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分析物体的受力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88.00 KB
- 文档页数:4
3.4 分析物体的受力编号:12】1认识物体受力分析的一般顺序.理解物体受力图.2初步掌握物体受力分析的一般方法,加深对重力、弹力、摩擦力的认识。
【学习重点与难点】1、重点、掌握物体受力分析的一般方法2、难点、摩擦力的有无、大小的判定自主学习:1.重力:重力的大小:G=__________。
重力的方向:____________。
2.弹力:方向:物体______________方向或和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______。
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_____接触面指向被______或被______的物体;绳子拉力的方向:_____________指向绳的收缩方向。
3.摩擦力①滑动摩擦力:大小:f滑=______;μ跟两物体的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有关。
②静摩擦力:大小:由二力平衡确定;d、范围:0~f max。
f max是___________(未指明的情况下可近似认为f max=f滑)自主探究:试分析下面物体的受力1、该问题中研究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把研究对象隔离按一定顺序分析受力,该研究对象受到的力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P78分析运动员的受力研究对象_______________隔离对象按顺序分析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与讨论1:拔河比赛时,取得胜利的因素?3、皮带上物体的运动思考与讨论1:物体受到哪个力的作用:思考与讨论2:放在倾斜传送带上的物体,由于有向下滑的趋势,是不是除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外还有一个下滑力的作用?思考与讨论3: 如图3-49所示,行李箱是怎样随传动带一起运动?合作探究:物体受力分析的步骤应为:实例分析1、试画出A 的受力示意图2、试画出A 的受力示意图A(A 静止)F(A 匀速下滑)F(光滑小球)3、试画出A 的受力示意图课堂练习1、画出下列木棒所受力的示意图,木棒均处于静止状态,竖直墙面光滑。
高中物理受力分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能够正确识别物体所受到的各个力,并进行受力分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示范和练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思考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
1. 受力分析的基本概念;
2. 受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3. 实例分析和习题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掌握受力分析的基本概念;
2. 熟练掌握受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3. 能够准确分析实际案例中的受力情况。
四、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示例教材和案例分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书写工具。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实际示例引导学生思考,引发学生对受力分析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受力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如何识别和分析物体所受到的各个力;
3. 实践:让学生进行实例分析和习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澄清学生可能存在的疑惑。
六、课堂检测:
1. 请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一个实际物体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
2. 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一定数量的受力分析习题,以检测其掌握情况。
七、课后作业:
1. 完成课堂检测中的练习题;
2. 阅读相关教材,深入了解受力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3. 准备下节课的课前预习。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和练习,帮助学生建立了对受力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的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继续引导学生掌握受力分析的技巧,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1受力分析专题编制:杨振林 审核:唐军【学习目标】1、认识什么是受力分析及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重要性。
2、初步掌握物体受力分析的一般顺序。
3、加深对力的概念、常见三种力的认识。
【重难点】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知识梳理】1、物体的受力分析: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把指定物体(研究对象)在物理情景中受到的作用力都分析出来,并画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这个过程就是受力分析.2、物体受力分析的思路如下: (1)明确研究对象明确研究对象,即弄清要分析谁受到的力。
在进行受力分析时,研究对象可以是某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保持相对静止的若干个物体(整体)。
在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时,灵活地选取研究对象可以使问题简洁地得到解决。
(2)隔离研究对象把研究对象从实际情景中分离出来。
(3)按一定顺序找力按已知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其它力的顺序分析,并画出各力的示意图。
地面上一切物体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且方向竖直向下,故先分析重力。
然后到接触处去找弹力,找出研究对象与其它物体的每一个接触处,若接触处有形变,则有弹力。
若接触处除有形变外,还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且接触面粗糙,则有摩擦力。
对装有动力机械的物体(如:汽车、火车、轮船等),还要考虑是否有牵引力。
