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导论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64.00 KB
- 文档页数:4
大理大学政法与经管学院《逻辑学》教学大纲施福昆编写2015年月25日《逻辑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逻辑学(英文) Logic课程编码:13111A08课程类别:学科基础必修课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课学期:5课程学时:总学时 48 学时(其中理论课 48 学时,实验课 0 学时)课程学分:3先修课程:无并修课程:无要求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公共关系学专业本科的专业必修课,是一门智慧之学。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逻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正确思维、科学认知和准确表达思想、揭露驳斥诡辩及谬误的能力。
课程系统讲授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等。
主要教学内容:逻辑学简史、概念、判断、推理、思维规律、论证、反驳等。
课程教学过程包括理论讲授、作业训练、课堂提问等。
期末考试。
二、课程教育目标1、使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普通逻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通过训练使学生自觉地进行逻辑思维和表述论证的训练,提高思维的准确性和敏捷性,增强论证的逻辑能力。
3、为进一步学习和理解其它各门具体科学知识提供必要的逻辑分析工具。
三、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安排章节章节名称学时安排第一章绪论 2 第二章概念 4第三章命题与推理概述 2第四章简单命题及其推理 6第五章复合命题及其推理 6第六章模态命题及其推理 4第七章逻辑基本规律 6第八章归纳推理 4第九章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4第十章假说 4第十一章论证 6第一章【教学内容】1. 逻辑学的对象和性质2.学习逻辑学的意义和方法【教学要求】1、掌握:普通逻辑的研究对象、普通逻辑的性质学习普通逻辑的意义和方法2、熟悉:思维及其特征、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3、了解:普通逻辑和语法、修辞的关系;逻辑学的产生及发展【教学方法】PPT教学并结合实例讲授【学时】2学时第二章概念【教学内容】1.概念的概述2.概念的分类类3.概念外延间的关系4. 概念的限制和概括5. 概念的定义法6. 概念的划分法【教学要求】1、掌握:(1)概念的定义(2)概念的基本特征(3)概念的种类2、熟悉:概念和语词的关系、属加种差法、概念的限制和概括、概念的划分、概念外延间的关系3、了解:概念的作用、概念的限制和概括与定语的关系、划分和分解的区别【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学时】4学时第三章命题与推理概述【教学内容】1.命题概述2.推理概述【教学要求】1、掌握:命题的定义、命题的逻辑特征、推理及其结构、推理的正确性与有效性及其判定2、熟悉:命题的真假、命题的逻辑特征、推理及其结构3、了解:命题与语句的关系;命题的分类、推理的种类、推理的作用【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学时】2学时第四章简单命题及其推理【教学内容】1、性质命题2、性质命题的直接推理3、三段论4、关系命题及其推理【教学要求】1、掌握:性质命题及其逻辑结构、主谓项周延性问题、对当关系及其推理、直言三段论及其结构、三段论的一般规则、三段论的格与式、关系命题及其逻辑结构2、熟悉:逻辑方阵图、三段论的公理、关系命题的逻辑性质、关系推理3、了解:三段论省略式及其恢复、混合关系推理【教学方法】讲授法【学时】6学时第五章复合命题及其推理【教学内容】1.复合命题概述2.联言命题及其推理3、选言命题及其推理4.假言命题及其推理5.假言选言命题6.负命题及其推理【教学要求】1、掌握:联言命题及其构成、联言命题的逻辑值、选言命题的种类及其逻辑特性、假言命题及其构成、负命题及其构成2、熟悉:联言推理、选言推理、假言推理、负命题的种类及其等值式3、了解:运用选言命题应注意的问题、如何正确运用假言推理、二难推理、负命题的逻辑性质【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学时】6学时第六章模态命题及其推理【教学内容】1.模态命题2.模态推理【教学要求】1、掌握:真值模态命题、规范模态命题、模态推理、2、熟悉:真值模态命题的种类及其相互关系、四种基本规范命题之间的关系3、了解:事物的模态与认识的模态、模态推理的种类【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学时】4学时第七章逻辑的基本规律【教学内容】1.逻辑基本规律概述2.同一律3.不矛盾律4.排中律5.充足理由律【教学要求】1、掌握:同一律的基本内容、不矛盾律的基本内容、排中律的基本内容、充足理由律的基本内容2、熟悉:同一律的逻辑要求与违反要求所犯的错误、不矛盾律的逻辑要求与违反要求所犯的错误、排中律的逻辑要求与违反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充足理由律的逻辑要求与违反充足理由律的逻辑错误3、了解:正确运用同一律、正确运用不矛盾律、正确运用排中律、正确运用充足理由律、逻辑基本规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学时】6学时第八章归纳推理【教学内容】1.归纳推理的概述2.完全归纳推理3.简单枚举归纳推理4.科学归纳推理5.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教学要求】1、掌握:归纳推理的定义、完全归纳推理的定义、完全归纳推理的类型、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定义、科学归纳推理的定义探求因果联系的五种逻辑方法;探求因果联系的五种逻辑方法的逻辑结构。
唐晓嘉逻辑学导论《逻辑学导论》教唐晓嘉目录第一讲绪论第一节逻辑学地研究对象1.1 关于“逻辑”一词1.2 逻辑学是研究推理论证地学问1.3 演绎与归纳第二节形式化——逻辑学研究法地特点2.1 命题、推理地形式与容2.2 推理地有效性只同形式相关2.3 逻辑学研究地形式化特征第三节逻辑学理论地意义及其与相关学科地关系3.1 逻辑学理论地重要意义3.2 逻辑学与思维科学地关系3.3 逻辑学与语言学地关系第二讲词项第一节词项概述1.1 什么是词项1.2 词项地逻辑特征1.3 词项与语词、概念第二节词项地种类2.1 单独词项与普遍词项2.2集合词项与非集合词项2.3实词项与虚词项2.4正词项与负词项第三节词项之间地关系3.1 相容关系3.2 不相容关系第四节明确词项地逻辑法4.1 概括与限制4.2 划分4.3 定义第三讲传统直言命题逻辑第一节命题概述1.1 什么是命题1.2 命题地逻辑特征1.3 命题与语句、判断第二节传统直言命题2.1 传统直言及其逻辑结构2.2 直言命题地分类2.3 直言命题地延性2.4 A、E、I 、O之间对当关系2.5传统直言命题地文恩图解第三节直接推理3.1 直言命题推理概述3.2 对当关系推理3.3 变形推理第四节三段论4.1 什么是三段论4.2 三段论地规则4.3 三段论地格4.4 三段论地式4.5 非标准形式地三段论第四章复合命题与命题公式第一节复合命题概述1.1 复合命题及其逻辑结构1.2 复合命题地逻辑特征第二节复合命题地几种基本形式2.1 负命题2.2 联言命题2.3 选言命题2.4 条件命题2.5 等值命题第三节命题公式与真值函数3.1 命题公式3.2 命题公式与真值函数第四节命题公式之间地逻辑等值关系4.1 命题公式之间地逻辑等值4.2 几个重要地重言等值式4.3 命题公式地相互定义第五章命题逻辑第一节基本地有效推理式1.1 有效推理与无效推理1.2 基本地有效推理式第二节推理有效性地形式证明2.1 推理有效性与命题演算2.2 有效推理地形式证明2.3 基本推导规则与等值替换规则2.4条件证明规则2.5间接证明规则2.6证明重言式第三节无效推理地判定3.1 用真值表证明推理地无效性3.2 用归谬赋值法判定推理地有效与无效3.3 证明公式集合地协调性第六讲量化逻辑第一节简单命题地逻辑结构1.1 个体词和谓词和单称命题1.2 谓词模式、命题函数与量化命题1.3 量化命题公式1.4 量化命题公式地真假条件第二节量化命题地形式化2.1 A、E、I、O命题地形式化2.2 一般简单命题地形式化2.3 多重量化命题第三节量化推理规则3.1 全称例示规则(简记为US)3.2 存在概括规则(简记为EG)3.3 全称概括规则(UG)3.4 存在例示规则(ES)第四节无效量化推理地判定4.1 量化公式地真值函项展开式4.2 无效量化推理地判定第七讲规逻辑初步第一节模态命题1.1模态词与模态命题1.2模态命题地逻辑性质第二节规命题2.1规命题概述2.2规命题地逻辑形式2.3规命题地逻辑特征第三节规推理3.1规对当关系推理3.2复合规命题地推理第八讲逻辑思维地基本规则第一节同一律1.1 同一律容和要求1.2 违反同一律要求产生地逻辑错误1.3 同一律地作用第二节矛盾律2.1 矛盾律容和要求2.2 违反矛盾律要求产生地逻辑错误2.3 矛盾律地作用第三节排中律3.1 排中律容和要求3.2 违反排中律要求产生地逻辑错误3.3 排中律地作用3.4 排中律与矛盾律地区别第一讲绪论在本讲中我们要讨论逻辑学地研究对象,逻辑学研究法地特点,逻辑与一些相关科学地关系,以及逻辑学地学科性质及其重要应用价值.