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商标性使用在商标侵权中的地位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5
“商标性使用”的法律效力一、本文概述“商标性使用”是商标法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涉及到商标权的产生、行使和保护。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商标性使用”的法律效力,以期为商标权利人、市场参与者以及法律实务者提供清晰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我们将从商标性使用的定义出发,明确其内涵和外延,然后分析其在商标权产生、维持和侵权判定等方面的法律效力。
我们还将结合国内外相关立法和司法实践,对商标性使用的法律效力进行具体解读,以期为我国商标法的完善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增进对商标性使用法律效力的理解,为商标权的保护和市场的公平竞争提供坚实的法律支撑。
二、商标性使用的法律标准商标性使用的法律标准,主要涉及到商标使用的行为是否构成对商标权的有效行使,以及是否足以使相关公众将使用商标的商品或服务来源与商标权人相联系。
具体来说,判断商标性使用的法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使用行为是否构成商标法意义上的使用:商标法意义上的使用,通常要求商标在商品或服务上的使用必须是公开、真实、合法的,且必须是以区分商品或服务来源为目的的使用。
如果商标的使用方式不符合这些要求,那么这种使用行为可能无法构成商标法意义上的使用。
使用行为是否足以使相关公众产生混淆:商标的主要功能在于区分商品或服务的来源,因此,商标的使用必须足以使相关公众能够将使用商标的商品或服务来源与商标权人相联系。
如果商标的使用方式无法使相关公众产生混淆,那么这种使用行为可能无法构成商标性使用。
使用行为是否侵犯了他人的商标权:在判断商标性使用时,还需要考虑使用行为是否侵犯了他人的商标权。
如果商标的使用行为侵犯了他人的商标权,那么这种使用行为可能构成商标侵权,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商标性使用的法律标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上述各方面因素,以确定商标使用行为是否构成商标性使用。
为了避免侵犯他人的商标权,企业和个人在使用商标时也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自身的商标使用行为。
商标法学习心得学习商标法让我对商标的保护和运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以下是我在学习商标法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1. 商标的重要性:商标是企业的重要资产,在市场竞争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商标,消费者可以识别和辨认商品或服务的来源,建立起对企业的信任和忠诚。
因此,保护商标的合法权益对企业的发展和经营至关重要。
2. 商标注册的必要性:商标的注册是保护商标权益的基本手段。
只有通过注册,才能获得商标的独占权,对商标进行合法使用和控制。
注册商标可以防止他人在同类商品或服务上使用相同或类似的商标,起到保护自己商标权益的作用。
3. 商标权的保护范围:商标权的保护范围包括商标的专有权、商标的财产权和商标的形象权。
商标权的保护可涵盖商标的注册、使用、转让和停用等方面。
了解商标权的保护范围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保护自身的商标利益。
4. 商标侵权的判断:商标侵权是指他人在同类或相似商品或服务上使用与他人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标识,对他人商标权益造成侵害的行为。
商标侵权的判断需要考虑商标的相似性、商品或服务的类别、相关消费者的注意力水平等因素。
了解商标侵权判断的标准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商标权益。
5. 商标的维权手段:商标维权包括诉讼和非诉讼两种方式。
诉讼是指通过法律途径向侵权人提起诉讼,要求其停止侵权行为和赔偿损失。
非诉讼方式包括警告函、调解、仲裁等,可以通过与侵权人进行协商和解,避免长时间的诉讼纠纷。
掌握商标维权的方式和程序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保护自身的商标利益。
通过学习商标法,我对商标的保护和运用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意识到企业要注重保护自身商标权益,合法使用商标,并积极维护自己的商标利益。
商标使用权商标是指用于区分商品或服务来源的符号、标识或名称。
商标的使用权是指商标所有人对商标的合法使用和享有的权利。
商标使用权在商业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法律地位,对于商标所有人来说,拥有商标使用权意味着他们能够在市场上享有合法的竞争优势和商业效益。
商标使用权的获得商标使用权的获得主要是通过商标注册来实现。
商标注册是指将商标的图形、文字等表达形式申请并登记在商标登记机构的行为,通过商标注册能够获得对商标的独占性使用权。
商标注册在法律上是取得商标使用权的重要手段,能够保护商标所有人在市场上的合法权益,并有效防止他人侵犯商标所有人的权利。
