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务业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的实证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95.12 KB
- 文档页数:3
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关系的实证研究摘要:本文以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关系作为切入点,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辽宁省的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协同关系。
结果表明,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生产性服务水平的提高对制造业发展也存在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滞后于制造业的发展,并基于此提出了通过发展制造业生产性服务平台等方式来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服务平台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制造业也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近年来制造业逐渐成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尤其是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将成为国家整个制造业发展的核心和基础,它为国民经济中其他各行业提供了生产所必需的技术装备和重要零部件。
制造业要走向世界,在全球范围内争夺市场,需要进行技术创新,并且不断拓宽制造业的发展领域,寻找新增长点。
而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制造业的中间投入,将对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进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装备制造业的升级需要大量知识和技术投入,而这些投入需要通过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来提供,这将拉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在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如果没有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持,就很难迅速完成产业升级的过程,在制造业发展的现实中可以看到,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相对较慢的地区都是没有得到生产性服务业有效支持的地区,因此研究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产业关联特征将有助于分析两个产业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两个行业的特点,实现两者的共同发展。
关于制造业和生产性服业两个产业之间关系的研究,目前的文献主要是从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互动或者融合发展角度进行研究。
如童洁、张旭梅等根据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特点,从实物产品和生产性服务的内在关联提出了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模式,他们认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融合将加速制造业产业升级,并且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产生新的经济增长模式,而通过这种融合的创新模式将大大提升两个产业的竞争力。
现代服务业研究综述现代服务业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
随着这方面的研究文献大量涌现,本文基于最近几年发表的有关现代服务业的文献,把现代服务业的研究领域分为四个方面,并给出了简要的评述。
标签:现代服务业研究成果0 引言近几年来,随着对服务业发展问题的重视,围绕服务业发展,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研究大量出现,对现代服务业的称呼也有很多种,相关性较大的如“知识型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高增值服务业”等等。
尽管这些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具有一定程度的差别,但从学术研究层面而言,它们都被认为是以新知识、新技术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
根据中国期刊网的检索统计(截止到2008年1月),文章标题含“现代服务业”的文献共有843篇,本文旨在通过对已有的主要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为现代服务业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从文献资料来看,国内外有关服务业发展问题的专著和论文,大多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关于“服务经济理论”的研究我国理论界对于服务业经济的研究领域涉及:李江帆提出了服务产品理论,创立了第三产业经济学,为我国第三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奠定了理论框架。
江小涓分析了我国服务业的发展与内部结构的变化,并将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从多个角度,用不同的数据样本,分析了经济增长与服务业发展的关系,并建立了一个多元回归模型,分析收入水平、消费结构、城市化等因素变化对服务业今后发展的影响。
我国与国外服务业的比较研究(廖涵、彭志龙、丁俊)、对我国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的研究(李冠霖、任旺兵)、对我国服务业各行业的研究(江小涓)、对我国服务业结构研究(郑后建)等。
2 关于“现代服务业”的区位优势Howells&Green认为:保险、银行、金融和其他商业服务业都属于生产性服务业。
在其他英文文献中,也有许多类似的表述。
因此这一内涵的界定,和现在我们所说的现代服务业是大致相似的。
其关于现代服务业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探索在城市体系背景下现代服务业的增长、区位选择和发展;研究现代服务业交易的区域间流动及其对区域和城市的影响;现代服务业组织国际化的范围和重要性;办公空间的区位和发展等。
服务业增长与创新的因果关系研究——基于天津的数据
李春成;马虎兆;贾蓓妮
【期刊名称】《技术经济》
【年(卷),期】2009(28)3
【摘要】本文利用1978-2006年天津市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误差修正模型等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和工具,以天津市为例,对服务业创新与服务业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市服务业发展水平与服务业制度、技术创新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服务业制度和技术的创新与服务业发展水平具有单向因果关系.