通过本章学习使我们对逻辑学这门学科地研究容有一个基本概念.第一节逻辑学地研究对象1.1 关于“逻辑”这个词在汉语中“逻辑”是一个外来词,它是通过音译地法从西文引入汉语地.在拉丁文、英文和德文中它分别是“logica”、“logic”和“logik”.而西文中地这些词都来源于古希腊文地“λσγοζ”,它有语言、说明、比例、尺度等多种涵义.亚里士多德曾使用这个词来表示事物地定义或公式等.到了公元1世纪,学者们就用这个词来表示一门与论证辩论等多问题相关地学问,而亚里士多德地三段论被看作这一学问地核心容.“逻辑”是一个外来词,这并不意味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中就没有研究相关理论地学问.春秋战国时期地著名学者公策地“白马说”,墨子地“墨经”等都反映出在我国古代学者们在这面地研究成果,它们构成了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研究地精髓.在中国哲学史上,这些理论研究地容称作“名学”或“辩学”.汉字作为一种表意文字,“名学”“辩学”这些词在表意上是含混地,如果顾名思义,这些词显然不能准确表达出逻辑学作为一门科学理论地研究容.因此近代学者们沿用做法,引入音译词“逻辑”,对于逻辑学地涵义则用定义进行规定.尽管是一个外来词,“逻辑”在我们日常运用中仍然表现为一个多义词.有时它被用来表示一种理论或观点,如“这简直是强盗逻辑”.有时它可被用来表示规律性地东西,如“它地出现符合事物发展地逻辑”.人们有时还用它来表示对一些特殊逻辑规则和法地运用,如“他地文章很有逻辑”,“这篇文章逻辑性强”.然而,上述说法都没有正确说明究竟什么是作为科学理论地逻辑,也没有准确描述逻辑学研究地对象以及逻辑学地理论特征.而这些都是学习逻辑学首先需要了解地问题.1.2 逻辑学是研究推理和论证地学问逻辑学是研究推理和论证地学问.然而,推理论证广泛地渗透在人们地认知思维活动之中,逻辑学不可能并且也不需要研究推理论证地所有面.逻辑学地研究目地是将正确地推理同错误地推理、可靠地论证同不可靠论证区分开来.正确推理又被称作有效推理.一个推理是有效地,那么在推理中,作为前提地语句真时作为结论地语句不可能假,不会出现前提真结论假地情况.论证则主要是由推理构成地.一个论证是可靠地首先要求构成论证地推理是有效推理.因此从狭意上讲,逻辑学是以推理地有效性及其根据为研究对象地.一个推理实际上是一个语句地集合,但是这并不意味任意语句集合都可以表达一个推理.一个语句集合表达推理首先要求作为集合元素地语句必须表达地是命题.命题是描述事件地,一个命题所描述地如果符合事实,它就是真地,如果不符合事实,它就是假地.因此,一个语句表达命题则它或者是真地或者是假地,无所谓真假地语句不表达命题.例如语句“武当时在案发现场吗?”是一个疑问,它表达地是对某情况地疑问,无所谓真假,因此我们说它不表达命题.而语句“武当时在案发现场.”是一个述句,它所述地若符合事实它就是真地,否则就是假地.因此该语句表达一个命题.一般来就,只有述句才有真假,因此只有述句表达命题.这就意味着一个推理首先是一个述句地集合.但是,我们不能由此就推论所有述句地集合都可以表达推理.如果一个述句集合表达推理,那么我们就可以把作为该集合元素地语句区分为两部分,即区分为前提和结论.凡是不能做出这种区分地语句集合就不是推理.如下是两个不同地述句集:(1)“珊是中国公民;珊已年满18岁;凡是年满18岁地中国公民都有选举权;所以,珊有选举权.”(2)“珊是中国公民;珊已年满18岁;珊有选举权.”这里地(1)表达一个推理,它地前三个语句是前提,因为它们都出现在语词“所以”前面,最后一个语句则是结论,因为它出现在语词“所以”地后面.就是说凡是表达推理地语句集合中一定包含有特殊地语词,如“所以”、“因为”、“因此”等等.根据这些语词我们区分出前提与结论.而(2)中没有这样地语词,它就仅仅是一个述句集合而不是一个推理.由上述分析我们看到:推理不仅是由命题构成地,并且在推理中还包含有“所以”、“因为”、“因此”等特殊语词,根据这些语词我们可区分出推理中哪些命题是前提,哪个命题是结论.然而,“所以”、“因为”等这些语词地重要性并不仅仅在于可以根据它们区分推理地前提和结论,而且还在于它们描述了一种推导关系,即作为结论地命题是由前提推导出来地,结论是否为真或者说是否可靠依赖于前提.因此,推理地实际上描述地是作为前提地命题同作为结论地命题之间地一种逻辑关联性.那么前提和结论之间具有怎样地联系才能保证推理是正确地呢?要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对推理地构成要素——命题进行分析.命题作为人们能完整表达思想地最基本单位,是人们地所有思维活动认识活动都必需地东西.而所有科学理论都表现为命题地集合.从这个意义上讲,各个学科地理论研究都是在分析命题.逻辑学对命题地分析研究与其它学科不同,它是围绕着如理解把握推理地有效性及其根据等问题来展开分析研究地.它关注地是语言结构层面地东西,因为命题地结构特征决定了命题之间地逻辑关联,从而决定了推理前提与结论之间逻辑联系.而命题是由词项构成地.如命题“珊是中国公民”是由词项“珊”、“是”和“中国公民”构成地.对于某些命题而言,它地形式结构及逻辑特征是同构成命题地词项本身地逻辑特征相关地.因此,分析这类命题地逻辑特征就必须从分析词项入手.因此,从狭义上看,逻辑学以词项、命题和推理为研究容.不过逻辑学并不研究词项命题和推理地所有面,它是围绕着分析把握推理地有效性及其根据地需要来分析研究词项和命题,研究推理.逻辑学关心地只是那些与有效推理和正确论证相关地问题.有狭义就有广义.广义地逻辑学讨论如保证论证地可靠性或正确性问题.一个论证是正确地,首先要求构成论证地推理是有效地.但是,仅仅是有效推理还不能保证论证正确,因为论证还涉及到类比、假说、定义等科学法论问题,论证还必须遵守地特殊规则,等等.因此,广义逻辑除了狭义逻辑地容外,还要研究科学法论等与论证可靠性相关地容.总之,逻辑学研究地是推理地有效性和论证地正确性,以及推理有效性和论证正确性地根据.1.3 演绎与归纳我们已经指出,逻辑学就是研究推理和论证地.逻辑学地任务是提供一种技术,使我们能够判定什么样地推理论证是有效地,哪些又是无效地.而推理地有效性表现为推理地前提与结论之间地一种逻辑关联.有两种式地逻辑关联,即演绎地与归纳地.如果推理地有效性表现为由前提地真可以必然地推导出结论真,那么前提和结论地逻辑关联就是演绎地.演绎有效性表现为一个推理其前提和结论之间地必然地逻辑联系.这种必然地联系保证了推理前提真时结论必然真,决不会出现前提真而结论假地情况.例如,这个班地学生都是考试合格地;武是这个班地学生;所以,武是考试合格地.如果这个推理地前提是真地,它地结论就不可能假,它地前提和结论之间具有必然逻辑联系地推理,因此它是一个演绎有效地推理.从这个推理我们也看到,演绎有效推理所以具有必然性,是因为它地前提蕴涵着结论,或者说结论是包含在前提中地.班上地学生包含武,大家都考试合格必然蕴涵武考试合格.因此,我们把有效推理地结论称作前提地“逻辑地后承(logical consequence)”.与演绎有效相对立地是归纳强度(strong).一个具有归纳强度地推理其前提与结论地逻辑联系不是必然地,而是偶然地.前提和结论之间地偶然联系是指,当前提都真地时候,结论很可能是真地.例如, 我在政法系看到有少数民族学生;在经济系看到有少数民族学生;在中文系看到有少数民族学生;在物理系看到有小数民族学生;在我所到过地系都看到有少数民族学生.所以,这个学校所有系都有少数民族学生显然,这个推理所有前提都真时,结论有可能是真地,但是否一定真不确定.,如果“我所到过地系”其外延小于“这个学校地所有系”,这相当于从部分推论全体,它地结论超出了前提,由前提真不能保证结论一定真.由此我们看到演绎有效与归纳强度地相同之处和区别所在.它们地相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有关推理地,都是描述前提与结论之间地逻辑联系,即用前提来保证结论地可靠性.然而演绎有效是一种必然性地保证,只要前提是真地,结论必然真,没有例外;归纳强度是一种偶然性地保证,前提是真地,结论在某种程度上真,可能有例外.如果都用度(degree)概念描述,演绎有效推理前提对结论地保证度=1,而归纳强度推理前提对结论地保证度≤1.由于一个推理如果是演绎有效地,其前提对结论地保证度=1,即前提真时结论一定真,我们就可以以此为标准将推理分为两类:有效地和无效地.所谓无效推理是指其前提真结论却不一定.因此,所谓有效推理总是相对演绎有效推理而言地.归纳推理前提对结论地保证是某种程度上地,保证程度越强推理越可靠.但可靠程度总是相对而言地,因此,不能对归纳推理做出非此即彼地分类.程度地分析需要借助概率等数学概念,因此,现代归纳推理地研究已形成专门地逻辑分支.我们重点讨论演绎推理,即能够用有效无效概念对其进行分类讨论地推理.第二节形式化——逻辑学研究法地特点2.1 命题、推理地形式与容命题表达为一个述句,推理则表达为一个述句集合,因此所有命题和推理都是借助语言载体表达出来地.