商标使用权的获得还可以经由授权、转让等方式实现。
商标所有人可以将商标使用权授权给他人使用,在授权期限内,被授权人可以合法使用商标,并按照协议约定支付相应授权费用。
商标所有人还可以将商标使用权通过合法的转让方式转让给他人,转让后,商标使用权的所有权将彻底转移到受让人手中。
商标使用权的保护商标使用权的保护主要通过商标法律制度来实现。
商标法律制度包括商标注册制度、商标使用制度以及商标侵权保护制度等。
其中,商标注册制度是保护商标使用权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商标注册能够确立商标所有人对商标的独占性使用权。
商标使用制度是商标法律保护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商标法明确规定了商标的使用要求和期限等。
商标所有人在商标注册后需要依法使用商标,否则商标局有权撤销商标的注册。
商标的使用要求主要包括对商标使用的范围、使用方式、使用地域等方面的要求。
商标侵权保护制度是商标法律保护体系中的重要环节。
商标侵权是指他人在未经商标所有人许可的情况下,擅自使用与商标相同或相似的商标,侵犯了商标所有人的商标使用权。
商标侵权行为涉及到商标法律纠纷,商标所有人可以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商标使用权的限制1. 领域限制:商标使用权只适用于商标注册人在注册类别中指定范围内的商品或服务。
商标注册人不能因为商标注册而干涉其他领域的自由竞争。
实际使用在商标侵权案件中的影响【摘要】注册商标依法应予保护,但在侵权认定和损害赔偿时应当区分该商标是否已实际使用。
第三人在相同商品上使用与注册而未实际使用商标近似的商标,以及在类似商品上使用相同或近似的商标,不构成侵权。
但在相同商品上使用相同商标的,侵权成立,损害赔偿应以权利人合理支出为限,但可考虑合理的许可使用费。
【关键词】实际使用;侵权认定;损害赔偿商标法的立法本意是为保护商标权人,但在选择保护的对象上,商标法似乎总是在注册与使用之间有所取舍。
就我国《商标法》而言,过分偏重“注册”形式,而忽略了对“使用”这种实质正义的维护。
当前,对于权利人提起的未实际使用的注册商标的侵权之诉,司法实践中主要存在三种观点:一是不考虑注册商标是否实际使用的事实,判定侵权并赔偿损失;二是在判定被告侵权的前提下,基于原告注册商标未实际使用,被告不承担赔偿责任;三是认定被告不侵权。
一、商标实际使用的本质商标的作用很多,但其最基本的功能是表示商品或服务的来源。
刘春田教授认为,“商标的价值完全来自它所标记的商品或服务,是由商品或服务质量建立起来的商业信誉注入而产生的。
”[1]商标本身并无价值,只是符号而已,普通的标记属于社会共有,可以被私有并值得法律保护的只是商标所代表的商誉。
[2]因此,特定的文字、图案与特定的商品或服务的联系是至关重要的,唯有如此,商标才可能具备区分商品或服务来源的作用,获得消费者的积极评价,从而积累和增加与之相关的商誉。
符号与商品服务的结合有两种方式[3],一是实际使用,二是注册程序。
但后者存在最大的问题是,通过注册程序并不能一定实现商标的功能。
商标功能的实现以注册商标投入实际使用,与商品真正结合为前提。
商标的实际使用是商誉形成并逐步积累的途径,即实际使用是将特定商业标识与特定商品或服务建立联系,并且不断强化这种联系的过程。
注册后未实际使用的商标,不能发挥商标的功能,也不能承载商誉,更不可能凝聚财产价值,其在本质上仅有商标之形式,而无商标之实体,只是形式意义上的商标。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商标侵权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引言商标侵权案件是一类涉及商标权利的重要民事纠纷,对于保护商标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进一步规范商标侵权案件的审理,最高人民法院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了本文所述的关于审理涉商标侵权案件适用法律的解释。
一、商标使用权的认定在商标侵权案件中,首先需要确定商标使用权的归属,以确定侵权行为是否成立。
商标使用权的认定应综合考虑商标注册情况、实际使用情况及相关法律规定。
在商标注册有效的情况下,商标注册人享有商标使用权,其他人将未经授权使用该商标构成侵权行为。
二、商标侵权行为的认定商标侵权行为是指非商标权利人未经授权,在同类商品或相关商品上使用与他人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标识,容易引起混淆的行为。
商标侵权行为的认定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是否存在商标使用行为;2. 是否使用与他人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标识;3. 是否涉及同类商品或相关商品;4. 是否存在混淆的可能性。
三、商标侵权责任的认定对于商标侵权案件,涉及商标侵权责任的认定是重要的。
商标侵权责任的认定应根据以下原则:1. 商标权人的权利受侵害;2. 商标使用人的主观故意或过错;3. 商标侵权行为的实际损害。
四、商标侵权的举证责任在商标侵权案件中,商标权人通常需要证明以下事实:1. 商标的注册情况及商标使用情况;2. 商标的知名度及对相关公众的影响;3. 商标侵权行为的实施方式及时间。
五、商标侵权案件的免责事由商标侵权案件中,商标使用人可能提出免责事由,免除或减轻自己的侵权责任。
常见的免责事由包括:1. 合理个人使用;2. 前先使用;3. 合理事实必要范围内。
结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商标侵权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将对商标侵权案件的审理提供明确的法律指引。
