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春江花月夜_文学史价值新探_接受史视野下的阐释_王栋梁
- 格式:pdf
- 大小:219.04 KB
- 文档页数:5
《春江花月夜》文学价值教案文学价值教案导语:《春江花月夜》是宋代诗人张若虚所作,以春江沿岸的美景为背景,描绘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诠释了苍凉而又充满生机的自然之美。
这篇诗作在文学史上意义重大,被誉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巅峰之作,蕴含着丰富的文学价值。
一、文学史意义1.诗歌题材创新《春江花月夜》是一篇山水田园诗,诗歌以春江边上的花草树木、烟波浩淼、碧空如洗等自然景观为背景,展现了大自然的广袤、缤纷与无限魅力。
这种山水田园诗是唐诗以来的一种诗歌传统,但在宋代,诗歌的题材和形式都见了重要的创新和突破。
如《春江花月夜》无论是从诗歌形式还是诗歌题材上,都有新的突破与创新。
2.构思和技巧《春江花月夜》的构思和技巧也是堪称神奇。
诗歌的前十四句,描写了春江的流水、花草、昆虫,写景极为细腻,自然、恬静、淡远,歌颂了自然的神奇。
而后两句“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则写出了江月的美丽与奇妙,用“宛转”、“绕”等生动的动词形象地表现出了江水的游弋与摇曳,而“皆似霰”则用想象与比喻,形象地展现出月色下花的美好与闪烁。
这种手法即跨界写作,又足显创新。
二、文化内涵1.情感与写作《春江花月夜》不仅仅是一篇风景优美的山水诗,它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诗歌主题涉及道德、社会与个体之间的关系,体现了诗人的情感表现与生活态度。
通过诗歌中江、月和花的绘画,揭示出诗人对自然界的赞美与热爱,也表达出了对于富贵与贫贱、成功与失败等人生命题的思考。
这种情感性和思想性,跨度极大,其意蕴厚重。
2.历史文化与意义《春江花月夜》的文化内涵丰富,它所蕴含的中国古代文化内涵则更是值得探索。
例如,第十句:“千里婵娟白露华,玉盘珍馐直上饮。
”中的“婵娟”便指向了中国古代所流传的嫦娥和月神的传说。
把这种文化元素注入到诗歌创作中,不仅有助于推动诗歌的内涵和深度发展,也能够进一步传承中国古代文化与文学成果。
三、对教育的启示1.文学教育《春江花月夜》蕴藏着丰富的文学价值,对于中小学生文学教育有很大的意义。
读写频道·文学信箱《春江花月夜》是诗歌史上望月怀人的千秋绝调,全诗由“春江望月”发端,继起“怀人动荡”之思,而终之以“流连望归”之叹,诗意一脉蝉联。
从内容上看,可将诗歌划分为前后两部分,其中,前十六句为诗歌的第一部分,诗人以明月为中心,实笔摹状空明静谧的春江月夜,抒发世间亘古愁思;后二十句为诗歌的第二部分,抒写怀人念归之情,艺术上,目前、悬想之景交叠掩映,写景、抒情疏宕错落。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据清代朱扆《河防志五》注的记载,“农历二、三月,桃花盛开时节,冰化雨积,河水猛涨,称为桃花汛”,此时春回大地,江流入海,漫无涯际。
入夜时分,潮涌月生,顷刻间,明月千里,光撒春江。
诗人起笔擒题,将春、江、月、夜一笔转出,诗境恢弘阔大,彰显吐纳万千的涵浑气象。
写景之句,笔力开阖,高华旷远,起手已入盛唐格调。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诗人以空灵细腻的笔触,工笔点染如梦似幻的春江月色:江流宛转,环绕处,花月掩映交辉;岸舞银沙,极目间,月光如飞霜似流霰,曼妙玲珑。
“绕”“照”“流”三字,化静为动,使春水、江月、花木等自然之物饶具灵动生意,一脉青春的生命气息在诗人笔端萌动竞发,自由舒卷。
明代钟惺曰,“将春江花月夜五字炼成一片奇光,分合不得,真化工手”[1]P114,洵为的评。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仰首苍穹,皓月孤悬于碧海青天,春江月夜,明净而深邃。
诗人以明月之“孤”,点缀离人之“孤”;以江天辽阔,衬托人事寂寥:这流光婉转、晶莹美好的一轮圆月,牵动过古今多少有情人天涯此时的相思,“居人临此笑以歌,别客对之伤且慕”(沈约《登台望秋月》)!“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诗人思绪流转,二十余字宛如天外飞来:亘古的光阴,辜负了多少锦瑟华年、埋藏着多少离恨归思?人世迭代,自今而往,又将有多少孤舟明月迟暮天涯?凌空纵笔,将珍惜年华、渴望真情的个体生命咏叹,延展为关于宇宙、生命的哲思,再一扩为整个人间普世的情感与困境,诗歌境界陡然阔大了,浑厚了。
“批注”与“参较”视野下的《春江花月夜》教学发布时间:2022-02-15T14:28:20.014Z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2年1月作者:夏文浩[导读] 在指导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时,教师需要避免两种行为:过度推崇感性话语,过度批驳教材注释。
在实施参较式阅读教学时,教师应基于对参较材料的充分认识来决定参较的立场、角度、方式、深度及生成性,由个性文本的互补而达成相对稳健的专题化认知体系应是参较式阅读教学的基本宗旨。
夏文浩长春吉大附中实验学校吉林长春 130021【摘要】在指导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时,教师需要避免两种行为:过度推崇感性话语,过度批驳教材注释。
在实施参较式阅读教学时,教师应基于对参较材料的充分认识来决定参较的立场、角度、方式、深度及生成性,由个性文本的互补而达成相对稳健的专题化认知体系应是参较式阅读教学的基本宗旨。
【关键词】批注;参较;春江花月夜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2)01-097-01古诗文阅读教学中的“批注”与“参较”之法,长期以来被视为雅道正途,不断地被教育工作者们阐释、延伸、标举,直至现在依然呈迅猛发展之势。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注重个性化阅读,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提法、“专题研讨”的学习任务群设置,更是为这两种教学方法拓展了诠释的空间。
朱墨评点之学、类聚参较之法,在中国古典文学批评史中有其深远的渊源,将二者转化为当代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亦有其薪尽火传之效用,使用得当的话,脱略行迹的直觉式体悟与爬罗剔抉的章句式考辨恰能在语文课堂中交相辉映。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因其负载的众多美誉而特显“孤篇横绝”之势。
