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中语文 4.2.1《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学案 苏教版必修3
- 格式:doc
- 大小:107.00 KB
- 文档页数:9
《廉颇蔺相如列传》同步练习苏教版必修三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仅仅 B.臣等不肖,请.辞去请求C.独畏廉将军哉.?难道 D.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最终2、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吾羞,不忍..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为之下。
B.臣所以去亲戚C.宣言..殊甚..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D.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3、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A.我见相如,必辱之! B.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C.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4、下列各句中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A.强秦之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二人在也。
B.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大王来何操?5.对“以”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以勇气闻于诸侯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③宁许以负秦曲④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⑤以空言求璧⑥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⑦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⑧以绝秦望⑨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A.①②⑤∕③④⑧∕⑥⑦⑨B.①②⑤∕③④⑦⑧∕⑥⑨C.①②⑥∕③④⑦⑧∕⑤⑨D.①②⑤⑨∕③④⑦∕⑥⑧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9题。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
2. 体会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3.认识廉颇蔺相如的思想品格;学习他先国后私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廉颇严于律己,有错就改的精神。
【重点难点】1.归纳文中重点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学习辨析词义,判断文言特殊语法现象、特殊句式的方法。
2.欣赏文中个性化的对话描写。
【教学方法】诵读、启发、品析、评论【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一、战国背景与人物简介廉颇、蔺相如活动的年代是战国末期“七雄”并峙的时代,当时秦强赵弱的形势已十分明显。
廉颇和蔺相如都是为了赵国的利益敢于和强秦进行斗争的杰出人物。
课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的叙述,歌颂了蔺相如机智勇敢,维护团结的精神,以及廉颇勇于改过的品质。
阐发了两人精神与品质上的相通之处,那就是大敌当前,捐弃了个人恩怨,不计较个人得失,—切以国家利益为重。
二、初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给故事分段,并概括主要人物的精神品格〖理解、概括,口头表述,开放性,多样化〗三、自主学习,找出通假字、词类活用字、被动句,并整理“以”字在文中的个中用法与意义。
〖通假字〗奉、不、案、孰、庭缪宾〖古今异义〗美人、左右、约束、因而、前进、亲戚贱人〖一词多义〗幸因负引道间〖词类活用〗臣请完璧归赵毕礼而归之闻于诸侯患秦兵来从大王前进缶秦王竟酒左打欲刃相如四、诵读重点语段,加深对文意的理解五、练习与实践1、整理巩固文言知识2、诵读全文,归纳廉颇与蔺相如的性格特征第二课时一、学生口述故事梗概,提高概括与表述能力。
二、探究思考1、描写人物和事态,形象逼真是本文的文学成就,试加以赏析。
〖典型事件表现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真实可信感人〗课文以写蔺相如为主,廉颇为辅。
写蔺相如没有写他—生的事迹,只选择三个典刷事例来突出他的性格特征。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写他对敌斗争的大智大勇;负荆请罪,写他的顾全大局,宽厚待人。
高中语文第4专题《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一苏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1、了解司马迁的生平和《史记》的有关知识及故事背景。
