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名画鉴赏论文
- 格式:docx
- 大小:60.61 KB
- 文档页数:4
中西艺术比较探析摘要:东西方巨大的文化差异导致了以油画为代表的西方绘画和以水墨画为代表的中国绘画除在材料及工具的使用上的差异外,在创作方法和审美观念上也存在根本性的不同。
中国传统建筑注重环境气氛的营造意境含,追求和谐统一;西方古典建筑体现了人与自然对立的“人神合一”的宗教观念。
关键词:绘画音乐建筑雕塑园林异同现状1.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古典艺术的差异及根源总体来说,中国传统艺术是写意的--注重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的大多是自然在人心里的感受。
绘画多写意,音乐重感受,书法写胸臆,舞蹈讲合一;西方古典艺术是写实的--注重的是对自然的重现,反映的大多是自然的真实情况或运行理论。
绘画多写实,音乐重和鸣,舞蹈表情绪。
而这种区别与中西哲学的差异有关。
中国的哲学思想是以中庸谦和为主,把天人合一,物我两忘推向极致;西方哲学主要是来源于希腊的数学和几何的逻辑思维,重视对事物的客观认识,概念化推理演绎剖析事物,推崇物我对立。
所以,中国艺术以含蓄的手法来表现自己,西方艺术多以夸张的手法来表现自己。
中西方绘画之差异分析。
东西方巨大的文化差异导致了以油画为代表的西方绘画和以水墨画为代表的中国绘画除在材料及工具的使用上的差异外,在创作方法和审美观念上也存在根本性的不同。
西方绘画由于受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摹仿说”的理论影响,故西方绘画一般重形似、重再现、重理性;而整中国画注重的是情感表现,注重“以形写神”,“气韵生动”。
创作方法上西方绘画重写实、以块面塑造形体、强调焦点透视;中国绘画重写意、以线造型、追求打破时空界限的散点透视。
此外,中国画讲究将诗、书、画、印有机地组合在一个画面上,从而形成中国画独特的内容美和形式美。
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古典建筑之差异分析。
中西建筑文化的不同,从根本上应理解为中西文化传统的不同。
一般认为:中国文化重人,西方文化重物;中国文化重道德和艺术,西方文化重科学与宗教;中国文化重融合、统摄,讲究并存与一体性,西方文化重不同时代的独特精神,凸显各种流派的个性特质等等。
中西方绘画作品比较赏析——绘画的两大体系赏析内容摘要:中西方艺术文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不断演变的同时,既继承先辈留下来的风格,也加入每个时代赋予的新元素。
这篇文章中将中西方艺术中两大体系的主要代表绘画作品进行各个角度的分析和研究,从中找出共性和各自特色为今后的艺术学习研究创作夯实基础。
中西方绘画注重表现与写意,既强调感性;而西方绘画注重再现与写实,既强调理性。
这就决定了中西方绘画的表现手法不同。
中国画不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野的局限,而是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的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即运用了散点透视法。
西方画家则是理智地进行构图,采用科学的透视学和色彩学来表示近大远小焦点透视和色彩的空间变化,形象的立体感很强,逼真肖似,具有典型性。
所以中西方传统绘画让人感觉是两个不同的体系,给人的感觉不同。
关键词:绘画的两大体系赏析;中国画;壁画;水彩、水粉画;版画;素描;新画种。
绘画的两大体系:欧洲油画和中国水墨画。
油画艺术可以说是世界绘画艺术中最有影响的画种。
油画是以油为调和剂调和颜料在经过制作的不吸油的平面上描绘而成的绘画。
其特点是颜料色彩丰富鲜艳,能够充分表现物体的质感、量感,能够传达物象所处空间的光线、色调和气氛,使描绘对象显得逼真可信,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统称。
从广义上说,中国画包括中国传统绘画的各种类别,但我们所说的中国画通常是指以水为调和剂,以墨为主要颜料的一类,又称“水墨画”、“彩墨画”。
中国画表现出变化无穷的线条情趣,以墨代色则表现了中国画独具特色的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油画逐渐成为西方绘画史中的主体绘画方式,现在存世的西方绘画作品主要是油画作品。
随着时间的发展油画逐渐生活化,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蒙娜丽莎》表现的一个普通妇女并广为流传。
《蒙娜丽莎》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
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
中西方结课论文周昉挥扇仕女图作为封建社会最为辉煌的时代,唐代也是仕女画发展最迅速,最繁荣兴盛的阶段。
端庄华丽,雍容典雅,是对唐代仕女画的贴切形容。
《挥扇仕女图》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挥扇仕女图》是一幅描写唐代宫廷妇女生活的佳作,画作上并无作者款印,《清河书画坊》认定为周昉所做,盖由《宣和画谱》所记周昉作品”纨扇“而来【1】。
长卷绢本设色。
纵33.7厘米,横204.8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挥扇仕女图》全卷画有九个有身份的宫廷贵妇,二个侍女,二个内监,共计十三人,皆头挽高髻、细目圆面、长裙曳地。
全幅以横向排列的形式展示了人物的各种活动:执扇慵坐、解囊抽琴、对镜理妆、绣案做工、挥扇闲憩等。
作者注意画面横向疏密、松紧的韵律变化,纵向高低错落的层次变化从而使得画面结构井然有序,并避免了构图上的单调呆板。
图中色彩丰富,以红色为主,兼有青、灰、紫、绿等各色。
冷暖色调相互映衬显现出人物肌肤的细腻和衣料的华贵。
衣纹线条近铁线描圆润秀劲富有力度和柔韧性较准确地勾画出了人物的种种体态。
画作内容从右至左分为五个段落。
起首第一段为“挥扇”,凡四人。
一位妃子按纨扇慵坐,睡眼惺忪,眼神懒散。
她头上戴着精致繁复的玉莲冠,冠体玉质细腻温润,足见画工精湛。
身着洋红色襦裙,浅色披驳随意搭在肩前手边,裙上绣有精致的灰蓝色六边团花图样,画工细腻,可见其身份尊贵,裙子随着身体的姿态呈现褶痕,脚上部分的群体也隐约现出鞋子的形状。
