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基础教案6[1]
- 格式:doc
- 大小:1.87 MB
- 文档页数:20
中职学校《电工基础》教案教 案教学过程:第1章 电路的基础知识 §1-1电路和电路图一. 电路的基本组成1.电路:电路是电流的流通路径, 它是由一些电气设备和元器件按一定方式连接而成的。
复杂的电路呈网状, 又称网络。
电路和网络这两个术语是通用的。
2.电路的组成:电源:电源是电路中提供电能的设备。
负载:电路中吸收电能或输出信号的器件导线和开关:导线是用来连接电源和负载的元件。
开关是控制电路接通和断开的装置。
(a )(b )R二、电路的基本功能电路的功能有两大类:一是电路的一种作用是实现能量的传输、分配和转换。
另一种作用是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处理。
三、电路图实际电路可以用一个或若干个理想电路元件经理想导体连接起来模拟, 这便构成了电路模型。
鼓励学生自己找出日常生活中的电源负载,帮助学生理解电源、负载的定义。
电路图:用统一规定的图形符号画出电路模型图称为电路图。
1.电路原理图用电路符号描述电路连接情况的图称为电路原理图,简称电路图或原理图。
2.原理框图原理框图也简称框图,它是一种用矩形框、箭头和直线等来表示电路工作原理和构成概况的电路图。
3.印制电路图电路元件的安装图称为印制电路图四、电路原理图常用图形符号在一定条件下对实际器件加以理想化,只考虑其中起主要作用,理想电路元件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简称为电路元件。
电阻元件是一种只表示消耗电能的元件;电感元件是表示其周围空间存在着磁场而可以储存磁场能量的元件;电容元件是表示其周围空间存在着电场而可以储存电场能量的元件等。
记忆表1-1常用图形符号安全教育,白露要到了,天气由热转凉,预防感冒。
作业,教材P5 2教 案教学过程:§1-2 电流和电压(一)复习旧课:电路的基本组成 讲授新课:电流和电压安全教育,上下楼梯,请靠右行,轻声慢步,请勿拥挤。
一、电流电流的形成,简单阐述电流的本质,从物质内部结构进行分析.电荷的定向运动形成电流1.电流的方向电流:带电粒子(电子、离子等)的定向运动, 称为电流。
新课《电工基础》课程教案周次第7、8周课型新授课课时4课时授课教师王春举授课班级13春机电电子班、机电数控班授课题目6-1电磁感应现象6-2感应电流的方向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态度)1.理解电磁感应现象。
2.掌握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3.掌握楞次定律和右手定则。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1.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楞次定律和右手定则。
难点:1.判断是否产生感应电流。
2.楞次定律和右手定则的应用。
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学法指导讲授指导教具或学具黑板、PPT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前复习1.电流产生的磁场。
2.右手螺旋定则的内容。
第一节电磁感应现象1.演示(1)让导体AB在磁场中向前或向后运动。
学生听练现象: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说明电路中有了电流。
(2)导体AB静止或做上、下运动。
现象: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说明电路中无电流。
结论I:1.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就有电流产生。
2.演示(1)把磁铁插入线圈或从线圈中抽出。
现象: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2)磁铁插入线圈后静止不动,或磁铁和线圈以同一速度运动。
现象:电流表指针不偏转,说明闭合电路中没有电流。
结论II:只要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电路中就有电流产生。
3.演示如图6-3(1)打开开关、合上开关或改变A中的电流。
现象:与B相连的电流表指针偏转,说明B中有电流。
结论III:在导体和磁场不发生相对运动时,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电流产生。
分析结论I、II、III得总结论:①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电流产生。
②电磁感应现象: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
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讨论:1.如图所示,在通电直导线旁有一矩形线圈,下述情况下,线圈中有无感应电流?为什么?(1)线圈以直导线为轴旋转。
(2)线圈向右远离直导线而去。
第二节感应电流的方向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方法:(1)右手定则(2)楞次定律一、右手定则1.内容:伸开右手,使大拇指与其余四指垂直,并且都与手掌在一个平面内,让磁感线垂直进入手心,大拇指指向导体运动方向,这时四指所指的方向为感应电流的方向。
电工基础知识教案教案名称:电工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电工工作的基本概念和职责。
2. 理解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电学概念。
3. 掌握电路图的读取和分析方法。