2、掌握“闻”、“见”、“却”、“因”、“以”、“顾”的意义和用法。
3、分析蔺相如的形象。
【学法指导】诵读法,讨论法,翻译法。
一、自主学习:1.司马迁简介:_________(朝代)著名__________、__________和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朝韩城南)人。
其父司谈是汉朝____________(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
受其父影响,他幼年时期就酷爱学习。
20岁以后,他游遍大江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为《_________》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后来,继承父职,担任___________,有机会读遍皇家藏书。
公元前99,因上书替投降匈奴的_________辩解而被捕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发愤著书,历尽十载完成《____________》。
(三)背景简介:战国末期,秦、楚、齐、赵、韩、魏、燕七国中,秦的势力最大,秦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积极对外扩张。
它南面的楚国和北面的赵国,实力比较强。
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会的时候,秦国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虽虎视眈眈,不时蚕食欺压,却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大举进攻赵国。
课文所讲的秦赵两国之间、赵内部之间的将相的矛盾冲突,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太史令史记太史令李陵史记纪传体通黄帝汉武帝本纪世家列传史学价值文学价值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二、阅读前两段:1、解释加点词语: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
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一、学习要点(一简介作者、作品及时代背景1.作者司马迁 (前 145——前 86? , 字子长, 西汉夏阳 (今陕西韩城县人, 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其父司马谈也是西汉史学家、思想家,官至太史令。
司马迁早年遍游南北,考察风俗,采集资料。
名山大川壮其气,古迹佚事富其闻。
后继父任职太史令, 得以阅读国家所藏图书。
其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 获罪下狱, 受腐刑。
出狱后发奋完成所著史书。
人称《太史公书》,后称《史记》。
2.作品《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载了上起传说的皇帝,下迄汉武帝,共三千年左右的历史。
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种体例,共 130篇,50多万字。
本纪,用以叙述帝王事迹,世家,记述五侯和特殊人物事迹;列传,叙帝王以外重要人物事迹;书,用以记载各朝典章制度;表,用以统系年代、人物、大事等。
《史记》是我国正史二十四史的第一部, 它既是历史巨著, 又是文学巨著。
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
《廉颇蔺相如列传》为《史记》列传(70篇之一,课文节选部分重点描写了蔺相如, 也叙述了廉颇。
文章运用多种文学手法表现人物性格,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3.时代背景战国后期,七雄纷争,秦国最强,楚国,赵国比秦弱而强于他国。
当时秦主要力量用于对付楚国, 所以对赵国虽不时欺压蚕食, 但还抽不出主要力量进攻赵国。
蔺相如这位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利用了这种有利形势, 机智勇敢地进行外交斗争, 不畏强秦而胜利地维护了赵国的尊严和主权。
(二课文内容1.内容结构课文内容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 1-2自然段:廉蔺其人。
此部分第 1层(第 1自然段写廉颇功大威勇,第 2层(第 2自然段写蔺相如本宦者令舍人。
这部分是先交待廉蔺两人身份, 为后文写廉颇恃功鄙视蔺相如导致将相交恶——和欢做铺垫。
第二部分(第 3-13自然段:完璧归赵。
此部分第 1层(第 3-5自然段:相如出使。
语文必修Ⅲ苏教版第四专题版块二《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精品教案(一)(第1课时)总体设计教材概述《廉颇蔺相如列传》是第四专题“仔细理会”板块的第一篇文章,也是《史记》中的代表性篇目。
文章节选部分记述了战国后期秦赵之间围绕着吞并与反吞并而展开的一系列智勇较量的争斗中廉颇和蔺相如各自的不同表现。
战国后期,七雄并峙,战火频繁。
七国之中秦最强大,它采取“远交近攻”的政策,各个击破,力图吞并六国。
赵是北方还有点实力的国家,秦一时难以吞并,便用讹诈的手段掠夺它的土地和财物。
赵依仗廉、蔺二人军事上严密戒备,外交上不卑不亢,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保障了国家的安全。
本文着重记叙了二人团结合作,与强秦抗争的故事。