除了密咏恬吟、神游思驰之外,我们亦可施之以“批注”与“参较”之法,以体其缥渺悠逸之趣。
指导古诗文的“批注”和“参较”,教师需做足功夫。
为了对文本全面准确地观照,一般情况下教师要事先在各种“集解”“集说”“义海”“纂言”“纂笺”“辑说”“义丛”“会说”“评林”“合评”“汇评”“集评”中畅游一番,汲取古仁人贤者的精深见解,以避免结论的肤浅偏狭,而后适当地浏览现代研究者的经典篇什,以避免结论的迂腐固蔽。
《春江花月夜》的文学史价值(2)程文因为从文学史史料学的基础立论,言之凿凿,无懈可击,可算是对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理解的历史性评定,并针对其“误解”进行了历史性廓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周文以《梁书·徐传》为根据,认为闻文所说的“宫体诗又当指以梁简文帝为太子时的东宫及陈后主、隋炀帝、唐太宗等几个宫庭为中心的艳”,是把宫体诗的范围缩小了。
进而周文划分出了两类宫体诗:甲,以宫庭为中心的艳情诗;乙,不是以宫庭为中心的艳情诗。
“闻先生认为宫体诗指梁简文帝等以宫庭为中心的艳情诗,是对的,是宫体诗的甲类。
以《春江花月夜》为宫体诗,也是对的,指宫体诗的乙类。
甲类的诗,如闻先生说的属于最黑暗的罪;乙类的诗不属于最黑暗的罪。
”“甲类诗有罪,不好用乙类诗来赎;乙类诗没有罪,不用赎。
按照闻先生的讲法,假如认为陈后主的《春江花月夜》有罪,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赎了它的罪,那是混淆了两类诗。
如《春江花月夜》的题目所示,它是属于乙类诗,乙类诗没有罪,不用赎。
所以陈后主的《春江花月夜》用不到张若虚来替它赎罪。
要是说,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赎了梁简文帝以宫庭为中心的艳情诗的罪,即用乙类诗去赎甲类诗的罪,也赎不了。
在这里,是不是混淆了两类诗,因而产生‘宫体诗的自赎’的说法。
当然,闻先生的意思不过说,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扫荡了梁陈以来以宫庭为中心的艳情诗的淫。
这样说也有问题,因为《春江花月夜》不是写宫庭生活的诗,所以谈不上扫荡宫庭生活的诗的淫。
”[3]应该说,周文的辩驳是有逻辑力量的,但是只说《春江花月夜》不是写宫庭生活的诗,好像并没有回答它是不是宫体诗的问题,所以没有动摇闻文“宫体诗的自赎”的基础。
吴文说,“周先生的论点很精辟,有说服力。
但问题却在于:作为宫体诗,《春江花月夜》究竟属于甲类还是乙类?由于陈后主(叔宝)君臣原作已佚,无法判明其究竟犯罪与否。
所以周先生的论点并不见得一下子就能推闻先生的看法。
”可见,吴文是极富眼力的。
《春江花月夜》的整体解读一张若虚因《春江花月夜》一诗而被誉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可见此诗的地位,从明代嘉靖年间被李攀龙《古今诗删》收录以来,它那晶莹剔透、温润华美的光泽让众多的读者和诗评家爱不释手,对此诗进行解读和赏析的文章多如牛毛。
概而言之,有以下几种类型或角度:一是清代以前的,对此诗的断语式的评论,从用韵、结构、情景关系等。
如清人王尧衢在《古唐诗合解》中说:“此篇是逐解转韵法。
凡九解:前二解是起,后二解是收。
”二是闻一多先生就宫体诗发展的观点看,指出了张若虚的功绩和《春江花月夜》在宫体诗发展中的地位,“梁、陈、隋、唐四代宫廷所遗下了那分最黑暗的罪孽,有了《春江花月夜》这样一首宫体诗,不也就洗净了吗?向前替宫体诗赎清了百年的罪,因此,向后也就和另一个顶峰陈子昂分工合作,清除了盛唐的路,——张若虚的功绩是无从估计的。
”对诗的主题内容,他提到“……更敻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在神奇的永恒前面,作者只有错愕,没有憧憬,没有悲伤。
这里一番神秘而又亲切的,如梦境的晤谈,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识,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纯洁的爱情,又由爱情辐射出来的同情心,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宫体诗的自赎》)闻一多先生首次指明了此诗的“宇宙意识”,是很有创造性的。
三是从意象的解析出发,认为“‘月’是连缀全篇的结构线索,‘月出、月升、月斜、月落’为序,是‘景——理——情’转承过渡的枢纽”;‘月’是形成该诗意境之美的中心意象;‘月’是作者内在情感的隐喻与象征。
”四是单就某一个角度切入去对此诗进行读解,如“生命意识”、“意象的组合”、“意境营造”、“时空意蕴”“大我与小我”(“大我”在苦苦追寻宇宙的奥秘、人生的真谛;“小我”在深深体悟游子思妇别情离绪的痛苦。
一大一小——宏观与微观)。
论者对以下几方面形成了共识,一是此诗的地位;二是以月为线索,通过一系意象来构筑意境;三是融写景抒情说理于一炉。
但有以下几个问题却并未得到很好的解决:为什么开头写月上潮生的画面?为什么产生两个追问?为什么后半部分写相思,与前面写月夜景色和对于宇宙人生的追问两部分有什么样的关系?总而言之,就是一个问题,此诗的景情理是如何统一在一起的?二让我们先回到现场,诗人的创作往往并不是“意在笔先”,更多的是在某种具体的情境下,受外界的触动而为之,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讲的触景而生情。
一、震撼从清算宫体诗的罪孽开始。
闻文不啻为清算宫体诗罪孽的檄文,在学术界亮出了一面大纛。
横空出世的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似乎给了闻文立论的一个注目礼,当然还有卢照邻《长安古意》和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以及刘希夷《公子行》《代悲白头翁》等。
“但是堕落毕竟到了尽头,转机也来了。
在窒息的阴霾中,四面是细弱的虫吟,虚空而疲倦,忽然一声霹雳,接着的是狂风暴雨!” 卢照邻《长安古意》“生龙活虎般腾踔的节奏,首先已够教人们如大梦初醒而心花怒放了。
”它“是宫体诗中一个破天荒的大转变。
” 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那一气到底而又缠绵往复的旋律之中,有着欣欣向荣的情绪。
”由此“扩充到卢骆二人洋洋洒洒的巨篇,这也是宫体诗的一个剧变”,“背面有厚积的力量撑持着。
这力量,前人谓之‘气势’,其实就是感情。
