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5.5加减混合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15 MB
- 文档页数:14
第五单元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6~10 各数的认识及加减法、解决问题、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本单元是在学生系统地学习了“1~5 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又一次集中学习 10以内数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
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还是学生进一步学习 20 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
本单元中学生所学习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将对今后的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单元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 6~10 各数,会读、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掌握 6~10 各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 10 以内各数的组成。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3.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 10 以内的加减法及 10 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4.使学生用 10 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安排1.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
教材在 6 和 7、8 和 9、10 的认识及有关计算之前都安排了一幅反映所学知识内容的主题图,这些图除具有供学生数数、抽象数概念和理解计算过程及方法的作用外,还有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作用。
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它们各方面的育人功能,以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与态度的全面和谐发展。
2.注意对计算方法的引导。
本单元加减法计算的方法主要有 3 种:一是利用数的组成计算加减法;二是通过学具拼摆计算加减法;三是通过实物、图形的观察去完成计算任务。
教学时,一方面要让学生全面了解这些方法,另一方面又允许他们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计算方法进行加减法计算。
3.加强对解决问题步骤与方法的指导。
在学生读懂图意之后,让学生自己选择恰当的计算方法解决所要求的问题,这对学生巩固加减法的含义和 10 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时练1.1 数一数1.看数涂上颜色。
2. 连一连。
3.看数画。
3 9 6 24.看数圈一圈。
2 3 1 8 5 5.照样子画○。
答案:1—4.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5.提示:分别2个○、7个○、10个○。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1.2 比多少1. 在多的后面画“√”。
2.在多的后面画“√”。
3. 在少的后面画“√”。
4. 填一填。
5.5个人吃饭,椅子够坐吗?答案:1. 在骨头后面画√。
2. 在绿球后面话√。
3. 在鸡后面画√。
4. 多5. 够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2 位置1.苹果的下面是(),西瓜的上面是(),香蕉的左边是(),桃子的右边是()。
2.在○的上面画△,下面画□,左面画❤,右面画☆。
3.填一填。
4.(1)()排在最前面,()排在最后面。
(2)刺猬的前面是(),后面是()。
5.按要求做题。
答案:1. 桃子香蕉桃子香蕉2. 略3. 上下下上4.(1)小狗恐龙(2)猴子猫5. 5 涂色略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3.1 1~5的认识1.看图写数。
2.看数涂色。
3.连一连。
4.圈一圈。
5.把右边前3只小鸟圈起来,黄鸟的左边有()只,右边有()只。
答案:1. 5 4 3 22~4.略5. 3 2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3.2 比大小1.数一数,比一比。
2.先填空,再比较大小。
3.在○里填>、<或=。
1○2 2○4 5○3 3○3 3○2 4○1 5○5 1○3 4.□里最大能填几。
□<2 4>□ 5=□ 3>□□<5 2>□□=2 5>□答案:1. 5>4 4<5 4=42. 少 4<53. <<>=>>=<4. 1 3 5 2 4 1 2 4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3.3 第几1.2.3.4.答案:1.略2. 5 5 33. 1 4 5 14. 5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3.4 分与合1.画一画。
2.填一填。
3.4.开火车。
答案:1. △△☆☆☆☆☆2. 3 4 1 4 53. 1 5 1 14. 1 3 3 1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3.5 加法1.看图填数。
“加减混合”说课稿姓名:燕单位: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驰宏小学电话:邮编:654200我说课的题目是“加减混合”,用1课时进行教学。
一、说教材“加减混合”这部分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五课时,主要是认识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以及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
这部分知识的建立,在小学阶段数的运算学习体系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加、减法意义的延续,又为以后较大数的四则运算打下了基础。
可以说这一节内容在整册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通过情境图一:原来有4只白天鹅,先飞来3只,又飞走2只进行例1的教学;情境图二:原来有4只白天鹅,先飞走2只,又飞来3只进行例2的教学。
二、说学情根据课前对学生的了解,我发现一年级的学生对10以内加法、减法的计算基本能掌握,但对于加法、减法的意义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怎样直观地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引起了我的思考;另外,本节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从情境活动中抽象出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初步感知混合运算的算理,而一年级的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怎样有效地组织活动,也是本节课所要考虑的重点,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主要借助童话事故和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情境教学,让孩子们在情境中观察思考。
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参与数学知识,结论的形成过程,进一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相应的知识,更可以给学生带来探索的体验,创新的尝试,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一)结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拟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思考、游戏等活动中认识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2)初步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3)初步感知加减混合运算的算理;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童话事故与合作交流引导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混合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加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5《5加减混合》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5加减混合》是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5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数学,对于加减法有一定的认知,但还不够熟练。
学生对于具体的事物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因此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够进行5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操作,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进行5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实际应用,能够将加减法运用到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操作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
3.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小物品,如小球、小棍等,用于操作演示。
2.课件准备:制作课件,包括动画、图片、实例等,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生活实例,如“妈妈买了3个苹果,爸爸又买了2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加减法的含义,并通过动画、图片等方式展示加减法的运算过程。
