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语言学视域下网络流行语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1.38 MB
- 文档页数:2
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解读摘要与互联网飞速发展应运而生的网络流行语,是社会和时代飞速发展的产物。
由于它的特殊性,导致了它不具备长远的时效性。
网络流行语的特征为生命力强、流行速度快、较容易理解、传播速度快等。
网络流行语是大众化的词语,它来源于大家的日常生活,用极其简单和形象的词语组合而成。
它简单易懂,意思滑稽,风靡于网络内外。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抢镜放射中图分类号:h109.4 文献标识码:a引言网络流行词语是伴随着网络而发展起来的,并于近年风靡一时。
网络雷语和网络热词是和它类似的流行语,也是它的别称。
在目前的网络流行语中,例如,“做人不能太cnn”、“肿么办”、“很x很xx”等等,这些用语在进入21世纪以来,越来越普遍,越来越让人们所熟知和铭记。
网络的发展和被人们所掌握和应用,使它也在短时间成为了一个崭新的产物和载体,随之而来的是社会语言之新变体的产生——网络语言,网络流行语成为了网络语言的代表产物,无论是在报纸、书刊还是电视媒体,无处不在的网络流行语冲击着我们的现实生活。
它存在于生活,又贴近生活,同时也高于生活,它涉及的方面广泛,影响强大。
与传统的语言相比,它简单易懂,而且又带有幽默色彩,易于被大家所熟知和记忆。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流行语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引起了国内外专业人士的关注。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网络流行语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一举例和描述首先,本文列举了近期网络上流传广泛且影响力大的几个词语进行分析。
例1 :“做人不能太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在报道在某个事件当中,误导中国群众,歪曲事实,对中国人民的形象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严重损害了中国人民的荣誉和尊严,危害了中国人民的安定与团结。
美国主播杰克·卡弗蒂和美国有线网,一时间成为了我国人民谴责的对象,并引发全球华人大签名,要求cnn及杰克立即给全中国人民道歉,并决定起诉cnn的无耻行径。
甚至有中国网友原创了一首脍炙人口的rap风格的歌谣——《做人不能太cnn》,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研究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网络语言也随之而来。
网络流行语作为网络语言的一种形式,已经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在这些网络流行语中,有些是来自传统的语言形式,有些则是全新创造的,但它们都蕴含着人们对语言的理解和使用。
因此,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网络流行语的背景网络流行语的产生,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社交媒体的兴起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网络上,人们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从而使网络语言的形式得到了更加多样化和自由化的发展。
同时,人们的生活环境也开始发生改变,社交媒体的流行让人们更加关注社交互动,通俗易懂的网络流行语也更易于传播和理解。
二、网络流行语的特点网络流行语的产生、传播和使用有着许多特点。
首先,在流行语的产生过程中,因为网络使用者的年龄、文化、职业、社会背景等都有很大差异,所以流行语的范围也很广泛,涵盖了很多方面的内容。
其次,网络流行语的传播速度非常快。
随着社交媒体的流行,人们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各种工具把流行语快速地分享给其他人。
这个过程中,传播者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态度、目的等加入一些变化。
这样也会加速流行语的传播,并且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衍生词汇。
另外,网络流行语的使用非常灵活。
因为网络上可以匿名发言或者使用化名,使用者没有必要担心语言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这种环境下,人们使用网络流行语更多地是为了表达某种态度和情感,而不是为了传递信息。
三、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和演变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和演变过程中,语言的表达方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
通常,网络流行语来源于网络上的某个事件、人物、词汇等,并通过某种方式传播开来。
在传播的过程中,经常和其他的信息进行互动和融合,形成新的流行语。
比如,“翻车”这个流行语,最初来源于网络上一起车祸的视频,并被人们调侃为“翻车族”。
之后,“翻车”这个词汇开始流行起来,并且逐渐衍生出一些变体,如“翻车概率”、“翻车指数”等。
2018.7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博士论坛伴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流行语走过二十年的历程,从最初的不为大众所接受和理解,到如今已然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部分被官方话语体系认可和接纳,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人们的语言表达方式和社会交往方式,逐步改变了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和生活方式。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新生的语言表达方式、社会文化现象,它的产生过程、动态发展态势都符合语言经济学的相关原则,具有不同于现实生活的、自己独有的特殊符号系统,即网络流行语独特的流行特征。