4. 学习电气安全知识,遵守相关操作规范。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电工工作概述1. 电工的定义和职责- 电工的工作范围- 电工的重要性和职责2. 电工的工作环境和要求- 电工的工作场所- 电工的工作服装和个人安全装备要求- 电工的职业道德和技能要求第二部分:基本电学概念1. 电流的概念与计量单位- 什么是电流- 定义和计量单位2. 电压的概念与计量单位- 什么是电压- 定义和计量单位3. 电阻的概念与计量单位- 什么是电阻- 定义和计量单位第三部分:电路图的读取和分析1. 电路图的基本元素- 电源符号- 电阻符号- 开关符号2. 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 串联电路的特点与分析- 并联电路的特点与分析3. 电路图的读取方法- 读取电路图的步骤- 分析电路图的基本原则第四部分:电气安全知识1. 安全操作规范- 电工作业的注意事项- 使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2. 电气事故与防范- 常见的电气事故类型- 电气事故的防范措施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介绍电工基础知识。
2. 互动讨论法:学生参与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案例,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4. 实验演示法:进行简单的电路实验演示,加深对电路概念的理解。
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提问学生关于电工基础知识的问题。
2. 练习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和作业,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
3. 课堂互动:通过学生互动和讨论,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教学资源:1. 课本:电工基础教材2. 电路实验装置3. 视频教学资源教学辅助手段:1. 投影仪和电脑2. 演示板、白板或黑板3. 实验工具和材料教学进程安排:第一课时:- 电工工作概述- 电工的定义和职责第二课时:- 电工的工作环境和要求- 电工的工作服装和个人安全装备要求第三课时:- 电流的概念与计量单位- 电压的概念与计量单位第四课时:- 电阻的概念与计量单位- 电路图的基本元素第五课时:- 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 电路图的读取方法第六课时:- 安全操作规范- 电气事故与防范教学总结: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电工工作的基本概念和职责,理解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电学概念,掌握电路图的读取和分析方法,并学习到电气安全知识,遵守相关操作规范。
《电工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及组成;(2)掌握欧姆定律、功率公式及电能的计算;(3)学会使用万用表、电流表、电压表等电工测量工具;(4)能够分析并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演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2)运用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电工技术的兴趣和爱好;(2)增强学生安全意识,遵守用电规则。
二、教学内容1. 电路的基本概念及组成(1)电路的概念:电流、电压、电阻;(2)电路的组成: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
2. 欧姆定律及功率公式(1)欧姆定律:I = U/R;(2)功率公式:P = UI。
3. 电能的计算(1)电能的单位:焦耳(J)、千瓦时(kWh);(2)电能的计算公式:W = Pt。
4. 电工测量工具的使用(1)万用表:电压、电流、电阻测量;(2)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3)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的电压。
5. 简单电路的分析与解决(1)串并联电路的特点;(2)串并联电路的计算;(3)故障诊断与维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电路的基本概念及组成;(2)欧姆定律、功率公式及电能的计算;(3)电工测量工具的使用;(4)简单电路的分析与解决。
2. 教学难点:(1)欧姆定律、功率公式的应用;(2)电工测量工具的选用与操作;(3)串并联电路的计算与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公式及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2. 实验法:进行电路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电路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4. 问题解答法: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和指导。
五、教学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课件;2. 实验器材:电路实验套件、万用表、电流表、电压表、导线、开关等;3. 参考资料:电工技术相关书籍、网络资源。
电工基础教案模板(共7篇)第1篇:电工基础教案课题1-3电阻教学目标了解电阻的概念和电阻与温度的关系,掌握电阻定律。
教学重点电阻定律教学难点R与U、I无关;温度对导体电阻的影响。
教学过程及内容一.组织教学准备教案,检查出勤情况二.复习提问1、什么是电流?2、电流的计算公式三.新课讲解第三节电阻一、电阻1.导体对电流所呈现出的阻碍作用。
不仅金属导体有电阻,其他物体也有电阻。
2.导体电阻是由它本身的物理条件决定的。
例:金属导体,它的电阻由它的长短、粗细、材料的性质和温度决定。
