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免疫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6.26 MB
- 文档页数:20
免疫复习题加答案1. 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保护身体免受病原体的侵害,清除损伤或死亡的细胞,以及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2. 简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区别。
体液免疫主要通过B细胞产生的抗体来识别和中和病原体,而细胞免疫则依赖于T细胞直接杀死被感染的细胞或通过释放细胞因子来调节免疫反应。
3. 什么是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是细胞表面的一种蛋白质复合体,它在细胞免疫中扮演关键角色,通过呈递抗原肽段给T细胞,从而激活免疫反应。
4. 描述过敏反应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致敏阶段,个体首次接触到过敏原并产生特异性IgE抗体。
第二阶段是激发阶段,再次接触到过敏原时,IgE抗体与过敏原结合,激活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第三阶段是效应阶段,这些细胞释放组胺和其他炎症介质,导致过敏症状。
第四阶段是缓解阶段,症状逐渐消退,但可能需要药物治疗。
5. 自身免疫疾病是如何发生的?自身免疫疾病通常发生在免疫系统错误地将自身组织识别为外来抗原时,导致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
这可能是由于遗传、环境因素或感染等因素引起的免疫耐受机制的破坏。
6. 什么是免疫缺陷?免疫缺陷是指免疫系统功能不全或缺失,可能是先天性的或后天获得的。
这会导致个体容易受到感染,且可能无法有效对抗病原体。
7. 疫苗是如何工作的?疫苗通过引入病原体的非活性或弱化形式,或者病原体的特定成分(如蛋白质或核酸),来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免疫记忆。
当真正的病原体入侵时,免疫系统能够迅速识别并消灭它。
8. 什么是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是一类可以抑制或调节免疫系统反应的药物,通常用于防止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或治疗自身免疫疾病。
9. 简述细胞因子的功能。
细胞因子是一类小分子蛋白质,由免疫细胞和其他细胞产生,它们在细胞间传递信号,调节免疫反应,促进炎症反应,以及影响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10. 什么是免疫记忆?免疫记忆是指免疫系统在初次遇到病原体后,能够“记住”该病原体,当再次遇到相同病原体时,能够更快、更有效地产生免疫反应。
免疫学复习题抗原一、简答题1、列出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2、试述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二、名词解释1、抗原2、异嗜性抗原3、抗原决定基三、选择题:[A1型题](以下每一考题下面有A、B、C、D、E 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涂黑。
)1、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所存在的抗原是A、同种异型抗原B、异种抗原C、自身抗原D、独特型抗原E、超抗原2、只具有与抗体结合能力,而单独不能诱导抗体产生的物质是A、自身抗原B、完全抗原C、半抗原D、胸腺依赖性抗原E、胸腺非依赖性抗原3、抗体对具有相同或相似决定基的不同抗原的反应称为A、特异性反应B、交叉反应C、非特异性反应D、过敏反应E、以上都不是4、异嗜性抗原的本质是A、完全抗原B、共同抗原C、改变的自身抗原D、同种异型抗原E、半抗原5、马血清抗毒素对人而言属于A、异种抗原B、同种异型抗原C、独特型抗原D、共同抗原E、合成抗原6、TD-Ag得名,是因为它A、在胸腺中产生B、相应抗体在胸腺中产生C、对此抗原不产生体液免疫D、只引起迟发型变态反应E、相应的抗体产生需要T细胞辅助7、下列关于抗原的说法,哪一种是错误的?A、大分子蛋白质Ag常含有多种不同的表位B、抗原诱导免疫应答必须有T细胞辅助C、不同的抗原之间可以有相同的抗原决定簇D、抗原并不一定只诱导正免疫应答E、半抗原虽无免疫原性,但可与相应抗体结合8、一般而言,高分子量物质其免疫原性强是因为:A、对中枢免疫器官刺激强B、化学结构不稳定,易被巨噬细胞吞噬C、分子量越大,其表面抗原决定簇越多D、易被机体破坏,而被循环抗体结合E、带负电荷多,免疫原性强9、下列哪种抗原为隐蔽的自身抗原A、眼葡萄膜色素抗原B、肿瘤抗原C、ABO血型抗原D、HLA抗原E、Rh血型抗原10、半抗原A、与载体结合后才能和相应抗体结合B、是大分子物质C、通常是多肽D、本身无免疫原性E、仅能刺激B细胞活化11、异物是指A、异种物质B、同种异体物质C、结构发生改变的自身物质D、胚胎期机体免疫细胞未曾接触过的物质E、以上均是12、抗原物质的免疫原性取决于A、高分子量B、异物性程度C、化学结构的复杂性D、注入机体后的稳定性E、以上均是13、异嗜性抗原A、不是种属特异性抗原B、可引起交叉反应的发生C、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