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金属的变形特性
- 格式:ppt
- 大小:2.42 MB
- 文档页数:60
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是指一类具有特定物理性质的元素或合金。
金属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导电性、热传导性、延展性和延性、可塑性、熔点和沸点等。
首先,金属的导电性是其最突出的物理性质之一。
金属具有良好的电导率,能够传导电流。
这是因为金属的电子排列方式使得电子能够自由流动。
金属中的自由电子形成了电子云,当外界施加电场时,电子云中的自由电子就会流动起来,从而导致电流。
这也是为什么金属常常被用作导电材料,例如电线、电路板等。
其次,金属的热传导性也是非常出色的。
金属能够快速有效地传导热量。
这是因为金属的结构中存在大量的自由电子,它们能够在金属中迅速传递热能。
这也是为什么金属制品(如锅、散热器等)能够迅速均匀地将热量传递给周围环境的原因。
金属的延展性和延性也非常显著。
延展性是指金属允许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并能够延伸成线状或片状的性质。
延性是指金属在外力作用下可引伸为细丝或薄片而不断裂的性质。
这是因为金属的结晶结构中存在较大间距,并且金属的离子或原子之间有较强的金属键,这些特性使得金属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发生塑性变形而不容易断裂。
此外,金属还具有良好的可塑性。
可塑性是指金属在外力作用下容易改变形状而不破裂或断裂的性质。
金属中的自由电子可以相互滑动,使得金属材料能够在受力的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
这就是为什么金属可以通过锻造、拉伸、挤压等工艺加工成各种形状的原因。
金属的熔点和沸点也是与其物质性质密切相关的参数。
金属通常具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这是因为金属的结晶结构中存在肯定的离子键或金属键,它们需要在相应的高温下断裂才能转化为液态或气态。
综上所述,金属具有导电性、热传导性、延展性和延性、可塑性以及较高的熔点和沸点等物理性质。
这些性质使得金属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建筑、制造业、航空航天、电子等。
同时,金属的物理性质也为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课题和创新的空间。
第6章 金属及合金的塑性变形6-1 金属的变形特性金属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行为可用拉伸曲线来描述。
设拉力为P ,试样伸长量为dl ,则应力σ和应变ε分别为:A P σ=; ldl ε= 式中,A 为试样的截面积。
在拉伸过程中,A 和l 是变化的,在工程上,为了简化问题,A 常用A 0来代替,ε也用平均值表示ε=(l -l 0)/l 0,这样测得的σ-ε曲线称工程σ-ε曲线。
一、工程σ-ε曲线P161图1是低碳钢拉伸时的工程σ-ε曲线。
当应力低于σs 时,没有残留变形,大于σs 时,开始发生塑性变形。
所以,σs 是发生塑性变形的最小应力,称屈服强度。
屈服强度也是弹性极限σe (弹性变形的最大应力)。
在弹性变形阶段,当应力小于σp 时,σ-ε呈线性,服从虎克定律: εE σ=式中,E 是直线的斜率,称材料的弹性模量。
开始偏离直线的应力σp 称比例极限。
当应力超过σs 时,开始发生塑性变形。
随着塑性变形的增加,应力增大,这种现象称加工硬化。
当应力达到最大值σb 时,开始下降,直到断裂。
最大值σb 称材料的抗拉强度。
超过此值,试样发生局部颈缩,即发生了不均匀塑性变形。
所以,σb 是材料发生均匀塑性变形的最大应力。
注意,应力超过σb 后下降,并不是加工硬化失效。
在结构材料中,我们关心的力学指标是σs 和σb ,它们和硬度一起称做强度指标。
在实际应用中,σs 值是无法测量的,通常用发生0.2%塑性变形时对应的应力值来表示屈服强度,称条件屈服强度。
通常我们所说的材料的力学性能,除了上述强度指标外,还有两个塑性指标,延伸率、断面收缩率。
延伸率是指发生断裂时,试样的伸长率:%10000⨯-=l l l δσσ断面收缩率是指发生断裂时,试样截面积的变化率:%10000⨯-=A A A ψ 二、真应力-真应变曲线(T T εσ-曲线) 工程应力与真实应力之间的不同是容易发现的。
下面看看工程应变与真实应变的不同。
拉伸一个试样,使其伸长一倍,则工程应变1/)2(000=-=l l l ε;若是压缩,要获得同样数值的负应变,理应压缩到原长度的一半。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引言:金属材料是一类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的材料,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
它们具有高强度、高刚度和良好的塑性变形能力,使其在结构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包括强度、刚度、韧性和延展性等方面的特性。
一、强度强度是金属材料的抵抗外力破坏和变形的能力。
常见的强度指标有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剪切强度等。
屈服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开始塑性变形时的应力值,抗拉强度是金属材料抗拉应力下发生断裂的能力,抗压强度是金属材料抗压应力下发生断裂的能力,剪切强度是金属材料发生滑移断裂的能力。
强度与金属材料内部的晶体结构密切相关,晶体间的结合力越强,金属材料的强度越高。
二、刚度刚度是指金属材料抵抗外力变形的能力,也称为弹性模量。
刚度与材料的原子结构相关,原子之间的键合越紧密,材料的刚度就越高。
刚度是测量金属材料在受力作用下的弹性恢复能力。