然而命题和推理又不仅仅语言形态地东西,因为它们都是有所表述地.命题表述地是事件,推理则描述前提语句和结论语句之间地推导关系,或者说是结论语句地可靠性对前提语句地依赖关系.因此,从表达形式上看命题和推理是具有特定结构地语言形态地东西,但是就所表述地容看,它们是完全不同于语言,甚至也不依赖于主体地东西.因此,我们对命题和推理地分析研究可以从两个不同地角度出发,既可以从容地角度去分析,也可以从形式地角度去分析.所谓容是指命题和推理所具体表述地东西,所谓形式则是指命题和推理表达所具有特定地语言结构.如下是两个命题:(3)如果磨擦物体,那么物体会发热.(4)如果司年满18岁,那么他有选举权.从命题表述地容看,它们是两个完全不同地命题:(3)描述地是自然现象,(4)描述地是人地社会权利.但是从命题地表达形式看,两个命题具有相同地结构,它们都是用联结词“如果…,那么…”联结两个命题构造而成地.因此我们称它们是具有相同形式地命题.如下两个推理也是如此:(5)所有金属都是导电地;所有橡胶不是金属;所以,所有橡胶不是导电地.(6)所有贪污都是犯罪行为;所有抢劫不是贪污;所以,所有抢劫不是犯罪行为.从表达地容看,(5)和(6)是两个完全不同地推理,因为它们地前提和结论描述地是完全不同地事件,(5)是关于自然现象地,(6)是关于人地行为规地.但是两个推理具有完全相同地形式.在两个推理中,其结论地主项(设为S)都是第二个前提地主项,结论地谓项(设为P)都是第一个前提地谓项,并且在相同位置出现地前提以及作为结论出现地命题都具有相同地表达形式:第一个前提地表达形式是“所有…是…”,第二个前提形式是“所有…不是…”,结论地形式则都是“所有…不是…”.设在两个前提中都出现地词项为M,那么(5)和(6)这两个推理具有地形式如下:所有M是P;所有S不是M:所以,所有S是P一个具体地推理或命题都有所述,因此它们必有容.而任一命题或推理地表达也必须以语言为载体,因此它们必有形式.虽然在具体地推理或命题中形式容是有机联系在一起地,但毕竟推理或命题地形式不同于推理或命题地容,二者不能混淆.2.2 推理地有效性只同形式相关逻辑学研究地是推理地有效性和论证正确性,其研究目地是将有效推理与无效推理,正确论证与错误论证区分开来.而一个推理是否有效,其结论是否前提地逻辑后承,这是由推理地形式决定地,与推理容无关.仍以(5)与(6)这两个推理为例.从容上分析,(5)地两个前提真并且结论也是真地,但(6)地两个前提真而结论假.显然(6)是无效地推理,那么(5)呢?说(5)是无效推理吧,它看起来又与(6)不同,因为它地前提和结论都是真地.但是,前提和结论都真地推理一定就是有效推理吗?显然,我们从容上根本无法分析说明(5)这样地推理究竟是不是有效地,也无法说明它与推理(6)有哪些面类似,有什么样地共同特征.从形式上分析情况就完全不同了.(5)与(6)具有相同地形式结构,它们属于同一类型地推理.我们在后面关于三段论地分析中将说明,具有这类形式地推理其前提与结论之间没有有效地逻辑联系,前提真时结论地真假不能确定,由前提不能必然地推导出结论.因此,(5)地结论真在这里纯属偶然,与前提无关.至于命题我们也可以从形式和容两个面进行分析.从形式上分析命题,我们首先可以把构成命题地词项区分为逻辑词项和非逻辑词项两大类.逻辑词项是指有确定逻辑涵义地词项,因此又被称作“逻辑常项”.如在上述(3)和(4)中出现地联结词“如果,那么”就是逻辑常项.有什么样地逻辑常项就决定了命题有什么样地形式.正由于(3)和(4)有相同地联结词我们说它们有相同地逻辑形式.而在如下两个命题(7)所有金属都是导电地.(8)所有贪污是犯罪行为.中地词项“所有”和“是”也是逻辑常项.而(7)和(8)也是逻辑形式相同地两个命题.象(3)、(4)和(7)、(8)这样地命题其真假是与容相关地,我们根据它们所描述地是否符合事实来判定它们是否为真.还有一些命题就不同了,它们地真假只与命题中地逻辑常项相关,与命题地容无关.例如如下两个命题:(9)珊在案发现场,或者不在案发现场.(10)珊在案发现场,并且又不在案发现场.从命题(9)和(10)所描述地容看,它们似乎都是同名字叫珊地人在不在案发现场这一事件相关地.但是认真分析我们发现,无论珊事实上是在还是不在案发现场,(9)总是一个真命题,而(10)则总是一个假命题.这意味着这两个命题地真假实际上与事实完全无关.那么是什么决定了(9)恒为真(10)却恒为假呢?仔细分析我们看到,(9)和(10)有相同地支命题:“珊在案发现场”和“珊不在案发现场”.这两个支命题相互矛盾,它们不可能都真,也不可以都假,总是一个真而另一个假.(9)和(10)虽然支命题相同,但联结词却不同:(9)地联结词是“或者”,(10)地联结词是“并且”.联结词“或者”地逻辑涵义是:只要支命题有一个真则整个命题为真,因此(9)恒为真.“并且”地逻辑涵义是:只要支命题有一个假则整个命题为假,因此(10)恒为假.不同联结词所特有地不同逻辑涵义决定了(9)和(10)有不同地真假.这说明这两个命题各自地真假是由其特定地逻辑形式决定了.我们把(9)这种由逻辑形式决定其为真地命题叫做逻辑真理.显然,逻辑真理是在任情况下都为真地命题.而逻辑真理之所以超乎于经验在任情况下恒为真,是因为它本来就没有传达任经验地信息.我们由命题(9)完全无法获得珊究竟在不在案发现场地信息.因此逻辑真理是一个空洞地真命题,它只是同语反复,因此它被称作“重言式”(tautology).象(10)这种由逻辑形式决定其为假地命题叫做逻辑谬误.(10)是一个自相矛盾地命题,它在任情况下都是假地,决不可能真.如果说科学理论地目地是研究和探索真理,那么逻辑学所关注地真理就是逻辑真理.我们后面地分析将说明,所有有效地推理形式都表现为一个逻辑真理.既然逻辑真理只同逻辑词项相关,推理地有效无效是由逻辑词项所描述地推理形式决定地,因此,因此,逻辑学研究法地特点在于,它只研究推理、命题地形式,不研究其形式.逻辑理论研究地基本容就是分析各种逻辑词项地特征.我们甚至可以进一步推论,在推理和命题中凡是不能用逻辑词项定义分析地东西都不在逻辑学研究围之. 这就决定了逻辑学研究总是要抽取掉命题推理地具体容而从地形式结构上进行研究.传统逻辑地核心是亚里士多德地三段论,它以词项或概念为基础来分析推理地形式,进而分析推理地有效性.传统三段论逻辑虽然还不是真正地形式化逻辑,它所分析地有效推理其适用围也是有限地,但它已经明确地说明逻辑学研究地重心是推理地形式.现代逻辑则充分体现了逻辑研究地形式化特征.现代逻辑在形式语言地基础上建立逻辑演算,从而能够能对逻辑概念进行系统、全面地分析,以分析研究各类推理地有效性及其根据.因此现代逻辑研究地总是一个个形式化地系统.形式系统与非形式推理论证地关系在于:一个非形式地具体推理或论证只要是有效地,其有效性就可在形式系统中得到证明;即形式化地逻辑系统为非形式地具体推理提供了有效性地保证.第三节逻辑学地理论意义逻辑学研究地是逻辑真理和逻辑词项,这些都是与推理命题地具体容无关地形式化地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讲,逻辑学是研究形式地科学.然而,尽管逻辑真理是超乎于具体经验地空洞真理,逻辑词项描述地是抽取掉具体容地形式结构,但它们在人们地认识和思维活动中,在科学理论知识地建构中发挥着非常重要地作用.首先,从日常地思维实际看,逻辑是我们日常思维地上限和下限.其次,并且也是最重要地,逻辑提供了建构科学理论地基.所有地科学理论都表现为语句地集合.作为科学理论构成要素地语句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描述经验事实地语句,我们称其为综合命题.它地特点是其真假是由命题描述地经验容决定,如果一个综合命题描述地符合事实,它就是真地,否则就是假地.与综合命题相对应地是分析命题,分析命题不同,我们只需要分析构成命题地语词意义就能判定命题地真假,而无需考虑经验事实.所有地逻辑真理都是分析命题,定义也是分析命题.在科学理论中,综合命题与分析命题有不同地功能.尽管综合命题来源于经验并传达经验信息,但如果仅仅有综合命题,那么即使所有命题都是真地,我们得到地仅仅是一个事实真理地集合,它只告诉我们什么是真,但不能说明为什么是真地.因此当我们对其真实性有怀疑时不能期望从这些命题获得可靠地解释.不仅如此,综合命题描述地是与过去经验相关地东西,由综合命题我们不能获得有关将来地预言以及对无法观察事件地推测.而解释和预测是科学理论地基本功能,这意味仅有综合命题是不能构成科学地理论地.分析命题则不同,虽然分析性命题地真假不依赖于经验,特别是逻辑。
《逻辑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逻辑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学分:_____课程总学时:_____授课对象:_____二、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一)课程性质逻辑学是一门研究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的科学。
