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内除法一整理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1.27 MB
- 文档页数:29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一)整理和复习》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表内除法(一)整理和复习》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内容。
这一章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表内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运用表内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材中,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复习和巩固已学的除法知识,提高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章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方法,对于简单的除法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
然而,学生在应用表内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表内除法的运算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表内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运用表内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表内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表内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在除法运算中遇到困难和混淆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方法和手段:1.引导法: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2.实例演示法: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表内除法的运算方法。
3.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小组合作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知识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表内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表内除法一、我会填空:1、分物品时,每份分得(),叫平均分。
2、根据乘法口诀六七(),可以写出两道乘法算式:,还可以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3、❀❀❀❀❀❀❀❀❀❀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
4、48÷8=(),算式读作(),其中48是(),8是(),()是商。
这个算式求商所用到的乘法口诀是()。
5、有54个苹果,每盘放6个,可以放()盘,也就是求54里面有几个()。
6、除数和商都是5,被除数是()7、24里面有()个6,列式为()÷()=()。
8、63÷7=(),这个算式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也可以表示求()里包含有()个()。
9、8个4是(),写成算式是()。
10、8里面有()个4,写成算式是()。
11、被除数和商都是9,除数是()12、18里面有()个3,列式为()÷()=()。
13、有10颗糖,至少还要添上()颗,正好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颗。
14、把72颗糖平均分给小明和她的8位好朋友,每人可以分()颗。
15、妈妈带了50元钱进超市,打算买7元一盒的牛奶,妈妈最多可以买()盒牛奶。
16、如果28= ,那么=()17、72÷9=()。
读作,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也就是()里面有()个().18、有63个苹果,每盘放7个,可以放()盘,也就是求63里面有几个()。
19、被除数和商都是7,除数是()20、45÷9=5 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还表示()里有()个();21、63÷7=(),算式读作(),其中63是(),7是(),()是商。
这个算式求商所用到的乘法口诀是()。
22、63÷7=9,当被除数增加1,除数增加1,商变成()。
23、54里面有()个6,列式为()÷()=()。
24、一道除法算式,除数是9,亮亮把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字和个位上的数字写颠倒了,结果得到的商是8,这道除法算式的正确结果是()25、两个因数都是7,积是();被除数和除数同样多,商是().26、按要求写算式.8、9、5、72()×()=(),()÷()=(),()×()=(),()÷()=()27、在24中连续减3,()次可以减到3.28、被除数和除数都是7,商是()29、24÷4=()。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备课人:德阳市第一小学马小琴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第四课时教学内容:解决与“平均分”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材P23页例3及P24页练习五的第1小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通过提供丰富、现实、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
3、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除法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主题图、格子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谜语引入。
同学们好!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一个姑娘真可爱,专把树叶当饭菜。
辛勤吐丝献终身,织成丝绸做穿戴。
”请大家猜一猜。
【蚕】我们这节数学课就研究跟蚕宝宝相关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在猜谜语中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情绪饱满、积极投入学习。
二、探索学习。
1、出示例3的第一个问题。
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只?(1)、读题,理解题意。
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2)、学生交流、汇报。
知道了:要把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
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是:每个纸盒放几只?(3)、这个问题该怎样解答?请同学们想办法,可以动手画一画,算一算,看看谁解答的理由最充分。
?只?只 ?只从图中可知:将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求每个纸盒放几只,就是将15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列式计算:15 ÷3 =5 (只)(4)、验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上面的解答正确吗?请同学们自己验证一下。
每盒放5只,3盒一共15只,上面的计算结果正确。
口答:每个纸盒放5只。
2、出示例3的第二个问题。
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放5只,要用几个纸盒?(1)、读题,理解题意。
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2)、学生交流、汇报。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优选题单元复习讲义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知识回顾一、平均分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二、除法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读法不变。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求商的方法:(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等于被除数。
四、解决问题1.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总数÷每份数=份数被除数=商×除数总数÷份数=每份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数除=被除数÷商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优选精练一.选择题(共8小题)1.除数是6的算式是( )A.6÷3=2B.12÷6=2C.2×3=6 2.下面三个算式中,和24÷4用的不是同一句乘法口诀的是( )A.24﹣6B.4×6C.24÷6 3.下面哪种分法表示平均分?( )A.B.C.4.把12个平均分成3份,下面分法正确的是( )A.B.C.5.小鸡有9只,它的只数是小鸭的3倍,小鸭有几只?列式正确的为( )A.9×3B.9÷3C.9+36.计算“6÷2=3”用到的口诀是( )A.二六十二B.三六十八C.二三得六7.把一根12米长的木材锯3次,锯下的木材每段一样长,每段木材长( )米.A.6B.4C.38.( )只有20条腿.A.4B.5C.6二.填空题(共8小题)9.口算20÷5时,可以想乘法口诀 五二十,商是 。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表内除法(一)(复习)》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的复习课,主要复习表内除法(一)。