司马迁学习本文,一方面要重点梳理涉及的典型文言现象,并作归纳分类,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学习塑造人物的方法,并对文本中的“亮点”作出自己的评价。
思路方法设计思路: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手头上已有的文言文学习资料,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读的方法,疏通字句。
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一系列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更好地感受司马迁《史记》不同寻常的风格,并从中借鉴写法,为写作提供科学的借鉴。
课前准备:学生借助工具书初步疏通文本,扫除阅读障碍;教师准备PPT。
课时安排:三课时。
三维目标1.掌握课文中有关实词、虚词的用法。
2.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协作方法。
3.领会史传作品在选材、布局和揭示人物性格方面的特点。
4.过程:立足于课文三个故事,各自确定一个教学重点,连点成线,注重人物形象思想性格的完整性和丰富性;定点深化,集中突破,深化学生对人物描写艺术手法的理解。
5.学习蔺、廉二人顾全大局、以国事为重的优良品质。
6.认识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和顾全大局的精神;认识廉颇公忠体国和勇于改过的精神。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导语设计情景导入司马迁一生经历坎坷,因李陵一案而遭受酷刑中最为耻辱的腐刑后,“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
某某省浠水县团陂高级中学高中语文第4专题《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四苏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理解文段大意。
3、背诵最后一段。
【学习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翻译法。
阅读第十一段:1、解释加点词语: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2、理解文段大意:蔺相如再次被提拔,位在廉颇之上,为下文廉蔺矛盾埋下___________。
二、阅读第十二段:1、解释加点词语: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相如闻,不肯与会。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2、判断文言句式:①相如闻,不肯与会___________________②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________________③且相如素贱人_____________________3、翻译重点语段:①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愿以十五⎩⎨⎧⎩⎨⎧【答案】(1)动词,送,读wèi/动词,忽略,遗漏,读yí/动词,死人遗留下来的,读yí,特指义/动词取 阳 晋。
⎣⎢⎡为:在这里是“担任”的意思。
大:程度副词,这里译作“彻底”。
之:上卿,拜:特指帝王授臣下以官职,在意念上有被动意味。
上卿:⎣⎢⎡秦昭王:即秦昭襄王,名则,公元前306—前251年在位。
⎦⎥⎤词,作状语。
易:交换。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 诸 大 臣 谋:欲秦,秦城 恐 不 可 得,徒 见 欺;欲勿予,即 患 秦 兵 之 来。
想不给,又担心秦军会打进来。
⎣⎢⎡与:介词,和。
诸:各位,众。
予:给予。
见:助词,表示被者,未 得。
⎣⎢⎡⎦⎥⎤报:答复。
者:结构助词,与动宾词组“报 宦者令缪贤曰:“臣 舍人蔺相如可 使。
”王 问:宦者令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
”赵王问道:之?”对 曰:“臣 尝 有罪,窃 计 欲 亡 走 燕。
罪,私下打算逃奔燕国。
⎣⎢⎡⎦⎥⎤计、欲:同义词复用。
亡:逃跑。
走:奔向。
臣舍人 相如我的门客相如⎣⎢的敬称。
曰:‘臣尝 从 大 王 与燕 王会境上,燕王私 握 臣 手曰: “愿 结 友。
”以 此 知故欲 往。
’所以想到他那里去。
’⎣⎢⎡即“会于境上”。
介宾短语组作补语,译作状语。
愿结友:对象状语“与君”省略。
之:代燕王。
往:到……去。
⎦⎥相如对我说:‘赵国强大,燕国弱小,君 幸 于 赵 王,故而您被赵王宠幸,因而燕王希望结交您。
⎣⎢⎡于:介词,第一个译作“被”,介进“幸”的主动者“赵王”;⎥⎤第二个表“结”这个动今 君 乃 亡 赵 走 燕,还会将您捆起来遣送回赵国。
亡、走:后边各省了一个介词“于”。
其势:指燕畏赵的情况,出上身。
斧:刑具。
质:同“锧”,承斧的砧板。
解衣伏质,是古代请罪的方式之一。
则:顺承连词。
就,活译为“这样”。
幸:刘淇《助字辨略》:⎦⎥我私下认为这个人是个勇士,有智谋,宜 可 使。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积累文言词法、句法及重点实词,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良好习惯。
2、了解用典型事件塑造人物的手法。
3、引导学生培养自身的博大胸怀、协作精神及以大局为重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分析典型事件塑造人物的手法;借助矛盾冲突分析人物性格。
