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4教师版
- 格式:doc
- 大小:677.00 KB
- 文档页数:6
4.2.1 复杂多样的地形(同步分层作业)1.关于我国地形、地势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形类型单一,山区面积广大B. 地形类型多样,平原面积广大C. 地势中间高,四周低D.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答案】 D【解析】我国地形的特点是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我国很多大河滚滚向东流,最终注入太平洋的原因是()A.我国山区面积广大 B.我国地势西高东低C.我国地形多样D.我国地势中间高,四周低【答案】B【解析】影响河流流向的主要是地势的高低,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并且向海洋倾斜。
所以我国很多大河滚滚向东流,最终注入太平洋,B对,ACD错;故选B。
3.山脉是地形的骨架,我国地形复杂多样。
读下图,判断正确的是()A.①是我国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B.②是我国最平坦的高原——内蒙古高原C.③是我国纬度最高的盆地——四川盆地D.④是我国最大的平原——华北平原【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天山山脉南侧的①地是我国的塔里木盆地,A对;大兴安岭东侧的②地是我国的最大平原东北平原,B错;横断山脉西侧的③地是我国的青藏高原,C错;秦岭北侧的④地是我国的华北平原,我国最大的平原是东北平原,D错;故选A。
4.下列地形区,不是位于第二级阶梯上的是()A.柴达木盆地B.准噶尔盆地C.云贵高原D.阴山【答案】A【解析】我国四大盆地中,柴达木盆地位于第一阶梯的青藏高原上,海拔2600米~3100米,是中国地势最高的盆地,A正确;准噶尔盆地、云贵高原、阴山都位于第二级阶梯上,BCD错。
故选A。
5.下列山脉既是我国省区分界线,又是地势二三级阶梯分界线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①山脉是我国第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但大部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境内,不是省区分界线;②山脉是第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同时还是河北省与山西省的分界线;③山脉也是第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还是重庆市与湖北省的分界线;④山脉是江西省与福建省的分界线,但全部位于第三阶梯,不是阶梯分界线,故选B。
第4课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1.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1.掌握地震波的分类和不同特征2.能说出两个不连续面的名称及根据它们划分的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以及每一圈层的特征3.掌握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及其特征知识点01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一)地震波1,地震波可以分为纵波(P 波)和横波(S 波)。
2,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3,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4,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二)不连续面与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知识精讲目标导航1,在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
这种波速突然变化的面叫不连续面。
2,地球内部有两个不连续面:一个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在这个不连续面下,横波和纵波的速度都明显增加,这个不连续面叫莫霍界面;另一个在地下约2900千米处,在这里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这个面叫古登堡界面。
以这两个不连续面为界,地球内部被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3,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位于莫霍界面以外。
海洋地壳薄,一般为5-10千米;大陆地壳厚,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有高大山脉的地方地壳会更厚。
4,地幔从莫霍界面直至古登堡界面,占地球总体积的80%。
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岩石部分熔融,能缓慢流动。
科学家推断,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地球板块的运动与之相关。
上地幔顶部与地壳都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
5,地核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分为外核和内核两层。
外核是熔融状态的金属物质,科学家认为,外核液态物质的运动形成了地球的磁场。
内核是一个密度极大的固体金属球。
【即学即练1】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震中位于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以东130千米的海域,震源深度10千米,地震引发最高达10米的大海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第四节河流地貌的发育一、河谷的演变发展阶段侵蚀类型地貌初期(A) 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形中期(B) 向下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道更为弯曲,河谷拓宽成熟期(C) 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为主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槽形二、冲积平原的形成位置地貌a山前地带山前冲积平原b河流中下游河漫滩平原c入海口(河口) 三角洲平原三、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影响聚落的形成2.影响聚落的规模(1)耕地破碎地区:乡村规模相对较小。
