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分类法_Folksonomy_特点及其应用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08.33 KB
- 文档页数:4
33 作者简介:卢 忆,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出版学专业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数字出版。
网络文学是一种以网络为载体和媒介实现创作、传播、阅读的过程的文学形式,广义上泛指一切首发于网络平台的原创文学作品,狭义则指专门性文学网站上发表的通俗小说。
本文涉及的“网络文学”概念为狭义的网络文学。
由于网络文学具有变化快、存量大、信息专业化程度低、无序性强的特点,且兼网络文学的读者阅读需求分散、概括及表达能力参差不齐,传统的自上而下层级式图书分类方法既无法满足网络文学作品分类细化的需求,也不能帮助读者提高信息检索效率,反之,由用户自发定义标签对内容信息进行描述并实现自动分类的平行非层级分类方法,即大众分类法,在网络文学领域得到了普遍应用,“标签”也成为了读者在网络文学网站对作品内容进行检索时的重要依据。
1 网络文学网站大众分类法及标签应用机制1.1 大众分类法相关概念2004年美国学者Thomas Vander Wal 首次提出大众分类法(Folksonomy)的概念①,表示大众分类法是广大用户根据自己需求和理解为信息自由添加标签(Tag),从而实现信息分类的方法。
标签的选择完全取决于用户的习惯和目的,所添加的标签不仅服务于添加者本人,还被广泛共享于整个站点或网络。
相比主题词和关键词的使用规范,标签在使用时通常并不要求全面概括或高度提炼信息内涵,而且标签词汇在专业性上没有要求,因此具有突出的自由性、简易性、开放性的特点。
此外,标签之间不存在层级关系,不强调唯一性,能很好地实现信息的细化分类,从而以较低的管理成本换取了较高的使用价值。
然而,也正是由于自由度高、缺乏规范化管理,用户自定义的标签词汇也存在词量过大、语言混乱等问题。
因此,应用大众分类法的网站通常会利用“反长尾理论”会对用户添加的标签进行聚类整理,选择高频标签和标签分类结果呈现在检索界面或推荐界面,以供用户选择,一定程度上实现对标签词量的控制。
1.2 网络文学网站标签使用流程网络文学具备存量大、更新快、题材体裁繁杂、受众需求分散且文化素养偏低等特点,十分适用大众分类法。
基于大众分类法的分类法探析作者:谢兴梅来源:《昆明民族干部学院学报》2016年第04期【摘要】大众分类法是基于用户参与的Web2.0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网络信息分类组织工具。
本文通过分析大众分类法在图书情报学科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并以豆瓣读书的信息组织模式为例,探析大众分类法在数字环境实践中的应用分析,指出大众分类法具有自由灵活性、多维度揭示信息资源的特点,但同时也存在标签缺乏规范性、语法错误等缺点,由此对大众分类法在网络环境下的发展做进一步的思考。
【关键词】大众分类法;信息组织;豆瓣网1.引言大众分类法(Folksonomy)是“一种由用户参与和主导的信息资源组织控制方式。
”由网络信息用户根据自身对内容的理解自发为某类信息定义一组标签(Tag)进行描述,最终根据标签被使用的频率,选取高频标签作为该类信息类名的一种为网络信息分类的方法。
这种分类方法强调一种“自下而上的”、“社会性的”、“用户共同创造的”的分类法,真正是以用户为中心,广泛用于博客、网络社区、图片及视频分享网站、数字图书馆等。
2.大众分类法在图书情报学科的价值2.1信息分类法对图书情报学科建设的理论价值2.1.1突破传统分类法的思维框架分类法作为信息组织的重要方法之一,应对信息组织面临的新环境必然要突破传统分类法的思维框架,由重视信息的序化向重视用户的需求,注重人的认知和心理行为特点相结合的方向转变。
网络信息分类法为分类法建设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分类过程中,要求更加重视用户的需求,构建更加灵活和易用的分类体系。
在继承图书情报学科的信息组织知识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以用户为中心,强调信息与用户的交互作用,让信息能够最大限度地为用户所利用。
2.1.2深化图书情报学科的研究内容分类法的研究对象是信息的组织,其主旨是为了使信息可理解,使信息利用更加高效。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分类的实质是通过对信息更加灵活的分类设计,帮助人们在网络环境中更有效地获取和利用信息。
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分类与应用社会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行为与社会关系的学科,致力于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社会学采用了各种不同的研究方法。
