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老师可以这样当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3
原来老师可以这样当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在朋友的推荐下,我阅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书中并没有刻意煽情的文字,只是一位平凡的老师讲述了自己二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以及感悟,都是学生点点滴滴成长的故事。读完此书,让我不禁感叹——原来教室与教室可以如此的不同,原来老师可以这样来当。
对于很多教师来说,教书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但是对于雷夫来说,教书是一件让人觉得幸福的事。本书的序中提到:“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是什么东西在决定教室的尺度——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
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什么,而是因为它缺乏了一样东西——害怕。师生之间缺少了“害怕”,以融洽和谐的班级环境教学;能带领着学生搞乐队,看电影,并带着学生排练莎士比亚的戏剧,做实验,出去旅游,并且乐此不疲;能奉献了自己的时间精力还有金钱,并且毫无怨言。这就是雷夫提倡并实践的是“没有害怕的教育”。而反思我们的教育现状,绝大多数的教室都被一种东西控制着,那就是“害怕”。如今,“害怕教育”遍及方方面面,很多学生守纪是因为怕受罚;考不好怕老师批评、家长责罚、同学嘲笑;为维持课堂纪律,较多的老师采用罚站、训斥等手段;对未能按规定完成作业的学生则采用重复做、告诉家长、到办公室等种种办法。因此,我们的孩子往往是老师在与不在两个样。许多家长也是如此,他们挖空心思,对孩子又骂又打,逼迫孩子学习,完全不顾孩子的感受!以上的种种做法不仅使孩子长期处于“前怕狼,后怕
虎”的境地,还阻碍了孩子的发展。要使孩子“不害怕”,首先作为教师自己不要盲目“怕”,我们要把那些怕别人说自己“不称职、没水平”,怕丢掉“尊严”,怕领导、家长责怪,怕同行笑话的顾虑全部丢掉,只留下“一怕”,那就是怕耽误学生一生的发展。
而事实上,我们很多老师为了维持自己教室的秩序,对待孩子的做法多半出自于“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心态。这么做可能会有暂时性的效果,但在看完这本书之后,我发现这绝对不是好的教学。有的人在讲台上站了一辈子,甚至取得了很高的学历、职称,却始终是个门外汉。他可能干的风风火火,却不过是一个附庸者,所以也是无力者,这些你可以从身边的那些年年被评为优秀教师,但班里的学生确实天天叫苦连天,甚至连自己的孩子也成问题的老师身上得到验证,这样的人,教室与他们而言只是一个讲课的场所,他们天天站在教室里,却从来不能影响到教室,40平米的教室永远只有40平米。
而雷夫老师的教室却是无比的宽敞,与这位“外老师”比起来,我心理很惭愧,刚一开学,卫生、纪律、学习已经开始压上了他们,与“外老师”的学生相比,我的孩子显得无比的可怜,这是我在操作着,可是我又是被谁操纵着呢?
同时,读完这本书以后,也让身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我反思:在日常教育中,当我们期望孩子谦谦有礼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否以身作责了?当孩子说谎的时候,我们有没有反省,自己是否言而有信?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我们是否只顾指责、批评?当孩子有了解决不了的问题的时候,我们是置之不理,还是耐心地与之讲解?当孩子想要参加某项活动时,我们是不是以学习紧张为借而阻止他?当孩子有小小的进步时,我们是不是会为之而喝彩?我们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吗?孩子的喜好与特长我们知道吗?分数与想像力、创造力哪一个更重要?
成功教育的背后除了丰厚的经验外,一定有一套成熟的理念或做法,一切从雷夫老师的描述中,我被他的理念或做法深深地折服,我们也抱怨孩子很难管,发脾气,有时会选择放弃,我觉得那应该算是我们的败笔,应该多从自己的身上长找问题和不足,看看雷夫老师的做法,我们应该明白要因人而异,要善于总结经验,形成自己的方法和策略。
总而言之,教育不是一个孩子成功的全部,但是孩子的成功需要良好的教育。我们要像雷夫老师那样,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中去,教会孩子们信任、节约、独立、自律,让孩子拥有自己的人生准则,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那样我们的教育才能成功。
嵊州市体育学校
张黎
2011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