(2)耕地连片地区:聚落规模较大。
3.影响聚落的分布聚落的选址,要避免受到自然灾害的威胁。
(1)在河流冲积平原上的聚落,一般都分布在洪水淹不到的地方。
(2)山区河谷中:为防御洪水,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即高于洪水位的地方,而且要注意避开地质灾害易发地带。
河流的分选作用河流流速降低,导致泥沙堆积,在沉积时,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因此顺着河流流向,沉积物颗粒由粗到细,具有明显的分选性。
但这个规律只适合于连续发生沉积的某个河段,对于整条河流来说,由于受地形等因素影响,河流的侵蚀与堆积往往是交替进行的。
洪积—冲积平原地貌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在干旱地区,冲积扇边缘因地下水位埋藏浅且堆积物颗粒细,土壤肥沃,绿洲和农业通常分布于此。
考点一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2021·湖南卷)某河流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自南向北流。
该地冬春季节风力较大,受风力和降水的交替影响,河道宽窄常呈季节性变化。
图1示意该河流中游地区。
图2为研究区同一地点某年L月和M月的河道横断面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推测L月和M月可能分别是( )A.3月、5月B.9月、7月C.8月、6月D.5月、9月(2)造成M月河道南宽北窄的主要原因是( )①南部以流水侵蚀为主②南部以风力堆积为主③北部以风力侵蚀为主④北部以流水沉积为主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思维培养】关键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①L月的同地点风力堆积物较厚,根据材料信息,该地的冬春季节多大风,河流的堆积物经过累积,到5月达到最厚,加上这时段河水少,侵蚀作用弱,可推出L月为5月;②M月相比L月同地点风力堆积物较少,可能由于夏季(季节)降水多,流水侵蚀作用强,经过长时间冲刷,风积物被侵蚀,厚度减小,因此M月应为9月调动和运用知识①流向:结合图文,河流由南向北流动;②上游河段:南部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起伏大,河水流速快,侵蚀作用强,流水侵蚀大于风力沉积,河道宽阔;③下游河段:北部位于河流下游,地势平坦,流速慢,上游带来的泥沙到下游河道沉积,河道变狭窄学科素养区域认知掌握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的区域特征,如冬春季多风沙活动综合思维通过河流的横断面风积物变化,可判断不同时间段的外力作用【我的解答】(1)D (2)B河流的侵蚀地貌1.不同河段侵蚀作用的差异不同的河段,河流所受的侵蚀作用不尽相同,对地貌的影响不同。
世界的人口设计说明本节课主要通过解析统计图表,来感受人口数量的变化。
世界人口的分布和原因,主要运用世界人口分布图、世界地形图、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后面学,解读气候特征)、世界人种分布图等地图分析归纳。
三大人种的特征,采用表格对比的方法学习。
世界的人口问题,主要运用漫画,对比人口增长快和人口增长慢产生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培养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并简要归纳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特点。
(综合思维)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并简要归纳世界人口空间分布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成因。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3.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运用资料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的快慢。
(综合思维)4.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资源、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人地协调观)重点难点重点:1.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特点。
2.世界人口空间分布的特点。
3.世界的人口问题。
难点:1.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2.人口问题对资源、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自主学习法、读图法、绘图法、归纳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完成《七彩作业》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
二、学习任务教学模块亡率决定的。
学生:根据课前预习情况,人口自然增长率计算公式为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补充: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表示人口增长,人口数量不断增多(图中ab、bc段);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0,表示人口零增长,人口数量不变;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0,表示新增的人口少于死亡的人口,即人口负增长,人口数量不断减少(图中cd、de段)。
(3)认识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教师:出示教材第64页图4-2“2021年不同收入国家的人口增长率”,读图获取信息,总结不同收入国家人口增长率的差异。