教材通过简单的除法运算,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的概念,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为前期学习的巩固和拓展,有助于学生加深对除法运算的理解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除法运算,对除法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如运算速度慢、对除法的理解不够深入等。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加深对除法运算的理解,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巩固和复习表内除法(一)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提高学生对除法运算的应用能力,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运算习惯,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表内除法(一)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难点: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除法运算的方法,提高运算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除法运算的图片、实例等。
2.教学道具:如小卡片、实物等。
3.练习题:包括不同难度的除法运算题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除法运算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表内除法(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回顾和复习除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呈现(10分钟)利用教学课件,呈现不同的除法运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通过呈现题目,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除法运算的方法,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内的除法运算比赛。
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4.巩固(10分钟)利用练习题,让学生进行除法运算的巩固练习。
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表内除法的复习与整理复习内容:1除法的含义2.平均分的含义和分法3.用口诀求商4.简单的除法实际问题复习目标:1.使学生通过复习整理,加深对平均分含义的理解,联系具体情景理解除法的含义,体会乘除法的内在联系;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进一步发展数感,提高计算能力。
2.在复习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复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掌握复习已学知识的一些基本方法。
3.掌握用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复习重点:除法的含义和表内除法计算, 平均分的含义,复习难点:除法和平均分的含义,解决除法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练习单,口算卡片复习过程:一、揭示课题谈话:同学们,昨天我们复习整理了表内乘法,按照复习计划,今天我们来复习表内除法,请拿出之前整理好的知识点脉络图,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表内除法这个内容包含有什么知识点呢?谁还有补充?揭示:说得不错,今天我们就来复习除法这4个方面的知识,板书课题-----表内除法的整理与复习。
全班齐读。
二、复习平均分和除法的含义。
1.谈话引入师:今天,我们喜欢的动画明星们也来了,这节课我们和它们一起学习。
请看喜羊羊给我们带来的题目:12块草饼分给3只小羊,怎样分呢?很快,3只小羊都分好了,谁分的最公平呢?(喜羊羊)为什么?(因为喜羊羊的是平均分)那什么叫做平均分呢?(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说对了,我们一起把这句很重要的话读一读吧。
2.分蛋糕同学们表现出色,沸羊羊很不服气,你们敢和小羊们PK这道题吗?请看:把这10块蛋糕平均分给小朋友们,可以怎样分?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蛋糕,在练习纸上画一画,分一分,注意,要按一定的顺序来分,比一比谁的分法最多最完整。
3.指名汇报反馈展示学生的分法(投影),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分法,注意指导学生说出完整的一句话。
师:请你到这里展示你的分法。
你给我们说说你是怎么分的?谁还有不同的意见吗?你会分又会说,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知识点01:平均分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3.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知识点02:除法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读法不变。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知识点03:用2~6 的乘法口诀求商1.求商的方法:①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②用乘法算式求商;③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等于被除数。
3.解决问题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总数÷每份数=份数,被除数=商×除数;总数÷份数=每份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数除=被除数÷商。
4.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①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②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考点01:平均分与除法【典例分析01】分一分:12个苹果,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3个。
列算式:12÷4=3(个)。
【分析】用苹果的总数除以人数,即可求出每人分的个数。
【解答】解:12÷4=3(个)答:每人分3个。
故答案为:3;12÷4=3(个)。
【点评】本题考查表内除法的计算及应用。
理解题意,找出数量关系,列式计算即可。
【变式训练01】24个同学去公园划船,如果每4个同学坐一条船,需要多少条船?如果有8条船,那么平均每条船上可坐几个同学?【分析】根据题意,用划船的总人数除以每条船可以坐的人数,即可求出需要多少条船。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关于《表内除法一整理和复习》的说课稿各位老师老师,下午好!我叫刘旭霞,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说课的课题是(表内除法一)整理和复习。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指导,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汇报对教材的钻研情况和本节课的教学设想。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地位:《整理和复习》是小学二年级数学第四册第二章第12节。
在此之前,学生以经学习了平均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问题,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本章内容是二年级数学的重点内容。
因此,初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本节课在教学中要向学生介绍并训练归纳思想。
二、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进一步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除法的含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用除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整理过程,体验归纳整理的方法。
诀,会用乘法口诀正确求积。
培养学生简单地表达迁移类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收到爱学习、爱劳动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突破方法:通过不断练习突破重点。