本文将对社会学研究方法进行分类与应用的讨论。
一、定性研究方法定性社会学研究方法主要关注社会现象的质性特征和意义,并试图通过深入的分析和解释来理解社会的复杂性。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定性研究方法:1. 面谈法:通过面对面的访谈与调查对象交流,从而获取关于个体经历、态度、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详细信息。
这种方法以开放式问题为主,为研究者提供了深入了解被研究对象的机会。
2. 观察法:研究者亲自参与社会场景或观察被研究对象的行为,以获得对社会现象的直观理解。
观察法可以分为参与式观察和非参与式观察,取决于研究者与被研究对象的关系。
3. 文本分析法:通过对书籍、报纸、文学作品和其他文本材料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者可以揭示文本中蕴含的社会思想、价值观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信息。
定性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深入了解研究对象的观点、态度和行为背后的意义。
然而,由于样本数量通常较小,定性方法的结果难以进行普遍推广。
二、定量研究方法定量社会学研究方法侧重于利用统计学和数学分析来研究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定量研究方法:1. 问卷调查法:研究者通过向大量人群分发问卷,收集参与者的观点、态度和行为等信息。
问卷调查可以通过量表测量来统计数据,并用于描述和分析社会现象。
2. 实验法:研究者通过操纵自变量并观察其对因变量的影响,以确定因果关系。
实验法通常在控制组和实验组之间进行对比,并使用统计方法来分析数据。
3. 社会网络分析法:通过对社会网络中的关系、联系和互动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者可以了解社会结构、信息传播和社会影响等方面的模式和趋势。
定量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对大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一般化推广。
但是,定量方法往往无法透彻地理解社会现象背后的细节和意义。
三、混合研究方法混合研究方法结合了定性和定量方法的优点,旨在提供更全面和深入的研究结果。
图书馆:图书馆2.0技术在参考咨询中的应用摘要:本文介绍了图书馆2.0及其常用核心技术,论述了图书馆2.0技术在参考咨询中的应用。
关键词:web2.0;图书馆2.0;参考咨询web2.0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络技术与服务,图书馆2.0是web2.0的技术或服务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1]。
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是图书馆2.0技术应用的主要领域。
一、web2.0与图书馆2.0简介关于web2.0,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对于web2.0的观点大家公认的是:web2.0是互联网上一系列新的技术应用的总称,包括blog,wiki,rss,sns,podcast,ajax,tag,等等,他们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例如可写web,用户参与并协同,社会关系网络,开放格式与协议,等等[2]。
与web2.0一样,到目前为止图书馆2.0还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定义。
有人认为,“图书馆2.0”就是“web2.0+图书馆”,《维基百科》给“图书馆2.0”下的定义是:图书馆2.0是图书馆世界内部的转变,它将改变与转换向图书馆用户提供服务的方式,图书馆2.0的概念借用了web2.0,与它有同样的理念与概念基础。
这一概念的支持者期待最终的图书馆2.0服务将取代过去数世纪以来过时的、单向的服务[3]。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图书馆2.0是web2.0的技术、理念和服务在图书馆中的恰当应用,是顺应用户需求的图书馆服务。
talis的白皮书提出了“图书馆2.0四原则”,诠释了图书馆2.0的基本理念:(1)图书馆无处不在,即泛在性原则,用户在任何地方访问图书馆网站即可获取想要的资源。
(2)图书馆没有障碍,即开放性原则,图书馆的资源必须共享。
(3)图书馆邀请参与,即参与性原则,强调用户参与。
(4)图书馆使用灵活的单项优势系统,由用户挑选最好的单项系统后组合成新系统。
图书馆2.0具有开放性、参与性、整合性、交互性、个性化等特点。