【教学难点】理解主要矛盾(秦赵)与次要矛盾(廉蔺)的关系。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一、《史记》简介1、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
司马谈(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曾任太史令)之子。
年轻时阅读了大量历史文献,并漫游各地,观察风俗人情,后继父职,开始编写《史记》。
由于为兵败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入狱受宫刑。
他曾想过死,但一想到“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犹豫了,因为他把事业、理想看得比一切都宝贵,他思想升华了,毅然活下来,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2、《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在作者掌握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完成的,这种“实录”精神开创了史学家写作的进步传统。
鲁迅的赞誉可见其史学价值及文学价值。
(补: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另:《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北宋,字君实,是我国最大的编年体通史。
)从历史角度看,《史记》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起到一直到汉武帝止,3000多年间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历史。
写帝王及其历史活动的叫“本纪”(12);(例:《高祖本纪》、《项羽本纪》)写诸侯王公和汉初开国功臣的历史活动的叫“世家”(30);(例:《陈涉世家》)记述天子、王侯以外有影响的历史人物的传记叫“列传”(70);大事年“表”(10);(例:《西汉大事年表》)政治、经济、文化上颁布的一些政策叫“书”(8)。
补充: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
春秋四公子:孟尝君、春申君、信陵君、平原君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战国七雄:齐、楚、燕、赵、韩、魏、秦从文学从文学角度看,《史记》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一是有较丰富的思想,不但敢于揭露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帝王、贪官、酷吏的暴行,而且对历史上有贡献的人物,不管地位高低都给以不同程度的评价和相应的历史地位;二是创立了以描写人物为中心的传记,为我国传记文学奠定了基础;三是词汇丰富,用词准确生动,叙事善于概括,写人有鲜明性格,大量吸取民间口语、谚语和歌谣,为写人叙事增强了形象的真实感。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教学目的1.认识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和顾全大局的精神;认识廉颇公忠体国和勇于改过的精神。
2.了解史传作品在选材和布局上的特点。
3.学习文言实词词义辨析的方法。
教学设想教这篇课文,应当考虑以下两点:(1)这是学生升入高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必须以单元知识和训练的精神为指导,着重培养学生诵读、领悟和积累的习惯;(2)本文是一篇史传,篇幅又较长,要使学生在熟悉人物言论行事、认识人物思想品质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领会作者在文章布局上的用心,就必须有效地利用评点。
因此,诵读加评点是这篇课文的基本教学方式。
关键是要读得充分。
本文尽管篇幅较长,但可读部分很多。
对可读部分要做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例如有关事件背景部分及过渡性的句段可以一读而过;有关人物思想品质、精神境界的句段,可以反复朗读、品味;个别精彩的段落则应熟读成诵。
在课时安排上要考虑到:(1)在高中语文全套课本中共选《史记》四篇,本文是第一篇,似应对司马迁作比较详细的介绍,以利今后的学习;(2)本文实词涉及词的本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知识,应很好地加以整理,使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3)要求背诵的部分最好能当堂成诵,以减轻学生负担。
据此,本文拟用四课教读:第1课时:介绍作者和有关课文的内容的历史背景,讲读课文第1至5段。
第2课时:讲读课文第6至13段。
第3课时:讲读课文第14至18段,背诵第17、18两段。
第4课时:讲读最后三段,连贯背诵最后五段,人物分析总结,整理实词。
教学进程预习要求:由于课文较长,可以采取分段预习的方式。
先指出课文可分三部分,即“完璧归赵”“渑池会”“廉蔺交欢”。
第一课时前预习第一部分,要求如下:(一)复述蔺相如“完璧归赵”一事的梗概。
提示:要叙述得简而明;要抓住“被荐——对策——献璧——取璧(使人怀璧归赵)——斥秦王”这条线索;要用自己的话来说,不是翻译原作。
(二)把能表现蔺相如胆识的语句划下来,并反复品味。
