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格式:pdf
- 大小:192.24 KB
- 文档页数:2
2021年第1期总第130期HUAGONG ZHIYE JISHU JIAOYU【第五届中国石油和化工教育教学优秀成果】院校探索“校企协同、分层递进、全程融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张炳烛张志华苗雷(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26)摘要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了“校企协同、分层递进、全程融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为根本,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基地建设为保障,建设了“五区一平台”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和“智汇”众创空间,把创新创业理论教育和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创新创业项目的技术含量;按照创新思维和方法培养全覆盖、创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兴趣化、创业模拟实践针对化、真实项目运营个性化工作思路,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关键词校企协同;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张炳烛,男,博士,教授,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环保型精细化学品。
张志华,男,硕士,教授,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化学工艺。
苗雷,男,工程硕士,讲师,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创新创业教育。
1引言2014年,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各地各高校要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面向全体大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纳入学分管理,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实际效果。
”[11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我们要把握好总体要求,着眼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双目标,,坚持稳政策稳预期和促改革调结构'双结合’,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推动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场所,也在积极探索和实践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将围绕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展开讨论。
高职院校作为专门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机构,其培养的学生更多地是面向社会基层的一线劳动者,因此其培养目标和方式与普通本科院校有所不同。
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高职院校也在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二、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特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为核心,注重实践和应用能力培养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其内涵包括了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和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应用技能等。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是注重实践、注重能力培养,强调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激发。
1. 制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高职院校需要制定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这些课程要围绕创新创业主题展开,注重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培养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
2. 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高职院校需要为学生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通过在校内或者校外的实践基地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创新创业项目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
这些实践平台可以是学生创业园区、实验室、工作坊等,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和实践的空间。
3. 引进创新创业导师团队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创新创业,高职院校可以引进一支富有创新创业经验的导师团队,他们可以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解决创业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
这些导师可以是实际从业的企业家、创新创业领域的专家教授,他们的经验和智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走向创新创业之路。
4. 建设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基地为了更好地孵化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高职院校可以建设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基地,为学生提供资源支持和政策扶持,帮助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顺利落地。
创新人才培养途径探索与实践随着科技信息时代的到来,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为了一个国家发展的关键因素。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因此探索和实践创新人才培养途径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创新人才培养途径进行探索与实践,希望能够为这一重要课题提供一些新的思路与方法。
一、探索创新人才培养途径的必要性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造性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他们在科技创新、产品研发、管理创新、社会发展等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灌输知识,忽视了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导致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脱节。
探索创新人才培养途径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1. 教育体制创新传统的教育体制以课堂教学为主,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考试成绩的评定,而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需要在教育体制上进行改革,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师培养等方面进行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2. 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实验、实习、科研等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应该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丰富实践教学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3.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一套科学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是探索创新人才培养途径的关键。
这包括制定培养计划、培养规划、培养目标等,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激发其内在的创新潜能。
在学校设置创新教育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这些课程既可以是专门的创新教育课程,也可以是通过对主干课程进行改革,注入创新元素和创新方法。
2. 加强实验室建设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通过实验和科研活动,学生可以锻炼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学校应该加强实验室建设,提供更多的实验设备和科研资源,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3. 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创新创业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学校可以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创业实践基地,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
安徽工业大学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探索窦贤琨祝小迁(安徽工业大学团委)摘要:大学生创新创业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高校的重要职责。
安徽工业大学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完善创新创业工作机制和制度,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建设创新创业基地,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和竞赛,加强创新创业典型宣传不断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实践创新创业是解决青年就业问题、培养创新型青年人才的重要途径,是社会经济科学发展的基本需求。
如何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成为高等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公众共同关注的一个公共问题[1]。