的肾小球肾炎与此抗原有关D、是一种共同抗原E、以上均对14、与抗原的特异性有关的是A、抗原决定簇的数目B、抗原决定簇的种类1C、抗原决定簇的性质D、抗原决定簇的立体构型E、以上均是15、免疫反应性是指抗原能够A、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应答的性能B、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反应的性能C、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性能D、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反应的性能E、与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应答的性能16、下列哪种物质免疫原性最强?A、多糖B、类脂C、蛋白质D、小分子肽E、核酸17、必须与蛋白质载体结合才具有免疫原性的是:A、半抗原B、免疫佐剂C、变应原D、耐受原E、超抗原18、在抗原分子中的能够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因称之为:A、表位C、抗原结合价B、异嗜性抗原D、类毒素E、完全抗原免疫分子一、简答题1、简述抗体的生物学活性。
免疫学复习题抗原一、简答题1、列出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2、试述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二、名词解释1、抗原2、异嗜性抗原3、抗原决定基三、选择题:[A1型题](以下每一考题下面有A、B、C、D、E 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涂黑。
)1、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所存在的抗原是A、同种异型抗原B、异种抗原C、自身抗原D、独特型抗原E、超抗原2、只具有与抗体结合能力,而单独不能诱导抗体产生的物质是A、自身抗原B、完全抗原C、半抗原D、胸腺依赖性抗原E、胸腺非依赖性抗原3、抗体对具有相同或相似决定基的不同抗原的反应称为A、特异性反应B、交叉反应C、非特异性反应D、过敏反应E、以上都不是4、异嗜性抗原的本质是A、完全抗原B、共同抗原C、改变的自身抗原D、同种异型抗原E、半抗原5、马血清抗毒素对人而言属于A、异种抗原B、同种异型抗原C、独特型抗原D、共同抗原E、合成抗原6、TD-Ag得名,是因为它A、在胸腺中产生B、相应抗体在胸腺中产生C、对此抗原不产生体液免疫D、只引起迟发型变态反应E、相应的抗体产生需要T细胞辅助7、下列关于抗原的说法,哪一种是错误的?A、大分子蛋白质Ag常含有多种不同的表位B、抗原诱导免疫应答必须有T细胞辅助C、不同的抗原之间可以有相同的抗原决定簇D、抗原并不一定只诱导正免疫应答E、半抗原虽无免疫原性,但可与相应抗体结合8、一般而言,高分子量物质其免疫原性强是因为:A、对中枢免疫器官刺激强B、化学结构不稳定,易被巨噬细胞吞噬C、分子量越大,其表面抗原决定簇越多D、易被机体破坏,而被循环抗体结合E、带负电荷多,免疫原性强9、下列哪种抗原为隐蔽的自身抗原A、眼葡萄膜色素抗原B、肿瘤抗原C、ABO血型抗原D、HLA抗原E、Rh血型抗原10、半抗原A、与载体结合后才能和相应抗体结合B、是大分子物质C、通常是多肽D、本身无免疫原性E、仅能刺激B细胞活化11、异物是指A、异种物质B、同种异体物质C、结构发生改变的自身物质D、胚胎期机体免疫细胞未曾接触过的物质E、以上均是12、抗原物质的免疫原性取决于A、高分子量B、异物性程度C、化学结构的复杂性D、注入机体后的稳定性E、以上均是13、异嗜性抗原A、不是种属特异性抗原B、可引起交叉反应的发生C、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的肾小球肾炎与此抗原有关D、是一种共同抗原E、以上均对14、与抗原的特异性有关的是A、抗原决定簇的数目B、抗原决定簇的种类C、抗原决定簇的性质D、抗原决定簇的立体构型E、以上均是15、免疫反应性是指抗原能够A、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应答的性能B、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反应的性能C、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性能D、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反应的性能E、与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应答的性能16、下列哪种物质免疫原性最强?A、多糖B、类脂C、蛋白质D、小分子肽E、核酸17、必须与蛋白质载体结合才具有免疫原性的是:A、半抗原B、免疫佐剂C、变应原D、耐受原E、超抗原18、在抗原分子中的能够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因称之为:A、表位C、抗原结合价B、异嗜性抗原D、类毒素E、完全抗原免疫分子一、简答题1、简述抗体的生物学活性。
免疫复习资料1)免疫: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身与异己物质,并通过免疫应答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的功能。
