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1)
- 格式:ppt
- 大小:1.11 MB
- 文档页数:40
数量性状遗传教案数量性状是指一种性状可以通过计数或测量来度量的性状。
这些性状在遗传中的传递方式可以通过数量性状遗传教案来进行教学和学习。
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数量性状的概念和特点。
2.掌握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和方法。
3.能够应用数量性状遗传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和进行实验。
二、教学内容:1.数量性状的定义和特点。
2.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
3.数量性状的测量方法。
4.应用数量性状遗传的实例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组根据身高排序的学生图片,引发学生对数量性状的认知和兴趣。
2.知识讲解(15分钟):a.介绍数量性状的定义和特点:数量性状是指可以通过计数或测量来度量的性状,如身高、体重、产量等。
这些性状受多个基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b.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数量性状由多对基因控制,遵循连续变异规律。
常见的遗传模式包括寡基因控制和多基因控制。
c.数量性状的测量方法:根据具体性状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测量方法,如身高可以通过直接测量或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得。
3.案例分析(30分钟):通过实例分析来加深学生对数量性状遗传的理解。
a.案例一:一个家族中的兄弟姐妹身高差异很大,其中一个兄弟非常高大而且父母也身高较高。
请分析此现象的遗传原因,并给出可能的遗传模式。
b.案例二:在一个小麦品种改良项目中,科研人员通过测量不同品种小麦的产量来筛选高产的品种。
他们发现产量呈正态分布,即大部分品种产量中等,极少数有很高或很低的产量。
请问这个产量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是什么?4.实验设计(30分钟):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
a.主题:探究小麦高产性状的遗传方式。
b.实验材料:不同产量的小麦品种种子。
c.实验步骤:-步骤一:选择5个不同产量的小麦品种,分别种植在相同的土壤和环境条件下。
-步骤二:测量和记录每个品种的产量。
-步骤三:通过基因分析或后代观察,确定每个品种高产性状的遗传模式。
-步骤四:总结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第五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畜禽的大多数经济性状属于数量性状。
掌握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和遗传参数对种畜生产中种畜群的生产性能的保持、对地方品种经济性能的提高、对新品种新品系的培育等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
数量性状的遗传是有规律所循的,虽然在不同群体、在不同条件下、因估计方法不同,得到的参数有所变化,但遗传参数反映的数量性状的基本遗传规律的趋势是一定的。
第一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质量性状的变异一般遵从孟德尔遗传规律,但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与质量性状的遗传规律有一定区别。
数量性状是由大量的、效应微小而类似的、可加的基因控制,呈现连续变异,数量性状的表现还受到大量复杂环境因素的影响。
一、Nilsson-Ehle 假说及其发展生物的性状按照其表现和对其研究的方式,可大致分为质量性状、数量性状和阈性状。
质量性状的变异通常可以区分为几种明显不同的类型,遵从孟德尔遗传规律。
畜禽重要质量性状的遗传规律已经在上一章中进行了阐述。
在动物生产中所关注的绝大多数经济性状呈连续性变异,其在个体间表现的差异只能用数量来区分,这类性状称为数量性状,如奶牛的产奶量、鸡的产蛋量、肉用家畜的日增重、饲料转化率、羊的产毛量等。
与质量性状相比较,数量性状主要有以下特点:①性状变异程度可以用度量衡度量;②性状表现为连续性分布;③性状的表现易受到环境的影响;④控制性状的遗传基础为多基因系统。
遗传基础为多基因控制,而表现为非连续性变异的性状称为阈性状。
如羊的产羔数、肉质的分类、对疾病抗性的有无等。
严格说来,鸡的产蛋数、猪的窝产仔数等也属于这一类性状,但其表型状态过多,作为阈性状分析过于复杂,通常近似的将其作为数量性状来看待。
数量性状在畜牧生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但是,到目前为止,对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的解释主要还是基于Yule (1902,1906)首次提出、由Nilsson-Ehle (1908)总结完善、并由Johannsen (1909)和East (1910)等补充发展的多因子假说,也称为多基因假说或Nilsson-Ehle 假说。
园林植物遗传学复习思考题(2006-05-31 10:22:11)转载分类:保研考研版第一章绪论1.基本概念:遗传变异基因型表现型饰变2.简述生物体内的可遗传变异3.简述生物体遗传与个体发育的关系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1. 列出本章的主要名词术语,并予以解释。
2. 简述染色体的亚显微结构。
3. 简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特点及区别。
4. 水稻正常的孢子体(sporophyte)组织染色体数是12对。
问下列各组织的染色体数目是多少?(1)胚乳;(2)花粉管的管核;(3)胚囊;(4)根断。
5. 某物质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n=24,分别说明下列各细胞分裂时期中有关数据:①有丝分离前期和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数;②减数分裂前期I、后期I、前期II和后期II染色体着丝粒数;③减数分裂前期I、中期I和末期I的染色体数。
