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雷电颂》教案2 苏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2
八年级语文下册《雷电颂》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雷电颂》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文学作品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生僻字词的认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人物形象。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写作手法。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完成相关练习。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简要介绍课文《雷电颂》的作者及其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完成相关练习,巩固知识点。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僻字词。
(2)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人物形象。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2)选取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6. 课后作业: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7.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交流互动等。
七、教学资源:1. 课文《雷电颂》原文。
2. 相关背景资料:关于作者及其创作背景的资料。
3. 参考译文:为学生提供课文的参考译文,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初步认识戏剧文学的特色——剧本主要靠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
3、品尝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孕的深意,培育阅读和赏识戏剧文学的能力。
二、教课要点1、人物的感情及人物的性格。
2、作品的思想内容。
3、作品中人物感情的表达方式。
三、教法设计1听一读一赏一读让学生在回环来去的念书中,体悟、理解。
2讲堂议论培育学生阅读赏识能力,形成朗诵、思想、说话多维沟通。
3多媒体创建情境调换学生各样器官的感觉,理解课文,走进人物。
四、课前准备供给参照书本及有关网站,让学生走近戏剧,走近郭沫若,走近屈原。
五、教课步骤一导入新课学生用多媒体显现有关资料,沟通有关感觉。
教师播放《橘颂》的背景画面电影《屈原》插曲,学生感觉草木飒飒的凄凉氛围,聆听屈原在波浪汹涌的沅水岸边的仰天长问,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板书课题。
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战国期间出国人。
用楚辞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怀诗《离骚》。
因看破秦国兼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王联齐抗秦,此后遭奸人诬陷,罢官放逐,但仍心系祖国。
楚国被攻克后,自投汨罗江而死。
郭沫若现代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他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感觉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首中吸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汹涌的诗情。
《屈原》写于 1942 年 1 月,这时正当抗日战争的对持阶段,也是公民党统治最黑暗的时候。
蒋介石公司悲观抗日,发动皖南事变,大举屠戮爱国抗战军民,掀起反共热潮。
二检查预习预习作业详见励耘精选系列丛书《课时导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该课课前热身部分内容。
三整体感知多媒体课件显现情境及课文录音,学生赏识体验,品尝文章语言,体悟文章气概,并谈整体感觉。
1、你感觉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激情汹涌,气概雄浑。
2、模拟朗诵依据刚才所听到的录音,认真推测语气、语调、语速,自由朗诵全文。
3、与过去课文对比,这篇课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色?是屈原的心里独白。
是人物直抒胸臆,直接表露心里深处烈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戏剧艺术表现手法。
初中课文雷电颂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雷电颂》。
(2)理解诗歌中的自然意象和修辞手法,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3)了解徐志摩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背诵,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通过分析诗歌中的自然意象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3)通过了解徐志摩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感受自然界的壮美和威严,培养学生的敬畏之心和对自然的尊重之情。
(2)通过理解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培养学生的乐观主义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诗歌中的自然意象和修辞手法。
2. 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3. 徐志摩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生僻字和难懂的句子。
2. 诗歌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徐志摩的其他诗作,如《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等,复习其诗歌特点和风格。
(2)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界的雷电现象以及人们对它的态度和情感。
2. 朗读背诵(1)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朗读《雷电颂》,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在课堂上背诵《雷电颂》,老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3. 文本分析(1)让学生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其中的自然意象和修辞手法,如“雷霆”、“电火”、“狂风”等,并理解它们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表达效果。
(2)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如首尾呼应、对仗工整等,并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进行说明。
4. 背景介绍(1)介绍徐志摩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其诗歌风格形成的原因和时代背景。
(2)让学生思考徐志摩的诗歌创作与当时社会环境的关系。