最后分析电场力、磁场力…… 3、特别提醒:(1)在进行受力分析时,分析的是物体“受到”的力,而不是物体对外施加的力.(2)区分内力和外力:对几个物体的整体进行受力分析时,这几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为内力,不能在受力图中出现;当把某一物体单独隔离分析时,原来的内力变成了外力,要画在受力分析图上. 课堂探究知识点一 单个物体受力分析 画出下列物体的受力分析图班级组别姓名(1)在力F 作用下匀速向右运动 F A(2)A 球保持静止V (3)在光滑水平面上匀速向右F (4)A 静止在墙面A v (5)A 沿粗糙墙面下滑 A (6)A 静止在光滑墙面AAα(7)A 静止在粗糙斜面上A(8) A 静止且各接触面光滑2知识点二 多个物体受力分析A B F A 、B 保持静止 A B FA 、B 一起向右加速运动 AB CA 、B 、C 一起向右匀速运动 B A C F FA、B 、C 都静止分析C 所受力A 、B 静止 FABA 、B 静止ABV(13)空中飞行的足球 A (14)向上爬杆的猴子 (16)画出自行车前后轮受到的摩擦力αB AA 、B 静止,接触面粗糙BAA 、B 静止,接触面粗糙人水平拉绳,使他与木块一起向右做匀速运动人与物体保持静止 小球静止时的结点A 受力A小球静止时的结点A 受力AAB 均静止 A(9) A 静止且各接触面光滑 A ∟ (10) A 静止且各接触面光滑 速上滑的物块A A(11)A 与皮带一起向右匀速运动 A v 上升上升的人 ABA 、B 保持静止,接触面粗糙人和木板保持静止AB 间光滑 A 与地面粗糙A BθAB 静止。
学过程:引入课题:复习:重力、弹力、摩擦力的定义及产生条件?提问:如何分析一个物体的受力情况?新课教学:分析一个物体的受力情况,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前提。
一、受力分析分析所选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并画出研究对象所受力的示意图,这个过程叫受力分析。
二、受力分析的依据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有受力物体必有施力物体,没有脱离开物体单独存在的力。
在研究某个物体的受力情况时,一定要明确每个力的施力物体,没有施力物体的力施不存在的。
例1:如图,物体A 在水平推力F 的作用下,静止在水平面上,画出其所受力的示意图。
解析:以A 为研究对象,题目要求画出A 所受的所有力的示意图,由以得知,A 受水平向右的推力;A 一定受地球的作用力——重力;A 放在地面上,一定受地面的支持力作用;A 有向右运动的趋势,故受水平向左的静摩擦力。
如图所示。
例2:斜面B 静止在水平面上,分析在静止的光滑斜面上加速下滑的物体A 的受力情况。
解析:以A 为研究对象,受重力作用和B 对它的支持力作用,由于斜面光滑,A 、B 间没有摩擦力。
讨论与练习:1.物体受沿斜面向下的“下滑力”吗? 2.物体A 的受力分析要画出它对斜面的压力吗?3.请画出斜面B的受力示意图。
AB(引导学生分析出摩擦力——若地面光滑,斜面一定向右滑动,则说明斜面有向右滑动的趋势,受向左的摩擦力。
)说明:(1)隔离法:在分析被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时,要把它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分析周围哪些物体对它施了力,各是什么力,力的大小、方向怎样,并将每个力画在受力分析图上,既不能遗漏,也不能臆断出不存在的力。
(2)能看成点的物体,其所受力的作用点都画在重心处(或就用一个点来代替物体),不能看成点的物体,所受力要画在其作用点上。
2.了解力的分类(1)力的种类,力的种类很多,但其作用方式有两种:直接接触——接触力:弹力、摩擦力通过场作用——重力、电场力、磁场力、分子力等(2)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先画主动力,既题目中已知的推力、拉力、压力等作用力;再画场力,如重力、电场力、磁场力、分子力等最后画接触力,要逐一考查各接触处有无弹力、摩擦力——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
受力分析教案受力分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受力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步骤;3. 能够应用受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受力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受力分析的基本原理;3. 受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4. 通过实例演练,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过程:步骤 1:受力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0分钟)1. 引入问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物体受到外力的情况,如何分析物体受力的问题?2. 解释受力的概念:受力是指物体受到的外力作用。
3. 分析受力的分类:受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接触力是指物体与其他物体接触时产生的力,如支持力、拉力、摩擦力等;非接触力是指物体受到的没有直接接触的力,如重力、电力、磁力等。
步骤 2:受力分析的基本原理(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当一个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如何确定物体最终的运动状态?2. 解释受力分析的原理:物体在平衡状态下,要么是受力平衡,要么是动力平衡。
受力平衡指所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合力和合力矩为零;动力平衡指物体所受合力和合力矩等于物体的惯性力。
步骤 3:受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20分钟)1. 介绍受力分析的方法:受力分析可以采用图示法、代数法、几何法等方法。
2. 分析受力分析的步骤:a. 确定物体所受的所有力;b. 绘制力的作用线和箭头表示力的大小和方向;c. 将力按照连线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相加得到合力;d. 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若不平衡,进一步分析力的合力矩等。
步骤 4:通过实例演练,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20分钟)1. 给出一个实际问题,如一个斜坡上的运动物体,请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物体所受的力和运动状态。
2. 引导学生按照受力分析的步骤进行解答。
3. 分享学生的解答和思路,让其他同学进行讨论和补充。
四、教学效果评价: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受力分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提出一个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受力分析并解答问题;3. 针对学生的回答和讨论,评价学生对受力分析的理解程度。
《专题:物体的受力分析》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是现代高中物理教学的规范,在实施该标准的过程中,应不断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改革教学模式,进行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满足学生终生发展需求,注重课程的时代性,关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求。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实施多样化教学,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从生活走进物理,再由物理解释生活现象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的自主创新和探究。
