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基本型解决平行线间有关角的问题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3
初中数学四种凹凸平行常见结论巧解平行线间拐点问题平行线间的拐点问题,一直是七年级下册的重难点,经常出现在解答题最后几题的位置。
在解决平行线的问题时,当无法直接得到角的关系或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时,通常借助辅助线来帮助解答,辅助线的添加既可以产生新的条件,又能将题目中原有的条件联系在一起.解决平行线中拐点问题的方法:在“拐点”处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构造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这样角之间的关系就比较明显,也就可以运用平行线平行线的性质判定轻松求证。
方法巧记:过拐点,作平行,几个拐点作几条。
内拐模型巧记:“左和”= “右和”详解:P作PN∥AB∵AB∥CD∴PN∥AB∥CD∴∠1=∠3,∠2=∠4∴∠1+∠2=∠3+∠4∴∠B +∠C =∠P外拐模型巧记:180°×(n-1)详解:①过C作CF∥AB∵AB∥ED∴CF∥AB∥ED∴∠B + ∠BCF =180°,∠FCD +∠D =180°∴∠B+∠BCF +∠FCD+∠D =360°∴∠B +∠C + ∠P =360°同理可得②:∠B+∠C+∠D+∠E=540°鹰嘴模型巧记:鹰嘴+小角=大角详解:如图②,过C作CF∥AB∵AB∥ED∴CF∥AB∥ED∴∠B = ∠BCF =∠BCD +∠DCF ∠DCF =∠D ∴∠B =∠BCD+∠D靴子模型巧记:靴角+小角=大角详解:如图,过p作EF∥AB∵AB∥CD∴EF∥AB∥CD∴∠PAB = ∠APE ∠C =∠CPE ∠PAB =∠APF =∠CPE+∠APC ∴∠PAB=∠P+∠C学以致用。
七年级平行线中的求角度问题技巧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平行线中的求角度问题是中学几何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们较为关注的难点之一。
在七年级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平行线及其相关概念,如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
要想顺利解决平行线中的求角度问题,首先需要掌握基本的平行线性质,然后灵活运用各种角度间的关系和性质,通过观察图形,巧妙运用角度规律,逐步深入解决问题。
下面将介绍七年级平行线中求角度问题的解题技巧。
一、掌握基本的平行线性质在解决平行线中的求角度问题时,首先要明确以下几条基本平行线性质:1. 同位角相等:同位角是指两条直线被一条截线分成的相对的对应角,它们的大小相等。
掌握以上几条基本的平行线性质,可以快速推导出很多角度之间的关系,为解题提供便利。
二、观察图形,找到已知信息在解决平行线中的求角度问题时,要先仔细观察图形,寻找已知信息,明确题目要求。
有时候,题目中已经给出了一些角度的大小或者角度之间的关系,这些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只有先了解已知信息,才能有针对性地解题。
三、灵活运用角度间的关系和性质在解决平行线中的求角度问题时,要灵活运用各种角度间的关系和性质,例如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根据题目条件构建方程,推导出未知角度的大小。
要注意在运用角度性质时,要保持逻辑清晰,不要遗漏任何可能的角度关系。
四、根据题目要求作答,注意单位问题在解决平行线中的求角度问题后,要根据题目要求给出最终的答案。
要注意单位问题,有时题目要求给出的是度数或者比例关系,要保持统一单位,并注意标注解题过程,使得解答清晰易懂。
五、多练习,巩固技巧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求角度的解题技巧,熟练掌握平行线中的角度性质,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通过反复练习,逐渐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达到熟练运用平行线角度性质的目的。
第二篇示例:平行线是几何学中常见的概念,指在同一个平面上,不相交且方向相同的两条直线。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和运用平行线的性质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求解求角度问题时。
平行线与角的性质及判定条件平行线与角是几何学中经常出现的概念,它们有着重要的性质和判定条件。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平行线和角的性质,并介绍一些常用的判定条件。
一、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是指在同一个平面上永远不相交的直线。
平行线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性质:1. 平行线的对应角相等:当两条平行线被一条横截线所切割时,所形成的对应角是相等的。
这个性质可以通过反证法来证明:假设对应角不相等,即存在两个对应角不相等,那么这两条线必然会相交,与平行线的定义相矛盾。
2. 平行线的内错角互补:当两条平行线被一条横截线所切割时,所形成的内错角互补,即它们的和等于180度。
这个性质同样可以通过反证法来证明:假设内错角不互补,即存在两个内错角的和不等于180度,那么这两条线必然会相交,与平行线的定义相矛盾。
3. 平行线的外错角相等:当两条平行线被一条横截线所切割时,所形成的外错角是相等的。
这个性质可以通过对应角相等性质的推论来证明。
二、角的性质角是由两条射线共同起点所围成的部分,它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性质:1. 角的度量:角的度量用角度来表示,常用度(°)作为单位。
一个完整的角度是360度,一个直角是90度,一个平角是180度。
2. 角的分类:根据角的度量,角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和平角。
锐角的度量小于90度,直角的度量等于90度,钝角的度量大于90度,平角的度量等于180度。
3. 角的补角和余角:两个角互为补角,当它们的和等于90度;两个角互为余角,当它们的和等于180度。
