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盘锦市高中入学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1
辽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高二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儿童文学:还原孩子的天空儿童文学,顾名思义,就是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
它的一大特别要求就是通俗易懂,生动活泼。
作品的主题要明确突出,形象具体鲜明,结构单纯,语言浅显精练,情节有趣,想象丰富,而且其内容、形式及表现手法都尽可能适合于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容易为他们所接受。
新世纪儿童文学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时代,进入了一个实力团队纷争和实力作家竞技的状态。
今天的儿童文学作家们追求市场效益,创作越来越商业化和娱乐化。
今天儿童文学的著名作家越来越多了,但权威性在消失。
新世纪儿童文学的格局变化,带来多方面的影响,也促使我们对儿童文学创作进行新的思考。
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儿童文学的价值、阅读市场、作家的创作姿态等问题。
儿童文学的价值包含以下方面:一是对儿童生命和生活的基本状态的呈现,这使儿童文学成为成年人了解儿童世界的窗口。
二是对成人生命与生活的基本状态的适当表现,这使儿童文学成为儿童了解成年人世界的窗口。
三是比如爱,比如合作,比如同情心和悲悯情怀等人类的基本情感。
四是成年人的文化期待,包括成年人作为父母亲角色对儿童的呵护与关爱,以及父母亲对儿童的教育意愿和成长要求。
五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对民族历史的理解。
六是对母语意识的培养。
儿童文学应该是很慎重的文学,值得我们不仅在文字上选用美的修辞,而且要在主题和内涵上进行母语文化的提炼和选择。
中国儿童文学拥有着世界上最大的阅读市场——3亿少年儿童。
但是现在占据我们市场的多是国外的引进版儿童文学书籍。
《哈利·波特》的市场包装、市场策划、市场运营都给中国儿童文学上了一课。
它有书籍、电影、玩具、网站等一系列产品,彼此之间形成联动。
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海底奇葩很多人以为珊瑚是植物,其实珊瑚是一种叫珊瑚虫的微小的腔肠动物。
这种动物身体很小,一个珊瑚虫充其量不过一粒大米那样大。
珊瑚虫像个肉质小口袋,口袋位于顶部,周围长满有绒毛的触手。
珊瑚虫多是群体生活,成千上万个珊瑚虫生活在一起,靠石灰质骨骼彼此相连,多呈筒状,直径从5毫米到2厘米。
许多珊瑚虫通过肠道系统联在一起,它们有许多张嘴,但只一个共同的“胃和肠道”。
这是海洋生物中极为奇特的一种生活方式。
每逢交配季节,珊瑚虫就会将大量精子和卵子排到水里。
当一个精子与一个卵子相结合时,就会形成珊瑚幼虫。
珊瑚幼虫看上去跟微型海蛰差不多。
它们在水中漂游,直到找到坚实的落脚之处。
通常,它们会在珊瑚礁上着陆,并开始为自己搭建骨骼外壳。
珊瑚虫的外壳骨骼是其外胚层的生骨细胞形成的。
它首先从海水中吸收钙,与二氧化碳结合生成碳酸钙,然后释放出结晶,逐渐长成骨骼,珊瑚虫从此作茧自缚,将身体紧固其内。
这对珊瑚虫很有好处,可使它免受海浪的冲击。
而珊瑚骨片则形成各种形状。
每当黄昏来临,珊瑚虫的肉体部分会从骨质壳内伸出来.张开一朵朵像花朵般的触手,捕获散布在水中的浮游生物,饱餐一顿。
珊瑚虫死亡后其遗骨就成为珊瑚,新一代的珊瑚虫总是在先辈的坟墓上建造自己的巢穴,并像金字塔一样,一代一代步步向上增高,如此长期积累就形成珊瑚礁海岸。
也有些珊瑚虫体内根本没有骨骼,死后当然一无所留,通常将形成珊瑚礁的珊瑚虫称为造礁珊瑚虫。
造礁珊瑚虫对生活环境非常挑剔:喜欢生活在水温为13—36度、含盐浓度在35%之间的海域,故只见于热带、亚热带;海水应湍动,使其带有气泡;海水要洁净,因为污泥会阻塞珊瑚的消化系统。
语文试卷 第1页(共10页)语文试卷 第2页(共10页)绝密★启用前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然作为环境与自然作为其自身是完全不一样的。
自然作为其自身以自己为本位,与人无关。
而自然作为环境,它就失去了自己的本性,成为人的价值物。
一方面,它是人的对象,相对于实在的人,它外在于人。
但另一方面,当它参与人的价值创造时,就不是人的对象,而是人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人的另一体。
在这个意义上,环境与人不可分。
自然当其作为人的价值物时,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作为资源,二是作为环境。
资源主要分为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
人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要向自然获取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但是必须有个限度,超出限度就可能造成整个生态平衡的严重破坏或某些资源的枯竭。