在实践中,相关法律解释应得到充分的遵守和执行,以保障商标权益的合法权利,促进商标的良性运营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以上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商标侵权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望各级法院依法正确审理此类案件,维护商标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新民法典对商标权保护的规定商标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资产之一,对于商标权的保护是保障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的重要环节。
新民法典作为我国民法的总纲,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其中也对商标权的保护作出了具体规定。
本文将就新民法典对商标权保护的规定进行探讨。
一、商标的定义和保护范围新民法典对商标的定义作出了明确规定,商标是区别商品或服务的标志,包括文字、图形、字母、数字、颜色组合和声音等。
商标权人依法享有专有权,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使用、转让和排他性地处置自己的商标。
商标权的保护范围主要包括商标的注册权和商标的使用权。
商标的注册权是指商标权人将其商标注册后依法获得的独占权,可以防止他人在同一类似商品或服务上使用相同或类似的商标。
商标的使用权是指商标权人在未注册商标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使用商标来取得商标权,并享有保护。
新民法典强调了对未注册商标的保护,为商标权人提供了更加全面的保护。
二、商标的权利主体和权利的取得方式根据新民法典规定,商标的权利主体可以是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自然人可以根据自己在经营活动中使用商标,获得商标的权利。
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通过注册商标的方式,取得商标的权利。
商标权的取得方式主要有注册和使用两种途径。
商标注册是商标权取得的主要方式,只有经过商标局批准注册的商标才能享有法定保护。
商标的使用也可以取得商标权,但在保护范围和权利优先的问题上,注册商标的权利受到更大的保护。
新民法典对商标注册制度进行了明确规定,加强了对商标权的保护。
三、商标权的行使和保护商标权的行使包括商标的使用、转让和许可使用等。
商标权人对其商标享有独占使用权,可以在商品包装、广告宣传、商品销售等方面使用商标。
商标权人还可以将商标转让给他人,获得相应的利益。
另外,商标权人还可以通过与他人订立许可使用协议,允许他人使用自己的商标,获取许可使用费。
新民法典对商标权的保护也作出了规定,包括禁止商标侵权行为、违法使用商标的行为和商标权的维权等。
商标性使用与商标侵权的判定关系
商标性使用与商标侵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商标性使用是指在商业行为中使用某个商标,而商标侵权则是未经授权使用他人已经注册的商标或者与他人注册的商标相似的标识。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两个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商标性使用是指在商业活动中使用某个商标来标示自己的产品或服务。
商标性使用是指商标在商标注册局进行注册之前或者注册之后被广泛使用,并被公众所认可。
商标的使用可以是文字、图形、文字+图形等形式,主要目的是用于表示某个商家或者某个产品或服务的来源。
商标具有区分商品或服务来源的作用,因此商标的使用需要注意与他人已经注册的商标进行区分。
商标侵权是指未经商标所有人授权,他人在商业活动中使用与他人注册的商标相同或者相似的商标或标识。
在商标使用中,如果存在相同或相似的商标或者标识,就可能导致商标侵权的嫌疑。
商标侵权的形式包括直接使用他人已经注册的商标、使用与他人已经注册的商标相似的商标或标识、使用与他人商标相同或相似的商标进行广告宣传等。
商标侵权不仅侵犯了商标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会使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来源产生混淆,损害了市场秩序。
商标性使用与商标侵权之间的关系在于商标的使用是否符合商标法的规定。
商标法对商标的注册、使用、维护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商标的使用需要符合商标法的规定,否则就可能涉嫌商标侵权。
商标法规定了商标的注册条件、商标的保护范围以及商标的使用限制等内容,商标的使用必须符合这些规定,否则就可能导致商标侵权的嫌疑。
商标性使用在商标侵权中的地位作者:范丹杰来源:《法制与社会》2010年第33期摘要本文从商标的价值提出商标性使用的确切范畴,并通过对法条的理解以及侵权推理逻辑的内在分析,提出商标侵权应当以商标性使用和混淆以及联想判断为标准,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前提。
同时认为,商标性使用的判断应该是对被控侵权标识和被控侵权商品是否建立一一对应联系为目标,无需引入原商标进行判断。
