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 格式:pdf
- 大小:204.27 KB
- 文档页数:2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驱动学生积极探索、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能有效激励学生去发现和创造,提高教学效率。
一、任务设计是实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前提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时应注意将学习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分散在各个小任务中,前面的任务为后续的任务作铺垫,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新问题并习得新知识,从而降低任务难度,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教师需要考虑到各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的差异,因此需要对任务进行层次划分,让基础好的学生能够学习更多新知识,基础差的学生也能获得相应的进步。
例如,教学制作生日贺卡,分三个阶段设计学习任务:第一阶段要求学生参考课本内容模仿教师演示,制作生日贺卡;第二阶段要求学生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按要求适当改变字体、内容、格式等;第三阶段学生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内容和版式进行设计,把自己的想法自由表达出来。
这样的任务设计体现了层次性和梯度性,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引导学生逐步提升信息技术能力。
二、任务布置是实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核心环节(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布置学习任务后,需要设置一个或多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更加直观深刻的体会,加强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积极作用。
可以采取展示图片、播放音频、放幻灯片等方式对重难点知识进行直观地讲解,给学生多感官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讲述《制作电子报刊》时,教师可先向学生展示一份电子报刊,让学生对电子报刊有一定感官的了解,激发起学生亲手制作电子报刊的欲望;在讲解时,教师提问学生电子报刊的制作用到了哪些已学知识,还有哪些新知识需要学习,既帮助学生复习了旧知识又让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
(二)确定教学任务。
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问题,落实学习任务,使学生在进行任务型学习的过程中更具有目的性,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提高教学效率。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一、“任务驱动”教学法概述“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通过给学生分配任务,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中自主学习和探索的教学方法。
它强调的是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注重学习者的实际能力和应用能力,提倡学生以任务为中心,通过自主的学习、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来完成任务。
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通过给学生设置具体的任务,他们可以在实践任务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通过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学生会相互交流、相互合作,不仅可以提高技术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1. 设计真实生活中的任务案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一些真实生活中的信息技术任务案例,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设计一个简单的网页,开发一个小型的网站,编写一个小程序等。
通过这些实际任务的落实,学生可以深刻理解课程知识,并且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2. 引导学生围绕任务展开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些任务需要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才能完成,比如设计一个网站、开发一个软件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任务展开合作学习,协助他们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3. 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在任务驱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和支持。
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技术支持,解决他们在实践任务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
它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实践
能力的锻炼,以实际问题和任务为主线,通过让学生来进行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达到学
习知识和技能的目的。
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内容繁杂,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
过于抽象和理论化,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和动力。
而“任务驱动”教学法则注重学生的实
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的兴趣。
在
教学中可以设置一系列的实际问题和任务,让学生通过使用信息技术工具来解决问题,可
以是制作网页、处理数据、设计图形等等,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学习,也
能够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理论的学习,而忽视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而
“任务驱动”教学法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够使学生真正地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实际的项目,要求学生根据任务需求设
计并实现相关的信息技术解决方案,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际
操作能力。
还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探索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方法上,“任务驱动”教学法逐渐受到了教育界的重视。
本文将探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并分析其优势和不足之处。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概述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任务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通过学生完成各种任务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任务可以是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也可以是教学设计中设置的学习任务,通过任务解决过程中的探究和实践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思维、提高技能。
1. 问题导向的任务设计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各种问题导向的任务,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
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关于网页设计的任务,要求学生利用HTML和CSS设计一个简单的个人网页,这样的任务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学习相关的技术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项目驱动的学习信息技术教学中,项目驱动的学习是一种常见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项目,让学生在项目实践中锻炼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
设计一个数字化展览,要求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展品的数字化处理和网页的设计,这样的项目可以使学生全面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案例驱动的学习是一种以真实案例为基础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信息技术知识的应用。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真实案例,引导学生在解决案例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