其所坐的椅子上也雕刻有精细的画案,腰际垂绦。
其衣着华丽而倦倦无生机,深宫妇女任人遗弃的悲凉跃然纸上。
其右一女官,颔首,紫袍束带,官服上大团花纹细致生动。
贞观四年八月十四日,诏曰,冠冕制度,以备令文,寻常服饰,未为差等。
于是三品以上服紫,四品五品以上服绯,六品七品以绿,八品九品以青。
【2】由此可见此女官官阶在三品之上,也侧面说明了执扇妃子的尊贵身份。
女官两手横扇。
扇面为青色,画一对凤凰图案。
另有两女持梳洗用具侍立于左侧。
文森特·梵高(VincentVan Gogh, 1853-1890)是西方后印象主义画家阵营中的杰出代表之一。
在他孤独而充满焦虑的一生中,在与偏见、贫穷和疾病抗争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光辉的杰作。
尤其在生命的最后三、四年里,他在创作上进入了黄金时代。
晚期作品如《向日葵》、《夜间咖啡店》、《星月夜》、《乌云笼罩的麦田》等都具有鲜明个人风格,撼动着许多人的心灵。
那么,其绘画艺术的特色主要有哪些?隔着一百余年的沧桑岁月,让我们主要通过重温梵高作品及其写给弟弟提奥(Theo Van Gogh,1857-1891)的书信来走近梵高的世界,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题材的质朴:向日葵、麦田在弟弟提奥的支持下,自27岁起梵高正式走上绘画道路,在其十年艺术生涯中,曾辗转于海牙、德莱塞、纽南、安特卫普、巴黎、阿尔、圣雷米精神病院、奥维尔等地,绘画始终是他的精神支撑。
虽然有时不得不像流浪汉一样到处漂泊,但艰难的岁月里梵高不知疲倦地探索着大自然,思考着对象身上本质的东西,在画布上深情地倾诉着其独特的美。
他对他眼中的文明人———农民怀有深厚的感情,并把自己看作农民画家,他还热衷于在野外写生。
他喜欢平民的一切:向日葵、麦田、甚至还有那鸢尾花、豌豆花、丝柏和橄榄树等。
在画这些朴实、散发着泥土气息的题材时,他显得那么自如、得心应手。
他多次画过向日葵,虽然花朵的数目不一,但这些静物无不洋溢着生命的热烈、饱满和劲头。
他在给弟弟的信中评价自己的两幅《向日葵》时说:“这样的画能够改变人的眼睛,长时间地注视它的时候,它会自动地呈现出自身的丰富性来。
你知道芥南的芍药,科斯特的蜀葵,那么,我的就是向日葵。
”[1]272他还写道:“如果蒙特切利画的花束对收藏家来说,值五百法郎,那么,对于那些苏格兰人和美国人而言,我画的向日葵也值五百法郎。
”[1]在阿尔,他还特意用自己心爱的油画向日葵来装饰预留给高更(PaulGauguin,1848-1903)的房间,白墙上有大束的由12朵和14朵组成的黄色向日葵。
关于中外名画说明文作文6篇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
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关于中外名画说明文作文,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关于中外名画说明文作文1这个星期六,爸爸、妈妈带我去了闻名中外的中华艺术宫参观。
在中华艺术宫里,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清明上河图》了这幅画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作者是北宋的著名画家—张择端。
这幅画让我们了解了九百年前北宋都城汴梁的城市风景和人们的生活面貌。
晚上睡前,我还在想着画上的内容。
我突然感觉自己飞了起来,穿越了时光来到了北宋都城。
耳边传来“哗哗”的流水声,叫卖的吆喝声,儿童的嬉笑声,牲口的叫声,汇成了热闹的街市交响曲。
眼前的人各种各样,有老人,有青年,有小孩,他们都穿着古代的衣服。
有人在店里喝酒聊天,有的在街上做买卖,有人骑在马背上,神气十足地在街上走着。
那边还有几个孩子在追逐打闹,这不就是我早上看到的《清明上河图》吗此时我沿着汴河边走边看,河道中有很多用于运输的漕船,这种船让由南到北的粮食更加快捷。
客船看上去十分漂亮,门窗上都雕刻着精美的花纹,船头有凉棚可以让客人喝茶休息。
走着走着,我来到了一座大桥前,这应该就是“虹桥”吧!就像一座“彩虹”横跨汴河。
中间有一条货船即将通过大桥,船夫们有的拉帆,有的划桨,努力地控制着船的平衡和方向。
可能是因为船太大不好控制,大船还是朝“虹桥”撞了过去。
我吓得闭起了眼睛,再睁开时,发现自己原来躺在床上,原来只是一场梦啊!关于中外名画说明文作文2“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每个人心中都收藏了一幅画。
有些是我们美丽的梦想,有些则是我们虚幻的幻想,还有些是快要达成的理想,这些,都造就了我们心中的一幅画。
曾经,我翻阅着美术课本,不经意的看到米勒的拾穗,三个农妇弯着腰,把田埂上剩余的麦穗,一一的捡了起来。
这幅画的内容看似简单,却有更深的涵义。
原来,米勒生长在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就过着田园生活。
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比较赏析—对清明上河图与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进行鉴赏【内容摘要】中西方绘画艺术是两个不同的话语系统,其审美意识、表现手法都有较大差异,其根本原因在于历史、地理、文化背景的差异。
《清明上河图》是宋代画家张择端绘制的长卷风俗画,是我国人物画的杰出代表。
它的杰出不仅在于画面人物的众多、景象的恢宏以及表现技巧的生动完美等所构成的独特艺术效果,还在于画面内容真实地反映了北宋末年京都汴梁(开封)城市社会各个阶层不同的生活。
这幅已有800多年历史的古画,至今仍是举世瞩目的“国宝”。
而在19世纪80年代初最出色的一幅批判现实主义油画杰作,就是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评论家斯塔索夫评价:“列宾是同果戈理一样的现实主义者,而且也同他一样具有深刻的民族性。
他以勇敢,以我们无可比拟的勇敢一头扎进人民的生活、人民的利益、人民的伤心的现实的最深处……就画的布局和表现而论,列宾是出色的、强有力的艺术家和思想家。
”这也是他的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最初艺术体现。
本文以中西方绘画作为比较研究,包括这两幅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历史文献价值,以及图中的情节画面艺术进行赏析。