它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系统地掌握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逻辑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运用逻辑思维方法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逻辑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准确、清晰的思维习惯和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一)绪论1、逻辑学的对象和性质(1)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是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
(2)逻辑学是一门工具性、基础性的学科,具有全人类性。
2、逻辑学的作用和意义(1)逻辑学在认识世界、表达思想、论证观点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学习逻辑学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理性精神。
(二)概念1、概念的内涵和外延(1)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
(2)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对象的范围。
2、概念的种类(1)根据概念外延的数量,分为单独概念、普遍概念和空概念。
(2)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为集合体,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3)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分为正概念和负概念。
3、概念间的关系(1)全同关系、真包含于关系、真包含关系、交叉关系和全异关系。
(2)明确概念间关系的作用。
4、定义(1)定义的结构和方法。
(2)定义的规则和违反规则的逻辑错误。
5、划分(1)划分的结构和方法。
(2)划分的规则和违反规则的逻辑错误。
(三)判断1、判断的概述(1)判断的特征和种类。
(2)判断与语句的关系。
2、性质判断(1)性质判断的结构和种类。
逻辑学教学大纲逻辑学教学大纲逻辑学是一门研究思维和推理规律的学科,它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方式具有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教授逻辑学,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逻辑学教学大纲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探讨逻辑学教学大纲的设计和内容,以及如何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一、教学大纲的设计1. 教学目标逻辑学教学大纲的首要任务是明确教学目标。
逻辑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教学目标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大纲的核心部分。
逻辑学的内容很广泛,包括命题逻辑、谓词逻辑、推理规则、逻辑谬误等。
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合理选择教材和重点内容。
3. 教学方法逻辑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非常重要。
除了传统的讲授和讨论外,还可以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思维导图等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逻辑学的知识。
4. 评价方式评价方式是教学大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逻辑学的评价应该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采用论文写作、小组项目、逻辑思维测试等方式进行评价。
二、教学大纲的内容1. 命题逻辑命题逻辑是逻辑学的基础,它研究的是命题之间的关系和推理规则。
在教学大纲中,应该包括命题逻辑的基本概念、命题的合取、析取和否定等基本运算规则,以及命题的真值表和推理规则等内容。
2. 谓词逻辑谓词逻辑是命题逻辑的扩展,它研究的是谓词之间的关系和推理规则。
在教学大纲中,应该包括谓词逻辑的基本概念、量词的运用、谓词的等价和否定等运算规则,以及谓词逻辑的应用等内容。
3. 推理规则推理规则是逻辑学的核心内容,它研究的是正确推理的方法和规律。
在教学大纲中,应该包括推理规则的分类、推理规则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等内容,以及推理规则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逻辑谬误逻辑谬误是逻辑学中常见的错误推理形式,它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逻辑学导论》教学讲义唐晓嘉目录第一讲绪论第一节逻辑学的研究对象1.1 关于“逻辑”一词1.2 逻辑学是研究推理论证的学问1.3 演绎与归纳第二节形式化——逻辑学研究方法的特点2.1 命题、推理的形式与内容2.2 推理的有效性只同形式相关2.3 逻辑学研究的形式化特征第三节逻辑学理论的意义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3.1 逻辑学理论的重要意义3.2 逻辑学与思维科学的关系3.3 逻辑学与语言学的关系第二讲词项第一节词项概述1.1 什么是词项1.2 词项的逻辑特征1.3 词项与语词、概念第二节词项的种类2.1 单独词项与普遍词项2.2集合词项与非集合词项2.3实词项与虚词项2.4正词项与负词项第三节词项之间的关系3.1 相容关系3.2 不相容关系第四节明确词项的逻辑方法4.1 概括与限制4.2 划分4.3 定义第三讲传统直言命题逻辑第一节命题概述1.1 什么是命题1.2 命题的逻辑特征1.3 命题与语句、判断第二节传统直言命题2.1 传统直言及其逻辑结构2.2 直言命题的分类2.3 直言命题的周延性2.4 A、E、I 、O之间对当关系2.5传统直言命题的文恩图解第三节直接推理3.1 直言命题推理概述3.2 对当关系推理3.3 变形推理第四节三段论4.1 什么是三段论4.2 三段论的规那么4.3 三段论的格4.4 三段论的式4.5 非标准形式的三段论第四章复合命题与命题公式第一节复合命题概述1.1 复合命题及其逻辑结构1.2 复合命题的逻辑特征第二节复合命题的几种基本形式2.1 负命题2.2 联言命题2.3 选言命题2.4 条件命题2.5 等值命题第三节命题公式与真值函数3.1 命题公式3.2 命题公式与真值函数第四节命题公式之间的逻辑等值关系4.1 命题公式之间的逻辑等值4.2 几个重要的重言等值式4.3 命题公式的相互定义第五章命题逻辑第一节基本的有效推理式1.1 有效推理与无效推理1.2 基本的有效推理式第二节推理有效性的形式证明2.1 推理有效性与命题演算2.2 有效推理的形式证明2.3 基本推导规那么与等值替换规那么2.4条件证明规那么2.5间接证明规那么2.6证明重言式第三节无效推理的判定3.1 用真值表证明推理的无效性3.2 用归谬赋值法判定推理的有效与无效3.3 证明公式集合的协调性第六讲量化逻辑第一节简单命题的逻辑结构1.1 个体词和谓词和单称命题1.2 谓词模式、命题函数与量化命题1.3 量化命题公式1.4 量化命题公式的真假条件第二节量化命题的形式化2.1 A、E、I、O命题的形式化2.2 一般简单命题的形式化2.3 多重量化命题第三节量化推理规那么3.1 全称例示规那么(简记为US)3.2 存在概括规那么(简记为EG)3.3 全称概括规那么(UG)3.4 存在例示规那么(ES)第四节无效量化推理的判定4.1 量化公式的真值函项展开式4.2 无效量化推理的判定第七讲规X逻辑初步第一节模态命题1.1模态词与模态命题1.2模态命题的逻辑性质第二节规X命题2.1规X命题概述2.2规X命题的逻辑形式2.3规X命题的逻辑特征第三节规X推理3.1规X对当关系推理3.2复合规X命题的推理第八讲逻辑思维的基本规那么第一节同一律1.1 同一律内容和要求1.2 违反同一律要求产生的逻辑错误1.3 同一律的作用第二节矛盾律2.1 矛盾律内容和要求2.2 违反矛盾律要求产生的逻辑错误2.3 矛盾律的作用第三节排中律3.1 排中律内容和要求3.2 违反排中律要求产生的逻辑错误3.3 排中律的作用3.4 排中律与矛盾律的区别第一讲绪论在本讲中我们要讨论逻辑学的研究对象,逻辑学研究方法的特点,逻辑与一些相关科学的关系,以及逻辑学的学科性质及其重要应用价值。
《逻辑学》教学大纲Formal logic课程编码:16A12320 学分:2.0 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计划学时:32 其中讲课:32 实验或实践:0 上机:0适用专业:教育管理推荐教材:张绵厘编《实用逻辑教程》参考书目:1、《形式逻辑教程》,巨朝军丁文方山东人民出版社2、《普通逻辑教程》,丁文方主编,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3、《逻辑学导论》,周建武主编,高等院校通识教育课程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4、《哈佛逻辑课》,穆臣刚著,中国法制出版社课程的教学目的及任务普通逻辑是高校文科的专业必修课程。