有真实的感情,所以卢骆的来到,能使人们麻痹了百余年的心灵复活。
有感情,所以卢骆的作品,正如杜甫所预言的,‘不废江河万古流’。
” 刘希夷《公子行》《代悲白头翁》是宫体诗“感情返到正常状态”的“又一重大阶段。
”“就在此刻”,“烦躁与紧张都消失了,只剩下一片晶莹的宁静;”“恋人才变成诗人,憬悟到万象的和谐,与那一水一石一草一木的神秘的不可抵抗的美,”“从美的暂促中认识了那玄学家所谓的‘永恒’,”“就在那彻悟的一刹那间,恋人也就变成诗人了。
”“从蜣螂转丸式的宫体诗一跃而到庄严的宇宙意识,”“刘希夷实已跨近了张若虚半步,而离绝顶不远了。
”是的,唐初诗坛被梁陈余风所笼罩,从形式到内容都在沿袭宫体。
武后当政,诗坛转机,“四杰”、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等,担当了诗界先觉者的使命,一方面在南朝诗歌讲求声律的基础上,使五、七言律体定型并完善了七言古体;另一方面,他们努力开拓新的诗歌天地,题材由宫闱私情转变为男女健康之爱,体制由台阁应制转变为江山风月,风格由萎靡细弱转变为爽快清新。
张若虚则一跃而登上顶峰,成为一颗亮星。
有罪孽,就一定要洗净,但问题出来了。
浅析《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美学价值【摘要】《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融合了音乐与绘画的结合,通过意境的表现手法展现出深远的内涵。
作品运用色彩与光影的巧妙运用,以及形象的抽象表现,展现出令人震撼的视觉效果。
这首诗歌深刻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象,同时又寄托了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与追求。
《春江花月夜》的艺术价值不仅体现在其音乐和绘画的组合上,还体现在后世艺术影响和人们对其深刻的赏析上。
这首诗歌不仅在当时的文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成为后人学习和借鉴的艺术典范。
【关键词】《春江花月夜》、艺术美学、音乐、绘画、意境、色彩、光影、形象、抽象表现、意象、内涵、艺术价值、影响、赏析。
1. 引言1.1 《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介绍《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古代著名文学家张若虚所作的一首诗,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夜中的美景,诗人以婉约细腻的笔法,描绘出春江水的清澈,花儿的娇艳,月光的皎洁,夜色的幽深,展现出一幅繁花盛开、月华皓洁的美丽春夜图景。
《春江花月夜》具有浓烈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张若虚是唐代著名诗人,他以婉约细腻、情感抒发、富有想象力而著称。
他的诗作以描写自然美景和表达内心情感为主,深受当时文人雅士的喜爱。
《春江花月夜》便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张子虚之名篇”,流传至今。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浓厚的艺术气息,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向往,对美好的追求,展现出一种深邃而高远的审美情感。
《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介绍,揭示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意境描写,为我们深入了解和欣赏这首诗提供了重要参考。
1.2 《春江花月夜》的意境描写《春江花月夜》的意境描写是其艺术美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诗歌的形式,作者以天然的风景作为载体,描绘了春天江边的美景,展现了一种清新、淡雅、如梦如幻的氛围。
在诗人的笔下,江水流淌,花朵盛开,月光洒落,形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景象。
《春江花月夜》的文学史价值(4)“相顾百龄皆有待,居然万化咸应改。
桂芝芳气已销亡,柏梁高宴今何在?春去春来苦自驰,争名争利徒尔为”—骆宾王《帝京篇》“试就湖边披草径,莫疑东海变桑田。
君讶今时尽陵陆,我看明岁更沦涟。
来今自昔无终始,人事回环常若是”—赵东《湖作》从这些诗句可以看出,诗人们面对社会人事的变化、反复和无常,在与自然宇宙的对比中,突发灵感,领悟到人的生命的有限并从心灵深处直觉或默认了天地乾坤的永恒、伟大和不朽,体现出的生命意识纯然是非理性的,带着少年的某种天真、烂漫和稚性而企图沟通天人的奥秘,具有一种哲学叩问的意味。
对自我体认的超越与未超越之间,诗人们似乎要把人间的对话和窃窃私语拿来对付宇宙了,他们的觉悟和感知也真有点心有灵犀了。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就是他们当中的最为敏感者,最有悟性者。
他的聪颖,他的智慧,远绍《说卦传》“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的易变思想,上承《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的明睿慨叹,启迪了盛唐的,也启迪了大宋的苏轼,使得一首《把酒问月》和一篇《》更多了些追问和思考。
就是,何尝没有受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启示?王运《王志》卷二《论唐诗诸家源流答陈完夫问》载陈兆奎评曰:“自‘闲潭梦落花'一折,便飘缈悠逸。
王维《桃源行》从此滥觞。
”王诗最后一段“当时只记入山深,清溪几曲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的风神韵致,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最后一段“斜月沉沉藏海雾,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的悠远意境,不能说没有渊源关系。