通过对二者各方面的分析,探讨了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并分析展望中西绘画的发展趋势。
寻找异同的规律性,这样有助于认识中西方绘画艺术的特点,建立我们自己的审美标准,坚持“和而不同”的正确观点,并努力使其理论落实到艺术实践中。
【关键词】绘画;清明上河图;国宝;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纤夫;农奴制;审美;和而不同一.《清明上河图》的介绍及赏析材料⑴对《清明上河图》的介绍。
此画画卷以全景式构图、严谨而精细的笔法,展现出汴梁汴河沿岸及东南角门里市区清明时节的社会生活风貌。
画面的内容结构大致可分为三个段落:画卷右端起,始为城郊的农村风光,寂静的原野,略显寒意,渐而有村落田畴,嫩柳初绿;有上坟回城的轿马人群,行走于稀疏的树石、潺潺的溪流之间,点出了清明时节的景象。
渐而人物增多,房舍逐渐稠密,河道也渐显宽广,画面的气氛随之热烈。
从中西艺术对比角度说明东西方绘画艺术的理解和认识2000字中西方绘画艺术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现形式,西方绘画艺术注重形象塑造和视觉感染力,强调艺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以透视法为科学基础。
而中国绘画艺术注重意象和精神传达,重视意境和气韵,追求主观精神的真实,源于大自然又高于自然。
在这个问题上,可以从中西方艺术对比的角度来理解和认识。
一、绘画侧重点的不同中西方绘画在画面空间表现和艺术审美上存在显著差异,这源于古希腊美学理念和科学精神。
西方绘画注重透视和光影效果,以写实为基础,注重物体的细节表现,例如西方的油画、水彩画等,这些作品注重描绘客观世界,追求视觉快感和形式美。
而中国绘画则更注重画面的意境和气韵,通过线条和色彩的运用,营造出丰富的艺术气息。
中国画以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为主,其中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存在很大的不同,中国画更注重画家的心灵美。
同时,中国绘画更注重画家的个人感受和艺术表现,注重对画面的解读和表达。
二、线条运用的不同在艺术创作中,线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段,在中西方绘画艺术中也表现出不同的特色。
西方绘画中的线条常常是明确、简洁、流畅的,通过线条的运用可以表现出物体的形态、空间感和质感,使得画面更加生动、逼真。
例如,西方绘画中的素描、速写等,通过线条的表现可以准确地表现出物体的结构、比例、动态等。
中国绘画中的线条则更加注重表现画家的情感和思想,线条的运用非常灵活多变,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意境和气韵。
例如,中国绘画中的水墨画,通过墨色的变化可以表现出丰富的层次感和肌理感,通过线条的运用可以表现出画面的流畅感和韵律感。
三、透视法的不同透视法是西方绘画艺术中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通过透视法可以表现出物体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西方绘画中的透视法通常是基于几何学原理,通过几何透视和空气透视等方法,表现出物体的远近、高低、前后等空间关系。
而中国绘画艺术中并没有明确的透视法,而是通过线条和色彩的运用来表现画面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对比赏析》——泼墨仙人和吹笛少年会计专科1105班万毅指导老师李雅娟【内容摘要】美术即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表现。
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同时也是一种生产形态。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西方的绘画艺术也在逐步完善,各自都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代表作品。
由于中西方的地域环境、文化、历史等等人文环境的不同,因此,中西方绘画艺术在观念和表现上有着差异和趋同性,通过中西方绘画作品内容、形式的对比,以及中西方艺术观念差别的简单描述,最终认识到中西方在差异和区别之上的共同目标。
中国非常强调人与自然的调和,认为自然先于人类而存在,人是自然中后生的一部分;而西方则认为人是自然的主人,自然为人类而存在。
这种观念的差异,表现在艺术中,就形成了不同的艺术主张,也使的艺术形式和表现的多样化。
在艺术实践中,形成了不同的传统和风格。
中西方世界观、艺术观等方面虽然有着差异,但毕竟是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的人类,必然存在着相似或共同点。
本篇论文就是通过分别介绍一幅中西方的代表作品,来认识中西方绘画的差异。
通过分析和对比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做到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更好的去发展和弘扬中方文化艺术。
对比作品为梁楷的《泼墨仙人》和马奈的《吹笛少年》【关键词】梁楷;泼墨仙人;马奈;印象派【正文】(1)梁楷——《泼墨仙人》梁楷是南宋画坛上独树一帜的大画家,擅长画人物、鬼神和道教佛教中的神佛,同时亦画山水、花鸟,水平也很高,晚年曾被任命为南宋画院的待诏,并赐佩金带,由于厌恶画院中的种种清规戒律,毅然将金带挂在院中,悄然离职而去。
他这种豪放不羁的性格也生动地体现在作品中。
《泼墨仙人》是梁楷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人物画泼墨人物代表性作品。
《泼墨仙人》中的仙人形象,并不象古代壁画中的神佛,头上画着光环,神情庄重玄妙,不可一世,竭力表现出某种崇高感、神秘感。
这个形象似乎来之于生活,正如后人题款上写道:“大似高阳一酒徒”,象喝醉的和尚,长襟宽袖上洒满了酒渍,醉意朦胧,漫步街头,自得其乐,有着人间的真实和亲切感。
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比较赏析——洛神赋图与最后的晚餐【内容摘要】美术即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