③间.至赵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吾得兄.事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樊哙)头发上.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迁移练习:指出下列句中活用词的活用类型,并体会其活用规律。
①草行露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北虽貌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堂训练1.下面加点字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A.⎩⎪⎨⎪⎧亚父南.向坐奚以之九万里而图南. B.⎩⎪⎨⎪⎧东犬西.吠西.望武昌C.⎩⎪⎨⎪⎧于是相如前.进缻于是直前.诟虏帅失信 D.⎩⎪⎨⎪⎧臣乃敢上.璧怒发上.冲冠2.下面加点字的词性全部活用的一项是( )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赵王遂行,相如从. B.⎩⎪⎨⎪⎧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请指示王.C.⎩⎪⎨⎪⎧大王必欲急.臣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东.犬西吠顺流而东.也脱离语境。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一、教学目标(一)认识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和顾全大局的精神;认识廉颇公忠体国和勇于改过的精神。
(二)了解史传作品在选材和布局上的特点。
(三)学习文言词词义辨析的方法。
二、难点、重点分析(一)有人说,第2段”蔺相如者,赵人也,为宦者令缪贤舍人”一句可删。
理由有二:①删去此段则第1段和第3段衔接得自然;②此句与第4段开头”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重复。
试据文章布局的道理给予反驳。
分析:不可删的理由有二:①本文是一篇”合传”,廉蔺二人,一将一相,相互配合,对维护赵国的安全起了重要作用。
按《史记》体例,在传记开头将二人并提,表明二人的事业是密不可分的。
②这样开头既突出了廉颇的战功,又突出了蔺相如的出身低微,可使读者了解缪贤举贤、赵王破格提拔、廉颇”宣言”而后”负荆”的深刻意义。
(二)相如奉璧使秦一节是按怎样的层次来叙述的?这样的布局有什么好处?分析:在献璧后作者集资描绘了蔺相如三次有步骤的行动:取璧、保璧、归璧。
无不紧扣着和氏璧的命运。
这样的布局使蔺相如如同置身于一个五光十色的舞台,其机智果敢的性格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三)本文第12段已将”完璧归赵”故事叙述完毕,为什么作者在它后面又加上”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不予秦璧”这两句话?分析:这两句话在全文结构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方面揭露了秦王”以城易璧”的骟,肯定了赵反欺骗斗争的胜利;另一方面又暗示秦王恼羞成怒,导致对赵采取军事行动,由此过渡到下文。
(四)从来史笔求简。
试比较下面两组话,说说哪一种写法好?a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b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勇而有谋,宜可使。
”a于是舍人直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臣等不肖,请辞去。
”b于是舍人相与谏蔺相如,欲辞去分析:b的写法不好,①用b的写法,则缪贤敢于荐舍人去充当使者、赵王同意召见相如,均不可得而知,视国家大事为儿戏,不符合史家选材原则。
第15课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一)作者简介生平经历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
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
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司马迁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
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
主要作品《史记》。
评价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战国时期,秦赵交兵,秦国探知赵国粮草不丰、人心不稳,便派大将白起率大军来攻赵国都城邯郸,赵王速派名将廉颇带兵迎敌。
老将廉颇出邯郸西门,来到离城50里的一座小山下安营扎寨。
这里南靠鼓山,北临洺水,是秦军进攻邯郸的必经之路.傍晚,他令士兵把军中的粮食盛到布袋里,都摆到小山上,派人严密看守,然后四处贴下告示:粮草重地,任何人不得靠近,违令者斩.第二天,白起率大军攻入武安境内,忽然探子来报:“往东二十里,发现赵军粮营,大将廉颇带重兵把守.”白起听了将信将疑,亲自前去察看。
不看还好,一看差点儿把他从马上惊下来,只见赵军营中粮食一袋袋、一层层堆积如山,下面军营,大帐连阡,号旗严整.于是仰天叹息道:“赵军粮足兵精,天不助我也!”急忙下令退兵。
从此,这座无名小山,就称作粟山了。
后人还在半山腰立一块石碑,以诗文形式记述了这件事。
(一)背景链接战国末期,秦、楚、齐、赵、韩、魏、燕等七国中,秦的实力最强。
秦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积极对外扩张。