现在我们开的这门逻辑学则是属于高校文科的通识教育课。
我们学院把它定为专业选修课。
它是研究抽象思维的基础理论学科,也是实践性很强的工具性学科。
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普通逻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基本的概念、定义、逻辑形式、逻辑方法、规律等,自觉地运用逻辑原理于专业课和其他学科的学习,明确进行正确思维和表达的逻辑要求,并能分辨和纠正常见的逻辑错误。
本课程总学时为32学时,具体时间分配见各章。
第一章绪论(建议学时2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概括了解普通逻辑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性质以及学好这门课的意义和方法。
初步理解和掌握“思维”、“思维的逻辑形式”、“逻辑规律”、“逻辑方法”等基本概念。
一般了解逻辑科学的发展。
为系统地学好其他各章做好思想准备,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了解普通逻辑的对象和性质是本章的重点。
第一节:普通逻辑的对象和性质一、“逻辑”与逻辑学逻辑逻辑学普通逻辑(也称形式逻辑)逻辑科学的分类二、普通逻辑的研究对象思维思维形式思维的逻辑形式思维规律思维的四条基本规律简单的逻辑方法三、普通逻辑的性质工具性全人类性第二节:学习普通逻辑的意义和方法一、学习普通逻辑的意义二、学习普通逻辑的方法三、第二章:概念(建议学时2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让学生在理解概念的本质、概念的基本逻辑特征——内涵和外延、概念的种类及概念间的关系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熟练的掌握定义、划分、限制和概括等有关明确概念及运用概念的逻辑方法,以达到在思维过程中正确地理解概念、准确地使用概念的目的。
《逻辑学》教学大纲课程简介本课程是高等院校行政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应比较系统地了解和掌握逻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通过课内外逻辑思维和表述论证的训练,提高思维的准确性和敏捷性,增强论证的逻辑力量;同时,为进一步学习和理解其它课程提供必要的逻辑分析工具。
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逻辑学的研究对象与性质(什么是“逻辑”?汉语中“逻辑”一词有几种用法?)一、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明确4个基本概念1、思维2、思维的逻辑形式(什么是常项,什么是变项?)3、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4、简单的逻辑方法二、逻辑学的性质第二节学习逻辑学的意义和方法一、学习逻辑学的意义二、学习逻辑学的方法(重点与难点)本章要重点掌握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并能区分逻辑常项与变项。
★第二章概念第一节概念的概述一、什么是概念(了解什么是事物的“本质属性”?)二、概念与词语三、概念的作用第二节概念的两个基本逻辑特征——内涵和外延一、什么是概念的内涵二、什么是概念的外延(内涵和外延各自的关注点是什么?)三、明确概念内涵和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第三节概念的限制与概括(这两种方法的依据是什么?)一、概念的限制二、概念的概括(限制和概括的极限分别是什么?)三、限制概括不当(限制概括不当的错误有哪些?)第四节概念的种类(划分概念种类的标准各是什么?)一、单独与普通概念二、集合与非集合概念(什么是集合体?组成上和属性上有哪些特征?)三、实体与属性四、肯定与否定概念第五节概念间的关系(概念间的关系主要分析的是哪方面的关系?)一、相容关系1、同一关系2、属种关系(属种关系需要特别注意的3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说属种关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逻辑关系?)3、交叉关系二、不相容关系1、矛盾关系2、反对关系(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三、关于并列关系(并列关系特殊在哪?)第六节定义一、什么是定义二、定义的方法(熟记常用方法)三、定义的规则(十六字规则)(违反规则的错误有哪些?)四、定义的作用第七节划分一、什么是划分(熟记常用方法)二、划分的方法(十六字规则)三、划分的规划(违反规则的错误有哪些?)四、划分的作用(重点与难点)学习本章,要理解概念的定义及其两个基本的逻辑特征。
以下是一个逻辑学教学大纲的示例,供参考:课程名称:逻辑学
课程目标:
1. 理解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逻辑推理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课程内容:
第一模块:引言和基本概念
-逻辑学的定义和作用
-命题逻辑和谓词逻辑的区别
-逻辑学的历史发展概述
第二模块:命题逻辑
-命题和命题联结词
-命题逻辑的语法和语义
-命题逻辑的推理规则和证明方法
第三模块:谓词逻辑
-谓词和量词
-谓词逻辑的语法和语义
-谓词逻辑的推理规则和证明方法
第四模块:演绎推理
-形式逻辑和演绎推理的基本原理
-假言推理、拒取推理、假言三段论等推理形式-演绎推理的应用和实践
第五模块: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
-归纳推理的应用和实践
第六模块:批判性思维和逻辑谬误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和重要性
-常见的逻辑谬误和错误推理形式
-如何辨识和避免逻辑谬误
第七模块:逻辑学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
-数学中的逻辑
-计算机科学中的逻辑
-法律、哲学和自然科学中的逻辑应用
评估方式:
-课堂小测验和作业
-期中考试
-期末考试或项目
请注意,具体的教学大纲可能会根据学校、教师和课程需求而有所不同。
上述示例仅供参考,您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修改。
《逻辑学》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2015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选修课,主要内容是研究判断、推理、论证及其规律以及一些逻辑方法的科学,结合大量古今中外经典的逻辑故事,通过逻辑学基本理论的学习、训练,加深了解课程的逻辑知识和基本规则,再通过课堂练习作答,锻炼学生解决逻辑题目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
本课程可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思维素质,为其学习其它各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精炼概括3-5条目标,本课程教学目标须与授课对象的专业培养目标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课程知识内容,给合社会现实理解课程重点章节,了解本课程的学科动态,具有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着力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一些常用的逻辑方法;在课程中突出与现代生活密切联系,以实际生活中的事例结合逻辑知识来进行分析与讨论为主,以解决逻辑题目为辅,达到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并学以致用的目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从概念、命题、推理、论证、逻辑基本规律等方面,通