常见的刚度指标是杨氏模量和剪切模量,取决于金属材料中原子之间的键合性质和晶体结构。
三、韧性韧性是指金属材料在受力作用下能够吸收大量能量而不断裂的能力。
韧性是将金属材料弯曲、扭转或拉伸时的表现,具有良好的韧性的材料可以获得较大的塑性变形能力。
韧性材料能够在受到冲击或震动时,通过塑性变形来吸收能量,从而减少外界力量对结构的破坏。
韧性与金属材料内部晶粒的细化、晶界的加强以及材料中的组织缺陷等因素有关。
四、延展性延展性是指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发生塑性变形,较大程度延长而不发生断裂的能力。
延展性与金属材料的晶粒形态及其排列方式密切相关,也与材料中晶界的运动有关。
延展性较好的材料可以用于制造需要大变形的构件,如容器、管道等。
延展性较差的材料容易发生局部失稳和断裂。
结论:综上所述,金属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包括强度、刚度、韧性和延展性等方面的特点。
这些性能是由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内部组织决定的。
对于不同的应用需求,可以选择不同力学性能的金属材料来满足要求。
常用金属材料的特性
1.强度高:金属材料通常具有较高的强度,能够经受外部荷载和变形
而不发生破坏。
这使得金属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工程结构中,如建筑、桥梁、飞机和汽车等。
2.韧性好: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韧性,能够在应力作用下发生塑性变
形而不发生破裂。
这种特性使得金属材料具有较高的吸能能力,能够吸收
冲击和振动,保护其他结构或设备免受损坏。
3.导电性好:金属材料是优良的导电体,电子在金属中能够自由移动。
这使得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电力输送和通信等领域。
4.导热性好:金属材料对热能的传导具有良好的特性,可以快速将热
能传递出去。
这使得金属材料可用作散热器和热交换器等设备,以提高能
量效率和保护其他组件。
5.可塑性好:金属材料能够经受外力作用发生塑性变形,可以通过压力、拉伸和弯曲等加工方法进行成型。
这使得金属材料成为制造工业常用
的选材。
6.耐腐蚀性好:许多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能够抵抗大气、水、酸、碱等化学介质和腐蚀性气体的侵蚀。
这使得金属材料在各种恶劣
环境下都有广泛的应用,如海洋、化工和食品加工等行业。
7.成本低:相对于其他材料,金属材料价格相对较低,且易于获取和
加工。
这使得金属材料成为经济实惠的选材,并得到广泛应用。
总而言之,常用金属材料具有高强度、良好的韧性、导电性、导热性和可塑性等优良特性,且耐腐蚀性好、成本低廉。
这些特性使得金属材料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是现代工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
金属的塑型变形实验原理
金属的塑性变形实验原理是利用金属材料的塑性特性,通过给定一定的力对金属进行拉伸、压缩或弯曲等变形,分析金属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形特性和力学行为。
金属的塑性变形实验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原理:
1. 塑性变形特性:金属具有较高的塑性,即在一定的应力作用下,金属会发生永久性的形变而不会恢复原状。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主要是通过晶格滑移、晶界滑移和位错运动等机制发生的。
2. 塑性变形应力应变关系:应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应力矢量,而应变是单位长度上的变形量。
金属在塑性变形过程中的应力与应变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通常在线性弹性阶段可以近似认为是线性关系,但在超过一定应变值后,开始显现出非线性的本构行为。
3. 流动应力:流动应力是指金属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的能力。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需要克服材料内部的阻力,即流动应力,才能进行连续的塑性变形。
4. 力学行为分析:通过施加不同的力或应力,可以让金属经历不同的变形形式,如拉伸、压缩、剪切等,进而分析金属的力学行为,如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等物理力学参数。
5. 实验装置:为了进行金属的塑性变形实验,通常需要使用相应的实验装置,
如万能材料试验机、拉压试验机、材料拉伸试验机等,以施加不同的力或应力,记录和分析金属的变形情况。
《金属学及热处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中英文)中文名称:金属学及热处理英文名称:Metallography Heat Treatment二、课程代码及性质课程代码:0801504课程性质:必修三、学时与学分总学时:48学分:3四、先修课程《大学物理》、《高等数学》五、授课对象本课程面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生开设,也可以供电子封装技术专业学生选修。