多年来,安徽工业大学多措并举,积极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学校按照“搭建平台、积极引导、典型示范、重在普及”的工作思路,坚持“强基础、重能力、抓创新、促创业”的培养原则,围绕“抓创新强学生素质,抓创业促学生就业”基本任务,以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SYB培训等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不断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素质;以“挑战杯”系列竞赛、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等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不断扩大学生科技创新参与面;以大学生创业工作站和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为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积极引导大学生科技成果向社会生产力转化,促进大学生踊跃走向科技创业之路,不断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完善创新创业工作机制和制度,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一)高度重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安徽工业大学2004-2007年发展规划”中提出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作为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
从此,创新创业工作进入了实质运作阶段。
学校从校级到院级都成立了创新创业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制定有配套的制度和支持政策,设立有创新创业活动专项经费。
校团委和教务处、就业指导中心、工程实践中心与创新教育中心等多部门联动,密切配合,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研究制定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创业教育)”方案。
新工科模式和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哈尔滨工业大学“新工科型方案”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新工科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
哈尔滨工业大学作为国家顶尖的工科院校,始终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积极探索和实践新工科教育模式。
本文旨在阐述哈尔滨工业大学“新工科型方案”的内涵、目标、实施路径以及取得的初步成果,以期为国内外高校新工科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文章首先对新工科教育的背景和意义进行简要介绍,然后详细解析了哈工大新工科型方案的核心内容,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
接着,文章通过具体案例和实践经验,展示了哈工大在新工科教育中的创新举措和取得的成效。
文章对新工科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期推动新工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二、新工科模式的内涵与特点新工科模式是一种适应新时代工程教育发展需求的创新型教育模式,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强调跨学科融合和产教融合,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新工科模式的内涵与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跨学科融合:新工科模式强调学科交叉融合,打破传统工科专业的界限,推动不同学科之间的深度交叉与融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例如,哈尔滨工业大学通过设立跨学科的创新实验班,让学生在掌握本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涉猎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产教融合:新工科模式注重与产业界的深度融合,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等方式,将工程教育的实践环节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真实的工程问题,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哈尔滨工业大学与多家知名企业和研究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和人才培养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和职业发展资源。
创新能力培养:新工科模式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设置创新课程、开展创新实验、组织创新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创造力。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与实践第一章:引言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和经济转型,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应该积极探索和实践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本文将从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国内外成功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以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
第二章: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1.注重思维方式的培养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学生需要通过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造价值的能力来应对未来的社会变化。
2.实践导向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通过实践项目、创业实训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实际操作,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3.团队合作创新创业的过程中离不开团队合作,学生需要在团队中学会沟通、协作和领导,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第三章:国外成功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1.硅谷模式硅谷模式是指以硅谷为代表的地区,以创新创业为特色,形成了独特的创业生态系统。
它通过产学合作、孵化器、天使投资等方式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2.剑桥模式剑桥模式是指剑桥大学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
剑桥大学鼓励学生提出创新创业项目,提供专业的指导和资源支持,帮助学生将创意转化为商业机会。
3.斯坦福模式斯坦福模式是指斯坦福大学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
斯坦福大学通过开设创业课程、举办创业竞赛等方式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同时也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第四章: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1.创新创业课程设置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开设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专门的学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
同时,创新创业课程应加强实践环节,让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创新创业项目。
2.创新创业实践项目高校可以组织创新创业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应用所学知识。
这些项目可以是学生自主提出的创新创业项目,也可以是与企业合作的实践项目。
3.创新创业孵化平台高校可以设立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支持和资源。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案例分析近年来,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作为培养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高校应不断适应时代需求,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本文将通过分析国内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案例,探讨其研究与实践经验,为高校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一、案例分析:瑞典隆德大学的问题导向学习模式隆德大学的问题导向学习模式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而是通过实际的项目和案例学习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模式的成功之处在于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
学生被要求主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与企业和社会合作,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
二、案例分析:中国清华大学的课程综合改革清华大学通过综合改革课程,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该大学提出了“三步走”战略,即突出基础教育、强化专业教育、关注素质教育。
通过打破传统学科的壁垒和界限,实现不同学科的融合,清华大学培养了一批多领域、综合素质较高的优秀人才。
在课程设计方面,清华大学引入了开放选修课,鼓励学生跨学科选择课程,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通过与企业、社会组织的合作,清华大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和企业导师,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项目中,并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案例分析: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斯坦福大学是全球顶尖的创新创业教育机构之一,其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斯坦福大学通过设立跨学科的创新创业学院,推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学校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供创新创业实践的机会。