在数据库课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关于企业数据库设计的案例,让学生在实际案例中探索数据库设计的相关技术和方法,这样的案例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1.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注重任务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可以帮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探讨摘要: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文章对该教学法的分类、任务特点及任务设计与实施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初中信息技术课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信息技术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在强烈的任务问题动机的驱动下,积极主动的利用学习资源,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完成既定任务的学习实践活动。
“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它要求通过目标性的“任务”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达到学习目标。
这样,学生就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进而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养成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学习习惯。
一、初中信息技术课的任务驱动法分类初中信息技术课常用的任务驱动法有成果驱动、情感驱动、生活驱动和本能驱动四种。
成果驱动就是通过展示、欣赏优秀课程作品成果,帮助学生对即将进行的学习任务有总体认识,引起学生的共鸣,达到强化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目的。
情感驱动就是以某种情景感染学生,让他们在心理上对某些事情、问题产生共识,自觉地把自己掌握的信息用不同的形式组织起来,用来表达心理及思想。
生活驱动就是要使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与生活密切结合,围绕生活所需的技能进行目标驱使,激发兴趣。
本能驱动,顾名思义,就是从学生的本能出发,抓住他们爱玩、好奇心强的特点,从一些娱乐方面入手。
这些任务驱动法之间并不是孤立的、对立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紧密相连的。
只有正确认识不同的驱动元素的特点和作用,根据学生心理特点自由地选择组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信息技术课中任务的特点1.真实性。
课程所学的内容是与社会实际需要密切联系的。
2.整体性。
安排的任务一般不要太小,太琐碎,应该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结构体系,要能分解成几个子任务。
3.开放性。
任务一般要涵盖学习的主要知识技能,但完成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最后的产品可以是多姿多彩的。
探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素质教育的普及,使得信息技术教学成了初中教学中的必要课程之一,但在初中教学中的信息技术的课程还没有得到完全的重视,在教学的实践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主要就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论述。
任务驱动教学法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建设主义理论前提下的教学方式,并且是建设主义的理论在初中的信息技术教学方面的实际应用。
它需要教师在教学的时候,给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真地设计一个或者是很多个的根据教学内容的学习任务,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采取小组谈论与探索的方式,对学习任务开始分析与讨论,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表到里、从易到难、逐渐地完成学习任务。
最后要采取评价的方式进行总结与分析,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里,对学习的内容与方法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的精神。
一、学习任务的设计是进行任务驱动教学开展的基础学习任务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要线索,教师在之间进行的任务设计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因素。
在进行任务设计的时候,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先设计一个大任务,把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都包括在其中,再按照学生的兴趣、特点以及学习的基础等状况,把大的任务分成几个小任务,让它可以给学生进行学习探究提供方便。
在学习任务设计的时候要注意以下的问题:(一)需要把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都分散在很多的小任务里面,让新知识和旧知识进行搭配,这样让学生的操作更加便利。
(二)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基础,将任务进行分层,实现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够吸收更多的知识,基础稍差的学生能够让基础知识更加牢固。
(三)任务的设计上需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可以完全地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
二、布置并且指导学生对学习任务进行分析,实现学习效率的提高进行任务驱动教学的课堂上,第一,教室需要创建令学生感兴趣、真实的学习情景,并将本课程的学习任务布置下去,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试论“任务驱动”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7-0059-01根据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本文就“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1 什么是“任务驱动”任务驱动是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模式。
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若干个具体任务为中心,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介绍和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
例如:文字处理软件教学,通过输入编辑一篇文章、设计一个板报为任务,来学习word的有关操作,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2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法的优势2.1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在于学生的手脑并用。
“任务驱动”一方面突出了完成任务的方法步骤,为上机实践作好了充分准备;另一方面通过上机实践,可以及时验证方法是否可行,从而加深印象,减少遗忘。
2.2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学生特点,更好的体现了因材施教:对于农村中学来说,学生对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掌握差异非常大。
有些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家里有电脑,接触电脑较早;有些学生从来没有见过电脑或很少动手操作计算机。
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行不通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则可以使学生量力而行,不能很熟练的运用计算机的学生可以从基本做起,完成任务中的基本操作,从而获得一些成就感,而那些已经对计算机操作很精通的同学,就可以根据教师的进一步要求,拓展自己的知识,完成更高更难的任务。
3 “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施过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可以采取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具体的任务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老师的启发,自己解决问题。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操作,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任务应该具有真实性和实际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各种任务,如编写一个简单的网页、设计一个电子表格、制作一个PPT演示等。
这些任务都要求学生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既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够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指导者。
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学生,而不是传授知识。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一定的基础知识和相关技能的指导,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任务的实操,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鼓励他们探索和尝试新的方法和解决方案。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合作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信息技术是一个协同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需要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合作任务,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讨论,分享彼此的思路和解决方案,相互帮助和互相激励。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