3.电阻定律: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长度成正比,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成反比,并与导体的材料性质有关。
R = ρ l S4.结论:电阻率的大小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好坏,电阻率愈大,导电性能愈差。
导体:ρ < 10-6 Ω⋅m绝缘体:ρ > 107 Ω⋅m半导体:10-6 Ω⋅m < ρ< 107 Ω⋅m二、电阻与温度的关系1.温度对导体电阻的影响:(1)温度升高,自由电子移动受到的阻碍增加;(2)温度升高,使物质中带电质点数目增多,更易导电。
随着温度的升高,导体的电阻是增大还是减小,看哪一种因素的作用占主要地位。
2.一般金属导体,温度升高,其电阻增大。
少数合金电阻,几乎不受温度影响,用于制造标准电阻器。
3.超导现象:在极低温(接近于热力学零度)状态下,有些金属(一些合金和金属的化合物)电阻突然变为零,这种现象叫超导现象。
ο4.电阻的温度系数:温度每升高1C时,电阻所变动的数值与原来电阻值的比。
若温度为t1时,导体电阻为R1,温度为t2时,导体电阻为R2,则α =即 R2-R1 R1(t2-t1)R2 = R1 [ 1 + α ( t2 - t1 ) ]οο例:一漆包线(铜线)绕成的线圈,15C时阻值为20 Ω,问30C时此线圈的阻值R为多少?四.课堂练习五.课堂小结六.布置作业教材习题第4大题第(3)题。
第2篇:电工基础教案第8章线性电路中的过渡过程 8.1 换路定律与初始条件各位评委: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换路定律与初始条件》,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程序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新课《电工基础》课程教案周次第18周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授课教师王春举授课班级13春机电电子班、机电数控班授课题目6 — 7涡流和磁屏蔽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态度)1.掌握涡流的概念及减小涡流的方法。
2.了解磁屏蔽的概念及常用的磁屏蔽措施。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1.涡流的概念及减小涡流的方法。
2.常用的磁屏蔽措施。
难点:互感线圈串联等效电感的推导。
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学法指导讲授指导教具或学具黑板、PPT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前复习1.互感线圈同名端的概念。
2.习题1.是否题(8)~(10);2.选择题(7)、(9)、(10);3.填充题(6)。
第七节涡流和磁屏蔽一、涡流1.铁心中由于电磁感应原理产生的涡电流称为涡流。
2.涡流的有害之处:因整块金属电阻很小,所以涡流很大,使铁心发热,温度升高,使材料绝缘性能下降,甚至破坏绝缘造成事故。
3.涡流损失:铁心发热,使一部分电能转换成热能白白浪费,这种电能损失叫涡流损失。
4.减小涡流的措施:铁心用涂有绝缘漆的薄硅钢片叠压制成。
5.涡流的利用:用于有色金属、特种合金的冶炼。
二、磁屏蔽学生听练1.磁屏蔽:为了避免互感现象,防止出现干扰和自激,须将有些仪器屏蔽起来,使其免受外界磁场的影响,这种措施叫磁屏蔽。
2.屏蔽措施:(1)用软磁材料做成屏蔽罩。
(2)对高频变化的磁场,用铜或铝等导电性能良好的金属制成屏蔽罩。
(3)装配器件时,相邻线圈互相垂直放置。
练习课堂小结1.涡流的概念及减小涡流的方法。
2.磁屏蔽的概念及屏蔽措施。
布置作业课后反思。
电工基础教案电工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电工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 学习电工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
3. 学习电路的基本组成和连接方式。
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工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1)电流、电压、电阻的定义和关系。
(2)欧姆定律和功率公式。
2. 电工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
(1)电流表、电压表和电阻表的使用方法。
(2)万用表的使用方法。
(3)焊接工具和焊接技术。
3. 电路的基本组成和连接方式。
(1)电源、负载和连接线的作用和区别。
(2)串联、并联和混合连接方式的特点和应用。
(3)开关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三、教学重点:1. 理解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和关系。
2. 掌握电流表、电压表、电阻表和万用表的使用方法。
3. 熟悉焊接工具的使用方法和焊接技术。
1. 导入:通过实例介绍电工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基础概念讲解:讲解电流、电压、电阻的定义和关系。
3. 实验操作:演示电流表、电压表和电阻表的使用方法,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4. 重点知识讲解:详细讲解欧姆定律和功率公式的含义和应用。
5. 实验操作:演示万用表的使用方法,包括测量电流、电压和电阻。
6. 焊接技术讲解:讲解焊接工具的使用方法和焊接技术,包括焊接电路和焊接元件。
7. 实际应用案例:通过实际案例介绍电路的基本组成和连接方式。
8. 检测与复习:进行课堂小测验和知识点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学习。
2. 操作实践法:通过实验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 互动讨论法:通过案例和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手段:1. 电脑和投影仪:用于展示课件和实验视频。
