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台县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调查与思考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7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调研报告根据中央组织部关于对探索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工作进行调研的通知精神,我们抽调专人赴全省部分市州、县区开展了深入的调研。
了解掌握了全省各级党组织在探索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工作中的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认真分析研究了目前在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上存在的问题,并就在实践中如何建立健全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提出初步的对策和建议。
一、主要做法甘肃省是西部欠发达地区。
改革开放30年来,经过全省人民的艰苦奋斗,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但是横向比较,我们省的经济实力和人均收入水平都远远低于东部发达地区。
2008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1000多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2600多元。
即使在这种较低的水平下,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全省仍有许多党员收入低于人均水平,一些贫困地区农村的年老体弱党员,生产生活面临严重困难。
近两年来,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要求,我们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尽力而为开展工作,努力创新工作载体,积极营造党内关爱氛围,在思想认识、资金投入、具体措施上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工作。
2008年年初,本着试点先行、典型引路的原则,我们及早动手、超前部署,在基层党建工作基础较好、经济实力相对较强的酒泉、天水、陇南三市启动了探索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抓点工作。
在探索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上,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坚持调研先行,在加强党内激励、关怀、帮扶的分类指导上下功夫。
为了切实做好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工作,全省各级党组织对地本单位党员生产生活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摸排,全面掌握了他们的家庭结构、生活状况以及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在此基础上,以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流动党员等弱势群体和村干部党员为重点关爱对象,加强了分类指导的力度。
疏勒县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研究与思考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成为新阶段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如何破解党员队伍中特殊群体生活困难问题,建立长效、稳定的帮扶机制,始终是各级党委特别是组织部门面临的理论课题和实践任务。
近年来,中央下拨党费救灾、慰问生活困难党员、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对符合政策的老党员进行补贴,得到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的普遍赞誉。
实践证明,激励出活力,关怀出动力,帮扶提高凝聚力。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要求,是这项工作制度化、机制化的体现。
新阶段,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不仅关系到党的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还关系着党内和谐建设的进展,进而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
一、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意义重大(一)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我们党队伍发展壮大提出的迫切要求任何一个组织内部成员之间、不同级别的组织机构之间,都会有政治、经济发展水平和程度上的差异。
组织要良性运行,就需要组织内部有一套完善的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来对其成员和组织的行为及运行进行约束与协调。
我们党拥有7300多万名党员、360多万个基层组织,更需要有一套完善的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来协调。
完善的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可以成为党组织运行的润滑剂和助推器,帮助化解党内矛盾,激发党内活力,营造党内和谐氛围,夯实党的组织基础,实践共产党以人为本的理念,推动中国和谐社会建设伟大工程顺利进展。
因此,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中国共产党队伍发展壮大提出的迫切要求。
(二)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深入发展的内在要求十七大明确提出,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思考作者:曹玉峰来源:《经营者》 2017年第5期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新时期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关系到党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还关系着党内和谐建设的发展,从而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推进。