学生: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联系。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速度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速度较快。
绪论0.1复习笔记一、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1.地理学地球表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其范围是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的发展而不断扩大的。
(1)地理学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即只研究地球表层这一部分的人类环境。
地球表层是指海陆表面上下具有一定厚度范围,而不包括地球高空和内部的地球表层。
(2)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三类。
①自然环境由地球表层中无机和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
自然环境根据其受人类社会干扰的程度不同,可分为两部分:a.天然环境或原生自然环境即只受人类间接或轻微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自然地理环境。
b.人为环境或次生自然环境即经受人类直接影响和长期作用之后,自然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地区。
②经济环境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经人类利用改造后形成的生产力地域综合体,包括工业、农业、交通、城镇居民点等各种生产力实体的地域配置条件和结构状态。
③社会文化环境包括人口、社会、国家、民族、民俗、语言、文化等地域分布特征和组成结构,还涉及各种人群对周围事物的心理感应和相应的社会行为。
(3)地理学分类依据系统论,将地理学分为三个主要组织水平和相应学科:①综合地理学研究整个地理环境综合特征的。
②综合自然地理学、综合经济地理学和综合人文地理学分别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
③部门自然地理学、部门经济地理学和部门人文地理学分别研究上述三种环境中各要素的学科统称部门地理学。
2.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天然的和人为的自然地理环境,它具有一定组分和结构,分布于地球表层并构成一个地理圈。
3.自然地理学的分科自然地理学的分科主要涉及两个层次:即研究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特征的称为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称为部门自然地理学。
(1)部门自然地理学包括气候学、地貌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等。
2024北京东城高三(上)期末地理2024.1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1页。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教育ID号涂写在答题卡上。
第一部分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作答在试卷上。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监考老师收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5分)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2023年7月12日,中国北冰洋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2”号考察船从上海出发,开始了第十三次科学考察,途经东海、日本海、白令海等海域一路北上,于9月5日13时55分(北京时间)第一次成功抵达北极点。
据此,回答1、2题。
1.第十三次北冰洋科学考察中,“雪龙2”号()A.穿越亚洲、北美洲分界线后,进入西风带B.进入北极圈后,受浮冰影响航行速度较慢C.跨越东、西半球,行程大约40000千米D.经过热带、温带和寒带,海水表层温差大2.“雪龙2”号抵达北极点时()A.地球公转速度达全年最大值B.白令海峡(170°W)太阳升起C.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为全年最小D.我国北方地区临近白露节气如图为2023年11月6日02时和20时天气图。
读图,回答3、4题。
3.天气系统M()A.向东北移动且势力减弱B.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合上升C.给甲地带来连续性降水D.使甲地从东北风转为西北风4.11月6日02时到20时,图中乙地()A.台风登陆,出海渔船回港B.风和日丽,适宜户外运动C.暴雪预警,加固蔬菜大棚D.冷锋过境,适当添加衣物农业是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合作的一个重要领域。
在中国的援助下,非洲林波波河下游已开垦4.5万余亩良田种植水稻。
如图为林波波河水系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林波波河()A.以降水补给为主,流量季节变化大B.参与海陆间水循环,塑造峡湾地貌C.结冰期较长,内河航运的价值较低D.流域内的国家植树造林,改善水质6.中国援助林波波河下游的水稻种植项目有利于该区域()①提高粮食供给量,缓解粮食短缺问题②促进土地资源的开发,增加耕地面积③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扩大粮食出口④推广优质的品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如图为祁连山东段某地地质剖面图。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第4讲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考点一地球自转的特征1 自转轴地轴,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2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1)侧视:自西向东(如图甲)。
(2)俯视:从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如图乙)。
从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如图丙)。
