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本教学的要义——语文人本教学系列之三
- 格式:pdf
- 大小:1.65 MB
- 文档页数:5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人本教育【摘要】育人为本,关注成长,是我国素质教育改革发展的理念,也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缺少人本教育,它抑制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生存和发展。
所以语文教学中的人本教育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本教育人本教育,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它强调人的直接经验和内部感受,强调人的本性尊严、理想和兴趣,强调发展人的潜能和树立自我实现观念,认为人的自我实现和为了实现目标而进行的创造才是人的行为的决定因素。
人本教育是以人本主义心里学为基础,主张教育应该介入学习者的身心、情感、认识等方面的成长,应该促进人个性的发展,培养心理健康、具有个性创造性的人,并使每个学习者达到具有满足感与成就感的最佳状态。
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是现代西方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潮。
它既承袭了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人文教育,又与新课改面临的挑战息息相关。
教育不仅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还要关注人的成长与发展。
人本教育理念包含了人性,强调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与尊严,注重了受教育者的个性、人性、潜能的发展,建立了受教育者足以应对社会挑战的的价值观、人生观,对我国基础教育,尤其是素质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是我国基础教育在观念上的根本转变。
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就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成长。
语文学科具有基础性、工具性与思想性的基本属性,语文教材的生动形象与丰富多彩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文学造诣,而且从人本的角度来看,它有益于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健全他们的体魄和人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因而从人本的角度看待语文教育,我们就会发现语文教育本身所蕴涵的更多的是人文内涵。
更多的是追求人的个性、人性、潜能的发展,更多的是实现人的自我价值。
传统的教育理念下,语文教学对人本的漠视完全忽略了学生的感受,以僵化的教条代替学生的理解,它不仅没有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独创性的见解,而且不给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展示的机会,把学生变成了看客,旁观者。
以人为本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浅析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正日益受到重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人为本的教学策略更是至关重要,因为小学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语言思维能力、情感品质、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的关键阶段,其教学策略不仅仅关乎知识的传授,更需要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和个性特点。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对以人为本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教学目标以人为本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首先要关注教学目标的设定。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情感、审美和文化素养。
教学目标需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
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又要注重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具体的目标,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设置个性化的目标,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
建议: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需求,设置个性化的目标,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二、教学内容以人为本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还要关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
教学内容既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需求。
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注重学生的切身利益和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吸引力的课文和作文,同时可以引入一些与学生生活和兴趣相关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选择一些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
三、教学方法以人为本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在教学方法上更是需要体现关注学生的需求和个性特点。
教学方法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合作式学习和体验式教学,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发展。
浅析人本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摘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可以说是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其主要观点认为,人是教育的中心,人是教育的基础,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根本。
因此,“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发展人、提高人,充分发挥人的主体作用。
对中学语文教学来说,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体现语文丰富的思想内涵,塑造学生完美健康的人格,拓展青少年儿童纯洁美好的心灵,从而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创造性,在此基础上,提升其语言文字能力,完成语文教学的各项任务。
【关键词】语文;以人为本;素质教育一、在教学考评方面,多元评价,鼓励为主从系统的基本原理看,中学生语文素养是多种因素构成的整体,带有整体性和综合性。
对学生学习语文效果的评价不能局限于某个维度,而应实行多元化标准,也就是说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这样才能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
1.褒贬有度,重在褒奖既然是评价就必须有统一的标准,但不能僵化对待,而要讲究评价的灵活性,针对不同学生在不同时间内的情况进行不同的评价,做到褒贬有度,重在鼓励,以使每个学生不断看到希望,不断获得成功。
比如对毛病较多习作的评价,如果全盘否定,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若全盘肯定,学生会沾沾自喜,良莠不分。
正确的方法是要先评其优,后纠其缪。
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学习辩证思维,懂得看任何事物,不应绝对肯定或否定;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劳动的成功之处,尝到成功的甜头,坚定写好作文的信心;同时,可以让学生从老师的评价中学到言要有物,言要有据,增强学生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和思维的缜密性。
2.尊重学生,顺应童心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思维的过程,是不断提高学生认识水平的过程,教师必须尊重学生,顺应童心。
