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肠杆菌科
- 格式:pdf
- 大小:3.04 MB
- 文档页数:69
CDC与HICPAC发布关于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肠杆
菌科细菌感染预防控制指南
黄勋
【期刊名称】《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年(卷),期】2009(8)3
【摘要】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和美国医院感染控制实践顾问委员会(HICPAC)在2006年针对医疗机构多重耐药菌株的管理指南基础上,于2009
年3月20日公布了《医疗机构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CRE)感染预防控制指南》。
该指南提出:1.应回顾过去6~12个月该医疗机构中CRE 的微生物学资料;2.如果发现有未确定的CRE感染,
【总页数】1页(P149-149)
【关键词】抗菌药物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类;管理指南;细菌感染;预防控
制;CDC;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作者】黄勋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8.1;R378.2
【相关文献】
1.医疗机构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防控指南简介 [J], 胡付品; 朱德妹
2.我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J], 骆曦
3.我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J], 骆曦
4.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治疗的研究进展 [J], 黄茹润;宋沧桑;赖泳;张阳;张函舒
5.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定植病人环境物体表面细菌培养情况分析 [J], 刘丽平;邬巧玲;李秀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肠杆菌科细菌最常见的耐药机制
肠杆菌科细菌是一类常见的细菌,耐药机制多种多样。
以下是其中最常见的耐药机制:
1. 靶标修饰:肠杆菌科细菌可以通过改变靶标的结构或功能来降低抗生素的结合亲和力。
例如,有些菌株通过对靶标的酶类化学修饰来降低抗生素的效果。
2. 抗生素降解:肠杆菌科细菌具有一些产生抗生素降解酶的基因,这些酶可以分解抗生素分子,从而减少抗生素的有效浓度。
3. 药物外排泵:肠杆菌科细菌可以产生药物外排泵,这些泵可以将抗生素从细胞内排出,降低抗生素浓度,从而减少其对细菌的杀菌作用。
4. 免疫逃避:肠杆菌科细菌可以通过改变细胞表面的结构来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从而减轻抗生素的杀菌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肠杆菌科细菌株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机制可能有所不同,同时一些菌株可能同时具备多种耐药机制。
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治疗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时,应选择对特定菌株有效的药物,并结合抗生素联合治疗等策略,以提高治疗效果。
第九章肠杆菌科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细菌是一大群生物学性状近似的革兰阴性杆菌,常寄居在人和动物的肠道内,亦存在于土壤、水和腐物中。
其中大多数是肠道的正常菌群,但当宿主免疫力降低或细菌移位至肠外部位时可成为条件致病菌而引起疾病;少数为病原菌,例如伤寒杆菌、志贺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等。
肠杆菌科细菌种类繁多。
根据生化反应、抗原结构、核酸杂交和序列分析,目前至少有30个菌属,120个以上的菌种。
与医学有关的有埃希菌属、志贺菌属、沙门菌属、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属、摩根菌属、枸橼酸菌属、肠杆菌属、沙雷菌属和耶尔森菌属10个菌属,包括25个菌种。
肠杆菌科细菌具有下列共同生物学特性:1.形态与结构0.3-1.0×1-6um中等大小的革兰阴性杆菌。
无芽孢。
多数为周毛菌。
少数有荚膜或包膜。
大多有菌毛。
2.培养兼性厌氧或需氧。
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琼脂平板上生长繁殖后形成湿润、光滑、灰白色的直径2-3mm中等大小菌落。
在血琼脂平板上,有些菌可产生溶血圈。
在液体培养基中,呈均匀浑浊生长。
3.生化反应活泼,分解多种糖类和蛋白质,形成不同代谢产物,常用以区别不同菌属和菌种。
乳糖发酵试验在初步鉴别肠杆菌科中致病菌和非致病菌上有重要价值,一般非致病菌能分解乳糖,而致病菌多数不能。
4.抗原构造复杂,主要有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和荚膜(K)或包膜抗原。
其他尚有菌毛抗原。
(1). O抗原:存在于细胞壁脂多糖(LPS)层,具有属、种特异性。
其特异性取决于LPS分子末端重复结构多糖链的糖残基种类的排列。
O抗原耐热,100℃不被破坏。
从病人新分离菌株的菌落大多呈光滑(S)型,在人工培养基上多次传代移种保存日久后,LPS失去外层O特异性侧链,此时菌落变成粗糙(R)型,是为S-R型变异。
R型菌株的毒力显著低于S型株。
(2).H抗原:存在于鞭毛蛋白。
不耐热,60℃30分钟即被破坏。