2. 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电阻表、万用表和焊接工具。
3. 实验元件:电源、负载、电线和开关。
1. 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讨论表现,评估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周第课时月日课题三相交流电源知识目标1.了解三相交流电的产生。
2.了解中性线的概念。
理解三相正弦量、相序的概念。
能力目标理解三相正弦量、相序的概念。
教学内容及组织教法[课题引入]1、提问相关知识2、引入本节课题[新课内容](以讲解为主)一、三相交流电动势的产生三相交流电动势是由三相交流发电机产生的。
三相交流发电机的原理示意图,如图6—1所示。
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定子和转子。
转子是转动的磁极,定子是在铁心槽上放置三个几何尺寸与匝数相同的线圈(称做定子绕组),它们排列在圆周上的位置彼此相差的角度,分别用U l—U2,V l—V2,W l—W2表示。
U l、V l、W l表示各相绕组的首端,U2、V2、W2表示各相绕组的末端。
各相绕组的电动势的参考方向规定为由线圈的末端指向始端。
当原动机(汽轮机、水轮机等)带动转子顺时针以角速度w匀速转动时,就相当于定子每相绕组以角速度w逆时针匀速旋转,作切割磁感线运动,因而产生感应电动势e U、e V、e W。
由于三个绕组的结构相同,在空间相差的角度,因此e U、e V、e W三个电动势的振幅相同,频率相同,彼此间的相位差为警。
以e U为参考正弦量,则三相电动势的瞬时表达式为它们的波形图和旋转矢量图如图6—2所示。
三相电动势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它们到达最大值(或零值)的先后顺序,叫做相序。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e U超前e V、e W达最大值,e V又超前e W达最大值,这种U—V—W一U的顺序叫正序,若相序为U—W—V—U叫负序。
在电工技术和电力工程中,把这种有效值相等、频率相同、相位上彼此相差竽的三相电动势叫做对称三相电动势,供给三相电动势的电源就叫做三相电源。
产生三相电动势的每个绕组叫做一相。
二、三相四线制电源三相电源本来具有U l、V1、W l、U2、V2、W2六个接头,但是在低压供电系统中常采用三相四线制供电,把三相绕组的末端U2、V2、W2连接成一个公共端点,叫做中性点(零点),用N 表示,如图6—3所示。
《电工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电工基础知识,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元件。
2. 学会使用基本的电工测量工具和仪器。
3. 掌握电路的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
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二、教学内容:1. 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等。
2. 电路的基本元件:电阻、电容、电感、电源、开关等。
3. 电工测量工具和仪器:万用表、电压表、电流表、电能表等。
4. 电路的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串并联电路、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
5. 实验技能:电路连接、测量、数据分析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电工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采用实验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电路案例,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 采用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电工基础》2. 实验室设备:电路实验板、万用表、电压表、电流表、电能表等。
3. 教学课件和素材。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实验报告:学生的实验操作、数据记录、实验分析等。
3. 期末考试:书面考试,考察学生对电工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4. 小组讨论:学生的参与度、合作能力、讨论成果等。
六、教学安排:1. 第1-2周: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元件。
2. 第3-4周:电工测量工具和仪器。
3. 第5-6周:电路的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
4. 第7-8周:实验技能训练。
5. 第9-10周: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
6. 第11-12周:复习和考试。
七、教学活动:1. 课堂讲解:电工基本概念、原理和案例分析。
2. 实验操作:电工测量、电路连接和数据分析。
3. 小组讨论:电路设计、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
4. 课外作业:巩固课堂知识和实验技能。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强调实验安全,遵守实验室规定。
2.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解答学生问题。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电工基础》教案教案名称:电工基础教学目标:1.了解电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等。