纵观中国文学,不论是《》中的“今不乐我,日月其余”,还是《》中的“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论是《史记》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还是汉大赋的“苞括宇宙,总揽人物”;不论是王之的“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a href='/wenxue/zawen/' target='_blank'>杂文砍一常阋约犹椋趴衫忠rdquo;,还是的“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等等,再联系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春江花月夜》结论《春江花月夜》作为我国传统古典音乐的著名代表作之一凭借着深刻的传统文化内涵赋予中国民族声乐文化鲜活的生命力。
故此对编钟曲《春江花月夜》的全面剖析对当代进行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研究和中国民族艺术歌曲的发展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对于《春江花月夜》来说,是整个世界的音乐互相交流的基础,其不光在创作上满足了当代人精神世界所需要的多元化,在新式上也为不同的受众方向表现出了改变传统音乐形式而不断传承伟大精神。
《春江花月夜》编钟曲的作者在把中西文化完美结合的过程中细节布展到位,大体又完整优雅,在曲名后面加上了副题编钟曲。
而其大体便是手法之高超,能够让所有方面的受众听者体会到中华文明经典古乐曲的海涵城府,帮助宣扬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时间所沉淀的厚重历史气息。
《春江花月夜》,其音乐在平稳、舒展的节奏框架中衍展出音响的层层涟漪,激荡出古香古色的迷人色调,使古老乐曲焕发出新颖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文献:[1]宋克宾.十二音位的五度相生——曾侯乙编钟上层一组钮钟的乐学内涵[J].音乐研究,2017,(2):83-90.[2]温玉林.情景交融意趣相生:《春江花月夜》艺术美新探[J].教学研究,2012(4)[3]邵帅.湖北省编钟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以黄鹤楼艺术团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17.[4]王彬.聆听流动的画卷——编钟曲《春江花月夜》的创作审美[J].音乐创作,2018,(1):119-120.[5]王世海.,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集评解说[J].中国韵文学刊,2015,29(1):39-53.[6]陈礼林.《春江花月夜》艺术魅力新探[J].中学语文教学,2017,(11):33-37.[7]李春燕.杜慧.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与生命意识[J].散文百家(下),2017,(11):4.[8]鄢新妍.诗文中的宇宙:从《春江花月夜》到《赤壁赋》[J].师道·教研,2018,(10):95-96.[9]罗静.编钟曲《春江花月夜》的演唱分析[J].歌海.2009.11.10.[10]郑丽萍.歌曲《春江花月夜》的演绎探究[J ].南京艺术学院.2013年硕士学位论文.[11]杨英.编钟曲《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特色分析中华民族艺术研究[J ].2008.12.28.[12]王栋梁.王刚《春江花月夜》文学史价值新探一——接受史视野下的阐释[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13]吴莉,张若虛.《春江花月夜》赏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5.11.[14]宋春燕.论编钟曲《春江花月夜》的创作特征[J].大舞台.2008年.03.[15]范霞,思与境谐一一浅析编钟曲《春江花月夜》[J].科教文汇.2009.03.。
你真的读懂《春江花月夜》了吗:从诗歌结构到文学史意义《春江花月夜》是张若虚创作的一首诗歌。
谢朓曾经对沈约说,好诗应该“圆美流转如弹丸”(见《王直方诗话》),以这个标准来看,《春江花月夜》毫无疑问是一首好诗。
王闿运说它“孤篇横绝”,闻一多谈到宫体诗时称赞它是“诗中之诗”、“顶峰上的顶峰”。
很多人都知道“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它是在中国知名度最高的诗歌之一。
《春江花月夜》应该如何欣赏?在结构上,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把这首诗分成前后两大部分,前半部分写景与人生,后半部分写相思。
王尧衢《古唐诗合解》说,以四句为一解,可以分为九解。
这种观点如今仍是主流,葛晓音把《春江花月夜》视作由九首七言绝句连接而成的长篇歌行,高云光认为全诗分为九个单元,每个单元叶相同的韵。
吴小如把这九个单元分为四个部分,前两节为起笔,再两节点明永恒主题,再三节写游子思妇,最后两节渐趋结束。
在对诗句的理解上更是众说纷纭,读读程千帆曾《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集评》就知道历代研究者们的莫衷一是。
我们完全可以把《春江花月夜》读得更透彻一些。
笼罩在《春江花月夜》上的迷雾,可以通过结构分析和文本细读来抹去。
(一)江、花与月:《春江花月夜》的意象张若虚留下的史传记载极少,生平事迹难考。
只知道他是扬州人,做过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等合称“吴中四士”。
他所留下的诗篇只有《春江花月夜》和闺情诗《代答闺梦还》。
他写的这首《春江花月夜》其实是陈代所制的乐府新题,包括陈后主在内的许多人都写过。
因此,《春江花月夜》是陈朝传下的一类题材固定的诗。
郭茂倩《乐府诗集》中收录了七首《春江花月夜》,作者分别是隋炀帝(杨广)、诸葛颖、初唐张子容、张若虚和晚唐温庭筠。
温庭筠是晚唐诗人,暂且不论,我们先读一下其他作者的作品。
隋炀帝(杨广):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夜露含花气,春潭映月晖。
汉水逢游女,湘川值两妃。
诸葛颖:张帆渡柳浦,结缆隐梅洲。
春江花月夜的艺术鉴赏与历史背景分析1. 引言《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古代文学家张若虚创作的一首诗,被誉为唐代五绝中的瑰宝。
本文将从艺术鉴赏和历史背景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对其意境、笔法和主题等进行阐述。