它南边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较强.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的时候,秦国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国虽然虎视眈眈,不时蚕食欺压,却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大举进攻。
课文所讲的秦赵两国之间、赵国内部将相之间的矛盾冲突,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发生的.(二)常识整理Ⅰ。
文学常识《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约三千年间的历史。
《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原传全文记叙了战国时代赵国的四个重要人物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的事迹。
课文节选的是第一部分,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三个故事,描绘了蔺相如智勇双全、能言善辨、顾全大局、维护团结的思想上性格,以及廉颇粗豪坦荡、知错必改的可贵品质,歌颂了文臣武将竭尽忠智,国难当头,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爱国精神。
【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文言常用词,继续培养文言文语感;2、《史记》中的小说因素齐备。
体会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3、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诵读、合作探究等方式把握文言字词及句式的用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品鉴《史记》的文学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开启心智,提高赏析,评价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初步了解《史记》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2、通过梳理矛盾冲突,品味人物语言和体会对比手法来把握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3、设问启发学生梳理故事“完璧归赵”的矛盾冲突的发展过程;品读体会故事“渑池之会”的语言艺术;琢磨感悟“将相合欢”的对比深度。
【教学难点】达到掌握方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搜集有关《史记》的资料。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中国空前强盛的西汉王朝诞生了一部伟大的著作——史马迁的《史记》。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体例严谨,脉络分明,全书五十二万六千多字,分为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个部分,成为后世历朝修史的范本,史学成就居“二十四史”之首,《史记》是一部杰出的文学巨著,它开创了中国传记文学的传统,把中国的历史散文推向一个新的高峰,它记录历史事件完整准确性,语言运用平易简洁,极富表现力,描绘人物形象生动、传神注重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刻绘人物,注重在人物的对比反衬中塑造人物。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导学及练习【背景探源】司马迁(前145—前87?),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县人),西汉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
早年曾在家乡“耕读河山之阳”,青年时期出游,足迹遍及现在的黄河、长江以及珠江流域,所到之处,实地调查,搜集了许多资料,丰富了他的历史知识和生活经验,扩展了他的胸襟与眼界。
继其父为太史令后,博览朝廷藏书,整理史料,又为他写作做了充分准备。
司马迁约于前104年,开始写作《史记》。
其后,因替降将李陵辩护,惨遭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忍辱发愤,继续著述。
前93年,司马迁终于完成了煌煌巨著《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它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后期长达三千年左右的历史。
全书130篇,内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
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以写人物为中心,形象地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鲁迅曾给《史记》以很高的评价,说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汉文学史纲要》)《廉颇蔺相如列传》全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构成。