关键词商标性侵权标识侵权商品中图分类号:D9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1-116-02传统商标法的立法目的重点在于确保消费者能够将注册商标与其所代表的商品或服务正确联系在一起,防止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来源产生混淆,以此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并保护商标权人的投资。
因此传统商标法的核心是混淆理论。
我国商标侵权案件审判中,法官的推理逻辑也一直是以被控侵权者是否会造成消费者对商品来源产生混淆为判断依据。
鉴于此,笔者通过分析我国法院在审判案件中的推理逻辑,说明商标性使用在商标法侵权案件中的价值。
一、商标性使用的概念和范畴(一)商标与其他标识的商标性使用理解何为商标性使用有必要首先理清标识和商标两个概念。
标识在英文中为“sign”,其意义为用来代表另一个实体的标志。
而商标“trademark”是指:一种特殊的标志,用于使消费者将使用商标的商品或服务与其特定的出处相联系,用于区分于其他人的商品或服务。
商标的特殊性在于将这种指代进行特定的限制,用以实现了特定的目标。
而使用行为是否能实现商标的根本目的,建立商品和服务来源一一對应关系,也就成为是否构成商标性使用的判断依据。
我国《商标法实施条例》第三条规定:“商标法和本条例所称商标的使用,包括将商标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者容器以及商品交易文书上,或者将商标用于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
法条对商标使用的定义并没有进行概括性的定义表明其实质,而是通过列举式的方式列举哪些具体行为可以被认为是商标的使用行为。
商标性使用在侵权诉讼中的作用及其认定凌宗亮【摘要】商标性使用的制度价值在于划定商标法的调整范围以及商标权的权利边界.因此,在侵害商标权纠纷中,应将商标性使用作为侵权判断的前提,以确定被诉标志使用行为是否属于商标法调整,是否进入商标权的控制范围.这是区分商标性使用与标志使用的应然结果.商标性使用与描述性正当使用属于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描述性正当使用属于非商标性使用,但并非所有的非商标性使用行为都属于描述性正当使用.商标性使用的认定属于相对客观的过程,在具体认定时应当避免将其与混淆可能性的判断相混淆,也不应将商品是否在国内销售作为考虑因素.【期刊名称】《电子知识产权》【年(卷),期】2017(000)009【总页数】10页(P73-82)【关键词】商标性使用;侵权判断前提;描述性使用;混淆可能性;地域性【作者】凌宗亮【作者单位】华东政法大学【正文语种】中文金夫人公司于2002年获准注册“金夫人GOLDENLADY及图”商标,核定服务项目为摄影、出租婚纱礼服。
2015年,金夫人公司发现米兰公司擅自将“金夫人”设定为百度搜索关键词,虽然在搜索链接和结果页面中均无“金夫人”字样,但金夫人公司认为米兰公司将其商标设定为关键词的行为构成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
对此,一审法院认为,金夫人公司与米兰公司向社会公众提供的是同一种类型的服务。
消费者如果在“金夫人”的关键词下搜索婚纱摄影服务企业信息时,希望获取的搜索结果应是与金夫人公司存在关联的全部信息,而非在与金夫人公司有关的信息中又混杂了其他企业的无关信息;与金夫人公司没有任何关联关系的米兰公司的企业信息,非常显著地出现在“金夫人”驰名商标的信息搜索结果中,容易导致消费者错误认为享有涉案驰名商标权利的金夫人公司与米兰公司之间,具有商标许可使用或者属于关联企业等特定联系,侵犯了金夫人公司的注册商标专用权,应当承担停止侵权、赔偿经济损失等民事责任。
二审法院则认为,米兰公司将“金夫人”文字设置为推广链接的关键词系在计算机系统内部操作,并未直接将该词作为商业标识在其推广链接的标题、描述或其网站页面中向公众展示,不会使公众将其识别为区分商品来源的商标,不属于商标性的使用。
论商标性使用及商标侵权的认定论商标性使用及商标侵权的认定一、商标性使用的概念关于商标的含义,国内外学者有多种表述,域外法律对此有明确的规定,如德国商标法:“凡用以鉴别工业或商业产品的一切标记都可以作为商标”;日本商标法规定:“商标应具有明显特征,以文字、图形、符号或他们的组合组成”。
本文所论述的商标,是狭义的商标,即指注册商标,商标获准注册之后,商标权人享有注册商标专用权,即排他性权利。
而非注册商标,除驰名商标,其权利人并不享有商标专用权,并不能排除他人使用该商标,这些商标由其使用者所共有。
本文认为商标作为一种商业标记,是为了将自己的商品或者服务与他人提供相同或者类似的商品或服务进行区分而使用的标记,商标最基本的功能是区分商品或者服务的来源。
商标与商品(服务)、商品(服务)的来源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而商标性使用作为商标概念的理性延伸,其是将关联的三者有效连接起来,并将范围限定于商业活动之中。
商标性使用必须限定在商业活动中,商业使用是商标性使用的上位概念,商业使用是指商事主体在商业范围内和市场交易中对于商标的使用,商标在商业活动中须公开使用,以交易为目的。
商标性使用,是在商业活动中,以区分商品或者服务来源的使用,故识别功能是区别商标性使用和非商标性使用的界限,即行为是否具有区分商品或者服务来源的目的和功能,在商标使用行为中,不具有识别作用的,均构成非商标性使用。
我们通常会混淆非商标性使用和商标的合理使用。
商标的合理使用从商标权人的角度看,即是商标权利行使的限制,是指因商标权人与他人的权利及社会公共利益发生冲突,为了平衡各方的利益,在某些情形下,法律对商标权人权利的行使和保护作出限制的规定。
如为了使市场主体能够便捷的向消费者说明其所销售商品的用途或来源的信息,节约信息沟通的成本,允许在商业活动中使用他人的商标,即指示性使用,如电脑公司为了说明电脑内置CPU的生产厂家,在电脑机身上标注“Intelinside”。