做好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对于企业加强党的建设,推进企业党内民主,促进党内和谐,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如何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笔者谈一点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重要意义第一,“以人为本”的客观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竞争不断加剧,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影响着企业党员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党员的利益需求趋于多样化。
企业各级党组织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党员队伍管理建设之中,在合理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的同时关注党员的权益问题,有利于帮助化解党内矛盾,激发党内活力,营造党内和谐氛围,夯实党的组织基础。
第二,落实党员主体地位的必然要求。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尊重党员民主权益,落实党员主体地位的迫切要求。
完善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可以在党组织和党员之间形成良性沟通,可以使党员主体地位实质上得到对等,可以切实保障党员权利,这对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增强党组织凝聚力的有效途径。
企业党组织要增强凝聚力、战斗力,除了科学的教育引导,还要注重党内激励关怀帮扶,营造出充满温暖的氛围,树立起党组织良好的形象。
让党员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有效地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增强企业员工责任感、荣誉感、自豪感、归属感。
二、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存在的问题第一,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
一些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只满足于每年元旦、春节、“七.一”、“十一”前给困难党员送点慰问金、慰问品,缺乏长远规划和具体措施,难以实施全方位的关怀帮扶。
少数企业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认为,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企业上级党组织的事,与基层党组织关系不大,依赖上级党组织的政策给困难党员关怀与帮扶。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调查与思考中共彭阳县委课题组认真开展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党内和谐、社会和谐的主要内容;是尊重党员权益,落实党员主体地位的必然要求;是增强党员归属感、荣誉感和责任感的重要举措;是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内在要求。
做好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对于激励广大党员牢记党的宗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荣誉感、责任感和党员意识;凝聚党心、鼓舞斗志,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证党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此,我们按照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的部署和要求,专门成立课题组,围绕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采取查阅资料、实地走访、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主要做法彭阳县有基层党委17个,总支26个,支部359个,党员9377名,其中农民党员5613名。
近年来,全县各级党组织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认真落实“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的要求,立足实际,积极创新,对广大党员干部政治上关怀、精神上激励、生产上帮扶、生活上关爱,在推进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一)建立健全表彰、宣传、实绩“三个”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促进党员永葆先进性的重要动力。
全县各级党组织紧密结合落实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通过定期开展优秀党员评比、命名、表彰等活动,加大学习、宣传、推广先进典型的工作力度,激励党员争创一流业绩、争当创业先锋,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把党员先进性更好地落实在具体工作中,体现在为群众服务的实际成效上。
1、表彰激励。
各级党组织注重建立健全定期评选表彰制度,对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进行及时、大张旗鼓的表彰和奖励,大力营造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构建起包括精神鼓励、物质奖励、评星定格等较为完整的表彰激励体系,较好地实现了党员由“让我做”向“我要做”的根本性转变。
奇台县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调查与思考第一篇:奇台县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调查与思考奇台县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建立健全党内激励机制问题研究认真开展党内激励工作,建立健全党内激励机制,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党内和谐、社会和谐的主要内容。
做好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对于激励广大党员牢记党的宗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荣誉感、责任感和党员意,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此,我们对我县少数民族乡镇建立健全党内激励机制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基本情况我县现有少数民族乡镇党委4个,总支23个,党员830名,其中少数民族党员576名,“三老”人员105名。
二、主要做法近年来,全县各级党组织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认真落实“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的要求,立足实际,积极创新,对广大党员干部政治上关怀、精神上激励、生产上帮扶、生活上关爱,在推进党内激励机制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确保党内激励有序运转。
