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课时训练5元素周期律2讲解
- 格式:doc
- 大小:395.00 KB
- 文档页数:6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第3课时元素周期律(二)一、选择题1.不能说明X的电负性比Y的大的是()A.与H2化合时X单质比Y单质容易B.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C.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多D.X单质可以把Y从其氢化物中置换出来2.X和Y是原子序数大于4的短周期元素,X m+和Y n-两种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X的原子半径比Y小B.X和Y的核电荷数之差为m-nC.电负性:X>YD.第一电离能:X<Y3.已知X、Y元素同周期,且电负性:X>Y,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X与Y形成化合物时,X显负价,Y显正价B.第一电离能可能Y小于XC.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X对应酸的酸性弱于Y对应酸的酸性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 m Y<H n X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的第一电离能越大,其金属性一定越强B.元素的第一电离能越小,其金属性一定越强C.金属单质跟酸反应的难易,只跟该金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有关D.金属单质跟酸反应越容易,表明元素的电负性越小5.(2019·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高二期中)下列对价电子构型为2s22p5的元素描述正确的是()A.电负性最大B.最高正价为+7C.同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最大D.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6.某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Xe]6s2,下列关于该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其电负性比Cs大B.位于第六周期ⅡA族C.能与冷水反应放出氢气D.第一电离能比Cs小7.(2019·福建省平和第一中学高二期末)下列各组元素性质的递变情况错误的是() A.Li、Be、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B.P、S、Cl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依次升高C.N、O、F电负性依次增大D.Na、K、Rb第一电离能逐渐增大8.已知X、Y、Z为同一周期的三种元素,其原子的部分电离能(kJ·mol-1)如下表所示:元素X Y Z电离能/(kJ·mol-1)I1496738577I2 4 562 1 451 1 817I3 6 9127 733 2 754I49 54010 54011 578A.三种元素中,X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小,其电负性在同一周期元素中也最小B.三种元素中,Y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大,其电负性也最大C.等物质的量的X、Y、Z三种单质与少量盐酸反应放出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 D.三种单质与盐酸反应放出等量氢气时,消耗X、Y、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19.元素X、Y、Z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
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大单元-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一单元1.认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化合价、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2.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间的关系。
3.能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随着人类对原子结构认识的逐渐深入,元素之间的周期性变化规律逐渐被一些科学家发现。
1829年,德国的德贝赖纳在研究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化学性质的关系时,发现有几个相似的元素组:①锂、钠、钾;②钙、锶、钡;③氯、溴、碘;④硫、硒、碲;⑤锰、铬、铁。
19世纪60年代,俄国著名化学家门捷列夫和德国化学家迈尔等分别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将元素进行分类排队,发现元素性质随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呈明显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经过多年的艰苦探索,门捷列夫发现了自然界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规律——元素周期律,并于1869年发表了元素周期表。
元素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元素周期表到底是按照什么标准制定的?它的价值何在?【任务六】元素周期律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任务七】比较元素性质强弱的依据【任务八】元素周期表的制定依据和结构【任务六】元素周期律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1.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活动设计】问题1:什么是原子序数?它与核电荷数、质子数有何关系?问题2:前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有何规人们按核电荷数由小到大的顺序给元素编号,这种编号叫作。
核电荷数= = 。
学习目标情境导入学习任务学习活动律?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变化。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依据事实,总结归纳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训练其总结归纳能力,形成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并为下一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
2.原子半径、元素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活动设计】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元素主要化合价:微粒半径大小比较规律(一般情况下):1.看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层多径大)。
专题五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测控导航表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2013河北衡水中学四调)2010年4月,科学家成功合成了一种拥有117个质子的新元素。
科学家用4820Ca轰击24997Bk,生成了6个拥有117个质子的新原子,其中的5个原子有176个中子,1个原子有177个中子。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D )A.第117号元素是副族元素B Bk的质量数为97C.第117号元素是非金属元素D Ca2+的中子数比核外电子数多10解析:根据原子序数和各周期的元素种数,则有117-2-8-8-18-18-32=31,故117号元素位于ⅦA 族,且是金属元素,A、C两项错误;B项中的质量数应为249,错误;D项中的中子数为28,核外电子数为18,两者相差10,正确。