商标性使用与商标侵权的判定关系商标是商业活动中的重要标识,是企业的重要财产。
商标使用与商标侵权的判定关系是商标法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规定,商标的使用必须在合法情形下进行,否则就构成商标侵权。
要正确理解商标性使用与商标侵权的判定关系,既要弄清楚商标性使用的概念和范围,也要了解商标侵权的构成和认定条件。
商标性使用是商标法对商标使用的一个基本要求。
商标法对商标使用作出了明确规定,第十二条规定了商标的使用方式和范围。
商标的使用包括商品或服务上的商标标识,商标使用人在商品或服务上使用商标,商标使用人授权他人使用商标等。
商标的使用还包括在广告、包装、标签等商品的宣传和销售中使用商标。
商标的使用必须符合商标法的规定并且在合法情形下进行。
商标的使用既要起到标识商品和服务来源、区别商品和服务的作用,还要符合商标法的规定和商业道德标准,不得侵犯他人的商标权,不得欺骗消费者,不得造成不正当竞争。
商标性使用与商标侵权的判定关系主要体现在商标使用的合法性和商标侵权的认定上。
商标使用的合法性是商标侵权认定的前提条件,商标使用不合法就构成商标侵权。
商标侵权的认定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要件:侵权行为、商标权受到侵权、侵权行为的主体有过错。
只有在侵犯了商标权的情况下,才构成商标侵权。
商标权受到侵害包括了四个方面:商标的专用权受到侵犯、商标的注册权被侵犯、商标的独占权受到侵害、商标的商业利用权被侵犯。
商标侵权的认定要根据商标法的规定和法律的裁判实践进行。
只有在商标使用合法的情况下,才能获得商标的专用权,才能对商标侵权行为提出民事诉讼和行政投诉,才能获得商标律师的代理。
商标的使用方式和范围很广泛,包括商标的直接使用和间接使用。
商标的直接使用主要包括商标的标识使用、商标的授权使用和商标的转让使用。
商标的标识使用是商标使用的最直接方式,是商标使用的核心内容。
商标的标识使用可以通过商标的印刷、刻画、缝制等方式进行。
<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ff66'>浅谈</B>商标侵权行为及其查处商标是国家和企业的重要财产。
保护商标及商标所有人的利益,已成为各国用以争取和维护本国竞争者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最大限度的占领市场的有效手段。
受商标潜在的价值驱使,借助他人知名商标搭“便车”销售自己的商品、将他人商标直接用于自己的产品上假冒注册商标等商标侵权行为时有发生,不仅严重侵犯了商标注册人的利益,而且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
因此,面对越来越多的商标侵权行为,加强对商标专用权的法律保护,依法查处商标侵权行为已成当务之急。
一、商标侵权行为的概念及构成要件(一)商标侵权行为的概念商标侵权行为,是指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
商标专用权是指商标注册人对其注册商标所享有的独占使用权。
商标权是一种独占权,商标权人独家享有在商标主管机关核定的商品或服务上使用其注册商标的权利。
这种独占使用权受到法律的保护。
专用权具有绝对权的性质,它对于任何第三人都有约束力。
因此可见,任何商标的侵权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二)商标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商标专用权是一种特殊的民事权利,商标侵权行为也是一种特殊的民事侵权行为,在构成要件上与一般民事侵权行为有所不同。
商标侵权行为构成要件有两个:一是损害行为。
损害行为是指威胁或破坏商标权专有性的行为。
商标权是一种无形财产权,以专有性为其本质特征。
作为商标权人的专有权,在权利保护范围内,不允许他人侵犯。
二是行为的违法性。
行为的违法性,是指损害行为违反了法律的规定,损害了法律所保护的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具体有两种情形:一是法律明确规定禁止该行为;二是法律虽未明文禁止,但该行为有悖于法律的内在精神和要求。
行为的违法性具有客观实在性。
在实践中,违法性的判断主要在于分析损害行为是否具有违法性阻却事由。
有阻却事由,则损害行为不具违法性,不构成商标侵权;无阻却事由,损害行为即具违法性,商标侵权成立。
浅谈商标性使用和指示性使用的区别我国新《商标法》第48条列举了可认定为商标性使用的具体行为,但没有对商标性使用进行概括性定义。
那究竟何为“商标性使用”?又应当如何判定该行为呢?本人结合所学,简要谈谈,以求教于大方。
一、商标使用作为企业的“牌子”,商标是商家将自己的商品或服务与他人的同种或类似商品、服务相区别而加以使用的标识,是企业智慧的结晶,是产品或服务质量、信誉、知名度的载体。
TRIPS协议高度概括了商标的定义,即:任何能够将一企业的商品或者服务与其他企业的商品或服务区别开来的标记或者标记组合,均应能够构成商标。
这一定义表明商标的主要功能在于区别商品或服务的来源。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商标使用持有不同观点,美国强调商标使用是要把商标实际用到商业之中,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则指出商标使用的核心是区分商品或服务的来源。
结合商标的根本属性,本文认为,商标使用顾名思义就是企业为说明产品或服务的来源,证明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声誉在商业活动中使用对能够表明自己企业产品、服务特征的标记或者标记组合。