2)免疫应答: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非己”物质的整个过程,可分为固有免疫和非固有免疫两大类。
3)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NK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等)及免疫分了(如免疫球蛋白、补体、各种膜分了及细胞因了等)组成,其作用是执行免疫功能。
4)骨髓的功能:①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②B细胞和NK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③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胸腺的功能:①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②免疫调节作用;③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B细胞在骨髓发育,T细胞在胸腺发育。
5)抗原:是指所有能激活和诱导免疫应答的物质,通常指能被T、B淋巳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TCR 或BCR)识别及结合,激活T、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免疫应答效应产物(特异性淋巴细胞或抗体),并与效应产物结合,进而发挥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物质。
6)完全抗原: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
半抗原:乂称不完全抗原,仅具备抗原性而不具备免疫原性的物质。
7)抗原特异性:取决于分子表而儿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特殊序列及其空间结构,称为表位或抗原决定簇。
8)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①抗原分子的理化与结构性质;②宿主的特性;③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
9)抗原的分类10)抗体:是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或讪忆B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在组织液、外分泌液及某些细胞膜表面。
11)抗体的基木结构是由两条完全相同的重链(H)和两条完全相同的轻链(L)通过二硫键连接的呈“Y” 形的单体。
根据H链抗原性的差异可将其分为5类:U链、Y链、a链、5链、£链,不同的重链与轻链组成完整的抗原分子,分别被称为IgM、IgG、IgA、IgD和IgE。
免疫学基础绪论:免疫学:是研究抗原性物质、机体的免疫系统和免疫应答的规律和调节以及免疫应答的各种产物和各种免疫现象的一门科学。
免疫器官按功能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也称初级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包括胸腺、骨髓和法氏囊。
是B细胞分化发育的场所。
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淋巴细胞对外来抗原刺激产生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包括有: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免疫防御:是机体排除外来抗原异物的一种保护功能。
免疫稳态: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体内平衡的功能。
免疫监视: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防止发生肿瘤,控制癌变细胞的功能。
免疫应答的分类:固有免疫(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免疫发展:免疫学的发展共经历了三个时期: 1、经验免疫学时期中国古代种人痘苗预防天花、英国乡村医生Jenner发明种牛痘预防天花2、科学免疫学时期病原体的发现与疫苗的使用推广抗体的发现、应用及细胞免疫的研究;抗体的发现抗体是免疫球蛋白免疫耐受Burnet学说细胞免疫学的发展3、现代免疫学时期T细胞分化成熟场所:胸腺 B细胞分化成熟场所:骨髓(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细胞分化成熟场所、体液免疫应答的场所)法氏囊:又称腔上囊,为禽类所特有的淋巴器官,位于泄殖腔背侧,并有短管与之相连。
抗原:是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诱导免疫应答并能与应答产物。
半抗原:本身无免疫原性,但能和已经产生的抗体相反应的抗原,只具有免疫反应性而没有免疫原性的新型抗原分子。
完全抗原:又称免疫原,指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物质超抗原(SAg)是一类只需极低浓度(1-10ng/ml)即可激活机体5%-10%的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免疫应答的物质。