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同时也是一种生产形态。
从观赏性艺术来讲,它主要包括绘画和雕塑两大类。
好的美术作品可以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带着人们去欣赏美,去感受美,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可以让人们暂时忘掉烦恼,可以让人们憧憬美好的未来。
中国绘画艺术从无到有发展到今天的繁荣局面,是经过了一百多年的艰难历程,中西美术的融汇与论争是中国美术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绘画中体现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同时系统地吸收西方的油画精华,将外来艺术融入中国绘画中,形成独特魅力的中国画艺术风采。
中西方绘画艺术在观念和表现上有着差异和趋同性,通过中西方绘画作品内容、形式的对比,以及中西方艺术观念差别的简单描述,最终认识到中西方在差异和区别之上的共同目标。
【关键词】中西;绘画;艺术;洛神赋图;最后的晚餐;达芬奇;顾恺之【正文】1、洛神赋图顾恺之的《洛神赋图》虽然是人物画,但以大量的山水为故事展开的背景。
由于顾恺之本人就是较早地涉及到山水画创作和理论的大家之一,故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洛神赋》图中山水部分的画法是具有那一时代代表性的艺术样式。
图中树木、山石造型稚拙,比例关系较为混乱,确如张彦远为我们在《历代名画记》中所描述的那样:“魏晋已降,名迹在人者,皆见之矣,其画山水,则群峰之势,若钿饰犀栉,或水石容泛,或人大于山,率皆附以树石。
映带其地。
列植之状,则伸臂布指。
”从而为我们在理论与实物考据上都提供了早期山水画面貌的特征。
从线色本身来看,《洛神赋》图中线条细劲有力,如张彦远所言:“顾恺之之迹,紧劲连绵,循环超乎,调格逸易,风趋电疾,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所以全神气。
”线条的表现力内在含蓄,以表现意态为先。
线条内部勾勒产生的块面以青绿填色,色彩变化较少,只在坡脚岸边施以泥金。
通过学习中外美术作品赏析这门课程,我了解了中国历代的雕塑绘画作品和西方优秀美术作品,感受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掌握了一些历史故事。
先从中国开始说起吧我国古代绘画,可以说是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劳动而产生的,我们在新石器时期的彩陶纹样中已经可以领略到原始人类绘画的创造能力。
那些流畅的线条和有意味的罔形,一方面显露了原始人类的精神生活世界,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们的艺术审美趣味。
从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来看,中国古代绘画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至少在春秋战同时期就已经作为一种相当成熟的艺术形式,被广泛地应用于当时的社会生活环境之中。
据记载,周代的明堂里就绘有“尧舜之容,檗纣之像”,以及周公抱着幼年的成王接受诸侯朝拜的壁画。
发挥着“明劝戒,著升沉”的社会教育功能。
到了战国时期,大型建筑物的墙上都有内容丰富的壁画作为装饰。
楚墓出土的帛画可以使我们想象那些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的壁画一定会比仅仅作为死者葬具的帛画精彩辉煌。
在老师讲解的许多例子中以下几个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銮金长信宫灯西汉时期宫灯灯体为一通体鎏金、双手执灯跽坐的宫女,神态恬静优雅。
灯体通高48厘米,重15.85公斤。
长信宫灯设计十分巧妙,宫女一手执灯,另一手袖似在挡风,实为虹管,用以吸收油烟,既防止了空气污染,又有审美价值。
此宫灯因曾放置于窦太后(刘胜祖母)的长信宫内而得名。
这个作品把侍女的卑微表情刻画的生动形象。
青瓷对书甬西晋九色鹿古代,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波斯商人的骆驼队因遇风沙袭击而迷路,忽然出现一头九色神鹿给他们指点方向。
九色鹿回到林中,听见有人呼救。
原来一个弄蛇人在采药时不慎落水。
九色鹿忙将他驮上石岸。
弄蛇人感恩不尽,九色鹿只求他别将遇见它的事告诉别人,弄蛇人连连答应,还对天起誓。
波斯商人到了古国皇宫,与国王谈起沙漠中的奇遇,谁知王后听了,执意要取九色鹿皮做衣裳。
国王无奈,张贴布告:捕到九色鹿者给予重赏。
弄蛇人见利忘义,向国王告密,并设计将九色鹿引入包围圈。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中西绘画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两个绘画体系,它们在表现形式、艺术风格、理念以及艺术观念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本文将从绘画作品的试论角度来探讨中西绘画的差异,并分别展示中西绘画的代表作品。
中西绘画在表现形式上存在差异。
中式绘画以水墨为主要媒介,追求墨色墨味的艺术效果,注重笔墨的意境表现。
而西方绘画则强调色彩的运用,通过油画、水彩等媒介,表现艳丽多彩的视觉效果。
中国明代画家文征明的《富春山居图》以墨色为主,通过繁密的线条勾勒出山水的神韵。
而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的《印象·日出》则以明亮的色彩和光影的效果塑造出清晨温柔的氛围。
中西绘画在艺术风格上存在差异。
中式绘画追求以简写繁、以意传形,强调意境的表现。
而西方绘画则注重形象的逼真和细节的描绘,追求对现实世界的精确再现。
中国宋代画家李唐的《竹石图》以简洁而富有力度的线条勾勒出山石和竹子的姿态,给人以虚实相生、意象丰富的感受。
而荷兰17世纪画家凡·戴克的《农家院子》则以精细写实的笔触描绘出农舍和田地的生活场景,呈现出细腻逼真的效果。
中西绘画在艺术理念和艺术观念上也存在差异。
中式绘画注重以意传情,追求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思想和哲理。