二、教材分析受力分析和运动性质分析是研究力学问题的出发点。
物体的运动性质由物体受到的力和速度两个因素决定,受力分析又是运动性质分析的基础。
受力分析是后面学习“静力学”的依据,是“动力学”、“机械能”、“动量”的基本方法,是学好力学乃至物理学的第一步。
三、学情分析这个阶段的学生处于高一阶段,他们已经有了初步的观察思考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但总容易忽略一些细节内容。
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对物体的受力分析有了一定了解,但不少学生在受力分析这块还没有摸透实质,遇到受力分析题很容易大脑空白。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在真实情境中让学生感受感知结论背后的含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知识本质。
四、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物理观念进一步熟练判定弹力的方向,能根据平衡法、假设法确定弹力的有无和方向;进一步熟练掌握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方向的判定和大小的计算方法;(二)科学思维学会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方法。
(三)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分析自主探究,讨论物体受力情况,体验真实受力情况,培养独立思考问题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四)科学态度与责任结合有关受力分析的实例,培养独立思考、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能从物理学的视角正确描述和解释自然现象,感受物理学科研究的方法。
五、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知道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一般顺序,会做物体的受力图。
2.初步了解物体受力分析的一般方法,加深对力的概念、常见三种力的认识。
第4节力的合成和分解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力的合成与分解遵从的规律——平行四边形定则。
2.会用作图法和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问题。
3.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培养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1.合力与分力的关系(重点)2.平行四边形定则及应用(重点)3.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验(重点难点)【知识回顾】一、作用力和反作用力1.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2.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后一物体一定同时对前一物体也施加了力,即同时存在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3.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通常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二、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对牛顿第三定律的进一步理解(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三个特征:①等值;①反向;①共线。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四个性质:①异体性;①同时性;①相互性;①同质性。
三、物体受力的初步分析1.分析受力的两条思路(1)根据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来分析和判断其受力情况;(2)根据各种力的特点,从相互作用的角度来分析物体受力。
2.受力分析的基本步骤明确研究对象按顺序找力已知力必须是接触力画性质力,不画效果力【自主预习】一、合力和分力1.共点力: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这几个力叫作共点力。
2.合力与分力:假设一个力单独作用的效果跟某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作那几个力的合力。
假设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跟某个力单独作用的效果相同,这几个力就叫作那个力的分力。
二、力的合成和分解1.力的合成(1)定义: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
(2)合成规律: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这个规律叫作平行四边形定则。
(3)多个力的合成:先求出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再求出这个合力跟第三个力的合力,直到将所有的力都合成进去。
物体的受力分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受力分析的概念和意义。
2. 让学生掌握物体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受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受力分析的概念及其意义2. 物体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3. 受力分析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受力分析的概念、物体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受力分析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受力分析的概念、意义和基本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受力分析解决问题。
3.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高学生对受力分析的理解。
五、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受力分析的课件,展示相关图片和案例。
2. 教学案例: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受力分析。
3. 教具:准备一些模型或实物,用于展示物体受力分析的过程。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悬挂的重物,引出受力分析的概念。
2. 讲解受力分析的意义:解释受力分析在工程、物理等领域的重要性。
3. 演示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使用图示和实例展示如何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4.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给定的实际问题,并运用受力分析解决问题。
