化组织的运行,分析区域一体化对全球经济及相关国家经济的影响。
第四章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I)❖要素禀赋❖赫克谢尔—俄林模型❖雷布斯津基定理❖列昂惕夫反论❖技术差距贸易理论❖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第一节 H-O模型及其分析1一、 H-O模型的基本命题1、H-O模型的提出(1)李嘉图认为比较利益源自劳动成本相对差异: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成本差异⇒价格差异⇒国际贸易(2)赫克谢尔——比较利益存在的两个前提:一是不同国家的要素禀赋应该有差异;二是不同产品在生产的过程中投入的要素比例应该不同。
(3)俄林——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区际的划分在于不同地域之间要素存量相对丰富的差异,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应该具有相同的起因和特点,彼此之间不存在根本性的区别。
(4)H-O模型以生产率一致为出发点,从要素禀赋方面说明生产成本的差异。
2、H-O模型的假设前提❖两个国家,两种要素,两种产品,即2*2*2模型。
❖两国在生产同一产品时,技术方法相同,技术水平相同,具有相同的生产函数,产量只是要素投入量的因变量。
❖商品要素市场属于完全竞争市场,要素在一国内可以充分流动,在国际间完全不能流动。
❖两个国家最大的差别在于要素禀赋的差异:劳动与资本。
❖在两种产品中,一种是劳动密集型,一种是资本密集型。
❖影响贸易的一些其他因素被抽象掉,不予考虑。
1H:赫克谢尔(Hechsher),O:俄林(Ohlin)。
3、H-O 模型的基本命题分析(1)在国际贸易体系中,一国出口自己相对丰富的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需要用本国相对稀缺的资源生产的产品。
(2)如果两国生产要素比例不同,即使要素的生产率相同,会产生生产成本差异,两国会发生贸易。
(3)交换的结果,是使各国间要素的报酬差异趋于减小,出现要素价格趋于均等。
(4)在这个理论中,还存在雷布津斯基定理和斯托尔泼-萨缪尔森定理。
二、 H-O 模型的基本内容1、H-O 模型的基本内在逻辑关系要素的自然禀赋⇒要素的供给⇒要素的相对富饶程度⇒要素的相对价格⇒生产成本差异⇒商品价格差异⇒贸易产生2、H-O 模型的数学推导X :劳动密集型产品;Y :资本密集型产品L :劳动投入系数; C :资本投入系数W :工资率; R :利息率两个国家:A 国资本相对丰富;B 国劳动相对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