一、网络流行语生成的语言学动因——语言经济学原则众所周知,网络流行语是一种存在于互联网上的语言形式,这种语言形式流行于具有开放性与共享性的网络空间中,其特点在于以文字为主要载体,以即时形式或相对延时形式存在。
作为特殊的语言形式,网络流行语的生成具有语言学的动因,遵循语言经济学的原则。
语言经济学(Economics of Language )最早属于经济学的研究领域,是基于教育经济学、西方人力资本学说而产生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信息经济学的开拓者雅各布·马尔萨克(Jacob Marschak )在1965年提出的学说。
他认为,人类的语言具有与社会其他资源相类似的经济特性,包括费用(Cost )、效用(Util⁃ity )、价值(Value )和效益(Benefit ),并在此基础上推断出“经济学与语言优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的结论。
这一学说后来被加拿大经济学教授弗朗索瓦·瓦尔兰科特(Francois Vaillancourt )和瑞士经济学教授弗朗索瓦·格林(Francois Grin )进一步发展并逐渐完善,在以索绪尔(F.de Saussure )为代表的语言经济学思想中,语言价值论和经济学中体现省力原则(Least Effort )的有效选择论,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成为语言经济学的核心原则,这些理论和原则充分体现了人类言语在运用中存在着一个重要的经济学驱动原理,即效用最大化。
782021.05[摘 要] 网络流行语“xx 子”因选秀节目《青春有你2》的播出而在微博等社交平台走火。
本文通过描述分析网络流行语“xx 子”及其衍变机制,尝试对“xx 子”的起源作出考察;同时,对“xx 子”流行原因进行梳理,旨在对新兴网络流行语“xx 子”的流行与传播做进一步的探究。
[关键词] 网络语 “xx子” 衍变机制 流行原因[中图分类号] G20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03(2021)05-0078-05网络流行语“××子”探究□ 杨小漫武汉大学作者简介:杨小漫,武汉大学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2019级硕士研究生。
随着偶像女团竞演养成类真人秀节目《青春有你》第二季的播出,“欣欣子”(《青春有你》第二季参赛选手虞书欣支持者对虞书欣的昵称)一词在微博等社交平台迅速走火;随之出现了“敏敏子”(刘敏涛支持者对刘敏涛的昵称)、“坤坤子”(蔡徐坤支持者对蔡徐坤的昵称)等结构相同的流行语,都是将人名(主要是明星或是自己喜爱之人)的最后一个字叠用,并与“子”进行组合,来表达粉丝或支持者们对明星们的支持和追捧。
随后,这种将人名最后一个字叠用并与“子”进行组合的格式进一步衍变成“××子”,其中“××”并不限于人名最后一个字的叠用,可以是动词、名词、形容词等。
“××子”用法的蹿红受到广大粉丝群体追捧的同时,也存在许多争议和质疑,值得进一步研究分析。
一、网络流行语“××子”的研究现状网络流行语“××子”的流行与衍变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和动态性,是新产生的语言现象,并且由于受众范围较小,因此暂无学者对网络流行语“××子”作出具体的解释与分析。
网络流行语“××子”最初是由于真人秀节目《青春有你》第二季的播出走红,而未观看相关节目的群众对于“××子”的用法多有不解之处;同时,使用“××子”进行网络交际的网民也并非完全了解这一流行语的来源与实质含义。
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热词探析语言学中的社会语言学,能够将语言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探求出来。
由于网络流行语是基于社会发展背景条件所产生的,所以需要探求语言发展与社会之间的密切关系,并探究在社会进步与发展中的变化形式。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虚拟网络社会范围逐渐拓宽。
正因如此近年来网络流行语已经越来越受到民众广泛关注,针对其语言特征与形成原因本文将展开归纳总结。
一、语言学视角下网络流行语的形成原因。
(一)网络流行语受到外文影响。
从语言学中的语言接触层面上来讲,不同的民族与社群在社会生活中经过互相接触而产生的语言接触关系。
而纵观全球不同国家的语言,都是在互相影响、互相接触中所产生的语言形式,任何国家语言都不是独立存在的。
从临近语言或临近文化层面上来看,具备语言优势的人经过社会交际就会形成语言接触。
我国的汉语在于外语接触之时,也会在深层次的语言结合粗之中在语言结构或语言功能方面产生相应的吧变化。
在网络社会中不同的民族文化不用面对面,也会产生基础。
所以在各个国家或民族文化融合的虚拟环境之中,网络流行语也会受到诸多外语影响而产生。
(二)网络流行语本身的全民性。
网络流行语中很多应用形式,有效仿我国古文中的“通假字”之意,由于网络流行语常见谐音出现,所以该语言深受全民爱戴并具备趣味性。
语言作为社交中必要的用具,其所属是全体社会成员,而并不是某种组织或社会团体的专用。
所以由此看来网络流行语有全民性的特征。
从网络社会层面上来看也是如此,网络社交中人们通过语言来建立一种社交群体,使用社会语言也就是普通话才不会引起过度的语言沟通障碍。
所以纵观现阶段的很多网络流行语的形式,利用普通话谐音直接创造新的词汇,如“鸭梨山大”“鸡冻”等词汇都是利用谐音将社会现状反应出来,这种可以直接表述但又具备趣味性的对应事物的表达形式,能够将网络语言的全民性展现出来。
(三)网络流行语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
从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网络流行语的形式来看,很多网络流行语都是对社会热点现象的一种表述。
网络流行语“洪荒之力”多维度探析游泳运动员傅园慧的一句“我已经使出了洪荒之力”无疑是今年最热门的网络流行语之一。
本文分别从传播学、社会心理学、语言学视角综合分析网络流行语“洪荒之力”一夜爆红的原因,并对其影响力进行分析。
标签:洪荒之力网络流行语传播心理一、引言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赛场上,中国游泳小将傅园慧成了比“金牌”更火的新闻人物。
在结束的100米仰泳半决赛中,傅园慧以小组第3名的成绩晋级决赛。