说课稿 2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体会乘法、除法之间的关系。
突破方法:通过学生说一说、议一议等活动来突破。
下面为了讲述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教法我们在以师为全体,又为内容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应着重采用情境创设法、学生自主学习法。
五、学法我们常说:“现代文盲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
表内除法总结的知识点一、平均分。
1. 定义。
- 把一些物品分成若干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例如,把12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4个苹果,这就是平均分。
2. 平均分的方法。
- 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
例如要把15个糖果平均分成5份,可以一个一个地分,先每份分1个,再每份分1个,直到分完,每份是3个糖果;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比如先每份分3个,一次就分完了。
- 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
例如18个气球,每6个一份,可以圈一圈,能圈出3份,说明18个气球,每6个一份,可以分成3份。
二、除法的初步认识。
1. 除法的含义。
- 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例如,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得4个桃子,写成除法算式是8÷2 = 4,这里8表示要分的总数(被除数),2表示平均分成的份数(除数),4表示每份的个数(商)。
2. 除法算式的读法。
- 例如8÷2 = 4,读作“8除以2等于4”。
3. 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 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商。
如10÷5 = 2中,10是被除数,5是除数,2是商。
三、用2 - 6的乘法口诀求商。
1. 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 例如计算12÷3,想3和几相乘得12,因为三四十二,所以12÷3 = 4。
2. 解决与“平均分”有关的实际问题。
- 求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
如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求每份几个,用除法计算,18÷6 = 3(个)。
- 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
如20里面有几个5,用除法计算,20÷5 = 4。
四、整理与复习。
1. 对除法概念的深入理解。
- 通过实际操作、对比等方式,进一步明确除法的意义,区分平均分的两种情况(按份数分和按每份个数分)与除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2. 乘法口诀与除法的关系。
- 熟练掌握2 - 6的乘法口诀,能快速准确地用乘法口诀求商,并且能根据除法算式想到对应的乘法口诀。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教学内容】本单元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和掌握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教学除法,重点是让学生在平均分的活动中,体会和了解除法的含义。
全单元内容包括分一分和认识除法两部分。
1、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平均分,知道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2、让学生在认识平均分的基础上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分析】(一)学生基础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本单元是在学生会用1~6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接触到“平均分”,只是没有上升到理论的层面。
这些都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学习源动力1. 需求: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本单元是在学生会用1~6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除法的学习可以激起学生求知欲,使他们勇于探索。
2. 兴趣: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接触到“平均分”,除法就是生活中所常常用到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学生对此应该有浓厚的兴趣。
(三)习惯和能力的培养1.让学生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操作方法,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初步体会除法和乘法的联系;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提出数学问题,并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初步认识除法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参与实际操作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逐步形成自主探索的习惯和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
【学习指导】(1)加强除法概念的教学。
对除法概念的理解与掌握情况,是学生探索求商的方法和用除法解决问题的重要基础。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教材的编排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落实。
第一,在对比与活动中突出平均分的含义。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
因此教材在例1中通过创设“分一分”的活动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通过呈现3种不同的分物情况,使学生在对比中获得对“平均分”的直观认识。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一整理和复习评课意见各位老师好:我们知道,复习课是小学课堂教学重要课型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复习课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并加深已学过的知识,它承载着回顾与整理、沟通与生长的独特功能。
一堂好的复习课,不是机械地重复过去的教学,应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本质。
陈老师这节课的两块内容和一个思想给我深刻的体会:一、第一块内容:重视学生的自主整理,让学生经历表内除法表格的整理过程。
在梳理除法知识,理清所学知识点的环节中,陈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根据()÷8=()这一道算式回忆有关除法的知识,先是让学生静下思考在练习本上记录,在评价学生的反馈情况后,再一次分组完成()÷7=()、()÷9=(),最后形成完整的表内除法表格。
这整一个流程充分体现陈老师十分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细心地关注着不同层次的学生,先“扶”再“放”,从而使得每一个孩子都能够自主参与到课堂中来。
在整理的过程中,使学生平时所学的“分散、零乱、细碎”的知识点,结成知识链,形成知识网。
二、第二块内容:在生动富有层次的练习设计中,逐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堂好的复习课,习题的设计与安排至关重要。
除了形式要多样化外,更应做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陈老师首先复习了除法的意义和3种用除法的情况,并安排了基础性练习(如:未知总数的情况下,让学生用加法、乘法先求出总数再解题),同时逐步提高练习的层次(如:先求总价再求另一物品价格可买几包的两步式解决问题)。
三、一个思想:注重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在()÷8=()这一算式中,陈老师多次强调并鼓励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思考,旨在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这一点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除此之外,陈老师从容的教态,紧凑的语速,营造出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同时陈老师对学生的启发、点拨恰到好处。
最后听了陈老师的课,我有如下的思考:1、在回忆整理表内除法的知识网的环节中,陈老师只是简单的整理了表格,对于一些趣味性的除法计算题可以适当增加吗,如()÷( )=1,可以延伸到100、1000等表内除法外的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