斯坦福大学为学生提供了创业竞赛、创业实习和创业项目的支持,鼓励学生从课堂走向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此外,斯坦福大学还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
学校设立了创新创业教育中心,提供多种培训和课程,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从现状分析、国内外比较、关键要素探讨、实践案例分析和优化建议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通过分析发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当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改进。
文章还指出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院校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总结认为,加强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对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的研究将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提供有益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比较、关键要素、实践案例、优化建议、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研究总结、研究意义、研究目的。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不断加快,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如何有效地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方式单一、实践机会不足、创新能力培养不足等,亟需探索与改进。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已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迫切需求。
面对这一挑战,高职院校需要研究和完善相应的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探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分析其现状、比较国内外情况、探讨关键要素、提出优化建议,以期为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参考和指导,推动高职院校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1.2 研究意义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人才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推进,创新创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机构,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责任,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意义在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升级和完善。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论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的探索与实践摘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教学模式和理念,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者应从选择可行的教育路径着手,建立普识教育—专修教育—项目孵化—新创企业社会移植四个节点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线路,切实提升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工作质量。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索与实践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是高校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重要举措,是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以创业促就业的必要手段。
但要把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教育路径的选择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笔者长期从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通过不断地研究和实践,逐渐探索出了一条可操作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路径,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创新创业教育路径选择的考虑因素1、教育部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指示精神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中明确提出,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
笔者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一是教育的基础是建立在学生的创业需求和创业方向上,学生的专业背景只是考虑的因素之一;二是创业课教学呈现出“实务课”和“经验课”的显著特征,课程设置应带有明显的“培训课”性质;三是教材建设应以实践教学为主线设计;四是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指导和服务,教学过程以学生的创业体验和创业实践为主,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积累创业经验,提升创业技能。
2、大学生创新创业需求现状笔者根据相关研究成果和高校调研的结论,在大学生群体中,愿意接受系统创业培训的学生约占30%,具有较强烈创业意愿的学生约占10%,具备创业潜质、具有创业兴趣、拥有一定创业条件的学生约占5%左右,而对毕业1—3年的学生调查,创业成功率约在1%左右。
因此,要依据不同需求的大学生群体,开展不同层面的创新创业教育。
论点ARGUMENT 人才培育134基金课题:2018年江西省教育厅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基于社会需求的多元化国际商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研究”(项目编号:JXYJG-2018-082);2022年江西财经大学校级教改项目“学科竞赛驱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G2022018)。
“理实融合、产教协同”视角下创新 创业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江西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为例文/王树柏 毕云龙 刘森创新创业教育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
针对创新创业教育在理论联系实践、学校连接企业、融合专业教育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江西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创新性地提出“理实融合、产教协同”的创新创业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即通过组成师生探究式学习共同体,强化“理实融合”,与知名企业深度合作,做实“产教协同”,着力提高应用型本科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期教育革新与进步的必经阶段,也是应用型高校培养综合型人才的重要方向。
本文以江西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为例,对其实施的“理实融合、产教协同”的创新创业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展开了探究,以期为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经验借鉴。
一、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不足(一)理论联系实践方面的不足现阶段,在许多应用型高校中,理论课程占比远大于实践课程,且实践课程的实操性不强。
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有待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更有待加强。
与此同时,大学生难以对接国家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也难以满足社会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
(二)学校连接企业方面的不足高校课程改革的审批流程通常较为复杂,容易导致改革内容滞后于企业实际需求,进而造成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不能有效匹配企业的用人需求。
的转型升级,调整当前高校素质教育发展布局,增强学生对自主创业的认识,提高高校教育的整体质量。
双创人才培养能够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技能性人才,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不断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拓展创新创业教育指导规模,坚持与时俱进的发展原则,确保创新创业教育指导与社会发展环境对接。
不断调整高校创新创业管理体系的组织架构,打造高素质的师资教学团队,运用互联网技术搭建创新创业理论指导平台,完善现有的思想教育体系,在高校内部建立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宣传环境。
1 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论模型构建1.1 金字塔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分析模型金字塔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型的构建,在金字塔的顶层将人才能力作为核心,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关注人才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态度,能够自主寻求和把握住创业就业的机会,勇于承担在创新创业中面临的风险问题,自主进行风险预防与风险计算。
金字塔的第二层为意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只有认可创新创业的重要性,才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创业的动力,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掌握创新创业动机,主动探索适合自己的创新创业道路。