对一篇文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特别是成年人和孩子的理解往往不同,教师应予以尊重,给予积极的评价,而不能硬把自己的认识强加给学生。
浅谈“以人为本”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一、语文课堂教学构建的发展趋势1 以人为本是语文新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近几年随着“人本”主义教育观对传统教学观念的冲击,以及对人文精神的大讨论,形成了“人本”课堂教学这样一个新的课堂教学观。
“人本”课堂教学观把课堂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中有意义的构成部分。
“人本”课堂既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而且要把学生作为一个生命的整体来看待。
也就是说,课堂教学既要满足学生认知的培养。
还要使学生的技能、情感等到发展。
就教师而言,不再是纯粹的“教书匠”,而是一个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兴趣爱好和人生发展,为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构建平台,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反馈,确保学生积极学习和主动发展的教育艺术家。
在这样的课堂里,师生在全身心投入教学的同时,他们还在真切地感受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享受着创造的喜悦与慰藉,品味着人性的魅力与灿烂。
2 以人为本活动是语文学习的本质长期以来有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把语文等同于语言,语文课堂演变成了学习、掌握、运用语言这门工具的训练场。
在高考指挥棒的沉重压力下,教师与学生都疲于“训练”而苦不堪言。
这样的结果,把语文课堂搞得索然无味,尽管有一定的成绩,但学生对语文已深恶痛绝,社会批评其为“误尽苍生”。
语文对于人,虽然是一种工具,但是它更是一种文化。
对于这点,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认识。
第一,从语言的基本特征来看,语言不仅仅是普通的工具,更是表达人的内心世界的符号,是人类用来传达心灵的最重要的遗传密码。
第二,从人的语言化过程来看,人的语言化实际上是人的人化、社会化的过程,人在接受本民族语言的同时,必然要接受本民族的文化精粹。
因此,语文学习除了掌握语文工具外,还要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生命价值,为此,必须让语文课堂充满人本活动的活力。
3 注重人的教育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语文教学应该重视提升学生生命价值、积累民族优秀文化和精神的功能。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的教育,语文教学也不例外。
坚持语文课堂以人为本教学思想现代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科优势,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从学生自身的需求出发,关注学生的个性,情感和道德,注重学生精神成长,使课堂充满人文关怀。
实践证明,在高效课堂中注入人文关怀是非常必要也是行之有效的。
一、尊重、宽容善待每个学生从心理学角度看,每个人都有一颗成为好人的心,即人性是本善的。
每一个学生都渴望自己成功,都期待收获肯定和赞誉,宽容地对待每个学生,用尊重、欣赏甚至羡慕的眼光关爱每个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每一次进步和提高,挖掘闪光点,瞄准增长点,让每一个学生在渐次收获中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有人说,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人性的光辉。
在我看来,宽容更是教育的秘诀,惩罚是教育、宽容也是教育,却比惩罚更有影响力。
要知道,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更是一种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当一件被谴责的事情戏剧性地变为“礼遇”时,更会引起学生心灵的震颤和共鸣,这就是宽容的魅力。
为师之本在于“善”,宽容对待每一个学生,少些责怪,多些鼓励;少些批评,多些关爱。
不能忘怀的是,宽容和善待每一个学生是我们的责任,也应该是所有老师的普世价值。
互相理解、彼此尊重、真诚相待的和谐师生关系的保持也会生成学习力!二、给学生一个自主体验和发展的空间未来社会对人的要求是多维的,突出强调人的自主性、亲和力和创造力。
高效课堂必须以学生的自我完善和全面发展为根本归宿。
“实践出真知!”“没有经历,就没有体验;没有体验,也就没有认知!”,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一个自主经历自主体验的空间,还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天地,让学生在体验中自我培养自我挖掘和自我发展,主体意识才会逐渐萌发和强化。
学习的最高境界是“师法自然”和“无师自通”,尖子生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学出来的,亲身体验和感悟出来的知识才会刻骨铭心,也才有可持续性。
因此要敢于放“水”给学生,要乐于藏“富”于学生,给学生亲身体验的机会和过程,若学生体验成功当是精彩,若学生体验不成功,权当曾经有过经历,也是弥足珍贵的一笔财富,应当珍惜和珍视。
浅析人本理念下的语文教学管理人本理念是指以人为本,以人的需求和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的理念。
在语文教学管理中,人本理念非常重要,因为语文教学管理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基础。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人本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进行浅析。
一、注重学生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发展语文教学管理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发展,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兴趣、能力和背景,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考虑到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调整教学策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人本理念下的语文教学管理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注重让学生合理运用语言,树立正确的语文观念,让学生认识语文的重要性。
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辨、分析和综合能力,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阅读、写作能力,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性表达,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在人本理念下的语文教学管理中,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让学生在积极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通过教学活动、小组讨论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共同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总之,人本理念是当代教育理念的主流,在语文教学管理中相应的理念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育者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全面关怀学生的发展和全面素质,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发展,注重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现代语文教学的纵深发展。
现代语文教育人本论关于现代语文教育人本论引言: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迅速发展,现代语文教育也需要不断更新和改革,以迎合时代的需求和人们的发展需求。
人本论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为现代语文教育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考。
一、人本论的理念人本论把人看作是教育的主体和中心,强调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