三、平行线和角的判定条件在几何学中,我们常常需要判定两条线是否平行,或者判定一个角是否满足某种性质。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平行线和角的判定条件:1. 平行线的判定条件:有三种常用的判定条件。
第一种是通过直线与另外两条平行线的交点角度相等来判定,即如果两条直线分别与两条平行线的交点角度相等,则这两条直线也是平行的。
第二种是通过平行线的性质来判定,即如果两条直线分别与一条平行线的对应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也是平行的。
数学训练平行线与角度计算在数学中,平行线与角度计算是重要的基础知识点。
本文将探讨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之间的角度关系以及如何进行角度计算。
一、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是指在同一平面内从未相交的直线。
平行线具有以下性质:1. 平行线上的任意两条线段互相平行;2.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在任意位置都相等;3. 平行线之间的角度相等。
二、平行线之间的角度关系1. 同位角同位角是指两条直线被平行线切割后所形成的相对位置一样的角。
同位角具有以下性质:(1)同位角成对相等,即相等的角都是同位角;(2)同位角的和等于180度。
2. 内错角与外错角内错角是指一条直线与平行线之间的相邻内角;外错角是指一条直线与平行线之间的相邻外角。
内、外错角之间具有以下性质:(1)内错角互补,即内错角的和等于180度;(2)外错角互补,即外错角的和等于180度。
三、角度计算1. 同位角的计算当两条平行线被一条截线切割时,同位角之间存在特定的关系,可以利用这个关系进行角度的计算。
例如,已知平行线AB与CD被截线EF切割,角AEG和角BED为同位角,角AEG的度数为60度,那么角BED的度数也为60度。
2. 内错角与外错角的计算当一条直线与平行线相交时,内错角与外错角之间存在特定的关系。
已知平行线AB与CD被直线EF相交,角AED和角BEC为内错角,角AEC和角BED为外错角。
如果角AED的度数为80度,那么角BEC的度数也为80度,角AEC和角BED的度数之和为180度。
通过以上的角度计算方法,我们可以准确地求解平行线与角度之间的关系。
结论:数学训练中,平行线与角度计算是重要的概念,它们的运用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能力。
通过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度的计算方法,我们可以准确地求解各种与平行线和角度相关的题目。
总结:通过本文的讨论,我们了解了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之间的角度关系以及角度计算的方法。
熟练掌握这些知识,能够帮助我们在数学训练中更加准确地解答与平行线和角度相关的问题。
课题利用基本型解决平行线间课型专题课日期 3 月27 日有关角的问题授课王红授课班级初一十班教师1.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掌握两个基本型的证明过程,并能利用基本型解决平行线间角的计算问题.2. 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类比、初步建模及转化思想,进一步体会利用基教学本模型的优越性.目标3. 学生能利用基本型解决复杂图形角度计算问题.4. 学生学习几何兴趣浓, 学生解题意识和探究精神增强.重点基本型的熟练应用.难点利用基本型解决复杂图形计算及证明角之间的关系.突破添加辅助线构建基本型.难点关键教具多媒体教法设疑诱导,点拨启发,激趣教学为核心,发现渗透教学方法.教学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步骤问题:回顾平行线的基本性质和判定定理.学生活动:意在让学生温故学生思考后知新,为下面证明问题:观察图形,探究∠B,∠D, ∠E之间的关系. 回答. 奠定基础.(一)教师提问,意在使学生经历以认旧识 A B A B 学生回答。
教师活动: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使学生托模E教师请学生感受数学思考过E新型C(1)D C D(2)回答证明过程,教师板程的条理性,发展推理能力,语言表演展示. 达能力.1.在AB// CD的条件下,直接写出∠α的度数. 教师活动:意在让学生快速(二)示理A135°B ABαA50B下面看看哪位同学能利挖掘,提炼“弹头型”,“M型”,由例解练应习用C125°D(1)α E E25°CD(2)αE°CD(3)用这两个基本型快速地解决问题.浅入深的练习逐渐掌握基本型.2.在 A B // C D 的条件下,直接写出∠ α的度数 . 学: 意在使学生从多学生思考后 角, 灵(三) 构 灵 建 活 模 应AB 6 Eα13CDB E 40°α(5)A CD A B 140CE D 回答 . :总 型.建基本型, 培养学 化能力 .AB学: 意学生对A B学生思理 , 培12050°(三)回答 . 养学方法 αE构 灵 和模仿巩固能力 ,120°α110建 活 化构建 CDC模 应(7)基本型的数学思 (8)型 用想.:意在使学生感受如图:总结规律。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巧用形解决角度问题巧用形解决角度问题在小学五年级的数学下册中,我们将会学习到如何巧妙运用形状来解决角度问题。
通过观察和使用形状,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计算各种角度。
本文将探讨三个主题,分别是直角、锐角和钝角,并介绍如何通过形状来解决相关的角度问题。
1. 直角直角是我们最常见的角度之一。
可以通过观察一些常见的形状来理解直角。
比如,正方形的角度都是直角。
同时,将一张纸对折,所得的折线也是一个直角。
通过这些形状的例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直角,并且在解决角度问题时能够快速判断出直角。
在解决与直角相关的角度问题时,我们可以利用形状的特点来求解。
例如,如果给出了一个直角三角形,我们可以利用勾股定理来计算其它角度。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绘制垂线或使用直角形来辅助计算。
2. 锐角锐角是小于90度的角度。
要理解锐角,可以观察一些常见形状,例如等边三角形和正三角形。
这些形状具有锐角,并且可以通过比较边长和角度的大小来判断角度的大小。
有时,我们需要计算一个锐角的具体数值。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使用专门的工具,如量角器或者直尺。