5. 拓展延伸(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感受,谈谈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和期许。
(2)让学生思考现代科技对自然界的破坏,引导其关注环保问题。
八年级语文教案二:研读《雷电颂》。
一、介绍《雷电颂》的创作背景在1934年的红军长征中,毛泽东同志亲自领导部队,艰苦奋斗,历经千辛万苦,经过360天的漫长征程,终于到达了陕北根据地。
这些时刻都是充满困难和风险的,党的创始人和领袖们必须时刻保持冷静和坚定,为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雷电颂》是毛泽东同志在战斗中创作完成的。
这首诗歌同时也被认为是毛泽东同志的代表作之一,它展现了他在长征中的思想和情感。
二、分析《雷电颂》的主题和情感《雷电颂》的主题是革命斗争的艰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表达了革命先辈们的追求和气节。
毛泽东同志在诗歌中借助自然景象——“万簇雷电云嶂间,乘风破浪寻胜迹。
”这样的视觉语言来阐述“远处起风雷,白浪滔天,千里共婵娟”的艰辛和坚定,表现了长征中的英雄主义以及对胜利的信仰和坚守。
同时,毛泽东同志也在诗歌中表达了自己对革命事业的热爱和信念,号召后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三、分析《雷电颂》的诗歌形式和特点《雷电颂》是毛泽东同志的散文诗,整首诗歌组成由五十八行。
它运用了汉语特有的古韵和韵味,整首诗歌货真价实,充满了革命精神和力量。
毛泽东同志在诗歌中运用了很多比喻和对比的手法,使得整首诗歌充满变化和抑扬顿挫。
同时,他也通过诗歌结构的变化来表现出革命先辈们在长征中的历程和艰辛。
四、研读《雷电颂》的意义与价值《雷电颂》是我国文学精品中的璀璨典范。
当我们读过它的每一个字句,感受经历过的辛劳和流血,触摸着每一份奉献和坚定信念,我们就体会到了文字和意义的极深处。
研读《雷电颂》,让我们追寻革命人民坚韧的信仰和决心,从而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它具有无尽的启发和鞭策作用。
《雷电颂》是一篇伟大的诗歌,发出了我们中华儿女在革命中不屈不挠的力量和精神。
在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也要传承这种精神,勇敢坚定地迎接人生的挑战,为中华民族崛起的伟大目标贡献我们的力量。
八年级语文课《雷电颂》教案【优秀7篇】《雷电颂》教学设计篇一【创意说明】《雷电颂》是一首诗与剧的融合(即将诗篇融入剧情)的优秀的散文诗,剧中屈原借风、雷、电抒发满腔激愤,借助象征、拟人、呼告等修辞手法表现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的热望,以及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本设计的意图是在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通过想像、探讨、交流让学生理解屈原的感情和精神感召力。
体会诗篇融入剧情增强剧作诗一般的激情。
一、聊屈原,知背景此前布置预习,学生查阅有关屈原的资料,课堂上交流。
二、读课文,想情景多媒体播放理查德的钢琴曲《命运》。
学生品味课文意境,想象情景,达到入境这一步,进而调控情绪,活化智力因素,提高认知能力。
1、听读感受。
2、学生自由的放声的富有激情的朗读。
3、感知内容:一层呼唤风雷电,表达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二层借斥神鬼偶像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4、想像情景:狂风怒吼,雷声隆隆,闪电烁烁。
三、说象征,例修辞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方法,它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要领,思想和情感(被象征的本体)。
象征能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情感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而且化“抽象”为“具体”,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找出象征体并讨论其象征意义。
如: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长剑:象征坚定的信念。
“没有阴谋……的小岛”:象征一方净土。
土偶土梗: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感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文章通篇运用拟人、呼告的修辞方法,直接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感情,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表达效果。
还运用了反复、排比、比喻、反问等方法,增强了整个独白的抒情效果,具有诗的形式美,回环往复,荡气回肠,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四、诵课文,察屈原重放《命运》学生调动最激越的情感,大声朗读并背诵前6段,在朗读中想像剧中情景,洞察屈原丰富的内心世界。
初二下册语文《雷电颂》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初二下册语文《雷电颂》教案初二下册语文《雷电颂》优秀教案《雷电颂》向来被认为是我们教学的一个难点,而最主要的困难是学生无法理解文中语句所蕴含的强烈的情感,不理解抒情的作用。
雷电颂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2)了解写作背景,为理解文章主旨服务。
(3)理解象征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1)指导同学大声朗读课文,想象自身就是颂雷电、斥苍天的屈原,入情入境地读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
(2)在朗读中思索体味排比、反复、拟人等修辞手法,在抒发感情上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屈原热爱祖国,抨击黑暗热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培养同学的爱国主义情怀。
重点、难点1.指导诵读,通过读感受人物的思想和品味本文富有强烈感情的语言。
课时布置1课时教学过程预习提示:1.记住生字,积累词语。
2.根据课后“参考资料”了解戏剧基本剧情。
3.搜集屈原的有关资料。
一、结合背景激情导入小朋友们,在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史上,是谁的智慧谛造了伟大的浪漫主义,开启了多元的中华文化,抚育了一代代文学巨子,是谁的忠烈发源了滚滚的汩罗水,摧动了帆帆龙舟,流淌着后世人永恒的纪念;假如说两千年前的屈原是因为没遇上名君,不忍看自身的同胞生灵涂炭,而选择了壮烈的纵身一跃,那两千年后,他假如看到悲剧重演,看到外族的铁蹄踏碎了我们的半壁河山,看到炎黄子孙却在国难当头发动政变,把枪口对准那些誓死保国的同胞,他心中该涌起怎样的万丈狂澜?今天我们就走近屈原,去聆听他的心声。
二、朗读感悟品析课文(一)听读录音,找动身现1.播放《雷电颂》朗读录音。
请同学们注意听每一个句子的语气、语调、语速。