而西方绘画则更加注重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记录,注重表达艺术家个人的视角和情感。
中国元代画家黄公望的《鱼石图》通过鱼和石的对比表达出生生不息、化腐朽为神奇的哲理之美。
而西班牙20世纪画家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则通过对于战争悲剧的表达,寄托了艺术家对于和平的向往和对人性的思考。
中西绘画在表现形式、艺术风格、理念以及艺术观念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中式绘画追求以简写繁、以意传形,注重墨色的意境表现。
而西方绘画注重色彩的运用和形象的逼真,强调对现实世界的精确再现。
中式绘画讲究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和哲理,而西方绘画则更加注重艺术家个人的视角和情感。
两种绘画体系各有千秋,彰显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与魅力。
通过对中西绘画差异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达形式和艺术观念。
中西方绘画艺术论文(共1387字)一、中西绘画艺术特质的差异无论你的艺术造诣有多高,你就无法很清楚的看到中西方在绘画时的特质,因为我们知道,要想看清这一点首先要知道他们二者的特质是什么,当你看过中方的画展之后,你会被里面的山水画的美丽风景所迷住,好像畅游在其中不能自拔,而这时如果让你突然去看西方油画时你就会发现,这二者完全是处在不同的一个世界中,因为这二者的绘画艺术的特质不同。
无论是从色彩、形状。
还是画面的层次感来看都是不一样的,这就是二者的特质不一样的缘故。
也许从绘画艺术的角度上来说其本质是一样的,但是我们要知道他们都是有着自身的特质,这种特质就是在特定环境下所造就的艺术形式的不同。
在中国由于封建和古老的神学影响下,使得画面不能出现任何反抗的情绪体现,更加注重对美学形体的概念的描绘。
情调黯然,强调用真实的环境描写来体现自身情感,大多都是封建神学的描写,所以缺乏真实性和科学性。
对于这一点我们要清楚认识到,不能再用以前的眼光来看待绘画艺术的特质,要用一种发展的眼光去对待新事物,是中方的绘画艺术能够上到一个更新的层次中。
视觉感官使我们观察事物的唯一途径也是最直接最明确的方式。
我们都是需要用眼睛去观察事物的,用笔画出来的也是如此,都需要用眼睛去观察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审美情趣。
由于社会环境的不同,地理位置的不同,所以造就的审美感官也就不同,中方和西方在观察事物方面是存在差异的,这也就造成了二者在绘画艺术方面存在不同的表达方式。
所以我们要求同存异,兼容并蓄的对待绘画艺术的特质。
二、中西方绘画艺术形态的差异绘画艺术形态是中国与西方存在着不同的世界观和艺术观所形成的艺术意识形态,在世界观和艺术观上,中国和西方就有着自身不同的特点,例如在绘画风格上就有着很大的不同,中国在绘画上以温柔婉转为主,画风柔情,能够很具体的表现出作者的个人思想感情。
只有一少部分,有一些写实的部分,他们喜欢对一些细节进行描写,例如风景画。
我最喜爱的美术作品赏析[摘要]古今中外存在许多著名的美术作品,这些美术杰作无不凝聚着画家们毕生的心血与执着。
本文从画家简介、作品介绍及我的个人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分别对齐白石的《齐白石虾趣图轴》、毕加索的《梦》、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以及梵高的《星夜》进行了简单的赏析讨论。
[关键词]虾趣、梦、蒙娜·丽莎、星夜一、齐白石之《齐白石虾趣图轴》这幅《齐白石虾趣图轴》是齐白石晚年的虾系列作品之一。
(一)作者简介齐白石是中国著名国画画家,19-20世纪中国艺术大师,世界文化名人。
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
齐白石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
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
其书工篆隶,取法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亦能诗文。
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
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
(二)作品介绍这幅画是齐白石的大虾图,齐白石画虾,通过毕生的观察,力求深入表现它们的形神特征。
白石画虾已入化境,在简括的笔墨中表现了游弋水中的群虾。
粗壮、浓厚的茨菇,与群虾的透明、轻灵纤细形成对比,体现出晚年的齐白石画艺的成熟。
齐白石表现虾的形态,活泼、灵敏、机警,有生命力,是因为掌握了虾的特征,所以画起来得心应手。
寥寥几笔,用墨色的深浅浓淡,表现出一种动感。
一对浓墨眼睛,脑袋中间用一点焦墨,左右二笔淡墨,于是使虾的头部变化多端。
硬壳透明,由深到浅。
而虾的腰部,一笔一节,连续数笔,形成了虾腰节奏的由粗渐细。
齐白石笔的变化,使虾的腰部呈现各种异态,有躬腰向前的,有直腰游荡的,也有弯腰爬行的。
虾的尾部也是寥寥几笔,既有弹力,又有透明感。
虾的一对前爪,由细而粗,数节之间直到两螯,形似钳子,有开有合。
虾的触须用数条淡墨线画出。
[1](三)个人评价赏析我自小就十分喜欢中国国画,植物中最喜欢荷花,对于动物我最喜爱的就是齐白石画的大虾了。
东西方美术作品欣赏感受作文从先秦哲学家和美学家的著作中,我们了解到儒家思想是汉文化不同与世界其它民族的基本特质。
中国古代审美理想的认识首先要从对儒道思想的认识作为开宗。
儒家理想人格的形成是把宗法体制的共同性要求内化于自我人格的形成,“克己复礼”而“成教化,助人伦,”“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是为艺术、教育的目标。
使得自我与社会的关系从外在的约束转化为自在自觉的遵守,实际就是要求艺术的情感须自觉的由道德伦理来节制以达到情与理的和谐统一。
那么道家的审美理想是什么呢?“夫虚静恬谈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一”。
明确了在心与物浑然一体的体验中,人的精神将从实用、利害、因果的束缚中超脱出来,达到一种“虚”、“静”、“明”的自由审美境界。
人作为生命的存在本应与自然一体。