因此,商标使用应该满足三个条件:第一,必须将商标用于商业活动中;第二,使用的目的是为了说明商品或服务的来源;第三,通过使用能够使相关公众知悉商品或服务的特征,不混淆商品或服务的来源。
二、商标指示性使用任何权利都是有限制的,即使像商标权这样一种具有排他性、垄断性的知識产权也不例外。
为了对商标权人的私权利进行限制,实现商标权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平衡,商标法上除了包括商标使用概念,还有合理使用制度。
商标的合理使用是指不经商标权人同意而善意无偿使用他人注册商标的合法行为。
在实践中,商标的合理使用以不引起混淆、误认及不引起联想为界限。
商标的合理使用主要包括叙述性使用和指示性使用两类。
叙述性使用体现在我国新《商标法》第59条第一款的规定中。
指示性使用则是为了客观地说明商品或服务的特点、用途等而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使用他人注册商标的行为。
本文着重阐述商标指示性使用。
商标性使用与商标侵权的判定关系商标性使用与商标侵权是商标法领域的两个重要概念,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商标性使用是指对商标的使用符合商标法的规定,具有商标的功能和意义。
而商标侵权则是指在商标法规定的保护范围内,未经商标所有人许可使用其商标或者与其商标近似商标,从而给商标所有人造成损害的行为。
商标性使用与商标侵权的判定关系是商标法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商标权利的保护和维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商标性使用是商标权利的基本前提和条件。
商标性使用是商标权利的归属和行使的前提,只有对商标的商标性使用,商标权利才能够得到保护。
商标性使用是商标法赋予商标所有人的一项重要权利,商标所有人应当通过商标性使用,使得其商标在市场中具有辨识力和区分度,形成商标的市场影响力和商业价值。
商标性使用是商标法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商标保护的一个基本标准。
商标性使用与商标侵权的判定关系在商标权利的界定和行使中具有重要意义。
商标权利的实现依赖于商标的商标性使用,只有对商标进行商标性使用,商标所有人才能够对其商标享有商标法赋予的权利,包括对商标的独占使用权、使用优先权和追索权等。
而商标侵权则是商标权利的侵犯和剥夺,是对商标所有人合法权益的侵害和损害。
商标性使用与商标侵权的判定关系就在于对商标权利的界定和行使进行尺度和法律评价。
只有对商标的商标性使用符合商标法规定的要求,商标权利才能够得到充分保护;而对商标的侵权行为必须具备侵权行为要件和侵权结果,才能够构成商标侵权,从而侵害商标所有人的合法权益。
商标性使用与商标侵权的判定关系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和裁决。
商标性使用与商标侵权的判定关系是一个具体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实际案件进行具体分析和裁决。
商标性使用的界定和评价需要根据具体商标的使用情况、市场情况和商标法的规定进行具体判断;而对商标侵权的界定和评价则需要根据具体侵权行为的要件和结果、商标权利的事实和证据、相关法律的规定和判例等进行具体裁决。
商标法学习心得商标法是指保护商标权益,规范商标注册和使用行为的法律法规。
它旨在保护商标所有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商品和服务的公平竞争,并推动经济的良性发展。
在学习商标法的过程中,我深切体会到商标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以及商标法的作用和意义。
下面是我学习商标法的心得体会。
首先,商标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商标不仅仅是企业的标识,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个好的商标可以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建立品牌形象,提升产品或服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商标是企业价值的体现,是企业形象和文化的象征。
只有拥有独特、具有辨识度的商标,企业才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在商标法中,商标的注册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商标注册是指将商标所有权从一方转移给另一方的法律行为。
通过商标注册,商标所有人可以获得独占性权利,保护商标不受他人侵权。
商标注册是保护知识产权、防范恶性竞争的基础。
只有经过商标注册,商标权利人才能正式行使其权益,享受商标所带来的各种利益。
再次,在商标法中,商标的使用也是一项重要内容。
商标使用是指商标所有人对其所拥有的商标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使用,以维护商标权益和消除公众对商标的混淆。
商标的使用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法律规定,更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商标权益。
只有经过持续和有效的使用,才能使商标在市场中树立信誉,确保商标权益的有效保护。
此外,商标侵权纠纷的解决也是商标法学习中需要关注的一部分。