在党的十七大提出“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号召后,县委迅速召开会议进行专门学习传达,并成立专题调研组进行深入调研,提出了《关于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的若干意见》,明确工作要求和重点,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并将落实党内激励机制工作纳入各党总支党建考核内容。
(二)完善制度,规范管理,确保党内激励有法可依。
在全县基层党组织中全面推行了党员议事日活动、民主日和党务公开制度,广泛听取党员的意见和建议,畅通党员行使民主权利的渠道,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较好地调动了广大党员的参政、议政热情,增强了党员的荣誉感。
2008年以来全县通过党员议事日和民主日活动,累计形成的327项村级重大决策都得到了顺利实施,较好地维护了党员权益。
健全党员服务网络,确保党员“诉求有渠道”。
关于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调查与思考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新阶段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大力激发党员的政治荣誉感、归属感和责任感,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结合全区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青岛开发区在工委管委办公室、区直机关工委抽调业务骨干组成专题调研组,通过查阅资料、入户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对全区各级党组织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的有关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一、全区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主要做法目前,全区共有党委(工委)35个、党总支39个、党支部1293个,党员18981名,其中女党员占21.9%,35岁以下党员占28.6%,大学以上的党员43.8%,初中(含初中)以下学历的30.3%。
近年来,我区紧紧围绕建设全国最好开发区的目标,把健全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作为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各级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以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有力措施,积极探索,狠抓落实,取得了初步成效。
我区荣获全省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区称号。
(一)抓好“三个环节”,不断完善党内考评激励机制。
一是健全党建工作目标考核机制。
建立区、街、居三级考核机制,将党建工作纳入全区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兑现奖惩,促进党建工作的责任落实。
二是定期开展评比表彰先进活动。
深入开展争创“五个好”党组织和党员活动,每隔三年进行一次验收评选;每年开展一次先进党组织、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和党员先锋岗的评比表彰活动,给予一定的资金和物质奖励,由工委(区委)进行表彰。
每年开展先进处(科)室、优秀处(科)长、机关岗位能手和优秀创新工作成果等评比活动,进一步调动了党员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探讨张掖市委组织部政策法规科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对促进党内和谐,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按照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要求,开展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建立健全相应的长效机制,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探讨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基本原则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涉及党员队伍建设的方方面面,事关基层党组织功能作用的发挥,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和导向性。
在具体工作中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遵循和把握以下原则:(一)以人为本原则。
坚持把尊重、理解、关心、爱护党员体现到党员队伍建设的全过程,在精神上激励党员、生活上关心党员、工作上支持党员,做到知党员所想、解党员之困、帮党员所需,使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更具人性化。
(二)统筹兼顾原则。
坚持把激励、关怀、帮扶有机结合起来,把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和其他群体党员都纳入激励、关怀、帮扶的范畴,把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融入激励、关怀、帮扶的各个环节,防止顾此失彼、相互脱节。
(三)分类指导原则。
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群体党员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激励、关怀、帮扶措施,不搞一刀切,做到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分类帮扶,真正把不同群体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
(四)科学规范原则。
坚持把制度建设贯穿到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的始终,积极探索建立配套、完善的工作机制,广泛接受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监督,保证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公开透明、规范操作、科学运行。
(五)注重实效原则。
坚持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党内激励、关怀、帮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决防止图形式、走过场、一阵风,通过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使广大党员真正感受到党组织的关爱和温暖。