2.掌握电工基本工具的使用和操作技巧。
3.能够正确使用电路图进行电路的设计和搭建。
4.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1.电工基本概念和定义:电流、电压、电阻、电能等。
2.电工基本工具和仪器的使用:万用表、电锤、电钳、电线鉴别器等。
3.电路的基本组成:电源、导线和负载。
4.电路图的基本元素和符号:电源符号、电池符号、电阻符号等。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介绍电工的相关应用和重要性。
2.引导学生思考电工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第二步:讲解1.详细介绍电流、电压、电阻和电能的定义和计量单位,让学生对其有清晰的理解。
2.展示并讲解电工基本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进行示范操作。
3.分析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原理,让学生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
4.介绍电路图的基本元素和符号,让学生掌握如何设计和阅读电路图。
第三步:实践操作1.给学生准备一些简单的电路实验,让他们亲自操作并测量电流、电压和电阻。
2.引导学生使用电工基本工具进行实践操作,比如剥线、焊接等。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设计和搭建简单的电路。
第四步:总结1.回顾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技能,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引导学生总结电工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3.提出下节课的预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方式:1.讲解教学:通过讲解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知识。
2.示范操作:展示电工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让学生理解正确的操作技巧。
3.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和实践,培养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和掌握情况。
2.针对学生的问题和困惑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3.组织小组讨论和展示,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资源:1.电器实验箱、万用表等电工实验仪器。
2.电工基本工具和材料,如电钳、电线鉴别器、电线、电池等。
中职《电工基础》教案(总14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中职《电工基础》教案电工基础教案使用教师:xxx教学重点及学时安排第一章认识电路1、了解电路的组成、电路的三种状态和电气设备额定值的意义。
2、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电动势、电流、电压、电位、电阻、电能、电功率。
3、掌握、欧姆定律、最大功率输出定理,了解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1、“理想电路模型”概念的建立。
2、理解理想元件与电路模型、线性电阻与非线性电阻的概念。
3、理解、欧姆定律(全电路、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教学章节学时数电路电流 6 电阻部分电路欧姆定律4 电能和电功率实训课 2本章总学时 12第二章简单的直流电路1、掌握电阻串联分压关系和并联分流关系。
2、学会分析计算电路中各点电位。
3、掌握万用表的应用。
1、运用电阻串联分压关系和并联分流关系解决电阻电路问题。
2、熟练分析计算电路中各点电位。
3、应用支路电流法分析计算简单的复杂电路。
教学章节学时数电动势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电阻串联电路 8 电阻并联电路电阻混联电路习题课 1万用表电阻的测量 6电路中各点电位的计算习题课 1本章总学时 16第三章复杂的直流电路1、掌握基尔霍夫定律及其运用,学会运用支路电流法分析计算简单的复杂电路(只含两个网孔)。
2、掌握电压源、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3、掌握戴维宁定理及其应用4、掌握叠加定理及其应用。
1、基尔霍夫定律及其运用,学会运用支路电流法分析计算简单的复杂电路。
2、电压源、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3、掌握戴维宁定理及其应用教学章节学时数基尔霍夫定律支路电流法 8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习题课 2本章总学时 10第四章电容1、理解电容的概念及其计算。
2、掌握电容器串、并联的性质及等效电容的计算。
3、了解电容充电和放电过程,电容充放电过程中能量转换规律。
1、理解电容的充放电过程。
2、初步建立交流电路的概念。
教学章节学时数电容器与电容 4 电容器的参数和种类电容器的连接 4 电容器中的电场能本章总学时 8第五、六章磁场与电磁感应1、了解载流体与线圈产生的磁场,会用右手定则判断其磁场方向。
电工基础》教案1课题:磨擦生电时间:另定地点:教室班级:07 级。
执教:梁老师课时:1 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电是怎么来的?2、了解泰勒斯,吉尔伯特,富兰克林。
3、了解磨擦生电,既产生电荷的原理。