商标侵权是指他人在未经商标权利人许可的情况下,擅自使用同类或相似商标,造成混淆、误导或损害商标权利人利益的行为。
商标侵权纠纷的解决需要依法进行,通过民事诉讼、仲裁等方式维护商标权利。
学习商标法可以让我们了解商标侵权的表现形式和判定标准,提高对商标侵权行为的识别能力,并学习如何维护自己的商标权益。
最后,学习商标法还需要关注国际商标保护。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超越了国界和地域限制。
因此,保护商标权益也需要借助国际商标保护制度。
谈商标性使用在商标侵权中的地位摘要:本文从商标的价值提出商标性使用的确切范畴,并通过对法条的理解以及侵权推理逻辑的内在分析,提出商标侵权应当以商标性使用和混淆以及联想判断为标准,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前提。
同时认为,商标性使用的判断应该是对被控侵权标识和被控侵权商品是否建立一一对应为目标,无需引入原商标进行判断。
关键词:商标性侵权标识侵权商品传统商标法的立法目的重点在于确保消费者能够将注册商标与其所代表的商品或服务正确在一起,防止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来源产生混淆,以此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并保护商标权人的投资。
因此传统商标法的核心是混淆理论。
我国商标侵权案件审判中,法官的推理逻辑也一直是以被控侵权者是否会造成消费者对商品来源产生混淆为判断依据。
鉴于此,笔者通过分析我国法院在审判案件中的推理逻辑,说明商标性使用在商标法侵权案件中的价值。
一、商标性使用的概念和范畴(一)商标与其他标识的商标性使用理解何为商标性使用有必要首先理清标识和商标两个概念。
标识在英文中为“sign”,其意义为用来代表另一个实体的标志。
而商标“trademark”是指:一种特殊的标志,用于使消费者将使用商标的商品或服务与其特定的出处相,用于区分于其他人的商品或服务。
商标的特殊性在于将这种指代进行特定的限制,用以实现了特定的目标。
而使用行为是否能实现商标的根本目的,建立商品和服务来源一一对应关系,也就成为是否构成商标性使用的判断依据。
我国《商标法实施条例》第三条规定:“商标法和本条例所称商标的使用,包括将商标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者容器以及商品交易文书上,或者将商标用于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
法条对商标使用的定义并没有进行概括性的定义表明其实质,而是通过列举式的方式列举哪些具体行为可以被认为是商标的使用行为。
有学者对商标使用做出了自己的归纳:“商标使用应具备三个条件:商标必须在商业活动中使用;使用是为了说明商品或服务的来源;通过使用能够使相关公众区分商品或服务的来源。
”这种归纳客观陈述了商标性使用的特征。
在此基础上,作者归纳认为,商标性使用应当是,行为人将特定文字或图形等作为标识使用,用以建立该标识与自己特定商品之间的。
(二)“商标及其他标识相同或者近似”与”混淆”的关系我国20XX年的《商标法》并没有引入商标混淆的概念,而是通过侵权二元结构认定商标是否构成侵权。
我国《商标法》第五十二条关于商标侵权构成的条款并无商标混淆可能性之规定,经由“三大司法解释”对“商标近似”、“商品或者服务类似”进行限缩性解释,认为“商标近似”、“商品或者服务类似”乃“混淆性近似”,从而将“混淆”纳入商标侵权构成之中。
应当注意到的是,最高法院并未对“相同商标”和“相同商品或者服务”进行解释,换言之,“混淆可能性”仅能用于解释“近似商标”,而在相同商品上使用相同商标的行为则无需经受“混淆可能性”的检验,亦即直接根据《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一项之规定构成侵权;而只有案情涉及在“类似商品或服务上使用近似商标”、“相同商品或服务上使用近似商标”、“类似商品或服务上使用相同商标”的行为方受“混淆可能性”的检验。
(三)“混淆”与“商标性使用”的关系众所周知,作为商标侵权认定核心,混淆判定是判断消费者是否会对商品和服务及其来源产生混淆,从而导致商标侵权的核心。
在侵权认定过程中,对于商标性使用与混淆判定的关系,学界一直有分歧。
澳大利亚学者Dinwoodie和Janis反对将商标性使用要求作为侵权认定的标准之一,认为“商标性使用”其实就是“混淆”的另一种表达。
而学者Dogan 和Lemley认为:商标性使用应当作为商标淡化侵权的认定要素之一,但是对于商标性使用是否是否应作为混淆侵权的要素,作者并没有解释。
商标淡化侵权和混淆侵权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侵权类型,两者侵犯的法益完全不同,如果将“商标性使用”和“混淆”作等同解释,则是要求在淡化侵权中要求混淆认定,这是荒谬的。
因此,应当认为,Dogan和Lemley区分了“商标性使用”和“混淆”。
国内学者有提出:“商标性使用是为了使相关公众对商品或服务提供者产生误认、混淆,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
”并认为,这种行为“结果是直接侵犯了他人的商标专用权”。
商标性使用和商标混淆是商标侵权认定中的不同部分,不应当被加以混淆。
商标的根本目的在于建立商品和服务于商标之间特定的,而商标的侵权的实质就在于破坏这种。
因此商标的侵权逻辑在于,原商标与原商品建立了特定的,被控侵权商标或者作为商标性使用的标识建立了其商品或服务于被控侵权商品或服务的,因为原商标和被控侵权的标识产生近似从而导致特定被控侵权的产品与原商标产生不当的,混淆商品或服务来源从而导致侵权产生。