1.2 分子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分析模型分子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金字塔型分析提供有效平台,提高学生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保障机制的构建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指导,优化现有的软件教学体系,不断完善高校的硬件管理制度,创新系统评价机制,对学生当前的创新创业能力做出综合评价。
图12 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2.1 促进现代化双创教育改革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融合时代发展趋势和现代化教育理论,建立全新的创新创业指导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到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
通过素质教育和理论指导增强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要性的认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格魅力教育,校企定期联合设计职业礼仪大赛,对学生的个人素养进行考核。
基于产科教融合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福建农林大学园艺类专业为例作者:谢倩陈清西来源:《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3期谢倩陈清西摘要:为培养现代园艺产业所需的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解决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供给侧和园艺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无法相适应等问题,福建农林大学根据自身的定位与目标,在立足福建、面向全国的基础上,在园艺类专业开展产科教融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区域园艺产业人才需求为导向,以专业核心能力及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通过产、科、教融合,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构建了“122”园艺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关键词:产科教融合;园艺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到2020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将创新摆在了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强调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创新;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中提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完善条件和政策保障为支撑,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紧密结合。
”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客观要求,大学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土壤,特别是农业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国计民生的基础行业是其专业特色,从本质属性上具有区别于其他高校的特色,决定了其更需特色发展,把创新人才培养摆在突出位置,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
园艺产业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其产值约为全国种植业总产值的45%,种植面积名列全国种植业总面积第二。
福建农林大学是福建省“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自1936年建校伊始,就设有园艺类专业,至今已有83年历史,其中包括植物生产类的园艺、茶学和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等本科专业,为园艺产业输送了大量人才。
创新创业型资助育人模式探索与路径研究——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例摘要:创新创业型资助育人模式是将创新创业教育与资助育人工作相结合的一种创新性资助模式。
该模式不仅是结合发展型资助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一次创举,也延伸了传统资助的辐射纬度与价值高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双创竞赛、创业实践等环节的活动,力求更好地达成“解困”、“扶智”与“扶志”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创新创业发展型资助双创企业育人效果基金项目:2022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基于‘资助+五育’模式的‘FAST’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体系的探索与实践”2021年度陕西高校学生工作精品项目“‘FAST’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的探索与构建”(项目编号:2021XXM03)2021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信息化视域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发展能力困难识别与预警机制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B21043)一、引言2017年,教育部将资助育人纳入“十大育人”体系,要求将“扶困”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建立起发展型资助体系,构建资助育人的长效机制[1]。
《2021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提出构建全方位、多元化发展型学生资助体系,全面提高受助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能力[2]。
《2022年全国学生资助工作要点》提出,要坚持育人为本推进“发展型”资助。
坚持把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生资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巩固“保障型”资助的同时,推动学生资助向“发展型”拓展。
可见,发展型资助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资助育人的主要实现路径,也是新时代学生资助育人改革的内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依托学校双创底色,打造创新创业资助平台,以资助组合服务学生投身双创,以双创精神引领学生强志担当,以能力提升助推学生自我发展,探索出一条独具西电特色的新时期资助育人新模式。
“训赛研服”四维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为例摘要:新形势下高质量发展要求高职院校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这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挑战。
本文重点从实训育人、竞赛育人、科研育人、服务育人四个维度方面,构建新形势下“四维一体”育人体系,践行“三全育人”的理念,给其他兄弟院校开展育人工作以实际借鉴参考,提升高职院校育人效能关键词:高职;训赛研服;教改0前言2021年4月,全国职教大会提出职业教育要探索综合育人模式,为职业教育育人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训赛研服"融通的综合育人模式,是将学校的专业课程实训项目、专业技能竞赛、教师科技研发、师生社会服务结合起来,重构课程进程和课程教学内容,达到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适应性的目的。
以课程实训项目为基础,以专业竞赛为导引,以师生科研为检验,以社会服务为目标,由内到外,为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一套更具适应性的解决方案。
一、“训赛研服”四维一体的人才培养的内涵四维一体四中教育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专业课程的实训项目遵循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要求,以企业真实的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设计课堂的实训项目,把课堂教学和企业能力要求真正结合起来,做到知行合一;竞赛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的途径,竞赛育人不仅仅是学生参赛并在竞赛过程中提升自我,也可以融入教学内容之中,同时竞赛也促进了实训基地的建设,参赛学生获得了接触社会和企业的实战的机会;科研育人是指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参加自己的项目或指导学生主持科研项目等,着实增强学生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综合科研素养;服务育人是指教师通过自己组织的社会服务项目带领学生参与其中,包括有偿的社会服务和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提升学生实战能力。
二、“训赛研服”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1)在职业教育实训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没有将理论课程和实训课堂进行联系,对专业理论知识进行讲授时,也仅仅是讲授与本专业有关的理论知识,而在具体实训过程通常不会结合涉及到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仅仅让学生动手实践,并且部分课程有相当长的周期,教师将理论知识讲授完较长时间后,才要求学生进行动手实训,过长的理论时长导致无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摘要】本文探讨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通过分析不同高职院校的培养模式,分享实践案例和成功经验,探讨培养模式的优势和发展趋势。
重点讨论了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和结论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高职院校更好地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案例、优势、成功经验、发展趋势、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结论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当今社会,创新创业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阵地,如何有效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成为了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点。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不仅关系到学校和学生的发展,还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我国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历史性时期。