当被记者问到“今天的状态有所保留吗?”时,傅园慧使劲地摇头,大喘着粗气称:“没有保留!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啦!”傅园慧的赛后采访视频在朋友圈被疯狂转发,中外权威媒体为其“背书”,仅8月8日、9日两天提到“洪荒之力”的微信文章就有1.3万篇。
傅园慧相关视频24小时内突破3000万次播放。
傅园慧在此次采访中非同寻常的表现,让舆论惊讶不已。
有媒体甚至幽默地调侃:“如果说宁泽涛是游泳界一股清流,那么傅园慧就是一股泥石流。
”何为“洪荒之力”?傅园慧自己说,是从小说中看到的一个词。
目前网络热搜给出了6种解读:一是(宇宙)广大荒远之力;二是自然之力与超自然之力;三是原始之力;四是神奇之力;五是史前之力;六是原力。
国家地震局在官方微博中为网友们作出权威解释:洪荒,是指地球形成以后早期状态,一切都在混沌蒙昧之中,那时候的地壳很薄,地震频发,温度极高,造山运动引发了多次大洪水。
经过几轮造山运动后,地球上的大气环流逐步建立,地壳也趋于稳定。
可见,洪荒之力,确实很强大……(中国地震台网速报2016年8月8日)“洪荒之力”被广泛应用,势不可挡。
打开百度新闻搜索,截至9月17日,包含“洪荒之力”的新闻标题共计36500篇,新闻全文多达119万篇。
(1)一天圈粉200w!傅园慧向全国人民释放了她的“洪荒之力”(人民网2016年8月15日)(2)使出“洪荒之力”迎新生(光明网2016年9月4日)(3)政府鼎力支持企业齐使“洪荒之力”(中国经济网2016年9月9日)(4)中国武警“洪荒之力”爆发不只是训练,简直要拼命(中国青年网2016年9月14日)二、传播学视角解读“洪荒之力”从舆论传播的规律来分析,网络流行语“洪荒之力”的走红并不意外。
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语毕业论文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语摘要网络流行语是伴随着网络技术的产生与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语言现象,是现实语言在网络媒体上的一种变异形式。
它的发展在当代语言生活中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它折射着网络环境的存在状态、网络时代的思维特征以及网民的心理。
分析和研究网络流行语有助于人们更好的认识网络语汇发展的内在和外在规律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本文从网络流行词语和网络流行句式两方面出发,研究了网络流行语的形成原因、结构方式、发展趋势和应对策略。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语言学;形成原因;发展趋势;语言规范。
AbstractsNetwork catchword i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 and network of the widespread use of appear a linguistic phenomenon。
It is the real language on the network media. As an unprecedented new communication mode,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catchword in life in contemporary language gradually got more attention. It with the existence of refraction network environment of network times state,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netizens thinking. Analysis and research network catchword helps people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vocabulary internal and external rule, understanding of the social effects of network vulgar. Based on network popular words and network popular sentence, studies the two sides of the catchword of the formation, network structure, development trend and countermeasures.Keywords:network catchword; Linguistics; Formation reasons; Developmenttendency; Language specification目录引言 (1)一网络流行语的典型案例 (1) 1.1 给力 (1)1.2 神马都是浮云 (2)1.3 羡慕嫉妒恨 (2)1.4 我爸是李刚 (2)1.5 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 (3) 1.6 你懂的 (3)1.7 “蒜你狠”系列 (3)1.8 鸭梨山大 (3)1.9 凡客体 (4)1.10 闹太套 (4)二网络流行语形成的原因 (4) 2.1 重大社会事件催生 (4)2.2网络助推 (5)2.3 语言自身因素 (5)2.3.1 符合语言经济原则 (6) 2.3.2 符合语法规则 (6)三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分析 (7) 3.1 网络流行词语 (7)3.1.1 谐音类 (7)3.1.2 象形类 (7)3.1.3 简缩类 (8)3.1.4 其他 (8)3.2 网络流行句式 (9)3.2.1 语域分析 (9)3.2.2 辞格分析 (9)四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趋势 (10) 4.1 语言内在因素 (10)4.1.1 构成规则 (10)4.1.2 语言经济原则 (10)4.1.3语言的时效性和流行性 (10)4.2 语言之外的因素 (11)4.2.1 语境依赖度 (11)结语 (11)参考文献 (13)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网络流行语是指在网络上被广泛使用和传播的特定词语或短语,它们通常具有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文化内涵,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走红并成为社会热门话题。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来看,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社会文化、语言环境和用户群体等。