通过将这些工具放置在相应的角度上,我们可以直观地读取角度的数值。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绘制其他形状来辅助解决锐角问题。
例如,我们可以绘制一条垂线,将其与边相交,从而构造一个直角三角形,并利用三角函数来计算锐角的数值。
3. 钝角钝角是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角度。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矩形或平行四边形等形状来理解钝角。
这些形状常常含有钝角,并且可以通过比较边长和角度的大小来判断角度的大小。
在解决钝角问题时,我们可以使用同样的方法。
使用工具来测量角度的数值是一种直观的方法。
而利用其他形状进行计算也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
例如,我们可以将其转化为直角问题进行解决,或者绘制一条辅助线来构造新的形状。
总结:通过巧用形状来解决角度问题是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重要内容。
通过观察和使用常见形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各种角度,并能够准确地求解角度问题。
教学评价与反思:
本节课主要以培养学生学习几何兴趣为指导思想,两个基本型为教学诱饵,快捷思维为培养目的,教学中注重思想方法的渗透,尤其是建模思想.在教学方法上,把重点放在快捷思维的训练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的思维直观过渡到抽象的逻辑演绎,层层展开,步步深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类比,初步建模的转化思想,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在教学活动中,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学生在课堂中的实际表现,学生真正做到了在快乐中获取知识,应用知识.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导致一些预设无法实施,对于第四个教学程序巩固提高问题2上,只预设了一种解决问题情况,课下学生经过探讨,又得出了另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经过反思如在教学过程中两种方法并用,可使学生的思维发展的更完整,充分内化整合知识.
总之,我认为长时期模式化的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
利用基本型
解决平行线间有关角的问题教学设计
第十一中学
王红。
平行线的角度关系与计算平行线是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直线。
当两条直线相互平行时,它们之间的角度关系具有一些特殊性质。
本文将探讨平行线的角度关系及其计算方法。
一、对应角当两条平行线被一条横截线所切时,所形成的对应角是相等的。
对应角是指两条平行线被横截线所切,位于相同位置的两个内角或外角。
如下图所示:```a-------b/ \/ \c-------------d```在图中,ab和cd是平行线,ac是横截线,∠1和∠3是对应角,∠2和∠4是对应角。
根据平行线性质,∠1 = ∠3,∠2 = ∠4。
二、同位角同位角是指两条平行线被一条横截线所切,位于同一边的两个内角或外角。
当两条平行线被横截线所切时,同位角相等。
如下图所示:```a-------b/ \/ \e-------------f```在图中,ab和ef是平行线,ac是横截线,∠1和∠2是同位角,∠3和∠4是同位角。
根据平行线性质,∠1 = ∠2,∠3 = ∠4。
三、内错角与内补角当两条平行线被一条横截线所切时,所形成的内错角之和为180度,内补角之和也为180度。
如下图所示:```a-------b/ \/ \c-------------d```在图中,ab和cd是平行线,ac是横截线,∠1和∠4是内错角,∠1 + ∠4 = 180度;∠2和∠3是内补角,∠2 + ∠3 = 180度。
四、角度计算在已知平行线及其切割线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角度的特性进行计算。
例如,已知两条平行线被一条横截线所切,且已知其中一个角的度数,我们可以通过角度关系计算其他角的度数。
以求解内错角为例,假设已知∠1的度数为x,根据内错角定义可知∠4的度数也为x。
而∠1和∠4的度数之和为180度,因此可以得到如下方程:x + x = 180解方程可得x = 90,即∠1和∠4的度数均为90度。
类似地,我们可以利用已知角度及角度关系的计算方法求解其他相关角的度数。
总结:平行线的角度关系具有一些重要的特性,如对应角相等、同位角相等、内错角之和为180度等。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平行线与角的关系初中数学知识归纳——平行线与角的关系初中数学中,平行线与角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平行线的特性决定了与其相关的角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平行线与角的关系进行归纳和探讨。
一、平行线的定义与性质平行线是指在同一个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线。
根据平行线的定义,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性质:1. 平行线具有相同的斜率。
2.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在平面内是始终相等的。
3. 平行线之间的夹角为零度,也就是说,它们之间不存在交角。
二、平行线判定定理在初中数学中,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有多种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根据角的关系来判断。
以下是两个常用的判定定理:1. 同位角定理:如果两条直线被一条横截线所切,且同侧内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的。
2. 顶角定理:如果两条直线被一条横截线所切,其内对顶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的。
三、平行线与角的关系平行线与角有着密切的关系,下面是一些相关的性质:1. 锐角和钝角:当一条横截线与两条平行线相交时,所形成的角可以是锐角或钝角,并且这些角的对顶角也是锐角或钝角。
2. 对顶角与平行线:当两条平行线被一条横截线所切,所形成的对顶角是相等的。