5. 总结与复习: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解答学生的疑问。
七、课堂练习1. 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以巩固对受力分析的理解。
2. 选取几个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讨论,分析其受力分析的正确与否。
八、拓展与延伸1. 介绍受力分析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结构工程、力学研究等。
2. 讨论受力分析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性,如航空航天、汽车设计等。
九、课后作业1. 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受力分析的方法。
2. 鼓励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受力分析的练习。
十、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2.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对受力分析的理解程度。
3.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后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专题:《物体的受力分析》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分析受力的依据。
2、掌握分析物体受力的方法,会按着分析力的步骤对物体的受力进行分析。
重 点:对分析受力的依据的理解和分析物体受力的方法的掌握 难 点:按着分析力的步骤对物体的受力进行具体的分析 知识链接:1、重力的产生条件是: 。
重力的方向是: 。
2、弹力的产生条件是:⑴ ;⑵ 。
弹力的方向是: ,压力的方向: , 支持力的方向: ,绳中拉力的方向: 。
3、摩擦力的产生条件:⑴ ;⑵ ;⑶ 。
静摩擦力的方向: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
自主学习过程:(一) 判断力存在的三个依据:1.“条件判断”:即根据产生条件来判断物体是否受力. 例如:分析静止在斜面上的物块P 的受力:(画出受力示意图)2.“效果判断”即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物体是否受力.例如:可根据力产生的“拉、压、支持、推动、阻碍、吸引、排斥”等效果对它们作出存在或不存在的假设,然后再从该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来判断该力是否存在.例如:如图7所示,竖直放置的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另一 端与斜面体P 连接,P 与固定挡板MN 接触,且P 处于静止状态, 则斜面体P 此刻受力的个数有可能为 ( ) A.2个B.3个C.4个D.5个3.“相互性判断”利用力的相互性,从一个物体是否受到某个力的作用来判断另一个物体是否受到反作用力.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的,只要某个力存在,其反作用力必定存在.例如: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木块在置于水平桌面上的木板上滑行,木板静止,它的质量为M =3m .木板与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桌面所受木板的摩擦力大小为多少?图7(二) 受力分析的常用方法;1.整体法与隔离法整体法是在一个物理问题中,如果各研究对象或研究过程遵守相同的规律,那么可把各研究对象或研究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方法;而隔离法则是把一个物理过程或一个连接体分离出几部分,然后取其中一部分进行研究的方法。
《物体的受力分析》教案学情分析学生在力、弹力、重力的学习之后,还未对摩擦力进行学习,此时进行初步的受力分析,学生的思维还未接触全面的受力分析。
并且通过受力分析,可以对摩擦力的学习起到正向迁移。
效果分析经过完整的复习体系,学生对物体的受力分析明确了具体的顺序,漏力和添力的情况明显减少,作图的细节更加严谨。
《物体的受力分析》检测1. 如图,物体A放在物体B上面,B静止在水平桌面上,请画出物体B的受力情况。
AB2.如下图,在二力平衡实验中,将小车换成纸片,纸片静止,请画出纸片的受力情况(纸片的重力忽略不计)。
第一个题目物体受到三个力,进一步巩固受力分析的全面性。
第二个题目将二力平衡中的小车换成纸片,没有了重力和支持力,将学生思维进行发散。
受力分析复习课教材分析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应让学生加深对力的概念和两种基本力的认识,并且掌握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一般顺序,能正确地作出物体受力图,理解并初步掌握物体受力分析的一般方法,能通过对物体受力分析的操作,认识到物体不是孤立的,它与周围物体是相互联系的;同时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和周密性。
受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学习难点:1. 建立"隔离"的思想方法,受力分析时将受力物体和其它物体隔离2. 在受力分析时防止"漏力"和"添力"3. 受力分析时,一般为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分别进行受力分析第一部分:上节核心知识回顾第二部分:本节知识点讲解一、受力分析的基本知识受力分析是研究力学问题的关键,是学好力学的基本功.为了能正确、全面地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概括起来有两个方面:1.熟悉各种力的物理含义,产生条件及其特征;2.掌握力与运动之间的一些基本规律.如二力平衡等.二、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1.确定研究对象在进行受力分析时,研究对象可以是某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保持相对静止的若干个物体(整体)。
在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时,灵活地选取研究对象可以使问题简洁地得到解决。
高中物理受力分析专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受力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受力的合成和分解方法;
3. 能够应用受力分析方法解决物理问题;
4.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受力的定义和分类、受力的合成和分解方法。
难点:利用受力分析方法解决物理问题。
三、教学内容
1. 受力的定义和分类
2. 受力的合成和分解方法
3. 应用受力分析方法解决问题
4. 实验:受力的测量与分析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实例引入受力分析的概念
2. 授课:介绍受力的定义和分类、受力的合成和分解方法
3. 分组讨论:分组讨论并解决一些关于受力分析的问题
4. 实验操作:进行受力测量实验,并分析测量结果
5. 总结反思:总结受力分析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自主反思学习
五、作业布置
1. 阅读相关教材,并整理受力分类和受力合成分解方法;