【总页数】5页(P5-9)
【作者】李春成;马虎兆;贾蓓妮
【作者单位】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300072;天津市科学学研究所,天津,300011;天津市科学学研究所,天津,300011;天津市科学学研究所,天津,3000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4.3
【相关文献】
1.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间关系研究——基于1978-2007年中国数据的协整分析与格兰杰因果检验 [J], 纪春礼;李健
2.湖北省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2000-2015年数据的协整性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 [J], 黄凤琦;程道品;段文军
3.我国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研究——基于东、中、西部面板数据的实
证研究 [J], 魏锋;曹中
4.湖北省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2000-2014年数据的协整性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 [J], 黄凤琦;程道品;段文军
5.湖北省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2000-2014年数据的协整性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 [J], 黄凤琦;程道品;段文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作者:许苗苗王为东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6期摘要:基于全国的数据,实证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作用。
研究发现,2003年后虽然我国大力提倡产业优化升级,但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作用不升反降;就服务业细分行业而言,全国等主要生产性服务业的作用均不显著。
关键词: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作用机理;实证研究中图分类号:S220.6 文献标识码: A生产性服务业是一种对制造业的中间的一种服务,而非最终的消费者服务,对制造业而言,生产性服务业的作业主要体现在降低生产成本上。
据此,本文在总结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作用的两个假说,并借助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和工具,根据全国数据予以检验。
一、研究假说江小涓等[1]指出,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服务业比重上升是一个普遍认可的规律。
对于经济增长和结构转换“一般规律”来说,中国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背景下,服务业并没有取得预期的进展。
虽然中国经济保持全球最高的增长速度,但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的互动并没有取得理论上匹配效果。
那么,现阶段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是否对制造业有很显著的促进作用呢?“十一五”规划之前,我国重视对传统制造业的投入,忽视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从而导致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整体上落后于传统制造业发展步伐。
传统制造业的产值增长主要是依靠原料的大量堆积和能源不计效率的消耗,该种模式虽然促进了工业制造业发展,为后续规划中经济转型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但其发展瓶颈日益显现,从根本上倒逼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必须加快发展。
近年来我国对环境保护措施不断强化,对资源效率的要求不断提高,对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的要求更加完善,迫使制造业企业不仅仅只要求在资源等物质方面,而且对生产性服务业方面的要求提高。
企业逐步完善企业内部的生产性服务业,以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国际经验表明,制造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其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更多的是靠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制造业对服务业有着越来越大的需求。
促进湖北省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之对策作者:余晓峰段丁强来源:《长江技术经济》2022年第03期摘要:为客观评价湖北省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的现状,以税收和电力数据为基础,对湖北省重点行业发展现状进行量化评价。
分析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从加大税收优惠力度、推进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改革、提升人才竞争力、构建优质特色营商环境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詞: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税电指标中图法分类号:F427;F719 文献标志码:A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必由之路。
通过制造业服务化、制造业智能化、服务外包实现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则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
当前,我国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协调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两业”融合程度因地区发达程度不同而存在差异,产业创新能力不足和环境规制约束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因此,促进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需要政府出台和完善相关政策,进一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近年来,湖北聚焦“制造业服务化与服务业产品化”,着力构建促进“两业”融合发展的政策体系和产业生态,深入探索“两业”融合发展新路径,取得了显著进展和成效,但相比发达省份仍有一定差距。
因此,有必要对湖北省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现状以及两者融合问题进行分析评价,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 以税电指标衡量的湖北省制造业与服务业发展现状税电比是指税收收入与电力消费数量的比值。
以产业或行业为单位计算的税电比越高,表明在能耗一定的情况下税收的贡献度越大,或者税收贡献一定的情况下能耗水平越低。
本文运用税电比指标对湖北省制造业和服务业中主要行业的税收产出效率及能耗水平进行分析,以反映湖北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总体状况。
1.1 行业比较由于停工停产及税收优惠等原因,2020年湖北省各行业税电比与2019年相比都有所下降(见图1)。