3. 内错角与平行线:当两条平行线被一条横截线所切,所形成的内错角是相等的。
4. 外错角与平行线:当两条平行线被一条横截线所切,所形成的外错角互补,即它们的和为180度。
四、角的分类在平行线与角的关系中,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些角的分类,如下:1. 对顶角:两条平行线被一条横截线所切,形成的相对的两个角称为对顶角。
2. 内错角:两条平行线被一条横截线所切,形成的同侧内角称为内错角。
3. 外错角:两条平行线被一条横截线所切,形成的同侧外角称为外错角。
五、实际应用平行线与角的关系在生活中有许多实际应用。
例如,在建筑工程中,为了保证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我们往往需要利用平行线与角的知识来进行设计和构造。
同时,在地理学中,地图上标示的经线和纬线也是平行线,通过分析它们与角的关系,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地理特征。
平行线与角度的关系练习在几何学中,平行线和角度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平行线是指在同一个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而角度则是由两条射线共同确定的一个空间概念。
本文将探讨平行线与角度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练习题来加强我们的理解。
一、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平行线是指在同一个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它们具有以下重要性质:1. 平行线上的任意点到另一条平行线的距离相等。
2. 平行线之间的夹角是0度或180度。
3. 两条平行线分别与第三条平行线相交,那么对应的内角、同旁内角和同旁外角分别相等。
4. 平行线与横截线之间的对应角是相等的。
二、角度的定义和性质角度是由两条射线共同确定的一个空间概念。
它们具有以下重要性质:1. 角度由两条射线和它们的公共端点组成。
2. 角度的大小可以用度数或弧度来表示。
3. 角度可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和平角,分别对应于小于90度、90度、大于90度但小于180度以及等于180度的角。
4. 两个角互为补角,当它们的和为90度时,称为补角关系。
5. 两个角互为余角,当它们的和为180度时,称为余角关系。
三、平行线与角度之间的关系练习1. 如图1所示,直线AB和CD是平行线,角1和角2的关系是什么?(插入图1)解答:由于直线AB和CD是平行线,根据平行线性质可知,对应角相等。
因此,角1和角2相等。
2. 如图2所示,直线EF与GH平行,角3和角4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插入图2)解答:由于直线EF与GH平行,根据平行线性质可知,同旁外角相等。
因此,角3和角4互为同旁外角。
3. 如图3所示,直线IJ和KL平行,角5和角6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插入图3)解答:由于直线IJ和KL平行,根据平行线性质可知,同旁内角相等。
因此,角5和角6互为同旁内角。
通过以上练习题,我们可以进一步巩固对平行线与角度关系的理解。
掌握了这些基础概念和性质,我们能更好地解决几何学中与平行线和角度相关的问题,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它们。
四、总结本文通过探讨平行线和角度的定义和性质,以及结合练习题来加深对它们之间关系的理解。
平行线求角度证明平行线是在同一个平面内,没有交点的两条直线。
在平行线之间,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有趣的性质和关系。
本文将从平行线的角度入手,介绍一些平行线的基本的性质和证明方法。
平行线的基本定义平行线的定义是没有交点的两条直线。
即,如果有两条直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并且它们没有任何交点,那么这两条直线就是平行线。
在平行线之间,有三种基本的角度,包括:1. 对顶角:对顶角是一个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角,一个对顶角的两个顶点分别在两条平行线上。
2. 内错角:内错角位于两条交叉的平行线之间的同侧,而且它们的顶角是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然后又是正好相对的。
3. 直角:直角是垂直于平面上的一条直线,并且与之呈90度的角。
通过以下几个定理,我们可以证明这三种角度在平行线中具有相应的关系。
定理1:同侧内角和定理如果你有两条平行线和一个横穿这两条直线的直线,那么它们的同侧内角和是补角,即它们的和是180度。
证明:首先,设两条平行线为L1和L2。
同时,设横穿L1和L2的直线为L3,并将它们的交点设为O。
对于平行线L1和L3,我们可以得到∠1+∠2=180度。
类似地,对于平行线L2和L3,我们也可以得到∠3+∠4=180度。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1+∠2+∠3+∠4=360度(1)由于∠1和∠4是与数轴垂直的两个角,因此它们是等积的。
同样的,∠2和∠3也是等积的。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1=∠4和∠2=∠3。
将这些值代入公式(1)中,我们可以得到:因此,同侧内角和是补角。
假设你有两条平行线L1和L2,并且有一条平行地通过它们的横线L3。
这个定理实际上可以通过同侧内角和定理来推导。
我们只需要注意到同侧内角和定理是一个非常通用的定理,它适用于对于两条平行线所形成的所有角度。
然而,同侧角和定理要求的是内角,但是它们需要分别在两条平行线上。
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两个图来更形象地看清这些角度:可以看出,在这两个图中,我们都有AB和CD是两条平行线。
平行线和角的关系定理在初中数学中,平行线和角的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理解和掌握平行线和角的关系定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各种几何问题,还可以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介绍平行线和角的关系定理。