二、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任务措施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要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从完善制度、创新载体入手,认真总结成功经验,积极探索有效途径,着力构建上级党组织关心服务下级党组织、基层党组织关心服务广大党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关心服务人民群众的格局。
关于党内激励关怀帮扶的几点思考党员是党的使命的忠实执行者,是党的各项事业的带头人,充分发挥党员作用无异对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
只有从内心关心爱护党员,在实际行动上做到“真困难、真了解、真帮助”,才能切实发挥党员先锋带头作用,进一步促进党的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为此,笔者结合本单位和个别单位党组织现状,就“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工作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本人的意见和建议,仅供参考。
一、党内激励与关怀机制存在的弊端通过近年来的激励关怀帮扶工作,我大队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大队党建和各项生产工作始终走在全厂的前列,并多次受到了厂领导的好评。
但是在具体实施中,我们也发现由于我们工作方式方法的单一,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帮扶方式过于单一,缺乏创新理念只一味的发现困难党员的当下困难,没有深入发挥党员自我解决困难的能力和作用。
譬如个别党员在组织的关怀下,养成了“我的事情有党管,有了困难找组织”,缺乏自我解决的意识和能力,在职工中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2.激励方式不到位,典型选树效果不佳近年来,我们通过月度评选的方式,一些平时一直表现好的党员总是在橱窗中“闪现”,而表现一般的党员一年到头也得不到一些奖励,造成了党员队伍优、良、中等三种态势,一些长期在干部职工中印象好、威信高的党员存在“反正先进就是我”的错误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同时早就了平时表现一般的党员的“疲惫感”,认为再追也赶不上那些先进党员。
3.党员作用发挥不到位帮扶激励机制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党员的工作积极性,但是个别党员思想意识中还存在着“反正我也不比群众多拿钱,多干少干一个样”的错误思想,这在一定意义上挫伤了职工群众的工作积极性,给生产经营带来了不必要的负面效应。
二、在党员激励关怀帮扶中所作的一些工作1.强化政治帮扶近年以来,党总支将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素质作为帮扶的重要抓手,从根本上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建立健全农村党员干部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研究中共xxx县委党校调研组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要“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注重解决基层组织经费保障和活动场所等问题。
”这一决策鼓舞人心,对于增进全党团结,提高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号召力、战斗力意义重大。
关系着党内和谐建设的进展,进而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
新阶段如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着力构建城乡一体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机制,已成为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新形势下建立健全农村党员干部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必然性一是实现党内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基层。
对于执政党庞大的肌体而言,基层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在基层活动的主体,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恰如党深植于群众土壤中的神经末梢。
在深化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这些敏感的神经末梢陷入了迟钝、麻木。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必将对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带来一场更为深刻的变革。
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基层党员之间在拥有资产、收入水平、生活品质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由此带来思想观念、利益诉求等方面的差异,成为党内潜在的不和谐因素。
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着许多的新矛盾,新困惑。
党的力量源泉首先来自基层,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党的基层组织是我党领导和执政的重要基础,是党全部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基础。
这是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因为,没有基层的稳定,就没有全社会的稳定;没有基层的和谐,就没有全社会的和谐。
新时期如何逐步实现党内个体差距的缩小,减少乃至消灭党内需要被帮扶的群体,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实行党内和谐,推进中国和谐社会建设,成为各级党组织必须着力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建立相应的救助帮扶机制,缩小党内成员之间的利益差距,是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最直接的途径。
关于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的探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党的十七大和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提出的明确要求,这一决策对于增进党组织的号召力和团结性,提高基层党组织党员的凝聚力、向心力意义重大。
一、我校开展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的现状和主要做法***学校现有党总支22个,共有党员824人,其中在岗教工党员293人,学生党员449人,离退休党员32人。
在现实中,很多基层党员确实需要关怀、需要激励、需要帮扶,很多基层党员干部需要关心和理解,解决他们的现实问题和困难。
我校党员数众多,需要关怀、激励、帮扶和理解的党员也较多,我校历来重视对党员,尤其是对老党员、教授和困难职工的慰问和关心。