“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此天地之道,圣人之德也”。
“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这里真正的美是一种大美至美是天地之美,宇宙本体所显现出来的质朴、自然、恬淡之美。
这些思想不但内涵丰厚,同时还具有深厚的美学意味,对中国书画美学产生极大影响,为中国古代审美理想构建了一种独特的宇宙观,这种宇宙观表现在艺术上就是以类取之,以虚带实,以实带虚,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相生,情理统一,物我和一。
对照西方,从古希腊时代开始,西方造型艺术就是以模仿自然为目的,古希腊哲学家们认为“数”是万物之源。
自然界事物存在就是“数理”的存在。
艺术家在模仿事物外在形象的时候,通过比例、对称、完美、表现存在的本质和规律,从一个物体美的认识到集体的、全部的美的认识,从美的形体到美的制度美的知识,一直到彻悟美的本体。
由此,在对和谐美的追求过程中有了“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
构成长方形比例协调感的“黄金比”。
人体美同样取决于不同数之间的比例和谐”。
从希腊神话到希腊雕刻,大量雕像也佐证了艺术对真实物象立体性的模仿和美化。
比较中西美术,如果说中国古代哲人对美的认识,主要侧重于审美的“心理”方面,那么西方则重于对象的外在形式,关注“美”与“真”的联系,把艺术的审美创作和欣赏看作是追求知识和真理,乃至追求上帝的过程。
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比较赏析——《荷花蜻蜓图》与《睡莲,水景系列》之比较商学院会计(本)彭婷指导老师李雅娟【内容摘要】本论文论述的是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比较赏析,通过比较齐白石的《荷花蜻蜓图》与法国画家莫奈的《睡莲,水景系列》得出结论。
都是画荷花,中西方艺术家也有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齐白石老先生的《荷花蜻蜓图》更注重写实和意境,而莫奈的《睡莲,水景系列》是以一种梦幻,印象画的形式表现的。
本论文目的在于通过比较齐白石的《荷花蜻蜓图》与法国画家莫奈的《睡莲,水景系列》大概论述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的异同,也让自身更加了解中西方绘画艺术差异,提高自身鉴赏能力。
主要方法是上网查询资料,当今网络方便快捷,众多对艺术感兴趣的人在一起讨论某一画作,从中可挖掘很多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
本论文分别赏析了齐白石的《荷花蜻蜓图》与法国画家莫奈的《睡莲,水景系列》,并由此说开,比较中西方绘画艺术。
本论文特色在于通过比较中西方艺术家描绘同一事物,运用控制变量法,从而得出中西方绘画艺术差异。
中西方绘画艺术在观念和表现上有着差异和趋同性,通过中西方绘画作品内容、形式的对比,以及中西方艺术观念差别的简单描述。
最终认识到中西方在差异和区别之上的共同目标。
【关键词】荷花;睡莲;差异;形象生动;印象派;中西方的传统观念有所不同,西方认为人是宇宙或世界的中心,是自然的主宰;东方尤其是中国人则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生共存。
在艺术世界,西方绘画很早就开始固守焦点透视和试点固定的准则,时空概念非常强烈;中国绘画则采用散点透视或动点透视,画面常常是时空变换,景随人移,物随心动。
在对自然的态度上,中西方有着明显的差异。
中国非常强调人与自然的调和,认为自然先于人类而存在,人是自然中后生的一部分;而西方则认为人是自然的主人,自然为人类而存在。
这种观念的差异,表现在艺术中,就形成了不同的艺术主张,在艺术实践中,形成了不同的传统和风格。
中西方世界观、艺术观等方面虽然有着差异,但毕竟是生活在同一蓝天下的人类,必然存在着相似或共同点。
世界名画鉴赏论文论洛可可艺术系别:电子与电气工程系姓名:袁一方学号:094109018班级:099411指导老师:王琦【摘要】:洛可可艺术(Rococo art)是法国十八世纪的艺术样式,发端于路易十四(1643~1715)时代晚期,流行于路易十五(1715~1774)时代,风格纤巧、精美、浮华、繁琐,又称「路易十五式」。
无拘无束地尽情戏耍的乐趣,摆脱一切思索而获得感官快乐的乐趣,在这个时期的绘画中得到了或许是最完美的表现,因为它不需要理性的协助就能直接使眼睛感到满意和愉悦。
由于有了洛可可潇洒风雅的绘画,早在“为艺术而艺术”这一概念形成很久之前,我们就见到了一种需要由其自身而不是由其内容来评价的艺术。
【关键词】:洛可可艺术洛可可绘画洛可可风格画家洛可可艺术发展洛可可为法语rococo 的音译,此词源于法语ro- caille(贝壳工艺),意思是此风格以岩石和蚌壳装饰为其特色。
巴洛克艺术尽管有呆板的礼仪,有形式上的骄矜和夸张,但它毕竟是一个阳刚的时期。
而紧随其后的时期,即洛可可艺术,是大约自路易十四1715年逝世时开始的,则显得更为讲究,更为矫饰,更为呆板,因而也更为柔弱。
可以认为,这个时期的一个标志是18世纪初欧洲瓷器使用的普及。
原先,人们一直是用笨重的银制餐具饮食,用大块的石头创作巨大的雕塑,而现在则是用易碎的瓷器来做餐具,也制作小巧玲珑的瓷塑像,从而反映了这个风流时期的精神。
君主政体和教会的绝对权威在17世纪促进了那些有活力的表现形式向前发展,而它们正是专制主义的代表人物为了自我表现以及具体解释他们的专横权力要求而需要的。
在18世纪,这些权威人物丧失了威望,这不仅因为一些世俗和教会的贵族由于放荡的品行而在思想道德上威风扫地,还因为自然科学和哲学发展了理性思维,使人们有能力认识到了旧社会制度的缺点。
这种依据批判性思维得到的充满乐观的自信,以及与此相连的对自身能力的无限自信,最终也导致了个人感情价值的高雅化。
中西方名画欣赏作文
嘿,艺术爱好者们,来聊聊那些令人难忘的名画吧!不论你是初识艺术的小白,还是老马了,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那么几幅作品让你向往、倾心。
说到中国画,先得提一提宋代的"浓墨重彩、气骨雄浑"。
常被人津津乐道的,非米芾的《溪山行旅图》莫属了。
一卷清新淡雅的水墨画作,描绘了一群行旅人在秋日山野间的闲适情景。
即便是在繁忙的都市,瞧瞧这画作,仿佛也能感受到一缕淡然从心头掠过。
还有谁能不为苏轼的"水乡韵味"所折服呢?他笔下的《江村载酒图》,将江南水乡的朴实人家和醉人的秋色融为一体,煞是美妙。
画作里那条顺流而下的小舟,就像是我们渴望的自在生活啊!