一、平行线和角的定义与性质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平行线和角的定义。
两条直线如果在同一个平面内,且不相交,那么它们就是平行线。
而角是由两条射线共同起点所组成的形状。
根据角的大小,我们可以将角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和平角。
平行线和角的关系定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性质:1. 同位角定理:如果两条平行线被一条横截线所切,那么同位角是相等的。
例如,在下图中,AB和CD是两条平行线,EF是一条横截线。
根据同位角定理,∠A和∠E、∠B和∠F、∠C和∠G、∠D和∠H是相等的。
[插入图片]2. 内错角定理:如果两条平行线被一条横截线所切,那么内错角是互补角。
例如,在下图中,AB和CD是两条平行线,EF是一条横截线。
根据内错角定理,∠B和∠G是互补角,∠C和∠F是互补角。
[插入图片]3. 外错角定理:如果两条平行线被一条横截线所切,那么外错角是相等的。
例如,在下图中,AB和CD是两条平行线,EF是一条横截线。
根据外错角定理,∠A和∠H是相等的,∠D和∠E是相等的。
[插入图片]以上三个定理是初中数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平行线和角的关系定理。
掌握了这些定理,我们就能够灵活运用它们解决各种几何问题。
二、平行线和角的应用举例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应用平行线和角的关系定理。
例1:已知AB和CD是两条平行线,EF是一条横截线,∠A=70°,求∠C的度数。
解:根据同位角定理,∠A和∠E是相等的。
所以,∠E=70°。
又根据外错角定理,∠E和∠C是相等的。
所以,∠C=70°。
例2:已知AB和CD是两条平行线,EF是一条横截线,∠B=60°,求∠F的度数。
解:根据同位角定理,∠B和∠F是相等的。
平行线之间的夹角关系在几何学中,平行线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当我们研究平行线之间的夹角关系时,我们能够发现一些有趣而重要的结论。
1. 垂直直线与平行线夹角垂直直线与平行线之间的夹角关系是我们首先要讨论的。
当一条直线和一组平行线相交时,与这组平行线相交的直线与垂直直线之间的夹角是相等的。
这是因为平行线之间的夹角关系与垂直直线与平行线之间的夹角关系密切相关。
2. 同位角同位角是指平行线与割线所夹的角,当一条割线与两条平行线相交时,割线切割出的角与同位角相等。
同位角是平行线之间的夹角关系的重要要素之一。
3. 内错角内错角是指两组平行线之间两条割线所夹的角,当两组平行线被相交的两条割线切割时,内错角是相等的。
内错角关系在平行线与割线相交的情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 相间角相间角是指两组平行线之间两条割线所夹的角,这两条割线一条从一组平行线上切割到另一组平行线上,另一条割线则相反。
相间角的大小等于内错角的补角,这是平行线之间夹角关系的又一重要结论。
5. 对顶角对顶角是指两组平行线被割线切割所形成的交叉相反的一对角。
对顶角是平行线之间夹角关系的另一个关键。
当一组平行线被割线切割时,对顶角相等。
总结:通过以上几个关键的夹角关系,在研究平行线之间的夹角问题时,我们能够得到一系列重要的结论。
这些结论为我们在解决几何题目时提供了重要依据,也帮助我们了解了平行线之间夹角关系的奥妙之处。
在实际应用中,这些夹角关系在建筑、设计、工程等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平行线夹角关系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几何学中一些基础概念的应用,也能够更加熟练地解决相关题目。
因此,深入掌握平行线夹角关系是我们学习几何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希望本文能为你对平行线夹角关系的理解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解决平行线问题平行线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几何学中的经典难题之一。
在数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需要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或者在已知平行线的条件下推导出其他信息。
本文将介绍一些解决平行线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1. 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在开始讨论解决平行线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平行线的定义和一些基本性质。
两条直线如果在平面上无论如何延长都不相交,我们就称它们为平行线。
根据平行线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性质:- 平行线的斜率相等。
如果两条直线的斜率相等,则它们一定是平行线。
- 平行线的倾斜角相等。
两条平行线与一个横线的夹角相等。
基于上述性质,我们可以通过计算直线的斜率或者观察夹角来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2. 使用斜率判断平行线斜率是判断平行线最直接且常用的方法之一。
我们知道,直线的斜率可以通过两点坐标的差值计算得出。
如果两条直线的斜率相等,则它们一定是平行线。
例如,我们有两条直线L1和L2,它们的斜率分别为m1和m2。
若m1 = m2,那么L1和L2是平行线。
3. 使用夹角判断平行线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能无法直接计算斜率,但可以通过观察夹角来判断平行线。
设有两条直线L1和L2,它们与一个横线的夹角分别为θ1和θ2。
若θ1 = θ2,那么L1和L2是平行线。
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使用尺规作图或者观察平面图形的情况。
4. 平行线的应用举例解决平行线问题不仅体现在数学研究中,在实际应用中也有广泛的运用。
举例来说,一辆汽车行驶在平坦的公路上,车轮与公路可以看作是平行的,这意味着车辆能够稳定地行驶而不会偏离目标方向。
在建筑设计中,平行线的概念和性质是判断建筑结构是否合理的重要因素。
比如,在设计桥梁时,工程师需要确保桥墩之间的支撑柱是平行的,以保证桥梁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