3 自转周期4 自转速度一、地球自转速度的比较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变化规律如下图所示。
1.角速度的比较首先看是否为极点,极点上角速度为0;非极点上任何地点(包括海拔不同的地点)角速度都相同,都是15°/时、1°/4分钟。
如地球同步卫星的角速度与地面对应点的角速度相同。
2.线速度的比较(1)海拔相同看纬度:海拔相同的情况下,同一纬线上线速度相同,不同纬线上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计算公式为赤道线速度(1 670km)×cosΦ(Φ为当地的地理纬度),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点线速度相同。
南、北纬60°上的线速度约为赤道上的一半,南、北极点的线速度为零。
(2)纬度相同看海拔:同一地点或同一纬线上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如地球同步卫星的线速度大于地面对应点的线速度。
二、影响因素与应用1.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的因素航天发射基地应选择在自转线速度较大、纬度低、海拔高的地区,并且向东发射。
海南文昌是我国继西昌、酒泉、太原之后建设的第四个航天发射中心。
海南文昌相对于其他三个航天发射中心地理纬度低,可充分借助地球自转动力,节省燃料,降低发射成本。
三、线速度等值线的判读(1)根据等值线数值和排列规律,判断所在半球和纬度高低。
自转线速度由北向南递增的为北半球,递减的为南半球(如下图为北半球)。
自转线速度介于1 670~1 447 km/h的位于低纬度地区,介于837~1 447 km/h的位于中纬度地区,介于0~837 km/h的位于高纬度地区(如下图为中纬度)。
2023年人教版部编本小学地理二年级上册地理园地4教案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
2. 通过研究家乡的地理,提高学生的地理意识和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地理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1. 家乡的地理位置及地理环境。
2. 家乡的各种气象、地貌、动植物资源等。
3. 家乡的特产、名胜古迹等。
教学重点1. 研究家乡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
2. 掌握家乡的各种气象、地貌、动植物资源等。
3. 学会用自己的话描述家乡的特产、名胜古迹等。
教学难点1. 研究家乡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的方法和意义。
2. 通过研究家乡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提高学生的地理意识和环保意识。
3. 研究各种气象、地貌、动植物资源等的概念和特点。
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
2. 图片展示教学法。
3. 问答交流教学法。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或学生自己描述,导入新课,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
第二步:讲解家乡的各种气象、地貌、动植物资源等通过图片或小故事的讲述,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各种气象、地貌、动植物资源等。
第三步:学生分享家乡特产、名胜古迹等学生分组交流,分享家乡特产、名胜古迹等,并进行简单的描述。
第四步:小结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回答问题的形式,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
作业布置1. 小组讨论:讨论如何保护家乡的自然环境并撰写讨论结果。
2. 画一张关于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图。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了解了家乡的地理环境、气象、动植物资源、特产、名胜古迹等相关知识,增强了地理意识和环保意识。
学生在本节课中被分组交流,分享了家乡特产、名胜古迹等,并进行了简单的描述。
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研究,发扬了他们的个性,激发了他们的研究兴趣。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如何启发学生思考和感知家乡的地理景象,让学生们主动去了解和保护环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认为学生们的环保知识得到了提高,同时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也更加深入和准确了。
4.1 常见地貌类型课程标准课标解读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1.说明喀斯特地貌的成因、在我国的分布和主要地貌特征2.说明河流(流水侵蚀、堆积)地貌的成因、分类和分布3.说明风沙(风力侵蚀、堆积)地貌的成因和分布 4.说明海岸(海水侵蚀、堆积)地貌的成因和分布知识点01 喀斯特地貌1,组成地壳的岩石,有一部分是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
在适当条件下,这类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2,我国的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3,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有溶沟,洼地,峰林等。
4,溶沟呈长条形或网格状,地面高低不平,崎岖难行,溶沟进一步发展,可形成面积较大的洼地。
有的洼地可达数平方千米,底部平坦,在广西,贵州等地被称为坝子,是当地重要的农耕区。
5,洼地边缘残留的岩体,常常呈锥状耸立,构成峰丛、峰林。
峰林可演变为孤峰,以至残丘。
6,地下喀斯特地貌以溶洞为主,溶洞长数米到数百千米,常常呈层状分布,溶洞顶部常见向下发育的石钟乳,石幔或石帘;底部常见向上发育的石笋,石钟乳和石笋连接起来,形成石柱。
【即学即练1】天窗结构是地下河顶部通向地表的透光部分,下图为我国某地的地貌地质剖面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目标导航知识精讲1.根据上图中岩层走向与地表状况等分析,当地()A.各处岩层断层发育形成天窗构造B.地质历史上发生过地壳水平运动C.外力侵蚀程度较低岩层较为完整D.灰岩与砂页岩共同构成当地地貌2.猜测图中天窗构造中水体的特征描述正确的是()A.水位季节变化小B.ph值呈弱酸性C.终年水温偏高D.雨水补给为主【答案】1.B2.A【分析】1.根据所给地貌地质剖面图中信息可得知,天窗构造由外力作用形成,排除A;D2以上各岩层走向具有一定坡度,说明这里是褶皱构造一部分,B正确;地表起伏明显,地下暗河发育,说明这里岩溶地貌典型,排除C;参与化学侵蚀的岩石主要为碳酸盐矿物构成为主,排除D。