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
在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下,人们对于流行语的接受和传播方式存在差异。
在中国的互联网文化中,流行语常常是由网络用户自发创造和传播的,它们往往与当下的社会热点、草根文化和网络时事相关,具有浓厚的时代感和情感色彩。
这使得网络流行语能够更好地契合当下的社会氛围,更容易被网络用户所接受和传播,从而使其生命力得到延续和强化。
语言环境也是影响网络流行语生命力的重要因素。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传播的快速发展,网络语言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交流的一部分。
网络流行语具有通俗易懂、轻松幽默的特点,适合于快速传播和分享,因此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大众的语言环境中。
网络流行语的形式多样化,既有汉字、字母的组合,也有网络特有的表情符号和动态图片等,这让网络流行语具有更加生动、富有趣味性的特点,更容易引起用户的共鸣和关注,从而使其在语言环境中得以延续流传。
用户群体的参与和认可也对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有着直接影响。
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和传播离不开广大网络用户的积极参与和推动。
当一个网络流行语得到足够多的用户认可和参与时,它便能够在网络中形成一种“社会共识”,进而在不同的社交平台上迅速扩散和传播。
在此过程中,用户们通过不断地使用和引用网络流行语,使其不断在网络中得到复制和传播,从而拓展了其使用范围和生命周期,使其具有更长久的生命力。
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包括社会文化、语言环境和用户群体等。
社会文化的影响使得网络流行语更好地契合当前的社会氛围,语言环境的影响使其更好地融入大众的语言环境,而用户群体的参与和认可则使得网络流行语能够在网络中形成一种“社会共识”,得以延续和传播。
传播语言学层面的网络流行语研究共3篇传播语言学层面的网络流行语研究1网络流行语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和社交环境中产生、流行的语言现象,它既包括特定行业、群体内部的专业术语,也涉及到广泛普及的民间口头禅和网络用语。
作为一种新型语言形态,网络流行语在用语方式、语音、拼写、语义等方面呈现出了与传统语言不同的特征。
因此,通过对网络流行语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和探讨当代社会中语言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的语言学研究意义。
在传播语言学层面的网络流行语研究中,对网络流行语的传播、使用和演化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探讨网络语言如何在特定的社交场合中产生和流行。
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往往受到年龄、性别、地域等群体特征的制约,但在具体的社交环境中,它们往往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和传播性。
因此,研究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渠道和传播路径,可以深入研究网络语言的传播机制和规律。
在网络流行语的使用方面,研究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场景和使用模式,可以了解网络语言的功能和表现形式。
网络流行语往往是在特定的社交场合中产生和流行的,其使用是有条件的,只有在特定的社交群体或社交环境中,才会被使用。
因此,通过对网络流行语的使用情况、使用效果和使用习惯进行深入探讨,可以了解网络语言的特点和特性。
在网络流行语的演化方面,研究网络流行语的演化规律和演化路径,可以为语言演变的研究提供有力的参考。
网络流行语的演化往往呈现出“曲折、多样、随意、充分”的特点,它既受到语言本身的特点的影响,也受到社交环境和时代背景的影响。
因此,通过对网络流行语的演化路径和演化规律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发展和演变机制,探讨语言的发展趋势和演变方向。
网络流行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在当今社会中,社交媒体和智能移动设备等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网络语言成为我们日常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通过对网络流行语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当代语言,提高我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语言教育水平,为语言教育的发展和推广提供有力的支持。
语言学视域下网络用语浅析作者:高影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3年第02期摘要:根据CNNIC的统计,我国网民数量超过5.64亿。
如此庞大的人群使用一种相同的交际工具——网络用语。
作为一种语言现象,网络用语的出现为语言学提供了新的研究对象。
本文在浅析网络用语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网络用语的语言学价值。
关键词:语言学网络用语语言学价值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2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为5.64亿,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四成。