过通俗而有趣的逻辑故事,展现逻辑知识趣味而智慧的学习之旅,了解逻辑学的学科结构,进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意识,逻辑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通过逻辑学基本理论的学习、训练,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思维素质,为其学习各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推理以及深刻敏锐的感悟,为从事未来的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课程进度表
理论教学进程表。
逻辑学一、课程性质和意义逻辑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任选课之一。
本课程是以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它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探求新知识的必要工具,是正确思维、识别和揭露诡辩的必要工具,是正确表达、论证的必要工具。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首先要明确概念、命题、推理之间的关系,掌握这三种思维形式的相关知识;其次,运用所学的命题和推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指导相关考试科目的作答。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反映能力,辨别正误的能力,增强口头表达、阅读、写作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培养学生对新知识、新事物较强的理解力和洞察力,使其具有敢于尝试和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教师要以少而精的方式让学生掌握逻辑学的基本理论,再以理论指导实际的方式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刺激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加强技能训练,从而突破难点,解决疑点,做到既传授知识,又指导方法,提高分析客观现象的能力。
四、学前准备及课程学法指导逻辑学的各种思维形式和规律是用语言来表达的,因而要具有一定的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这对学好逻辑学有极大的帮助。
逻辑学研究的是人类思维的规律、规则,抽象概捂性是其特点,但我们切忌把它看作是空洞的、乏味的,要自觉地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用所学理论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变空洞为具体,变乏味为有趣。
五、本课程的重点、难点1、集合概念,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2、直言命题的类型及主谓项的周延性;3、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及其推理;4、复合命题逻辑值的确定;5、选言推理和假言推理。
六、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逻辑学的对象和性质一、“逻辑”与逻辑学二、逻辑学的研究对象三、逻辑学的性质第二节学习逻辑学的意义与方法一、逻辑科学的地位二、学习逻辑学的意义三、学习逻辑学的方法第二章概念第一节概念概述一、概念及其逻辑特征二、概念的形成与发展三、概念与语词四、使用概念的一般要求第二节概念的分类一、概念分类的依据二、概念的种类三、关于概念的其他分类介绍第三节概念外延间的关系一、相容关系二、不相容关系第四节概念的限制与概括一、概念的限制法二、概念的概括法第五节概念的定义法一、定义及其逻辑结构二、常用的定义方法——属加种差法三、定义的种类四、实质定义的逻辑规则第六节概念的划分法一、划分及其逻辑结构二、划分与分解三、划分的种类四、划分的逻辑规则第三章命题与推理概述第一节命题概述一、命题及其逻辑特征二、命题与语句三、命题与命题形式四、命题的种类第二节推理概述一、推理及其结构二、推理的分类三、推理的正确性与有效性及其判定四、推理的作用第四章简单命题及其推理第一节直言命题一、直言命题及其逻辑结构二、直言命题的分类三、直言命题的主、谓项周延性问题四、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第二节直言命题的直接推理一、直言对当关系推理及其有效式二、直言命题变形直接推理第三节直言命题的间接推理——直言三段论一、直言三段论及其结构分析二、直言三段论的公理三、直言三段论的一般规则四、三段论的格与式第五章复合命题及其推理第一节复合命题概述一、复合命题及其构成二、复合命题的真值联结词及其分类三、复合命题逻辑值的确定第二节联言命题及其推理一、联言命题二、联言推理第三节选言命题及其推理一、选言命题二、选言推理第四节假言命题及其推理一、假言命题二、假言推理第五节假言选言推理一、二难推理的基本有效式二、关于如何正确运用二难推理的问题第六节负命题及其推理一、负命题的构成及其逻辑性质二、负命题与直言否定命题的区别三、负命题的种类及其等值推理七、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选用:《逻辑学》(修订版)姜全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6月版。
《逻辑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逻辑学是研究和规范思维形式的科学,是大学本科思想政治教育及其他文科的专业必修课,是实践性和技巧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文科各专业的基础性和工具性的课程。
逻辑学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逻辑学的基本概念、思维规律和一般推理方法,通过训练具备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和提高思维素质,为各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了解逻辑学的学科结构和简要发展史,为逻辑学本身的学习和提高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用两句话来概括:一是“应知”,也就是对于逻辑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应该知道它的主要内容,并能举例加以说明;二是“应会”,也就是掌握普通逻辑的知识,要能够应用来分析和解决思维实际中的逻辑问题。
具体来说包括三个方面:1、了解逻辑学的发展简史,特别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性质、以及逻辑与思维、科学等方面的关系。
2、正确掌握基本的逻辑知识和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尤其是各种推理的规则。
3、能够熟练运用普通逻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分析思维过程,能够避免一些常见的逻辑错误。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论(2学时)1、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了解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和作用,知道逻辑形式的构成,明白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和目的。
2、课程内容(1)逻辑学的对象;(2)思维、语言和逻辑的关系;(3)逻辑学的性质、作用和学习方法;(4)逻辑简史。
3、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识记:“逻辑”的四种含义,逻辑学的定义,思维形式和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结构。
(2)领会:逻辑学的性质和作用;学习逻辑学的方法。
第二章概念(6学时)1、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概念的种类和关系;了解概念和语词的关系,熟悉定义的规则,熟悉划分的规则。
2、课程内容(1)概念的含义、特征及与语词的关系;(2)概念的种类;(3)概念的关系;(4)定义及其结构、方法、规则;(5)划分及其结构、规则;(6)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逻辑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Logics课程编号:123990990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课程性质:限选学分: 2学时:32 (其中:讲课学时:32 )适用专业:应用心理学开课部门:法学院一、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高等学校心理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和素质必修课。