2024天津高考真题地理(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天津地处“九河下梢”,是著名港口城市,历史上因河而生、向海而兴。
完成下面小题。
1. 与天津城市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的河流是()A. 甲、乙B.C. 乙、丙D. 丙、丁2. 对图中所示四条河流当前主要功能描述正确的是()A. 甲一物资运输B. 乙一淡水养殖C. 丙一蓄水灌溉D. 丁一分水泄洪研究发现,在全球变暖过程中,气温变化幅度最大的是北极地区,这与北极海冰减少对气温增幅的放大作用密切相关。
差值(104km2)(差值=当月海冰面积-上月海冰面积)。
完成下面小题。
3. 据图分析,该年北极海冰面积的变化特点是()A. 1月增长最快B. 4月缩小最快C. 9月面积最小D. 12月面积最大4. 从海气相互作用角度判断,北极海冰面积减少会导致()A. 海面蒸发减弱,热量损失减少B. 大气对海面逆辐射减弱C. 极地东风和极地高压均增强D. 海面对大气的辐射增加下图是澳大利亚地形和气候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 如果只考虑纬度地带性,那么25°S的植被类型应当是()A. 荒漠B. 低矮灌木丛C. 泰加林D. 苔原6. 下列关于澳大利亚东、西两岸水热条件不同的原因最准确的是()A. 相对海拔高度差异大B. 大气环流和海陆位置不同C. 两侧洋流性质相同D. 盛行风不同4月下旬某日,华北地区某市经历了一次锋面天气过程,气象小组利用该市近地面到3千米高空风场图(下图),研究该天气系统。
完成下面小题。
7. 经研究,绘制出的不同时刻锋面高度位置图与实际相符的是()A. B.C. D.8. 上图所示时段,该市最有可能经历的天气过程是()A. 疾风骤雨气压升高B. 阴雨绵绵气温升高C. 云淡风轻气温降低D. 浓云密布气压降低广州国际生物岛原名官洲岛,位于广州市东南端,占地面积约1.83km2,南依广州大学城。
2024年地理教师学期教学计划范文一、教材内容概述本册教材共划分为四个教学单元,包含32课内容。
具体如下:1、《工具和机械》单元旨在阐述常用工具如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等的基础原理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形状和结构》单元聚焦于解析建筑物中常见的形状与结构特点,并探讨从材料选择到设计过程中的创新方法,旨在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3、《能量》单元涵盖电能、水的三态变化、太阳能等知识点,及其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
4、《生物的多样性》单元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种类的多样性以及同种生物个体间的差异,理解生物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的适应性,并认识到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二、学生状况评估本教学班级共计若干名学生,其中女生若干名。
经过数年的科学课程学习,大部分学生对科学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
他们对周遭世界充满好奇心与探索欲望,乐于动手实践,擅长操作。
存在的问题包括: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效率不高,未能充分利用课堂时间;部分学生发言不够积极,需重点培养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提升科学知识与探究技能。
三、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并具备设计与制作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常见形状与结构的能力,并激发其通过设计与制造“桥梁”来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研究热与燃烧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结合日常生活进行科学分析的能力。
4、使学生理解能量及其变化,并通过实验操作亲身体验。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科学知识,形成科学的生活习惯。
2、让学生深入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亲历探究全程,以获取科学知识,增强实践能力,并享受探究的乐趣。
3、指导学生运用假设,分析因果关系,注重实验观察能力、数据采集与结果解释,以及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资源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瓦屋山又名“蜀山”,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左图),孤峰状的山体拔地而起,山体顶部由玄武岩组成,下面是数百米厚的石灰岩,山顶面平坦如桌台,周边悬崖陡壁围绕,72道瀑布从绝壁倾泻而下,地质学家誉其为“中国桌山,人间仙台”(右图)。
瓦屋山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96.1%。
瓦屋山旅游资源丰富,其中瓦屋山滑雪场是一个天然的滑雪场,全年覆雪时间达190多天。
(1)分析瓦屋山多瀑布的原因。
(2)推断瓦屋山岩石及山体形成的地质过程。
(3)阐述瓦屋山森林覆盖率对当地滑雪场的影响。
【答案】(1)气候湿润,降水量大;岩壁陡峭,落差大;顶部平坦,径流分散。
(2)远古时期为海洋环境,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岩浆喷发,冷却凝固形成玄武岩覆盖其上;地壳断裂抬升,形成断块山。
(3)瓦屋山森林覆盖率高,有利于涵养水源,增大空气湿度,增加降雪量;有利于减缓融雪速度,延长积雪时间;可以美化环境,提高滑雪场的吸引力。
【解析】本题以瓦屋山为载体,主要考查了瀑布、瓦屋山形成过程及森林的作用。