平行线还可以应用于地理测量中,如通过观察恒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获取地球的经度与纬度。
这其中,基于恒星的高度与位置的关系,我们需要利用平行线的概念来进行测量和计算。
平行线计算已知A°求解B和C的度数在解决平行线问题中,已知一角度A°,需要求解另外两个角度B 和C的度数。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平行线计算来解决这一问题。
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是利用平行线性质。
根据平行线性质,当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相交时,所得的对应角或内错角互补,即和为180°。
基于这一性质,我们可以推导出下面的计算方法。
设A°所对应的第一条平行线为l,第二条平行线为m。
我们需要求解的角度B所对应的平行线为n,角度C所对应的平行线为p。
首先,我们需要找到能够构成三角形的边。
可以选择从A°所对应的平行线l上选择一点D,与m和n连线,形成一个三角形。
接下来,我们需要确定边的长度。
可以使用任意比例尺将l、m和n 进行放缩,使得AD、BD和CD的长度在比例尺上有对应的刻度。
然后,我们可以根据三角形的性质来计算角度B所对应的平行线n 的度数。
根据正弦定理,我们有:sin(A) / AD = sin(B) / BD通过代入已知条件,我们可以解得角度B所对应的度数。
同样的方法可以应用到角度C。
在计算过程中,我们需要特别注意角度的正负。
通常情况下,角度被定义为从正方向逆时针旋转的度数。
因此,在计算角度B和C时,我们需要确认旋转的方向,并在计算结果中加上或减去对应的度数。
综上所述,通过使用平行线计算的方法,我们可以准确求解已知一角度A°时角度B和C的度数。
根据上述步骤,我们可以推导出角度B 和C的计算公式,并进行实际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篇幅的限制,在这里无法给出具体的计算公式和示例,但希望以上的解析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您需要具体的计算方法,请参考相关的数学教材或咨询数学专业人士。
总结起来,平行线计算是一种解决已知一角度A°求解另外两个角度B和C的方法。
借助三角形的性质和正弦定理,我们可以找到角度B和C所对应的平行线的度数。
希望本文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平行线计算的方法。
初中数学教案小学数学的平行线与平面角性质应用与解答初中数学教案小学数学的平行线与平面角性质应用与解答一、引言数学中的平行线与平面角性质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概念,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理解和应用平行线与平面角的性质是学习几何的基础。
本教案旨在通过具体案例和解答问题的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平行线与平面角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平行线与平面角的性质1. 平行线与转角定理平行线与转角定理是指当一组平行线被一条截线所切割时,所形成的对应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相等。
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平行线转角定理的内容,例如给定一组平行线和切割线,要求学生计算所给角度之间的关系。
2. 平行线与同旁外角、同旁内角性质平行线与同旁外角性质是指当一组平行线被一条截线所切割时,所形成的同旁外角相等。
平行线与同旁内角性质是指当一组平行线被一条截线所切割时,所形成的同旁内角相等。
三、案例分析与问题解答在本教案中,将通过具体案例和问题的方式进行教学和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平行线与平面角的性质。
案例一:在一个长方形ABCD中,AB与CD平行,AD与BC平行。
已知∠A=60°,求∠C的度数。
解答:根据平行线与同旁内角性质,我们知道∠A = ∠C。
又已知∠A=60°,所以∠C=60°。
案例二:在图中,AB || CD,EF 是一条截线。
已知∠BCE = 40°,求∠DCB和∠BCF 的度数。
解答:根据平行线与转角定理,我们知道∠BCE = ∠DCB 和∠BCF =∠CEF。
又已知∠BCE = 40°,所以∠DCB = 40°,∠BCF = 40°。
案例三:在一个平行四边形ABCD中,AB || CD,BC || AD。
已知∠A = 60°,求∠B和∠D的度数。
解答:根据平行线与同旁内角性质,我们知道∠A = ∠B 和∠C = ∠D。
又已知∠A = 60°,所以∠B = 60°,∠D = 60°。
关于平行线中角之间关系的探究众所周知,“三线八角”是指由三条线构成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共三类八个角。
当“三线”中有一组平行线时,对应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具有相等或互补关系。
那么由含有一组平行线的四条线所构成的角(除上述三类角外)之间有何关系呢?下面我们分三种情况来加以探讨。
探索一:如图1,已知直线A B∥CD,AP与PC交于点P,试确定∠APC与∠PAB、∠PCD之间的关系,并加以证明。
证法:过点P作PM∥AB,∵AB∥CD,∴AB∥PM∥CD,∴∠A+∠1=1800,∠C+∠2=1800,∠A+∠1+∠2+∠C=3600,即∠APC=360 0-(∠C+∠A)。
拓展练习:如图2,已知直线AB∥CD,探索∠P、∠E、∠F与∠PAB、∠FCD之间的关系,并证明。
根据上面的探索过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你能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出来吗?探索二:如图3,在(探索一)的条件下,确定∠APC与∠PAB、∠PCD之间的关系,并加以证明。
证明:过点P作直线FE∥AB,∵AB∥CD,∴AB∥FE∥CD,∴∠A=∠1,∠C=∠2,即∠APC=∠A+∠C拓展练习:如图4,已知AB∥CD,请确定∠A、∠E、∠P、∠F、∠C之间的关系,并证明。
根据上面的探索过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你能归纳这个规律吗?探索三:如图5,在(探索一)的条件下,确定∠APC与∠PAB、∠PCD之间的关系,并加以证明。
证法1:与上述方法相似,请同学们自己试一试。