六、课程教学目的(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贡献和作用)本课程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金属学基本原理及基本知识、金属组织特点及固态相变原理,掌握热处理工艺对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其教学目的主要包括:1.掌握金属的基本晶体结构、缺陷类型及其有关基础理论,对位错及金属强化的机制有深入的了解;2. 掌握金属与合金的相图与结晶的基本规律及相关理论;3. 掌握金属的塑性变形及再结晶过程中的基本理论及组织、性能变化过程,了解扩散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及相关的扩散机制和基本定律;4. 掌握金属常规热处理的基本原理、工艺条件、组织转变特点,为制定热加工工艺,获取优质零构件打好必要的理论基础;5. 掌握钢铁等金属材料中的元素作用、牌号分类、性能特点和应用,可以为合理使用金属材料提供依据。
表1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七、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本课程阐述了金属与合金的化学成分、结构、组织与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各种条件下的变化规律,为从事金属与合金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线索,对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而言极为重要,本课程的重点主要在以下几方面:(1)晶体结构: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密排六方结构,晶面指数及晶向指数和合金的基本相结构;晶体缺陷类型及有关基础理论。
(2)金属结晶与相图:金属的结晶过程,热力学及结构条件;二元均晶相图和二元共晶相图的相图分析及结晶过程;铁碳相图中不同成分的结晶过程分析及结晶后的组织。
化学金属细节知识点总结金属元素的特性1. 金属元素的晶体结构:金属元素通常具有紧密的结晶结构,其原子之间通过金属键相互连接。
金属键是一种特殊的化学键,是由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云共享形成的。
金属键的存在使得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因为电子在金属中可以自由流动。
2. 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金属元素通常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韧性。
这是由于金属元素的结晶结构和金属键的存在使得金属元素可以在受力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而不易断裂。
此外,金属元素的延展性还使得金属可以被拉成细丝或者轧制成薄片。
3. 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金属元素通常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够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此外,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通常是电负性较低的,因此通常表现出氧化性。
金属元素的化学反应1. 金属的氧化反应:金属在空气中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产生金属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通常是碱性或者弱碱性的,可以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2. 金属的酸反应:金属与酸发生反应,生成氢气和相应的盐。
3. 金属的碱反应:金属与碱发生反应,生成氢气和相应的盐。
4. 金属的还原反应:金属在一些化学反应中可以发生还原反应,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例如,金属可以与一些金属离子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新的金属和金属离子。
金属元素的应用1. 电工材料: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因此广泛应用于电线、电缆、电路板等电器材料中。
2. 结构材料:金属元素通常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因此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汽车、航空航天器等领域。
3. 金属合金:金属元素可以与其他元素合金化,形成具有特定性能的金属合金。
金属合金具有较好的性能,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4. 化学催化剂:一些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反应中。
总之,金属元素是化学中重要的一类元素,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广泛的应用价值。
对金属元素的深入了解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化学原理,同时也能够为金属材料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一、金属的冷变形和热变形的含义金属的变形是指通过外力使金属产生形状、尺寸或结构上的改变。
金属的变形可以分为冷变形和热变形两种类型。
冷变形是指在常温下进行金属加工,而热变形则是在高温下对金属进行加工。
两者各有其特点和应用范围,对于金属加工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二、冷变形的特点1. 需要较大的变形压力:在常温下,金属的变形抗力较大,需要较大的变形压力才能使金属发生塑性变形。
冷变形通常需要采用较大的压力设备,如压力机、滚压机等。
2. 变形后金属强度提高:冷变形可以使金属晶粒细化并产生变形硬化效应,提高金属的强度和硬度。