一般来说,环境比资源外延要大,但更重要的是,资源是人掠夺的对象,而环境是人的家园。
从自然界掠夺资源,不管手段如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而将自然界看成环境,不管这里的自然条件如何,人总是力求实现与自然的和谐。
对于当今人类来说,重要的是要将自然看成我们的家。
家,不只是物质性的概念,还是精神性的概念。
环境美的根本性质是家园感,家园感主要表现为环境对人的亲和性、生活性和人对环境的依恋感、归属感。
家的首要功能是居住,居住可以区分为三个层级:宜居、利居、乐居。
当前各地都在创建人类的宜居环境,提出建设花园城市、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等诸多主张,但“宜居”在城市功能的各层次中,只是基础,重在环境保护。
而“利居”仍然没有摆脱环境当作资源的概念。
河北省实验中学2012级高中摸底考试语文试卷温馨提示:本试卷共8页,总分8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1~ 6题共 21分)1. 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他在国内影视界和社会上知名度都极高,在国际上也有较大影响,堪称炙手可热....的名人。
B.为鼓励市民移风易俗、厚养薄葬,在今年清明节前夕,南京政府将大力推广“绿色生态葬”的安葬方式,这种做法不仅在全省,甚至在全国都是首当其冲....的。
C.房产税将在部分城市开始试行,专家解释说,房产税主要是为了打击投机客、炒房客,不会增加普通民众的负担。
从网民的热议内容看,对于房产税的税率标准,大多数人觉得差强人意....,还是能够接受的。
D.环卫工人的劳动也许是具体而微....的,但又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我们的城市需要“美容师”,他们应受到尊重。
2.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我仰望星空,;那无穷的真理,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
我仰望星空,;那凛然的正义,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
我仰望星空,;那博大的胸怀,让我的心灵栖息、依偎。
我仰望星空,;那永恒的炽热,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
①它是那样壮丽而光辉②它是那样自由而宁静③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④它是那样庄严而圣洁A.③④②①B.②③①④C.④③①②D.①③②④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中学生之所以喜欢网络小说的原因,在于这些作品大多思想感情细腻、人物形象生动,叙述方式也很活泼灵活。
B.能否阻止大脑中炎症分子的释放,是减轻痴呆症状的关键。
C.食用一包油炸方便面所摄入的油量高达30克,这已是每人每天摄入油量的上限。
D.双腿截肢的“刀锋战士”皮斯托瑞斯,六战奥运的“最美妈妈”丘索维金娜,受伤后单手扶把骑到终点的坎切拉拉,看着奥运赛场上那一个个拼搏的身影,无不让我们感动。
4.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8分)(1)《己亥杂诗》中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虽辞官,但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的句子是,。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诗中华文化的灵魂世界上没有哪种艺术像我国古诗一样如此久远辉煌地影响着国家的政治文化。
早在4000年前的《尚书晓典》,就提出了“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的诗乐结合的理论。
虞舜的《南风歌》、《卿云歌》也正是同一时期的产物。
“卿云烂兮,纠缦缦兮。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只十六字却昭示出一个伟大民族诗意的觉醒,从太古洪荒迎着朝阳高歌猛进。
此后的《诗经》、《乐记》也都被尊为经典。
隋唐以后朝廷以诗赋取士,影响更大。
正如《乐记》所说“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可见地位之显赫。
从艺术上讲,集汉语言文字声情意象之美的古典诗词,它精炼、美听、微妙、易让,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
从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直至近世,真如群星丽天,森罗万象,美不胜收。
上从帝王将相,下到渔父耕夫,无不喜闻乐诵,成了人们文化生活的首选。
流传之广,辐射之大。
积淀之深都是绝无仅有的。
古诗所构建的美学理念,也随之深入人心,渗透到中华文化各个方面,成为其支柱、灵魂乃至积淀为潜意识的存在。