在现代语文教育中,也应该坚持人本论的理念,将学生作为教学的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现代语文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使其能够准确地表达和理解语言信息。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语言技能。
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听力材料、多种口语交流活动、有趣的阅读材料和写作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同时,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如语音识别、虚拟互动等,提供更多的语言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现代语文教育还需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语文教学可以通过研究文本内容、讨论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此外,也可以将跨学科的内容和实践情境融入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现代语文教育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使他们能够理解和欣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文学作品。
教师应该通过选取经典文学作品、历史文化背景介绍、名人讲座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到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过程中。
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个人研究,展示自己对文化的理解和创作。
五、培养学生的良好价值观现代语文教育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价值观,使其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语文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语文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点都各不相同。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关心他们的学习问题,关注他们的成长需求。
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引导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要耐心倾听,积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只有深入了解每个学生,才能真正地帮助他们实现成长。
语文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情感态度。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情感教育,让学生在阅读文章、写作表达中感受到美、善、真、悦的情感价值,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和情感表达能力。
只有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才能真正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灵。
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我们要以身作则,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我们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水平,为学生树立榜样。
我们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帮助他们成长成才。
“以人为本”是语文教师应该坚持的宗旨。
只有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让我们共同努力,以“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教学实践,为学生成长添砖加瓦。
【2000字】。
语文人本教学的要义作者:杨邦俊来源:《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5年第03期【摘要】语文人本教学是在吸收我国传统教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参考西方现代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着眼于人的培养,立足于语文学科,以一种开放的心态,面向广阔的生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进行的一种全新的语文教学方法。
其要义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语文教学必须以育人为中心,坚持培养人和发展人这个根本;语文教学必须坚持学科性和多维性,采用语文学科固有的教学方法来进行,需要走出唯教材是语文的狭隘圈子,利用多维的教育资源,进行综合的人本教育。
【关 ;键 ;词】语文;人本教学;要义【作者简介】杨邦俊,湖北省宜都市第一中学,中学高级教师,湖北省特级教师。
研究方向:语文人本教育的研究和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 (2015) 07-0034-03语文人本教学是在吸收我国传统教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参考西方现代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着眼于人的培养,立足于语文学科,以一种开放的心态,面向广阔的生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进行的一种全新的语文教学方法。
这种教法的要义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语文教学必须以育人为中心,坚持培养人和发展人这个根本;语文教学必须坚持学科性和多维性,采用语文学科固有的教学方法来进行,需要走出唯教材是语文的狭隘圈子,利用多维的教育资源,进行综合的人本教育。
一、一个中心:培养和发展人语文人本教学倡导以“育人”为中心的教学观,即语文教学必须以培养和发展人为根本,坚持以下教育理念,实施归依人性,完善人格,发展人性的真正的人本的教育。
1. 关怀人性,发展人性。
人性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是一个人所有行为的根源。
人本教育认为人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来改善和发展。
语文教学关怀人性,就是要通过语文教学帮助学生认识人类基于自身的美好感情和劣根性,关注人性的善恶美丑;语文教学发展人性,就是要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不断地修炼自己的心德和品性,去恶向善,把学生教育成心智健康、品质纯正、对社会有用的人。
语文教学要以人为本作者:王学利来源:《园丁论坛》2009年第03期【摘要】语文教学以人为本,是新课标的要求,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那么,要进行以人为本的教学,就要求我们在尊重学生,发展个性,在教学设计上坚持多元化,阅读教学个性化,作文教学生活化,教学评价人性化。
【关键词】教学设计阅读教学作文教学教学评价以人为本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走不出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目中无人",无视人的主体存在,忽视人的价值与尊严。
新课程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有"人"的教学,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
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以人的发展为终极目标。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现代教学理念。
以人为本,就是要在教学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主宰自己命运,把学习自主权归还学生,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把课堂成为对话的场所。
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变化,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积极动脑,主动探索。
承认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才能,承认学生的独特见解,允许学生各抒己见,珍视学生的思想火花性。
凡是学生独立思考的,都应予以肯定和鼓励,鼓励学生,让学生在理解中领悟,在探索中发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的发展;教学中不搞一刀切,不搞统一要求和标准答案,不以教师的"参考答案"代替学生的积极的思考与探究。