2. 完成一些相关题目,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与反馳
1. 学生学习情况的实时反馈
2. 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
3. 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教学反馳和调整
七、教学资源
1. 教材及相关课件
2. 实验器材及实验指导册
八、教学效果评价
1. 课后复习的效果
2. 学生在作业中的表现
3. 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能力
以上为高中物理受力分析专题教案范本,仅供参考。
物体的受力分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体受力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受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帮助学生理解受力分析在物理学和工程学等领域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物体受力的概念:什么是力,力的分类。
2. 受力分析的方法:力的合成与分解,平衡条件的应用。
3. 常见力的性质和作用效果: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4. 受力分析的实际应用:静力学和动力学的相关问题。
5. 物体受力分析的案例分析与实践。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物体受力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受力情况。
3.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物体的受力现象。
4.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和教学素材。
2. 准备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重物等。
3. 准备案例题目和相关问题,以便进行讨论和分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例子引入物体受力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物体受力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力的分类、受力分析的方法等。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受力情况,让学生理解受力分析的应用。
4. 实验观察: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物体的受力现象,加深对受力分析的理解。
5. 讨论与交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分享受力分析的心得体会。
6. 总结与复习: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作业,进行复习巩固。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物体受力分析的理解程度。
2.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七、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掌握平衡条件的应用。
2. 重点:掌握物体受力分析的方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物体受力分析和受力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体受力的基本概念,知道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2. 培养学生掌握受力分析的方法,能够正确绘制受力图。
3. 引导学生运用受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及其分类2. 力的作用效果3. 受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4. 受力图的绘制技巧5. 受力分析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受力分析的方法,受力图的绘制。
2. 教学难点:受力分析的顺序,受力图的准确绘制。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
2. 采用演示法,展示受力分析和受力图的绘制过程。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受力分析和受力图的绘制技巧。
4. 采用问题解决法,引导学生运用受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力的作用效果,引出力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力的分类和作用效果,介绍受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3. 演示:教师演示受力分析和受力图的绘制过程,学生跟随操作。
4. 练习:学生独立进行受力分析和受力图的绘制,教师巡回指导。
5. 应用:学生运用受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教师点评并讲解。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受力分析和受力图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的理解;学生对受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的掌握;学生对受力图的绘制技巧;学生运用受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堂提问、作业批改、课堂练习、问题解答。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
八、教学拓展1. 力的合成与分解:引导学生学习力的合成与分解,加深对力的理解。
2. 摩擦力:讲解摩擦力的概念、分类和计算方法,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力。
3. 牛顿运动定律:介绍牛顿运动定律,让学生了解力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