诗,成了构建民族气派、传统风格的重要“基因”。
比如音乐,刘勰就提出了“诗为乐心,声为乐体”的命题。
再如绘画,董其昌认为“诗以山川为境,山川亦以诗为境。
”《诗经》云:“诗者天地之心……万物之户。
”画家为山水写生,本身就是宇宙诗化的再创造。
建筑艺术也不例外:东坡《涵虚亭》诗:“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
”真是天人合一的化境。
我国的戏剧,本质是诗剧。
唱腔、对白多为韵语。
场景布置讲究空灵,象征,处处诗意洋溢。
乃至如《本草纲目》这样的医药典籍,也博引诗文,极富文采。
被王世贞称为“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津津然谈议,真比斗以南一人。
”甚至连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李政道也说过杜甫的“细推物理须寻乐”之诗句激励着他钻研物理。
这就是中国人的“诗歌情结”,这几乎无处不在了。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语文答案解析第Ⅰ卷一、现代文阅读1.【答案】C【解析】原文第一段倒数第四行是这样表述的,一般来说,环境比资源外延要大,倒数第三行,从自然界掠夺资源,不管手段如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选项表述与这两句都不相符。
2.【答案】A【解析】原文第二段第三行“家的首要功能是居住,居住可以区分为三个层级”,原文表述的是“三个层级”并非“三个方面”。
3.【答案】D【解析】原文第三段第五行,这里的‘美’的构成是丰富的,既有来自生态方面自然方面的美,也有文明方面的人工的美。
这样,‘审美的环境保护’不仅包含了以生态平衡为最高原则的科学的‘真’的保护,而且高于‘真’的保护,并未强调,保护环境首先要考虑人工美的因素。
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4.【答案】D【解析】横,无端,无缘无故。
5.【答案】B【解析】都体现了周顗的率性自然。
6.【答案】B【解析】并非两次都对皇帝进行批评,第一次是批评,第二次是为皇帝的过失开脱。
7.【答案】(1)堂弟周穆也有美好的声誉,想压倒周顗,周顗态度和悦,不与他计较,于是人们更加尊崇依附周顗。
(2)后来周顗因为醉酒的过失被官吏检举,皇帝谅解他的情况,也没有对他贬斥责罚。
【解析】从:表示叔伯关系。
折:压倒。
校:动词,计较。
宗:尊崇。
为有司所纠:被动句。
纠:检举。
亮:通“谅”,谅解。
黜:贬斥。
(二)古代诗歌阅读8.【答案】初见嵩山,作者的心情惊喜而又亲切。
这种心情是铺垫出来的:(1)作者奔走风尘,全靠青山开阔情怀,所以嵩山未露面就给作者一种期待感;(2)接着作者运用迂回之笔,一道雨幕被拉开,最后嵩山从云层中耸现,惊喜和亲切之感扑面而来。
【解析】题目为“初见嵩山”一个“初”字可谓“题眼”,就暗含了“惊喜”与“期待”之情。
展开描写时,先写鞍马劳顿中青山对我的开解,又写日暮时风雨天气,最后才让数峰露面,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将铺垫手法用到极致。
9.【答案】(1)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11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意为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的对象.“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使用者如同面对黑箱,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以及药品等,可以说,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通泌出,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
除此以外,科技黑箱中还整合了大童人文的、社会的知识,并且或多或少渗透了企业文化和理念。
这样,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葬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美学,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知识.科技黑箱是特殊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媒体,具有三大特点。
首先,它使得每一个使用者—不仅牛顿,都能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试想,如果要全世界的电脑使用者都透彻掌握电脑的工作原理,掌握芯片上的电子理论,那需要多少时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
如今,计葬机天才、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
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