再看看西方大师的力作吧。
西斯廷教堂天顶上的《创世纪》,可谓是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米开朗基罗毕生巅峰之作。
虔诚的上帝和赤裸的亚当以近乎触手可及的距离展现,这种令人赞叹的艺术气魄,让人仿佛身临创世之初。
当然,我最爱的还是荷兰后期印象派大师梵高的作品。
他笔下充满了对生命的热忱与执着。
就拿那幅耳熟能详的《星空》来说,那奔放而有力的笔触,那梦幻而高亢的色彩,简直就是梵高内心世界的再现啊!每每凝视着它,我总能从中汲取无穷的力量和勇气。
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伟大的艺术家们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而我们作为观者,也应当用开放包容的心去品读它们,去感受艺术家渗透在画作里的灵魂。
说不定哪一天,你我也能在生
活的某个瞬间,捕捉到启发灵感的火花呢?。
中国名画赏析结课论文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300172293 中国传统名画又有她独特的历史、内涵和魅力。
绘画是人类凝固的历史,无声的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承载体。
以绘画史为框架,纵向展示中国绘画的长卷。
画作种类除绢、帛、绫、纸为质地的卷轴画作品,还广泛涵盖了岩画、壁画、版画,甚至器物装饰图案。
山水、花鸟、人物,兼容并包;长卷、立轴、册页、扇面,异彩纷呈。
原作岁月,融入现代视觉理念,传统绘画带给您全新的视觉感受,令您叹为观止、爱不释手。
简洁、流畅的文字语言,讲述大师生平、画派流变,揭示画作的主题、意境、技法、布局,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受。
纵目千秋,华夏水墨纳气藏神;通观四海,中国绘画卓然独立。
黑白相生,天水云烟隐约如幻;青绿杂染,人间华彩浓丽如泼;形神毕备,草木虫鱼意趣如真。
化繁为简,情景意态精炼如歌;笔尽意存,纸墨芳华万古长新。
先秦之古朴浪漫,两汉之朴拙厚实,魏晋之绚烂庄严,隋唐之瑰丽精湛,五代之雄浑悠远,宋元之飘逸隽雅,明清之豪纵古拙,乃至近现代百花齐放之热烈,无不可追本溯源,清流别派。
源流既别,则继承与发展、沿袭与变革、学习与创新,轨迹历历,韵致永永,神采悠悠矣!传统的中国山水画以自然风物为摹写对象,名山大川,风景佳胜,田野村居,楼观舟桥,都市园林,历史胜迹,悉可人画。
其形则远近山川,咫尺千里;其色则青绿水墨,辉煌清雅;其法则皴染点泼,积破浓淡;其风则南北分宗,雄伟萧散。
极擅体现中国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审美观,成为中国画蔚然最大宗。
山水画发创于魏晋六朝玄言清淡,坐乱世而怀渺远,在笔墨挥洒中得遂卧游天下,鹏程万里之志。
如北宋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
作品全图以概括的手法,精细的笔墨,绚丽的色彩,描绘了祖国千里江山的壮丽雄伟、灿烂辉煌的景象,被称为宋代青绿山水中的巨制杰作。
全卷大致分为五段景色,每段以水面、人物、游船、渔舟、桥梁相衔接或呼应。
开卷首段景色,高山之巅直人云霄,雄奇山崖屹然耸立,与辽阔的水面相接,山谷村庄座座,人迹稀少,整个环境深远寂静,接着便是波浪起伏的江水,水与天之间远山模糊,更显江面的辽阔无边;第二段景以山水为主:悬崖山路九曲盘旋,通向深处庭院,山间瀑布,挂挂溅泻,回归大江,从高远直到深远之景,引人人胜,临江山水,远如松柏常青,屋宇桥亭。
东西方文化差异之绘画从小我便对中西方的文化艺术有较为浓厚的兴趣,自从有机会选修这门课程来,我就对中西方艺术文化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下面我就谈一些我对中西方绘画的看法。
很久以来,东西方两种不同特质的文化艺术进行着剧烈的碰撞,这种碰撞体现在建筑、雕塑、音乐、戏剧等各个艺术门类上,尤其表现在绘画上。
我认为,东西方文化绘画的碰撞源自于两种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上,这种差异性归纳起来表现在意识形态上,东方绘画偏重于感性的表达,而西方绘画偏重于理性的分析。
在艺术语言的侧重上,西方绘画重于对面的刻画,而东方绘画侧重于对线的表达;在绘画材料形式上,西方采用厚重鲜艳的油画颜料为媒介,东方绘画以中国水墨为代表;在绘画的客观科学性上,东方绘画强调主观描述,西方绘画强调客观描述;在表现题材和对象上也具有较大差异性。
东西方绘画之所以表现出不同的面貌特点,是由于东西方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文化背景造就了人种性格的差异性,东西方艺术特色形成了不同的心理因素及哲学思想。
东西方在思维方式上存在极大区别,最终表现在艺术形式和题材上,是人类感性与理性思维的差异.以中国的山水画为例,东方的哲学美学表达了本民族的人文精神。
南宋儒学大师朱熹“天地以生物为心,人以天地生物之心以为心"的哲学观念,就是要求人类与天地万物建立和谐的人文关系。
宋代画家郭熙就提倡画中的山水应当体现出“可望、可游、可居”的艺术魅力,缩短了欣赏者与艺术品之间的距离。
早在公元4~5世纪,中国称描绘自然风光之图为山水画,直到17世纪,西方才有了此类绘画,称为风景画。
东、西方人的不同的景物观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山水"与“风景”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所表达的是想象中的山川,带有一定的抽象性,即便是画某地具体的风光,也绝不是完全真实的写照.如清代王时敏《虞山惜别图》轴虽然画的是实景实地,但大大夸大了虞山的高度,其它没有具体地名的山水画则发挥了画家更丰富的想象力,这个想象力来自于对画家所经历无数名山大川众多精美之处的概括和总结。
名画赏析的艺术论文美术家创造美术形象并通过它来传达一定的意识和审美理想,需要运用各种合适的造型艺术表现手段和手法来实现。
以下是名画赏析的艺术论文,欢迎阅读。
【摘要】笔者试图通过对西方美术名画《蒙娜丽莎》和《日出印象》的赏析,来传达对名画、名画家的崇敬,对美术甚至是对艺术的感知和触觉,从而激发设计的灵感。
【关键词】西方;美术;名画;赏析我一直对西方美术史充满了好奇,每当看到一些名画,诸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每当看到她深邃的双眼与淡淡的微笑,给人一种神秘,迷人的感觉。