分行业看,除建筑业外,税电比较高的行业均为服务业,表现出低能耗、低排放、高附加值、高税收的典型特征。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2014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日期】2014.06.23•【字号】浙人社发[2014]92号•【施行日期】2014.06.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2014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的通知(浙人社发〔2014〕92号)各市、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有关单位:现将2014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予以公布。
请各立项单位加强对课题研究进度和质量的督促检查,课题负责人要按时认真完成课题研究工作。
一般课题,请各单位务必于2015年5月30日前报送结题。
结题材料包括:申报材料的基本情况表、立项通知中的立项号和标题页复印件、课题成果(成果名称必须与立项标题一致,以发表论文结题的须提交刊物原件供验审),一式3份装订成册并同时报送电子稿,L2014开头的报送省劳科院,R2014开头的报送省人科所,逾期不予受理。
未能按时完成课题的,将取消下一年度的立项资格。
课题研究过程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给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或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通讯地址:杭州市古翠路50号省人力社保大楼(邮编:310012)。
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联系人:徐红梅联系电话:85211016邮箱:*************.cn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联系人:童素娟联系电话:88399638邮箱:******************附件:2014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14年6月23日附件2014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一、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类(一)一般项目L2014A001高校大学生创业模式研究,陈谷纲,浙江大学L2014A002数据标准化对医保服务提升作用研究,梁俊,浙江大学L2014A003浙江省大病保险与长寿风险相关性研究,刘晓婷,浙江大学L2014A004大学生职业未决影响因素及就业指导对策研究,陈国宏,浙大城市学院L2014A005大学生创业动机的影响因素调研分析,胡哲,浙江财经大学L2014A006在杭高校大学生创业企业存续环境影响因素研究,叶城均,浙江财经大学L2014A007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就业效应研究,吴莉云,浙江工业大学L2014A008浙江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探索,周炳,浙江工业大学L2014A009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何星舟,浙江工业大学L2014A010双重产业转移中长三角地区代工制造业转型升级对就业影响的内在机理与对策研究,王晓萍,浙江工商大学L2014A011大学生就业创业智能化服务平台建设--以浙江工商大学为例,周翔,浙江工商大学L2014B012基于创业教育视阈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吕阳,浙江工商大学L2014A013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立体模式构建,周钰,嘉兴学院L2014A014新生代农民工劳动关系管理现状及其治理研究,潘敏,绍兴文理学院L2014A015高校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问题研究,胡芳芳,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16浙江省大学生小微型创业风险评价模型及管理方式研究,陈晨,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17区域性创业文化在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中的融入机制研究--以浙商文化为例,邱雷鸣,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18基于“两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环境研究,谢云锋,丽水学院L2014A019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与就业结构优化研究,郑秀梅,丽水学院L2014A020基于法律风险视角的大学生创业保障机制研究,林朽,宁波城市职业学院L2014A021基于“虚拟学院”的高职学生创业能力提升实践研究,方义桂,宁波城市职业学院L2014A022文化产业创新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创业模式研究,吕朝亚,浙江科技学院L2014A023高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准入匹配的比较研究,王媛,宁波大红鹰学院L2014A024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研究--基于融入度测评视角,黄小灵,宁波大红鹰学院L2014A025文化学视角下体育行为对职业能力发展研究,余新苗,宁波大红鹰学院L2014A026浙江省高职院校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探索与实践,叶丽娜,杭州万向职业技术院L2014A027应用大数据进行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的路径研究,陈红敏,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28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与企业用人要求差异的对策研究,徐军,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29基于校企互惠式合作提升高职生职业能力的途径研究,范黎明,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30高校绩效工资激励机制的设计研究,陈林,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31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研究,王一丁,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32和谐视阈下民企新型劳动关系构建的研究,王立华,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33企业年金的法律支持制度研究,王艳,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4A034“校企合作、项目驱动”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机制研究,吕侃徽,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4A035电子商务环境下促进高职学生网络创业就业的实证研究,吴红玲,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36浙江省退役运动员社会保障体系研究,王益尔,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37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研究,包卫平,杭州科技职业学院L2014A038浙江省研究生就业意向的调查研究--以体育硕士为例,张艳,杭州科技职业学院L2014A039浙江