意义:参加某些病理过程;参加自身免疫应答;介导免疫自稳;介导免疫耐受;介导免疫抑制;与抗肿瘤效应。
名解(前22个)1.免疫自稳: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和免疫复合物等异物,而对自身成分不发生免疫应答,处于免疫耐受状态;若该功能失调,可发生生理功能紊乱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2.抗原(Ag):是指能与TCR或BCR结合促使T、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半抗原(hapten):本身不具有免疫原性但具有抗原性物质称为半抗原。
3.抗原表位(epitope):是抗原分子上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它是与BCR/TCR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结构单位,又称抗原决定基。
4.胸腺依赖抗原(TD-Ag):该类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需T细胞的辅助,大多数蛋白质抗原属于此类抗原5.超抗原(SAg):某些抗原物质,只需要极低浓度即可激活大量的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
与普通抗原不同,是一类多克隆激活剂。
6.HVR:即高变区,免疫球蛋白重链和轻链的V区(VH和VL)各有3个特定区域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特别易变化,称为高变区,共同组成Ab的抗原结合部位,又被称为互补决定区(CDR)。
7.独特型(Id):指每个Ab分子所特有的抗原特异性标志,其表位又称为独特位。
独特型在异种、同种异体甚至同一个体内均可刺激产生相应抗体,及抗独特型抗体。
8.mAb:即单克隆抗体,指通过杂交瘤技术制备的能针对单一抗原表位特异性结合的均一性抗体,具有纯度高、特异性强、效价高、少或无交叉反应等特点。
9.细胞因子风暴(cytokine storm):也称高细胞因子血症,是指由于机体感染微生物后引起体液中多种细胞因子如TNF-α、IL-1、IL-6、IL-12和IL-8等迅速大量产生的现象。
~~也是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多器官衰竭的重要原因。
10.人白细胞分化抗原(HLDA):主要是指造血干细胞在分化为不同谱系、各个细胞谱系分化不同阶段,以及成熟细胞活化过程中,表达的细胞表面分子。
模块一1.免疫系统的功能和功能失调的后果?(1)免疫的防御功能:是指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能力,免疫的防御功能将会有效地抵御病菌、病毒等对机体的入侵,从而使身体保持健康状态。
如果免疫功能的这种能力过低或缺如,可发生免疫缺陷病;但若应答过强或持续时间较长,可发生超敏反应。
(2)免疫的自身稳定功能:是机体免疫系统通过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和免疫复合物等异物,而对自身成分保持免疫耐受。
一旦免疫耐受被打破,免疫调节功能紊乱,会导致自身免疫病和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3)免疫的监视功能: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由基因突变而发生的肿瘤细胞及衰老、凋亡细胞。
如果这种功能下降,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和持续性的病毒感染。
2.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概念特点及二者相互关联(1)概念:固有免疫亦称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并非针对特定抗原,属天然免疫,是机体抵御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适应性免疫是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是指个体后天发育过程中接触特定抗原而产生,仅针对特定抗原而发生反应。
(2)(3)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固有免疫往往是适应性免疫的先决条件。
如树突状细胞和吞噬细胞吞噬病原微生物实际上是一个加工和提呈抗原的过程,为适应性免疫应答的识别准备了条件。
适应性免疫的效应分子可大大的促进固有免疫应答,如抗体可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称为调理吞噬,或促进NK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又如,许多由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促进参与固有免疫应答细胞的成熟,迁移和杀伤功能。
3.你了解哪些免疫分子,作用是什么?免疫分子是指由活化的免疫细胞和某些基质细胞分泌的介导和调节免疫应答及免疫反应的小分子蛋白类因子。
它包括膜型免疫分子和分泌型免疫分子。
(1)膜型免疫分子●T CR:识别并与APC表面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特异性结合,启动细胞免疫应答●B CR:识别抗原,接受抗原刺激,启动体液免疫●C D分子:CD分子有250多种,每一种都有自己独特的作用。