让每个学生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和独特个性。
着眼于"人"的发展,高扬人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不仅仅把学生当作认知主体,更重要的是把学生当作发展的主体。
允许学生通过不同途径、方式实现有差异的发展。
那么,语文教学中又将如何体现以人为本。
这就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用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把师生关系看作是一个平等的合作关系,营造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生动活泼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用发展的眼光欣赏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有用的,每一位学生都能成才的;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欣赏,相互激励,体会合作的快乐。
语文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摘要】本文讨论了语文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性。
在培养学生综合语文素养方面,语文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注学生身心健康也是至关重要的,语文教师应该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保障他们健康成长。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帮助学生成长成才也是语文教师的责任。
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塑造积极向上的人格。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点,从而更好地完成教育使命。
【关键词】关键词:语文教师,以人为本,学生综合语文素养,身心健康,学习兴趣,学生成长成才,人生观,价值观,全面发展,个性特点,教育使命1. 引言1.1 语文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时刻牢记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健康成长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培养他们的综合语文素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成长成才,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只有把学生作为教学的核心,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关心他们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完成教育使命,让每个学生都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点,才能更好地完成教育使命。
2. 正文2.1 培养学生综合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综合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理解能力等方面。
这些能力都是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必须掌握的基本素养。
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进行思维活动和交流沟通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通过课堂讨论、写作练习和演讲等形式。
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手段。
语文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1. 引言1.1 语文教师的使命语文教师的使命是肩负着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情怀的重要责任。
作为语文学科的专业教师,他们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教师也应该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语文教师的使命还包括引领学生走向全面发展的道路。
通过语文教育,学生能够培养人文情怀,提高综合素质,增强人文精神。
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造诣,激发学生热爱文学的热情,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文水平。
作为语文教师,他们还必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只有身心健康的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自己的潜能。
语文教师要关心学生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问题,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1.2 人本教育理念的重要性人本教育理念的重要性体现在教育活动中将学生置于关注的中心位置,充分尊重和关爱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语文教育中,人本教育理念意味着教师要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重点,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认知发展和心理健康。
人本教育理念的重要性也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而且,通过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式,语文教师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
在语文教育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把学生放在教育的核心位置,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心他们的成长发展,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目标。
语文教师应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持续进步。
2. 正文2.1 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是至关重要的。
人文情怀是指对人文知识、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的认知、理解和感悟。
语文教师应该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和教材,引导学生多读名著、名篇,了解中国古今文化,培养学生对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领域的兴趣和热爱。
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鉴赏活动,让学生领略古代文人的风采,感悟其背后的人生哲理和情感。
以人为本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浅析
人为本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是指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中心,关注每个学
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特点,通过差异化教学和个性化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贯彻以人
为本的教学理念,切实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进程,为学生提供更加合理、灵活、多
样化的学习支持和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以人为本”的教学目标
以人为本的教学目标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特点,明确教
学目标,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指导。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发
展水平、学科要求等方面的差异,明确阅读、写作、表达、思考等方面的目标,使学生能
够在实际操作中发展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以人为本的教学内容是指要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学习水平,合理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注重个性化的教学内容的设置和计划。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和