其次.处在相付低端的科技黑箱往往与语境和主体无关,而处于高端的科技黑箱则需满足特定主体在特定场合乃至心理的需要。
人们很少能对一把锤子做什么改进,而使用一个月后的电脑则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这就锐明,在认识变得简单易行之时,实践变得复杂和重要.最后,当科技为我们打开一扇又一扇门的时候,我们能拒绝它的诱惑不进去吗?而一旦进去,我们的行为能不受制于房间和走道的形状吗?表面上是使用者在支配科技黑箱,然而科技黑箱却正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使用者施加潜移双化的影响,也就是说使用者被生产方对象化了。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2012·辽宁,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自然作为环境与自然作为其自身是完全不一样的。
自然作为其自身以自己为本位,与人无关。
而自然作为环境,它就失去了自己的本体性,成为人的价值物。
一方面,它是人的对象,相对于实在的人,它外在于人。
但另一方面,当它参与人的价值创造时,就不是人的对象,而是人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人的另一体,在这个意义上,环境与人不可分。
自然当其作为人的价值物时,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作为资源,二是作为环境。
资源主要分为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
人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要向自然获取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但是必须有个限度。
超出限度就可能造成整个生态平衡的严重破坏或某些资源的枯竭。
一般来说,环境比资源外延要大,但更重要的是,资源是人掠夺的对象,而环境是人的家园。
从自然界掠夺资源,不管手段如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而将自然界看成环境,不管这里的自然条件如何,人总是力求实现与自然的和谐。
对于当今人类来说,重要的是要将自然看成我们的家。
家,不只是物质性的概念,还是精神性的概念。
环境美的根本性质是家园感,家园感主要表现为环境对人的亲和性、生活性和人对环境的依恋感、归属感。
家的首要功能是居住,居住可以区分为三个层级:宜居、利居、乐居。
当前各地都在创建人类的宜居环境,提出建设花园城市、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等诸多主张,但“宜居”在城市功能的各层次中,只是基础,重在环境保护。
而“利居”仍然没有摆脱将环境当作资源的观念,环境一旦成为利用的对象,它与人的关系就存在某种对立。
只有“乐居”,人与环境的关系才不是对立的,而是和谐的,而且这种和谐具有亲缘性、情感性、文化性。
亲缘性,说明环境与人共生的关系。
情感性,说明环境与人的内在心理的关系。
文化性,说明乐居具有丰富而又深刻的文化意味,浓缩提练了人类文明的精华,真正体现了家园感。
2012年辽宁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前测试题语文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满分40分)一、(满分9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对于像上海通用这样专业的生产厂家来说,汽车在装配过程中,出现漏装零部件的现象是不可理喻....的。
B. 在3名骗子巧言如簧....的谎言下,李女士深信自己家中即将大难临头而需要做法事消灾解厄,结果15万元的积蓄被骗一空。
C.在他眼里,出身名门的项羽首先是一个贵族,之后才是一位在沙场上无往不胜....的猛将。
D.一些领导干部不把话说在点子上,不把事做在点子上,干工作犹如敲鼓不敲在点子上,任意地敲边鼓...,有谁能够欢迎?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修建郑州街跨河大桥,是我市老城区通往新区的一条具有重要作用的新通道。
B.文学作品必须深刻揭示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冲突,表现人生、人性中真善美与假丑恶的激烈较量,批判并反省人类的私欲、专制与邪恶的一面。
C. 临近年末,各大商家为清理库存,回笼资金,加大了促销力度, 2—3折的优惠吸引了众多消费者。
D. 本书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近30余种造型水仙的雕刻造型方法,同时对水养水仙常遇到的问题也有较详细地介绍。
3.填入下列句子空缺处的句子,语序连贯的一项是()初秋最美的风景,在田野里。
俗话说,过了立秋,寸草结籽。
那棵发育得晚的玉米,才一尺高,也结起了指头粗细的穗子。