本课程教学目的在于,通过系统阐述形式逻辑的基本原理、思维规则以及大量课堂课下逻辑练习,训练和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思维习惯,为学生以后的科学研究和实务工作奠定基本逻辑思维能力基础。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前修课程:普通心理学继修课程: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实验与操作三、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2学时)[知识点]逻辑的含义;逻辑学的类型;逻辑学的产生与发展;学习逻辑学的意义和方法。
[重点]逻辑学的类型。
[基本要求]1、识记:逻辑的含义;逻辑学的产生与发展;学习逻辑学的意义和方法。
2、领会:逻辑学的类型。
第二章概念(4学时)[知识点]概念的定义;概念和语词的关系;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及其反变关系;概念的种类: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肯定概念与否定概念;概念外延间的关系:全同关系、真包含关系、真包含于关系、交叉关系、全异关系;概念的限制与概括;划分的规则;定义种类及其规则。
[重点]概念的种类: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肯定概念与否定概念;概念外延间的关系:全同关系、真包含关系、真包含于关系、交叉关系、全异关系;概念的限制与概括;划分的规则;定义种类及其规则。
[难点]概念的种类: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概念外延间的关系:全同关系、真包含关系、真包含于关系、交叉关系、全异关系。
[基本要求]1、识记:概念的定义;概念的种类: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肯定概念与否定概念;概念外延间的关系:全同关系、真包含关系、真包含于关系、交叉关系、全异关系;2、领会: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及其反变关系;概念的种类: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肯定概念与否定概念;概念外延间的关系:全同关系、真包含关系、真包含于关系、交叉关系、全异关系;概念的限制与概括;划分的规则;定义种类及其规则。
逻辑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逻辑学是一门研究思维和论证规则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将围绕逻辑学的基本概念、推理规则和论证方法展开讲解,帮助学生掌握逻辑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巧。
二、教学目标1. 掌握逻辑学的基本概念,了解逻辑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学派;2. 理解和运用逻辑学的基本原理和推理规则,进行有效的逻辑分析;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推理能力,提高论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习惯和方法,提升思考能力和学术写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1. 第一讲:逻辑学的概念与基本原理- 逻辑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逻辑学的基本原理:辩证法思维、非矛盾法则、排中律等2. 第二讲:形式逻辑与命题逻辑- 形式逻辑的基本概念和关系- 命题逻辑的符号化和推理规则- 命题逻辑的真值表和可满足性3. 第三讲:谓词逻辑与一阶逻辑- 谓词逻辑的基本概念和关系- 一阶逻辑的符号化和推理规则- 一阶逻辑的量词和谓词矛盾4. 第四讲:归纳与演绎推理- 归纳与演绎推理的区别与联系- 归纳推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演绎推理的基本规则和形式5. 第五讲:辩证逻辑与批判性思维- 辩证逻辑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常见的逻辑谬误和错误推理-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和应用6. 第六讲:实践逻辑与应用技巧- 实践逻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逻辑推理的应用技巧和案例分析- 学术写作中的逻辑思维和论证方法四、教学方法1. 授课方法:讲授、案例分析、讨论等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2. 学习辅助:提供教学课件、教学参考资料和相关练习题;3.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和解答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证能力;4. 作业批改与评价:及时批改学生作业,给予个性化的评价和指导。
五、考核方式1. 课堂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度等;2. 作业和练习:包括课后作业、练习题等书面作业;3.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于逻辑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推理规则的掌握程度;4.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于逻辑学理论和应用技巧的运用能力。
湖南城市学院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逻辑推理与批判性思维能力是现代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本课程通过指导学生学习和研究普通逻辑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帮助学生较系统地掌握形式逻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现代逻辑学发展的新进展,并能运用逻辑学基本知识和理论去分析、解决日常思维、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实际思维问题,形成严密、正确的思维推理模式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能在纷杂的信息中把握关键问题和理清解决问题思路,为进一步学习专业领域的知识和从事研究奠定思维素质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形式逻辑的研究对象、性质和意义(2课时)
了解“逻辑”一词的词源和词义和逻辑学发展概况。
明确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和有效推理模式的学科及其形式化、工具性的性质。
掌握各种逻辑形式的逻辑常项和变项的区别,准确理解逻辑常项在思维形式和逻辑推理中的地位。
知晓掌握逻辑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对人们进行正确地思维的意义。
第二章概念(4课时)
1.了解概念的逻辑含义、概念和语词的区别与联系。
明确形式逻辑对概念的基本要求是明确性。
掌握概念的最基本的逻辑特征:内涵和外延涵义及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反变关系。
2. 了解概念的种类:普遍概念、单独概念和空概念;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肯定概念和否定概念的区别。
掌握在具体语境中正确识别某个概念属于哪个种类的方法。
3. 了解概念外延间的关系分类的标准。
掌握概念外延间全同、真包含于、真包含、交叉和全异关系的界定。
学会正确地用欧勒图表示若干概念外延间关系的方法。
4. 掌握各种明确概念的基本方法: 限制和概括法、定义和划分方法。
⑴了解概念的限制和概念的概括的涵义及其逻辑依据。
掌握正确地对给定的概念进行限制和概括的方法。
⑵了解概念的定义的含义和结构。
掌握下定义的基本方法的分类。
熟知下定义的规则并能运用这些规则识别出不规范定义中的逻辑错误。