兴趣爱好,选择适合学生的文学作品、课文和阅读材料,使学生能够在阅读中愉悦地学习、感受语言的魅力。
教师还应结合学科要求,引导学生了解科技、人文等方面的知识,丰富
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跨学科能力。
以人为本的教学评价是指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效果时,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发
展和学习进程的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
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客观评价,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个性化的学习建议,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
语文教学中的人本主义1、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语言学习与训练是语言教学的根本任务,这是不容置疑的。
但是在语言的学习与训练的过程中,我们也不能忘记了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提升学生的人格,应该说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比如朱自清的《背影》、《春》、《荷塘月色》等文章,语言生动优美、意境深远,给学生以熏陶和感染。
语言具有整体性和综合性,一篇文章,一个语段,甚至一句话,都是一个完整的综合体。
为实现人本教学所追求的教育目标,必须采取既符合人本教育精神又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2、坚持以人为本,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
”万物莫不相异,天地间是非曲直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
因此,在教育的指导思想上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教什么和怎么教都要适合学生发展的需要,而不是使学生的发展适应教什么和怎么教。
在教学活动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学生都沉浸在浓厚的学习气氛中,学习、思考、讨论、研究,发挥其聪明才智。
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既引导学生“学”,又从学生的“学”中得到启发,收到教学相长的效果,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均能有所收获,并且还能优化环境。
3、注重教学内容的人文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诸如“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较高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和“尊重多样文化”等。
我以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主要体现为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美好、丰富的情感,不能把语文教学的目标仅仅定位在掌握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还必须立足于“人”的成长、“人”的发展。
语文教学,不只对学生的语文分数负责,还要对学生的做人、对学生的发展负责。
这就是人文性的最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内涵。
爱因斯坦说过:“只教人一种专门知识、技术是不行的,专门知识和技术虽然使人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给他一个和谐的人格,最要紧的是人要借着教育得到对事物及人生价值的了解与感觉。
2020年15期┆121研究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人本教育任明强摘 要:近年来,语文课程改革一直是我们国家基础教育改革中十分受关注的话题。
在语文课程改革中最常提到的话题,就是“人本教育”或者最近教育学常说“生本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去实行“目中有人”的教育,这是语文教育建设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在相关教学实践中的难点。
基于此,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本文将结合笔者自己的教学经验,探讨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人本教育,希望对语文教育发展提出有效建议。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本教育;实践 古希腊哲学家曾在《柏拉图》一书中借苏格拉底之口提出了“洞穴隐喻”的理论,说出了教育的真正含义。
即教育是为了培养人、并且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但是在之前的教育中,我们更多强调的是“科学教育”,学生关于世界上的其他物质的了解越来越深入,但是对于本质—人的了解,却十分浅薄。
因此,人本教育重新得到重视是教育回归到正确方向的一个重要举措。
孔子在千年之前在《论语》中就提出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还有“因材施教”的个体差异化教学和“有教无类”的平等教学观等等,都是人本教育的重要体现。
语文作为一个重要的人文学科,人本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一、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人本主义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人特性与情感,这样的教育理念,首先要求教育工作者将学生看做一个独立的个体,然后去充分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情感和需要。
在笔者看来,人文主义教育理念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注重学生的情感发展,注重启发学生的创造力,注重结合学生的个人经验进行学习,并且注重学生的感受训练,而这些在语文教育中是尤为需要重视的。
首先,学生作为一个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情感态度和看法,在语文教学中,充分考虑和尊重学生的情感和需要,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又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其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和学生的交流和探讨,在不同观点的碰撞中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课程教育研究 综合理论·256· 的培养。
学会合作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之一,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径。
小组或团队为完成共同的任务,互助互动之中会有明确的责任分工,要求每个学生会同其他合作伙伴的配合,既积极主动完成自己负责的任务,又善于融入小组的整体工作,支持他人,倾听意见,互动交流,协同完成任务,达到共同提高。
促进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探究之中。
二是数学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交往技能。
人际交往技能同认知技能、动作技能一样,应该在中小学得到系统训练。
合作学习既是学习取得成功的条件,同时其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目标。
美国教育家阿姆斯特朗根据人的多元智力理论,提出了最优的教与学问题。
在这个理论中他认为提高人际交往技能的主要方式,应当是通过与他人交流思想,加强与他人联系与合作。
由此可见,小组合作教学是提高交往技能的好形式。
三是数学合作学习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以往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个别学生接受提问或上台板演,其余大多数学生无法直接参与活动。
而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则大大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
小组里每个学生都有更多发言与表现的机会,可进行更多的相互交流及评价,可以弥补班级教学制下教学的局限性。
应该看到,不同的学生在心理现象、知识能力、思维习惯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