省退役运动员再就业培训体系研究,姚向珍,浙江万里学院L2014A040发达地区低收入农户增收的长效机制研究,姜明伦,浙江万里学院L2014A041浙江地方政府提高劳动收入比重的职能定位研究,赵洪山,杭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42我省90后农民工职业稳定性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饶君风,杭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43收入来源对浙江居民收入增长贡献度研究,王生云,浙江水利水电学院L2014A044医疗保障对重大传染病诊疗补助状况及对策研究,陈松华,省疾控中心L2014A045“用工荒”背景下的柔性化管理研究,张建华,广厦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46浙江省高校微信就业平台建设研究,李佳佳,浙江传媒学院L2014A047浙江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聚区发展研究,王凌,宁波市委党校L2014A048高职学生职业成熟度影响因子分析及模型构建,于施佳,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49浙江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路径研究,张伟,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50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参与意愿影响因素研究,朱伯伦,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51浙江产业结构变动的就业效应研究,王瑞荣,绍兴市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52构建民办高校和谐劳动关系创新研究,王海红,浙江越秀外语学院L2014A053基于跨境电子商务的创业模式与平台研究,袁江军,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54“售后服务”视角下高职院校就业后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张穹,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55教育生态理论下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何雪莲,衢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4A056完善创业制度环境促进青年群体创业,董叶英,省就业局L2014A057浙江省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调整问题研究,黄佳莺,省劳科院L2014A058浙江省技工院校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王丽慧,省职业技能教学研究所L2014A059创新乡镇(街道)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机制研究,曹永平,杭州市人力社保局L2014A060完善工伤保险信息化建设研究,曹挺,临安市人力社保局L2014A061初创业者创业导师选择“双向模式”的有效性研究,王海波,长兴县人力社保局(二)资助项目L2014B001网络创业促进就业研究,张林,杭州市就业局L2014B002浙江大学生创业激励政策研究,胡晓东,江干区人力社保局L2014B003浙江省创业促进就业政策体系评价--以绍兴市为例,邵泓,绍兴市就业局L2014B004创业生态链、创业聚集与创业发展研究:机理分析与案例比较,黄宾,浙江水利水电学院L2014B005经济增速下滑背景下浙江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化趋势研究,于海琳,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4B006农村劳动人口城镇化过程中高职院校的地位和作用研究,颜炼钢,宁波城市职业学院二、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类(一)一般项目1.公共行政管理与服务R2014G001利益相关者视角的政府市场边界界定与公立医院发展,程小平,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R2014G002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电话咨询服务中心适度规模探索--以杭州市12333为例,郑晓哲,杭州市人力社保局咨询服务中心R2014G003基于逻辑框架法的政府投入人才项目绩效评价研究,翁曦勉,浙江工业大学R2014G004政府化解网络舆情能力研究,方海涛,嘉兴学院R2014G005提升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的对策和措施研究--以宁波为例,张陶然,宁波大红鹰学院R2014G006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机制比较及优化研究--以浙江省地方政府购买社区服务为例,马隽,浙江工商大学R2014G007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研究,胡榕,浙江农林大学R2014G008基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视角的基层应急能力评价研究,韦余东,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2014G009地方政府高层次人才服务机制研究,洪赞,台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2014G010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法律问题研究--基于浙江省典型案例,崔起凡,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R2014G011基于委托代理关系理论的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失位研究,韦晓蓓,浙江财经大学R2014G012大学生村官退出机制研究,邵阳,温州科技职业学院R2014G013基于双因素理论的大学生村官制度可持续性研究--以宁波为例,葛红军,宁波大红鹰学院R2014G014高校科研人员创新能力与区域创新环境的互动机制及协同发展研究,蔡伟,宁波工程学院R2014G015中国海洋科技创新引智园区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改革新探讨,杨宁,浙江海洋学院R2014G016城市品牌视角下地方政府在企业人才引进中的角色与作用研究,陈翔,台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4G017大学生“村官”成长困境分析及对策研究,严勇杰,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2.