2.同学们说一说听后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激情澎湃、气势雄浑)(感情充分、高亢激昂)3.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请大家看看本文的表示形式有什么特别之处?(通篇都是人物的内心独白)(二)自由朗读了解内容1.(承上)好,那我们此时就是屈原,这些文字就是我们的内心独白,我们结合刚才听读的录音,先浏览课文,来揣测一下该怎么处置语调和轻重音才最合适,二分钟后,我们来大声诵读一遍课文(自由朗读)。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雷电颂》;(2)理解《雷电颂》的诗意,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3)掌握一些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雷电颂》;(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去欣赏和解读诗歌;(3)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2)培养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3)学会珍惜美好生活,激发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雷电颂》;(2)理解《雷电颂》的诗意,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2)诗歌的深层含义和艺术特色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雷电颂》的作者及相关背景;(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雷电颂》,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字面意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去欣赏和解读诗歌;(2)教授一些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体会诗人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2)引导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课后作业1. 抄写《雷电颂》并背诵;2. 结合诗歌内容,写一篇心得体会;3. 推荐一首类似的诗歌,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雷电颂》的意义和价值;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深入理解诗歌的艺术特色;3. 利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了解《雷电颂》与其他诗歌的异同,拓宽视野;4.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5. 运用情感体验法,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世界,提升审美能力。
初二下册雷电颂语文教案优秀8篇《雷电颂》教案篇一【创意说明】读──体味文章炽烈的语言以及雷霆万钧的气势,感受情感律动。
析──品味语言的抒情效果,理解作品内涵的深刻的思想内涵。
比──理解屈原深切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演──体会作品第雄伟气氛和深厚的抒情意味。
【教学步骤】一、读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郭沫若历史剧《屈原》中的灵魂和高潮──《雷电颂》,去倾听诗人的抒情独白。
1、学生听读,理解剧情:《雷电颂》这段独白,大致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风、雷、电的期待与歌颂;二是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
文章按自然力声威的发展,和屈原的感情脉络划分段落层次:第一层(1~3段),呼唤风暴怒吼,由衷赞美“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
第二层(4~6段),呼唤风、雷、电,表达憎恨黑暗、渴求自由的强烈愿望。
第三层(7~8段),赞颂闪电的光明与火花,并决心与之一起烧毁一切黑暗势力。
第四层(9~12段),义正辞严地诘责“土偶木梗”,表示与污秽、邪恶,势不两立。
第五层(13段),表现屈原的坚强意志与必胜的信心。
2、学生自由读课文,体察屈原的内心世界:面对这黑暗的世界,他想到祖国就要沦亡,听着风吼、雷鸣,看着闪电劈空,他感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力量,他激愤的心情发展到极点,他的心像火一样燃烧起来,铸成了这大气磅礴,动人心魄的独白。
3、学生以精炼概括的语句,谈出自己的诵读感受。
二、析1、文中的风雷电,洞庭湖、东海、长江,有形、无形的长剑,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等物象象征了什么?运用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是什么?2、抒情主人公通过呼唤风、雷、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三、比与以前我们学过的郭沫若诗歌《天上街市》《静夜》相比,《雷电颂》的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四、演1、了解剧本。
2、学生借助道具,结合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表演。
《雷电颂》教案篇二(一)、说教材教材简析:《雷电颂》是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
八年级语文课《雷电颂》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雷电颂》的内容。
能够分析并欣赏《雷电颂》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能够理解《雷电颂》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雷电颂》的意境和主题。
学会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欣赏古典诗歌的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化素养。
感受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增强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雷电颂》的内容和意境。
2. 《雷电颂》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3. 《雷电颂》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三、教学难点:1. 《雷电颂》的深层含义和主题。
2. 古典诗歌的欣赏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雷电颂》的韵律美和意境。
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 分析法: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让学生掌握欣赏古典诗歌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雷电颂》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雷电颂》: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和意境。
3. 分析《雷电颂》: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掌握欣赏古典诗歌的方法。
4. 讨论《雷电颂》: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六、教学步骤:1. 第一步:导入新课,简介《雷电颂》的作者郭沫若及其文学地位。
2. 第二步: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和意境。
3. 第三步: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4. 第四步: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如比喻、拟人、对偶等。
5. 第五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教师也应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雷电颂》的内涵和艺术魅力。