尤其是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利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规模超过4亿,这意味着网络使用便捷性的提高使网民更乐于随时随地地从网络获取信息并进行交流。
由于众多网民沟通的需要,网络用语也就应运而生。
广义上的网络用语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与网络相关的专业术语,如“网关、域名”等;一类是网民在聊天室、论坛、贴吧等网络社区交流沟通用语,如“斑竹、木有”等。
狭义的网络用语专指后者,亦是本文所要讨论的内容。
网络用语正以不可阻挡的趋势冲击我们传统的汉语习惯,改变着我们的交流方式。
作为一种语言现象,网络用语的出现为语言学提供了新的研究对象。
本文首先浅析网络用语的特点,其次探究网络用语的语言学价值。
一、从语言学的专业角度来说,网络用语是一种社会方言,是网民的交际工具,是一种语言变体所谓“语言变体”,按照Hudson的理论,是指“具有相同的社会分布的一组语言项目”。
对于网络用语来说,套用“语言变体”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出它是在网络环境中具有类似社会特征的网民普遍使用的一种语言模式[1]。
下面从词汇、句法、修辞三个方面来浅析网络用语的特点。
首先是词汇。
词汇由语素构成,而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网络用语词汇的构成不仅包括汉字,而且还杂糅了数字、字母、特殊符号等。
网络环境决定了网民的交际用语,既要有口语的直接性、即时性,又要通过书面的形式传达,注重视觉效果与信息输入传达的快捷。
网络流行语传播功能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文化现象,逐渐在日常生活中占据一席之地。
这些网络流行语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生动的内涵和广泛的传播力,成为现代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功能,探究其对社会文化、人际交流以及个体表达等方面的影响。
本文首先对网络流行语的定义、特点和发展历程进行概述,明确研究对象和范围。
接着,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网络流行语在信息传播、社会舆论、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功能。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网络流行语在个体表达、心理需求满足以及社会认同等方面的作用。
本文还将对网络流行语传播过程中的问题与挑战进行探讨,如信息失真、价值观冲突等,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通过对网络流行语传播功能的深入研究,本文旨在为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网络流行语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也希望为语言学、传播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二、网络流行语概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深入,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大众文化和社交互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流行语,顾名思义,是指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并被大众接受和使用的特定词汇、短语或表达方式。
它们往往源于各种网络社区、社交媒体平台,或者是由重大社会事件、网络热点催生出的新兴词汇。
网络流行语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文化特色,它们反映了当代年轻人的思想观念、审美取向和生活态度。
与传统语言相比,网络流行语更加简洁、直观、易于传播,往往通过谐音、隐喻、象征等手法,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内涵。
例如,“打call”一词,原本指为某人加油助威,现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支持和喜爱。
网络流行语的传播速度之快、影响范围之广,使得它们在短时间内就能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
这主要得益于互联网平台的开放性和互动性,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和便捷。
同时,网络流行语的流行也反映了当下年轻人的社交需求和表达方式,它们通过独特的语言形式,传递出年轻人的价值观和情感诉求。
网络流行语在语言学中的应用研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现代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网络上,人们会使用各种语言、符号和表情来进行交流,其中流行语就是网络交流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语言形式。
然而,即使在网络上,流行语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这给语言学家研究流行语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网络流行语在语言学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1、什么是网络流行语网络流行语,也称为网络热词,是指在互联网上流行的一种语言形式。
这些语言形式通常比较新颖、幽默,具有特定的文化含义和社会背景。
在网络上,流行语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很多流行语很快就会变得广为人知。
在一些特定的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抖音、快手上,网络流行语有时候能够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2、网络流行语的应用研究现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开始关注网络流行语在语言学中的应用价值。