免疫复习题免疫学是研究机体抵抗疾病的科学,对于医学生来说,免疫学是他们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
为了帮助同学们回顾免疫学的知识点,下面给出一些免疫复习题供大家参考和练习。
1. 免疫系统的功能是什么?2. 什么是非特异性免疫防御?它包括哪些机制?3. 什么是特异性免疫防御?它包括哪些机制?4. T细胞和B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分别是什么?5. 免疫途径可以按照免疫辅助的方式分为哪两种?6. 请解释一下免疫记忆的原理和作用。
7. 免疫系统出现失调可能导致哪些疾病?8. 请简要介绍一下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
9. 什么是疫苗?它是如何激活免疫系统的?10. 免疫系统如何识别和攻击外来入侵的病原体?11. 免疫系统的机械性防御包括哪些方面?12. 免疫系统中的细胞因子是如何起作用的?13. 什么是免疫调节?它在免疫系统中有何作用?14. 免疫系统在抗肿瘤中起到怎样的作用?15. 请说明自身免疫疾病的原因和表现。
16. 免疫系统在衰老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17. 免疫系统的发育是如何进行的?18. 免疫系统对于移植器官和异种移植有何作用?19. 免疫反应如何参与过敏反应?20. 多重耐药菌的出现对免疫防御有何影响?以上是一些免疫学的复习题,希望能帮助大家回顾和巩固知识。
在复习过程中,不仅要记住答案,还要注意理解其中的原理和机制。
免疫学是一个广阔而深入的学科,掌握了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对于理解和应用医学知识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希望同学们通过这些复习题的练习,对免疫学的知识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为日后的学习和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
免疫学复习资料绪论1、名词解释:免疫:是指机体免除疫病及抵抗疾病发生的能力。
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生理反应。
指外来抗原进入机体,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或“非己”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排除异物或对自身成分维持耐受,但免疫过程并不是总是有利的,有时可引起机体损害的生理反应。
2、从正反二个方面阐述免疫的功能。
答:3、了解免疫的类型,并将其特点进行比较答:免疫的类型有:1、自然免疫性、固有免疫性、先天的或称非特异性免疫。
是机体先天就有的而且始终存在的防御机制。
特点:(1)出生时已具备(早)(2)可稳定性遗传给后代(3)作用广泛;无特异性(4)个体差异不大2、获得免疫性、适应免疫性、后天的或称特异性免疫。
是机体通过抗原诱导获得免疫应答而产生的对非自身物质包括病原物的抵抗性。
特点:(1)出生后受抗原刺激产生(晚)(2)具有特异性(针对性)(3)一般不能遗传(4)个体差异大(5)具有记忆性第二章抗原1、名词解释:抗原(Ag):是指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应答产物(抗体或效应T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免疫原性:是指抗原能刺激特异性免疫细胞,使之活化、增生、分化、最终产生抗体和效应淋巴细胞的特性。
免疫反应性:是指抗原可在体内外与相应的抗体/|效应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产生免疫反应的特性。
AD(抗原决定簇):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性的基本结构或特殊化学基团,又称表位。
完全抗原:是指既有免疫原性又有抗原性的物质。
如:多数蛋白质分子,细菌病毒等。
半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
指单独存在时只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如:二硝基酚,青霉素异种抗原:是指来源于另一物种的抗原性物质。
如各种微生物、动物的血清。
同种异型抗原:是指来源于同一物种中基因型不同个体的抗原性物质,自身无应答,但可刺激同种其他个体产生免疫应答。
如ABO血型抗原。
自身抗原:是指自身正常的组成成分,特殊条件下(如自身组织成分结构改变、胚胎期免疫系统未接触的隐蔽性自身成分暴露)能引起自身免疫应答反应的物质。