2. 艺术鉴赏2.1 意境描写《春江花月夜》以春江、花、月和夜晚为主题,通过鲜明细腻的画面描绘了美好而宁静的自然景象。
诗人运用独特的比喻手法和生动的形象语言,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美丽而安详的夜晚。
2.2 笔法运用诗中采用了众多修辞手法和修辞格,如比喻、拟人、对仗等,使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
此外,张若虚善于运用押韵和平仄格律,使诗歌节奏优美流畅。
2.3 主题思想《春江花月夜》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赞美与渴望,诗人以夜晚的春江、花朵和明亮的月光为表象,探讨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诗中蕴涵着对人生追求真善美的思考,以及对纯净、宁静、浪漫情感的向往。
3. 历史背景3.1 唐代文学《春江花月夜》是唐代文学的杰作之一,出现在盛唐时期,这个时期被称为中国古代文化辉煌之时。
唐代文学注重形式美和修辞手法运用,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使得诗歌、散文等文体都取得了重要突破。
3.2 形式与内容《春江花月夜》采用了五言绝句形式,这是唐代流行的一种诗歌格律。
擅长运用平仄格律、韵律韵脚等修辞手法的张若虚,在内容上既描写了自然景物,又融入了哲理思考和感慨人生之情。
3.3 唐代社会与文化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开放的时期。
在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同时,唐代社会也面临着种种问题和变革,这种复杂的社会背景也为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4. 结论《春江花月夜》是一首集艺术鉴赏和历史背景分析于一体的杰出作品。
通过对其意境、笔法和主题的细致剖析,我们能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背后独特而饱含哲理的内涵。
同时,对唐代社会背景进行了简要介绍,使我们更好地把握此篇诗歌在时代背景下的价值与意义。
注意:以上内容仅以个人理解为基础完成编写,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修改和完善。
《春江花月夜》文章解读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不朽的作品。
该篇诗创作于北宋大文学家张若虚,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精湛的艺术手法,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春江花月夜》进行详细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经典之作。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春江花月夜》的整体结构。
全诗共八十四行,采用七言古诗的形式。
首先,诗人描绘了春夜的美景,从“春江潮水连海平”的开篇,就展示了春江的磅礴壮阔之景。
接着,诗中描绘了江边的花草,以及月色的美丽。
通过细腻的描写,使整个春江夜景更加生动,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最后,诗人用情感丰富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春江花月夜的深切感受和思考,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文中,诗人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意象,使诗歌更加生动。
他通过对春江和花月的描绘,呈现了瑰丽的山水画卷。
例如,“春江潮水连海平”的描写,巧妙地将春江的气势与大海相媲美,突显了春江的壮美。
此外,诗人还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春江比作奔腾的马群,给人一种磅礴之感。
而对花草和月色的描写,则带有浪漫主义的色彩,使整个春江夜景更加优美动人。
《春江花月夜》其中一大特点是诗人的情感表达。
他通过对春江花月夜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自己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感悟。
在诗中,诗人以高度的情感投入,表达了对江的喜爱和对自然美景的痴迷。
他通过诗歌展示了自然的壮丽和人类的微小,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关系。
这种情感的流露,使《春江花月夜》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佳作。
此外,《春江花月夜》还蕴含了深刻的哲理。
通过对春江和月夜的描写,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人生的理解。
他在描绘大自然美景的同时,寓意了人生的起伏和变幻。
正如“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描述,生命如潮水般起伏,人生如明月般变化无常。
这种哲理的蕴含,使《春江花月夜》成为人们品味人生的经典之作。
综上所述,《春江花月夜》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内涵,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独树一帜。
通过对春江和花月的描绘,诗人展示了自然的壮美和生命的脆弱。
春江花月夜在大学语文思政教育中的应用引言《春江花月夜》是唐代文学家张若虚创作的一首诗,描绘了春江水流、花朵盛开和明月高悬的美景。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经典之作。
在大学语文思政教育中,将《春江花月夜》纳入教学内容,可以起到丰富学生诗词鉴赏和思想教育的作用。
诗歌欣赏与审美教育《春江花月夜》作为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具有浓郁的审美特点。