他们认为,网络流行语是一种有助于研究语言变化和语言演变的语言材料。
通过对网络流行语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人群在特定时期所共同使用的语言形式。
同时,网络流行语也反映了人们在不同社会背景下的语言和文化趋势。
因此,探究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方式和变迁规律,可以为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语言提供参考。
3、网络流行语的研究方法网络流行语的研究方法较为灵活多样。
目前,主要的研究方法是通过收集网络上的数据进行分析。
例如,语言学家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上的数据,分析热门话题下的关键词、表情符号、图片等流行语素材的使用情况。
同时,也有研究者通过对网络流行语文本的语言特征进行统计和分析,以了解流行语对语言的影响程度和变化的方向。
4、网络流行语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社交行为的不断改变,网络上的流行语也将保持不断变化。
这使得网络流行语在未来的语言学研究中仍然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随着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人们对网络流行语的认识也将更加清晰和深入。
有理由相信,未来网络流行语的研究将会更加广泛地应用于语言科学的研究领域中,从而加深我们对语言变迁的认识,全面了解人类在语言发展史上的贡献和演变。
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理论解析
随着当今社会的信息爆炸,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大家喜闻乐见的新形式语言,已经深深地融入到现代社会的语言文化当中。
针对这种特殊语言,语言学家们纷纷展开研究,力求总结相关的理论,以便更好地揭示网络流行语始终如一的语义本质。
网络流行语主要通过创新性的拼写或发音形式来表达,这些创新性的形式突出网络流行语的特殊性,并体现了语言发展的方向。
在语言的形式层面,网络流行语的创新性形式以及表达准确性使其成为最受欢迎的语言形式。
在语言的意义层面,利用拼音、英文等形式的表达,使语言更加富有弹性,可以较好地表达所有的网络流行语。
此外,语言还是一种文化的反映,网络流行语的出现也给古老的汉语文化增添了新的灵活性。
科学家分析发现,网络流行语大多是沿袭古老文化词汇规范,而这也是网络流行语在传播速度上能够超越传统文化的原因所在。
还有一个重要的语言学理论是关于地域性的解析,许多网络流行语有着明显的地域性特征,根据这种地域特征,语言学家们得以更加深入地探讨语言特征。
根据分析,网络流行语的地域性思维特征主要是因为社交媒体的分布是以地域性为基础的。
所以,媒体上最流行的网络语言可能在一个国家或地域流行,却不一定在另外一个国家或地域流行。
综上所述,网络流行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其形式与内涵的发展都会受到语言学家们的关注。
从形式层面上看,网络流行语的拼
写或发音形式使其变得更加丰富多样;从意义层面上看,网络流行语突出古老文化词汇规范;从地域性角度上看,网络流行语也是基于地域性思维特征。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的理论,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网络流行语的本质,为现代社会的语言文化提供更为完善的理论框架。
传播语言学视域下网络流行语研究本文以传播语言学为理论基础,对网络流行语的传播特点、传播内涵以及传播效果进行系统论述。
首先归纳总结网络流行语的传播特点:传播平台的创新性;传播主体的广泛性;传播内容的精炼性。
其次从传播主体分析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内涵。
一是传播主体的“娱乐精神”;二是传播中凸显“网络民主”。
最后对传播效果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语言生态环境的改变、受众与传播者的循环传播及传播效应的两面性都会影响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效果。
标签:网络流行语传播特点传播内涵传播效果一、网络流行语的传播特点周晓凤、刘鸽(2014)认为“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归纳了网络流行语的特点:语言学领域的研究普遍认为网络流行语具有新奇性、流行性、简洁性、不规范性等特点。
传播学领域的研究认为网络流行语具有语料来源的广泛性、使用群体的层次性、使用目的的多样性、传播范围的无界性等特点。
而社会学与心理学领域则认为流行语具有反传统、求新求奇、减压宣泄、彰显个性等社会心理特征。
”网络流行语是网络语言的一种,也是语言的一种。
它既具有网络语言的简洁性、不规范性,又具有语言的创造性、信息传递性,同时它还有自身承载的独特特征。
姚必鲜(2011)表明:“网络流行语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网络技术的支撑性,即网络媒体作为其传播的技术平台;二是语言传播的流行性,即网络流行语契合了某些特定受众的心理需求,在一定的网民群体中能够引起普遍的共鸣;三是传播内容的精练性,即经过了加工、模仿的流行語是以文字、词组或语句的形态出现。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网络流行语的传播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传播平台的创新性网络流行语之所以广泛传播,与传播媒介有着重要关系。
传播媒介指的是信息传播的渠道,通过这个渠道,将传播内容传输给受众,也可理解为承载信息的平台。
传统的传播媒介主要指的是电视,报纸,新闻,杂志,广播,影视作品等单向性的媒介,缺少与受众的互动性,属于公共性传媒,传播主流文化思想,语言形式比较正规。
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研究第一章引言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交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以“doge”、“emoji”、“LOL”等为代表的网络流行语词汇,轻松风趣又富有创意,为人们的日常沟通增添了许多亮点。