H 抗原的特异性决定于多肽链上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和空间结构。
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最重要的机制
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最重要机制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β-内酰胺酶产生:肠杆菌科细菌可以产生一种称为β-内酰胺酶的酶,它能够降解碳青霉烯类药物,使其失去抗菌活性。
这些酶的产生可以通过基因突变、水平传递或垂直传递等方式获得。
2. 碳青霉烯类药物的靶点变异:肠杆菌科细菌可以通过突变其外膜的脂多糖结构,从而降低碳青霉烯类药物通过外膜进入细胞的能力。
同时,它们还可以改变药物的结合位点,降低药物与靶点之间的亲和力。
3. 外膜通道变化:肠杆菌科细菌可以调节其外膜通道的表达和功能,从而限制碳青霉烯类药物通过外膜通道进入细胞的能力。
4. 外胞蛋白泵的表达:肠杆菌科细菌通过上调外胞蛋白泵(也称为泌尿系统)的表达来增加碳青霉烯类药物从细胞内的排出,从而减少药物在细胞内的积累和抗菌活性。
5. 外源酶的产生:肠杆菌科细菌可以产生其他酶,如磷酸二酯酶和碳酸酯酶等,这些酶可以降解碳青霉烯类药物,减少其在细胞内的浓度。
肠杆菌科细菌最常见的耐药机制摘要:1.肠杆菌科细菌概述2.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机制3.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对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分析4.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的变迁特点5.探讨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方法正文:1.肠杆菌科细菌概述肠杆菌科细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细菌,主要生活在水和土壤中。
其中,大部分肠杆菌科细菌对人体无害,但部分细菌可引起人类疾病,如腹泻、败血症等。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困难。
2.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机制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机制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产β-内酰胺酶:β-内酰胺酶是一类可以水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酶,如头孢菌素、青霉素等。
肠杆菌科细菌通过产生β-内酰胺酶,降低抗生素的活性,从而产生耐药性。
(2)药物外排泵:药物外排泵是一种可以将抗生素从细胞内泵到细胞外的膜转运蛋白,通过增强抗生素的排出,降低细胞内抗生素浓度,从而产生耐药性。
(3)靶位改变:抗生素通常通过作用于细菌的特定靶位,干扰细菌的正常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抑菌或杀菌作用。
部分肠杆菌科细菌通过改变抗生素作用靶位,降低抗生素的抑菌效果,产生耐药性。
(4)增强药物代谢:肠杆菌科细菌通过增强药物代谢酶的活性,加速抗生素在体内的代谢,降低抗生素浓度,从而产生耐药性。
3.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对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分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如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具有较好的通透性和广谱抗菌活性,但对部分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较高。
近年来,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逐渐上升,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挑战。
4.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的变迁特点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的变迁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率有所不同:部分肠杆菌科细菌对某些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而对另一些抗生素的耐药率较低。
(2)耐药率随时间的推移逐渐上升: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率逐渐上升,部分细菌甚至对多种抗生素产生了多重耐药性。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9年9月第21卷第9期 MMJC,Sep 2019,Vol 21,No.9 98DOI:10.3969/j.issn.1672-9463.2019.09.029我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现状分析和药学干预龙靓 刘湘 郭小兰 李伟 雷海波 贺湘萍 李荣辉 肖灿 曹文静 刘畅 陈广辉肠杆菌科细菌是一类毒力非常强大的病原菌,也是引起医院内各种器官和组织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自上市以来,由于它具有广谱、强效、快速、稳定的特点,是治疗包括肠杆菌科细菌在内的G-杆菌的特效药物。