①草们也开起了各色的小花,结起了小小的籽实②走近看,才发现玉米的头顶还插着一个黄色的帽翅,腰里挂着一个绿色的穗子,穗子上顶着一缕或红或黄的缨子③远看,铺天盖地的绿,绿的树,绿的庄稼,绿的草,密密麻麻,层层叠叠④庄稼,杂草,都停止了生长,它们有更重要的任务,为传宗接代做着最充分最耐心最细致的准备A.①③②④B.④①②③C.②①④③D.③②①④二、(满分15分,每小题3分)4.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2012年辽宁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真题)(本试卷I、II两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I卷(满分40分)一、(满分9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中华民族有热爱读书的优良传统,韦编三绝、汗牛充栋、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的故事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勤奋学习。
B.中国宋代活字印刷技术,东传到日本、韩国,西传至欧洲,启发古登堡发明了金属活字板印刷术,带来了欧洲出版业的突飞猛进,文化迅速传播。
C.秦汉审美文化的题材琳琅满目、五彩缤纷,几乎无所不包,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个穷极天地、囊括古今、浑融万物的审美世界。
D.鉴于人才的多样性、多层次性,因此在选拔人才上必须尊重特点、承认差别、各取所长,使之各得其所,绝不能用一个模子去套所有的人。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阅读固然为了"知","知"则是为了"行","行"使"知"得以复活,进而让我们的"知"绽放出真理的果实。
B.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2012年《法治蓝皮书》发布暨中国法治发展与展望研讨会"在京举行。
C.朝鲜国家歌舞团日前在辽宁大剧院正火爆上演大型歌剧《红楼梦》,艺术家的成功表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论语》记录了孔子的言行,大致遵循了真实性、典型性、精练性、采用雅言、不与"六艺"重复、不与《六经》重复等。
3.下列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面对鲁迅的言行,我们也不敢轻易把某人称之为"伟大"。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颀.长(qí)悚.然(sù)彰善瘅.恶(dàn)韬光养晦.(huì)B. 人寰.(huán)攫.取(jué)寻瑕伺隙.(xì)啮.臂为盟(niè)C.抵牾.(wǔ)横亘.(gèn)造福桑梓.(zǐ)筋.疲力尽(jīn)D.鞭挞.(tà)骨骼.(gé)辗.转反侧(niǎn)蜚.声中外(fēi)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B.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更多的立体报纸呼之欲出....,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
C.中国古典家具曾经非常受消费者亲睐,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上却没有了踪影,而在全球崇古风气盛行的今天,它又渐入佳境....了。
D.这位专家的回答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实在没想到这个困扰我两年的问题他却理解得那么轻松。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他在英语国家工作一年,不但进一步提高了英语交际能力,还参加过相关机构组织的阿拉伯语培训,掌握了阿拉伯语的基础应用。
B、建立监督机制非常重要,企业对制度的决策、出台、执行到取得成效的每个环节都纳入监督的范围,就能切实有效地增强执行力。
C、她对公益活动很有热情,并将这份热情带个了她所从事的产品策划和品牌推广工作中去,为公司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做出了贡献。
D、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还在持续,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如何缓解就业压力已成为世界各国最大的难题。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如在某些汉印中,就有“荼”字省作“茶”字的写法。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9月期初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
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
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