一、免疫系统绪论1、免疫系统的功能功能正常情况下异常情况下免疫防御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侵害超敏反应或免疫缺陷免疫监视消除突变细胞、被感染细胞细胞癌变\持续感染免疫自稳消除损伤或衰老的自身细胞自身免疫病2、免疫系统的四种能力:免疫识别、免疫反应、免疫调节、免疫记忆3、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骨髓、胸腺、淋巴结、脾脏、黏膜-外周、等免疫细胞:固有、特异性免疫分子4、免疫类型固有免疫:非特异性、发挥效应迅速、无免疫记忆适应性免疫:特异性、发挥效应较迟、有免疫记忆适应性免疫三阶段:抗原识别阶段;活化、增殖和分化阶段;效应阶段二、抗原1、概念:能被T、B淋巴细胞的特异性抗原受体识别和结合,促使T、B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并能与免疫应答反应产物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完全抗原:反应原性+免疫原性半抗原:只有反应原性3抗原表位:抗原分子上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它是与抗体及BCR/TCR特异性结合的部位,又称抗原决定簇。
4、医学上的重要抗原:病原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动物免疫血清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异噬性抗原肿瘤抗原其他,如抗生素、花粉5、交叉反应:一种抗原诱生的抗体不仅可以与该抗原结合,还可以与其他和该抗原具有相同抗原表位的抗原结合。
免疫系统一、免疫器官和组织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对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也·起主导作用(一)骨髓功能:各类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抗体产生的重要场所(二)胸腺功能:最主要功能是T细胞发育的主要场所外周免疫器官:成熟T、B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场所。
(一)淋巴结(二)脾脏(三)黏膜相关淋巴组织主要产生分泌型IgA,在黏膜局部发挥重要免疫防御作用二、免疫球蛋白1、抗体:B细胞识别抗原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2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Y型四肽链结构,两条完全相同的H和两条完全相同的L,以链间二硫键连接而成。
1第一章绪论1.免疫和免疫学免疫学:研究免疫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免疫:是指机体对“自己(self)”和“非己(nonself)”抗原的识别及应答、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同时也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引起病理性损伤,导致疾病发生。
2.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固有性免疫(innate immunity ,先天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在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免疫防御功能;∙ 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 ,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出生后通过与抗原物质接触后所产生的一系列防御功能; 固有免疫应答是第一道防线主要包括:屏障组织(皮肤和粘膜及其附属物、分泌物,血脑屏障);固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macrophage )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 )固有免疫分子:溶菌酶,补体。
适应性免疫应答: 在抗原入侵一段时间后才发挥效应。
主要包括:效应T 淋巴细胞、B 淋巴细胞,及其分泌的抗体;适应性免疫特点∙ 特异性(specificity ):特定的免疫细胞克隆仅能识别特定抗原,应答所形成的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仅能与诱导其产生的特定抗原发生反应∙ 耐受性(Tolerance ):参与适应性免疫的T/B细胞均具有保存抗原信息的能力。
∙ 记忆性(memory ):免疫细胞接受特定抗原刺激后,即可产生针对该抗原的特异性应答,也可导致针对该抗原的特异性不应答,后者即免疫耐受.3.免疫的三大功能4.免疫系统中枢免疫器官:胸腺、骨髓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扁桃体、脾脏、粘膜免疫系统第二章抗原一、抗原的基本概念(一)抗原(antigen , Ag ) 是能够刺激机体T 、B 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免疫效应物质(即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且能与应答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物质,是启动免疫应答的始发因素。
化学本质:蛋白质、多肽、多糖、类脂、脂肪、DNARNA 、简单化合物(二)抗原的两大基本特性1、免疫原性( immunogenicity ):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T/B 淋巴细胞活化的能力。
2、抗原性(antigenicity ):抗原能与免疫应答效应物质(体或致活化T/B 淋巴细胞) 特异性反应的能力。