人才与人才队伍建设R2014R001校企联盟互动式培养应用型人才研究--以旅游管理专业实践为例,胡蝶,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R2014R002基于战略缺口理论的“职业适应性”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梁辰浩,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R2014R003企业高层次人才创新能力提升研究,孙颖,浙江金融职业学院R2014R004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高校创新人才协同培养模式研究--以浙江省为例,李东华,浙江工业大学R2014R005基于CBE模式视角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财务管理专业为例,吴晓涵,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06浙江省旅游企业人才安全预测模型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田佳,湖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07高校科研机构人才创新成果转化研究--基于产学合作视角,周鸣阳,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08温州中小企业开放式创新及其创新人才支撑体系研究,董黎晖,温州大学城市学院R2014R009高校公益创业人才培育及国际经验借鉴,王扬眉,浙江万里学院R2014R010浙江产业集群创业人才孵化主体的互动与协调研究,贺武,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R2014R011职业教育官产学研协同的创新驱动人才发展战略研究,祝蕾,宁波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12基于外贸风险防范的高层次外贸人才创新能力培养路径的研究,邵作仁,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13基于“现代学徒制”实施环境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胡俊,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14“五位一体”促进本科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创新策略研究,杜金玲,浙江旅游职业学院R2014R015基于转型升级的浙江高端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刘君,浙江旅游职业学院R2014R016基于胜任力体系的浙江家族企业继承人培养研究,魏晋童,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17高端领军人才项目产业化服务体系构建的研究--以嘉兴市为例,刘莉,嘉兴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18校政企研协同参与的行业人才培养创新研究,王妙娟,浙江公路技师学院R2014R019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研究--以宁波市为例,许锁迪,宁波大红鹰学院R2014R020浙江外贸型人才结构变化趋势研究,耿浩,宁波大红鹰学院R2014R021艺术设计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和途径研究,陈秀,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22电子商务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生成路径研究,龚松杰,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23浙江民营企业与职业经理人的协同成长研究:基于共生理论的视角,陈婧,金华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24杭州IT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和校企深度合作实证研究,李清平,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25高职院校工业设计类人才培养研究,钱慧娜,杭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26小微企业软件人才需求及高职院校对策研究,朱涛,杭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27浙江省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傅玳,浙江金融职业学院R2014R028基于“产教融合、校企互动”的应用技能型人才职业素养提升体系研究,温雷雷,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29复合型翻译人才培养实验教学模式研究,赵晶,浙江外国语学院R2014R030区域创意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研究,朱淑珍,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31人才集聚与杭州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创新研究,张鹏,浙江传媒学院R2014R032企业科技人才创新激励措施的测量、影响因素及绩效研究,廖中举,浙江大学R2014R033浙江省中小企业人才开发投入激励机制研究,陈汉君,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34人才增长因素在完善金融市场发展体系中的定量化研究--以宁波市为例,朱丽萍,宁波大学R2014R035浙江动漫产业国际化进程中的人才供给机制与人才成长环境优化研究,张月月,浙江财经大学R2014R036义乌企业国际化发展与人才培养动态对接的策略研究,崔轩玮,浙江财经大学R2014R037浙江省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培建设研究,李茂松,绍兴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38高校跨文化人才素质提升策略研究,谢怡,浙江理工大学R2014R039 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服装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李一,浙江理工大学R2014R040 “产教融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罗水秀,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2014R041宁波市企业技术创新团队建设评估研究,陈水良,宁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2014R042 “人才特区”建设与区域持续创新能力研究,潘源源,温州龙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2014R043舟山群岛新区紧缺高端人才引进工作研究,钟淼,舟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2014R044高层次人才项目引进对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龚琦,安吉县社保局R2014R045转型升级背景下的公安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管瑜珍,浙江警察学院R2014R046企业高技能人才持续创新能力提升研究,鲍国荣,浙江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R2014R047企业高层次人才持续创新能力的提升机制与效能研究,丛国栋,浙江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R2014R048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技能素质培养研究,夏江峰,杭州师范大学R2014R049企业人才安全评价研究--以浙江省为例,章迪平,浙江科技学院3.