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研究涉及到语言学、计算机科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不仅可以深入挖掘网络流行语的文化内涵,还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加贴切的互联网交流策略。
第二章网络流行语的定义和发展历程网络流行语,是指在网络上广泛传播且受到欢迎的特定语言、词汇、表达方式或口头禅。
其具有创意、富有幽默感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可以很好地表达出人们的情感和思想。
网络流行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当时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些特定的网民社群中开始产生出了一些符号化的文化元素,例如“@”符号、“\_(ツ)_/”表情等,这些文化元素的出现对于互联网的交流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后,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流行语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例如“LOL”、“doge”、“emoji”等,这类网络流行语具有极高的传播度和表现力,深受广大年轻人喜爱和推崇。
第三章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特征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新颖性:网络流行语创造出了很多新词、新概念和新表达方式,加强了人们的网络交流体验。
2. 简洁性:网络流行语通常使用短小精悍的形式,通过简单又富于表达的语言形式表达情感,容易被人们接受和理解。
3. 端语化:网络流行语中包含了很多独有的符号、口头禅和语言现象,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语言风格,例如“hhh”、“~”等表现形式。
4. 文化性:网络流行语中包含了大量的文化元素,如漫画、电影台词、著名人物等,给互联网交流带来了无限的文化魅力和趣味性。
第四章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机制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社交媒体: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用户可以通过分享、点赞、转发、评论等操作,将网络流行语广泛传播。
2. 论坛和聊天群:在论坛、聊天室、微信群等网络平台,用户可以自由地进行交流和互动,产生出大量的网络流行语。
2019.6News Dissemination
新闻传播学术园地
互联网高速发展,对人们生产生活造成了较大影响,一些网络上的语言被引入到生活中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1]。
网络流行语属于新兴语言现象,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持,是语言系统对社会发展的反映。
因此,我们应从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分析其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掌握其产生的传播学依据,了解其影响。
1.传播语言学
传播语言学属综合性学科,将语言学和传播学相结合,又融入文化、新闻、心理等的内容。
语言和传播的学科知识在研究对象上有极大相似之处,两者存在亲缘关系,为传播语言学的诞生发展奠定了基础。
传播语言学主要站在语言学的基础上分析语言和传播之间的关系,分析语言自身传播性[2]。
人们将心理、社会、民俗、法律等语言学内容都归入了应用语言学范畴。
近年来,我们开展的传播语言学研究都是将社会和语言相联系,找到语言的本质、功能及系统规律。
因此,新语言、新方式将促进语言学向新高度不断发展。
2.网络流行语的概念
网络流行语是网上流行的语言,是网民交流沟通的表达方式。
实际上,网络形成的语言对人们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已经成为变体,每年都会有新的网络流行词产生。
伴随社会事件发生,在网络上同步扩散,进而产生风靡网络的热门词语,受到大众广泛欢迎。
一些单个流行词因某个特定事件而出现,被群体所采用,但是随着事件热度下降,该网络流行词又逐渐淡出人们视野[3]。
所以说,网络流行语属于历史范畴,在网络媒介不断发展背景下,一些网络流行语被“一般化”,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展成为人们生活中口语表达的重要形式。
网络流行语具有自身特点:网络流行语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其流行性,且多以词、句子、短语形式传播,是人们约定俗成的重要表达方式,传播速度快,辐射范围广,具有生动性,在互联网不断传播的同时,也在人们实际生活中传播,形成人们日常用于交流的一部分。
3.网络流行语的传播
3.1传播机制
网络流行语的生成及传播是动态的,经网民传播后,网站收录传播,媒体进一步传播,最终得到社会认可。
因此,网络流行语的产生源于网民,是大众向媒体传递网络流行语,自下而上传播。
以往流行语由社会精英产出,产生的主流意识以不同媒体形式传递给大众,大众接受流行语[4]。
而网络流行语通过个体、职业、组织传播者,由网民产出,传递给社会,网民是流行语的创造和传播者,同时网民自身也受用网络流行语。
3.2网络流行语在传播中的功能特征
3.2.1交际性功能
交际是人们沟通的过程,人们运用语言、表情等传达思想、表达情感。
交际一方面发生在人与人之间,人们的情感交流及沟通即是交际;另一方面,交际是人们交换信息、思想的重要渠道。
语言在社会中是人们传输信息、交流情感的媒介,语言是交际的媒介。
语言是对自身想法的表达,通过网络流行语,可以了解社会群体的实时状态、心态。
网络将人们集中起来,连接各个领域,形成新的生活方式,人们以语言表达自身需求及观念,通过网络发表对社会、国家事务的看法。
例如:“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呵呵”、“盘他”、“怎么着,家里有矿啊”、“如此优秀”等网络流行语,或嘲讽、或宣泄,和网民渴望的个性发展、自我价值实现相一致,以“调侃”的语气,表达出自身的实际诉求,充实精神世界。