开放性是指用户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地使用图书馆;参与性指图书馆鼓励用户在使用信息的同时积极参与信息的构建;整合性指图书馆内部多种资源整合在一个平台及多个图书馆的资源在一起;交互性指图书馆利用简易的软件达成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个性化指图书馆可以提供更好的个性化服务及用户可以方便地发布个性化信息。
浅谈自由分类法作者:李玲来源:《智富时代》2018年第02期【摘要】Web2.0时代发展下产生了一种新的分类体系——自由分类法,它改变了网络信息的组织方式,对社会各方面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本文从自由分类法的提出出发,对比分析自由分类法与传统分类法异同及各自优势不足,简述自由分类法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自由分类法;传统分类法;标签一、自由分类法(一)自由分类法的提出自由分类法,也称为大众分类法、分众分类法、民俗分类法、通俗分类法和社会分类法等。
其为英文“Folksonomy”的译名,是互联网时代的一个创新词。
“Folksonomy”是“folks”和“taxonomy”组合成的,其中“folk”表示一群人、一伙人,“taxonomy”是由希腊文“taxis”和“nomos”组成的,“taxis”指分类法,“nomos”指的是管理[1]。
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即表示一种由非专业信息人员创造的分类法。
这一概念是在2004年,由美国学者Thomas Vander Wal在AifIA(阿斯罗玛信息架构研究所,一个非营利性的国际组织)的一次邮件列表中提出的[2] ,鉴于参与自由分类的不是专业人员,他将此称为“自下而上的社会分类法” (bottom-up social classification)[3] 。
还有其他学者对自由分类法有诸多的理解定义,如:David Weniberger用“知识树”来形容分类法的不同类型及发展阶段,并将标签和自由分类法比作从树上飘落的一堆“知识树叶”[4] ;Adam Mathes则解释自由分类法为用户为自己创造的元数据,并在网络社区中共享这些元数据[5]。
(二)自由分类法与传统分类法1.传统分类法传统分类法是一种主要作用于印刷型文献资源的,以学科分类与逻辑划分为基础的,采用规范化的代码和语词为标识来组织和揭示信息的较为精细和严密的方法。
传统分类法系统性较好,故对于那些不确定自己检索需求的或者是不具备检索技能的用户来说,传统分类法所带来的明确的等级分类体系能够较为方便地使他们浏览一个专业范围或是整个学科的信息。
简析自由分类法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的增长呈现出惊人的速度。
每天面对海量的信息,我们常常手足无措。
为应对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自由分类法应运而生。
自由分类法,Folksonomy,是由美国学者Thomas Vander Wal于2004年8月在Aifla(阿斯罗玛信息架构研究所)的一次邮件列表中提出的。
Folksonomy,是“Folk”(民间、名俗)和“Taxonomy”(分类法)的组合,故名思议,该分类法产生于民间,其操作者是一般的网络用户,而并非专业人员。
因此,自由分类法也被称为大众分类法、公众分类法、民俗分类法、通俗分类法和社会分类法等。
它是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和主观感受,以标签为类目的“自上而下的社会化分类”信息组织方法。
由此可见,自由分类法是个人用户为了其检索的需要,对特定信息资源自由添加一个或多个标签来对其进行组织,并最终根据标签被使用的频次选用高频标签作为该类信息类名的方法。
目前已经有许多网站利用了自由分类法,如delicious:https:// ;Flickr:http:/// ;抽屉书签:http:/// ;豆瓣:http:/// 等等。
通过对于部分网站的实战操作与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自由分类法突出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几点可能的改进建议。
1.自由分类法的优势以用户为中心,充分体现用户个性化特点:自由分类法是由网络用户根据自己的认知、规则创建的,通过标签的形式来定义自己的信息特征,可以说是用户为满足自身的信息需要而产生的。
自由分类法的类目是由标签组成的。
标签首先由用户自己定义,如果有一个或者多个标签被最多地用来描述同类信息时,它们就被确定为该类信息的类目名称。
用户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网络分类,而是成了网络信息的生产和管理者。
用户有权在相应社区中对于自己有用的信息按个人习惯、兴趣爱好等添加标签,以便管理和检索。
因此自由分类法的类目体现了网络用户的个性化特点,同时又代表了所有网络信息用户的共性。
社会学概论知识点整理(二)引言概述:社会学概论是研究社会现象及社会行为的一门学科。