因此商标法上商标性使用与混淆判断是两个独立的步骤,前者用以判断被控侵权商标是否起到指示商品服务来源的作用,后者用以判断是否因为商标相同近似使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出处产生混淆。
二、法条理解美国在《兰哈姆法》中很早就确立商标性使用的地位。
《兰哈姆法》第32条(1)(a)规定,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任何人“在商业中将复制、伪造、模仿或欺骗性模仿注册商标的标志用于任何商品或服务的销售、许诺销售、分销或广告宣传,可能引起混淆、误认或欺骗”,都应当在商标注册人寻求下述救济的民事诉讼中担责任。
该条(b)规定,侵权行为还包括“复制、伪造、仿冒或者欺骗性模仿册商标,并将其应用于企图在商业中与商品或服务的销售、许诺销售、分销或广告宣传等方面有关的标签、招牌、印刷品、容器或广告上,并可能引起混淆、误认或欺骗”的行为。
美国制定法关于商标侵权构成是以商标性使用和混淆可能性为要件。
案例法上使用三步检验标准:争议商标是否受到法律包混,争议商标是否用于商标性使用,被告行为是否导致混淆可能性。
只有在前两个条件该当性时,混淆可能性的检验方能被法官使用。
如在RescueCorporationv. Google,Inc.中,如要在商标侵权诉讼中获得《兰哈姆法》32条1款支持,或者关于来源虚假标识诉讼中获得43条a款支持,应当证明:1其拥有的有效商标受《兰哈姆法》保护;2后者使用了该商标;3在商业上;4与对商品或者服务的销售或者促销广告有关。
中国《商标法》第五十二条,《商标法实施条例》第五十条第一款作为认定商标侵权的依据,其法条也涉及商标侵权认定的内在要件问题。
作者理解为,《商标法》第五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一)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
三、商标侵权体系(一)商标性使用与商标侵权认定如前文所述,商标侵权的发生过程为:首先,通过被控侵权商标的使用,建立被控侵权商品或服务与被控侵权标识之间一一对应;其次,因为原商标与被控侵权商标之间相同或近似,或者两者之间从表象上存在某种,从而使消费者在判断中误以为两者是同一商标而产生混淆,或者因为认为两者存在一定的关联关系而产生联想,从而导致混淆和淡化结果,侵犯商标的专用权。
换言之,要发生严格意义上对商品或服务的出处和来源发生混淆误认的商标侵权行为,必须首先建立被控侵权商品或服务于被控侵权标识之间特定的。
没有这种,也就不会因为原商标与被控侵权标识之间的而导致消费者将被控侵权商品或服务与原商标建立而导致侵权结果的发生。
商标侵权的判定应当首先对被控侵权商标的商标性使用进行判定。
如果进行的是非商标性的使用,那么就无法建立被控侵权商品或服务与被控侵权标识之间的特定,也就无从进一步判断是否会造成混淆和联想。
被控侵权标识非商标性的使用不能够成商标侵权。
如果进行的是商标性的使用,那么就有必要进一步比较被控侵权标识与原商标之间的,判断是否构成严格意义上的商标侵权行为。
从商标的本质上讲,商标侵权的不同类型都是对商标存在目的,也就是商品与服务和商标之间一一对应关系的破坏,两者的差别仅仅在于适用的认为破坏这种对应关系的判断标准不同。
但是两者的前提,也就是被控侵权商标作为商标性的使用,才能进一步判断商标是否能构成商标侵权上,两者是一致的。
也就是说,两种商标侵权行为因为商标性使用的概念而成为一个整体。
(二)商标性使用与合理使用我国商标的合理使用主要是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商标的描述性使用,一种是对商标的指示性只用。
前者是指虽然使用商标中的文字或图形,却并非用其只是商品或服务的特定来源,而是对商品或服务本身进行描述。
后者是指使用他人商标的目的在于说明自己提供的商品或服务能够与使用该商标的商品或服务配套。
这两种行为都不构成商标侵权。
描述性使用中,因为商标的产生实际是共有领域,公众对构成该商标的词汇或图形的使用实际上是对第一含义的使用,并不是为了指示自己商品或者服务的特定来源。
也就是说,并不构成商标性使用。
在侵权判断中,不构成商标性使用也就无需判断是否造成混淆或联想而直接认定为不够成侵权。
在著作权和专利权领域中,合理使用的前提都是对他人特定权利客体进行了使用,因为有合理的目的,所以不够成侵权。
也就是说,合理使用是以行为侵权为前提,只是因为特定事由存在而法定排除侵权。
而描述性使用实际是对第一含义的使用,并非是商标法意义上的使用,因此本身不构成侵权。
用合理使用一次认定描述性使用的性质可能产生某些偏差。
因此,有学者提出,对描述性使用归为“非商标意义的使用”更适当一些。
指示性使用则不同,商标的使用者使用该商标的目的在于说明自己的商品或服务于他人的商品或服务配套,是为了建立商品与服务之间的特定,因此构成商标性使用,对于是否构成侵权,则应当进一步判断是否构成混淆。
因此,指示性使用是真正商标法意义上的合理使用行为。
四、总结本文的目的在于说明商标性使用的范畴,同时理清商标性使用与混淆判断在商标侵权认定中相互独立的作用。
同时,在商标侵权体系中,商标性使用实现的统一不同商标侵权类型,对合理使用本质的归纳以及处理商标权与其他权利冲突时应当使用的标准。
注释:王迁.知识产权法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490.Trade mark use is that the test of trade mark use is virtually identical to a confusion test.Dinwoodie and Janis, “Confusion Over Use: Contextualism in Trademark Law”(20XX) 92 Iowa Law Review孙海龙,姚建军.非商标意义使用他人注册商标不构成侵权.知识产权报.20XX(12).论文在线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