证法2:过点N作AP的平行线NE。
∴∠A=∠2,∠P=∠1。
∵AB∥CD,∴∠C=∠PNB,∴∠APC=∠C-∠PAB。
平行线上的角在几何学中,平行线是指在同一个平面内永不相交的直线。
而平行线上的角,指的是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角度关系。
本文将探讨平行线上的角以及相关性质和定理。
一、相交线与平行线当两条直线相交时,我们可以通过它们的交点以及与交点相邻的角来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
如果这两条相交线的其他角是对应角、内错角或同位角之一,并且它们的度数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就是平行线。
二、平行线上的角的性质平行线上的角具有以下性质:1. 对应角性质:当一条横切两条平行线的直线与这两条平行线相交时,所形成的对应角是相等的。
这意味着对应角的度数相等,以及它们的内部所夹的两条平行线是等长的。
2. 内错角性质:当一条横切两条平行线的直线与这两条平行线相交时,所形成的内错角是互补的。
这意味着内错角的度数之和等于180°。
3. 同位角性质:当一条横切两条平行线的直线与这两条平行线相交时,所形成的同位角是相等的。
这意味着同位角的度数相等。
三、平行线上的角的定理在研究平行线上的角时,我们也会遇到一些重要的定理:1. 垂直角定理:当两条直线相交时,所形成的四个角中,如果其中两个角是相邻补角,并且其中一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是垂直线。
在平行线中,具有相同顶点和相同直线的两个对应角一定是垂直角。
2. 外错角定理:当一条横切两条平行线的直线与这两条平行线相交时,所形成的外错角是互补的。
这意味着外错角的度数之和等于180°。
以上定理和性质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平行线上的角和直线关系时的基础。
通过理解和运用这些定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与平行线相关的几何问题。
四、实例分析让我们通过一个实例来进一步理解平行线上的角。
假设有两条平行线AB和CD,直线EF与这两条平行线相交。
根据对应角性质,我们知道∠AEF = ∠DCF,∠EFA = ∠CDE。
根据内错角性质,我们知道∠AEF + ∠EFA = 180°,∠DCF + ∠CDE = 180°。
平行线的夹角平行线是指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对于平行线,我们可以探讨它们之间的夹角。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平行线的夹角的定义、性质以及相关的应用。
一、夹角的定义在平行线中,我们可以定义夹角为一对位于平行线之间的角。
在平行线中,夹角的大小只与其对应的直角相等,而与其它角度无关。
二、夹角的性质1. 同位角性质:平行线之间的夹角与平行线外的其他角度,如锐角、直角、钝角、平角等具有共同的性质。
2. 对顶角性质:如果两条平行线被一条横截线所切割,那么在两条平行线相交的两侧所形成的四个对顶角是相等的。
三、夹角的计算方法在计算夹角时,我们可以运用以下方法:1. 用角的平分线计算:当一条直线与平行线相交时,夹在平行线之间的两角可由直线与平行线的相交点的角平分线来计算。
2. 利用已知角度计算:如果我们已知与平行线相交所形成的角度,通过应用对顶角性质,可以计算出夹角的大小。
四、平行线夹角的应用1. 几何证明:在几何证明中,平行线夹角的性质经常被用于证明定理和命题。
2. 建筑学:平行线夹角的性质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设计中,以保证建筑结构的准确性。
3. 导航定位:平行线夹角的相关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在导航和地图导引中确定方向和位置。
总结:平行线的夹角是指在平行线中夹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角。
夹角具有一系列性质,如同位角性质和对顶角性质等。
我们可以通过角的平分线或已知角度来计算夹角的大小。
平行线夹角的应用广泛,包括几何证明、建筑学和导航定位等领域。
最后,了解平行线夹角的性质和应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几何学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利用基本型解决平行线间有关角的问题
作者:王红
来源:《收藏界·名家探索》2018年第07期
一、教学设计理念
近年来,数学模式化这股春风为中学数学课堂改革提供了一条创新之路,它给每一位执教者在教学理念上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种模式化春风的引领下,使我对教学有了更深的感悟和认识.教师的教学不仅应该只关注教知识,而应该关注如何教知识的方法,课堂上学生是学习主人.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使之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对知识加深理解,使教与学更好的相融相进.摆脱题海战术,掌握良好的数学思维方式和学习品质.为此,我尝试性的上了这样一节模式化习题课。
二、教材分析
众所周知平行线是几何图形中最简单而又重要的图形,是后续学习几何图形计算和证明的基础,当学生解决平行线间出现拐点这类问题时,一部分学生面对复杂图形时往往望而生畏,束手无策.而另一部分学生通过引平行线的方法虽能解决,但是思考时间较长,如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快速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呢?我发现把问题化归到的基本形中,便可迎刃而解.本节课意在培养学生的快捷思维,使学生面对此类图形时,能快速的提取,挖掘,构建基本形,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为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以下几点:1.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掌握两个基本型的证明过程,并能利用基本型解决平行线间角的计算问题;2.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类比、初步建模及转化思想,进一步体会利用基本模型的优越性;3.学生能利用基本型解决复杂图形角度计算及证明角之间的关系;4.