本文旨在整理社会学概论的知识点,帮助读者快速了解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正文:一、社会学的基本概念1. 社会:包括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内容2. 社会学的定义和特点: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目的3. 社会学的发展历程:社会学的起源、发展和分支4. 社会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家庭、教育、文化、政治等社会现象的研究二、社会学的理论1. 结构功能主义:强调社会结构和功能的相互关系2. 社会行为主义:关注个体和个体行为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3. 社会冲突理论:强调社会不平等和社会冲突的存在4. 符号互动主义:关注符号的运用和解释在社会交互中的作用5. 现代化理论:探讨社会现代化对社会变迁的影响三、社会学的研究方法1. 实证研究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数据分析等手段进行研究2. 定性研究方法:通过深入访谈、参与观察等方式收集非数字化数据3. 参与观察法:研究者主动参与研究对象所在的社会环境4. 社会调查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大量数据5. 历史研究方法:研究社会现象的历史变迁和演变过程四、社会学的重要概念1. 社会化:个体在社会中逐渐掌握和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2. 犯罪与社会控制:研究犯罪现象以及社会对犯罪行为的控制机制3. 社会不平等:研究社会阶层、贫富差距和社会地位等问题4. 社会变迁: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发生重大变革的过程5. 文化与社会:研究社会中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对社会的影响五、社会学的应用与发展1. 应用社会学:将社会学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的研究2. 社会工作:运用社会学知识帮助个体和社区解决问题3. 市场营销:通过社会学研究市场需求和消费行为等问题4. 教育与社会:研究教育制度和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5. 未来发展趋势:数字化社会、全球化和多元化社会对社会学的影响总结:社会学概论是探讨社会现象及社会行为的重要学科,其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对于理解社会和分析社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塑!至箜!!塑:!!:些:!1 2国王堡塑查(些!竺翌翌堂211Taxonomy、Folksonomy和Ontology的分类理论及相互关系岳爱华(承德民族师专中文系河北067000)孙艳妹(天津市天港区职业成人教育中心图书馆300270)文摘Ta xon omy(知识分类学)是关于具体或抽象事物的分类组织的学科与方法,Fol kso n-omy(分众分类)是大众自发的用标签对网络信息分类标识和共享的资源组织方法,Ontology (知识本体)是从语义和知识层次上描述构架信息系统的概念模型。
本文归纳整理了这三个与分类相关的概念及其特性,并进一步厘清这些相关概念间的关系,希望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对分类相关概念的理解及应用。
关键词知识分类学分众分类知识本体分类Research o n Clas sific atio n Theory an d The Relationship of Taxonomy、Fo l k so n om y an d OntologyY u e Aih ua,Sun Yan mei(Chinese Langua ge and Literate Depar tm en t of Chengde No rma l College,Hebei067000) Abstract:Taxonomy iS a discipline and met ho d o n classification organization for co n c re t e and ab- stract objects,Folksonomy is a met ho d o n r e s o u r c e s or gan iz ati on w hi ch m as s using T A G classifica- tion to mark an d share network information,Ontology is a conceptual mode l of d esc ri pt io n and a rc hi—t e c t u r e info rma tion system from s emantic and kn ow le dge hie rarc hy aspects.This article wor ks up