在大学语文思政教育中,通过学习和欣赏这首诗,可以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诗歌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到诗歌艺术的魅力,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
文化传承与历史思考《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和解读这首诗,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诗中描绘的春江、花朵和明月等景物,反映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同时,诗中蕴含的哲理和人生思考,也能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历史思考,对现实生活有更全面的认识。
情感培养与人文关怀《春江花月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生命的热爱。
在大学语文思政教育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这首诗,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品质和人文关怀。
学生可以从诗中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热爱,从而培养出对美好事物和他人的关心和热爱之情。
总结《春江花月夜》作为一首经典的唐诗,在大学语文思政教育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学习和欣赏这首诗,可以提升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引导历史思考,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品质和人文关怀。
因此,将《春江花月夜》纳入大学语文思政教育的教学内容中,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自唐以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在诗史上的评价一直居高不下,除了它对宫体诗诗风的革新,更是因为其蕴含了超前的哲理价值。
“春”、“江”、“花”、“月”、“夜”五意象众多的两两组合中,唯有“江月”组合对世界观的隐喻意味最为深刻。
张若虚还对每一意象加以提炼,将其自我意识和内心情怀巧妙地融入其中。
全诗的价值观由消极转向积极的变化过程,实质上也是他的世界观的变化过程:物之客观世界与人之主观世界之间的距离“存在-扩大-磨灭”。
现代,诗的受众群体较之古代更为狭窄,内含的价值仍拘泥于旧时情怀。
他对世界的观照与沉思方式,有助于诗的现代价值的发掘与转型,值得研究和借鉴。
关键词:意象;主体意识;价值;情怀;江月作者简介:乔婷婷,南京大学哲学系 (邮政编码 210023)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359(2018)04-0081-05自唐以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在诗史上的评价一直居高不下,除了它对宫体诗诗风的革新,更是因为其蕴含了超前的哲理价值。
虽有众多名家对这首诗的注释研究,然并未对其哲理价值进行深入的剖析。
张若虚原是初唐时默默无闻的一位诗人,直到明代嘉靖年间李攀龙编《古今诗删》选了他的诗《春江花月夜》才名声大噪。
胡应麟《诗薮》评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流畅宛转,出刘希夷《白头翁》上”,闻一多给予了一个至高的评价“这是诗中之诗,顶峰上的顶峰。
”[ ]相较之下,《春江花月夜》言辞上有“春”、“江”、“花”、“月”、“夜”等字词点缀的华美,又有“共潮生”、“初见月”、“初照人”、“去悠悠”等语句带出的清丽,是洗净铅华的宫体诗。
一、旧题生新意《春江花月夜》原是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曲调流畅,多人以此拟题作诗,宋代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收录《春江花月夜》共七篇,[2]不乏名士之作,比如隋炀帝的两篇和唐代温庭筠的一篇,却只有张若虚成功地把《春江花月夜》纳为了自己的“名片”。
作者: 王栋梁[1];王刚[2]
作者机构: [1]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100871;[2]海军潜艇学院政治理论教研室,山东青岛266071
出版物刊名: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76-80页
主题词: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接受史;文学价值;文学史价值
摘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一诗的历史功绩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高度评价,本文一反常调,指出:《春江花月夜》的千年沉寂反映着该诗经历了漫长的接受过程。
从接受史的角度来看,该诗在它诞生之后的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并未受到认可,对文学史的发展产生的实际影响相当有限。
在评价该诗历史价值时,应当坚持文学价值和文学史价值分别评判的二维原则,才能客观的认识到张若虚的历史地位。
此外,文中还对《春江花月夜》长期湮没不闻提出了新的解释:《春江花月夜》很可能长期未被当作是一个文学整体来接受。
《春江花月夜》被误解新探
李锦旺
【期刊名称】《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5(000)001
【摘要】有人认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之所以在问世之后数百年间受到冷遇,是因为它“与四杰共命运,随四杰而升沉”.然而,四杰歌行从唐迄明代有流传,该论断在逻辑上不能成立.近百年来,相继有人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春江花月夜》那段漫长的
冷遇史,对它在诗史上的影响力作了过于拔高失实的评估.基于唐至明初相关文献的
仔细考察,该诗长期传播受滞的原因得以充分的揭示.