在一些对强度要求较高的零部件制造中,常采用冷变形工艺来提高材料的性能。
3. 变形过程产生热量少:冷变形过程中,由于变形速度较快,变形所产生的热量较少,大部分会随着金属的散热而失去,因此变形温度相对稳定。
4. 加工硬化效应明显:在冷变形过程中,金属材料会产生加工硬化现象,使材料的强度和硬度得到提高。
冷变形还会改善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提高材料的综合性能。
三、热变形的特点1. 变形易:在高温下,金属材料的塑性较好,变形抗力较小,因此比冷变形更容易进行金属加工。
通过热变形可以得到复杂形状的零部件,提高产品的精密度和成型性。
2. 变形后金属强度降低:热变形会使金属晶粒得到再结晶,使材料的强度和硬度降低,但同时也改善了金属材料的延展性和韧性,提高材料的成形性能。
3. 变形过程产生大量热量:在高温下进行金属加工时,金属的变形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需要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对金属进行冷却,以防止过热和热裂现象的发生。
4. 加工硬化效应不明显:在热变形过程中,金属材料的加工硬化效应较小,因此通常需要通过热处理等方法来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以满足实际使用要求。
四、冷变形与热变形的应用领域1. 冷变形在精密五金加工、汽车零部件制造、航空航天制造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可以有效提高产品的强度和硬度,提高零部件的精密度和表面质量。
金属加工过程中的变形行为分析金属加工是指通过各种方法,使金属原材料在力的作用下改变其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的工艺过程。
在金属加工过程中,变形行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因为金属的变形特性直接关系到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
本文将分析金属加工过程中的变形行为,并讨论其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
一、金属变形的分类金属变形可分为塑性变形和弹性变形两种。
1. 塑性变形金属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其原子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但不会影响原子之间的结合关系,即金属还能够维持其原有的结晶结构,这种现象称为塑性变形。
塑性变形可以产生固态焊接,因而成为加工中的重要手段。
2. 弹性变形金属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其分子之间平衡状态发生改变,随着外力消失,分子则发生复原现象,即金属发生弹性变形。
弹性变形是金属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通过铸造、氧化、不均匀冷却等方法可以有效控制弹性变形。
二、金属变形的影响因素在金属加工过程中,影响金属变形的因素主要包括材料的物理特性、工艺参数和加工方式等。
1. 物理特性金属的物理特性包括硬度、强度、韧性、塑性等。
硬度和强度高的金属对强制变形的抵抗能力强,塑性高的金属则容易进行塑性变形。
2. 工艺参数金属加工中的工艺参数包括温度、变形速度等。
温度在冷成形和热成形中有着不同的影响。
冷成形时,金属温度较低,难以进行塑性变形,而热成形时则因温度较高,材料分子之间的结合力降低,易于加工。
变形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到金属变形的形态。
3. 加工方式金属加工方式包括拉伸、压缩、弯曲、剪切等方法。
不同的方法对金属材料的变形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拉伸的方式可以得到具有高强度和塑性的材料。
三、金属变形的应对措施在进行金属加工方面,如何避免变形问题,提高加工质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应对措施:1. 加强材料的强度在金属加工之前,可以采取提高金属材料的硬度和强度的方法,从而使金属的抵抗能力变得更强。
2. 选择合适的温度温度对金属材料的加工有着很大的影响。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与应力分析金属材料是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材料,它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可塑性。
在材料学中,塑性变形是指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下能够发生形状改变而不会恢复原状的能力。
而应力分析则是研究材料在承受外力时产生的应力分布规律。
本文将从金属材料的强度、塑性变形机制和应力分析方面来探讨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与应力分析。
首先,金属材料的强度是决定其塑性变形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强度可以分为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硬度等指标来衡量。
屈服强度是材料开始发生塑性变形时所需的应力,抗拉强度则是材料能够承受的最大力。
硬度是指材料抵抗塑性变形的能力。
一般来说,屈服强度越高,材料的塑性变形能力就越低,而材料的抗拉强度越高,其破坏强度也越高。
硬度则是材料抵抗划痕和穿刺的能力,硬度越高,材料抗塑性变形的能力也越强。
其次,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机制是产生应力分布的基础。