然而,随着这类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尤其是不合理使用或过度滥用,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也随之出现,研究显示[1],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感染病死率远远高于碳青霉烯敏感肺炎克雷伯菌(CSKP)感染病死率,故早在2014年美国CDC就已将CRE列入“紧急”级别威胁等级中,并称之为“噩梦细菌”或“超级细菌”[2]。
我国CRE检出率也逐年上升,据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统计,截至2017年,CRKP感染率高达20%以上[3];我院CRE检出率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仅2019年5个月时间就已检测出CRE菌株数103株,涉及患者89例。
CRE的广泛传播,无论是给患者还是医院都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防控困扰。
为此,我院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小组针对医院CRE流行趋势,启动了紧急预案,由行政部门牵头,组织感控、微生物、药学、信息、临床科室等各部门从各自角度综合分析CRE感染危险因素,提供应对措施以期有效防治CRE在院内的蔓延,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所有数据来自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调取我院2019年1~5月所有检测出的CRE菌株数103株(剔除同一患者同一部位相同细菌),涉及患者共89例(剔除年龄小于18岁者)。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机制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内科学指导教师:***20060501硕士学位论文结果3.3.3金属B一内酰胺酶检测结果70株非发酵菌初筛实验中耐CAZ或/和IPM的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52株,经EDTA双纸片扩大和协同试验检测出7株MBL阳性株(都为临床病人分离菌株),其中双纸片扩大试验检出7株(如图3~3),双纸片扩大试验和协同试验均阳性检出3株。
如图3—1、2、4所示,为纸片协同试验,含EDTA—Na。
抗生素纸片间出现明显的抑菌环扩大现象,提示MBL阳性。
用质控菌株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杆菌做协同试验,结果均为阴性。
图3—3图3—4图3—1产金属酶的铜绿假单胞菌协同试验阳性:0为EDTA滤纸,A为cAz,B为CTX,C为IMP,D为IMp/EDTA;图3-2鲍曼不动杆菌的协同试验冈=I性;图3-3铜绿假单胞菌的双纸片扩大试验阳性;图3—4铜绿假单胞菌的协同试验阳性3.3.4金属酶阴性与金属酶阳性菌株耐药率比较7株MBI,阳性菌中.对距胺培南、头孢吡肟、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明显升高,与63株不产MBL菌有明显区别;产MBL菌对其他抗菌药物的的耐药情况与图3.5产ESBLs菌的耐药基因型分布qUi30繁20霪㈡霪蛋l囊f_lO雾隧图圈网|{网剪鋈0S誊≈TEMSHVCTX—MTEM+SHV’跚蔷7。
一13“”誓71一I’E。
M,+。
S—H。
V+不明亚型l口系列301820874l412图3-6TEM型引物PCR检测的结果图3—7SHV型引物PCR检测的结果7图3—8CTX型引物PCR检测的结果图3—6、7、8分别为TEM、SHV、CTX—M的PCR特异性试验M:Marker2000(从上至下依次为2000bp,1000bp,750bp,500bp,250bp,lOObp)P:阿1性对照:N:阴性对照;l~5:临床标本3.3.6MBL基因检测结果:对7株MBL表型阳性的菌株分别用bla,。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实验室检测的研究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ARB)是一类广泛存在于人类和动物肠道的细菌,在近年来快速增加并引发公共卫生关注。
由于CARB菌株对常用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导致治疗选择受限,严重影响了临床治疗效果。
开展CARB菌株的检测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前,CARB菌株的检测主要基于实验室技术,包括菌落计数法、基因测序法、PCR检测法等。
基因测序法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可以准确识别CARB菌株,并分析其耐药机制。
基因测序法通过提取CARB菌株的基因组DNA,进行测序并分析其编码的耐药基因。
通过对不同样本的比较,可以筛选出具有耐药性的CARB菌株。
实验室检测CARB菌株的第一步是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常见样品包括粪便、尿液、伤口分泌物等。
采集样品后,需要进行处理,去除携带的其他细菌和阻碍CARB菌的生长的物质。
处理后的样品需要在适当的培养基上进行菌落计数,以确定菌群的密度和种类。
还可以进行菌株的纯化,以获得单一的CARB菌株。
还可以进行CARB菌株的药敏试验,评估不同抗生素对CARB菌株的敏感性。
通过确定菌株对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可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药敏试验结果还可以为监测和预测耐药菌株的流行趋势提供重要依据。