受力分析的教案设计第一章:受力分析概述1.1 学习目标:了解受力分析的概念和意义掌握受力分析的基本步骤1.2 教学内容:受力分析的定义和作用受力分析的基本步骤:确定研究对象、识别所有力、画出力的示意图、计算合力和平衡力1.3 教学活动:引入受力分析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到受力分析的重要性通过示例,引导学生掌握受力分析的基本步骤1.4 作业与评估:设计一些简单的物体受力分析题目,让学生练习识别力和画出力的示意图第二章:力的识别与表示2.1 学习目标:学会识别各种力的名称和符号能够正确表示各种力的方向和大小2.2 教学内容:常见力的名称和符号:重力、摩擦力、弹力等表示力的方向和大小:箭头法、标量法、矢量法2.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力的名称和符号利用教具或软件工具,让学生实际操作表示力的方向和大小2.4 作业与评估: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识别给定情景中的力,并正确表示它们的方向和大小第三章: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3.1 学习目标:学会合成共点力的方法和步骤学会分解共点力的方法和步骤3.2 教学内容:共点力的合成:力的加法、力的减法、力的合成法则共点力的分解:力的分解法则、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3.3 教学活动:通过示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和步骤利用软件工具或实验,让学生实际操作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3.4 作业与评估: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应用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法则解决实际问题第四章:平衡条件的应用4.1 学习目标:理解平衡条件的概念和意义学会应用平衡条件解决问题4.2 教学内容:平衡条件的定义和表达式:合力为零、合力矩为零应用平衡条件解决问题:物体静止、物体匀速直线运动4.3 教学活动:通过示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衡条件的概念和表达式利用软件工具或实验,让学生实际操作应用平衡条件解决问题4.4 作业与评估: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应用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如物体平衡、力的作用效果等。
物体受力分析和受力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体受力的基本概念,知道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
2. 让学生掌握受力分析的方法,能够正确画出物体的受力图。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体受力的基本概念2. 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3. 受力分析的方法4. 受力图的画法5. 实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体受力的基本概念,受力分析的方法,受力图的画法。
2. 教学难点:受力分析的顺序,受力图的画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物体受力的基本概念,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受力分析的方法和受力图的画法。
2. 采用演示法,展示受力分析和受力图的实例。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动手画受力图,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引出物体受力的基本概念。
2. 讲解物体受力的基本概念,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受力分析的方法和受力图的画法。
3. 演示受力分析和受力图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受力分析的顺序和受力图的画法。
4. 让学生动手画受力图,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受力分析和受力图的重要性。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画出几个不同物体的受力图,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七、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物体受力分析和受力图的掌握程度。
八、课时安排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
九、教学资源1. 教材或教参2. 的黑板、粉笔3. 投影仪、课件4. 实例图片5. 练习纸十、教学拓展1. 邀请物理学家或工程师来校讲座,分享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对物体受力分析和受力图的应用经验。
2.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或工厂,观察和了解物体受力分析和受力图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3. 开展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力学装置,并分析其受力情况。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导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举重运动员举重的场景,让学生观察并分析运动员所受的力,引出受力分析的主题。
3.4 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学习目标】
掌握物体受力分析的步骤和方法。
【知识概要】
(一)、受力分析
1.受力分析的任务:物体受力分析就是分析研究对象(受力物体)共受几个力,各力的方向并作出受力示意图。
2.受力分析的基本步骤
⑴确定研究对象,把它从周围的物体中隔离出来。
⑵弄清与研究对象相关联的物体,找出周围哪些物体对它产生作用,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的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⑶按顺序找力,先场力,再找接触力,分析接触力时注意它们产生的条件。
⑷画出研究对象的受力图。
⑸检验所分析的力是否存在:能否找到力的施力物体及受力物体。
3.受力分析的方法:
⑴隔离法:把要分析的物体从它所在的系统中独立出来单独研究的方法,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最常用的方法。
⑵整体法:把要分析的几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作为一个系统来进行研究的方法。
使用时,往往会使问题简化,但要注意区分内力与外力。
整体法使用的条件是:组成系统的各个物体均处于平衡状态。
整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为内力,整体与外界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为外力。
(二)、整体法和隔离法
合理选取研究对象是形成正确解题思路的第一步。
如果研究对象选择不当,往往会使
解题过程繁琐费时,甚至无法作出正确解答。
如果研究对象选择恰当,则能事半功倍。
在解答问题时,若选取某个与所求力有关的物体为研究对象不能顺利解答,应该变换研究对象,选取与该物体相互作用的其它物体为研究对象,或者把该物体与周围的其它物体组成的系统作为研究对象。
整体法是指在分析问题,选取研究对象中的相互作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的方法;隔离法是指把所研究的物体从其所在的众多的对象中隔离出来,单独进行研究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整体法和隔离法通常结合起来使用。
整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叫做内力,和整体之外的物体的作用力叫做外力,在对研究对象的整体进行受力分析的时候,不分析内力的作用。
通常在分析外力对系统的作用时,用整体法,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或部分)间相互作用时,用隔离法;有时解答一个问题需多次选取研究对象,整体法和隔离法交叉使用.一般先用整体法再用隔离法.