塑性变形主要通过滑移和扩散两个过程实现。
滑移是指材料中晶粒沿特定晶面滑动而引起的形变,而扩散则是指原子之间的迁移过程。
这两个过程相互作用,决定了材料的塑性和韧性。
在塑性变形过程中,晶体的位错会聚集并融合形成互相交错的网络,这一过程在金属内部形成了塑性区域,而在金属表面则形成了变形带。
在材料受力时,塑性变形会引起内部应力的重新分布,产生应力集中区域和断裂源。
最后,应力分析是研究金属材料塑性变形的重要手段。
应力分析涉及到材料的应变和应力的测量与计算。
常用的应力分析方法有拉伸试验、压缩试验和弯曲试验等。
拉伸试验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通过施加拉力并测量应变和应力来确定材料的拉伸性能。
压缩试验则是施加压缩力来测量材料的抗压强度和变形特性。
而弯曲试验则是通过施加弯曲力来测量材料的弯曲刚度和韧性。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非破坏性的应力分析方法,如光弹性方法和有限元分析等。
综上所述,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与应力分析是研究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领域。
通过对金属材料强度、塑性变形机制和应力分析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材料的力学特性和工程应用。
金属元素的泊松比金属元素的泊松比(Poisson's ratio)是一个描述金属在受力时变形特性的物理参数。
泊松比是指材料在单向受拉或受压时,横向正应变与轴向正应变的绝对值的比值。
它是反映材料横向变形的弹性常数,通常用符号ν表示。
泊松比的范围是-1到0.5,大多数金属的泊松比在此范围内。
金属元素的泊松比与其晶体结构有关。
晶体结构包括密排面和密排方向,这些决定了金属的弹性性质。
泊松比与金属的晶体结构密切相关,不同金属的泊松比会有所不同。
例如,面心立方(FCC)结构的金属如铜和铝具有较高的泊松比,而体心立方(BCC)结构的金属如铁和钨具有较低的泊松比。
泊松比是材料力学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在工程设计和材料选择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受力分析中,泊松比用于计算材料的横向变形。
当材料受到拉伸或压缩时,除了轴向应变外,还会发生横向应变。
泊松比描述了这种横向应变与轴向应变之间的关系。
对于金属来说,泊松比通常在0.2到0.3之间,这意味着在拉伸或压缩过程中,横向应变约为轴向应变的20%到30%。
泊松比还可以用于评估材料的弹性性能。
它与弹性模量(E)和剪切模量(G)有关,这些参数描述了材料在受力时的变形和应力分布。
泊松比可以通过弹性模量和剪切模量计算得出,具体公式为:ν= (E / 2G) - 1或者E = 2G(1 + ν)剪切模量G是材料抵抗剪切变形的能力的度量,它可以通过泊松比和弹性模量之间的关系计算得出。
对于大多数金属,泊松比在0.2到0.3之间,这意味着它们的剪切模量相对较低,容易发生剪切变形。
在实际应用中,泊松比对于材料的加工和成型过程非常重要。
例如,在金属加工中,了解金属的泊松比可以帮助确定加工参数,以减少加工过程中的应力和变形。
在材料成型过程中,泊松比可以影响材料的变形行为和成型性能。
因此,对于工程师和材料科学家来说,了解金属元素的泊松比是非常重要的。
总结来说,金属元素的泊松比是一个描述金属在受力时变形特性的物理参数。
金属材料的热膨胀及热变形行为研究一、引言金属材料的热膨胀及热变形行为是金属材料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理论研究和应用上分别介绍金属材料的热膨胀和热变形行为。
二、金属材料的热膨胀行为研究金属材料的热膨胀是指金属材料受热后的长度、体积发生的变化。
在实际生活和工程应用中,金属材料常常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因而其热膨胀行为的研究至关重要。
2.1 热膨胀理论热膨胀是由于物质分子运动引起的。
当物质受到热能的影响时,其内部分子会发生振动,振动幅度越大,热膨胀就越大。
因此,同样一份材料在不同温度下,其热膨胀会有所不同。
2.2 金属材料热膨胀的影响因素金属材料的热膨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温度变化、材料本身的热膨胀系数、形状、尺寸以及内部结构等因素。
对于同一种材料,在不同的温度下,热膨胀系数也不尽相同。
2.3 金属材料热膨胀的应用热膨胀是金属材料制造中不可忽略的因素之一,例如在长度测量、工艺设计和材料制造中,都需要对金属材料的热膨胀行为进行精确控制和计算。
此外,在电子元器件的设计和生产中,也需要精确控制金属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热膨胀,以确保元器件的工作正常。
三、金属材料的热变形行为研究金属材料在高温下,由于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金属的结构变化,会出现热变形现象。
金属材料的热变形行为研究对于金属材料的加工和应用非常重要。
3.1 金属材料的热变形类型金属材料的热变形包括热膨胀、晶粒长大、塑性变形、蠕变等。
其中,热塑性变形是指金属在高温下,受到外力作用后形状产生变化,而又能回到原始形状的现象。
蠕变则是指金属在高温下,受到外力作用后形状被永久改变的现象。
3.2 金属材料热变形的影响因素金属材料热变形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温度、应力、时间、材料本身性质等。
在高温下,热变形更容易发生,因此需要对不同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形规律进行研究。
3.3 金属材料热变形的应用金属材料的热变形行为对于金属加工和金属材料应用非常重要。
在金属制造和加工中,需要根据金属材料的热变形特性来选择加工工艺和操作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