实验室检测CARB菌株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工作。
它可以帮助开展CARB菌株的监测和预防,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CARB菌株的检测方法将更加精准和高效。
希望通过科学研究,能够更好地控制和预防CARB菌株的传播和感染。
肠杆菌科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王志军;倪语星【期刊名称】《检验医学》【年(卷),期】2000(015)002【摘要】为了解临床分离菌株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产生情况及不同方法、不同指示剂的敏感性,我们对收集的肠杆菌科细菌195株进行研究.用双纸片协同试验检测耐氨苄西林的肠杆菌科细菌195株,产ESBL 55株,阳性率为28.2%.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肠杆菌属细菌是主要的产酶菌.选其中40株用三相试验检测,仅检出33株,三相试验对ESBL的检出率低于双纸片协同试验.在头孢曲松、氨曲南、头孢他啶和头孢噻肟四种抗生素中,头孢曲松筛选ESBL的检出率最高,头孢他啶的检出率最低.常规药物敏感试验的耐药标准和NCCLS关于ESBL的筛选标准(1999)在判断ESBL上存在很大差别,提示临床微生物工作者,为避免可疑ESBL的漏检,应使用NCCLS的新标准对ESBL进行初筛.在常用抗生素20种中,亚胺培南对产ESBL细菌的抗菌效果最好(敏感率为100%),其次为头孢西丁.β-内酰胺抗生素+酶抑制剂(复方氨苄西林、复方阿莫西林和复方替卡西林)的作用效果不好.【总页数】3页(P101-103)【作者】王志军;倪语星【作者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检验科,200025;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检验科,20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相关文献】1.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及碳青霉烯酶的肠杆菌科细菌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J], 翟丽慧;朱静;王海滨2.165株肠杆菌科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AmpC酶状况及耐药性分析 [J], 沙德高3.肠杆菌科细菌中PER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基因检测及遗传特征分析 [J], 谢潋滟;王晓丽;张芳芳;陈越;孙景勇4.肠杆菌科细菌产AmpC酶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研究 [J], 王艾琳;李坚;张维瑜;宿立娟5.鸡肠杆菌科细菌-内酰胺酶和超广谱-内酰胺酶的检测及药敏分析 [J], 匡秀华;杨玉荣;胡功政;苑丽;司红彬;程小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种鉴定常见分枝杆菌分离株的简单快速分子生物学方法姚孟晖;舒明星
【期刊名称】《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卷),期】2002(027)004
【摘要】目的: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常见的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以适应临床分枝杆菌标本鉴定的需要.方法:对11株分枝杆菌参考株及150株临床分离株用PCR-RFLP的方法分析其hsp65基因. 结果:对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和鸟分枝杆菌复合物鉴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达100%. 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经济,特别适用于标本量较大的临床实验室对分枝杆菌的鉴定.
【总页数】3页(P373-375)
【作者】姚孟晖;舒明星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长沙,410078;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长沙,41007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78.91
【相关文献】
1.1株脓肿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鉴定 [J], 郭素芳;王俊瑞;范文兵;王艳艳;刘超梅
2.多位点PCR用于安徽391株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快速鉴定 [J], 包训迪;连璐璐;徐东芳;赵秀芹;董海燕;王庆;万康林
3.Isothermal MTB Test对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快速鉴定 [J], 刘旻雁;陈晋;白冰;苏敏;李山
4.339株非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菌种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J], 秦中华;景晔;杜岩青;宋晓梅;张丽霞
5.山东地区439株非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菌种鉴定及耐药情况 [J], 封彬彬;金锋;景辉;王俊玲;林美英;乔秀丽;李铭;邱丽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