those thr ee concepts related to t he classification,further clarifies th e relations among thos econcepts.The result of the resea rch will be he lp fu l for understanding and a ppl ica ti on of classification eoncept.K e y words:Taxonomy,Folksonomy,Ontology,Classification分类思想在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有着悠久的腊文ta x is与n o m os或n om i e组成,t a x is指排列(a t-历史,对事物或观点的表达、交流和记录起着重要的r angement)或分类(classification);nomos 指管理作用。
帕森斯的社会功能分类法帕森斯的社会功能分类法是社会学家帕森斯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社会功能理论。
它主要从社会功能的角度来分析社会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和功能。
该理论主张,社会系统是由许多互相依存的部分所组成的,这些部分之间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社会系统的稳定和正常运转。
帕森斯的社会功能分类法是对社会功能理论的一种具体表达,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社会功能理论的基本概念社会功能理论是指将社会系统看作一个整体,通过分析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揭示社会系统的运行机制。
社会功能理论认为,社会系统中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有自己的功能和作用,这些功能和作用是相互依存的,相互协调的。
社会系统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正常运转,就是因为各个部分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协调,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
二、帕森斯的社会功能分类法帕森斯的社会功能分类法是对社会功能理论的一种具体表达。
该理论主要包括四个基本要素:功能、结构、文化和系统。
其中,功能是指各个组成部分所具有的功能和作用;结构是指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组织形式;文化是指社会系统中的文化价值观念、信仰和行为规范等;系统是指社会系统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帕森斯将社会功能分为四种类型:适应性功能、目的性功能、集成性功能和文化功能。
适应性功能是指社会系统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适应;目的性功能是指社会系统内部各个组成部分的目的和目标,以及它们为实现这些目标所采取的行动;集成性功能是指社会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协调,以及它们共同维护社会系统的稳定和正常运转;文化功能是指社会系统中的文化价值观念、信仰和行为规范等,这些价值观念和规范对社会系统的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社会功能分类法的应用帕森斯的社会功能分类法在社会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来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如社会变革、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等。
例如,通过分析社会结构中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和作用,可以揭示社会结构的稳定性和动态性;通过分析社会制度中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和作用,可以揭示社会制度的运行机制和效果等。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进步逐渐消除了人们进入网络世界的障碍。
越来越多的网民不仅成为了网络内容的浏览者,同时也成为了创造者。
各种格式的网络信息如文本、图片、音乐、视频等,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进行有效组织的问题。
由博客(Blog)、RSS、Wiki等技术构成的下一代互联网(Web2.0),以一种参与式架构使普通用户参与组织互联网信息成为可能。