(1)根据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瓦屋山又名‘蜀山’,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可知,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降水量大;“周边悬崖陡壁围绕”可知,岩壁陡峭,落差大;“山顶面平坦如桌台,72优选例题地貌大题优练4道瀑布从绝壁倾泻而下”可知,山顶顶部平坦,径流多且分散。
(2)根据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下面是数百米厚的石灰岩”可知,远古时期该地为温暖的海洋环境,经化学沉积形成石灰岩;“山体顶部由玄武岩组成”可知,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玄武岩覆盖在石灰岩上;“孤峰状的山体拔地而起”可知,经过地壳断裂抬升后,形成断块山,岩壁陡峭。
(3)根据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瓦屋山森林覆盖率高,可以涵养水源,增大水汽蒸发,有利于降雪的形成;森林调节气温,减缓积雪融化的速度,延长积雪存在的时间;森林还可以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提高滑雪场对客源的吸引力。
2024北京丰台高二(下)期末地 理2024.07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5分)本部分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基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背景,国家设立关中——天水经济区,该区域是我国重大装备制造业集聚地。
图1为该经济区位置示意图,表1为该经济区重要城市产业特征。
据此回答第1〜3题。
1.关中——天水经济区 A.具有明确的边界 B.地跨三个省级行政区 C.按自然特征划分D.交通线路放射状布局2.该经济区的优势条件有 ①全年水热充足 ②基础设施完善③工业基础良好④交通位置优越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该经济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洪涝灾害频繁C.产业结构趋同B.地势起伏大D.劳动力不足2024年1月26日,虎林至长春天然气管道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建成后将与东北地区天然气骨干管网实现互联互通。
图2为该工程线路分布图。
读图,回答第4、5题。
4.该线路A.位于暖温带,地势第二级阶梯B.途经大量溶洞,修建难度较大C.穿越秦岭山地,易受滑坡影响D.沿线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5.该工程建成后将A.增加吉林省的交通运输压力B.助力东北地区全面振兴发展C.促进黑龙江省石油资源开发D.导致沿线生态环境质量下降2023年底,G省某地级市在该省省会城市建设科创飞地,实现研发在外地,生产在当地的共建机制。
读图3,回答第6、7题。
6.G省地级市建设科创飞地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研发效率B.促进产业转出C.缓解用地紧张D.加快人才流动7.该共建机制有利于省会城市A.改善大气环境质量B.扩大用地规模C.发挥辐射带动作用D.承接产业转移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分布有大面积的红树林,该区域地处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上,是候鸟理想栖息地。
图4为当地红树林景观。
据此回答第8〜10题。
8.红树林的主要功能有①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②调节沿海气候,加大温差③减弱狂风巨浪对堤岸的侵蚀④提高海水盐度,利于晒盐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9.当地成为候鸟理想栖息地的主要原因有①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食物充足②河滩面积广,为候鸟提供栖息空间③水体、空气质量优良,适合栖息④保护区人类活动少,对候鸟干扰小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0.为促进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当地应A.大力发展海水养殖,提高经济效益B.加强环境监测,限制污染物的排放C.引进外来物种,增加生物的多样性D.2024年5月,中方团队参与的亚吉铁路运维服务圆满收官。
小学四年级地理课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并研究有关地理方面的知识,培养他们对地理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具体目标如下:1. 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和构成。
2. 研究四大洲的名称和位置。
3. 掌握一些常见地理术语,如海洋、大陆、山脉等。
4.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地理思维。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电子白板或黑板- 彩色粉笔或白板笔- 地球仪或地图- PPT课件(可选)2. 学生准备:- 教材《地理知识小百科》- 铅笔、橡皮擦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展示一张地球仪或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并问学生地球是什么形状的。
引发学生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 通过地球仪或地图,讲解地球的基本构造和形状。
- 向学生介绍四大洲的名称和位置,通过展示图片或PPT辅助讲解。
3. 活动实践(20分钟)- 分发教材《地理知识小百科》,让学生自行阅读四大洲的相关内容,并在地图上标出四大洲的位置。
- 分小组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并分享他们对地理的理解和认识。
4. 练与巩固(15分钟)- 老师提问相关地理术语,让学生积极回答并解释其含义。
- 发放练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地理知识。
5. 小结与展望(5分钟)- 提醒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地理知识。
- 鼓励学生对地理课继续保持好奇心和研究兴趣,并展望下一节课的内容。
四、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研究态度。