为适应这一时代的要求,高职院校需要积极探索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具备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能力和竞争力。
本文旨在探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问题,分享实践案例,探讨培养模式的优势,总结成功经验,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这些内容的阐述和探讨,旨在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我国人才培养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创新。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探索和总结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经验和成功案例,分析其优势和特点,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人才提供借鉴和参考。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帮助高职院校更好地调整和完善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就业竞争力,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高职院校发展。
通过探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可以为高职院校制定长期发展规划和政策提供参考,推动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优化和创新,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第14卷第2期V ol.14No.22023年4月CHUANGXIN YU CHUANGYE JIAOYU Apr. 2023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理性反思与实践路径——以Z学院为例黄兰华,陶继东(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自动化学院,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摘要]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必经之路。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及意义、反思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共性问题、展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未来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Z学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从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实践平台、师资队伍、社会需求、支持保障等方面探讨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路径,以期培养大学生“敢闯会创”的精神和素养,引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新范式。
[关键词]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创业教育;敢闯会创;新范式[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23)02−0125−07党和国家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创新强国。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国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从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和资源保障等方面发力,推动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迅猛发展。
如今,“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这一理念深入人心,全社会创新创业的氛围日益浓厚,新一轮创新创业浪潮已经形成。
但是,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也遇到一些紧迫性的问题。
因此,亟须从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践出发,评估创新创业教育引领卓越拔尖人才培养的成效,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路径,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行稳致远,助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范式变革创新。
创新创业孵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创新创业孵化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为了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以实践为主导,注重创新创业意识和技能培养,从而提高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竞争力而建立的一系列教育培训、服务支持、项目孵化等一体化系统。
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变革的加速,创新创业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同时,大学本科及研究生的学生也更加倾向于创业。
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重要的使命和责任。
针对现实需求,许多高校已经开始了创新创业孵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这些高校为创新创业者提供培训、孵化、投融资等服务,激励学生或校友发挥自身特长和才智,实现自身的创业梦想。
本文将就创新创业孵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展开探讨。
高校创新创业孵化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教育培训、项目孵化、投融资等。
1. 教育培训教育培训是指通过各种方式为创业者提供专业知识、技能、培训课程等教育服务。
通过课程,学生可以快速掌握创业知识,了解创新创业市场和趋势,并结合自身优势提出实际可行性的创业想法和方案。
2. 项目孵化项目孵化是指为有潜力的创业者提供各种服务,包括创意的挖掘、商业模式的优化、商业计划书的撰写、融资推介等。
高校可以通过孵化中心、科技园区等相关机构为学生提供孵化服务,在帮助学生构思项目的时候,可以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辅导,提高项目的质量和成功率。
3. 投融资投融资是指为有潜力的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高校可以通过自身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天使投资等,为学生提供资金支持,以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创业梦想。
这不仅能够帮助校友实现创业,而且也能给校园带来创意和创新的活力,同时也为校友搭建起交流、合作、共赢的平台。
二、实践案例:纽芯智能纽芯智能是一家从康州大学孵化而来的高科技公司。
纽芯智能从事国际物流系统的建设和创新,并已经成为物流系统架构、算法和硬件设计的领先者之一。
公司成立以来,通过大学提供的多个平台,不断地创新发展,在国内外获得了高度的认可。
纽芯智能在康州大学接受了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及实践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及实践摘要:从实践出发,初步凝炼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即以“生态化教育理念”为指导、以产学研合作教育为切入点,以“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突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加大实习基地建设力度、组建教学团队与创新创业培养基地、完善学业能力评价制度”为六大抓手,不断深入推进学分制改革和课程结构改革,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增强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
关键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适应国家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根据学校建设国内知名的生态性创业型大学的发展目标,为培养具有生态文明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寻求培养模式的突破,初步凝炼成以“生态化教育理念”为指导、以产学研合作教育为切入点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并重点实施六个方面的内容,概括为“一种理念、一个目标、两项改革,六大抓手”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一种理念——生态化教育在对国内外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浙江农林大学于2022年提出了“生态化教育”理念,指导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生态化教育就是将高等学校与社会的关系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致力于解决教育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形成整体的动态平衡,发挥最大的效益,以实现受教育者的身心全面发展。
生态化教育的核心是将高校作为一个社会子系统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设计培养模式,充分利用校内与校外、高校与社会的教育资源来进行教学,实现全方位育人、全时空育人,资源多元化,最终达到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的要求。
[1]在高校系统当中,“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每个师生都参与探索和创造。
在教学方式上,提倡教学相长、探索性学习;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顺应信息化社会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供充分发展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