重点:世界上一切物质都是由份子组成的,份子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有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磨擦可以使物体带电,即产生两种电荷,一种叫做正(+)电荷,一种叫做负( - )电荷,同性电荷相互排斥,异性电荷相互吸引。
环绕所示目标,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1、泰勒斯对电是怎么论述的?2、吉尔伯特对电进一步进行了研究,并写了什么书?3、铜的核外电子是多少?铝原子呢?4、为什么银的导电比铜好?5、为什么拉汽油的汽车后面有一个小尾巴?《电工基础》教案 2课题:电的基本物理量:1、电流( I )时间:另定地点:教室班级:07 一班,07 二班,07 大专班。
执教:梁朝奉课时:1 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电流2、掌握电流的单位3、用电流表怎么测量电流重点、难点:电流特点和性质及其运用教学方法:引导、提示、归纳教学过程:Ⅰ. 组织教学Ⅱ. 导入新授环绕所示目标,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电流?单位是什么?2、1 秒中有5 库仑的电量通过导体,电流是多少?3、电子流的方向是不是电流的方向?4、电流的符号和电流单位的符号是什么?5、什么电器上才标注电流?灯泡上标注电流吗?电流——电子荷有规则的定向运动叫电流。
为了衡量电流的强弱,引用电流强度这个物理量,它的定义为: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某一截面的电荷量的代数和,即I=Q/t试中:I——电流强度A (安培)Q——电荷量C (库仑)t——电流通过的时间S (秒)电流强度的单位:常用的是安培(A),比它大的单位有千安(KA),比它小的单位有毫安(MA) 和微安(uA)。
1 千安(KA) =1000 安(A)1 安(A) =1000 毫安(MA)1 毫安(MA) =1000 微安(uA)测量电流物理量大小的仪表是安培表,也叫电流表。
中职《电工基础》教案教案名称:电工基础教学教学目标:1.了解电工基础知识的概念与原理。
2.掌握电路图的读取与绘制。
3.掌握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测量方法。
4.能够根据要求进行简单的电路连接。
教学内容和方法:1.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介绍。
通过展示实际电路来帮助学生理解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并通过示意图解释。
2.电路图的读取。
通过一些简单的电路图来帮助学生理解电路图的基本符号和表示方法。
3.电路图的绘制。
要求学生按照规定的符号和表示方法,将给定电路连接图绘制出来。
4.电流的测量方法。
介绍多用电流表和电流表的使用方法,进行实际测量操作。
5.电压的测量方法。
介绍多用万用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进行实际测量操作。
6.电阻的测量方法。
介绍多用电阻表的使用方法,进行实际测量操作。
7.安全注意事项。
介绍使用电器设备时的安全注意事项,包括如何正确连接电路、如何正确使用电器设备等。
8.实验操作。
组织学生进行电路连接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电器设备和电路图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2.介绍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
3.通过展示实际电路图和示意图来帮助学生理解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
4.讲解电路图的读取方法。
第二课时:1.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简要回顾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
2.引导学生绘制简单的电路图,巩固电路图的读取方法。
3.讲解电流的测量方法,介绍多用电流表和电流表的基本使用方法。
第三课时:1.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电流的测量方法。
2.引导学生绘制复杂电路图,要求学生能够根据电路图准确地连接电路。
3.讲解电压的测量方法,介绍多用万用表和电压表的基本使用方法。
第四课时:1.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电压的测量方法。
2.引导学生绘制更加复杂的电路图,巩固电路图的绘制能力。
3.讲解电阻的测量方法,介绍多用电阻表的基本使用方法。
第五课时:1.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电阻的测量方法。
电工基础教案
时间:60分钟
教学目标:
1. 了解电工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 掌握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及其关系。
3. 学会使用万用表测量电压和电阻。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排插、电池、导线、灯泡和万用表等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师生互动:问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电器有哪些,电器工作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2. 讲解:简要介绍电工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引发学生兴趣。
二、电流与电压(20分钟)
1. PPT展示:通过图示和简单的实例,介绍电流和电压的概念。
2. 实验演示:使用排插、电池和导线,演示电流的流动过程。