【总页数】6页(P61-66)
【作者】李锦旺
【作者单位】阜阳师院学院文学院,安徽阜阳23603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22
【相关文献】
1.浅议程千帆学术论文的写作特色--以《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被理解和被误解》为考察对象 [J], 蔡培青
2.《春江花月夜》文学史价值新探——接受史视野下的阐释 [J], 王栋梁;王刚
3.情景交融意趣相生——《春江花月夜》艺术美新探 [J], 温玉林
4.多维视角下《春江花月夜》的审美新探 [J], 鞠利群;
5.从悲情中衍生的欢乐梦境——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鸿雁”一联新探 [J], 覃卫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古诗赏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古诗赏析导语:《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
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境界。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春江花月夜》古诗赏析。
欢迎阅读!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望相似一作: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译文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
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5中国海洋大学学报6(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OCE AN U NIVE RSIT Y OF CH INA (Social Sciences E dition )2009年第1期N O.1.20095春江花月夜6文学史价值新探)))接受史视野下的阐释*王栋梁1 王 刚2(1.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100871;2.海军潜艇学院政治理论教研室,山东青岛266071)摘 要:张若虚5春江花月夜6一诗的历史功绩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高度评价,本文一反常调,指出:5春江花月夜6的千年沉寂反映着该诗经历了漫长的接受过程。
从接受史的角度来看,该诗在它诞生之后的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并未受到认可,对文学史的发展产生的实际影响相当有限。
在评价该诗历史价值时,应当坚持文学价值和文学史价值分别评判的二维原则,才能客观的认识到张若虚的历史地位。
此外,文中还对5春江花月夜6长期湮没不闻提出了新的解释:5春江花月夜6很可能长期未被当作是一个文学整体来接受。
关键词:张若虚;5春江花月夜6;接受史;文学价值;文学史价值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35X(2009)01-0076-05张若虚的5春江花月夜6将/春、江、花、月、夜0五字炼成一片奇光,迷离惝恍,且呈现出一种神秘的召唤式结构,令无数读者和诗评家为之倾倒。
他们不吝惜以最让人触目惊心的字眼来对其进行赞誉,如/孤篇横绝、竟为大家0[1](P2108),/以孤篇压倒全唐0、/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0[2](P28),中国/抒情诗的最好标本0[3](P134)等等。
随之而来的是对这首诗的文学地位和历史影响的盛赞,如/李贺、商隐,挹其(张若虚5春江花月夜6)鲜润;宋词、元诗,尽其支流0[1](P2108),/向前替宫体诗赎清了百年的罪0、/与陈子昂分工合作,清除了盛唐的路)))张若虚的功绩是无从估计的0[2](P28)等。
受这些大家评论的影响,时下对5春江花月夜6的赏析类文章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0的架势,将其推崇到至高无上的地位。
然而,众多的评论都忽视或者回避了一个客观事实:5春江花月夜6诞生后近400年无处寻觅,到宋代借郭茂倩5乐府诗集6方重现诗坛,又近500年后在5诗薮6中得到第一次阐释。
胡应麟之后的400年才真正进入接受史的黄金时代。
[4]脱离接受史的背景来探讨5春江花月夜6的历史地位很难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一、5春江花月夜6的千年沉寂程千帆先生在1982年发表了一篇在5春江花月夜6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文章:5<春江花月夜>的被理解和被误解6¹,对此诗做了别开生面的研究。
此文从文献学入手,考察了5春江花月夜6在历代总集或选本中入选与否的情况,发现在明代以前,除了宋朝人郭茂倩的5乐府诗集6之外,现存的唐宋元文献中都不见此诗踪影。
而5乐府诗集6又是对乐府诗不论优劣一概收录的,所以仍可断定明代以前没有人注意过此诗。
而自从明初的5唐诗品汇6选入此诗,特别是在李攀龙5古今诗删6入选此诗以后,它就成为重要的唐诗选本的必选之作了。
历代诗话中的情形也与之相类。
究竟是何原因让5春江花月夜6在历史上沉寂了近千年之久呢?钟嵘5诗品6卷中对鲍照的评价同样适应于张若虚:/嗟其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
0从这个角度理解5春江花月夜6的湮没无闻固然直接,但不免流于表面。
程千帆先生敏锐的洞察到5春江花月夜6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随初唐四杰而升沉的,四杰的地位在陈子昂之后逐步下降,5春江花月夜6也就湮没无闻。
直到明代,在/诗必盛唐0的复古风气之背景下,/前七子0中的何景明又对初唐四杰,尤其是四杰的七言歌行提出了极高的评价,作为四杰一派歌行之杰的5春江花月夜6也就理所当然地被/后七子0中的李攀龙选入5古今诗删6了。
由于前后七子在明代的巨大影响,也由于5春江花月夜6本身确是一篇杰作,而杰76*¹收稿日期:2008-10-06作者简介:王栋梁(1980- ),男,山东青岛人,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专业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