6. 说明以下问题:①在高等植物中,10个小孢子母细胞、10个大孢子母细胞、10个小孢子和10个大孢子能分别产生多少个配子?②在动物细胞中,100个精原细胞、100个初级精原细胞、100个卵原细胞和100个次级卵母细胞能分别产生多少个精子或卵子?第三章孟德尔式遗传分析1.萝卜块根的形状有长形的,圆形的,有椭圆形的,以下是不同类型的杂交的结果:长形×圆形-→ 596椭圆形长形×椭圆形-→205长形,201椭圆形椭圆形×圆形-→198椭圆形,202圆形椭圆形×椭圆形-→158长形,112椭圆形,161圆形说明萝卜块根性状属于什么遗传类型,并自定基因符号,标明上述各杂交组合亲本及其后代的基因型。
2.番茄的红果色(R)对黄果色(r)为显性。
分别选用黄果番茄和红果番茄作亲本进行杂交,后代出现了不同比例的表现型,请注明下列杂交组合亲代和子代的基因型。
(1)红果×红果(2)红果×黄果(3)红果×黄果↓ ↓ ↓3红果:1黄果 1红果:1黄果红果3.讨论分离规律的表现形式(3 :1,1 :2 :1,1 :1)。
遗传学习题及答案(CSW)第⼀章绪论⼀、名词解释1.遗传学2.遗传3.变异⼆、填空1.在遗传学的发展史上,摩尔根⽤果蝇作实验材料,提出了连锁遗传规律。
2.在遗传学的发展史上,孟德尔提出分离和⾃由组合两⼤遗传规律,1953年沃特⽣和克⾥克两位学者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3.1900年孟德尔规律的重新发现标志着遗传学的诞⽣。
4.建⽴在细胞染⾊体的基因理论之上的遗传学, 称之经典遗传学。
5.通常认为遗传学诞⽣于1900 年。
6.公认遗传学的奠基⼈是G·J·Mendel 。
三、简答1.为什么说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因素?答:⽣物的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
没有遗传,不可能保持性状和物种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变异就不会产⽣新的性状,也不可能有物种的进化和新品种的选育。
遗传和变异这对⽭盾不断地运动,经过⾃然选择,才形成形形⾊⾊的物种。
同时经过⼈⼯选择,才育成适合⼈类需要的不同品种。
因此,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因素。
2.简述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任务。
3.简述遗传学对于⽣物科学、⽣产实践的指导作⽤。
第⼆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名词解释1.⾮同源染⾊体2.⼆价体与三价体3.姊妹染⾊单体4.核型分析5.同源染⾊体⼆、填空1.同源染⾊体配对发⽣在减数分裂的偶线期,称为联会现象。
2.⼀株单体的植株,经减数分裂后,会形成n 和n-1 配⼦。
3.减数分裂的前期I⼜细分为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终变期和双线期等五个时期,其中⾮姊妹染⾊单体交换发⽣在粗线期。
4.⼀个⼆倍体⽣物有16对染⾊体,⼀个卵细胞中的染⾊体数为16条。
5.⼀株三体的⽟⽶,经减数分裂后,会形成(n)(n+1) 的配⼦。
6.⼀个⼆倍体⽣物有16对染⾊体,每个花粉母细胞中的染⾊体数是16条。
7.⼀个⼆倍体⽣物有16对染⾊体,⼀个有丝分裂后末期细胞中染⾊体数为32条。
三、单项选择题1. 细胞间的遗传差异主要是由下列哪种分裂⽅式造成的:( B )A. 有丝分裂B. 减数分裂C. ⽆丝分裂D.染⾊体随机分裂2. 在硬粒⽟⽶(FF )♀和粉质⽟⽶(ff)♂之间杂交,发芽花粉粒的雄核基因型是:( C )A. FffB. FC. fD. Ff3. 下列含有DNA 的细胞器,哪⼀种为细胞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名词解释(核酸内切酶的识别序列要求掌握)第一章绪论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
如高秆植物品种可能产生矮杆植株,一卵双生的兄弟也不可能完全一样。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同源染色体:生物体中,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成为同源染色体。
异源染色体:生物体中,形态和结构不同的各对染色体互称为异源染色体。
二价体:是指减数分裂前期Ⅰ联会后的一对同源染色体;。
双价体:在减数分裂的偶线期,各同源染色体分别配对,出现联会现象。
原来是2n条染色体,经配对后可形成n组染色体,每一组含有两条同源染色体,这种配对的染色体叫双价体。
二分体:是指减数分裂末期Ⅰ所形成的两个子细胞。
四分体:是指减数分裂末期Ⅱ所形成的四个子细胞。
四价体:是指同源四倍体在减数分裂时所联会的四条同源染色体。
四合体:是指减数分裂前期Ⅰ所联会的二价体中所包括的四条染色单体。
超倍体:在非整倍体中,染色体数比正常二倍体(2n)多的个体。
兼性异染色质:存在于染色体任何部位,某类细胞内表达,某类不表达。
例如哺乳动物X染色体,雌性其中一条表现为异染色质,完全不表达功能,另一条则为功能活跃的常染色质。
【莱昂化作用:性染色体失活→巴氏小体】第三章孟德尔遗传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单位性状:个体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之后的性状。
相对性状:指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
质量性状:表现不连续变异的性状;它的杂种后代的分离群体中,对于各个所具有相对性状的差异,可以明确的分组,求出不同组之间的比例。
数量性状:表现连续变异的性状;杂交后的分离世代不能明确分组,只能用一定的度量单位进行测量,采用统计学方法加以分析;它一般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异,这种变异一般是不遗传的。
杂交:指通过不同个体之间的交配而产生后代的过程。
异交:亲缘关系较远的个体间随机相互交配。
近交:亲缘关系相近个体间杂交,亦称近亲交配。
自交:指同一植株上的自花授粉或同株上的异花授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