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了.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
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
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
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
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
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
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
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
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
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
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也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愧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于时代。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年农历7月初7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七夕”,即中国传统的情人节.媒体给予了相当热情的关注,商家也借此推出种种“情侣消费",回归传统的热潮似乎在传统节日上找到了“灵魂附体”的感觉,人们也似乎感到了传统复苏的力量。
然而,这是否就意味着传统文化的兴盛?事情恐怕不是那么简单。
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是近年来“传统文化热”的一个表现。
和读经、穿汉服、讲国学、祭祖先等行为一样,过传统节日所涉及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存、延续和弘扬传统文化。
尤其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之下,“我们是谁”的困惑越来越多,而答案的寻找离不开回归传统。
虽然,在近代以来的整个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命运多舛-—既被当作封建社会的“余孽”而遭排斥,也被认作旧时代的“象征”而受清算.但是,传统文化作为人们确立自我定位和民族认同的资源,它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并不会轻易消散.因而,当下对传统节日的倡导,重点不在于恢复一些旧有的仪式,而在于发现其中蕴涵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等可以塑造思维、行为模式和确定身份的“基因"。
正如人们所言,通过具体的传统文化形式去宣扬其内在精神,这是文化上的自信和自觉。
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都内含有一种尊重传统文化的心态。
这不仅意味着人们对传统文化应有较好的认知和理解,而且必须承担起一定的责任。
然而,现实中很多人把对某些具体文化形式的粗俗模仿当作尊重,甚至以尊重为名行谋利之实,破坏性极大。
这几年,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种怪象:一方面,一些地方或是大兴祭祀活动,或是争夺历史文化名人、神话传说的“产权”,传统文化热得“一塌糊涂”;另一方面,历史文化遗产却频遭破坏,悲剧一次次上演。
一边是煞有其事的“保护",一边是毫无顾忌的破坏,传统文化在利益图谋和责任缺失的夹击下,处境并不令人乐观.此外,传统文化热带来的商机也可能使文化活动变成商业秀,成为商家包装的“文化快餐”,非但不能起到滋养的作用,反而坏了人们的胃口。
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阶段性考试高一语文试卷2012年10月16日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的人经常焦虑不安,怀疑自己身体这儿有病,那儿有问题,惶惶不可终日。
这种状态发展严重的,在医学上称为“焦虑症”。
焦虑症属于神经官能症,是一种不能很好地适应正常环境的反应。
这种病人,对现实和未来充满困扰、恐惧和危机感,通过植物神经系统,产生了种种内脏症状。
患这种病的病人性格常不稳定,常觉大祸临头,死亡降临。
因此,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身出冷汗,手脚颤抖。
其特点是突然而来,突然而去。
病人自己说不清是怎么回事。
有“心脏撞击胸壁”、“透不过气来”的感觉,并由此担心是“心脏出了毛病”而四处求医,可是什么大毛病也查不出来。