刊5文学评论61982年第4期。
作一旦被发现后便不易再被埋没,所以它便成为公认的名篇了。
程先生这一表述其实就是对5春江花月夜6千年接受史的一个简明概括。
张若虚的创作取向长期游离于诗坛主潮之外,其见弃于历史也在情理之中了。
除此之外,笔者尚有一个推测:张若虚的5春江花月夜6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未被当作一个文学作品整体来接受。
5春江花月夜6作为乐府旧题,收录在郭茂倩5乐府诗集6的5清商曲#吴声歌曲6之中。
5乐府诗集6中,清商曲一般四句一首,同题目或同一作者的排在一起,如5子夜歌四十二首6,唐人张子容5春江花月夜二首6等等。
张若虚5春江花月夜6一诗沿袭六朝民歌艺术传统而来,其情韵、结构同南朝乐府歌辞中篇幅最长的5西洲曲6都有一种微妙的相似。
清代著名古诗选家沈德潜指出:/5西洲曲6似绝句数首,攒簇而成,乐府中又生一体。
初唐张若虚,刘希夷七言古,发源于此。
0(5古诗源6卷十二)南朝乐府民歌基本上是五言四句算一首,可以独立存在;如要表现比较复杂的内容,则将若干五言四句的诗组合起来,成为一大首。
组合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并列式,例如5子夜四时歌6,分之则各咏一个季节,合之则为一大首;另一种是串连式的,内容连贯而下,如果勉强分下来,固然也可以成为若干首小诗,但组合比较紧密,构成浑然一体的一大首。
民歌采用这样的格式,一则与五言是当时诗体的主潮相关,一则也渊源于汉魏旧相和歌以四句为一/解0的传统。
一/解0是一首诗的一部分,但也可以单独抽出来唱,发展到后来,便成为四句即可作一首,但仍然有若干四句即若干/解0作一首的情形。
5西洲曲6恰恰是后一种情形。
这种办法文人也在用。
南朝文人联句作诗,习惯于每人来一段五言四句,然后联起来。
可以是并列式的,如5先秦汉魏晋北朝诗6梁诗卷九有何逊等三人的5拟古三首联句6:家本青山下,好上青山上。
青山不可上,一上一惆怅。
)何逊匣中一明镜,好鉴明镜光。
明镜不可鉴,一鉴一情伤。
)范云少知雅琴曲,好听雅琴声。
雅琴不可听,一听一沽缨。
)刘孝绰又有串连式的,仍以何逊为例,同上书梁诗卷九又有范云、何逊的5范广州宅联句6,前四句范作,后四句何作:洛阳城东西,却作经年别。
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
蒙蒙夕烟起,奄奄残晖灭。
非君爱满堂,宁我军车辙。
这时诗人们联句不是一人写一两句,而是一写就是四句,四句才算一个单元。
韦黯、王江乘、何逊等人的5相送联句6,情形也是如此。
这种风气到唐朝还有留存。
乐府歌辞中时有割裂和拼凑的情形,也往往以四句为一个单元。
º5西洲曲6正是这种带有联句性质的组合起来的诗,全诗基本上是四句一换韵,多用连珠格手法来上下勾连,似断似续,声情摇曳。
联成一首极其动人的诗。
考察张若虚5春江花月夜6,其艺术结构同5西洲曲6极为类似。
5春江花月夜6全诗三十六句,句末字:平、生、里、明;甸、霰、飞、见;尘、轮、月、人;已、似、人、水;悠、愁、子、楼;徊、台、去、来;闻、君、度、文;花、家、尽、斜;雾、路、归、树。
四句一转韵,第十二句尾和第十三句头都用/人0,第三十二句尾和第三十三句头都用/斜0,第二十一句/楼0直承上句/明月楼0,仍然可以看到连缀的痕迹。
可以看作是由九首5春江花月夜6加工而成的。
再看与张若虚同为/吴中四士0的贺知章的七古5望人家桃李花6:山源夜雨度仙家,朝发东园桃李花。
桃花红兮李花白,照灼城隅复南陌。
南陌青楼十二重,春风桃李为谁容。
弃置千金轻不顾,踟蹰五马谢相逢。
徒言南国容华晚,遂叹西家飘落远。
的皪长奉明光殿,氛氲半入披香苑。
苑中珍木元自奇,黄金作叶白银枝。
千年万岁不凋落,还将桃李更相宜。
桃李从来露井傍,成蹊结影矜艳阳。
莫道春花不可树,会持仙实荐君王。
家、花、白、陌;重、容、顾、逢;晚、远、殿、苑;奇、枝、落、宜;傍、阳、树、王,也是四字一换韵。
而第四句尾和第五句头都用/南陌0,十二句尾和十三句头都用/苑0,显然是在有意连缀成篇。
吴地民歌本是徒歌,后来由于要配上音乐演出,那就不可太短。
所以必须把一些类似的歌曲临时连缀成一个长篇来表演。
由于是不同的短篇所组成,所以它们都是四句一转韵;在内容上虽有一定关联,但也可打乱顺序。
但随着文人的进一步加工,诗歌的整体性就越来越明显了,如张若虚5春江花月夜6,几乎已经是浑然无隙的艺术整体。
吴地歌乐之风极盛,以至于富宦之家都有自己的歌姬。
张若虚作为/吴中四士0之一,连缀一首长篇歌行供歌女演唱,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我们再来比较一下张作与5乐府诗集6所收的其他5春江花月夜6。
隋炀帝5春江花月夜6二首:暮江平不动,春化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夜露含花气,春潭瀁月晖。
汉水逢游女,湘川值77º参见顾农5说西洲6,5江南社会学院学报61999年第1期。
两妃。
用5春江花月夜6的题目作诗,必须一诗之中兼顾春、江、花、月、夜这五般事物,所以意境相似。
就如上述这两首同题之作,若连在一起当成一首诗来理解,殊无不可,已有研究者把他们当成是一首诗来研究了。
[5]张若虚5春江花月夜6的情况也正类此,全诗之中,/春0字凡四见,/江0字十二见,/花0字二见,/月0字十五见,/夜0字二见,而且有同韵之四句是同时包括春、江、花、月、夜五般事物的,完全可以象隋炀帝之作般独立成篇。
如: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这四句完全是一首标准的独立的传统意义上的5春江花月夜6。
再如: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虽不如上面四句那样明显的标出春、江、花、月、夜字样,但是整体意境还是一首较为完整的5春江花月夜6。
关于这一翻弄题面文字的特征,早有评家指出:5春江花月夜6同寻常古题乐府一样,只是依题吟咏以逞才情而已,好处也只是能将题中五字/安放自然0。
明人王世懋说:/句句以春江花月妆成一篇好文字。
0钟惺5唐诗归6曰:/将-春江花月夜.五字,炼成一片奇光,分合不得,真化工手。
0周珽5唐诗选脉会通评林6更直接指出:/语语就题面字翻弄,接筍合缝,铢两皆称。
0这或许可以解释为围绕主要意象进行反复的渲染正是该乐府古题的创作模式;但是,张若虚一诗是连缀九首独立的5春江花月夜6加工而成,并非统筹谋篇、全新创作的完整作品,这样的理解似乎更加符合实际情况,也易于解释5春江花月夜6的诗意断层问题。
研究者早就注意到张若虚5春江花月夜6在诗意和节奏上有着一个明显的/断层0。
»前十六句主要写江天海月之景,后二十句主要写思妇之情。
/但见长江送流水0作结的前半部分境界超脱、不落窠臼,美好情感的抒发已近高潮;而从/白云一片去悠悠0以下,诗歌突然转入了世俗的情感,将诗意引向了六朝时期最为常见的游子思妇主题。
深奥的宇宙意识突然间又陨落于尘世之间了,前面厚积而未发的超越个体的伟大感情突然干涸在这前后诗意的脱节之中。