从文艺复兴时期作品到巴洛克风格艺术品,在到法国的洛可可艺术,法国的新古典主义,法国现实主义以及印象派作品,每个大师,每幅作品都给了我深刻的印象。
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达芬奇(意大利),新古典主义的开山主大卫(法国),以及印象派大师莫奈(法国),后印象派大师梵高(荷兰),这几位是我最喜欢的西方美术大师。
《蒙娜丽莎》是我最喜欢的画,总给人一丝神秘感觉。
《蒙娜丽莎》的 ___达芬奇,是我最喜爱的大师,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的代表,曾被誉为所有画家中最杰出的天才,创造出艺术的最完全的表现,达到了人类精神的最高地位。
达芬奇是画家,同时也是雕刻家、诗人、音乐家、建筑家;他又是机械技师、数学家、科学家,留下不少在这种多领域的手稿,实在可以说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最完全的表现者,一位全能的天才画家。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出色的肖像画之一,也是人类文化宝库中最珍贵的瑰宝之一。
《蒙娜丽莎》(1503―1506)画高77厘米,宽53厘米,是达芬奇的另一名作,现藏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这是文艺复兴时期及整个世界美术史上最优秀的肖像画之一,据称画中的人物是佛罗伦萨一个名叫佛郎西斯科戴列热贡多的银行家的妻子。
从《蒙娜丽莎》的诞生到现在,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不同的观者对她的微笑有这不同的感受,有的认为她笑的很温柔,有的觉得她笑的很严肃,有的觉得她虽然是在微笑着,但却露出一丝淡淡的忧伤。
2013至2014学年第二学期
东西方名画欣赏课程
论国画形式的油画作品
——浅析《学贯江海图》
课程编码:______ G20351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学时/周学时: 32学时(11周)
开课时间: 2014年3月31日第五周至第十五周
学生姓名:__ 翟瑞星 __
学生学号:_ 1202170111____________
专业年级:_ 轮机工程2012-1_____________
摘要:
国画即中国画,是相对于西方画而言的。
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
尤以山水,花鸟为长。
油画是西洋画绘画形式的一种方式,它不同于水墨画的方式。
用油画的绘画方式来画国画,是东西方文化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体现了中西合璧的哲学思想与美学价值,亦有崇高的道德情怀。
本文仅对《学贯江海图》这一作品的哲学思想,美学价值,道德情怀进行简单赏析。
关键词:表现手法哲学思想美学价值道德情怀
论国画形式的油画作品
——浅析《学贯江海图》中国油画的产生来源于西学中用,当油画这个舶来品传入中国后,逐渐被众多国画艺术家接受并运用和发展,从而形成一个新的流派——中国油画。
《学贯江海图》长4.5米,是艺术与传媒学院教师张仕春老师作为献给学校60周年校庆的作品,在视觉上气势磅礴,冷暖相接;在内容上意境优美,虚实结合。
是一幅优秀的山水画。
此幅油画在视觉上采用由近及远的绘画手法,着眼于近处,高山之嶙峋,草木之繁茂,色彩之浓,清晰地跃然于人们的视线内,给人一种生机勃勃,欣欣向荣之感,仿佛置身于其中,沐浴着春风,其喜洋洋者也。
每一个观摩此作品者都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着橘子洲头,指点江山的气势,欣赏着虫鱼草木的生命气息,感受着流水浮云之自然灵气。
此乃画之动也。
远处以暗色描绘飘渺的山峰和山天相交的恢宏意境,亦是创作手法静的表现。
作品的动静结合,表现出一种旷远,豁达,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在这哲学思想下,亦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莘莘学子殷切盼望之情。
国画素来讲究意境须臾飘渺,给人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的感觉。
此作品亦不失传统国画之风格。
纵观全图,由近及远,由真切到飘渺,使作品显得栩栩如生,看那瀑布,涓涓潺流,线条与线条得搭配得当,色彩与色彩的交相辉映,便使之有一种灵动感。
观那远处的高山,所谓云锁山腰一半高,到底山有多高,作者没有具体描绘,而是云雾缭绕锁山腰,这就更能体现山之高不可测,和辛弃疾的“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用这样一种虚实相接的表现手法,使画的意境表现地富有诗意一般的美妙。
既有苏东坡大江东去的豪迈,又有王摩诘悠然自得的飘逸。
画之美,美在意象,是在物理世界之外构建的一个意象世界,有着超越人们理性审美的精神活动。
体现了中国传统之美学观念,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值此六十周年校庆之际,张仕春老师鼎力巨献该作品,更是表达了对学校
的衷心祝福之情。
作品取名《学贯江海图》,意在表明学校会秉承着:“学贯江海,德润方厚”的校训蒸蒸日上,大展宏图。
那涓涓潺流的瀑布象征着海大人
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那挺拔险峻的高山亦是道德的象征,古人素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说法,在这种哲学思想的熏陶下,我海大学子必定会独树一帜,有所作为。
总之,象征的手法,表达了作者的真情实意。
作者以油画的绘画方式,为观众呈现了一幅意境恢宏,富有深意的国画形
式的油画作品,在欣赏作品,大饱眼福的同时,也体会到了作者在哲学、文艺、道德方面的造诣,亦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一位人民教师对母校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