慢性焦虑症,患者常诉说心烦意乱,不易入睡。
也有人出现一种“睡眠缺失感”——客观上呼呼大睡,但醒来时却说“一分钟也没有睡着”。
因长期失眠,病人十分苦恼,平时表现焦躁、孤独、羞怯、慌乱、紧张、易怒,也有的情绪郁闷,不愿与别人接触,郁闷在心,久思成疾。
患者常出现各种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和体征,如头晕、多汗、恶心、呕吐、持续腹胀、便秘、心慌、尿频、思想不集中、视力模糊等。
病人常怀疑自己的内脏有严重的病变,忧心忡忡,惶惶不安,但经医生详细检查,却无异常发现。
焦虑症是由于中枢神经机能失调引起的,并无任何器质性病变,所以患者应当相信医生的话,解除“身患重病”的顾虑,建立一个必胜的信念,靠自己的能力把自己从“病”的陷坑中拉上来。
作为患者的亲人、家属,不要认为他们是“装病”,生活上要关怀、体贴,多做安慰工作。
改变生活的环境,让病人到外面散散心,多做些户外活动,这可分散对疾病的注意力。
作为医者,对病人诉说的症状要做出解释,以消除病人的疑虑。
除进行心理暗示疗法外,再适当配以抗焦虑药,疾病的魔影就会很快自然消失。
1.下列对“焦虑症”的解说,最准确的一项是()A.“焦虑症”是一种怀疑自己有病,经常焦虑不安的病症。
语文参考答案
1D 2A 3C 4B 5D 6D 14(1)C 20D 25D 29B
8例如:贫困虽然是人人不愿过的生活,但有时却能成为人们奋斗的动力。
9例如:各位好友,大家好,寒冷冬天,如果需要,也正好路过,请到老爷爷那里买一双鞋垫吧!卖出一双鞋垫,“鞋垫爷爷”的脸上就会多一份笑容,心中就会多
一份暖意。
谢谢大家(应有称呼,问好,恳请大家帮助之意以及谢意,)1分字数
不超60字,语言通顺,1分
10(1)--(8)略(9)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10)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11略 12略 13略参看学案
14(2)“哪有成天端着烤肉而不知肉味这种道理呢
(3)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或好人有好报等。
15(2)回忆当年粗糙制琴,痛心悔恨
(4)终于等来最后一把,激动不已
(共4分。
每小题2分)
16本段文字描绘出一幅烟雨迷蒙、紫燕呢喃的场景(1分),与开头环境描写相呼应,(1分)渲染清明静雅的气氛,(1分)衬托出蓟良真愉悦的心情。
(1分)
(共4分。
内容1分,结构1分,气氛1分,衬托人物1分)
17执着,有良知,有责任感,爱惜自己的名声(注重自身形象),对自己职业的热爱和敬畏。
(少一点扣一分,扣到3分为止)
18 结构:推动情节发展,照应题目。
(1分少点不给分)
内容:(2分)少1点扣1分(1)交代了最后一把琴的来历。
(2)说明了保留那把有瑕疵的琴的意义。
(3)衬托出蓟良真制琴技艺的高超,他的责任心让人敬佩。
(4)使文章中心得到深化。
19 琴是对蓟良真对自己的职业的热爱与敬畏,以及做人的良知的见证;
琴是对“文革”这个特定的历史年代的见证,
琴是对现代人们对于历史的反思态度的见证。
(三个“见证”各1分)
21 1、交待了说明对象——八目鳗类鱼的唾液。
(1分)
2、更能统领全文说明内容,全文围绕着八目鳗类鱼唾液,御敌、捕食、抽丝制衣三
个用途分别说明,所以后者更符合。
(1分)
3、而原题目只概括抽丝制衣的用途,所以改后者好。
(1分)
22 八目鳗类鱼唾液的御敌和捕食功能(作用)(对象1分角度2分)
23列数字、作比较,(2分)准确突出说明了八目鳗类鱼唾液中含有的蛋白质,直径小、强度高、蛋白分子极小的特点,(1分)从而说明生产这种蛋白对于细菌来说不是问题,不久将来,我们也许会穿上这种蛋白白丝编织的衣料(1分)
24 强调(1分)了八目鳗类鱼唾液粘滑、透明、洁净闪亮的特点,(滑、透明、洁净)(1分)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
(1分)
26 “正能量”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创造与积极传播,才能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
(2分)
第二问:首先列举“正能量”成为2012年十大流行语中的榜首的事实,引出论题。
(1分)接着阐释了“正能量”的含义及重要意义。
(1分)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心论点“正能量”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创造与积极传播,才
能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
(1分)
27 2段论证个人努力创造“微观正能量”;3段论证政府积极创造“宏观正能量,(2分)2
段和3段是按照从小到大(递进)90的逻辑顺序,所以不能颠倒!(2分)28. 举例论证(1分)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个人努力创造“微观正能量”;(1分)进而证明中
心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1分)
30.作文按中考的标准打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