作者对蔺相如的“智勇”和他的顾全大局、不计私仇的精神,作了充分肯定;对于廉颇的战功和作用以及他的勇于认错、负荆请罪也予以表彰。
【作品鉴赏】《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热情赞颂了廉颇、蔺相如两人的品德与才干,突出了他们身系赵国安危的历史作用,颂扬了爱国主义精神。
传文着重刻画了蔺相如大智大勇的爱国主义者的英雄形象。
“完璧归赵”写其勇,“渑池之会”写其智,“将相和”写其德。
前两者姑且不论,就说“将相和”部分就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下面我们就从四个方面加以赏析。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的第一个艺术特色是选材典型。
一个人一生中所做的事情很多,可是写人物传记时,必须对这些传记的素材进行加工、提炼,选择最能表现人物主要性格特征的典型事件来写。
这些典型事件,往往是历史人物一生的关键所在。
写好这些关键之处,不仅可以表现出历史人物一生的主要功罪,而且可以显示历史发展的进程及其特点。
在共同抵御外侮取得成功之后,将相之间出现了不和谐因素。
廉颇为争个人名位,竟然意气用事,口出恶言,既炫耀自己战功,又鄙视相如出身卑贱。
按照常理相如理当针锋相对,可他没有这样做,而是退避三舍,避免与之争锋,可谓顾全大局,忍辱负重。
面对门客的愤愤不平,相如道出了“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内心苦衷,从而赢得了门客的谅解。
最终廉颇幡然悔悟,立即肉袒负荆,向相如请罪,二人重新言归于好。
这个故事既写出相如顾全大局,忍辱负重的情怀,又写出了廉颇知错即改的品质。
二人之所以成为“刎颈之交”,是因为他们二人都有先公后私的思想。
也正是将相团结,强秦才不敢轻举妄动,从而延续了赵国和平安定的局面。
应当说这个故事的选材是相当典型的。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的第二个艺术特色是反衬手法的运用。
运用反衬手法,可使主要人物相得益彰,形象显得更加鲜明突出。
该文的主要人物是蔺相如,但也还写了其他一些人。
“负荆请罪”这个故事,作者以廉颇的居功自傲、心胸褊狭,反衬出蔺相如的豁达大度,顾全大局。
廉颇炫耀自己“有攻城野战之大功”,鄙视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蔺相如在与舍人的对话中则说:“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在这里,作者又以廉颇重视军事斗争、轻视外交斗争,反衬出蔺相如的见识独胜廉颇一筹。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的第三个艺术特色是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鲜明突出。
作者写人物活动,将其置身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之中,从而水涨船高,使人物形象如雕似镂,须眉毕现。
“廉蔺交欢”,矛盾的引起,在于廉颇的争名位;矛盾的展开,是由于廉颇见相如“必辱之”;矛盾的激化,是相如的舍人皆请辞去。
矛盾的解决,首先是蔺相如退让避辱,委曲求全,继而是他“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表白。
在这一组矛盾中,展示了蔺相如性格的另一侧面。
《廉颇蔺相如列传》的第四个艺术特色是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也是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重要手段。
请先看廉颇的一席话:“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说的是何等得盛气凌人!首先夸耀自己攻城拔寨的巨大功劳,论功行赏,也该是我廉颇位列上卿,哪里轮得到蔺相如那小子!更何况蔺相如出身卑贱,他哪有资格去做上卿?!似乎天下除他没有任何人有做上卿的资格!这也太狂妄了点。
你以为你是谁啊,离开了你难道地球就不转了吗?再看他接着说:“我见相如,必辱之!”也足见其心胸狭窄,没有容人之量。
其实他也不往深处想一想,即便他见到了相如,并对相如大加侮辱,最终掉价也不是人家蔺相如,而是你廉颇,充其量也就是自取其辱而已。
再看相如作出的反应:“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二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首先他把秦王与廉颇作了比较,指出即使面对凶狠残暴的秦王,他也毫不畏惧,更何况廉颇呢!这说明相如并不是胆小怕事,软弱无力,畏惧廉颇。
他之所以步步退让,是因为赵国的天下就靠两人勉力支撑,如果两人再“兄弟阋墙”,那只能让亲者痛,仇者快!于事无补!于国有害!因为相如深深懂得“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含义,所以,为了天下苍生,为了江山社稷,相如只能顾全大局,忍辱负重。
这番话入情入理,令人为之动容!最后看廉颇说的一句话:“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终于承认了自己的不识大体、见识浅陋。
应当说廉颇此时的心理是既羞愧难当,又心悦诚服。
孔子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廉颇能对相如进行深刻的忏悔,真诚的道歉,这也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以上的几段语言极富个性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廉蔺二人的性格特征。