2. 通过练习题的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2024新教材七年级上册Unit4单词讲义1.biology/ baɪˈɒlədʒi /n.生物学Biology is my favourite subject.生物是我最喜欢的学科。
➢汉译英:Ella 最喜欢的科目是生物因为它是有趣的。
Ella’s favourite subject is biology because it’s fun.2.IT英[ˌaɪ ˈti:] abbr.(=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kˈnɒlədʒi] )信息技术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rea is at the first floor of the hall.信息技术展区位于展厅一楼.➢汉译英:Peter不喜欢信息技术,因为它很难。
Peter doesn’t like IT because it’s very difficult.3.geography[dʒiˈɒɡrəfi] n.地理(学)My geography teacher is friendly.我们的地理老师很友好。
4.history[ˈhɪstri]n.历史,历史课It has a history of over two thousand years.它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汉译英:他是一名历史老师He is a history teacher.5.boring[ˈbɔːrɪŋ] adj.乏味的,令人生厌的It is boring to listen to the same story. 听相同的故事是令人厌烦的.The movie is boring. 这部电影是乏味的。
➢汉译英:Ella 不喜欢历史,因为它是乏味的。
Ella doesn’t like history because it’s boring.➢辨析形容词:boring /bored●"bored" 通常用来形容人,强调的是人的内心感受。
下图为一段晨昏线,M、N位于赤道,P点为晨昏线与70°S纬线的切点,O点在P点的西北且相差50个经度,OP间的日期为11月21日,且与其它部分日期不同,读图回答1~4题。
1. 若M、N两地在地图上的最小距离是10厘米,该地图的比例尺为A. 1:20000000B. 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200千米C. 1:200000000D. 二千分之一【答案】C【解析】M、N两地实际距离为20000KM。
因此该图比例尺为1:2000000002.若一架飞机从N点飞到O点,其最近航线的航行方向为A.一直往西B.先往东南再往东北C.先往西南再往西北D.先往南再往北【答案】C【解析】N到O为晨昏线的一段,最近航线的航行方向为沿晨昏线走,N到P再到0先往西南再往西北.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此时北京时间为11月22日23时40分B. NP为昏线C. 此时北京时间为11月22日16时40分D. P点正好看到太阳从正北方升起【答案】C【解析】从题干可知NP为晨线,P点的地方时为11月21日零时,经过O点经线的经度为180°,OP之间相差50°,则O点的地方时为20时40分,因为0点时间与120°E相差4小时,所以北京时间为11月22日16时40分。
P点正好看到太阳从正南方升起。
4.从这一天到近日点这段时间内,P点的移动方向是A.向南移动B.先向南后向北C.向北移动D.先向北后向南【答案】D【解析】从这一天到冬至日这段时间内,P点的移动方向是向北直至南极圈,从冬至日到地球运动至近日点(1月初),P点的移动方向是向南。
“太阳出来罗儿/喜洋洋哦/朗罗/挑起扁担朗扯/光扯/上上岗哦……”(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民歌也是地理环境的一面镜子。
回答5~6题。
5.这首民歌是A.新疆民歌B.内蒙民歌C.晋陕民歌D.川渝民歌6.民歌反映的地理环境特点是A.天气晴朗B.地形坦荡C.沟壑纵横D.云雾缭绕【答案】5、D 6、D【解析】四川盆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盆地气流不易扩散、太阳辐射在我国最少,有“蜀犬吠日”之说,难得一见太阳露脸,所以才有太阳出来特高兴民风。
结合上岗、扁担、联想到帮帮军、蜀道难、山城雾都,故选D、D读“新疆某山地沿经线的地形剖面图”及对应的年均降水量资料,回答7题。
7.若此山有森林带的分布,则最可能分布在图中的A.a处B.b处C.c处D.d处【答案】 B【解析】北坡b处降水量达600毫米出生人口性别比为每出生百名女婴相对的出生男婴人数。
读我国人口变化趋势图,回答8~9题8. 据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2011年增加的人口与2010年相同 B.每年新增加人口男性多于女性C.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 D.人口总量保持快速增长9. 出生人口性别比在2008年后持续下降的原因可能是A.重男轻女的思想任存在 B.受人口自然增长惯性影响C.国家采取禁止医学鉴别婴儿性别的措施 D.妇女地位得到不断提升【答案】8、B 9、C【解析】第8题:据图可知,人口自然增长率在2010年和2011年相同,所以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是持续下降;由于人口基数不同,2011年增加的人口多于2010年;人口总量保持增长,但速度放慢了;出生性别比大于100,故每年新增加人口男性多于女性。
第9题:2008年后出生性别比持续下降是因为我国采取了禁止医学鉴别婴儿性别的措施。
读南海部分海域等深线示意图,回答10~11题10. A、B的海底地形分别是A.大陆架大陆坡 B.大陆坡海沟C.大陆架海沟 D.大陆坡海岭【答案】A【解析】根据等深线可判断出A、B的海底地形分别是大陆架和大陆坡。
11. 近年来我国美的、格力、TCL等著名家电品牌企业纷纷前往C国投资建厂, C国吸引这些企业前往投资的主要原因是A.C国生产技术水平高 B.C国原料丰富C.C国劳动力充足 D.C国接近东南亚市场【答案】D【解析】C国是越南,和中国相比,生产技术水平低,劳动力成本低,中国企业来此投资除以上原因外,还看重它离东南亚近这个广阔的市场。
36.(26分)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温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读图描述甲、乙两地1月气温差异,并说明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10分)(2)简述图中乙地农业生产的特点,并指出甲地周边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8分)(3)简述图示区域发展工业可使用的原料和对应的主要工业部门。