解释电流大小取决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3. 师生互动:提问学生对电流和电压的理解,并进行解答和讨论。
三、电阻的概念与测量(20分钟)
1. PPT展示:介绍电阻的概念和单位,并讲解电阻与电流、电压的关系。
2. 实验演示:使用灯泡和万用表,演示电阻的测量方法。
3. 学生实践:让学生分组使用万用表测量多个电阻值,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四、总结与拓展(15分钟)
1. 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及其关系。
2.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电流、电压和电阻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电子产品、发电站等。
五、课堂练习(5分钟)
出示几个简单的选择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
教学反馈: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课堂反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中职《电工基础》教案教案标题:中职《电工基础》教学目标:1.了解电的基本概念和电路的基本原理;2.掌握常见的电器元件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3.学会使用电工工具进行简单的电路布线和维修。
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第一课:电的基本概念1.引入通过演示简单的电路实验,引起学生对电的兴趣,并简单介绍电的基本概念。
2.教学内容1)电的基本概念:电荷、电流、电压、电阻;2)电路的基本组成:电源、导线、电器元件。
3.教学步骤2)分组讨论电的基本概念,并让学生展示讨论结果;3)给出电流的定义和公式,并引导学生解读公式;4)小组活动: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说明电路的基本组成;5)学生展示设计结果,讨论电路的组成要素。
第二课:电器元件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1.引入通过观察和介绍常见的电器元件,引起学生对电器元件的兴趣,并简单介绍各种电器元件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2.教学内容1)电阻:颜色环编码、串、并联电阻的计算;2)电容:电容的定义、单位和符号、串、并联电容的计算;3)电感:电感的定义、单位和符号、串、并联电感的计算;4)二极管:二极管的工作原理、常见的二极管应用;5)三极管:三极管的工作原理、常见的三极管应用。
3.教学步骤1)展示各种电器元件,并简单介绍元件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设计一个电路,使用以上介绍的元件;3)学生展示设计结果,并讨论各组设计的优缺点。
第三课:电工工具的使用1.引入通过展示和介绍常见的电工工具,引起学生对电工工具的兴趣,并简单介绍各种电工工具的使用方法。
2.教学内容1)万用表的使用:测量电压、电流和电阻;2)钳形电流表的使用:测量高电流;3)电刷和电钳的使用:布线和维修时的安全操作;4)电焊机的使用:焊接电路元件。
3.教学步骤1)展示各种电工工具,并简单介绍工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2)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工具进行简单的电路布线和维修;3)学生展示活动结果,讨论使用工具时的注意事项。
中职电工基础教案一、课程名称:电工基础二、教学目标:1.了解电工基础知识及相关原理;2.掌握电力线路的安全操作方法;3.熟悉常见电工工具的使用及维护;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第一节电工基础知识1.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其单位;2.电路中串联和并联的基本原理;3.电功和功率的计算方法;4.电工材料及其特性;5.单相和三相电源的概念及其应用。
第二节电力线路的安全操作方法1.电线的安全用法及保养;2.电工具的正确使用和放置;3.安全用电的注意事项;4.电流保护装置的使用方法。
第三节常见电工工具的使用及维护1.锤子、螺丝刀、钳子等手动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2.绝缘手套、绝缘工具的使用及保养;3.手持式电动工具的使用及保养。
第四节动手操作实践1.电路的搭建和测试;2.安装电灯、插座等电器设备;3.更换电池、灯泡等元件;4.使用万用表进行电路测试。
四、教学方法:1.创设情境式学习环境,提供实物、图片、视频等多种教学资源;2.采用讲解、示范、实操相结合的教学方法;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步骤:第一节电工基础知识1.通过展示实物和图片,讲解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其单位;2.演示并实践电路中串联和并联的基本原理;3.引导学生运用电功和功率的计算方法;4.展示并介绍电工材料及其特性;5.通过视频和实例,讲解单相和三相电源的概念及其应用。
第二节电力线路的安全操作方法1.利用实物展示和示范,演示电线的安全用法及保养;2.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和放置电工具;3.通过图片和视频,告知学生安全用电的注意事项;4.演示电流保护装置的使用方法。
第三节常见电工工具的使用及维护1.利用实物展示和示范,演示手动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2.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和保养绝缘手套、绝缘工具;3.通过实操演示,教授手持式电动工具的使用及保养。