培养学生思维发展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几何兴趣,增强学生解题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为了面向全体学生,坚持能力立意,让学生学会理解、运用、构建、总结.培养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我采取了以“设疑诱导——引导启发——激趣教学”为核心,采用“发现——渗透式”的教学方法.其特点是在富有情趣的氛围中,通过教师的引发、反馈、指导、评价和学生探究、讨论、交流、练习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好奇心,使其在积极的自主活动中学到知识.再配合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的反映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五个环节完成了这节课的任务。
四、教学程序
(一)以旧拓新发现结论
问题:1、回顾平行线的基本性质和判定定理;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后回答。
目标达成与预设:意在让学生温故知新,为下面证明奠定基础。
教学反馈与反思:学生能够积极思考,通过回答教师发现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问题:2、观察图形,在AB//CD的条件下,探究∠B,∠D,∠E之间的关系。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教师活动:请学生回答证明过程,教师板演展示。
(录像一)目标达成与预设:意在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使学生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反馈与反思:在实际授课中,由于这两道题都是学生口述证明过程,教师板演.我采取了让学生纠错的环节,目的使学生认识到数学证明的有序性和严谨性,学生学习兴趣浓,参与度广,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示例练习理解应用
问题:在AB//CD的条件下,直接回答∠α的度数。
教师活动:采用比一比,赛一赛,下面看看哪位同学能利用这两个基本型快速地解决问题。
(录像二)目标达成与预设: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从简单图形入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意在让学生快速挖掘,提炼“弹头型”,“M型”,由浅入深的练习逐渐掌握基本型。
教学反馈与反思:在实际授课中,这三道题的门槛较低,大部分同学举手速度都非常快,在解决问题时我发现:学生对这两种方法灵活并用.由于在教学前已经充分做好了预设,这时我实时的加以引导,让学生观察发现并加以总结,使学生认识到做此类问题两个基本型相互依存的关系.即有弹头就有M,有M就有弹头的思想,提示学生根据已知条件选择适合的基本型进行快速计算,也为下面解决问题指明方向。
(三)构建灵活模型运用
问题1.在AB//CD的条件下,直接写出∠α的度数。
教师活动:以上三道题同学们从图形中能直接发现基本型,如果做题时,没有直观的出现基本型,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学生活动:学生回答。
教师追问:看哪位同学能以最快的速度在图中添加辅助线构建基本型解决此类问题。
(录像三)目标达成与预设:意在让学生从多角度考虑问题,灵活地运用基本型.锻炼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重点是添加辅助线,构造基本型,培养学生的转化能力。
教学反馈与反思:在实际授课中,学生能够快速地利用两个基本型进行计算,学生争先恐后的上台展示,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场景,学习热情不断高涨。
问题2.在AB//CD的条件下,直接写出∠α的度数。
教师活动:及时点评总结。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后回答。
(录像四)目标达成与预设:意在通过学生对练习题的处理,培养学生思维方法和模仿巩固能力,进一步强化构建基本型的数学思想。
教学反馈与反思:在实际授课中,有一位学生在添加辅助线时,出现了语言错误,这时教师及时纠正,适时点拨,目的是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四)挖掘内涵体验鉴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体会感悟?布置作业:必做题:1.练习2和练习3。
2.编制一道和基本型有关的计算问题.选做题:探究(一):已知AB//CD,AE⊥CE,∠MAE与
∠NCE的角平分线相较于点F,求∠F的度数;探究(二):已知 AB//CD,AE⊥CE,∠BAE 与∠DC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求∠F的度数;探究(三):已知 AB//CD,AE⊥CE,不变的条件下,将CE向右平移为DH,∠BAE与∠HDK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F,请问∠F的度数发生变化吗?请说明理由。
目标达成与预设:启发学生回顾新知,激励学生代表总结发言.意在让学生能够从多角度评价和反思,不束缚学生思想。
教学反馈与反思: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样不但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更是对思想方法的升华,而且把学生的探究范围延续到课外,让学生感受学无止境。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
本节课主要以培养学生学习几何兴趣为指导思想,两个基本型为教学诱饵,快捷思维为培养目的,教学中注重思想方法的渗透,尤其是建模思想.把重点放在快捷思维的训练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的思维直观过渡到抽象的逻辑演绎,层层展开,步步深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类比,初步建模的转化思想,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在教学活动中,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