对教师而言,合作学习恰好能弥补教师难以面向众多有差异学生的教学产生的不足。
教师可将全班同步划一的教学活动细化为小组中少数学生的个性化活动,为小组中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较多的机会。
老师由泛泛地关注整个班级进步到关注每个小组,进而深入到小组中的个人,为因材施教创造较好条件。
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每个学生知识、技能和情感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数学合作学习的特征和表现形式 数学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应具备以下三个基本要素: ⑴学习素材。
数学知识起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社会,所以数学学习素材具有生活基础,以引发学生探索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挑战学生思维为目的。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摘要]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这就要求在语文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本文对以人为本的语文教学思想及实施的必要性和意义、运用作了一些探讨,试图使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落到实处。
[关键词]语文教学;以人为本;必要性;意义;运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贯彻上述理念?个人以为在语文教学中应以人为本。
语文教学上以人为本就是在语文教学中必须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始终把学生作为主体看待,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让学生主动参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
一、以人为本在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和意义当今知识经济的到来和发展、学生的个体心理个体发展客观上需要在语文教学中应以人为本。
古今中外众多学习主体理论为实施以人为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如我国古代的“以学为本,因学施教”的思想;苏霍姆林斯基“确立学生为主体,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理论等。
研究实践也表明: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学过程是学生探求发现的过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教学工作的可靠保证。
语文教学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以人为本是对语文学科地位的肯定。
语文在教学中第一学科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
如果不学语文,其它学科则无法学,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现代社会里,语文是人们生活必需的工具。
以人为本的语文教学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使学生能用语文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这无疑有助于提高语文学科的地位。
(二)以人为本是语文教育根本目的和价值的充分体现。
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价值是“养成善于运用国文这一种工具来应付生活的普通公民”。
以人为本的语文教学正着眼于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授人以渔,让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去获取知识,成为知识的主人。
以人为本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浅析
人为本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是一种注重学生个体发展和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
它以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创造力,使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
本文将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分析人为本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以人为本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在听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听力和理解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语音训练、听力训练和听力理解等活动,通过生动的故事、有趣的音乐和精彩的课文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听力水平和语言感知能力。
以人为本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在说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景对话、小组讨论和演讲等活动,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欲望,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小品表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以人为本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在写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写作任务,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和创作能力。
教师还可以进行互评和自评等活动,帮助学生发现并改正自己的写作问题,进而提高写作质量。
语文人本教学研究概述【摘要】纵观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教育,究其根本是以塑造国民精神,传承中华文化为特点的国学教育。
在前辈学者的指导和影响下,我们致力于人的培养,开启了语文人本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创立了语文人本教育理论,形成一套较为系统的语文人本教学体系。
【关键词】语文;人本教学;概述纵观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教育,究其根本是以塑造国民精神,传承中华文化为特点的国学教育。
20世纪初,现代教育产生以后,语文教学形成一套以“教材——课堂”为中心的语文教学体制,选择一条以语言知识教学为主的工具化路径,用一般的语言文本教学代替传统的国学教育,逐渐背离“培德育才、教贤养士”的传统,丧失塑造国民精神的大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语文界内部一直都在寻求自身的变革,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语文教育改革家。
但由于对语文教育的本质认识不清,加上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这些变革几乎都属于语文学科内部的教学技术改革,没有真正着眼于培养人的教育实验,没有真正的人本教育变革。
所以,不可能有本质的突破,改来改去,又回到了原来的起点。
面对语文课程的这种状况,语文界的前辈学者曾提出一些著名的改革主张。
诸如,朱绍禹先生的语文教育民族化主张,刘国正先生的语文教育生活化主张。
正是在这些前辈学者的指导和影响下,我们致力于人的培养,开启了语文人本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创立了语文人本教育理论,形成一套较为系统的语文人本教学体系。
一、语文人本教育理论的构建2.语文人本教育的初步探索。
1990年,笔者调往湖北省宜都市枝城中学工作。
在那里,又用三年时间把学校图书室的一千多本中学语文教学杂志翻阅了一遍,对我国现代语文教学状况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特别是京沪两地关于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争论,更加激发了笔者对语文教学的深层思考,认定语文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重新定位。
于是从1995年开始,把学生课外的语文学习放到课内语文教学同等的高度来规划,为学生制定课外阅读方案,精选阅读文本,指导学生阅读,组织学生开展了与语文学习有关的大量社会实践活动,开启了课内外衔接的语文改革实验,引起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