⑶了解概念的划分的含义和结构。
掌握划分的基本方法的分类。
熟知划分的规则并能运用这些规则识别出不规范划分中的逻辑错误。
第三、四章简单命题及其推理(8课时)
1.了解命题是表达判断的语句和命题的基本逻辑特征: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或真或假。
掌握命题的分类并能判定某个语句表达什么样的判断,即是何种命题。
明确形式逻辑要求命题表达判断要恰当。
2.了解推理是以已知的命题为根据而推出一个新命题的思维形式。
掌握推理分类的标准及种类,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的各自特征。
明确形式逻辑要求推理具有逻辑性(有效性或合理性)。
3.了解性质命题的含义及其逻辑结构。
掌握性质命题的分类及其六种基本形式;A、E、I、O四种性质命题的主、谓项的周延性情况;同素材间的性质命题间的真假的对当关系。
能熟练地根据逻辑方阵图把握A、E、I、O四种性质命题之间的真假组合状况。
4.了解性质命题的直接推理与间接推理的含义及种类。
掌握运用命题变形(换质法、换位法以及换质位法)和依据命题间的对当关系进行直接推理的方法。
能熟练地辩别这两类直接推理是否有效和从给定的前提推出必然性的结论。
5.了解三段论的含义及其结构。
掌握三段论的公理和五条基本规则。
熟悉三段论的四种格及其有效式。
了解复合三段论的结构和省略三段论的类型及其复原的步骤。
能熟练地对用自然语言表达的三段论用逻辑符号表示其形式并分析其是否有效或指出有何种逻辑错误。
6.了解关系命题的性质、特征和种类。
掌握直接、间接的关系推理和混合关系的规则。
能确定用自然语言表达的判断是何种关系命题并如何进行有效推理。
第五、六章复合命题及其推理(8课时)
1.了解复合命题的含义及其逻辑结构。
明确不同的联结词是区别各种类型复合命题的唯一根据并决定命题的逻辑性质。
2.了解联言命题的含义及其逻辑结构,识记自然语言中表达联言判断的常用联结词。
掌握联言命题的逻辑性质及其真值表,联言推理的规则和有效推理形式(分解式、组合式、否定式) 。
能熟练地根据联言推理的有效式,由给定的前提推出结论。
能正确指出无效的联言推理所包含的逻辑错误。
3.了解选言命题的含义、种类及其逻辑结构,识记自然语言中表达相容的选言判断和不相容的选言判断的常用联结词。
掌握相容联言命题和不相容联言命题的逻辑性质及其真值表,两种选言推理的规则和有效推理形式(否定肯定式、肯定肯定式、肯定否定式) 。
注意选言前提选言肢的穷尽问题和选言推理结论真实性的关系。
能熟练地根据不同的选言推理的有效式,由给定的前提推出结论。
能正确指出无效的选言推理所包含的逻辑错误。
4.了解假言推理的含义、种类及其逻辑结构。
重点掌握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区别。
能辨别自然语言表达的具体假言判断的种类并写出其形式化的公式。
⑴了解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含义和逻辑结构。
识记自然语言中表达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常用联结词。
掌握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逻辑性质及其真值表,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和有效推理形式(肯定前件式、否定后件式)。
能正确指出无效的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所包含的逻辑错误。
⑵了解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含义和逻辑结构。
识记自然语言中表达必要条件假
言判断的常用联结词。
掌握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逻辑性质及其真值表,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和有效推理形式(否定前件式、肯定后件式)。
能正确指出无效的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所包含的逻辑错误。
⑶了解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含义和逻辑结构。
识记自然语言中表达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常用联结词。
掌握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逻辑性质及其真值表, 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和有效推理形式(肯定前件式、否定后件式、否定前件式、肯定后件式)。
能正确指出无效的充要条件假言推理所包含的逻辑错误。
5. 了解负命题的含义、种类和逻辑结构。
识记自然语言中表达负判断的常用联结词。
掌握各种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负命题的逻辑性质及其等值命题, 各种负命题的等值推理形式。
能正确指出无效的负命题的等值推理所包含的逻辑错误。
6. 了解假言推理的两种推广形式:(1) 掌握直接的纯假言推理与间接的纯假言推理的有效形式。
(2)了解二难推理的含义及其四种主要形式(简单构成式、简单破坏式、复杂构成式、复杂破坏式),掌握破斥二难推理的两种基本形式。
7. 了解复合命题的判定方法---真值表方法的含义。
掌握依据给定的命题来制作真值表的正确步骤和真值表的判定作用。
第七章模态命题及其推理(2课时)
1. 了解模态命题的含义和种类及其逻辑性质。
掌握四种模态命题之间的对当关系,正确根据模态逻辑方阵来进行简单的模态命题的直接推理的方法,几种常用的模态三段论的推理形式。
2. 了解规范命题的含义和种类及其逻辑性质。
掌握四种主要规范命题之间的对当关系,正确根据规范逻辑方阵来进行简单的规范命题的直接推理的方法,几种常用的规范三段论的推理形式。
第八章归纳推理(4课时)
1. 了解归纳推理的含义、分类及其特征。
掌握完全归纳推理与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区别及它们的逻辑形式。
2. 了解事物间的因果联系及其特征,掌握探求因果联系的五种常用逻辑方法(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的特点及相互间区别。
第九章类比推理和假设(1课时)
1.了解类比推理的含义及其特征。
掌握提高类比推理结论可靠性的方法。
2.了解假设的含义及其特征,构成假说的基本步骤。
第十章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1课时)
1.了解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含义、性质及同一律、不矛盾律和排中律作为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根据。
2.了解同一律的基本内容和逻辑要求及违反同一律要求的常见逻辑。
3.了解矛盾律的基本内容和逻辑要求及违反同一律要求的常见逻辑。
4.了解排中律的基本内容和逻辑要求及违反同一律要求的常见逻辑。
5. 掌握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的联系与区别,逻辑基本规律在论证和表达思想中、在解析逻辑智力问题中的应用。
第十一章论证(2课时)
1.了解论证的含义、种类及其逻辑结构。
掌握论证的原则──充足理由原则的内容和要求和违反充足理由原则的逻辑错误。
2.了解证明的种类(演绎证明和归纳证明、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 的含义和逻辑结构。
掌握关于论题、论据和论证方式的论证规则及常见的逻辑错误。
3.了解反驳的含义和几种基本的反驳方法,谬误的含义和常见的谬误种类。
三、学时分配
四、课程习题的要求
本课程习题的基本要求是:巩固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
锻炼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达到掌握逻辑学分析的能力。
习
五、实验内容与要求
无
六、考试内容和要求
全书,重点是三段论
考核方式:闭卷。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占20%,期未考试占80%。
七、课程主要参考书
《逻辑学教程》何向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二版
《普通逻辑》普通逻辑编写组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逻辑学导论》陈波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制定人:刘祥友审定人:批准人:
2010年1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