第四节动手操作实践1.分组进行电路的搭建和测试;2.引导学生按要求安装电灯、插座等电器设备;3.演示并实践更换电池、灯泡等元件;4.指导学生使用万用表进行电路测试。
电工基础新教案范文标题:电工基础新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电的基本概念,熟悉电的产生、传输和使用;2.掌握安全使用电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3.认识电路的组成和基本元件的作用;4.能够初步进行简单电路的实验和调试。
二、教学准备1.教材:《电工基础教程》;2.教具:电池、导线、电灯泡、电源、开关等实验器材;3.多媒体设备。
三、教学过程引入:通过展示一张电力站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电的产生和传输的思考。
第一课:电的基本概念1.通过实例和问题,激发学生对电的认识。
第二课:电流和电压1.介绍电流和电压的概念和单位;2.利用实验器材进行简单的电流和电压测量实验。
第三课:电路的基本元件1.介绍电路的基本元件,如电源、开关、电灯泡等;2.通过实例,解释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
第四课:串并联电路1.介绍串联和并联电路的概念;2.示意图和实物演示串并联电路的连接方法;3.进行相关的实验探究。
第五课:安全用电常识1.掌握安全使用电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结合实例,讲解安全用电的注意事项;3.学生进行电器安全操作的实践。
第六课:实验与调试1.对之前学过的电路进行实验和调试;2.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报告的撰写。
四、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回答问题、小组讨论、课堂实验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2.综合评价学生的实验报告和实验调试过程。
五、拓展延伸1.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电力设施,加深对电的认识;2.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关于电工基础知识的竞赛活动。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和实例,增强学生对电工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安全意识,确保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正确、安全地使用电器。
在评价环节中,既注重口头回答问题的及时反馈,又注重实验报告的书写和实验调试能力的综合评价,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践能力。
通过拓展延伸和参加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
总之,这个教学方案既注重理论学习,又注重实践操作,既注重基本概念的教授,又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能够全面帮助学生掌握电工基础知识。
新课
在磁场中向前或向后运动。
现象: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说明电路中有了电流。
静止或做上、下运动。
现象: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说明电路中无电流。
.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就有电流产
)把磁铁插入线圈或从线圈中抽出。
现象: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磁铁插入线圈后静止不动,或磁铁和线圈以同一速度运动。
现象:电流表指针不偏转,说明闭合电路中没有电流。
只要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电路中就有电流产生。
2-81
第二节感应电流的方向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方法:
.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总是要使感应电流的磁场阻碍引起感.判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步骤:
用右手定则、楞次定律判定AB中感应电流的的方向。
《电工基础》第2版周绍敏主编)
2-83
新课
,以速度v沿垂直磁感线方向匀速向右运动,
F = B I l ;F out = F
W1= F out l aa'= Fl aa' = B I l v t
2-85
2-87
新课
HL1、HL2亮度相同,再调节
再接通电路。
正常发光,HL1逐渐亮起来。
)如图接通电路,灯HL正常发光,再断开电路。
断电的一瞬间,白炽灯突然发出很强的亮光,
当线圈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线圈本身就产生感应电动势,这个电动势总是阻碍线圈中原来电流的变化。
2-89
2-91
新课
2-93
2-95
新课
)已知线圈绕法时,可用楞次定律直接判定(如上例))不知线圈绕法时,可用实验方法来确定。
如下图。
i 1增大,图中电源上“+”下“-”,如A 表正偏,表明()端为同名端,A 表反偏,表明(4)端与(3)端为同名端。
二、互感线圈的串联
E = E L 1 + E M 1 + E L 2 + E M 2
=L 1
t i ∆∆+ L 2t i ∆∆ +2i t
i ∆∆ =(L 1 + L 2 + 2 M )t
i
∆∆
2-97
E = E L 1-E M 1+E L 2-E M 2
=L 1
i ∆+ L 2i ∆ - 2M i ∆
新课
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