八年级下册《雷电颂》教学设计八年级下册《雷电颂》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下册《雷电颂》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八年级下册《雷电颂》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初步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剧本主要靠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
⑵了解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手法,体会表达效果。
2、能力目标:培养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⑴指导学生诵读,体味文章气势,感受情感律动。
⑵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孕的深意。
3、情感目标:理解并走进屈原的内心世界。
【教学方法】1、听──读──赏──读:让学生在回环往复的读书中,体悟、理解。
2、课堂讨论: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能力,形成朗读、思维、说话多维交流。
3、多媒体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各种器官的感受,理解课文,走进人物。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一、课前准备──预习提供参考书籍及相关网站,让学生走进戏剧,走进郭沫若,走进屈原。
二、导入新课学生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交流有关感受。
教师播放《橘颂》的背景画面(电影《屈原》插曲),学生感受草木飒飒的悲凉气氛,倾听屈原在波涛汹涌的沅水岸边的仰天长问,情境导人新课,教师板书课题。
三、整体感知多媒体课件展现情境及课文录音,学生欣赏体验,品味文章语言,体悟文章气势,并谈整体感受。
四、研习课文1、学生诵读,以读带品,体会文章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
2、小组交流、讨论品读感受。
3、学生就文章的内容和形式谈有所感的句段,并读出其中所包孕的情感。
五、欣赏品味全体学生配乐朗读课文,从局部理解回到整体感知。
理解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六、小结通过听一读一赏一读,在回环往复的读书中,体味文章气势,感受情感律动,理解屈原,走近屈原。
七、课后语文实践活动课代表组织安排《雷电颂》片段朗诵会,由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评委,评出一、二、三等奖。
初中语文雷电颂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雷电颂》的内容。
2. 能够分析并欣赏《雷电颂》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美。
3. 能够理解《雷电颂》中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教学重点:1. 《雷电颂》的内容理解和背诵。
2. 《雷电颂》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美的分析。
教学难点:1. 《雷电颂》的深层含义和主题的理解。
教学准备:1. 《雷电颂》的文本。
2. PPT或黑板,用于展示重点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外的天气,询问是否有人喜欢雷电。
2. 提问:你们对雷电有什么样的感觉?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展示《雷电颂》的文本,让学生自读。
2. 讲解《雷电颂》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3. 逐句讲解《雷电颂》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三、修辞手法分析(15分钟)1. 讲解《雷电颂》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举例分析并让学生练习识别修辞手法。
四、语言美欣赏(10分钟)1. 讲解《雷电颂》中的语言美,如韵律、对仗等。
2. 让学生朗读《雷电颂》,感受语言美。
五、主题理解(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雷电颂》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2.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六、背诵和练习(10分钟)1. 引导学生背诵《雷电颂》。
2. 让学生练习分析其他文本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美。
七、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强调《雷电颂》的重要性和美感。
教学延伸: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雷电颂》的内容和美感。
2. 布置作业:背诵《雷电颂》并分析其他文本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美。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雷电颂》的内容和美感,而不仅仅是背诵。
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反应和理解程度,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掌握《雷电颂》的精髓。
八年级下册课文《雷电颂》优质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雷电颂》的内容,掌握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表现手法。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学习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之情,增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作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简介《雷电颂》的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
简要介绍课文的主要情节和主题思想。
2.2 课文分析:分析课文的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理解诗歌的结构和节奏。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解释其效果。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景观,如雷电,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提问学生对雷电的认识和感受,激发学生的思考。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题思想。
学生查找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并简单解释其含义。
3.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技巧。
每组选择一种修辞手法,进行实例分析和分享。
3.4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讨论课文中表达的主题思想。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
4.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彼此的进步。