二、抗原的特异性(Specificity)指抗原与其诱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间的相互吻合性、针对性和专一性。
(一)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基础:抗原决定基(antigenic determinant ,AD ) 1. AD 的概念(重点)是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表位(epitope)。
抗原通过AD (表位)与相应淋巴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TCR/BCR )或者特异性抗体结合。
表位结构的性质与位置可影响抗原的特异性。
组成:5-15个氨基酸残基; 5-7个单糖残基或核苷酸 2. 抗原的结合价抗原的结合价(antigenic valence )是指能和抗体分子结合的功能性表位的总数。
仅含一个表位的抗原为一价抗原天然抗原一般是大分子,由多种、多个抗原决定基组成,是多价抗原,可以和多个抗体分子交互结合。
(二)抗原决定基分类 1. 根据结构分类(1)构象决定基 (conformational determinant/non-linear epitope):由空间构象形成的决定基,序列上不连续。
一般位于抗原分子的表面,又称构象性表位。
(2)顺序决定基 (sequential determinant/linear epitope):序列相连续的氨基酸肽片段构成的决定基,可以位于抗原分子的任何部位,又称线性表位。
(三) 交叉反应(cross reaction)概念:指抗体(或抗原)除可与其相应抗原(或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外,有时还可与其他抗原(或抗体)发生反应。
机制:两种或两种以上抗原间存在某些共同表位或相似表位——共同抗原共同表位:两种抗原分子中都含有的相同抗原表位称为共同表位。
交叉反应的实际意义:针对病原体微生物的免疫应答可能导致对人体的免疫损伤;进行特异性诊断或鉴定时,需排除交叉抗原可能产生的干扰;应用交叉抗原可能诱导出针对难于制备抗原的免疫应答(四)半抗原和载体效应半抗原 (hapten):能被B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识别,但不能单独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
若将半抗原与另一种蛋白质分子(载体, carrier)偶联起来,则具有了刺激机体产生抗半抗原抗体的能力。
结合抗原(conjugated antigen)/偶氮蛋白(azoprotein) :将半抗原偶氮化后再结合至蛋白载体上,成为半抗原-蛋白质结合物,此结合物称为偶氮蛋白或结合抗原。
在初次与再次免疫时,半抗原必须结合在相同的载体上,才能产生抗半抗原的抗体,此现象称为载体效应。
T细胞是载体反应细胞,对抗体产生辅助作用;B细胞是半抗原反应细胞,是产生抗体的细胞。
一个完全抗原分子必须既具有载体表位,亦要具有半抗原表位。
在免疫应答中,B细胞识别半抗原,并提呈载体表位给CD4+T细胞,Th细胞识别载体表位,即以载体(T细胞表位)把特异T-B细胞之间连接起来,T细胞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载体效应。
完全抗原(complete antigen):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
半抗原(hapten):仅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载体(carrier):赋予半抗原免疫原性的大分子物质举例:青霉素过敏机制:青霉素在使用过程中经常遇到有人对青霉素过敏,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
青霉素过敏反应发生的机制是什么呢?青霉素是一种小分子有机化合物,是半抗原,和血浆白蛋白结合后形成致敏原,刺激机体产生针对青霉素半抗原的抗体,当这些抗体与牢固地结合于红细胞膜上的青霉素起反应,使红细胞凝集,破坏,造成青霉素过敏性溶血等。
三、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一)抗原的理化性质1.分子大小:≥10 kDa,且分子量大→免疫原性强2. 化学组成:天然抗原多为大分子有机物;特殊化学基团如芳香族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越多,免疫原性越强;多糖残基的细微差别可导致抗原特异性的不同。
3.物理性状:颗粒抗原>可溶性抗原多聚体>单体分支结构>直链分子4. 分子构象的易接近性:分子构象是指抗原分子中一些特殊化学基团的立体构象。
易接近性:是指抗原表面这些特殊的化学基团与淋巴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相互接触的难易程度。
易接近性常与这些化学基团在抗原分子中分布的部位有关。
(二)抗原与机体的相互作用1. 抗原接种剂量和途径剂量:适量抗原可诱导免疫应答,而剂量过低或过高均可诱导免疫耐受.抗原免疫途径: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腹腔注射>静脉注射>口服2. 宿主因素异物性:亲缘关系越远→异物性越强宿主遗传性:遗传因素;机体的健康、营养和年龄等因素•••四、抗原的种类和医学意义(一)根据抗原诱生抗体是否需T细胞辅助:1.胸腺依赖抗原(TD antigen):此类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的过程中必需依赖T细胞辅助,绝大多数蛋白质抗原属于此类抗原,由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组成。