一种新的分类方法———社会分类法(Folksonomy)由此诞生。
1社会分类法的概念1.1社会分类法产生的背景(1)Web2.0的兴起Web2.0通常被人们称为“下一代互联网”,以博客、维基、社会书签、媒体共享、播客和RSS聚合这些社会性服务和应用为代表,自诞生以来,受到了各界的关注。
其主要特征是用户角色既是网络内容的浏览者也是创造者。
Web2.0与Web1.0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内涵上包括了由个体生成内容、汇聚群体的力量、大范围传播的数据、参与式架构和网络效应等方面的内容。
[1](2)揭示微内容的需要Web2.0具有分散性、开放性等特点,用户作为生产者创造了内容格式不同、主题各异的海量信息,包括网页、图片、链接、音乐/视频片段等“细粒度”的信息资源。
为了有效揭示与利用这些“细粒度”信息,需要对其信息资源进行标识,而在Web1.0时代,是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标引和管理的。
以网页链接为例,用户在上网时碰到一些有价值的网页,较方便的方法是保存到浏览器收藏夹里,这样会带来对大量的链接无法进行有效管理的问题。
而现在采用del.icio.us等社会性软件,社会分类法(Folksonomy)特点及其应用研究陈洁司莉(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2)摘要:文章介绍了社会分类法(Folksonomy)的产生背景、概念及其形式,详细分析了Folksonomy的特点及应用实例,认为社会分类法是一种发展趋势,在揭示微内容以及由用户自己组织与利用信息上具有较强优势。
关键词:社会分类法标签中图分类号:G2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938(2008)03-0027-04ResearchonCharacteristicsandApplicationsofFolksonomyChenJieSiLi(SchoolofInformationManagement,WuhanUniversity,Wuhan,Hubei,430072)Abstract:Thisarticlegivesadescriptionofthebackgroundofemergence,conceptsandformsoffolksonomy,andanalysesitscharacteristicsandinstancesofitsapplication.Folksonomy,asatrendofdevelopment,hasstrongadvantagesindescribingmicro-contentandorganizingandutilizinginformationbyusersthemselves.Keywords:folksonomy;tagCLCnumber:G254Documentcode:AArticleID:1003-6938(2008)03-0027-04・理论园地・收稿日期:2007-09-20;责任编辑:宋戈27以社会性标签对其特征予以标识,便可快捷地定位到所需的资源。
而使用传统的分类法及其他受控词表很难标引图片、视频等微内容,受控语言的标引技术对用户的要求太高,而且还存在难以维护等问题。
因此,采用一种特殊的“元数据”对大量的微内容进行描述是用户的必然需求。
社会性书签的发展促进了Folksonomy的出现。
FoIksonomy的实质就是以词为类,但其类目是平面的、非等级的,是由网络信息用户自发为某类信息定义一组标签,并最终根据标签被使用的频次选用高频标签作为该类信息类名的一种为网络信息分类的方法。
1.2社会分类法概念VanderWal最早提出社会分类法(Folksonomy)的概念,他认为Folksonomy就是“给有用的东西做标签”。
[2]Folksonomy是一个创造词,是由Folk(或Folks)与Taxonomy组合而成,Folks在英文中表示“一群人、一伙人”的意思,Taxonomy则是指分类法。
Folksonomy的字面含义就是“一群人的分类法”。
社会分类法产生时间相对较短,目前尚无一致的定义,它有多种英文名称,如socialclassification、folksonomy、socialbook-marking、socialtagging等。
无论Folksonomy使用何种译法,并无本质区别。
本文采用美国信息科学与技术学会(ASIST)的提法即社会分类法,该学会的分类法研究特别兴趣小组(SIG/CR)在2006年11月举办了有关社会分类法的讨论会。
该会议主页上给出了社会分类法的定义,即:其通常是指一系列广泛关联的过程,具体包括各种标引(indexing)、标签(tagging)、书签(bookmarking)、注释(annotation)和描述(description)过程。
[3]在这些过程中,任何人可对资源给定标签和描述符,以实现在一个持续的时期内对资源集合进行分类。
社会分类法具有协同化(collaborative)、合作化(cooperative)、分布式(distribut-ed)、动态(dynamic)、基于社区(community-based)、大众化(folksonomic)、维基化(wikified)、民主(democratic)、用户赋予(user-assigned)、用户生成(user-generated)等特点。