2.(2013山东莱芜模拟)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其性质和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下列有关结构和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形成离子键的阴阳离子间只存在静电吸引力B.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最右端的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最强C.最易失去的电子能量最高D.目前使用的元素周期表中最长的周期含有36种元素解析:离子键中的阴阳离子间既存在静电吸引力也存在排斥力,A项错误;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最右端的元素是零族元素,其原子既不容易得电子也不容易失电子,B项错误;电子能量越高越不稳定,越容易失去,C项正确;目前使用的元素周期表中最长的周期含有32种元素,D项错误。
3.(2013黑龙江哈尔滨三模)X、Y、Z、W为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X、Z同族,Y、Z同周期,W 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层数的3倍,Y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化学式为H2YO4B.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Z>Y>WC.X、Z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中,Z的气态氢化物较稳定D.X与W形成的两种化合物中,阴、阳离子物质的量之比均为1∶2解析:由于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层数的3倍,则X应为O;Y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6,故Y为Cl,又因X、Z同族,Y、Z同周期,则Z为S。
第二课时元素周期律夯实基础轻松达标1.在下面的价电子构型中,通常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原子具有哪一种构型()A.n s2n p3B。
n s2n p4C.n s2n p5D。
n s2n p6n s2n p4的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形成n s2n p3的稳定结构,因而其第一电离能最小.2.下列关于微粒半径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电子层数少的元素的原子半径一定小于电子层数多的元素的原子半径B.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单核微粒半径相同C.质子数相同的不同单核微粒,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D。
电子层数相同的粒子,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大,故第ⅦA族元素的原子半径不一定比上一周期第ⅠA族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如r(Li)〉r(S)>r(Cl),A错误;对于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单核离子,核电荷数越多,微粒半径越小,B错误;质子数相同的不同单核微粒,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阳离子半径,C正确;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减小,D错误。
3。
对于以下各组微粒的半径,难以确定前者一定大于后者的是()A.两种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分别为:1s22s22p63s23p64s1和1s22s22p63s23p5B。
两种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和C.3s能级上填有2个电子、3p能级全空的原子与2p能级上填有5个电子的原子D。
3p能级上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与3p能级上半充满的原子项中前者为K原子后者为Cl原子,原子半径前者大;B 项中前者为Si原子后者为P原子,两者是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原子半径前者大于后者;C项中前者为Mg原子后者为F原子,原子半径前者大于后者;D项中前者为Al原子或Cl原子,后者为P 原子,原子半径可能前者大也可能后者大.4.下列关于元素第一电离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钾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小于钠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故钾的金属性强于钠B。
因同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故第一电离能必依次增大C.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 s2n p6(若只有K层时为1s2)的原子,第一电离能较大D。
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课时训练5 元素周期律新人教版必修2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课时训练5 元素周期律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课时训练5 元素周期律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课时训练5 元素周期律一、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1。
原子序数从11依次增加到17,下列递变关系错误的是()A。
电子层数不变B。
原子半径逐渐增大C。
最高正价数值逐渐增大D。
从硅到氯,负价从-4到—1解析:原子序数从11依次增加到17,电子层数不变,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最高正价数值逐渐增大,从硅到氯负价从—4到-1。
答案:B2。
下列关于第三周期元素的相关内容叙述不正确的是( )A.Na、Mg、Al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其单核离子的氧化性依次增加B.P、S、Cl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对应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增强C。
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以第ⅦA族的最大D.Na、Mg、Al的氢氧化物的碱性依次减弱解析:Na、Mg、Al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为1、2、3,其原子的还原性依次减弱,但离子的氧化性依次增强,A项正确;P、S、Cl的最高正化合价分别为+5、+6、+7,依次升高,由于P、S、Cl的得电子能力依次增强,故其所对应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也依次增强,B项正确;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因此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应以第ⅦA族的最小(不考虑稀有气体),C项错误;因Na、Mg、Al的失电子能力依次减弱,则它们的氢氧化物的碱性应依次减弱,D项正确。
第3课时元素周期律(二)[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能从原子结构角度理解元素的电负性规律,能用电负性解释元素的某些性质。
2.理解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电负性与金属性、非金属性之间的关系。
3.掌握元素周期律,分析“位—构—性”之间的关系。