主要做法有: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表彰奖励先进典型。
在XX年的“七一”表彰中,共表彰了先进党支部4个、优秀党务工作者5人、优秀共产党员22人。
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表彰奖励先进典型,激励全校教职工学习他们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投身到党务工作和教学工作中,把学校各项事业推向前进。
做好慰问走访工作,将爱心和关怀送到困难党员心坎上。
我校每年从党费中都拨出慰问专款,为困难党员解决实际困难。
2月6日(大年三十)中午,校领导和留在学校过年的学生、外教以及宿舍管理员和保卫处值班人员近100多人在教工食堂欢聚一堂,辞旧迎新,共进团圆饭。
校领导还深入到学生宿舍走访慰问,亲切看望了寒假留校的学生,同时学校还为寒假留校学生提供了勤工助学岗位,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学校无微不至的关怀得到了学生们的感激和好评。
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与困难党员和基层单位结对子。
各级领导干部与困难党员结成各种帮扶“对子”个数15个,参与结对帮扶的教工党员数达96人;与困难职工、困难学生结对帮扶个数为58个。
等,丰富党员业余生活,提升党员幸福感。
三是对思想上有困难的党员,各基层党支部应区别对待、分类实施,采取思想引导、集体谈心、典型激励等行之有效的方式,帮助他们摒弃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等消极情绪,寻求发展机会,增强党员的使命感与荣誉感。
四是对大病、因公牺牲党员家属、发生重大意外的党员及生活困难的老党员,不仅要在经济上给予帮扶,更要在日常生活、子女教育等方面给予帮助。
五是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党支部作用,加强对老党员的关心,成立老党员的贴心之家,定期帮助老党员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帮助老党员了解国内发展形势,增强自豪感,为老党员举办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提升老党员的精神风貌,并定期去家中表达关心慰问,为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创建和谐氛围作出积极贡献。
与此同时,建立健全党内关怀帮扶机制还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坚持关怀与帮扶相统一。
不能因强调帮扶而忽略了对普通党员的关怀,除部分需要帮扶的困难党员,绝大多数党员需要的是常态化关怀。
二。
建立健全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内激励\关怀和帮扶工作机制的实践与思考一、基层党组织党内激励、关怀和帮扶工作研究背景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这是新时期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思想、新举措。
高校党组织是党组织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体是各级基层党组织,在高校党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教师党员、学生党员数量日益增多的形势下,建立健全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实现高校党内和谐并以高校党内和谐促进校园和谐、社会和谐的主要途径,是高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议题之一。
二、基层党组织党内激励、关怀和帮扶工作存在问题较长时期以来,尽管方方面面为建立健全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作出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良好的工作经验,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依旧存在不可忽视或许多不到位的地方,基本表现在:1.党内激励、关怀、帮扶经费来源少,数额有限。
基层党组织要密切联系教职工,需要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以保障关怀帮扶工作的顺利开展。
实际工作中经费来源少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党员的帮扶和关怀。
2.高校党内关怀和帮扶的对象的特殊性,增加了党内关怀的难度。
首先是学生,一方面他们年龄偏小且就业压力大;另一方面,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的出现和冲击,使少数学生产生迷茫和困惑,希望发展和超越,目标的选择和价值取向产生冲突,政治信仰迷惘,理想信念模糊,甚至心理扭曲,他们“处在社会环境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张力之中,进行着比较与选择”[1]。
此外,与经济条件优越的学生党员相比,贫困生党员面临着更大的生活和心理压力。
其次是教职工,因既有教学任务,又有科研任务,外加一些考评实行投票制,加重了教师的压力,也增加了党内关怀和帮扶的难度。
基层党组织在开展活动时,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反映不热烈。
对于解决教师迫切关心的科研问题有时爱莫能助,还有一种现象就是基层党组织平时的理论学习方法过于单一枯燥,学习流于形式、效果较差,浪费时间和精力,加上部分党员干部意识薄弱、党性观念淡漠,忽视了政治理论学习,导致党员的综合素质有所下滑,对基层党组织不太认同,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调查报告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要“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新形势下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死搬研究书本上的理论。
它要求党的心中必须有“人”,回归“人本”,给普通党员以充盈的人文关怀,完善和改进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使之制度化、经常化,不仅关系到党的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的生成,还关系着党内和谐局面的构建。
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应积极探索基层党员干部利益保障的新路子,研究出台符合我街党支部建设实际的一些新举措,努力使党员干部在个人利益上有保障,工作上有激情,前进上有动力,后顾时无忧虑。
如何建立健全党内以激励为核心,以关怀为宗旨,以帮扶为途径的长效机制,更加有效地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是我们基层支部建设面临的重要理论课题和实践任务。
一、充分认识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的重大意义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