(8分)36、【参考答案】:(1)1月乙地气温高于甲地气温。
甲地气温较低的原因是:甲地的纬度略高;甲地(位于大兴安岭西侧的内蒙古高原)海拔相对较高;甲地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温度低(或甲地靠近冬季风源地) 乙地气温较高的原因是:乙地纬度较低;乙地地势海拔较低;乙地西侧有大兴安岭阻挡,削弱了冬季风的影响(10分)(2)甲地农业生产特点:以种植业为主;人均耕地面积多;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主要作为商品。
(6分)乙地周边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土地荒漠化(2)(3)自然资源方面:油气资源——石油工业;煤炭资源—采煤工业和煤化工业;森林资源——木材加工业。
(4分)农业基础方面:亚麻——纺织工业;甜菜——制糖工业;牲畜产品——畜产品加工业。
(4分)37.(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某国家部分地区降水量分布图。
艾尔湖位于该地中部的沙漠之中,是当地最大的湖泊,低于海平面16米。
其经常时而出现,时而消失。
(1)据图说明该地区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8 分)(2)推断艾尔湖时而出现,时而消失的原因。
( 6 分)(3)你是否赞同引海湾水入艾尔湖,说明理由。
(6 分)37【参考答案】:(22分)(1)降水分布不均匀,南北多、中部少(或由南北两侧向中部递减)(2分)。
原因:北部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富;(2分)南部冬季主要是西风带带来大量降水;(2分)中部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全年干旱少雨。
(2分)(2)艾尔湖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易消失。
(2分)艾尔湖主要水源补给的河流为时令河,干旱时补给河流出现断流,加之湖水、河流蒸发快,湖水就会干涸;(2分)(3)赞同。
(2分)(引海湾水入艾尔湖,可使其获得稳定的水源补给)可使湖面(湿地)增大,可缓解当地的气候干旱度;增加生物多样性;改善艾尔湖地区的生态环境。
距离海湾近,便于施工。
(4分,答出两点即可)不赞同。
(2分)大型工程对环境的破坏具有不可预见性和过程的不可逆性;由于沿线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引水会加剧沿线地区的盐碱化;使沿线地区地下水含盐量增加;需开挖河道,工程量大,难度大,周期长,投资高。
破坏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
(4分,答出两点即可)地理选考题请考生在第42、43两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第一题计分。
做答时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写上。
42.(10分)选修【旅游地理】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位于欧洲腹地的瑞士,虽然只有4.1万平方公里的面积、760万人口,资源匮乏,但瑞士旅游业十分发达,早已成为与机械、化工并列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
瑞士旅游业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多年来瑞士每年的游客均达6500万人次,其中外国游客逾1300万人次,年均旅游收入近130亿瑞士法郎,位居世界旅游大国前十位,旅游竞争力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材料二:瑞士旅游图简述瑞士旅游业发达的原因,并分析中国游客到瑞士旅游较少的原因。
42、【参考答案】:瑞士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集群状况好,游览价值高;距欧洲发达国家近,交通通达度高;发展旅游业的历史悠久,有丰富的经验和较好的旅游设施,环境承载量大。
(6分)原因:由于距离较远,花时较多;由于时差、地域和文化的差异,导致出游仅仅是走马观花,无法深入(4分)43.(10分)选修【自然灾害】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自然灾害在全球范围频繁发生,自然灾害影响着人类生命安全,给人类造成极大经济损失,对自然环境也产生了极大的破坏。
据资料回答:一般年份中国自然灾害损失估计表(1)据图表找出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什么?并分析其成因(6分)(2)修水库会改变自然环境的一些特点。
2004年秋季,渭河流域发生洪水泛滥,陕西人就怪罪于三门峡水库,三门峡水库的管理者却认为洪水泛滥是陕西人自己造成的。
请结合有关地理知识站在水库管理者的角度分析这是为什么?(4分)43、【参考答案】(1)干旱和洪涝(2分)季风气候的不稳定导致我国旱涝灾害较为频繁(2分)我国众多的人口和悠久的农业历史是的旱涝灾害的影响加大(2分)(2)管理者的理由: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成效不够(2分),导致三门峡水库泥沙淤积严重,也使得渭河许多河段形成了地上“悬河”。
(2分)44.选修【环境保护】(10分)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2013年3月10日,黄浦江上游松江横潦泾水面近日出现1200多死猪。
新民网记者来到事发现场看到,虽经过连日打捞,但水面上仍不时可看到漂浮的死猪,河道上的打捞作业也仍在继续。
此外,今天记者在死猪耳朵上看到了类似禽畜身份证的“耳标”,目前有关部门也正在根据这一线索,追查这批死猪的来源。
(1)此次事件波及到的省区有哪几个?(4分)(2)你认为事件发生后,应采取哪些措施能有效减少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6分)44、【参考答案】1、(4分)上海浙江(嘉兴)2、(6分)(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了应急处置小组,启动了事故调查处置工作。
积极做好与相邻省市的沟通、协助,共同处理好这起事故。
(2)加紧对河道内的死猪及其它污染物进行打捞。
(3)为避免对取水口水质造成污染,有关部门将对自来水厂进行定期、定时检验。
(4)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断源截污,封堵源头,清理污染物,以从源头上制止死猪不规范处置行为,池是一个密闭的水泥罐体,通过厌氧发酵技术无害化处理死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