从上赏析不难看出,即便仅仅是节选的“将相和”部分就有以上诸多艺术成就,其全篇的艺术成就也就不言而喻了。
正因为传文突出的艺术成就,才使“将相和”成为千古佳话,彪炳史册。
【译释点评】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赵王)已经罢会回到国内,因为相如功劳很大,授予上卿(的官职),地位在廉颇之上。
以:因为。
拜:授予官职。
位:朝会时的位次。
右:上。
秦汉时以右为尊。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廉颇说:‘我做赵国的将军,有攻占城池旷野作战的大功劳,而蔺相如仅仅凭借言辞辩才建立功劳,而;承接连词。
以:介词,凭借。
而位居我上。
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却地位处于我之上。
况且相如本来出身卑贱,我感到羞耻,不能容忍屈居于相如之下。
”而:转折连词,却。
且:况且。
素:一向,本来。
不忍:不能容忍。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相如闻,不肯与会。
(廉颇)公开扬言说:“我见到相如,一定要羞辱他!”相如听到(他的话),不肯和他会面。
宣言:公开扬言。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经常在上朝时,声称(自己)生病,不想与廉颇争执位次的先后上下。
不久相如出行,远远望见廉颇,每:经常。
列:位次的先后上下。
已而:不久。
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相如拉转车子躲避起来。
于是门客们一起进谏说:“我们之所以离开亲人来事奉您,所以:……的原因。
亲戚:亲人,亲眷。
事:事奉。
徒慕君之高义也。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只是(因为)仰慕您高尚的道义。
现在您与廉颇位次相同,廉颇传出坏话而您却畏惧躲避,徒:仅仅,只是。
高义:高尚的道义。
列:位次。
恐惧殊甚。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特别害怕。
一般的人尚且为此感到羞耻,何况是对于将相呢!我们没有才能,请允许(我们)告辞离开。
“尚:尚且。
羞:意动用法,以之为羞。
不肖:没有才能。
请:请允许我做……。
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蔺相如坚决阻止他们(离开),说:“诸位看廉将军与秦王谁更厉害?”(门客们)说:“(廉将军)不如(秦王厉害)。
”固:坚决。
孰:谁。
不若:赶不上。
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相如虽驽,相如说:“就凭秦王的声威,我在朝廷之上都敢斥责他,羞辱他的众位大臣。
我虽然驽钝,廷:名词用作状语,在朝廷之上。
辱:使动用法,使……受辱。
驽:拙劣,驽钝。
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二人在也。
难道是害怕廉将军吗?只是我考虑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施加军队。
只是因为我们俩还在啊。
独:难道。
顾:只是。
徒:仅仅,只是。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现在两只老虎在一起争斗,看那形势都甭想活下去。
我之所以忍辱退让,是因为把国家的急难放在首位,把个人的私怨放在次要地位啊!此:每朝称病,引车避匿等忍辱退让的做法。
先:意动用法,以……为先。
后::意动用法,以……为后。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曰:“鄙贱之人,廉颇听到这番话,袒露肩膀背负荆杖,通过门客到蔺相如门前谢罪,说:“见识浅陋的人,负:背着。
因:通过。
鄙:见识浅陋。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不知道到将军宽容我到了这种地步!”最终两人言归于好,成为誓同生死的朋友。
宽:宽容。
卒:最终。
相与:一起。
刎颈之交;誓同生死的朋友。
点评:《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对蔺相如的顾全大局、不计私仇的精神,作了充分肯定;对于廉颇的勇于认错、负荆请罪也予以表彰。
【课后理解】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和同学比较,有哪些句子翻译不一样,看看谁的翻译更好。
(赵王)已经罢会回到国内,因为相如功劳很大,授予上卿(的官职),地位在廉颇之上。
(赵王)已经罢会回到国内,因为相如功劳很大,授予上卿(的官职),地位在廉颇之上。
却地位处于我之上。
况且相如本来出身卑贱,我感到羞耻,不能容忍屈居于相如之下。
” 廉颇)公开扬言说:“我见到相如,一定要羞辱他!”相如听到(他的话),不肯和他会面。
相如经常在上朝时,声称(自己)生病,不想与廉颇争执位次的先后上下。
不久相如出行,远远望见廉颇,相如拉转车子躲避起来。
于是门客们一起进谏说:“我们之所以离开亲人来事奉您,只是(因为)仰慕您高尚的道义。
现在您与廉颇位次相同,廉颇传出坏话而您却畏惧躲避,特别害怕。
一般的人尚且为此感到羞耻,何况是对于将相呢!我们没有才能,请允许(我们)告辞离开。
”蔺相如坚决阻止他们(离开),说:“诸位看廉将军与秦王谁更厉害?”(门客们)说:“(廉将军)不如(秦王厉害)。
” 相如说:“就凭秦王的声威,我在朝廷之上都敢斥责他,羞辱他的众位大臣。
我虽然驽钝,难道是害怕廉将军吗?只是我考虑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施加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