评价应该与任务的目标和要求相匹配,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实际操作评价、作品展示评价、小组讨论评价等。
通过评价,可以了解学生在任务中的实际表现,及时发现他们的不足和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辅导,以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在信息技术领域的教学中,"任务驱动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通过将学习目标和任务紧密结合来推动学生的学习。
任务驱动法的核心理念是将学习目标与实际情境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问题和任务中应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
它不仅仅注重对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和合作的能力。
通过任务驱动法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法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应用:1.设定具体的任务: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设定具体的任务,让学生在任务中运用所学知识。
例如,要求学生设计一个网页,完成一个数据分析项目,或者编写一个程序等等。
任务的设定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真实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2.分组合作:任务驱动法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团队合作,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完成任务。
在团队合作中,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交流和合作,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沟通能力。
3.提供相关资源: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源,包括书籍、网络资源、工具软件等等,让学生能够在任务中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4.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任务驱动法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教师要充当一个引导者的角色,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5.反思和总结:任务完成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反思和总结,让学生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
通过反思和总结,学生能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果。
任务驱动法的优势在于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它能够将学习目标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使学生在任务中能够真正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任务驱动法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合作能力和创造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
任务驱动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任务驱动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一种启发式、探究式的学习引导策略,凸显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在课堂上能自主地思考问题、探索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使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改变了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中被动思考、被动学习的情况。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不同形式的任务,以任务的形式把课堂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一、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法的意义很多初中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比较感兴趣,主要是因为在信息技术课上能接触计算机,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并不感兴趣。
这种状况导致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没有学习到信息技术知识,对信息技术的一些操作方法也没有掌握,这样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无效的。
教师利用任务驱动法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在课堂上给学生设置有趣的任务,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能有效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愿投入信息技术的学习,积极探索信息技术知识。
通过自主探究并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学生能增强对信息技术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在信息技术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学习。
教师把教学内容与任务结合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能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本技能,进而强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
二、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法的原则1.布置的任务要贴近生活信息技术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是比较常见的,运用的频率也较高,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实用性。
教师在布置任务时,要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把信息技术知识与日常生活融合,让学生通过熟悉的生活场景或者事件,结合生活经验利用自己的思维完成。
教师让学生把生活与信息技术知识结合,便于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也便于学生把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发表时间:2014-01-21T14:03:51.29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3年12月总第106期供稿作者:马书光[导读] 教师在学生情急之时适时、适当地进行“点拨”,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了把图片制作成背景的基本方法。
马书光山东省平度市崔家集镇张家坊中学266728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我把任务驱动模式与信息技术教学结合起来,进行了信息技术教学任务驱动模式的尝试,变教师向学生硬性灌输为学生主动探求知识、主动向教师请教,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学生在身心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情况下,掌握了知识,得到了乐趣,激发了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与启示:一、教学流程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必须充分考虑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等各种因素,合理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问题学习模式,综合采用讲授(阅读)、练习(操作)制作(创造)、探究(发现)及游戏(竞赛)等形式。
要避免陷入教条主义的怪圈、抹杀教学的艺术性。
在信息技术课程与其它学科整合的趋势下,新的创新教学模式将不断出现,这些都有待于我们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发挥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二、确定任务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需要通过完成一项或几项具体任务融合到教学过程中。
一项好的任务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关键,要把学生应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提高以及教育目标(即对学生品德培养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融入任务中,使任务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地分析教材,研究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兴趣,再制定相应的学习任务。
三、出示任务确定要完成的任务后,教师要向学生讲清楚任务,且任务的要求须具体、详细。
如在教学“设计带背景的名片”时,我首先让同学们传看自己收集的名片,使学生对名片的组成要素(如一定要有姓名、职务、工作单位、联系方式和住址)有一个基本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