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必须扎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
在不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新形势下,党员队伍思想观念多变性、利益需求多样性、收入分配差异性的特征日益明显,对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客观需要,是尊重党员权益、落实党员主体地位的必然要求,是增强党员归属感、荣誉感和责任感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都具有重要意义。
重视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特别是近年来,中央通过财政拨款和下拨党费,对建国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和未享受离退休待遇的城镇老党员发放定额补贴,大力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社区党组织办公场所建设,改善基层党组织的工作环境,在党内外产生了良好反响;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党内激励、关怀、帮扶的有效途径,取得了明显成效。
奇台县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建立健全党内激励机制问题研究认真开展党内激励工作,建立健全党内激励机制,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党内和谐、社会和谐的主要内容。
做好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对于激励广大党员牢记党的宗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荣誉感、责任感和党员意,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此,我们对我县少数民族乡镇建立健全党内激励机制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基本情况我县现有少数民族乡镇党委4个,总支23个,党员830名,其中少数民族党员576名,“三老”人员105名。
二、主要做法近年来,全县各级党组织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认真落实“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的要求,立足实际,积极创新,对广大党员干部政治上关怀、精神上激励、生产上帮扶、生活上关爱,在推进党内激励机制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确保党内激励有序运转。
在党的十七大提出“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号召后,县委迅速召开会议进行专门学习传达,并成立专题调研组进行深入调研,提出了《关于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的若干意见》,明确工作要求和重点,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并将落实党内激励机制工作纳入各党总支党建考核内容。
(二)完善制度,规范管理,确保党内激励有法可依。
在全县基层党组织中全面推行了党员议事日活动、民主日和党务公开制度,广泛听取党员的意见和建议,畅通党员行使民主权利的渠道,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较好地调动了广大党员的参政、议政热情,增强了党员的荣誉感。
2008年以来全县通过党员议事日和民主日活动,累计形成的327项村级重大决策都得到了顺利实施,较好地维护了党员权益。
健全党员服务网络,确保党员“诉求有渠道”。
在少数民族乡镇党委建立建立党员服务中心23个,党员服务站4个,全面开展为民服务全程代办工作,积极开展了政策咨询、接转组织关系、代理承办服务、流动党员管理以及各种便民利民服务。
健全激励保障制度,确保党员“工作有奔头”。
建立县、乡、村各级党组织党内表彰工作机制,每年对在重、特、急、险等工作中建功立业、表现突出的党员进行表彰奖励,通过党建网站、报纸、电视等媒体广泛宣传,展现他们在全县经济社会建设各方面的先进性表率作用。
针对部分牧区党员发家致富缺资金、项目的问题,积极协调银行信贷资金和部门捐赠,对于发展蔬菜大棚、养殖业等特色项目的党员,政府给予资金补助,并利用奇台县电视台、供求招商网等媒体加大项目引进力度。
努力扶持农村“能人”党员富起来,发挥其“双带致富”的先进性作用。
(三)创新载体,多措并举,确保党内激励落到实处。
一是注重表彰激励。
结合党员民主评议,村干部目标考核,党员承诺制活动等,建立县、乡、村各级党组织党内表彰工作机制。
每年对表现突出的党员进行表彰奖励,构建精神鼓励、物质奖励、评星定格为一体的表彰激励体系。
较好地实现了党员由“让我做”向“我要做”的根本性转变。
每年“七一”前夕,对在党建工作、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等方面涌现出的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三强”村书记、党员双带标兵、优秀践诺党员进行表彰奖励。
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和能人党员宣讲活动,引导和激励无职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能人党员搭建服务群众,展现特长,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把党内激励切实转化为推动工作的精神动力。
二是注重宣传激励。
2007年以来,通过党建网站、报纸、电视等媒体广泛宣传,开设了党旗飘飘、共产党人、党建一线等专栏节目,深入宣传基层党组织、优秀党员、党员双带标兵等带领群众发展农村经济、增收致富奔小康的先进事迹,不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去年以来,基层党组织突出“抓党建、促发展、增收入”这一主题,紧紧围绕发展设施农业、建设“四大基地”完成六大任务,采取召开现场观摩、经验交流会、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专业技术人员进村组,以及制作播放优秀党员先进事迹专题片等多种途径,宣传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宣讲温棚种植、暖棚养殖、膜下软灌、农村能源等新技术,培育出了一大批党员种养示范户,有效激发了广大党员争先创业、率先致富的热情。
三是注重帮扶激励。
各级党组织都普遍建立了“五必访”定期走访慰问制度,即生活困难党员必访,建国前老党员必访、党员生病住院必访、党员家庭受灾或发生意外时必访、流动党员外出返乡时必访,较为准确地掌握了党员的思想动态和真实需求。
针对一些孤寡、残疾等特殊群体在求医、生活、维权等方面遇到的难题,通过结对子等形式,落实专人服务;利用贫困党员基金对家庭缺粮、有病无钱医、丧失劳动力,以及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党员实施救助。
四是注重实绩激励。
在各级党组织中认真开展“双争创”主题实践活动,带头创业,做出实绩,树好形象。