【例题】如图所示,两个用轻线相连的位于光滑水平面上的物块,质量分别为m 1和
m 2。
拉力F 1和F 2方向相反,与轻线沿同一水平直线,且F 1>F 2,试求在两个物块运动过
程中轻线的拉力T 。
〖解析〗首先选取m 1和m 2作为一个整体受力分析,由牛顿运动定律,得F 1-F 2=(m 1+m 2)a ,解得a =
2
12
1m m F F +-,再隔离其中的m 1,由牛顿运动定律,
得F 1-T =m 1a ,联立两式,解得T =2
11
221m m F m F m ++。
例题剖析
2
【例题】在粗糙水平面上有一个三角形木块abc ,在它的两个粗糙斜面上分别放两个质量为m 1和m 2的木块,m 1、m 2均能沿斜面匀速下滑,且m 1>m 2、v 1>v 2,如图所示,二物体下滑过程中斜面保持静止,则粗糙水平面对三角形木块: A .有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
B .有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
C .有摩擦力的作用,但摩擦力的方向不能确定。
D .没有摩擦力的作用。
〖解析〗方法一:先用隔离法对m 1进行受力分析。
m 1受三个力作用沿斜面匀速下滑,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可知N 与f 的合力一定与它的重力m 1g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斜面对m 1的作用力竖直向上,大小为m 1g 。
同理可得,斜面对m 2的作用力也是竖直向上,大
小为m 2g 。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得m 1、m 2对斜面的作用力均竖直向下,由此,三角形木块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外力作用,故粗糙斜面对它没有静摩擦力的作用。
方法二:由于m 1、m 2均沿斜面匀速下滑,可以将三者看作一个整体,对系统而言,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和支持力相互平衡,在水平方向没有外力作用,即没有水平方向上的运动趋势,所以不会有静摩擦力产生,不管水平面光滑与否,整个系统都会保持静止状态不动。
【随堂练习】
1.如图所示,人重600 N ,平板重400 N ,如果人要拉住平板,他必须用力多少牛?
b
v 2
N
f
2.如图所示,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放一三角形木块a ,物块b 放在a 上恰能匀速下滑,则在b 下滑过程中:答案:A A.a 保持静止,而且没有相对于水平地面的运动趋势 B.a 保持静止,但有相对于水平地面向右的运动趋势 C.a 保持静止,但有相对于水平地面向左的运动趋势
D.因未给出所需数据,无法对a 是否运动或有无相对地面的运动趋势做出判断
【巩固练习】
1.如图22所示,质量为M 的直角三棱柱A 放在水平地面上,三棱柱的斜面是光滑的,且斜面倾角为θ。
质量为m 的光滑球放在三棱柱和光滑竖直墙壁之间,A 和B 都处于静止状态,求地面对三棱柱支持力和摩擦力各为多少?
2.物体B 放在物体A 上,A 、B 的上下表面均与斜面平行,如图。
当两者以相同的初速度靠惯性沿光滑固定斜面C 向上做匀减速运动时
图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