一、电负性1.有关概念与意义(1)键合电子:元素相互化合时,原子中用于形成化学键的电子称为键合电子。
(2)电负性:用来描述不同元素的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力的大小。
电负性越大的原子,对键合电子的吸引力越大。
(3)电负性大小的标准:以氟的电负性为4.0和锂的电负性为1.0作为相对标准。
2.递变规律(1)同周期,自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
(2)同主族,自上到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减小,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3.应用(1)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①金属的电负性一般小于1.8,非金属的电负性一般大于 1.8,而位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界的“类金属”(如锗、锑等)的电负性则在1.8左右,它们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
②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越小,金属元素越活泼;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越大,非金属元素越活泼。
(2)判断元素的化合价①电负性数值小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弱,元素的化合价为正值。
②电负性数值大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强,元素的化合价为负值。
(3)判断化合物的类型如H的电负性为2.1,Cl的电负性为3.0,Cl的电负性与H的电负性之差为3.0-2.1=0.9<1.7,故HCl为共价化合物;如Al的电负性为1.5,Cl的电负性与Al的电负性之差为3.0-1.5=1.5<1.7,因此AlCl3为共价化合物;同理,BeCl2也是共价化合物。
特别提醒电负性之差大于1.7的元素不一定都形成离子化合物,如F的电负性与H的电负性之差为1.9,但HF为共价化合物。
(1)元素电负性的大小反映了元素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力的大小()(2)元素的电负性越大,则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3)同一周期电负性最大的元素为稀有气体元素()(4)第ⅠA族元素的电负性从上到下逐渐减小,而第ⅦA元素的电负性从上到下逐渐增大() (5)NaH的存在能支持可将氢元素放在ⅦA的观点()答案(1)√(2)√(3)×(4)×(5)√1.按照电负性的递变规律推测:元素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和电负性最小的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的哪个位置?提示根据电负性的递变规律,在元素周期表中,越往右,电负性越大;越往下,电负性越小,由此可知,电负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的右上方,最弱的元素位于周期表的左下方。
课时训练5 元素周期律一、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1.原子序数从11依次增加到17,下列递变关系错误的是( )A.电子层数不变B.原子半径逐渐增大C.最高正价数值逐渐增大D.从硅到氯,负价从-4到-111依次增加到17,电子层数不变,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最高正价数值逐渐增大,从硅到氯负价从-4到-1。
2.下列关于第三周期元素的相关内容叙述不正确的是( )A.Na、Mg、Al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其单核离子的氧化性依次增加B.P、S、Cl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对应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增强C.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以第ⅦA族的最大D.Na、Mg、Al的氢氧化物的碱性依次减弱、Mg、Al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为1、2、3,其原子的还原性依次减弱,但离子的氧化性依次增强,A项正确;P、S、Cl的最高正化合价分别为+5、+6、+7,依次升高,由于P、S、Cl的得电子能力依次增强,故其所对应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也依次增强,B项正确;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因此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应以第ⅦA族的最小(不考虑稀有气体),C项错误;因Na、Mg、Al的失电子能力依次减弱,则它们的氢氧化物的碱性应依次减弱,D项正确。
3.(2015重庆理综,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I的原子半径大于Br,HI比HBr的热稳定性强B.P的非金属性强于Si,H3PO4比H2SiO3的酸性强C.Al2O3和MgO均可与NaOH溶液反应D.SO2和SO3混合气体通入Ba(NO3)2溶液可得到BaSO3和BaSO4的原子半径大于Br的,但I的非金属性比Br弱,故HI比HBr的热稳定性弱,A项错误;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B项正确;MgO与NaOH溶液不反应,C项错误;SO3与H2O反应生成H2SO4,N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使通入的SO2被氧化,生成的沉淀只有BaSO4,D项错误。
二、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4.砷为第四周期第ⅤA族元素,根据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砷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砷在通常状况下是固体B.可以有-3、+3、+5等多种化合价C.砷的还原性比磷弱D.As2O5对应水化物酸性比H3PO4弱N、P的化合价可知B项正确;砷的还原性强于磷,C项错误;P的非金属性强于As 的,D项正确。
5.Mg、Ca、Sr、Ba是按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第ⅡA族元素。
已知:①Mg(OH)2难溶于水,而Ca(OH)2微溶于水;②MgSO4溶于水,而CaSO4微溶于水。
下列推测中,不正确的是( )A.Sr(OH)2溶解于水B.SrSO4易溶于水C.BaSO4不溶于水D.Ba(OH)2比Ca(OH)2更易溶于水,A、D项正确;②说明随原子序数增加对应硫酸盐水溶性逐渐减弱,所以B项错误,C项正确。
三、元素周期律综合考查6.下列各组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Na<Mg<AlB.热稳定性:HCl<H2S<PH3C.酸性强弱:H2SiO3<H2CO3<H3PO4D.还原性:Cl->Br->I-项中,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故原子半径:Na>Mg>Al。
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的氢化物的热稳定性越强,正确顺序应为HCl>H2S>PH3。
D项中还原性的强弱顺序应为I->Br->Cl-。
7.短周期金属元素甲~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甲乙丙丁戊A.原子半径:丙<丁<戊B.金属性:甲>丙C.最高价氢氧化物碱性:丙>丁>戊D.最外层电子数:甲>乙,故A项错误;同主族元素金属性自上而下是增强的,故B项错误;同周期元素的金属性从左至右越来越弱,故对应最高价氢氧化物的碱性也是减弱的,C项正确;同周期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从左至右越来越多,故D项错误。
四、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8.下列各离子化合物中,阳离子与阴离子的半径之比最小的是( )A.KClB.NaBrC.LiID.KF化合物,C项符合要求。