4.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创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修辞手法,创作一首自己的诗歌。
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创作,进行评价和讨论。
5.2 环境保护活动:学生分组进行环境保护活动,如植树、清理垃圾等,将课文中的主题思想付诸实践。
课文《雷电颂》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及人物性格。
2、了解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手法,体会表达效果。
3、培养初步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你知道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吗?(学生举手回答后,教师再进行强调。
)是的,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郭沫若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所创作的历史剧《屈原》,就是要用屈原的爱国精神来教育人们,激励人们。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屈原在其中的一段内心独白,一起走进屈原的内心世界,共同感受伟大灵魂的高尚情操。
2、明确学习目标。
二、检查预习读准下列加粗字的注音:睥睨咆哮污秽稽首犀利虐待踌躇鞭挞忏悔罪孽迸射三、伟人掠影2、教师出示大屏幕: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战国时楚国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
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政治,联齐抗秦。
后遭谗去职,迭遭放逐。
至首都郢为秦兵攻破,遂投汨罗江而死。
重要作品有《离骚》《九章》《天问》等。
对后代文学影响极大。
郭沫若,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
他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感觉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
四、整体感知1、播放《雷电颂》朗读带:要求学生注意不同句子,不同语段所使用的语气,语调,语速,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加点评论。
2、你觉得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跟以往的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激澎湃,气势雄浑。
全文都是屈原的内心独白)3、根据刚刚听到的录音,请仔细揣摩语气、语调、语速,假设自己就是屈原,自由朗读全文。
五、研读与赏析1、本文既然是屈原的内心独白,那么我们就能够从这些话中读出屈原的内心世界。
请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或语段,朗读给大家听,谈谈屈原的内心情感。
2、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六、小结《雷电颂》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
八年级语文课《雷电颂》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雷电颂》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鲁迅的思想观点。
(2)能够分析课文中雷电的象征意义,理解作者通过雷电形象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段落进行分析、解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提高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层面对课文进行分析,培养批判性思维。
(3)学会如何将课文中的知识点运用到实际阅读中,提高阅读效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提高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敢于挑战权威、追求真理的精神风貌。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关爱他人、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雷电颂》的基本内容及其主题思想。
(2)雷电的象征意义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3)作者鲁迅的批判精神及其对现实社会的关注。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隐喻、象征手法的理解与应用。
(2)作者鲁迅批判精神的具体体现及其现实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简介鲁迅及其作品《雷电颂》的背景。
1.2 提问:同学们对雷电有什么印象?雷电在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意义是什么?2. 自主学习:2.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雷电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批判精神。
2.2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讨论:3.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雷电的象征意义。
3.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文解析:4.1 教师针对课文中的关键句子、段落进行详细解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2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5. 课堂小结: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雷电的象征意义及作者的批判精神。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雷电颂》,巩固所学内容。
3. 选择一篇鲁迅的其他作品进行阅读,了解鲁迅的文学风格及其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八年级语文《雷电颂》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雷电颂》。
(2)理解《雷电颂》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和诗歌主题。
(3)分析《雷电颂》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象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雷电颂》。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赞美。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诗歌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雷电颂》的韵律特点和艺术意象。
2. 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难点1. 《雷电颂》中较为生僻的字词和古文知识。
2. 诗歌深层含义的解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作者简介和诗歌主题。
2. 互动法: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韵律美和意象美。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郭沫若及其作品《雷电颂》。