人事工作与制度改革R2014S001推进浙江省人力资源市场体系改革创新与发展的研究,陈荣华,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R2014S002 EAP在浙江民办高校的应用研究,原伟霞,浙江树人大学R2014S003浙江省属高校绩效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童珊珊,浙江工业大学R2014S004专业技术职务自主评聘背景下的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探索,罗斌,浙江工业大学R2014S005教师绩效工资实施成效与对策研究--以湖州市为例,任强,湖州师范学院R2014S006基于能力和业绩评价视角的高职院校创新人才激励机制研究,陈慧,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R2014S007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现状及对策研究,崔雨,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R2014S008博士后研究人员绩效评估方法研究,齐嘉阳,浙江中医药大学R2014S009高校人力资本绩效考核研究--基于成本效益分析,林慧,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R2014S010岗位设置改革视角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张道伟,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4S011人力资源视角下的高校职工激励研究,张妮佳,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4S012高校人事代理制度优化管理探析,范翡,衢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4S013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过程化”培养与鉴定模式研究,王波,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2014S014高校科研人员创业创新驱动研究,黄莉,宁波大红鹰学院教师发展中心R2014S015专业技术人才职业生涯规划对创新驱动发展的影响研究--以浙江省大学英语教师为例,黄乐丹,中国计量学院R2014S016岗位聘任制下的高校教师队伍准入及退出机制研究,姜艳,浙江理工大学R2014S017基于产业升级的浙江中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模式研究,郑文君,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R2014S018浙江人力资源服务业信用评级方法研究,陈树元,浙江金融职业学院R2014S019基于价值网络视角的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研究--以浙江省为例,马晓芸,浙江农林大学R2014S020宁波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规划研究,林雅莲,宁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二)资助项目R2014Z001创新驱动发展的人才保障理论研究,米红,浙江大学R2014Z002政府推动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选择研究,杨晓刚,浙江理工大学R2014Z003企业高层次人才持续创新能力研究,瞿孝志,杭州城市学研究会R2014Z004高校科研机构人才创新成果转化研究,童嘉,浙江工业大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R2014Z005高层次人才向创新驱动一线集聚的机制效应与对策研究,颜青,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R2014Z006创新驱动发展的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研究,张湖东,浙江财经大学R2014Z007创新驱动发展的人才流动、竞争、激励机制研究,张清阳,杭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4Z008官产学研协同的创新驱动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黄菊火,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杭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R2014Z009浙江产业集群对高层次人才驱动聚集效应研究,张帆,浙江工业大学R2014Z010浙江省人力资源服务业规范研究, XXX峰,中共浙江省委党校R2014Z011浙江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级划分研究,梅胜军,浙江理工大学R2014Z012浙江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评定标准研究,殷宝庆,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实证研究以制造业为例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增长、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
制造业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其对外直接投资对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具有显著的引领作用。
本文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探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优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以制造业为例进行深入分析。
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关于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优化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为后续的实证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接着,文章利用我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数据,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对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机制和效果。
在实证分析过程中,文章不仅考虑了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影响,还进一步探讨了不同投资动机、投资方式和投资区域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异质性影响。
同时,文章还控制了其他可能影响产业结构优化的因素,如技术进步、市场需求、政策环境等,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实证研究,本文发现我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优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对外直接投资不仅有助于提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还能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不同类型的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也存在差异,例如市场寻求型投资和技术寻求型投资对产业结构优化的贡献度较高。
本文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一方面,政府应继续加大对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支持力度,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另一方面,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和国际市场变化,合理调整投资策略和模式,以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揭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优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政府和企业制定相关政策和战略提供决策参考。
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特别是制造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