在农村试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激励办法,在职村干部从村集体经济当年收益中享受工作报酬,离任村干部从村集体经济积累中享受生活补贴,其他村干部、无职党员通过“以奖代补”获得相应报酬,使农村党员干部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成效中受到鼓励、得到实惠。
三、存在的问题通过深入调研和回顾总结,我们在建立健全党内激励机制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仍需要认真研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一)思想认识还不够深。
部分基层党组织对建立健全党内激励机制重视不够,责任意识不够强,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还没有很好地调动起来。
个别党员干部对开展党内激励工作认识不到位,认为这是党组织考虑的事情。
(二)投入力度还不够大。
受各方面条件限制,党内激励机制中的对困难党员的救助力度不够,帮扶投入不足。
基层党组织活动资金少,对困难党员帮扶投入不足。
一般是思想帮扶的多,资金帮扶的少。
而且对困难党员的帮扶主要集中在春节和“七一”期间,其他经常性的开展激励帮扶较少。
(三)党内激励机制的制度还不完善,还未形成系统的科学合理的长效党内激励机制。
(四)基层党员的权利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实际工作中强调党员“应尽的义务”的多,维护和保障党员“应有的权利”的少,有的基层党员很难找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影响了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宿感。
四、建立健全党内激励机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实施党内关怀,构建党内和谐,完善党内激励机制,增强党员的归属感、荣誉感和责任感,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各项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
(二)基本原则:1、普遍关爱与重点帮助相结合。
坚持普遍关爱,突出重点,特殊情况特殊处理、个别问题个别解决。
坚持以关爱全体党员为基础,以帮助少数特困党员为重点。
2、精神激励与物质帮助相结合。
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区别不同情况,实行不同形式的关爱帮助。
既注重党员的精神慰籍、工作激励,又尽力兼顾党员的情感关爱、物质帮助。
3、保障权利与履行义务相结合。
既要保障党员充分行使正当权利,又要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督促党员积极履行义务,遵守纪律。
4、关爱党员与关爱群众相结合。
实行乡领导干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上级党组织关心帮助下级党组织解决问题,各党支部关心帮助困难党员解决问题,党员关心帮助群众,在关心帮助中加强党的群众工作。
五、建立健全党内激励机制的配套制度(一)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建立健全村级党组织负责人和基层党务干部的激励机制。
通过对成绩突出和作出突出贡献的进行表彰,为他们建立工作量绩效补助等措施,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乡机关党员干部,实行机关干部“周汇报,月小结,季考核、半年总结全方位督查工作制”, 每周一为乡领导、机关干部汇报工作日;每月工作由各位分管领导及机关干部在当月的5日前写出当月工作计划;每季度末,由乡督查领导小组牵头负责,按领导及干部本人每月的工作计划完成情况,拿出细致的督查方案,对每个人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综合督查评价,并形成详细的督查通报在全乡机关干部大会上予以通报,其结果将作为领导及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存档;对领导和干部分担工作完成情况,半年和年终各进行一次综合考核总结,由乡督查考核小组牵头,依据各季度工作的完成情况和完成质量进行考核,考核按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分:好、良、一般、差四个等次,结果作为干部年终考核的依据,结果与第13个月的奖励工资及年终福利挂钩。
通过这一机制激发机关党员、干部工作积极性。
(二)建立健全党员素质提升机制。
把加强党员队伍的能力建设、提升党员的素质作为关爱帮助党员的重要内容,以基层业余党校、各级党校为主阵地,以业余函授、集中培训、电化教育、现代远程教育为主要形式,以各类示范服务基地为实践锻炼途径,逐步构建起全方位、多渠道的党员培训格局,全面提高广大党员的能力和素质。
在各类培训中尤其要注重为广大农村党员、下岗失业党员、流动党员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提高他们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
对经组织同意、因工作需要参加自费脱产或在职培训的党员,要在政策上支持、时间上保证、经费上适当补助。
(三)进一步落实党员的政治权利。
完善党务公开制度,对党组织的重大问题决策、党的干部考察任免、党员发展、后备干部培养、党费收缴使用、党员教育管理、党员结对帮扶等方面内容,分别通过公开栏、广播电视、多媒体等形式进行公开,落实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
完善党内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在重大决策出台前,认真听取党员的意见和建议,进行科学决策,落实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权和监督权。
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坚持做到重大事情党内先知道,重要文件党内先传达,重大问题的决定党内先讨论,重大决策的实施党内先发动。
继续扩大地方党代表大会常任制的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党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途径和形式。
(四)建立完善党员服务机构。
按照服务基层党组织、服务党员、服务群众的要求,依托各类党员教育活动场所、便民服务中心等机构,积极开展党务工作政策咨询、党建知识教育传播、提供党员活动场所、接转党员组织关系、帮扶困难党员、党员志愿服务等服务,使党员服务中心成为激励、关怀党员,服务党员,为党员释疑解惑、排忧解难的“党员之家”。
拓宽党员服务机构的服务领域,坚持立足党内、面向群众,不仅为党员服务,也为党外群众服务,实现服务党员与党员服务之间的良性互动。
(五)建立健全党内关怀帮扶工作领导责任制。
把党内关怀帮扶工作纳入各级党组织的工作目标责任书,狠抓工作落实。
同时,教育引导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垂范,把扶贫帮困作为己任,带头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以示范引导,带动全社会共同关心帮助弱势群体。
开展经常性的关爱帮助党员工作。
建立健全党员谈心谈话制度,党组织负责人要经常性地与党员开展“谈心交心”活动,听取党员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党员的思想动态和愿望要求,消除党员的思想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