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如用小球、小棍等物品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教师引导学生,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
4.巩固(10分钟)通过数学游戏,让学生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教师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5《5加减混合》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用加法和减法计算小学一年级简单的数学题目。
2.能够熟练掌握5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5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
•进行5的加减混合运算。
•引导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5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方法。
•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教材、黑板、彩色粉笔等。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册、铅笔、橡皮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教师可用具体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复习5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引出5的加减混合运算。
2. 讲解示范教师板书示范5的加减混合运算,让学生跟随做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操练训练分发练习册,让学生进行加减混合运算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解题方法。
4. 拓展应用设计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5. 总结反馈对学生本节课学习的重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勤加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围绕5的加减混合运算展开,希望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加深对5以内加法和减法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的习题。
2.背诵5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诀。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大纲,希朥能够对学生在学习5的加减混合运算时起到辅助作用。
RJ版一年级:第一单元。
本单元知识盘点:1.数数。
数出10以内物体的数量,根据物体的个数,用1~10这十个数来表示。
2.数数的方法。
数一种物体的数量时,从1开始,按照一定的顺序点数,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多种物体混放时,边数边做标记不容易出错。
3.比多少的意义。
有两种物体,当把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时,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就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就少。
4.比多少的方法。
一一对应的方法。
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1.数数要有方法,用手或笔尖点着物体,一个一个地数,数到几,就用数(shù)几来表示。
2.多种物体放在一起时,要按一定的顺序边数边做标记,避免重数或漏(lòu)数。
3.比较物体的多少时,要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不能只看物体的首尾是否对齐。
本单元重难点内容:1. 掌握数数的方法,能正确数出物体的个数(重点)。
2. 能有序地进行数数(难点)。
3. 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重点)。
4. 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难点)。
本单元知识重要考点:1.数数。
2.比多少。
第二单元。
本单元知识盘点:1.确定上、下的标准。
位置在高处的就是“上”,与“下”相对;位置在低处的就是“下”,与“上”相对。
2.判断上、下位置关系的方法。
首先确定参照物,再确定所描述的物体是在参照物的上面,还是在参照物的下面。
3.确定前、后的标准。
一般面向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前”和“后”是相对的。
4.判断前、后位置关系的方法。
以参照物为标准,参照物面向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
5.确定左、右的标淮。
以自己的左、右手为标准,与左手对应的一边是左边,与右手对应的一边是右边。
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1.上、下位置关系是相对而言的,两者相互依存,不能孤立存在。
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时,一定要说“谁在谁的上(或下)面”或者“谁的上(或下)面是谁”。
一年级上册数学:代数、统计、可能性知识浓缩-人教新课标一、概念1.“0”的含义:0既可以表示一个事物有完没由,也可以表示起点和分界点。
2.同样多:两个事物在数量上相等。
3.多些、少些:如果两个事物在数量上作比较,其中数量多的一方成为“多些”或者“多”,数量少的一方称为“少些”或者“少”。
4.加数和被加数:A+B=C式中A为被加数,B为加数。
5.减数、被减数和差:A-B=C式中A为被减数,B为减数,C为差。
6.分类:按照一定的标准,有条理的把同类物品摆放在一起的过程叫分类。
7. 笔算加法:笔算加法从个位加起,当两数相加时,某一位的结果大于等于10,则需要向上一位计1,这就是进位。
8.退位减法:退位减法就是当个位上的不够减时,需要向十位借一当做十。
也就是十位退一个一。
9.连加: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加号的算式我们叫“连加”。
10.连减: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减号的算式我们叫“连减”。
11.加减混合:算式中有加又有减的,我们把它叫做“加减混合”。
二、性质1. 笔算加法从个位加起,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例:11 + 2=?解析:11 + 2=1310 1 3答案:132. 退位减法:退位减法就是当个位上的不够减时,需要向十位借一当做十。
也就是十位退一个一。
例:13 - 2=?解析:13 - 2=1110 3 1答案:11二、运用1.加法的交换律:在两个数的加法运算中,在从左往右计算的顺序,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例:3+2=? 4+6=? 6+7=?2+3=? 6+4=? 7+6=?由此你可以猜想到什么?解析:3+2=5 4+6=10 6+7=132+3=5 6+4=10 7+6=13猜想:a+b=c b+a=c2.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规则: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都是从左往右算的。
例如:1公共电车从始发站出发,驶向三家店站.在途中分别在第一站、第三站和第六站上来了2个人、3个人、2个人。
(1)问途中一共上来了几个人.(2)公共车继续向前开,到九棵树站前门上来1人,后门下去5人.这时车上还有多少人?解析:(1)2+3+2=7(2)9+1-5=5这个题应先算前两个数,再和第三个数算。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5加减混合》4-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2.能够熟练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3.能够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2.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加减混合运算。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2.教具:数字卡片、小板书、小黑板、橡皮、铅笔等。
四、教学过程1. 温故再练•复习前面学过的加减法知识,让学生快速回忆起相关概念。
2. 引入新知•介绍本课的主题:加减混合运算。
•通过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3. 讲解规则•详细讲解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则,包括先乘后除、先加后减等。
4. 练习与巩固•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技巧。
5. 拓展实际问题•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五、教学延伸1.给学生更多加减混合运算的练习题,加强记忆和应用能力。
2.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尝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六、课堂小结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的记忆。
2.引导学生思考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收获。
七、作业布置1.布置相关习题作业,巩固加减混合运算技能。
2.鼓励学生勤加练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教学反思1.总结本节课的教学经验,思考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2.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以上为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5加减混合》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技巧,提高数学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