2.胸腺非依赖抗原(TI antigen):此类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不依赖T细胞,如少数多糖抗原,由多个重复的B细胞表位组成。
(二)根据与机体的亲缘关系1. 异种抗原(xenogenic Ag):2. 同种异型抗原(allogenic Ag): ABO血型抗原, MHC应用——输血、器官移植组织配型、亲子鉴定3. 自身抗原(autoantigen): 隐蔽抗原释放、自身成分改变或修饰4. 异噬性抗原(Fossman抗原):是一类与种属特异性无关的,存在于人、动物、植物或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临床意义:(1)与血型抗体产生有关(2)参与某些自身免疫病的发生(3)用于临床诊断五、其他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一)超抗原(superantigen, SAg)1. 概念: 一类可直接结合T细胞抗原受体(TCR),只2需极低浓度即可激活5%~20%T细胞克隆,并诱导强烈免疫应答的物质。
2. 作用特点☐无需抗原加工与提呈,无MHC限制性☐分别与TCR Vβ和APC表面MHC Ⅱ分子多态区外侧结合,形成TCR V β-超抗原- MHC Ⅱ分子复合物☐其作用所诱导的T细胞应答,其效应并非针对超抗原本身,而是通过分泌大量细胞因子而参与某些病理生理过程发生和发展(二)免疫佐剂 (adjuvant)1. 概念:是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预先或同抗原一齐注射到机体,能增强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的类型。
2. 佐剂的种类☐微生物及其产物:如分枝杆菌(结核杆菌、卡介苗)☐无机化合物:氢氧化铝、明矾☐合成佐剂:如双链多聚肌胞苷酸(polyI:C) ☐油剂:如弗氏佐剂、矿物油、植物油3. 佐剂的效应☐增加抗原的免疫原性,使无或微弱免疫原物质变成有效的免疫原。
☐提高抗体的滴度,提高初次免疫应答和再次免疫应答抗体的滴度。
☐改变抗体的类型,由产生IgM转变成IgG。
☐引起或增强迟发型超敏反应。
4. 佐剂的作用机制☐改变抗原的物理性状☐使抗原易被吞噬细胞吞噬☐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三)丝裂原(mitogen)亦称有丝分裂原,可激活某一类淋巴细胞(如B、T细胞)的全部克隆。
如:刀豆蛋白A(Con A)、植物血凝素(PHA)、美洲商陆(PWM)等可活化T细胞; PWM、脂多糖(LPS)、葡萄球菌A蛋白(SPA)可活化B细胞。
实践中常用淋巴细胞对丝裂原刺激的反应,来检测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
六、抗原的临床应用☐疾病诊断:乙肝“两对半”☐疾病预防:乙肝疫苗☐疾病治疗:乙肝治疗性疫苗第三章免疫效应分子之一:抗体抗体(antibody, Ab):是B细胞识别抗原后增殖分化为桨细胞所产生的一种蛋白质,主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地结合,具有免疫功能。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分为分泌型Ig (sIg) 和膜型Ig (mIg)。
Ab=Ig, Ig≠Ab;Ab是功能描述,Ig是化学结构描述。
二、Ig的基本结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四级结构(一)Ig的一级结构:四条肽链2条重链,50kDa (Heavy chain,简写为H)2条轻链 25kDa( Light chain,简写为L )可变区+恒定区+铰链区V + C + hinge region1、重链(H)与轻链(L)根据重链分类:据C区氨基酸组成、顺序将重链分为:γ、α、μ、δ、ε据重链组成,将Ig分为五类:IgG, IgA, IgM, IgD, IgE根据轻链(C区氨基酸)分型:κ、λ型2、可变区、恒定区、铰链区(1)可变区(variable region, V)N端重链1/4或1/5,和轻链1/2 组成(VH/VL)氨基酸的组成、序列变化大各含3个高变区, 4个骨架区功能:特异性识别并结合抗原免疫球蛋白(IgG)的V功能区氨基酸组成和顺序高度可变共同组成抗原结合部位互补决定区(CDR)/ 高变区(HVR)抗体的互补决定区与抗原表位结合的模型(2)恒定区(constant region, C)C端重链3/4或4/5,和轻链1/2 组成(CH\CL) 氨基酸组成、序列稳定某些抗体的C区具有补体结合位点:具有多种重要生物学活性免疫球蛋白(IgG)的C功能区(3)铰链区位于CH1与CH2之间易伸展弯曲,利于Ig双臂同时结合不同表位利于暴露补体结合位点易被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等水解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gSF):如TCR、CD4、CD8、FcR 等(二)Ig的二级结构:β折叠(三)三级结构:Ig的结构域(domain)/功能区每个结构域独立折叠,由两个β-片层构成β-桶状或3β-三明治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