2社会分类法的形式社会分类法可分为宽社会分类法和窄社会分类法两种形式。
宽社会分类法,是由很多人给一个对象标签,除了内容的所有者,其他人可用自己的词汇来标签,通过社会性软件可显示该对象有多少人标注,以及与该对象相关的所有标签。
由于其目的是为了使标引对象被更多人的人看到,宽社会分类法可以增加跨领域和跨文化交流的机会,在识别突然出现的词汇和趋势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窄社会分类法,标引者为了自己日后检索标引内容的需要,……以Flickr为例,用户可以上传、标注、组织和共享照片,上传者控制照片公开性,标签不会被暴露,对象不能或很难被检索到。
同时Flickr不跟踪显示多少人对照片进行了标注。
3社会分类法的特点社会分类法强调其是“社会的”,它是依靠用户的输入或者是用户的一致意见,以用户自由选择的标签作为基本组织结构,没有等级的及直接明确的款目关系,也没有事先决定的组或表格来组织用户的标签。
这与传统分类法有着明显区别,我们熟悉的是传统文献分类法,如《杜威十进分类法(DDC)》等,以及Linnaean(林奈氏)生物分类系统乃至组织电子文档的计算机文档系统,基本上都是等级式的、排他的,而社会分类法则是平级的、包含的。
3.1Folksonomy的优点(1)包含性等级式的传统分类法采用受控词汇,主要由专家制定,具有权威性,而社会分类法包含每个人的词汇(大众标签、非权威性)并反映每个人的需求。
由于社会分类法不仅包括主流流行的话题,还包括其他方面非主流的话题,这有助于发现用户兴趣的“长尾”,即非主流的兴趣团体聚集的能量可与主流兴趣团体抗衡,这体现了文化的多样化。
(2)实时性、适应性用户一旦创建了内容和主题,就可以立即创建标签,并立即保存下来,并被允许即时快速的进行标签用语的修改。
社会分类法适应了即时组织与更新网络信息的需要。
(3)激励用户发现社会分类法倾向于发现未知和意外的资源。
当用户浏览相关话题、标签和其他用户收藏内容时,标签系统促进用户的研究和学习。
标签的价值在于使用户得以找到新的平时不易检索到的资源。
[4]通常用户在初步检索时对目标资源还没有确切的认识,标签这种发现系统揭示了多种途径和相关资源。
(4)非唯一性、多面性社会分类法中,一个词可符合多个类目,一个实体可标引为多个类名。
例如,Flickr上的一个图像,可能拥有例如“猫”、“小猫”、“Kitty”、“可爱”等标签。
而传统分类法的类目与类名基本上是一一对应的,如果不列举其他的相似词,就无法表现28出类名(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丰富含义。
(5)群体效应用户选择合适的标签去描述对象,便于实现有效检索。
当标签被大众所见,社会活动性驱使用户选择相互之间关联性较强的标签。
当标引一个新项目时,用户得到与该项资源相关的最常用的标签列表,使用次数最多的也就变成最相关的。
类似于在专业领域里,被引次数最多的文章或书更具权威性。
del.icio.us网站对于自2002年10月至2007年5月期间,9488名标签者对http://boingboing.net(一个专门收集一些奇怪趣事的博客网站)作的2749个标签所作的曲线图,[5]图中标签选用词汇变化的统计情况显示,人们逐渐以单数“blog”代替了原来的复数“blogs”作为标签。
这说明,用户的自组织行为倾向于统一,这样更利于用户检索,也更利于有共同兴趣的用户形成固定的相互信任的社会圈子,而在彼此信任的社会圈内标签行为也更趋于稳定一致,这就有利于检索。
(6)认知消耗少Folksonomy的创始人ThomasVadenerWal与O’Reilly公司签约创作《UnderstandingFolksonomy》一书,他认为,Folkson-omy的最大优势在于它基于现存的认知过程并且没有增加更多的认知消耗。
[6]Rashmi将分类从心理学与人类学角度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相关类目激活阶段。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本书,会出现几个方面的语义概念:书、自然科学、喜爱的作者、平装本、残破的封面等等。
第二,决策阶段。
人们在标引阶段时会考虑很多因素。
例如,候选类别是否正确?同一类别下是否集聚太多(或者过少)的信息?是否需要创建一个新类?这个类别是否适合整体分类体系等。
社会分类法之所以简单,在于Tag免除了决策———选择匹配的类目,只是根据自身对该概念的认识和判定来确定标签,省去了传统分类法中专业标引人员标引的时间、精力、经济等各方面的损耗。
3.2Folksonomy的缺点(1)低检索效率Folksonomy使用的是非受控词汇,缺少同义词控制,大量相似标签的使用,使得信息需求用户无法检索到所有结果。
例如,当检索“猫”时,无法得到被标引为“Kitty”、“猫儿”、“小猫”等。
这是其局限性之一。
(2)无等级性社会分类法是平级系统,没有上位类与下位类。
等级制是传统分类法与社会分类法的区别性特征,它能够更深度揭示文献,形成更稳固的分类法。
(3)易受垃圾信息影响一些不道德的用户标签仅仅为了破坏一个系统,于是系统就会产生垃圾信息,这将影响标签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