(2)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雷电颂》,感受诗歌的韵律。
(2)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每组选取一位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4. 诗歌解析(1)解析《雷电颂》中的意象,如“雷电”、“长江”等。
(2)分析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5. 艺术特色分析(1)分析《雷电颂》的韵律特点,如对仗、排比等。
(2)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艺术美。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激发学生对后续课程的期待。
7. 作业布置(1)背诵《雷电颂》。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邀请学生找出其他描写自然力量的诗歌,如《观沧海》、《登鹳雀楼》等,进行对比学习,分析各自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手法。
2.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歌,描写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观,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七、课堂练习2. 简答题:请简要概括《雷电颂》的主题思想。
初二语文下册《雷电颂》教案,让学生走近戏剧,走近郭沫若,走近屈原。
五、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学生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交流有关感受。
教师播放《橘颂》的背景画面(电影《屈原》插曲),学生感受草木飒飒的悲凉气氛,倾听屈原在波涛汹涌的沅水岸边的仰天长问,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板书课题。
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战国时期出国人。
用楚辞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
因看透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王联齐抗秦,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仍心系祖国。
楚国被攻占后,自投汨罗江而死。
郭沫若: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他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感受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
《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统治最黑暗的时候。
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军民,掀起反共高潮。
(二)检查预习预习作业详见励耘精品系列丛书《课时导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该课“课前热身”部分内容。
(三)整体感知多媒体课件展现情境及课文录音,学生欣赏体验,品味文章语言,体悟文章气势,并谈整体感受。
1、你觉得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激情澎湃,气势雄浑。
2、模仿朗读:根据刚刚所听到的录音,仔细揣摩语气、语调、语速,自由朗读全文。
3、与以往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是屈原的内心独白。
是人物直抒胸臆,直接流露内心深处最强烈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戏剧艺术表现手法。
可以直接展示人物内心深刻而复杂的矛盾。
本文充分展开艺术联想,达到物我同化的境界。
郭沫若十分注意在戏剧冲突中激化人物的内心情感,逐渐推向高潮,最后以长篇抒情独白的方式喷泻二处,以达到最大限度的戏剧和抒情效果。
4、结合课文背景,根据你的理解,谈谈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两层: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神力,表达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八年级下册语文《雷电颂》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雷电颂》的背景、作者和作品意义;2.理解文学描写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3.了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语言特点;4.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对生命、对英雄的敬仰。
二、教学内容本课讲解《雷电颂》,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朱自清的背景和作品简介;2.《雷电颂》的主题和意义;3.文学描写中的修辞手法;4.作品中的人物形象;5.语言特点的分析。
三、教学重点1.理解文学描写中的修辞手法;2.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四、教学难点1.知道《雷电颂》的主题和意义;2.分析作品中的语言特点。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语言表达讲解作品中的背景和意义;2.举例法:通过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描写中的修辞手法;3.互动式教学:通过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水平。
六、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雷电颂》的背景和朱自清的生活经历,引出本课讲解的主题。
2. 阅读理解(30分钟)学生通过阅读《雷电颂》,回答老师所提问的问题,了解作品中的描写、主旨和语言特点。
2.1 阅读理解的问题1.作品中的主题是什么?2.作品中的语言特点有哪些?举例说明。
3.阅读作品后,你有什么启示?3. 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分析(20分钟)教师通过举例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描写中的修辞手法,并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和总结。
4.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20分钟)教师通过介绍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作品的背景和人物形象,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
5. 总结(10分钟)通过今天的学习,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雷电颂》的背景和人物形象,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
七、归纳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雷电颂》的背景、人物形象和语言特点。
八、作业1.参考教学材料,总结所学知识;2.查找生活中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例子,并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