9.根据元素周期律的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不考虑稀有气体元素)( )A.当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小,原子半径越大B.当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质子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C.r(F-)<r(Cl-)<r(Br-)<r(I-),r(K+)>r(Na+)>r(Mg2+)>r(Al3+)D.同主族元素,原子电子层数越多,对应的原子半径越大,核电荷数越小,原子半径越大;当核电荷数相同时,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对于同主族元素,当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不同时,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
(建议用时:30分钟)1.(2015北京理综,7)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A.酸性:H2SO4>H3PO4B.非金属性:Cl>BrC.碱性:NaOH>Mg(OH)2D.热稳定性:Na2CO3>NaHCO3项,同周期元素,自左向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磷元素的,则硫酸的酸性强于磷酸的;B项,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溴元素的;C项,同周期元素,自左向右金属性逐渐减弱,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钠的金属性强于镁的,则氢氧化钠的碱性强于氢氧化镁,C错误;D项,碳酸钠的稳定性强于碳酸氢钠的,与元素周期律没有关系,D符合,答案:选D。
2.具有下列特征的元素,一定是非金属元素的是( )A.对应氢氧化物是两性氢氧化物B.具有负化合价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酸D.具有可变化合价,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而Al为金属元素;HMnO4对应的Mn为金属元素;Cu存在+1、+2可变化合价,但不是非金属元素,从而排除A、C、D。
3.下列各组中,判断正确的是( )A.碱性:Mg(OH)2>NaOHB.酸性:H2SO4>HClO4C.金属性:Na<AlD.非金属性:O>NNa的金属性强于Mg,所以碱性:Mg(OH)2<NaOH;由于Cl的非金属性强于S,所以酸性:H2SO4<HClO4;由于Na和Al都在第三周期,钠的原子半径大于铝,失去电子的能力强,所以金属性:Na>Al。
4.X、Y是元素周期表第ⅦA族中的两种元素。
下列叙述中不能说明X的非金属性比Y强的是( )A.X原子的电子层数比Y原子的电子层数少B.酸性:HXO4>HYO4C.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气态氢化物稳定D.Y的单质能将X从NaX的溶液中置换出来单质的氧化性较强;D项说明Y的非金属性比X强。
5.(2016河北衡水月考)短周期元素X、Y、Z、W、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第三周期中Z元素的简单离子半径最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Y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高于X元素的气态氢化物B.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W>Q>Z>X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QD.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和X的氢化物形成的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共价键Z元素的简单离子半径最小,则Z为Al,由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X为N元素、Y为O元素、W为S元素、Q为Cl元素。
非金属性O>N,故氢化物稳定性H2O>NH3,A正确;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故离子半径r(S2-)>r(Cl-)>r(N3-)>r(Al3+),B错误;高氯酸是最强的酸,C正确;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和X的氢化物形成的化合物为硝酸铵,含有离子键、共价键,D正确。
6.已知X、Y、Z为三种原子序数相连的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相对强弱是HXO4>H2YO4>H3ZO4。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X>H2Y>ZH3B.非金属活动性:Y<X<ZC.原子半径:X>Y>ZD.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电子数的关系:Y=X+ZX、Y、Z三种元素是同周期第ⅦA族、ⅥA族、ⅤA族元素,其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降低,非金属活动性依次降低、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的关系是2Y=X+Z。
7.A元素的阳离子、B元素的阴离子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则A、B元素原子序数大小是( )A.B<AB.A<BC.B=AD.A=B+2,而阴离子是原子得到电子(电子层数不变),故其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关系为A在B的下一周期,且A在左侧,B在右侧,故A的原子序数大于B的原子序数。
8.已知33As、35Br位于同一周期。
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As>Cl>PB.热稳定性:HCl>AsH3>HBrC.还原性:As3->S2->Cl-D.酸性:H3AsO4>H2SO4>H3PO4(稀有气体元素除外),从左向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Cl的原子半径小于P的原子半径,A项错误;同周期元素,从左向右,非金属性依次增强,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增强,AsH3的稳定性小于HBr的,B项错误;依据“易得者,不易失”,As、S、Cl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As3-、S2-、Cl-的还原性逐渐减弱,C项正确;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减弱,H3AsO4的酸性弱于H3PO4,D项错误。
9.元素X 形成的离子与钙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且X 的离子半径小于S 2-的半径,X 元素为( )A.AlB.PC.ArD.KX 的离子有三个电子层,且半径小于S 2-的,可知其质子数大于16,可为Cl-或K 。
10.a A 、b B +、c C 3-、d D -均为短周期元素的离子且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或碱性:D>C,A>BB.氧化性:c C 3->d D ->a A 2+>b B +C.离子半径:c C 3->d D ->b B +>a A 2+D.非金属性:C>D>B>Aa A 2+、b B +、c C 3-、d D -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可知它们均已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且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
金属性:B>A,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B>A,A 项错误;c C 3-和d D -不具有氧化性,B 项错误;核电荷数:A>B>D>C,故离子半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