传播语言学视域下网络流行语探讨
阳柳艳
(广西财经学院南宁530003)
【摘要】网络流行语是互联网推广发展下的产物,对人们日常交际中有较大影响,成为大众媒体重要表达内容。
网络流行语以其朗朗上口的特征,往往能实现迅速传播、广泛传播。
文章以传播语言学角度,对网络流行语的传播、传播功能、发展趋势等内容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传播语言学;网络流行语;特征
【作者简介】阳柳艳,研究生学历,广西财经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少数民族语言学。
117
2019.6
News Dissemination
新闻传播
学术园地
3.2.2思维功能
语言属典型的社会现象,是人们交际中的重要工具,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思想沟通都需要语言给予必要支持[5]。
同时,语言也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人们思考、表达、记录、认知的工具,通过语言,人们交流分享经验,探究问题,深思社会现象。
网络交际中,不同的网络情景衍生了一些特殊语言,人们刻意改变词语音节、语法,组成新的富有情感的语言。
新的语言层不不穷,表达出思想和个性。
一些表达突破语言常规,为传播语言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例如:“土豪”、“水军”、“不圆润”、“注孤生”、“何弃疗”等,网络流行语有其自身独特的意义和意味:“何弃疗”意为“有病”,“注孤生”意为“没救了”等等。
诸多的表现手法丰富原本词汇语言,表现出语言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是人们思维的重要工具。
以语言为工具,人们认真思考,形成概念,提高认知,真正提高自身适用符号表达的能力。
3.2.3文化功能
语言伴随文化发展而发展,是人类社会重要的思维工具。
语言能够反映民族、社会、国家的实质发展。
同时,语言是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本身存在于社会,又作用于社会群体。
社会和文化的进步发展,促进网络流行语的产生,网络流行语反映出社会文化的多样性特点,不同网络流行语反映出不同的社会文化。
例如,“山寨”、“给力”、“挺住”、“feel ”等流行语,都存在于社会文化领域。
网络是流行语发生的重要环境,网络的自由性为人们发表言论提供平台支持,人们在网络上畅所欲言,逐渐衍生出“杯具”、“裸贷”、“裸辞”、“我类个去”、“高大上”、“矮穷矬”等网络流行语,受到社会和网络的高度认可,形成了独特的网络文化。
4.网络流行语广泛传播的影响4.1通过高效沟通,丰富精神生活
信息时代背景下,人们生活节奏逐渐加快,信息传递速度更快,传统书面表达无法满足人们发展需求。
在此背景下,网络流行语诞生,网络流行语简单易懂,内容丰富,使人们沟通效率提高,且人们可以在沟通中以手机中的表情、颜文字、谐音等代替原本话语,使语言更加鲜活生动,让对方更容易理解你的心情、所想要表达的内容,此外,网络流行语更加形象化,为人们沟通交流创造了良好的氛围,丰富其精神世界。
4.2以个性表达,提高创造力
网络流行语中符号、表情等都是人们创造力的体现,类似于“奇葩”、“腐女”、“渣男”等词语以诙谐幽默的形式,别出心裁,表达出网民对社会现象的看法,形成独特的吸引力。
网络世界中,网民渴望张扬个性,表现出自我的独特性,而网络流行语的出现,一些“个性签名”、“网
名”、“昵称”等成为网络流行语创作的“基地”,吸引更多的网民别出心裁地设计语言,以获得更多关注和认可。
一些网络主题通过网络流行语更快地融入到网络中去,可以和他人畅通地交流,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受到认同,产生强烈的归属感。
5.网络流行语在传播中的发展趋势
网络流行语自诞生后,受到大众广泛欢迎。
但是,其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同时,一些语言随意创造,语言缺乏美学价值,语言“俗而不雅”,甚至含有低俗文化,不禁让我们对网络流行语的发展产生疑问。
5.1淘汰消亡
一些“绿茶婊”、“思想有多远,你就给我滚多远”、“我为兄弟两肋插刀,为女人插兄弟两刀”等低俗网络流行语势必会随着人们审美和文化水平的提高而消亡。
此外,一些“咆哮体”、“元芳体”、“甄嬛体”等,虽风靡大众,但随着社会发展及大众兴趣变化,逐渐坐上了“冷板凳”,直至淘汰消亡。
5.2融合变异
网络流行语在传播发展中,受其他语言传播影响,会出现“融合变异”,如“I 服了YOU ”、“feel ”、“hold 住”、“xx style ”、“out ”、“这么high ”等等。
网络流行语融合其他语言,更容易地被追求新奇的网民推崇,被广泛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成为人们了解不同语言的途径。
网络流行语以网络为基础,伴随网络发展,则部分优秀网络流行语将一直存在,得到融合发展,在传播中受到更多人欢迎。
结语
综上所述,对传播语言学视域下网络流行语探讨分析,需了解传播语言学和网络流行语的概念内容,在此基础上分析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机制,研究其传播中的功能特征:交际性功能;思维功能;文化功能。
认识到网络流行语广泛传播的影响及网络流行语在传播中的发展趋势,进而加深对网络流行语传播语言特性的认知。
■参考文献:
[1]宋晓丹.语言学视角下中国网络流行语研究综述[J].丝绸之路,2017(14):52-53.
[2]邹积会.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网络流行语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v.2;No.50(14):67-68.
[3]牟薇薇.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网络流行语的分类及英译策略[J].凯里学院学报,2017,35(2):60-64.
[4]王欢.模因论视角中的2017年十大网络流行语的变异研究[J].文教资料,2018(1):43-45.
[5]芦琪,李治平.“打call”流行的多维探讨[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v.38;No.192(04):36-42.
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